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也应景坦率地说,《毕正明的证明》这样一部非大IP的电影敢于定档国庆档,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片方对于影片质量的信心。
也确实如此,《毕正明的证明》的口碑很漂亮,好评不断。
《毕正明的证明》是一部反扒题材电影。
1996年,从小立志成为警察的毕正明(王安宇 饰),在警队入职报到第一天便因意外致残。
但渴望证明自身价值的毕正明并未放弃,他怀揣一腔孤勇,试图以“卧底”的身份进入神秘盗贼团伙“荣门”。
毕正明扮成盲流长期蛰伏,终获机会加入由大白桃(张天爱 饰)带领的盗贼团队,逐步深入贼帮内部,最终在周队等人的共同助力下,将贼帮一网打尽……
电影从一开始就以强烈的“视觉奇观”,牢牢抓住观众视线。
“视觉奇观”,即影片为我们揭开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盗贼世界”。
它将上世纪末,绿皮火车上盗窃团伙“荣门”的独门技艺与江湖规矩,以极具冲击力的视听语言搬上银幕。
“荣门”的“偷技”是一套自成一体、也经过实践充分检验的技术体系,可以概括为“探、开、抠、夹”,它们对应盗窃的完整流程,极具实操性。
“探”是盗贼在拥挤车厢里的前期侦查,观察哪些乘客是真的有钱人,趁乘客不备悄悄摸查财物位置,比如用手肘或手指轻碰口袋,判断里面是否有钱包。
“开”是“突破防线”的重要一步。
比如用刀片轻轻划开帆布包的缝隙,或者借着人群推搡的力道,撑开未拉严的口袋。
“抠”是取物核心,手指灵活地解开扣子,从打开的缝隙中勾出钞票或钱包,动作轻到让乘客毫无察觉。
“夹”用来应对一些难下手场景的技巧,用特制的细夹或并拢的手指,从乘客腰间、腋下等隐蔽位置夹走财物,比如在火车过道上,趁着乘客转身让道的瞬间,一秒夹走挂在腰间的钱包。
甚至还有“换”,又称“换芯”,把乘客钱包里的钞票抽走,再将空钱包悄悄塞回原位,让乘客短时间内察觉不到财物丢失。
电影的“偷技”并非简单停留在展示动作的层面,而是通过空间、镜头、节奏的精准把控,将它们成功转化为令人眼花缭乱、屏气凝神的银幕奇观。
绿皮火车的狭窄空间,本身就是放大“偷技”的场域。
电影设定在上世纪90年代的绿皮火车上,车速不快,车厢里摩肩接踵,乘客之间几乎没有私人距离,火车的晃动、人群的推搡,又为“偷技”提供了天然掩护。
镜头在拥挤的人群中游走,时而聚焦盗贼的手指,时而扫过乘客毫无察觉的表情,时而给到反扒警察严肃警觉的神情……狭窄的空间让盗贼与警察的对抗变得近在咫尺,观众仿佛置身车厢,清晰感受到下一秒钱包可能被偷的紧张感。
电影的镜头语言和剪辑技巧,对于“视觉奇观”的打造功不可没。
“偷技”的具体形态是各种各样的小动作,手指的翻转、刀片的划动、钱包的抽取等等,若用中规中矩的镜头予以呈现,很容易显得平淡。
《毕正明的证明》通过“特写+快剪+手持”的组合,让这些细微动作产生行云流水、出神入化的视觉效果。
以“荣门一姐”大白桃与毕正明的首次交锋这场戏为例。
大白桃贴近毕正明,在他耳畔说了句“警察同志,好英雄”,随后镜头特写了大白桃的手部动作,刀片轻轻划过毕正明的裤兜,纤维被迅速划开的线条清晰可见,再特写手指与钱包的接触,她的指尖迅捷兜住钱包的底部,轻轻一钩,就神不知鬼不觉地偷走了毕正明的钱包……尔后镜头快速剪切到一个中景镜头,大白桃的身影已经远去。
从贴近毕正明的耳畔(特写),到刀片划裤兜并顺走钱包(特写),再到大白桃大摇大摆离开的背影(中景到远景),几个镜头在几秒内完成切换,节奏快到让观众来不及反应,还原了“偷技”的迅速、精准与隐蔽,充满动感,让紧张感瞬间拉满。
