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以第一人稱的角度拍攝,女主角從完美的家庭、學業、愛情中突然出現分歧,在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突然都離她而去,劇情很緊湊但是很完整,而且結尾跟小說略有不同,推薦不喜歡狗血式愛情的影迷們看看,劇中男女主角呈現的愛情方式,從認識、約會、交往的過程中都走純情的路線,如果想要找回初戀的感覺,超推這部影片的,而且這部片呈現親情的觀點也佔了很大一部分,看完之後還會讓人有很多方面的省思。
因为看过西语版本的小说兴致勃勃跑来看了翻拍的电影,可能是因为已经仔细阅读了原著,看电影时居然有一种神圣的感觉,像是沿着一条breadcrumb一点点拾掇着原著里的情节。
总体来说,可能画面注定没有文字与生俱来的细腻感,再加上时间限制,电影里的心理活动相比起原著里丝丝入扣的描写明显平淡许多。
然而原著里突出的情节在电影里都得到了很好的还原,比如年轻时代朋克风的爸爸妈妈,热爱iggy pop的泰迪小弟,摇滚风的亚当和大提琴家米娅。
正如米娅自己说的,是大提琴造就了自己,虽然让她觉得与家庭成员毫不一致,但是也让她感受到了爸爸无私的爱,为了米娅极高的天赋,他选择放弃了乐队。
正如他说,有时候,牺牲是必要的。
最后米娅还是在挣扎中醒来,或许是爷爷的释然,或许是好友的鼓励,又或许是亚当的挽留和吉他,总之,醒来后的生活确实是大变样,不过,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不是吗?
最后表白男主,青涩的脸庞简直是少女心扑通,玩音乐果真是大大的魅力加分项。
电影中,借闺蜜,男主角,说出了多少小女生的白日梦。
“真想有一天我在教室里拉琴,有一个男生看到了我,然后爱上乐我拉琴时专注的模样,然后每一次练琴,他都会悄悄注视着我” “真想有一天一个弹吉他的男生在我面前弹一首写给我的歌” “我总是孤芳自赏,没有人理解我。
当所有年轻人都崇尚摇滚的时候,高傲冷艳的我却只爱古典乐,我跟这些俗人聊不到一起去” “希望能有一个帅哥看穿我的空虚寂寞,跟我说,我心疼你,我喜欢你演奏时的样子。
” 这不就是杯绿茶么?!
关于大提琴的片子我基本都会看,所以当我知道这位年纪轻轻的好莱坞新秀要出演一个拉大提琴的女生,说实话还蛮期待的。
等我迫不及待看了之后,数万只草泥马在我脑海中呼啸奔腾而过。
首先,这部片子标榜大提琴片,就已经侮辱了大提琴。
在这部电影里,大提琴已经不是乐器了,而是衬托女主角“高雅气质”的道具,为了把女主角和其他众多路人区分开的道具。
大提琴沦为工具人!
其次,这部片子完全是科洛莫瑞兹的个人秀。
在好莱坞应该也有个有钱人拼命捧她,不然为什么凭借她的演技能在这么多电影里成为独一无二的女主角?
剧组拍摄的角度完全不是靠剧情的,而是靠女主角的脸型!
更别说她毫无美感的冲天鼻孔,每次看的时候我就恨不得拿个插销插她鼻子上。
里面的台词矫揉造作堪比琼瑶,每句话都在试图抬高女主角寂寞冷艳,让人反感地要命。
原来美国的青春疼痛片是这样子啊,那跟小四也差不了多远嘛。
那么女主角不应该光喜欢拉大提琴啊,应该手里再捧一本加缪的!
当男主角深情告白的时候,女主角还要欲拒还迎,假惺惺的问,为什么是我?
我嘞了豆你把那副故作疑惑的表情收起来求求了。
那时候我就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冲动想要删电影了,tm费我3个G的硬盘!
