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看这部电影是带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并准备好看完就嘲笑湾湾人民的又一次小确幸假正经的泛滥。
电影前半个小时果然没让我失望,心想“哈哈,真不愧烂俗台剧般的无聊、瞎扯。
当一娘炮所谓美男子做出那招牌微笑时,身上的鸡皮疙瘩不禁掉了一地。
当老板娘带着那做作无表情的面孔出现时,心想又是没事儿无病呻吟。
当男主角穿着一身比基尼拿着颗白菜,横穿在校园各地时,心想这演员也真够苦逼的。
“于是,就这么漫不经心地看了下去,忍受着一如既往刺耳的湾湾腔。
直到最后秘密揭开,听到天使(美男子)说出这句话”每一个人,都在等待一个能看到自己与众不同的人。
“突然,被这句话感动到。
女主觉得自己是个很普通的人,男主却痴痴地喜欢着。
看着他陶醉的眼神,才明白“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真理。
其实,这部电影很简单,也很烂俗;很夸张,也很恶搞。
但是天使的这个角色多少有点意外,这是电影让我感觉到有一丝可取之处的。
整个电影都在讲述等待的故事,这是个非常好的主题。
当剩男剩女成为一种社会性危机,每个年轻男女都无法忽视不恋不婚的社会舆论对自己形成的无形压力。
你,是否还愿意继续等待那个能看到你与众不同的人呢?
天使说“两个人的缘分需要很多的巧合”,这些不经意的巧合,串起了两人手中的红线。
恋爱不仅是一场短暂的邂逅,而是数个邂逅的完整故事。
可是,在几十亿的茫茫人海中,两个人一次邂逅的概率都极低。
可见要等待一个爱情,是多么漫长又渺茫的幻想。
假使能像《爱神》中所说,“每天和你擦肩而过的人们当中,你可能会对某个人产生特别的感情,只是对视过一眼,便无法忘记他“那样开始一段爱情,虽浪漫,也至多只能出现在浪漫主义的电影里。
残酷的现实正在考验着我们。
时间、皱纹、金钱,日益疲惫的身躯,耳边不得清净的唠叨,正在慢慢腐蚀我们对爱情的期望与等待。
于是,大部分人选择了将就。
能等待到最后的便成了英雄。
周六的下午,“等一个咖啡”的影厅没几个人,九把刀怎么台独了我还真不知道,也不加评论,还是迫不及待滴想看看阿不思,我这四十几块就忽略了吧。
虽然没几个人,但大家笑得很开心,说实话这情节挺恶俗的,包括某些对话也忒幼稚,但是台式恶搞没心没肺的笑点还是很乐的,既然没心没肺了,就这样贯彻到底吧。
“等一个咖啡”这本书其实很平淡,但各种怪咖小人物和平凡人小女生的感情仿佛可以有咖啡那种要么不想闻不到,不然抓耳挠腮想来一杯的念想。
电影版把这些香气去掉了,加入和改编纯粹是为了搞笑,不要想太多,还是很逗的,但这些人物的性格塑造多数没点,我还是以书中的感官去定义,不知道没看过书的会怎么想。
接着我来八一八,各种幼齿到没法不笑的桥段。
脑袋后面出香肠:我喜欢你都喜欢到摸出香肠了。
二到一定程度我已经不想生气了,随便了,笑死算了。
思萤后来脑袋上顶着碗豆花骑摩托车我已经没办法了暴哥那句:海胆死在蛋蛋里还好我咖啡喝完了,不然非喷出来不可。
八一八阿不思,这的确是个可以星星眼的角色,从外形来说没有让大家失望。
片头一群歪瓜裂枣进咖啡店说:这就是那个抢了你女朋友的T啊,第一次在祖国电影院听到这样的台词,我好感动啊啊啊啊啊啊。
我想说照这个剧情的走势,阿不思难道不是喜欢老板娘了吗,为什么为什么最后给老板娘来一段如此狗血的情节,我说快成不老妖精的周慧敏老板娘和阿不思好配的啊。
整个故事开始,我带着点鄙视,毕竟台湾片子大多都文艺到脑残,最后真的被故事有点感动到,最重要的不是恋爱怎样,而是我超不能想象,原来,开始的那个美男子竟然,是个幽灵。
好吧,我觉得真够文艺的。
情比金坚啊,这是,我还是觉得女老板的爱情更让我觉得心里舒服,那真是一个美好的故事,可是出现那么韩版的情节,车祸,我能翻个白眼吗?
