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谈电影,不演演员。
虽然是电影,前期看着还挺好的,马克可能不是很爱,但绝对比安妮斯顿爱得深,但是我没想到最后竟然原谅了安妮斯顿,接盘侠可能永远都是接盘侠吧,爱得深恨得深,安妮斯顿回去找马克是因为爱,马克原谅她可能也是因为爱。
不过这种爱中掺杂的垃圾实在太多了,一串三加乱伦真的是有够恶心的了。
我个人是实在接受不了
选择凯文演这个角色太贴合了,成熟,事业有成,高帅富,克制冷静,温柔体贴,对性感这个词是最好的解释。
看得出,和安妮斯顿的合作是能让观众觉得有化学反应的,也就能理解女主角的一刹那间的脆弱。
他是这样出色的人呢。
和《不道德交易》中罗伯特雷德福相比,本片中的凯文更有说服力。
和雪莉麦克莱恩的对手戏也那么有感觉,真是好演员一配戏,气场就不同。
不知道拍片的时候,剧组是如何相处的,应该是其乐融融吧。
莎拉对父亲说:感觉我们一点都不象,我喜欢开快车,而您喜欢开慢车。
父亲是这样说的:那是因为有你在车上。
这是我看了电影,觉得最温暖的一句话。
人总是不应该自私地活着。
什么是亲情,什么是爱,原来就在这平常之间。
如果一连看了好几部的电影都是同一个演员主演的,就可以在同一时间看到这个演员在不同剧情故事下面的演技,加上刚好都是你喜欢的故事情节,说不定就一下成了她的Fans。
周末连续看了两部Jennifer Aniston的片子《越轨追击》和《流言蜚语》,感觉很棒。
不知道是谁把Rumor Has It翻译成“流言蜚语”的,总觉得离电影要表达的意思要差那么一点。
看了个开头的时候差点当成一个都市轻喜剧爱情故事,加上这部电影与名作《毕业生》的诙谐关联,忍住看了下去。
即将订婚的Sarah,在参加妹妹的婚礼庆典的时候发现了自己母亲的一个秘密:在父母结婚前夕,母亲曾经离家出走了一个星期。
是什么原因导致母亲的出走、母亲去见了什么人、又做过了哪些事情呢?
自己还是不是父亲的亲生女儿呢?
带着这个问题,带着和当前母亲一样的心绪——对婚姻家庭未来的迷茫、对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思考,Sarah 开始找寻母亲过去的道路。
她找到了和当年离家出走的母亲一起度过神秘一个星期的男人——Kevin Costner。
和母亲一样,Sarah似乎也迷上了这个男人,和这个男人一起渡过了开心的几天,体验着母亲当年相同的感觉。
在小酒店中翩翩起舞、突然迸发的生命激情、驾着私人飞机去另一个乡村只为欣赏风景、参加上流社会的超级Party见到各种各种各样的超级名角,不羁的生活和开心的日子。
Sarah和母亲在婚前所面对的恐慌和迷茫是什么呢?
正如Sarah说的,是激情的逝去。
这点从电影的一开头,Sarah急切要与男友在飞机上的洗手间里 “Have a Sex”就能够反应出来,恋人们越来越亲密,最后逝去的必然是激情。
Sarah与母亲,和天下所有的女人们一样,都预见到了婚后这平淡和缺乏激情的真实生活,虽然很爱自己的丈夫和男人,但谁又甘心这样呢?
不羁和开心的日子去哪里了?