故事仿佛发生在每个要面临离别问题的普通人身上。
你即将要离开父母去外地上大学要离开谈了几年的男友去美国念PHD要因为工作外派而离开祖父祖母前方是你充满希望之光的大学殿堂或者是实现理想不得不做出的妥协可是你不知道父母内心无法向你倾诉的孤独你不知道你男票抑制自己近水解渴的内心独白你无法预计哪天是你对祖父母最后的一次拥抱有时候没有选择是痛苦有选择也会痛苦选择没有对错请对每个选择负责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
关于爱情,“如果命运有好有坏,我最好的命运就握在你手里。
——我亦然。
”出自一部言情小说,是我对影片中爱情的最直观感受。
这是我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为数不多的,可称为“刚刚好”的爱情。
它的发生,它的发展,它的结果,它的未来,一切都合乎情理,没有过分的矫情,没有混乱的误会,就是简单的喜欢,简单的守护,简单的矛盾,简单的分手,简单的重合——是爱情最简单最纯粹的样子。
这又是让人最憧憬的爱情:女孩受到“男神”的青睐,和自己佩服的学长在一起;他们感受彼此的生活,接受自己不感冒的事情,为对方做出改变,也丰富了自己的认知;他们彼此欣赏,成全对方的成长,即使不舍即使烦恼,仍然为对方着想。
这样的爱情,即使分开,也是非常珍贵的回忆。
关于理想,主人公米娅和亚当最相似的地方,就是他们一直在努力。
米娅,是最最普通人的缩写:她认真地生活,执着于大提琴练习并乐在其中。
这让我很有感触。
我5岁开始学钢琴,但六年的水平还比不过我朋友练三年的水平,因为练琴时极不专心,还会偷看小说,永远都是我妈说“你要从几点弹到几点”,而我永远不是充分地练习。
可能是我没有执着于此,但回首前半生,我也没有在什么事情上过多的执着,或者说专心。
所以,她又是不普通的:她也怀疑自己,也不自信,用她的话说她并不是somebody,但是她却在坚持。
所以,很多选择其实是很简单的,止步不前永远不会有所作为,而在自己真正能够享受的事情上,拼命努力和坚持,不论它是否赚钱是否带来声誉,这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选择,这是最触动我的一个感想,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最想传达的:很多时候,我害怕失败,害怕面对未知的结局,但现在才知道,最让人佩服的,是你知道了一切——知道睁眼就会成为孤儿,知道昔日的家庭已灰飞烟灭,知道自己曾经最最珍惜的全部都没了;但仍然选择接受,选择醒过来!
关于最受感动的片段,是米娅昏迷的时候她祖父的独白。
其中,祖父说到一句话:牺牲,就是我们为所爱之人做的事情。
我现在觉得,这句话或许是影片的主旨,因为不论米娅的父亲,祖父,还是男主亚当,他们都践行了这句话。
这同时,也让我想到了父母的牺牲:在妻子怀孕的时候转托公司,回家陪伴她;为了家庭放弃在外地的晋升机会,回到原来的城市……这些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做出的一次次取舍,无法被人评头论足,因为它们足够伟大。
同时,她的祖父还说,因为所有人都离去了,即使他希望米娅坚持活下来,但这是不容易的,所以即使她选择离开,也没关系。
这我看到的时候心里滑过了很多东西,现在却又拾不起来——这种感受很美妙,每次你都有思绪万千,但不能娓娓道来,然后才能被反复感动着。
根据畅销青少年小说改编书评里说"It is an overly aching story, you will definitely cry."弥留之际灵魂对生与死的选择是随亲人们离去 还是成为孤儿为爱留下来穿插着拉大提琴的高中少女的点滴生活亲人 朋友 恋人 前程痛苦 甜蜜 迷惘 成长说一定会哭,前面其实还好啦但最后被爷爷的话戳中泪点"I want you to live Mia.I want that more than anything in this world.I want you to fight like hell to stay with us.But with everybody else gone,I know it might not be what you want.It might be too hard for you to keep fighting,so if you wanna go,I want you to know it's okay.It's okay...I understand."
说起这部电影我真的要说超杀女能如此安静,这转型真的有点吓了一跳,表现很出色,而且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专门学习了大提琴真的是很用心的演员。
电影其实没有什么大的看头,最大的噱头在前文也已经说过了。
抛开生死设定就是纯纯的纯爱青春片,故事一切显得那么平淡,那么简单。
利用生死和女主人公的情感起伏来推动电影的发展主,人公的领悟与主人公死后魂魄不散的回忆想结合一点点的前进慢慢懂得了生活的真谛,然后就没有然后来。
电影的画面唯美整体给人的感觉很清新,很干净,就连出车祸的场景中也是如此。
故事台词和场景设计给人感觉到爱情的那种单纯地味道,故事推动的发展比较贴近人们的生活,有种感觉这样的类似的内容就在我的身边带一些共鸣感,值得去试一试。
电影是一部音乐很用心的电影,不多赘述,直接找原声听就好,民谣,平静,欢快,简答,音乐给我的感觉。
一句话说感受:妹子看看吧!
