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剧和日本电影看的太多了,极其喜欢日本的高中,虽然也有各种杯具,但是更多的看到了青春,热血,友情,爱情,本片也是,特别是和The Blue Hearts结合,更加是这样。
即使主角们姿色平平,即使总是爱睡觉,但是还是渐入佳境式的将我带入那个环境中,不可自拔。
热血的青葱岁月啊,随着这直白,质朴的リンダ リンダ的歌声永远悠扬下去吧
哈哈哈太好玩了,我知道友邻评分一直都很低,但这次低的离谱,只有四分😂😂只能说,英雄所见略同先来说我比较喜欢的点吧,首先是日制校服,真的很漂亮。
还有就是羡慕日本学校的校园祭。
其他没有了。
这部电影真的太多雷点了!
首先是情节,人物关系令人头晕,一会这个人吵架一会那个人退出,开头那部分我看了两遍还是没理清楚🙃其次是选角,实话实说,几个主角真的没有长在我的审美点上,看的时候一点都不赏心悦目😿(只能理解为导演想要营造一种“真实的普高女学生”的氛围)还有,主唱小宋的唱腔我是真的欣赏不来。
还有好多好多,比如说贝斯手动不动就生气,还和前男友卿卿我我?!
全员不靠谱系列,明明第二天要表演前一天晚上还玩通宵。
好了,果然迟到了,还麻烦别人上去救场……等等等等在我看来这电影就比《偶然与想象》好那么一点点,多一颗星是因为本片三观还是挺正常的。
萌:登场时手受伤,原吉他手,乐队初始成员,能唱歌但不适合唱蓝色之心的歌,没有参与活动,但为了拖延时间出场献唱雅美:未登场,是萌的初中同学,乐队初始成员,已退出,推测定位贝斯手惠:四人行之一,原键盘手,乐队初始成员,在剧中负责吉他,有一个搞乐队的前男友前原,略有边弹边唱的能力凛子:和惠是老相识,原主唱,乐队初始成员,在萌受伤后立即找了男生阿部做外援,引发了和惠的争执,没有参与活动——————————望:四人行之一,贝斯手,雅美退出后,由萌邀请加入响子:四人行之一,鼓手,喜欢同学大江,由惠邀请加入宋:四人行之一,主唱,韩国人,由惠意外邀请加入
与一般的青春片略有不同的是,本片似乎没有传统青春片中的主要事件,组织乐队不过是串起故事的一条线而已,本身似乎并不重要,至少在片中关于努力练习的情节几乎没有。
反倒是通过片断式的情节表现出青年人的生活,或者说青春的回忆。
由于意外乐队只能临时换人,于是找来韩国留学生宋当主唱,于是四个姑娘(还有着周围的人们)通过这表现出的青春校园生活。
这里有着争吵(所以乐队换人)、爱情开始(对宋的表白)、爱情结束(立花惠与前男友)、暗恋、友情(所以找韩国学生更提升一下意义)等等。
当这一切都经历之后,所谓的成功与否根本无所谓了,只需要大家在一起尽情地欢唱,以纪念青春以及青春地结束(毕业了)。
总体感觉虽然平淡,但如果想到也许这就是青春生活的提炼也就可以理解了,生活就是平淡的,哪怕是青春。
对日本的文化仍然不熟悉,一直以来我们都被教育成抗日主义的孩子,所以对这个技术先进的国家,既陌生又好奇。
一开始看这部片子有点混乱,当然也跟翻译有绝对的关系,几个女生,一个校园,一些不熟悉的节日名字,相同的还是关于青春,久违校园的青涩气息,每个经历过的人在老去的时候总免不了一一怀念自己曾有的青春吧。
后来有点punk的音乐开始,觉得这又不同于一般日本小女生吱吱呀呀尖涩的音乐套路。
看完有几点感受——1、日本的校服真好看,白色衬衫,黑色领花,白色黑V字领套头毛衣,黑色百褶短裙,黑色长袜,白色球鞋。
看看自己曾经朴素的校服,实在很羡慕日本的学生,同样敬佩这些校服的设计者。
至少这点看来,日本孩子们的外在感觉实在很赏心悦目。
2、日本教育的系统性和开放性。
从看过的一些日本片子里,那里的孩子不仅仅要学习功课,参加社团活动,还有各种各样课外运动,例如《棒球小子》的棒球课,《琳达琳达》里的自组乐团,还有游泳,跑步。
3、日本的家庭文化,不了解的太多,不过看到还是比较开明的多一些,至少他们在资本主义的教育里,能接受的东西多一点,惠的母亲基本也没有因为练琴、惠的男友表现出传统的武断,粗暴的干涉,联想起《GO》里的父亲要孩子去看更加广阔的世界,打破自己的触手可及的圈圈;《风味绝佳》里,父亲哪怕再不愿意,也尊重自己孩子的决定。
4、日本的街道很干净,风景都很好,我们的电影风景更多来自尚未开发的原始地带,他们的电影风景通常是人为建筑,银座街头可以很繁华,拐角的小巷却十分安静,干净清爽的街道,规整矮矮的房子,被电线切割的天空。
街灯亮起来的时候,可以沿着路上的白线,缓缓走上一会,累了可以随便坐在路边,从自动售卖机里买一瓶饮料,看天空变黑,周围沉寂。
结束。
随着四个女孩在台上尽情挥洒自己的青春。
就像森见登美彦告诉我们的“假如当时选择别条路的话,我会过着不同的大学生活吗?