谁在马路对面,过马路不先看看有没有车啊?
那车是要开的多高速,能眨眼的功夫,刚好把人撞死?
看来,那司机肯定是故意的。
=。
=
不得不承认,真正的能被百分百品味透的好电影还得是国产,没有文化代沟,听得懂每一句话,会去想每一句话的味道而不是把60%的精力放在字幕上。
就像一杯冰滴咖啡,要含在唇齿间好久,慢慢感受口感的变化,没有人告诉你的话,你会喝吗?
大概是这两个月常和咖啡打交道,先熟络那些机器再回头看咖啡文化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而这一部电影,最通俗甚至看似不搭的意象,放在一起如同融合牛奶的咖啡,如此恰好。
嘻哈的校园电影开篇即让人嗅出制作人的时代气息,一直到结尾,笔者对烂俗校园片过敏的心一直很安定——还好,未落俗套。
模糊的校园设定,几个有限的镜头足以勾勒出并非主要背景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是个性,学校里奇奇怪怪的社团,形形色色的怪人,以及男主华丽出场的“四大怪异事件”和指引女主纯爱邂逅的“咖啡笔记”,一整个嘻哈校园风把所有关键人物连结在一起。
奇妙的咖啡店名叫“等一个人咖啡”,听说,这里什么咖啡都能做。
接下来,是否会有黑暗料理的bug出现呢?
酷酷的百合咖啡师一脸面瘫的表情,偶尔扬扬嘴角,脸颊连涡都没有,这样的形象居然一直让笔者觉得她心情不错。
有大师范儿。
咖啡馆是这部影片的主线,很多电影有意无意都会出现咖啡馆的场景,不知不觉,优雅而有格调的咖啡在观影者心中变得比较模式化:这里只适合商务会谈或者男男女女调个情什么的或者渲染太过的唯美…其实,咖啡馆应该有一些富有质感的故事,比如等待。
《等一个人咖啡》恰好凑够了一群有故事的人:上面说到酷酷的百合咖啡师,还有郁郁寡欢的老板娘、每天“约会”不同女孩的天使小哥、穿比基尼踏轮滑遛白菜的男主、路见不平真的会跳出来的活泼女主。
“每一个人都在等一个人,等待一个能看见你与众不同的人”从某个角度说,咖啡馆里的每一个人真的都在等一个人,老板娘在等永远不会回来的爱人,等一杯咖啡;天使小哥在等老板娘露出笑容面对生活。
他们像几米的《恋之风景》,每天都来店里,背坐或对坐,只隔一张桌子却看不到对方。
而女主和男主在等待或者说在寻找真爱,最终发现是彼此。
无论是镜头还是笔调,当一个人的生活细节被近焦关注、反复表现,这些细节就变成代表这个人的独特符号,然后电影也就有了质感。
笔者最喜欢的是电影很用心地表现每一个人物的“前世今生”,男主和前女友下围棋、亲吻的心跳的细节,女主舍友对铁头功的崇拜史,再深入到台湾市井,卖烤香肠的伯伯,还有那对著名的暴哥和金刀娘。
对所有人的刻画都像是在制一副异香、特调一杯咖啡,各有味道。
经典的bug该怎么用?
譬如英雄救美。
老板和老板娘当街小吵,正赶上追捕逃犯,瘦弱的老板就顺势为骄纵的老板娘档下一颗子弹,这是第一段佳话;女主和男主还像朋友那样嘻哈怒骂,被街头小混混围砍,男主牵着白菜施展铁头功,看似无厘头,又被导演悄悄推进这个模式里。
暴哥和金刀娘,最不像黑社会的黑社会。
两人年轻时的电影生涯...动听的方言港台腔?
广东话?
家住北方的笔者听着南方话都是一个样。
方言的处理很好听也很必要。
(就像《色戒》里,麻将桌上的方言)卷舌说成平舌,一句话就说得非常顺滑,连吵架都变得动听起来。
片中有两句台词蛮感人,一句是:就算你是个臭三八,也是个很有正义感的三八啊。
男女主日久生情,在相处中渐生情愫而不自知。
另外一句是,阿拓被拒后,骑着摩托大声喊:那个头上会冒豆花的女生,虽然我不知道你在哪里,但是我要去找你了!