大提琴与吉他的相遇,那是怦然心动的难以忘怀的美丽的爱情。
沉静的温柔是种让人放下所有戒备和不安的向往,那一刻,他知道他一直在等她,因而真正见到的时候,他一眼便认出,那就是她。
既是欢喜心动的,也是踏实舒畅的。
传统保守的大提琴总是把自己抑制的像一潭不起波澜的湖水,蓝蓝的沉郁,在演奏中也是把琴弦当做命弦一般紧紧把握着,张弛有力,不容分毫的瑕疵。
吉他有他的狂放不羁,当然也会那般柔情;大提琴有她的沉稳执着,当然也会那般激情。
爱从来不是被习惯和爱好所界开的。
爱的是你,无论你的衣装与头发的颜色。
你在我心里始终是被我深深爱着,我们彼此了解到那一点就已足够。
没有一对相处的情侣能够避免争执,也在争执的过程中相互伤害,因为我们是在生活,不存在乌托邦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爱情也只是假设中所呈现的。
痛苦的爱情就像玫瑰一样鲜艳和强有力。
女主真的很漂亮长大之后一定会变成斯嘉丽一样美丽的电影里女主的灵魂出窍,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回忆,然后将最后急诊室24小时中穿插着温馨或者吵闹的日常生活,表现出女主的日常生活的幸福美好同时也衬托出了女主一家人都死了之后女主的绝望但除了父母之外支持自己生活的还有其他亲人和爱人,大家都在候诊室等着,所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女主会选择留下来,但是这样真的不是很特色,只能说是部中规中矩的电影吧一定要吐槽一下,电影居然给了我男朋友和闺蜜在一起的感觉,哈哈哈所以这部电影就是讲的是爱情至上吗?
女主的家人说了那么多,但是她还是没决定留下来,直到男朋友给她写了歌····暴汗
想起了前几年看过的那部,可爱的骨头。
好像也是相似的视角,但故事太不一样。
看的时候一直在想下一个镜头也许男主就变渣男了,结果一直没有= =确实是很纯爱的电影,亲情 爱情 友情一切都温暖美好得不可思议,爱情中唯一的挫折也只是因两人的梦想不同而产生的矛盾。
其实作为书里的故事还是挺有意思的,但拍成电影可能注定没那么有特点了。
本来车祸这种就略狗血,很多情节太过理想化,故事的发展也几乎都能猜得出。
我觉得是一部主线不怎么样但有些细节却还不错的电影。
比如有些亲情的场景,爷爷在昏迷的Mia床边对她说的那番话,比如小提琴和吉他的手链(男生真是够了…),比如一家人围坐在篝火旁一起演奏一起唱歌的场景,都很打动人。
这种电影没深度也没新意,但是看起来却很舒服。
整个电影的基调很忧郁,其中一部分可能是因为大提琴的声音,很好听。
我是为了科洛看的,即使看之前就觉得应该没惊喜,太喜欢她的颜!
男主的颜也很不错咯~这个如果中国拍应该是妥妥的烂片,可是美国拍出来的还是有种情节在里面,一种很自然很舒服的感觉。
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虽然总体来讲拍得挺乱的……
故事什么的都太差,科洛的表演趋势越来越像杨幂了,从儿时的灵气到现在越来越烂的符号化表演。
个人审美 男主还是蛮帅的啊 whatever~故事简单 但我喜欢 尤其我泪点低 后半程完全就一直在落泪 而且看着父母弟弟一个个...若我 应该无法选择留下来吧...
及格。女主长的很像徐若瑄,男主的颜也够,两人还是很配的,有些东西如果做减法来看的话,去掉音乐,去掉幽灵,剩下的爱情与亲情其实都挺让人羡慕的,车祸发生的很突然把整个片子带去了另一个纬度。整个的回溯剪法还算顺但并不算好。有些地方有些刻意,结尾有种导演导不下去的感觉。
看的他妈法语版...
配音超好听
挺没劲的……
音乐赞爆了٩(˃̶͈̀௰˂̶͈́)و
插叙很不自然 主旨很老套 最痛心的是CM也长老了 ...
还是不错的,喜欢超杀女,而且音乐也不错,预算:1100万 全球票房:7887万
这一家子,真好啊。只是可惜。
男主真好。。
搞音乐的都蛋疼
活在没有他们的世界有多难。
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用生命在试片
音乐优美,对白精彩。
Chole prprprpr
看这片禁不住想起《The Lovely Bones》。同样是以徘徊人间的亡灵讲故事的方式,比起后者前者小清新多了。像是部青春物语,独孤、理想、爱情,自我实现等主题,在生死两难间逐一被清理审视。不过,莫瑞慈那张脸扮起内向、文艺,需呈现古典韵味的美少女,有点跳戏啊
dui bu qi wo kan bu dong
金秋送爽,水货大片,杨幂主演……评分这么高是在逗我?
比较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