于是我奇迹般地一次、两次、三次回到了大一,选择不同的社团,妄想握住梦幻瑰宝——瑰丽而充实的校园生活,可是,无论选择哪一个,我都无法摆脱浪费生命的魔咒”不管怎么样大学都始终是个纠结的地方。
庆幸遇到了航线上的伙伴。
生活太欢乐了···应了戴佩妮那句睡了两年醒了两年。
当初是什么状况呢···是被某“变态”刺激到了而鼓起勇气告白然后,两个白痴私下里勾搭拉另一个下水,最后还让对方主动说出了“我们一起吧”(说起怎么这么腹黑···当然啦这不是预谋好的)你们懂得···无论如何我都会遇见你,倾尽全力让你堕落。
这是我的爱啊,我们是被命运的黑线绑在一起的。
原来一直处于茫然的状态里,还有太多没做的事情,外星人研究社没成立,影院也因为各种原因夭折了(掀桌),没有一起去学吉他架子鼓,没有一起学日语,甚至计划好的旅行也没能如愿····做片子真是累的要死(大家都忍不住大叫好想挥霍T T),不过说起来这还不是自己的选择的么。
说是我们太理想化也好,犯贱也好,反正都顾不得管了。
最后的日子里我们要拼命补救蔷薇色的校园生活。
啊喏···那么说近期的吧,什么时候去心源茶楼搓一顿··什么时候去夜游··(立马被拍飞)还是晚上一起复习SATSUGAIGO TO DMC!!
(举双手)说着说着不知不觉穿越了···不过这本来就不是影评,只是我突然忍不住想吐槽罢了(年纪大了真可怕,变得这么唠叨·····)电影把我感动了,缓缓的却分明是热血的力量。
那些歌让我不自觉的对号入座。
如果我能在某时和你相遇并且讲话的话 /那个时候请你让我知道什麼叫爱的意义 /就算不是爱就算不是恋,都不想和你分开 /我唯一所拥有的就是绝对不服输强大的力量 我来唱首没完没了的歌给这个狗屁的世界听我来唱首没完没了的歌给这个狗屁的人类听我来唱首没完没了的歌给你,给她,给大家听我来唱首没完没了的歌希望让你明天开心希望三人同乐的日子会不会因为毕业而结束哟西!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
看電影的前幾日,和朋友聊起青春。
妳看,青春就是這樣被抽象成一個詞,又瞬間被拉回那些閃過的瑣屑點點。
忘記說到何處,我們落淚了。
好像是說起公館附近的下雨夜,公館附近是青春的交響曲,我在站台雨邊捕捉離別節奏,吞下苦澀啤酒花,等待小康,送走小康。
肥肥和小文只是敏銳,敏銳察覺到我的矯揉造作,便出現在我身邊。
離別時雨漸大,肥肥突然說起,「回去路上,妳會想什麼呢?
」「青春是一句屍體嗎」這是我前幾日和他說過的話,我笑言自己為此失眠許久。
玩笑話這樣被記下。
他連綿不斷說了一系列類似的話,告訴我「好啦!
我都已經說完所有能想到的,可能讓姐傷心的思緒,妳再想想吧!
還能有什麼!
」我一時,意識到這個夜晚,會永遠存留在我的身體、我的靈魂,我會無數次在自我攻擊時,縮進那片雨滴裡,只是順著道路流淌。
好像就是說起這裡時,宇蓝哭了。
她說,也許只是,因為愛妳,所以記住妳說的每一句話,能夠理解的,不能夠理解的。
她說,她的媽媽,也記得她的褲子不能以常態晾曬,腰圍會被擴了又擴。
我們的青春。
原本是童話嗎。
《琳達!
琳達!
琳達!
》其實給了我這樣一種感覺,不是因為正處於青春年華,一切才熠熠,而是我們會為了一首歌、為了不知所措的吵鬧,把青春歲月弄得雞飛狗跳,可是在大雨落下,錯過與重逢,跌倒與親吻,都在濕潤的髮絲間升空。
琳達!
琳達!
琳達!