带着恐惧,Sarah也在离家出走,享受着生命中最真实的激情,享受着放纵的快乐,思考和重新整理自己的生活。
最后Sarah和母亲一样,离开了这个男人,回到男友的身边。
和所有的爱情故事一样,过着幸福的生活。
但拥有那段激情中思考回忆的人生,也许是没有遗憾和弥足珍贵的。
影片有2句对白很感人,一是Sarah 与父亲,Sarah抱怨自己与家庭成员的格格不入,和父亲完的性格完全不同:Sarah Huttinger: ...and you drive *so* slow...Earl Huttinger: I only drive slow because you're in the car一是Sarah回到男朋友的身边:“I didn't come here to tell you that I can't live without you. I can live without you. I just don't want to. ”我不是来告诉你生命中没有你我活不下去,没有你我一样能活下去。
我只是想来告诉你,我不想这样。
http://www.acwind.net/ipb/index.php?automodule=blog&blogid=1&cmd=showentry&eid=1429
老友记里面的瑞秋和菲比,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但是我看了他们老友记之后的许多作品,我发现安妮斯顿在早期基本上还是没有摆脱瑞秋的影子,在表演的形式和技巧上面,没有什么太大的进步啊,不过丽莎就不一样了,不论看他演的归来记,还是网聊记人们已经完全找不到菲比的影子了,她的演技可以说真的是有了进化的感觉,未来很长谁也不知道,不过确实当年六个人当中第一个拿艾美奖的就是丽莎库卓,个人感觉安妮斯顿需要接一些真正有个人风格,有思想深度的作品啊
知道这类电影最后都是大团圆结局,可这样的结局多少让我有些别扭。
人们总是希望找到既能陪你冒险,给你刺激,又能照顾你一生,给你安全感的伴侣。
然而一个人似乎很难满足这样的条件,因此就需要多找几个。
我想如果说Jeff是一个几近完美的男人应该不难有人认同,从飞机上的耐心安慰,尽力与Sarah家人相处,支持她去寻找真相,担心她的安危电话不断,到查到她的下落赶来寻找。
一个女人拥有这样的另一半,还有什么好要求的。
也许是好男人给不了她所谓的冒险的感觉吧。
似乎很多人认为Sarah那句I didn't come here to tell you that I can't live without you. I can live without you. I just don't want to. 很经典,我想会这么想的大多是女权主义者。
我觉得这句话翻译过来可以说成是,“我就这样了,你爱咋咋地。
”这完全是在利用Jeff对她的爱。
因为你爱我,所以你就得原谅我,不管这个错误有多严重。
最后会有好的结果,只是因为Jeff是一个好男人。
女人们还是不要随便尝试Sarah的行为,因为这么好的男人,你不要,有得是人要。
如果你喜欢电影《毕业生》,如果你也喜欢Kevin Costner,那么你毫无选择,一定会看这部电影《rumor has it》。
这部电影也算是同人作品吧,快要结婚的sarah突然发现原来电影《毕业生》的主角原型就来自她的母亲、她的外婆和她们的情人。
当她找到这位神秘的MR.Burroughs 的时候,却也不知不觉被他吸引,还有了一夜风流。
sarah的未婚夫无法接受sarah的出轨而与她发生争执。
一直在寻觅自我的sarah最后才明白原来自己一直被自己心灵上的ghost所困扰。
最后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Kevin Costner仍然动人,但是他失去了一种让人觉得会为他的冷静而痴迷的魅力。
他现在比较象普通的吸引人的男人,完成了外星人到地球人的转化。
当然,我还是更加喜欢他在《与狼共舞》和《JFK》的演出。
像《rumor has it》这样的甜点式的电影,未免太大材小用了些。
不过这部电影倒是说出了每个女人心中的曾经想过的问题:adventure or lifelong marriage?
在安妮斯顿拒绝B·B的时候有的不解,或是说B·B仍然还是形单影只觉得奇怪,他帅气,聪明,有魅力,他浪漫,甚至他crzay,他还自信过度。
不管怎么说,他让一家三个女人为她着迷,也是他让她们认清了谁才是最好的。
他很老实,他很好,但是还是犹豫···害怕还有更好的,害怕就这样平淡如水的生活。
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一个浪漫的男人,但是最终生活的只是最平淡的呢一个。
对他,不知是个悲剧人物还是喜剧人物···乔瑟琳离开了,最后一眼泪眼朦胧···莎拉离开了,因为她不是她妈妈···但是她爸爸解释了所有的一切,因为他有更深的爱。
挺好看的~女生也在向往一种冒险的感情生活,不仅仅是男生,虽然down to earth的想一想,也许只是想要一个聊得来的伴就好,可是转念一想,you got this one,but what if you miss the whole others。
再说了千万个人呢,总会遇到比现在的好的。
婚姻的承诺是保障是支持,是雨天里难能可贵的雨伞,好男人的肩膀是cry baby最后的依靠。
晴天的时候难免想要,想要探索世界,放纵自我,享受生命的丰富,是一对矛盾。
如果说婚姻这个contract核心词是承诺,而不是忠贞,会不会有一种比较松散的承诺呢?