电影中的“偷技”具备一种“体系感”,也离不开“荣门”的黑话体系与等级制度的加持。
盗贼有一套专门的黑话,用来保证行业内的交流,并保持隐蔽性。
比如“富人”被称作“横子”,“钱包”唤作“皮子”,“钞票”则是“蒿子”……
盗贼团伙内部也有组织派系。
“荣门”的“三横五纵”等级森严,有人负责制定规则、统筹行动,有人只能在一线实施偷技;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地盘,要遵守一定的“规矩”,比如互不侵犯;至于分配到什么样的地盘——“好的”或“坏的”,取决于“荣门”举办的所谓“英雄会”(偷技大赛)……此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权与夺利、背叛与厮杀,“荣门”也不例外。
电影中,“荣门”内部几场老大与手下“黑吃黑”的斗争,拍得险象环生。
至此可以说,《毕正明的证明》成功地打造了一个大银幕上罕见的“视觉奇观”——关于“偷技”,也关于盗贼的“江湖”。
这是它绝无仅有的地方。
但也千万放心,电影将“偷技”作为“奇观”呈现,并非美化“偷技”。
就像动作片将打斗设计得拳拳到肉,并非鼓吹暴力,灾难片将天崩地裂拍得震撼人心,并非期盼末日……它们本质上都是通过艺术化的加工,将某种行为或场景推向极致,为观众提供纯粹的视觉冲击与感官刺激。
这是电影作为视觉艺术的独特魅力,它与其在现实世界中的道德评判,完全是两码事。
更关键的是,今日的我们能够心无旁碍地欣赏“偷技”,是因为我们内心的安全感很足——我们已经彻底远离了绿皮火车上盗贼猖獗的时代。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速铁路的普及、天网系统的完善、反扒力度的加强,电影中展现的“偷技”早已成为历史现象,我们不再有“被偷”的现实焦虑,而能以“旁观者”的视角看待这些“偷技”以及它们曾经存在具体的历史场景,并从中感受时代的巨大进步。
在这个多数国人都在出行的国庆假期,看这样一部反扒题材电影还会有一种不一样的体验——电影内外,刚好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如今我们都能安全地、放心地、快乐地出行,得益于的恰恰是无数像毕正明这样的警察的付出与坚守;《毕正明的证明》让我们获得视听享受的同时,也体悟到安全感背后的守护与传承。
它不仅好看,还格外应景,不沉重且有点解压的剧情,是适合国庆假期与家人同看的首选。
绿皮火车偷技对决又紧张又好笑,毕正明的警察荣誉感超戳人,最后看街头监控直接泪目!
直接把90年代卧底警匪剧玩出新花样!
现实感拉满还自带黑色幽默,看完满脑子都是“这也能行?
”有热血有美貌,这部推荐!
绿皮火车偷技对决又紧张又好笑,毕正明的警察荣誉感超戳人,最后看街头监控直接泪目!
直接把90年代卧底警匪剧玩出新花样!
现实感拉满还自带黑色幽默,看完满脑子都是“这也能行?
”有热血有美貌,这部推荐!
今天去看了这个电影,真的出乎我意料,不管是剧情还是打戏都拍的特别好,打戏拳拳到肉,中间女主受伤的时候,脖子爆出的青筋和锤子斧子挥舞时候的感觉都让人觉得很真实,很痛,而且时不时的一些小笑点也能让人会心一笑,整个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点到为止,不会特别抒情,也没有特别沉闷,但是其实电影背景这些情况会发生的原因,我觉得是很沉重的。
真的很好看!
推爆!