最后,香肠豆花特调也是甩。
我想说,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总是在等一个人。
等那个懂你,爱你,疼惜你的人。
所以,那个脑袋上冒火腿肠的人,尽管我不知道你在哪里,尽管我非常非常想见你,尽管你一直都不肯现身,但是,我决定去找你咯!
九把刀把喜剧情节拍的有点魔幻,也充满黑色幽默。
暴哥and金刀婶的故事,好笑又心酸,为了一点小事冷战十六年。
但我还蛮想知道,阿不思其实一直都是个女同吧。
那她的坚持是什么意思呢?
她也在等她的一个人咖啡吗?
17号,抽中了电影院的见面会首映票,同事百度了是九把刀监制,虽全是新人但也许会成就又一个“那些年”呢,最终两人决定——去!
17:20等到18:00终于见了导演和4位主演。
看见真人,听了他们对角色的解说,反而只对赖雅妍演的阿不思感兴趣是怎么回事?
或许从这里开始就预示了我给这部的电影的分数。
电影正常的台式开场,大学社团,兼职打工,偶遇……剧情不温不火,小小搞笑,一点点爱昧,正常的进行,直到“爱心笔”出现,女主挺身而出,这样的八婆个性设定电影里或许是可爱,但摆现实中就是讨厌了。
然后后脑勺变出香肠(最终还会出现豆花)的设定让我们无法直视。
后面剧情拖拉了,直到天使红娘挽救了结局。
暴哥、金刀嫂配戏比主角有吸引力,但过度的搞笑也是减分原因,阿不思反而成了点睛之笔。
电影全长120分钟,再减掉点,剧情紧凑些会更好。
或许是过了做梦的年纪吧,太过理想的,只会是童话。
撇开政治因素不谈,因为我对九把刀的了解还停留在那些年,并且我认为只要没有因为他的个人因素影响到电影的呈现那便都不是影评的内容。
一开始本校四大最扯淡的传说,可以看作是台湾青春爱情故事一贯爱用的怪异搞笑,这个不评价,社会上无奇不有。
接下来什么豆花烤肠,王伯伯许愿,暗恋学长是天使。
这些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梗啊,看得真是莫名其妙,请不要一脸正经的在一个小清新故事里面添加玄幻元素好吗!
而且电影剪辑也很奇怪,女主正哭的逆流成河并且要去追男主的时候天使学长居然要求这个时候帮他调咖啡送给老板娘,并且老板娘一饮而尽冲出去见到多年前的自己,两人还一起仰头目送天使学长。
不过,这部电影从头到尾我觉得表现得最好的是周慧敏讲完故事顺着玻璃墙一步步往外走,这个地方不知为何戳中泪点。
然后就是最后的彩蛋部分有笑点。
所以二者各一颗星。
作者:汽水小七 前有《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勾起无数人年少的回忆,夹杂着那些笑容和眼泪,诠释了青春美好的遗憾;后有《我的少女时代》,带来那份悸动和“初恋”的温热,将台湾小清新电影推向了某种意义上的“大红大紫”。
尽管这些故事里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狗血桥段,尽管这些角色或多或少有些“标签化”,但至少当中饱含着那些能让人会心一笑的细节,那些能让观众时不时热泪盈眶的细腻情感。
而《等一个人咖啡》,夹在这两部人气极高的作品之间,作为继《那些年》后,九把刀“爱情三部曲”的第二部,在关注度上显然与它们有着较大差距,但这的确不失为一部“好作品”。
作为青春片的男主角,长得再帅点就好了、高一点就好了、霸气之中再体贴一点就好了.....这数不清的“就好了”正是很多女观众共同的心声。
毕竟这类电影最终是要拿来“圆梦”的,具备完美条件的男主角当然是必备条件。
女主角李思萤的“暗恋对象”正是如此,当思萤险些被公交车撞到,摔倒在地时,他像“天使一般”来到了她的世界。
而男主角,却是一个抱着白菜、穿着轮滑和比基尼出场、女朋友被同性恋抢走、永远带着两个酒窝露着傻傻笑容,作为大众“笑料”的阿拓学长。
