敢死队真是一部拍的不如一部,这一部已经是烂的出奇了,编剧的脑子不知是怎么想的,就编出这么一出剧,还有导演真是暴殄天物啊,咱水平不够哪怕不拍呢,这不是咋招牌吗?
可惜了一大帮硬汉叔叔,拍了这么个无逻辑、无水准、无聊的三无电影,两星是我能给的最高分数了,这还是看在杰森斯坦森的份上,我就想问问导演:我裤子都脱了,你就给看这么的片子????????????
到了第三部,风格已经有所改变,史泰龙感慨,未来已经不属于我们了,岁月毕竟没有饶过谁。
史泰龙也愿意在故事里头,表示出年轻一代的新科技正在成为趋势,85年的行动方式,大概只能期待情怀。
故事的开始,硬汉天团营救了一名前队员,这让郭达森“小李飞刀”的地位岌岌可危,也是,人家玩刀锋的时候,确实拿刀说事儿。
10秒硬起的梗,出自理工男的口,确实“笑果”不错。
不过,硬汉天团的这次任务,相当的不顺。
因为,史泰龙再次遇到了前队友。
这次的反派硬汉,也是相当的硬。
将敢死队一番吊打,而且一直吊打,这种境况,要一直等到老瓦和李连杰出场才能有所改善。
这次老布大概是被停职了,取而代之的是当过总统,开过飞机,耍过光剑的哈里森福特。
大家都年纪大了,预防中风是第一要务。
史泰龙的新班底是一帮年轻人,技术方案天马行空,史泰龙也确实享受了短暂的“技术加持”,然而,在经验丰富的梅尔面前,除了团灭以外,也没什么值得期待了。
关键时刻,还得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后备成员是个碎嘴子,这叨叨叨的,和三藏大师有一拼。
史泰龙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实在打不过,准备让碎嘴子上场——说死他们。
史泰龙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抛弃了前队友,选择了新队友。
这个解释,大概是史泰龙知道此次是一次“自杀任务”,能保住老队友,还是保一保吧。
可是这个想法,让一帮小年青当了炮灰,无法自圆其说啊。
当然了,这样的话,也只有老瓦敢当面怼。
李连杰刚出场,就被哈里森福特怼了个满怀。
关于这点,李连杰早晚得找回来。
故事的收场,终究不是重点。
看这帮硬汉凑在一起,彼此不服,彼此互怼,彼此PK,这绝对是一大乐事。
当然,作为“江湖排名”,还是得较量一下的。
至于结果——一局定不了胜负,那就三局两胜。
最后的最后,史泰龙选了一首好歌。
百倍的兵力围攻几个武器不够,合作时间不久,主力都上了年岁,刚经过长途跋涉和长期监禁的人,被全灭。
中间的激战环节不乏以飞刀克众敌、特技摩托单挑数量坦克、阴差阳错干掉持械众敌、空手战机枪、负重爬绝壁等等场面。
哈哈,这一定是横店拍的抗日剧吧。
而且最后,大反派面对人数上绝对优势且已经将主角们逼入绝境的情况下,居然把枪扔了跟人赤手空拳单挑,结果没人抢枪快反而被对手用枪干死。
确实,敌人脑残、自己方无功无敌,除了抗日片,还TM有谁能一战?
那就是——Expendables。
PS:而且枪声、飞刀声、肉搏声、飙血声充斥整片,但是从头到尾不见一滴血是不是有点怪?