还记得小时候,我回老家都是坐绿皮火车,前一天下午登车,坐上硬卧,转天晌午才能到站,固然不及影片中动辄50-60小时的漫长旅途,却也饱尝舟车劳顿。
今次国庆还想坐趟卧铺回老家,结果12306候补到最后几天还是排不到,果断放弃买了机票。
所以,当《毕正明的证明》开场重现90年代的火车面貌时,油然一股熟悉的感觉:晃荡的车厢,天南海北的乘客,仿佛都能闻到属于绿皮火车独有的味道。
令人惊喜的是,这般旧日图景的复现,并不是为了呈现一个老气横秋的复古反扒故事,而是用凌厉的剪辑与动作设计,颇为扎实的故事底色,让这列绿皮火车能不断提速,迸发出精彩的篇章与戏剧张力,也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观影体验。
本片乍一看是警察抓小偷的警匪博弈,但一日警察毕正明残疾后马上“落草”扒手集团,又从头练起小偷的基本功来,从警察的世界中跳出,来到另一个看似无情,实则有点人味的匪帮世界,在法律正义与现实关怀中找到了稳妥的平衡点。
扒手自然要抓,坏人自然要伏法,但是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困境,自己的苦衷,有些身不由己,有些则恶贯满盈。
大白桃一组的扒手们,哪个不是命运多舛,大白桃小时候被曼姐逼着苦练扒手技巧练到满手是血,江米条和二宝也都是被人贩子拐走才陷入如今这般境地,因此他们固然被打上了“坏人”的标签,也有着善良之处,碰到真的急需钱的主,也会想着好人有好报,甚至匡扶正义。
正是这样“恶人亦有善念”的描绘,让本片洪帮中的小偷团伙们各个真实,甚至连杀人无数的“花手”,亦有尚属少年的一瞬温馨时刻。
只是那一列火车上的两个小孩,终究走上了全然不同的道路,一个追随着梦想成为了捍卫正义的警察,另一个则是因为一时的冲动酿成大祸,跟随恶人走入歧途以至无可回头。
回头想想,影片名《毕正明的证明》,这里面的“证明”二字便又有了新的含义,看似是小毕努力抓贼证明自己虽然腿瘸,但还能当警察;而作为双雄对手的“花手”,也在不断困兽之斗,弑师,弑祖,打破条框,也在证明着自己优于同僚。
两人的证明,都是在自证其自身价值,就像是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后师徒四人得证大道一般,成了则大道自宽,败了就被扫进垃圾堆。
但我想影片似乎并不在鼓励这样的“自证”,就像毕正明母亲一直说的那样,“你不是警察的料,还不如回家经营服装店”,证道不成,总还有个安稳窝可回。
毕正明最终证明的,也并非他是个无敌警察英雄,而是在时代的洪流与个人的局限中,每一个普通人依然保有的选择权。
在高速行驶的时代车厢里,我们依然拥有决定在何处转向的权利,去决定是否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电影中,随着火车的提速,对应着匪帮权力结构的重新划分与覆灭。
90年代严打车匪路霸的行动,也最终彻底清剿了火车窃贼群体。
就在前几天,新闻宣布全面停止使用纸质火车票。
这则消息,为《毕正明的证明》所记录的那个时代画上了一个句点。
但国家发展的铁轨依然延伸向前,如今我们无论是坐高铁动车,还是坐长途卧铺,都很少再需要像从前那样提心吊胆,那列曾经满载着所有人记忆与期盼的绿皮火车,依然在驶向属于每个人的未来。
开始在火车上的两个小孩,一个是毕证明,一个是花手,小时候喝了同一瓶饮料后面也首尾呼应了,就这样他们两个走向了不同的人生,一个长大了当了警察,一个当了扒手。
毕证明小时候被警察救了所以他长大了就想当一名警察,可是第一天就被扒手挑断了腿筋,但他并没有放弃,一蹶不振。
他骨子里好像就有一种正义感,就像他日记里写的“抓尽天下贼人”大白桃一直坚守着“盗亦有道”,可当江米条被杀,二宝被抓了之后才明白,贼就是贼,没什么不一样的,她的心是向善的,小时候被曼姐收留,迫不得已当了贼,她说荣门不是你想上就能上,想下就能下的。
有一场他们几个在火车上喝酒的那一场戏,喝多了透露了心声,其实她,江米条,二宝都是很善良的,他们也想当一个好人,不想当小偷了,想正儿八经做个生意,可是没有办法,江米条二宝小时候就被人贩子打,只能出来偷,所以有的人的人生从小就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很喜欢最后毕证明跟花手的那场打戏,花手从小就对金牌有一个心结,对金牌有着一种执念,所以最后落网了。
他说每个人都在证明自己在活着,毕正明说是证明的证,正大光明的活着!