我為妳唱起這首歌,祈求的腐爛,祈求回到那日,祈求已逝最圓滿。
《Linda Linda Linda》,很多年前看的一部比较喜欢的片子。
节奏是缓慢的,画面是清新的,mm是养眼的,歌曲是好听的。
气质上形散神更散,让我这样情节观比较薄弱的人很是着迷。
以前没想过,全女生的乐队也挺有特色。
而且不走男生乐队那种装酷、颓废或者冷艳路线,只是把最普通真实的青春展现出来,就足以使人眼前一亮。
穿着高中短裙校服,背着电吉他,在蓝天下微笑,看起来也格外耀眼。
前田亚季和裴斗娜真不错,我很喜欢。
4+1, 乐队 夏天 青春四个人都看着是那么的纯真(差不多都是20岁这个年龄)。
夏天给带来的性格也是如此,冲锋,迎难而上,会有雨天但是不害怕。
也是在关于恋爱,尽管我不喜欢她或者说他不喜欢我,但是有在经历这一切,去慢慢消磨这个夏日,不会去追求太多额外的东西,把这个夏天该做好的事情把他做好,就在那么个地方,就在那么个时期了,干点那样的事,我们没有在怕,我们憧憬着未来,我们只专注当前,我们只关乎于当前,只关乎夏天是晴或雨,只关乎和我的朋友们在一起,只关乎乐队演出能不能搞好他,只关乎20岁这所有的一切,我们当20岁的人,穿20岁的衣服,做20岁的事情,20岁的高中生。
享受他吧,最饱满的活力和激情和最丰富多彩的人在你身边,去奔跑去淋雨去演出去做自己。
画面、色彩是关于 晴天的蓝天,是阴天的雨,是夜晚渐暗的天空,是黑加白的衬衫裤子裙子,是长头发刘海,短头发向上撑起的头发,是乐队熬夜排练到深夜,是太累了直接躺在地上睡着了,是鼓励的、欣慰的、害羞的笑容,是关于想的那个人,是摇滚的,冲动的,是关于现在的,知道未来会是依旧有风浪,但专注于当下就够了,只是关乎现在的就够了。
人只有一次20岁,只有那一次。
去做吧,想到的,去做,因为我想做,真诚的。
怎么说,对于日韩合拍的片子,编剧或导演总有一些情结在里面……总是要强调什么的感觉…说不出来的不令人舒服的感觉.是说,做作的感觉.这让我觉得在日本电影界发展的韩国/韩裔电影人,总有”小怨妇”的情结.上回的那个[パッチギ!
](译为[无敌青春])就是如此,也许一部两部不明显,但总体看来大概就是这样了.附感情倾向的东西我不喜欢,但他们总能请到我感兴趣的演员,所以一部一部的也都看下来了.
比想象的要年代久远,但是完全可以看进去,而且几个点都很好笑,结尾有点突然,没有完全get到,可能说是,就算只剩下10分钟,也可以没完没了吧。
很青春 但剧情实在是太松散了
让我白期待那么久,什么东西呀
琳达琳达,琳达琳达琳达!
linda linda linda
7分。确实是一场夏日祭了,羡慕日本的学生有这种期间限定的节目。走过路过,涓涓细流,将来都是回忆。
日剧的叙事方式一贯平淡
琳达琳达~琳达琳达琳达~
第一次因為一首應援團的歌,看一部效果不好,還沒字幕的電影...三星半..四星爲了lindalinda~對了,韓語表白的那個...是L吧..還有那誰...最漂亮那個是不是小田切的老婆?..哦還有樂隊名字居然叫花心...簡直...
调节字幕花了我20分钟,日本拍青春片真是老道,裴斗娜演的韩国留学生也很可爱。
至今为止看得最“正常”的一部山下敦弘,连带他的那些恶趣味和冷幽默都变得温和了很多。而且山下再一次证明了,他的片子没有人物主角,主角是生活流本身,所以那些飘在主题外的游笔格外有趣。
这就是他妈的青春 最后你记住的不是哪首歌 哪次演出 是你们一起嬉戏的片段 和那些在记忆中越来越模糊并越来越美好的场景
后来,The Linda Lindas印证了这份心气在现实世界的可行性。
影像组织起来的感觉却没那么“乐队”
青春好短暂。教室好短暂。我要回去读研。
结尾的歌声很加分~
散漫叙事,也太散漫了吧,快进看完
给两颗星跟我看的这版本的混乱翻译有关。
最喜欢的是平移拍摄教室内的镜头 对这种叙事调子的电影似乎有点抵触 배두나那个时候也太清纯憨憨可爱了吧 可是并没有觉得她的角色包括其他人的角色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 剧作的角色设置和描绘上多少是有些问题的 对我来说是没有太多"重量"的电影
山下敦弘真的是太懂日式青春片怎么拍了,那种不可名状叫做青春的东西,裹挟着伤心、难过、喜悦、羞赧、陪伴、孤独和误解,在大雨滂沱的学园祭午后拆分解体又重组,所有的言不由衷和欲言又止都变成雨点腾空,蒸发凝结再噼啪噼啪落下,奏出那青春洋溢的旋律,琳达!琳达!琳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