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中的马
季风中的马,Season of the Horse
导演:宁才
主演:宁才,娜仁花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Mongolian年份:2005
简介:你不想去的地方, 马不可能把你驮去, 但你想去的地方, 就必须得马驮。所以, 在今天看来, 马已经不是蒙古人的理想, 而是实现理想的工具。”这是影片中的一句台词, 也是蒙古人在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 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影片把人文关怀的镜头, 对准了沙漠化越来越严重的草原上一个视草原为生命的普通牧民“乌日..详细 >
不能不说娜仁花的表演,近乎无可挑剔。当然,那匹老白马找的也好,亲切,自然。中国人说“白马过隙”,可是,谁都希望时光能够永恒。
乌日根穿着破盔甲 骑着白马 垂头丧气的回来 有点魔幻~
你不想去的地方,马能把你驮去吗?你想去的地方,一定要骑马才能去吗?
静默与妥协 被震撼了。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讲述了传统蒙古牧民在面对草原沙漠化,甚至城市化,近代文明的冲击下的痛苦抉择。这让我产生动摇,现代化、城市化,是现代文明社会进步的标识。但如果这牺牲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情感,历代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这种代价真的值得吗?中国近代化的文人是否也面对这样的痛苦抉择
闷
多麼好的民族題材電影,看完後令人爲民族文化在中國的處境感到憂傷,這個不管是少數民族還是漢族,都是一樣令人哀傷的處境。
草原上的唐吉柯德,最后屈服于时代了,这个雪微不如白云之下了,要抗争到底的才是悲剧型骑士英雄,不过没太仔细看呢
太刻意了...
看吧,一切阳刚痛苦离不开女人。
导演替这个片子减了一星
讲述的就是一个蒙古放牧家庭在自然环境和经济压力的双重逼迫下 最终不得不选择离开草原进城谋生的故事 当然 经济压力一定程度上源于自然环境的恶劣 与大多数草原电影及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类似 节奏较为缓慢 主题以小见大 画面风格简洁 以自然风光为主等等 精神 理想还有现实的纠结 宁才塑造了最后的牧民
痛并生长着;草原默默凝视着牧人远去的背影
『人怎么能见马就骑呢』
季风中的马,也就是时代背景下的草原人民。观影过程中一度愤怒到哭了。乌日根和英吉德玛,就是我认知中典型的草原上的父亲与母亲,人物塑造很棒。
现代化的民族凝视
拿本片和《老狗》对比观看的话,简直分不清蒙古族和藏族的区别了。电影本身都不错,但作为独立影像,又太想当然了,换言之,这种电影确实可以复制,刻意放大民族性的朴实纯粹,照样会沦为噱头。
酸奶稀得像米酒……真想尝尝。
这是最近看过的最好的片子,没有之一。隔壁村子的某娘生了个孩子,但他爹没能看到,因为他因父亲的去世而悲伤逝世了。他因为过去而忘记了未来。|有个疑问:最后的影像叠加上,父亲和儿子走向了远方,而马儿却向镜头走来。如果父亲=马=旧时代=旧观念,那么,仪式结束后这个分离的角色的去向怎么解释好?
从有马才能代表精神,到马的消失精神永存,符号化到去符号化的过程,这个转折在结构里铺垫的很好,入戏。国内如果说能拍作者电影的,宁才怎么也能算一个吧?主要刚看完椒麻堂会过来,发现自己个人喜好具有很强的倾向性,椒麻堂会太表现了太主义了,我贼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