毕代表必须的必,即使他瘸了,他也必须证明自己是一个好警察!
这部剧内容精彩,是我的国庆档首选,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很有国庆档爆款潜质,里面的打斗场景特别真实,讲述了以前的扒手,小偷的生活状态和国家的严厉打击小偷为民服务的决心,张天爱饰演的小白桃说盗亦有道,但是贼就是贼,不能突破底线,希望大家都去看一下,感受里面的内容。
这部剧内容精彩,是我的国庆档首选,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很有国庆档爆款潜质,里面的打斗场景特别真实,讲述了以前的扒手,小偷的生活状态和国家的严厉打击小偷为民服务的决心,张天爱饰演的小白桃说盗亦有道,但是贼就是贼,不能突破底线,希望大家都去看一下,感受里面的内容。
这部剧内容精彩,是我的国庆档首选,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很有国庆档爆款潜质,里面的打斗场景特别真实,讲述了以前的扒手,小偷的生活状态和国家的严厉打击小偷为民服务的决心,张天爱饰演的小白桃说盗亦有道,但是贼就是贼,不能突破底线,希望大家都去看一下,感受里面的内容。
国庆档第一部,果然敢提前拿出来看的往往不会差,好看程度超出预期,有笑点有燃点有爽点也有剧情和情绪推到位的感动点。
导演群戏调度很厉害,大量杂乱车厢场景有条不紊、杂而不乱,剪辑快到很多段落不能眨眼,两个小时打造出了完整生动的隐秘江湖,行窃的术语和大量铺排的特写很有代入感。
其实这部电影和《天下无贼》不一样,非要对比的话,“偷芯”、不响铃取物的完整呈现,可以对打割鸡蛋的巧思,从而感慨电影行业的新老更替,年轻导演更懂当下主流观众想要的节奏和叙事语境,用喜感替代主旋律说教,大胆的模糊善恶界限,从这方面看,《毕正明》尺度还挺大的。
动作方面,就算不是江道海,也能拍的很好看。
再说下不足吧:稍稍差一口气的,是缺少《天下无贼》里“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这样的隽永台词,整体也少了点文学性。
群像整体算不错了,但缺少一个像黎叔那样的经典角色,比起来葛优的演技真是嘎嘎好,这个里面少一个那样的定海神针。
王安宇挺好的,小伙子水灵、有正气,符合电影前半段“看着太不像贼”的感觉,但后半段角色真的隐藏自己的时候,一口大白牙有点出戏,其实可以处理一下。
张天爱不应该叫大白桃,应该叫白莲花。
我个人认为的国庆档目前最佳。
(有几部还没看,不过至少可以认定是排前三的作品。
)《毕正明的证明》在刨除题材的稀缺性之外,本身已经是一部很扎实的作品,它无论是在故事的完成度、剪辑手法还是节奏调度上都堪称成熟,而我映后无比好奇地打开导演佟志坚的履历才发现这居然算是他的导演首作。
我真的,respect!
