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ody Allen实在是个很有趣的老头。
我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是在黄舒俊的《改变1995》中,“我没和U2一起表演,倒是看到Woody Allen走在45街”。
他的新片叫《Cassandra's dream》(卡珊德拉之梦),中文译法是“迷失爱与罪”。
看完全片,发现中译名还是比较靠谱的。
不过这样就失落了原名的寓意。
在希腊神话中,卡珊德拉是特洛伊的公主,有预言的能力,后来由于拒绝阿波罗的爱,便遭其诅咒,令所有人不相信她的预言。
特洛伊战败后她成了希腊军统帅阿伽门农的俘虏,她预言阿伽门农和自己的死亡,结果一一应验。
这个故事是悲剧的寓言。
这是个普通的美国中下层家庭。
父亲花一生心血经营着亏本的餐馆,家人要靠舅舅的接济维持生活,为此父亲常常遭到母亲的奚落,大儿子伊万一心想着离开餐馆从事酒店业,小儿子泰利在车房工作,爱酒爱赌,眼前目标是买个房子和女友结婚。
梦想与失落在这个家庭中纠结,日常磨擦时时不断。
它真实得像我们的某个邻居或者某个穷困的亲戚。
这很恰当。
没有谁生来就是罪犯,刑事案件当中,真正凶残得杀人不眨眼的也并不多见。
一个偶然的机会,哥哥伊万邂逅了漂亮的女演员安哲娜,从此爱得死心塌地,安哲娜要的却是个有钱和可以照顾她的男人。
与此同时,弟弟泰利为了尽快买到房子,豪赌不料输了九万英磅。
两人一筹莫展之际,有钱舅舅来家里庆祝母亲的生日,两人厚着脸皮向舅舅借钱。
舅舅却提了一个让他们瞠目结舌的要求:杀掉将在法庭上揭发他的助手马丁宾斯。
命运是如此的吊诡。
忽然一个改变三人命运的机会来了,可是机会就意味着诱惑,意味着选择道德还是甘于堕落。
故事的发展是毫无悬念的。
人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时,就是变得歇斯底里的时候,他会把全部的能量用来付诸这个念头的实现。
这时的人是最可怕的。
哥哥只想着留住女朋友,弟弟只想着还清赌债,舅舅只想着不要坐牢。
三个人为了各自的愿望,决意去杀害一个无辜的、前一晚还和年轻女友做爱、当天还见了九十多岁老母亲一面的人。
这件谋杀案天衣无缝,让两兄弟如释重负。
可是没有别人知道,不等于良心不知道,不等于上帝不知道。
一个人除非坚决弃绝善恶之心,只想着如何更好地猎取眼前的一切,否则不可能不受到良心的拷问,不受到上帝的责问。
相形之下,哥哥伊万更为坚决,弟弟泰利却终日陷入梦魇中,喃喃自语“我们做了这么可怕的事情,如果上帝知道怎么办”。
我猜中了故事的发展。
一个人如果要脱离罪恶,必须在因由处赎罪。
这是弟弟泰利的选择,他打算自杀或自首。
一个人如果已经犯下恶行,为了不昭然于世,办法是继续作恶,中国话叫“一不做,二不休”。
这是哥哥泰利的抉择。
他打算带弟弟出海,造成服毒品过量身亡的假象。
我却猜不中故事的结局。
哥哥终于不忍心递给弟弟有毒的啤酒,两人在船上推拉中,哥哥重重地倒在地上死了,弟弟自杀。
这艘名为“卡珊德拉”的小船孤零零地漂在岸边,既是宿命,也是人性最后的归宿。
一切只能悔不当初。
念念不忘的还是片中弟弟泰利反复说的那句话,如果上帝知道怎么办?