他也绝不可能是任何一个少女“梦中幻想的白马王子”。
可这个“傻傻的阿拓”,有着太多人比不上的热情和善良。
他想要“环球流浪”,就自己到处打工,哪怕一直毕不了业也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他因打工结识了曾经是电影导演的黑道老大,暗地里一直在老大和他分手的老婆之间忙忙碌碌、搭桥牵线,只为了让他们重修旧好;面对一群小混混的夹击时,他竟然“徒手挡刀”,紧紧地握住了砍向思萤的刀......或许正是这样的他,才让思萤说出了“你是一颗很好的大白菜”这样搞笑,却又暖心的话。
每个人,其实都在等一个人。
故事的主舞台,等一个人咖啡店里,思萤在等待着她的初恋、老板娘在等待着永远永远不会回来的老板、时常光顾的阿拓学长在等待着命中注定的,那个“头上会长出豆腐花”的女孩.....这些等待中,充满着对未来爱情的期许、对逝去时光的眷恋追忆、对心跳里每一份温度的不舍、以及对“陪伴的忽视”。
思萤暗恋的那个男生,事实上就是那个“永远永远不会回来的老板”,他陪伴着她,直到她能够跟那个沉浸在失去所爱的痛苦中无法自拔的自己和解;守护着她,直到她能够拿出勇气笑着生活下去。
他在她身边,如同年少时他习惯宠溺着她、习惯忍受她所有的不好、习惯总是在危机时挡在她前面,哪怕是替她挡枪一样。
而阿拓,才是思萤真正的“天使”。
当她摔倒在马路上,与“天使”相遇时,却没有发现替她顶住公交车的阿拓;当她难过失意时,阿拓总能不经意出现在她面前,用傻傻的笑容治愈她;当她和诈骗团伙据理力争时,阿拓在一旁满是爱意的看着她;当她和阿拓深陷险境时,这个人,毫不犹豫地替她挡了刀.....在思萤开着电动车拼命追回阿拓,头上长出了一碗热腾腾的豆腐花时,思萤终于明白,她要等的这个人,就在她身边。
特别要提到的是,在这部片子里饰演“神之咖啡师”阿不思的赖雅妍,她穿着干净利落的黑衬衣、留着帅气的短发、娴熟地调配咖啡时能引起全场女生的尖叫,与她一直以来温婉大方、女人味十足的形象形成了巨大反差。
也正是这种“反差”,成就了阿不思,这样一个“全片最帅的角色”。
概一部好的青春电影,你不必在意它经不起推敲的逻辑情节,不必纠结于有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只被它的真诚、真挚、真心所感动,偶尔能回想起少年时代那个懵懵懂懂却始终怀揣希望的自己,偶尔能够回到那个幼稚疯狂却足够美好的时代。
我想,《等一个人咖啡》就是这样的电影。
晚上睡不着还是决定来写一下关于《等一个人咖啡》的观后感吧。
作为九把刀的铁粉,对于刀大仅仅是监制电影依旧保持着很高的期待。
每次跟别人说起九把刀的时候一定要问对方,你是看了《那些年》才知道九把刀吧。
是不是决定他是一个只会写小清新的人。
别人一定会点头,然后我就得赶紧的加一句他还没有红的时候我就开始看的小说,所以他是一个很恶心很黄很烂又很厉害的人。
开始时候出现的居尔一拳“居尔你跟拳王一样高耶。
”这句话情不自禁的就从脑子里冒了出来。
从片头开始的那个马大便,我就看到了九把刀的影子。
每次看完小说后再来看电影,真的是一件很伤的事情。
思萤是高中生,阿不思才不是阿拓的前女友,明明就是一个抢走了阿拓女朋友的拉子,不过选角确实看出了导演的用心良苦,所以帅到男生都会自愧不如的阿不思确实引起了电影院女孩子们一片喝彩。
再说阿拓的那些朋友,小说里还有会特意功能的小孩,铁头这个梗而是真真切切的有一个阿拓认识的铁头功很厉害的人,金刀嫂不是暴哥的老婆,所以还有他老公是一个很厉害的厨师,暴哥是真正的黑社会,才不会拍什么电影。
我很啰嗦的会说出这几个人仅仅是因为被小说里的一句话感动到。
思莹说很羡慕阿拓会认识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人,还把他们都给自己认识。