电影是到了电影院才选的,因为没有估算好时间,《猩球崛起2》只有中文版,又不想看文艺爱情片,因此选了《敢死队3》。
再加上当时有些昏昏沉沉的,所以只觉得《敢死队3》沉闷无聊之极,像是一个粗暴导演的随笔勾勒。
电影一开场就是狂轰乱炸,对于一个没看过《敢死队》和《敢死队2》的新手来说,就看到在开枪,扫射,到处乱飞的炮弹和尸体。
正义的一方和不正义的一方(这种死命混战的电影出现脸多的一定是正义的一方,虽然我刚开始没搞懂为啥要选年老色衰不鲜肉的老年人当主演。
)拼命厮杀,见人就杀,队长在看到大反派出现的一瞬间,竟然愣了,结果导致一次绝好的灭杀机会就此丧失,一名队员也被大反派击中了人体最脆弱的地方……看到这,我特别想笑,为啥打着向动作电影致敬的电影依然擦着色情的边。
电影最后的时候,李连杰和施瓦辛格竟然是好基友,当时真是看晕了,这也太刻意了,绝对的现代高楼在贫穷小农村拔地而起,我就非得刻意加一段基情来体现当代流行元素,你又能怎么着。
电影的故事情节特别简单,或者说特别沉闷,史泰龙接受Drummer的任务来杀大反派,第一次刺杀以失败告终;然后史泰龙抛弃了老队友,招募了新成员,结果又功败垂成;最后,老队友救了新成员,老新结合,再加上Drummer的后援终于把大反派杀死。
史泰龙除了在内疚和控制不住情绪,就是面无表情的沉闷,空洞无力。
其它演员也都差不多,外科医生有过一瞬间的感动,加纳只知道痞痞的笑,军师“圣诞”存在的意义就是被史泰龙拉到副驾驶……表情最丰富,演出最立体的竟然是大反派,电影中唯一的反派,斯通·班克斯。
动作片,动作片,作为动作片《敢死队3》就连故事发展也很沉闷,除了枪战就是面无表情的一个人或者一堆人。
故事没有高潮,枪战-有人受伤-找新成员-高科技枪战-四人被擒-多人混战-电影结束。
每个环节用时长短都均等,就连每个人物的出场,介绍,出现时间也都差不多一致,平淡均衡到一点惊喜都没有。
如果说,好的动作片就像过山车,《敢死队3》就是一条平平的可以看见尽头的直路。
整部电影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竟然是,新加入唐僧式队员的喋喋不休,和那一句“你没有充电?
”“我是拿来看天气的。
”。
另外,打酱油的出场最多5分钟的唯一的中国演员李连杰和施瓦辛格竟然是好基友!
大概看着《第一滴血》《终结者》《虎胆龙威》这类热血动作片长大的影迷们都曾幻想过让史泰龙、施瓦辛格、布鲁斯•威利斯等人在大银幕上来一次对决吧,早在2010年之前这些都只能是幻想,但2010年史泰龙将这一切变成了现实。
那一年,情怀这种东西让一众动作片影迷看得感动流涕。
但是当该系列来到了第三部,情怀这种东西就早已被榨干了,“老兵不死”这句口号也变成了“老兵已死”了。
其实当一部电影汇聚了史泰龙、施瓦辛格、布鲁斯•威利斯、杰森•斯坦森、李连杰等一众动作片明星时,就已经有了很大的看点,剧情自然也就退居次席了,只要故事讲得顺畅,都去看老家伙们打枪了谁还管剧本写得好不好,当然,该系列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在很多方面都还不错。
第一部虽然施瓦辛格和布鲁斯•威利斯只是出来打个酱油,但其他人的表现确实不错,不仅打得卖力,插科打诨更是一把好手,其中尤其以泰瑞•克鲁斯最为突出,剧情设计也算是标准动作片模式,没有惊喜但中规中矩。
第二部在加多配角戏份的同时引入了更多的角色,尚格•云顿和查克•诺瑞斯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但从这一部开始剧本羸弱和审美疲劳的毛病便开始渐渐显现出来,以至于到了第三部来了一次集体爆发。
情怀这种东西玩一次可以赚取眼泪,玩两次还可以骗骗人,玩多了就不叫情怀而叫榨干剩余价值了。
一而战再而衰三而竭,当该系列走到了第三部的时候,保持水准的要求应该不高吧,但当我怀着期待的心情看完本片的时候,也就只能感叹一句“老兵已死”了。
其实本作的野心也蛮大的,新加入了哈里森•福特、韦斯利•斯奈普、梅尔•吉普森、安东尼奥•班德拉斯和一众小鲜肉,明显是想在格局上做文章,但格局大是大了,结果导致的就是人物都走过场一样,节奏和场面都混乱不堪,看完全片能让你记住的大概就只有安东尼奥•班德拉斯的出色表现、李连杰和施瓦辛格的基情以及似曾相识又毫无新意的动作场面了。