以后但凡是这位导演的作品我好歹都要试试咸淡。
而说到题材的稀缺性,则在于《毕正明的证明》不是普通的犯罪动作片,它在港片框定的犯罪片模式之外,完全走出了一条大陆特有的犯罪片类型——它打造了一个90年代火车上的扒手江湖。
影片里虚构了一个掌管火车上所有小偷的“荣门”,荣门里有老大,有师爷,有各种叔伯长辈,底下划分了不同的小队瓜分不同的火车线路,每隔几年荣门就会在指定的火车车次上举办“英雄会”,根据各个队伍的成绩重新划分地盘。
影片中的反扒民警们在和荣门多年的斗智斗勇中意识到,治标需治本,如果不把荣门的核心团队一网打尽,那么他们就会源源不断地培养出新人去上车扒窃,所以要在新一届英雄会上将荣门一锅端。
而荣门的核心团伙成员,平时都藏匿地很好,没有暴露过身份,不打入他们的内部,很难得到准确的资料和情报,于是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进队第一天就和荣门打手花手交手后致残的新人毕正明头上,他一瘸一拐的腿,反而成为了他最好的掩护。
△王安宇在本片中的前后变化展现出他很强的可塑性,从第一天上班眼睛发亮青涩稚嫩的小奶狗,再到受伤后眼神黯淡,身形委顿的颓唐,反差极大。
毕正明在被张天爱饰演的大白桃收为徒弟之后,才算是真正见识到了扒手江湖的各种弯弯绕。
得益于影片的拍摄和剪辑手法,使得扒手们的每一次出手,都像是行云流水的奇观合集,让银幕前的我眼花缭乱直呼过瘾。
他们不仅有一套内部的黑话,还有详细的分工,下手的、接应的、销赃的,包括惩治不守规矩的野生小偷的,所有人各司其职,宛如一家生意红火的公司。
这种扒手江湖或许在当时的年代真的是一种现实,但影片这种在现实基础上合理想象出来的隐秘世界可以说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
虽然我经常在影评中批评某些电影酷爱展现奇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认为奇观是个贬义词,它只是个中性词。
只不过很多创作者力有不逮或者偷奸耍滑的时候,只能滥用血腥、暴力、色情等因素,将之作为奇观去刺激观众的感官,这种奇观是低质的、有害的。
而好的奇观体现的是人类的想象力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及揭示,《指环王》是奇观,《哈利波特》是奇观,《西游记》自然也是奇观。
我认为《毕正明的证明》拍得很好,就在于它在奇观的展现之外,还展现出人性的矛盾和挣扎。
毫无疑问,毕正明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他小时候在火车上差点被人贩子抢走,被警察救下之后,就立志要当反扒警察。
他一次次地急受害人所急帮他们寻回被偷窃的财物,一次次舍生忘死地与扒手们搏斗,他是一个很能感知善意,很善于与他人共情的人。
这也就导致,他在加入大白桃的小团伙之后,因为感知到他们的善意和仗义,而产生过不忍和犹疑。
大白桃、江米条和二宝与他之前接触过的小偷们都不同,他们宣称自己“盗亦有道”,不偷老弱,遇到不守规矩偷盗老弱财物的小偷,他们还会去维护江湖秩序,帮老弱追回财物。
大白桃对毕正明说,就算做小偷,她也是一个讲原则的小偷。
这并非编剧们发癔症胡编乱造,他们为三人的行为铺垫了很合理的背景——他们都是被拐卖的孩子,是被迫加入小偷团伙的,二宝的嗓子是被人贩子毒哑的,要不是大白桃救了他们,他们俩可能都会被人贩子采生折割扔在大街上乞讨。
而大白桃的闪回回忆里,也出现了她还是小孩的时候就被曼姐强迫学习偷技,手指被刀片划伤鲜血直流的镜头。
他们都是没能被警察及时救下的“毕正明”,毕正明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所以他很希望这些被迫犯罪的人,能有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影片中最催泪的一幕,是大白桃说,我想做服装店的模特,再也不要做小偷了。
很平实的一句话,没有任何煽情,却让我忍不住泪流。
那是她本可以有的命运。
虽然大白桃这个人物是虚构的,但是我们都知道,在八九十年代,交通并不十分发达,监控镜头也非常稀缺,这也是人贩子和偷盗团伙得以猖獗作案的大背景,有多少个大白桃、江米条和二宝这样的无辜小孩,被迫成为了犯罪者的帮凶,从受害者成为了罪犯呢?
有多少人的一生就这样被毁掉了呢?