阿拓说因为他们都是很厉害的人啊。
思莹说自己很幸运能成为阿拓的朋友,希望能有一天阿拓能把自己当成很厉害的朋友介绍给别人。
我想,人与人之间最伟大的感情莫过于,让我把你介绍给我最重要的朋友,因为我的生活就是他们。
泽宇学长是有女朋友的,只是常常换,所以我一直觉得在小说里他简直就是唯一不讨我喜欢的存在。
他也根本和老板娘扯不上任何关系。
这也让影片最后他成为天使月老让我很尴尬。
最后的阿拓也是因为要去当兵,思莹骑着阿拓叫她学会的摩托车挨个的去那些朋友那里找阿拓,告诉他,自己很喜欢她。
吐槽完所谓的【根本就是不尊重原著】再来讲讲我从名字就喜欢上的这部电影吧,毕竟电影说好了的是改编,而不是翻译。
等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等一个人。
这句话成为了整个故事的中心,在我看来,所谓的比基尼,所谓的铁头社都只不过成为了电影充篇幅的怪东西。
爱情也不谈愧疚,我们总是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喜欢的和没来得及去喜欢的,我们满嘴的对不起,都只不过是爱情世界里虚伪的表达。
所以他说,爱情里面没有愧疚,爱情不是契约,没有谁规定谁一定要跟谁在一起。
所以电影里的阿不思变成了T。
让阿拓成为了学校里的一个传说。
最后看过九把刀《月老》这本书的人一定会记得黑人牙膏跟粉红女的故事。
他们都是死后成为了月老的人,而思莹手里最后的那根红线就是月老的作业。
有时候,想想,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手上都被月老暗暗的牵住了一个红线,所有的不期而遇都是早有的安排。
我们看不见,所以我们只能学会等待。
老板娘等一个人的特调,金刀嫂等一个人的道歉,阿不思等一个人的坦然,阿拓等一个人的理所当然,思莹等一个人的豆花香肠。
我们都在等一个人,当我们觉得什么都不可能,什么都是逆我的时候,总会有一根红线,把你拉到你等的那个人身边,永远也不会迟到。
【至于片尾的彩蛋,哈哈哈哈哈哈哈 陈妍希你真的别卖萌,我不是很受得了啊
看完电影已经是深夜了,我抱着笔记本躺在床上,回想着电影里那些烂俗的桥段,却意外的觉得异常温馨。
看多了爱情电影,我们都希望得到一份自带主角光环的美好爱情,然而正如《长相思》所述,现实中我们遭遇的浪漫桥段很少,最多的仍是爱而不得,忘却不能。
电影当然比生活精彩。
“等一个人咖啡”是电影里一间咖啡店的名字,也是电影想要呈现的关于爱情“咖啡哲学”(即以如咖啡般的轻松形式展现观点)式的思考。
电影没有满足于诉说简单的相遇、恋爱、分手、复合的故事,而是另辟蹊径,创造了一种只属于九把刀的热血、简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温暖形成的一套组合拳。
男主角是大学里的传说,不过既不是男神,也不是学霸,而是光听别人的介绍就已经令人望而却步的阿拓学长。
阿拓学长不负众望,第一次亮相就给所有人留下深刻印象——脚踩轮滑鞋,手里拎着一捆大白菜,身上穿的是粉红色的条纹比基尼,脸上荡漾着天真的傻笑,笑出一口白牙。
可随着剧情的发展,我看阿拓却隐隐然有了一种英雄气概,他一直在用自己平凡的力量做着看起来很蠢却不太平凡的事。
比如和别人定下奇怪的约定而抱大白菜穿比基尼一年,比如为遵守一个承诺而延迟毕业七年,比如同时在分居16年夫妻的洗衣店和海产店打工并赚够了环游世界的旅费,比如喜欢上女主角后还一心一意的鼓励她告白男神…..这些都是最简单平常,却是普通人难以拥有的英雄气概。
九把刀好像无所不写,这使电影在剧情上充分展示了“我猜中了结局却猜不到过程”的走(gou)心(xue),如果你想象力正常,那么十分钟就不难猜到结局。
不过倘若你放下身段,走进故事,你会不断惊讶于电影充满想象力的细节!