剧情设定远不及前两作,随随便便搞个前队友出来就可以打仗了然后最后大反派还死得不明不白这不是逗我么。
拍摄手法依旧继承了一贯的晃动镜头和粗糙剪辑,但这搁在前作中还算能让人接受,毕竟老派动作片要的就是这个味儿嘛,但用到本作中就显得那么不伦不类了,最后一场戏处处想营造一种大场面的感觉,的确阵势够大了,但拍摄手法和其完全不相符,导致最后一场戏看完会有一种这怎么就完了的感觉,远不及第一场戏给人印象深刻,可谓全片失败的缩影。
其实本片的失败完全可以避免,首先引入那么多新人就是个败笔,虽说是剧情需要但完全可以换种方式,这样的话就不至于全片下来没记住几个人了。
另外,关键角色的塑造不够,如果泰瑞•克鲁斯不是就打个酱油,如果大反派梅尔•吉普森的刻画再深刻一点,那么全片将不会是现在这样只有安东尼奥•班德拉斯一个人出彩了。
最后,倘若野心没那么大的话,本片不说超越第一部,至少保持水准还是可以的。
所以总结来说,本片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野心太大了,急于榨干这群老家伙们的剩余价值,说到这,我也不禁感到有些唏嘘。
其实说了这么多,就我本人来说,对这群老家伙们是有感情的,从小看着VCD长大的我,《终结者》《虎胆龙威》《第一滴血》这些动作片经典可没少看,《虎胆龙威3》更是我最爱的动作片。
那时的动作片没有太多的阴谋,话不多说就是干,也算符合那代人的审美吧,而如今的动作片可以说都被《谍影重重》系列等片给改变了,观众的口味也发生了变化,你没个什么惊天大阴谋,没个视觉奇观都不敢出来吆喝。
其实吧,动作片有所发展没有什么不对,老家伙们渐渐被淘汰也是电影发展的必然法则。
所以,当老家伙们沉寂了很久之后组团出来在大银幕上晃悠真的是可以让我们这些动作片死忠泪流满面的,但晃的时间久了必然会烦啊,更何况每次晃的动作都一样,越来越没新意。
所以说,敢死队这一系列从刚出现的话题性到如今的不受人待见的过程是必然的,当然我们不能怪那些卖力的老家伙们,也不能怪观众,只能说电影在变、观众口味在变、市场在变,属于他们的时代、属于老派动作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服老真的不行。
老兵不死?
那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罢了。
个人感觉,《敢死队3》拍得很一般,故事情节老套,毫无新意。
最后结局是一般人所认可的大团圆,让人觉得没有什么悬想。
无非是恶最终战胜不了善。
但是在打斗中,充满了血腥和暴力,让一群新的敢死队员去做替死鬼去卖命,这是不是显得太不人道了。
假如说反派角色将抓到的新敢死队员全部杀死,那巴尼岂不是要抱恨终天。
反正如果我是大反派,一定会这么做的。
觉得那个反派也太冲动了,不在指挥所里待着,竟然自己坦然去赴死。
另一个通病是人物太多,分不清主次,显不出人物的个性来。
就整来讲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制作方竭尽全力地将各种商业元素堆积到片子中,以至于都有些超载的感觉,而且明显能感觉到,理论上本应该出现的场景都被挤掉了,甚至包括一些标志性的东西,比如李连杰的动作戏。
可见本片动作场面的量有多足,一次管饱。
至于逻辑和情怀什么的就不要太介意了。
逻辑一向是这种的动作片的软肋,比如为什么明明可以一枪就解决的问题,还要靠拳头来对决?
比如为什么主角们的子弹永远打不完,而且没有主角中弹?
再比如在电影前半部铺垫得那么牛X闪闪的大反派,到最后似乎也没有显出有多厉害的地方啊?
总之,你要是仔细抠本片的逻辑,那肯定是漏洞破绽一大堆,原因也很简单,光是把那么多硬汉塞进一个故事中已经很不容易了,顾了一头自然很难再顾及到另一头了。
而至于情怀,到本片已经被消费了三回了,恐怕再怎么满溢的感情也都快被消耗殆尽了吧,那些硬汉粉丝们被如此密集地轰炸了三部曲,恐怕多少在情绪上会显出一些疲软了吧?