我不敢想。
所以,我觉得编剧对毕正明矛盾的心理描写是非常合乎情理的,如果他没有被大白桃他们的身世所打动,没有和他们产生真挚的情感,只是近乎冷漠地利用他们,那毕正明的人设才可以说站不住脚。
另外,我要好好夸夸张天爱饰演的大白桃这个角色,我可以肯定,大白桃会像《太子妃升职记》里的张芃芃一样成为她人生中的代表角色。
从张芃芃到大白桃,整整十年了,一个有颜值有演技也有一定流量的女演员,在十年内也接不到几个花瓶之外的角色,这不禁令人感叹,我们还是太缺落地的、有质感的女性角色了。
大白桃绝不是以往犯罪片里那种花瓶式的卖弄性感的女性角色,她是一个飒爽的大姐头,对团伙的小弟们有保护欲,对老弱群体怜贫惜弱,她在外总是一副很仗义能扛事的大人模样,只有在几个人喝醉的时候,才会说几句软乎的话。
她用“盗亦有道”那套理论洗脑自己,正是因为她良知未泯,始终不认同自己的身份。
张天爱领悟到了大白桃这个人物的底色,把大白桃在强势的外表下掩盖着对自己的厌弃,以及童年阴影所烙印下的应激与痛苦都表现得很到位。
真的很希望张天爱以后能遇到更多像大白桃这样有空间发挥的角色。
最后,《毕正明的证明》是基于九十年代中期火车大提速之前的治安大环境所做的合理虚构,过了三十年再回望那个时代,居然有种传奇之感。
也正是因为我们现在的治安环境已经和那时截然不同,火车上、商场上到处都是监控,火车上很少有人挤人人挨人的景象,也没有多少人再携带大额现金出行,荣门已经完全失去了存活的土壤,我们才能安心地在电影院里用娱乐的心态欣赏这部电影。
终有一天,偷钱包这门“手艺”,会和倒斗一样,彻底成为一种不再存活的奇观。
这应该是毕正明和大白桃最想看到的未来。
是毕正明和警队的所有人,一起为之努力的未来。
而我们,正处于这样的未来。
为了王安宇去看的毕证明的证明,结果被一大堆人圈粉,张天爱好美呀,大家演技都在线,电影情节起伏,每一个演员的神态表情都会演戏。
有打戏,也有搞笑的片段,也有煽情,二宝白桃他们在一起的时候真的很幸福,像一家人,可惜最后都不在了,也算是给扒手结局一个交代吧,头尾呼应,花手太厉害了太坏。
#电影毕证明的证明
本来以为是个文艺片,结果又爽又燃!
节奏更加紧凑,剧情简介不拖沓,开场一系列快速剪辑为影片奠定了很好的基调,前期穿插了一些笑点,很快就能把观众拉到影片的节奏中。
王安宇、张天爱和王彦霖三位主演都非常贴合角色,石云鹏可太有灵性了,整体节奏流畅无尿点,观影过程非常爽!
要知道这年头,能把故事讲清楚,节奏不崩坏,演员演技不尴尬的电影已经很少见了,《毕正明的证明》值得一看王安宇的第一部电影男主,有点儿意思,这样的角色可以多来点儿
作为铁路子弟,从小就坐绿皮车,对铁路反扒题材非常感兴趣,算是情怀了,只是火车戏再多点就好了~
剧情流畅,节奏很精准,编剧和导演都是喜欢伏笔和宿命论的人,老王哥很帅,可以去电影院看看。
演技伤害我眼睛了
有点像我写作文,拍了一个多小时的盗窃主题真人秀,写到最后一段终于想起毕正明好像是要证明点什么
我是来看警察反扒的,不是来看荣门兴衰史的,剪辑和叙事都太差了。
是一个很好的反扒片!本来是冲着演员看的没什么太大期望来着,结果非常精彩全程精神贯注,师傅教男主的时候我都想记笔记了哈哈哈。看完之后回家路上我都在想,感谢国家让我们现在能毫无负担地安全出行啊
剧情俗套还不是最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全员没一个演技在线,尴尬啊。
电影里最有趣的,是用讽刺和黑色幽默去拆解所谓的“荣门”。表面是规则与秩序,背后是残酷的等级和人心的算计。大量的人物群像交织,像一场不间断的道德接力赛,角色的复杂性让故事不再只是二元对立,而是丰富的人性侧写。警校生毕正明、大桃、花手、荣门旧势力……每个人都带着欲望和伤痕登场,他们的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却共同织成了一张无法逃脱的网,而这张网只有正义和智谋才能撕碎,贼在阴沟里待久了只会更加阴暗,正道的前路和归途从来都是正大光明。
难得一见这类国产片,剪辑和音乐压过了剧本一头,又正因为如此,回归到电影最本质的模样,用杂耍的姿态吸引观众眼球,达到商业性的回归。扒手这个职业被塑造得拥有江湖气息,火车和商场这类现代化空间,也因为他们的游戏规则,超越了僵化的第三空间,拥有更多可诠释的可能性。对于身体动作的切片化呈现,都打破了现实主义电影自古以来遵循的影戏传统,用超脱的形式承载了朴素的人文关怀。故事发生在没落城市一角,背后的重工业区又包裹着锈带叙事的模式。这些行业内的顶尖者,社会中的失败者,跟随城市一同,在监控逐渐普及的年代,也被世界淘汰和击败。
不太行
这可能是今年国庆的黑马爆款,虽然没有大牌撑场,但全员演技在线,王安宇第一次挑大梁没有拖后腿,和张天爱的搭配效果有cp感,故事不冷场,节奏把控很好,最惊艳的是王彦霖,演活了大反派,都去冲吧!