这些细节不会暗藏玄机,而是让你重温一遍自己的青春幻想,自己的白日做梦,然后再告诉你这就是真的,让你看到屏幕上倒映出来的自己吃惊的眼睛。
如果你观影丰富,还可以看到电影里对几位“老牌配角演员及电影作品”的致敬,这些很容易让我们会心一笑。
看到故事本身热血的莫名其妙又温暖的刚好治愈的梗,以及几位演员选择上的惊艳,相信我,惊喜会一波接着一波。
电影的彩蛋也在意料之外,不满足于常规套路的主角们出镜逗比秀恩爱,而是富有诚意跟自黑精神的小段子,叫人喜欢!
看到这里,我已然可以毫不犹豫的交出好评了呢!
最后的最后,好想问问男主角,烤肠拌豆花的味道可好?
可以0星吗?
前一个钟头看得我各种尴尬癌,后一个钟头真是水准与《那些年》持平!因为分很低所以多给半颗星。
10.19 @ 深圳MCL影院花园城店
等台湾腔适应过来之后感觉好多了。最后彩蛋蛮有意思。比《那些年》好看,修复了那些年视点单一和干枯乏味的故事性,青春爱情片嘛就要拍到疯癫好玩的意思。
小清新爱情片还是蛮容易就触动内心。 “每个人,都在等一个人。等待那个能够看见你与众不同的那个人。”“对不起,我最大的遗憾是没有缘分跟你一起慢慢变老。” 好吧,又被台词戳中了~
有种台式的夸张、荒诞和幽默,最后又落笔到细腻的感情处理。如果是大陆人打分确实有点有失公允,毕竟他们连吹喇叭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哈哈哈哈哈
一个有别于原著的全新故事,思萤和阿拓的选角很合适,但还是没有原著那么感人,很多奇奇怪怪的角色都删减或合并了,特别是老板娘的故事更是韩剧般扯淡
很煽情很纯很萌,少女情怀总是湿。
冲导演两面三刀的嘴脸 果断一星
居然现在才知道这部走心国产爱情片,虽然缺点暴多,故事也比那些年差了很多,但九把刀的小花样确实有一套,整体剧情俗套但一个个小惊喜支撑起了不俗的趣味性。结尾模仿不能说的秘密是最大亮点,台湾人果然吃得起卤蛋哦!彩蛋小笼包出来官方自黑。两个男主都好暖,但恋爱的过程都好卑微,你是你,我才能是我。男一小眼睛很讨喜。
除了叙事还算流畅之外完全没有别的优点...最值得吐槽的是我居然给看完了...
2014-10-17笑到下巴疼,我就喜欢这种恶俗的梗。剧情……咱不说剧情。2021-04-29重温。前半段尴尬到不行,完全笑不出来。只是思萤和阿拓之间的喜感爱情,还不错,是独有的台湾风味,别的地方还真拍不出来。
前半部三颗星,最后加一颗星,我一直以为咖啡店拉子是车祸后的老板,这是一部唯美拉拉电影,就等着结尾来个bingo,结果没想到啊。另外,陈妍希也是拼了
2014/8/11 19:40 THE ONE 想說的東西比那些年成熟, 不過還是跳不出台片的框框: 老套的劇情。而且還是永遠要將台味﹑冷笑話﹑校園純愛﹑咖啡廳等等元素加進去, 其實.....這種公式的台片也活了很久了吧? 還不膩嗎?
3.5星。好久没看台湾电影,还是一如既往的清新纯净呀。没想到结尾是这样的反转,豆花和烤肠的组合让人暖心。男主的长相气质都很治愈。
九把刀其实志不在“爱情片”,他写这种故事就是圈钱而已。就像彭浩翔拍志明与春娇一个道理。
我不管什么政治主张,我只知道我喜欢这部电影。
我可以选择不看电影
九把刀骨子里就藏着个贱货,只是“那些年”披了一件所谓“共鸣电影”的外衣,让所有人被拉到了回忆的误区。这部电影说不准才是真实的他,融合了台湾偶像剧的各种矫情与做作,也集空洞与白痴于大成。
星星给TP和暴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