再加上本集除了加进一些小鲜肉之外,连一个配得上这样演出阵容的故事都没有,再想靠着情怀招徕观众,恐怕已经有些难了。
说实在的,若不是朋友相请,我估计是不会选择卖点已经如此老套的电影的。
我总觉得史泰龙应该好好想想下一部《敢死队》电影该不该拍了,如果不拍,我觉得凭着前三部他也应该算得上成功了,让一众老硬汉又风光一把,也让硬汉情怀深重的粉丝观众们又重温了一把荧幕上的肌肉雄风,见好就收,两全其美。
如果龙爷还想乘胜追击,决定将这个系列一拍到底的话,我想提个建议,请好好地写一个故事,我想再靠几个伟岸的身影,几场火爆的场面,和几副越来越难以抵御岁月侵袭的肌肉膀子,已经很难再让已经审美疲劳的观众买账了。
那天,云淡风轻,本屌路过一个没有人没有狗没有流氓闲逛没有杀人迹象的小巷。
看到了一家影碟店,影碟店门口挂着的新碟片一栏中,赫然写着:敢死队3。
那一天是2014年9月1号,之所以对这个日子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本屌知道这是敢死队3在中国上映的第一天。
敢死队3在盗版碟店和中国线上影院两家中国观影热门地点同步上映。
也学空前,但未必绝后(本屌相信以中国的盗版能力,也许在某一天我们可以在新电影院线上映前就可以在盗版影碟店看到)。
本屌对盗版深恶痛绝,因为你们这些盗版戕贼的存在会影响本屌这个未来作家在中国市场版税收入。
好了,扯淡结束,进入正文。
正文目前只有一句话:影片很无聊。
(未完)
你要是个动作片迷,那《敢死队3》就是为你打造的男性荷尔蒙自助盛宴,无限量供应,比前两部好看。
(下文有剧透)从小受老爸、同学的影响,看了好多这些大老爷们拍的暴力电影,尤其是第一滴血、终结者、洛奇系列等等,对于这种拳拳到肉的写实动作片相当欣赏。
现在看的《敢死队》系列,就像在看当年大片的精选集。
更为难得的是,还是一部有故事有内涵有场面的精选集。
故事你完全可以说史泰龙随便编点内容就可以去爆破了,但他其实设计了“解散老队伍--招募年青一代人马--年青一代被俘--老班底回归解救年青一代--两代队伍合体共同退敌”的有起伏的故事,实属用心之作。
故事中穿插了年青一代运用高科技的桥段来突出两代人的隔阂与不同,结尾却又设计年青一代上台高唱老男孩之歌来向老队员致敬,后继有人继续传承,让整体格调又上层次。
场面当然是隔三差五的爆点,应该不会让你失望的。
个人最欣赏的是开头索马里集装箱那段的群戏调度,导演相当有功力,剪辑、戏份安排、近远景镜头调度很有水准,国内导演学一下!
星光灿烂的老牌动作明星阵容,我想按戏份罗列一遍:史泰龙、梅尔吉布森、杰森斯坦森、韦斯利·斯奈普斯(刀锋战士)、杜夫·龙格尔、哈里森福特、阿诺·施瓦辛格、安东尼奥·班德拉斯、凯南·鲁兹、泰瑞·克鲁斯、李连杰等。
这些演员的确老了一头,但演技确实印证了姜还是老的辣。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梅尔吉布森的大反派,和班德拉斯的啰嗦西班牙花贼(佐罗已疯,已弃疗,你这么唠叨你家里人知道吗,差点让我笑死在电影院)。
"You are only old when you surrender, when you give up."
《敢死队3》剧照文 / 吴少虚原载《温州晚报》 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史泰龙、施瓦辛格、哈里森·福特、梅尔·吉布森、杰森·斯坦森,从“兰博”到“终结者”,从“夺宝奇兵”到“致命武器”,再到“两杆大烟枪”,这群叱咤世界影坛的一代动作明星,风华正茂,一杆重机枪,一双拳头,驰骋江湖,快意人生,在各自领域独领风骚。
在二三十年后的今天,这群人共同集结《敢死队》系列,完成他们枪炮江湖的最后一次狂欢。
这不仅仅是一代人的告别会,也是一个江湖的彻底消失!