炫技太过,结尾收的太局促
唯一的一颗星是给王彦霖的,其余人演技跟过家家一样,剧情是真的俗,看到前面就知道后面。营销是真的厉害,在小红书看到一堆好评被骗进去看,结果就个这?深夜幽灵场满座,粉丝真逗。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一部又爽又燃的犯罪类型片,既有阔别已久的港片黄金年代那种“我等了三年就是为了等一个机会,我不是为了证明我比别人强,而是我失去的我一定要拿出来。”的江湖复仇感,也有国产犯罪题材里难得的对“盗窃团伙”群像式的“技巧展现”与“江湖人物”刻画。替我的编剧朋友张昊天开心,也希望有更多人能看到这样一部优秀的类型片。
被名字耽误了,改叫铁路大追捕都能比现在票房高😂,剧情流畅该有的爽点都有,演员演的也不错,王彦霖好能杀一人,演少爷那个总让我幻视屈楚萧
电影呈现的时代感很强,让我想起每次坐四十二个小时绿皮火车去上学的时光,沿途见过的人情冷暖、江湖百态都历历在目。影片里各种偷盗伎俩,如今回想在移动支付的时代更显传奇,看得人恍如隔世,说它是另一个“天下无贼”也不为过。王安宇的气质很适合这种初出茅庐、有点愣头青的警察角色,他从一腔热血到逐渐成熟,完成了一次自我救赎。尤其是在与“荣门”的对抗中,他不再只是单纯的执法者,而真正开始直面人性的灰色地带,或许他同情,可怜,但绝对不会摇摆正义的初心。而大白桃、花手等人的出现也模糊了黑与白的界限,让故事多了几分真实与荒凉。影片动作戏很刺激,喜剧桥段也不错,超出预期!
反类型叙事的犯罪动作爽片,警匪交锋的刻画,将盗匪横行的乱世景象得以呈现。然而内容的苍白,缺乏记忆点的角色,都让故事的"恩怨情仇"落于俗套,使得底层小人物的困境诠释的流于表面。
周叔叔一开始显得那么牛逼,后面几乎消失。四爷一开始显得那么牛逼,进度条一半直接下线了。还有米条下线,女主下线,花手最后的降智操作……为了突显男主弧光,其他人都得抬轿子。大部分不错,编剧差了点。
王安宇穿制服的样子也太帅了吧,好周正的一张脸。看过小巷人家的朋友有福了,在这里可以看到林栋哲和向鹏飞的再聚首。石云鹏的演技真不错,演什么都自然。他演的江米条死的时候让人不忍心。火车承载了一代人太多的回忆。
国庆档第一部电影,没有报很大的期待,没想到出乎意料的好看,整个故事围绕着90年代猖獗的扒手组织开展,男主历经磨难仍然坚守正义,女主半路改邪归正,反派凶狠残暴,再加上四爷、师爷、王叔叔、少爷等各个配角都立住了,有点天下无贼+莫斯科行动的结合,希望不要被片名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