好像朋友一样,有来来去去的空间,即使近不联络,也总是祝以best wishes。
不过人好像不是这样造的,除了007这样的?
其实看日出之前 日落之后 包括 sex and city 后面的时候,千帆已然从眼前过了~姐还是一个人。
通常到这都很伤很伤的。
有点像油轮,一直走着就一直有新的风景,可以也不知道过了多少站,突然不知道该靠哪了。
其实还是要先玩,因为忘乎所以的爱之后,比较会觉得也不过如此,其实也就是一个还不敢承诺,不想稳定下来的玩咖,然后遇到一个好男人就会归心似箭,倍感珍惜了。
安妮姥姥的观点:顺其自然吧,手上有什么牌就打什么牌。
love story 总是这么百看不厌。
她孤身一人来到纽约,信誓旦旦,当得知那个曾经在她母亲婚前与之有染的男人并不是她的生父,她竟然有些悲伤。
她说她觉得自己并不像她目前生活在一起的家人。
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与悲伤?
影片最后她解释道:也许她做所有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追随她母亲的踪迹,像她的一个影子,是为了要弄清楚她是谁她究竟是谁,她对此感到迷惑。
安妮斯顿是那种能让电影衬托她个人的演员,影片的存在更像是为了配合她而安排那个角色。
她天生有那种表演的欲望,把自己身上的那种迷人的性感和娇媚发挥到了极致。
她不是那种我惯常会喜欢的偶像类型,也许是看了太多遍六人行,出于某一种怀念。
记得还看过她的《地狱神探》,可是看的都像是安妮斯顿本人。
如同在她的内心住着一个小女人,她拥有那种感性和软弱的特质。
同时,至少在戏里,她总是也展现出坚强,独立的一面。
让我,在她和安吉莉娜朱莉与Brad Pitt的流言蜚语之中,更想要同情她,而不是去祝福看上去很登对的那一对。
你又不得不承认她的演技。
那满是柔情的眼神在向你揭示着她对角色的理解。
为什么当看到她哭泣的时候,我是如此心疼?
是否在我的内心里也有着同样的情怀,只是我没有她的性感与美丽,没有她小女人般的可爱。
影片的最后她懂了,她妹妹和她一样的飞行恐惧以及她父亲开慢车的理由,她承认了自己是她父亲与母亲的女儿,她了解了她母亲的故事、父亲的心态,最重要的是,虽然她所做的一切就像是她母亲过去做过的那样,而她终于弄清,她爱她的男友,而不是传说中的那一个。
我喜欢这样的故事。
温情、感人、揭示内心。
看的同时也好像是与自我的一场对话。
我喜欢安妮斯顿。
不管她实际上是一个怎样的人,见到这样一个楚楚动人的女人,你就是会忍不住的。
毕业生续篇
这奇葩无比的剧情,居然有六分?这就是烂片啊!
Mark Ruffalo也演过好几个完美情人的角色啊?!
要看过《毕业生》再看这部片子。超爱雪梨麦克雷恩!!!
婚前放荡原来是婚前恐惧的济世良药
那老头真够厉害的!
乱糟糟,最终仍是喜剧结局
世界上最大的解構主義大師就是好萊塢,因為他們可以把所有東西都詮釋成眼前的鈔票~~!!流弊啊!!
竟然是毕业生的续集…实在不行,不能和原来的比阿。还有,为何要拍?太臭!
难得的结局
JA很可爱啊。
作为一个没看过毕业生的人,对这个片子也一头雾水。
我爱她奶奶。。
还成。。吧。。最后爹地哪里经典了!!!!!你就是内个前锋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由毕业生那部老片引出的新片
哇哦 这故事要是放在国内就该上法制教育节目了
典型的好莱坞电影,冲着凯文·科斯特纳去的。
貌似读书时看过,但是当时应该完全没懂吧,情节也记不清了,只记得安妮斯顿那个莽撞的吻。现在碰巧在对的时刻重温,洒下眼泪无数。明明是不怎么样的故事,因为有了喜欢的演员演绎,竟然也变得耐看起来。
什么乱伦剧啊!!非要睡了你妈和你外婆都睡过的男人才能明白真爱?还像《毕业生》致敬,致你妹!
老早看过,央六不放还想不起来了。三代人被一男人摆弄,这不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