“我们不会退休,我不懂退休是什么意思。
”史泰龙和施瓦辛格异口同声的回答媒体的专访。
当年我们在古龙、金庸的江湖世界里似乎听见过同样的来自老一辈侠客的呼声。
但这仅仅只是一种情绪,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落寞感。
面对现在喜欢金秀贤的新一代观影群体来说,早已经对这群老打星没有兴趣,一脸胡茬脏不拉几的史泰龙们,只是在消费着以往巅峰时代攒下的额度,手里死死拽住的是老影迷的“怀旧”情结。
所以,如果看完《敢死队3》后,你觉得剧情毫无想象力,只靠爆炸的数量营造的视觉冲击以及肌肉男扛着大口径重武器飞檐走壁的场面来撑而已,说明你并没真正看懂这部电影。
《敢死队》系列电影本身就是对上世纪80、90年代动作片的致敬,而在这部“系列3”里,则是怀旧与新生的相互纠缠、博弈。
夕阳近黄昏的无奈,史泰龙们早已有所思考。
在影片中,敢死队在与反派、昔日队友斯通班克斯的对决中完败而归后,作为团队的领导,巴尼深深意识到团队老化,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导致的严重性,于是让团队吸收新鲜血液成了这部影片的一大看点。
这群新队员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肌肉男,他们不但有矫捷勇猛的身手,更对迅速发展的新科技深谙于心。
老队员与新队员正面争锋的一场戏则是新旧两个时代隐隐约约的碰撞,孰赢孰输其实我们已十分明了。
在巴尼带着新队友前往抓捕斯通班克斯过程中,他们利用高科技轻轻松松就抓获了斯通班克斯。
不知道是出于影片精彩度考虑,还是史泰龙们不屑于新势力的崛起,让斯通班克斯顺利逃脱,最后安排老队员在拯救新队员过程中,新、老两代队友并肩作战,剿灭大毒枭斯通班克斯。
电影的结尾意味深长,在酒吧里,新队员一起唱歌,老队员则在一旁若有所思的看着,如果说是预示他们心态的年轻化,倒不如说是被新队友象征的时代所淘汰。
系列电影肯定还会在往下拍,我也乐意看着史泰龙完成一个又一个系列,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新鲜血液将成为这个系列接下来的主力,重机枪对重机枪、肉碰肉的江湖无论你愿不愿意看,也许会慢慢的隐出我们的视野了!
帅哥都变成了老头了,佐罗都沦落成搞笑了
决定今后对卖腐的片子一律一星伺候
人越来越多 戏越来越烂 反派各种关键时刻放水加手下留情 不赢更待何时
生猛过瘾,就够了
又一次度过了人生中不知所云的2小时 but i enjoyed
一群型男人老心不老,继续合伙打天下。
乐视押宝老人帮,明显是看重了国内人买账的欲望,史泰龙也懂得自个儿没多少货,一开始就唏嘘岁月无情,还把哥们儿些解散了,弄来几个毛孩子,而反派则必须有货,不仅死而复生,还拉来一个军队开仗,结果就是瓜兮兮遭13人痛宰,还送给了巴尼惊鸿一跳。
就冲着你们俩加起来135岁和最后小崽子们的祝歌~5星走你了
系列中团队作战的典范,算是把“队”字拍出来了。
老大爷们肉感常在敢拼敢打,小鲜肉们存在感实在颇低。依旧的简单粗暴,爆炸既是艺术…★★
大肌肉上来 您说不好看 就是剧情总是那样 编剧来点新的好么
这种军事硬汉的荧幕形象是上个世纪各种战争影响下才有的,在近代各种战争片都以人性为主题反战,这种老式英雄就土鳖的很明显了
概括一个字--打20141123
4星,演员阵容又壮大了,虽说俗套,但这是一部男人戏。就是爱看。
20150320,再出4的话,就太过于英雄迟暮了。觉得老大叔们,真心演不起了吧,少年们接班者出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完全看不进去 无聊
能在电影院里同时看到史泰龙、施瓦辛格、班德拉斯、梅尔吉布森、哈里森福特这些人已经足够梦幻了。打砸抢什么的随便看看就算了,那些老脸是看一次少一次了。
想到未来可能还有4、5、6……默默为坐的快要麻掉的屁股担忧了。
后半段略叼
李连杰就是个打酱油的,新老交替挺不错,看起来4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