上帝给予了人自由意志,在伊甸园中,人可以选择不受诱惑,或者受到惩罚。
在善恶面前,伊万和泰利同样拥有自由意志,同样有得选择。
能够在善恶之间作出选择的,毕竟是人自己。
请别忘了有上帝。
《Cassandra's Dream》是Woody Allen的伦敦三部曲的收尾,在戛纳和美国的小范围上映并没有得到太多好评之后,他就转战去了西班牙,今年上映的《Vicky Cristina Barcelona》师兄倒也有向我推荐。
《卡珊德拉之梦》的不成功之处在于Woody Allen没有延续一贯的中产阶级的作风,而转向了相对底层的平民大众,但是这个领域没有办法发挥他的知识分子腔和反讽的幽默,反倒是他自己竭尽脑汁想配合底层写出的台词剧本,却显得格格不入,比如Colin这个痞子演的修车匠弟弟居然满口没有一个Fxxx word就让英国观众们和我挺不能接受的了。
但是除去这一点别扭的地方之外,电影本身还是将Woody Allen在这三部曲里经典传统的改变命运与犯罪谋杀主题很好的延续了下来,并做了一个让人有点窝心的结局。
其实纵观三部,《Match Point》里为了改变命运的杀人者却因为运气逃过了法律的惩罚,《Scoop》里阴错阳差机缘巧合的让罪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Cassandra's Dream》里Terry却因为内心的负罪感而饱受折磨,Ian也在下药的最后一刻因为兄弟之情而摔碎了瓶子,只是结局仍旧是Woody Allen冷眼旁观式的意外发生,戛然而止一般的突兀,但是思索起来一切却在情理之中。
少了《赛点》中的侥幸,《独家新闻》中的戏谑,《卡珊德拉之梦》剩下的更多是辛酸和无奈,警察在那艘梦之船停靠的码头冷漠的评断兄弟俩的死因的时候,他们爱的、也爱他们的女人们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而屏幕黑掉的冰冷昭示着这就是做了不应该的选择、跨过了那条界限的代价。
我家Ewan和Colin的这对兄弟其实还是挺有说服力的,差不多的发型、身高,一个“白领”一个“蓝领”,一个好色一个好赌,一个耍小聪明没底线的利益至上却最后顾及了兄弟之情的哥哥Ian,一个空有蛮力没心眼冲动办事但却颇具良知的一根筋儿弟弟Terry,仿佛就是Ewan和Colin的化身,Ewan眼睛一转一转的狡黠,和Colin八点二十眉毛的憋屈模样,都让我忍俊不禁,也很电影平添了许多喜感。
本来一艘本来应该是兄弟俩开开心心去游玩的小船,最后却成为两人的葬身之地,着实让人觉得人性的险恶和命运的无常。
延续三部曲Woody Allen还是采取了古典式的的叙事和配乐,中规中矩,在看多了试图拔高自己讲人性讲道德的新电影之后回归有着时间累计经验的大师,也别有滋味,其实姜还是老的辣。
期待已久的Woody Allen電影, 終於趕及在繁忙的電影節開鑼前看了. 感覺是滿意. 依然喜歡Woody Allen."Cassandra's Dream"有點"Match Point"(迷失決勝分)的味道, 或許故事有點類似吧.電影以男角為主, 女角都是陪襯, 不過美女Hayley Atwell(Angela)戲份也不少. 就是大家都熟識的色與情故事吧. 或許題材都是人所共知的人性弱點, 加點精妙的對白, 就滲了一點幽默感. 不是一貫Woody Allen式的幽默, 不過一樣令人發笑.可說是Ewan McGregor(Ian)及Colin Farrell(Terry)獨擔大旗的電影, 二人都演得很不錯. McGregor這回終於又以fit fit身型再現銀幕, 和演性格較弱的Terry的Farrell成強烈對比, 各有風格, 亦沒有哪方給比下去. 頗欣賞Farrell演繹好賭Terry的那份不滯.喜歡Woody Allen善於描繪人性的弱點及黑暗面. 好高傲遠、死沖、貪財、好色、炫耀... 大家都很熟識, 都會有共鳴. 電影節奏緊湊, 沒有悶場.還有Philip Glass的配樂, 雖然未至於喜歡到會買OST, 但音樂的確營造了電影的懸疑及緊張氣氛.人, 未去到某些位, 往往都不知道自己可以承受多少. 就是這點, 令電影結局來得合理且有點意外.唯一不滿意是女角戲份不多. 還有電影第一個鏡頭, 兩兄弟跑往看船一幕, 感覺有點老土和求其.
分3天看完的,侧面反应比较闷。
题外话,相比之下第1天同看的《the bank job》就比较提神。
科林法瑞尔的演技要超过伊万,我认为。
所演的泰瑞简直十足一赌徒+蠢蛋。
我相信结尾的镜头,还未知丈夫/男友已死去的两个女人在挑衣服是纯粹拿来煽情的,不过那时候屏幕前的我已经情绪疲劳--其实是老艾伦功力不足,我想。
伊万会为了他舅舅杀人,总觉得有些牵强。
何况他正与她陷入热恋,不可能么。
感觉情节很不经推敲。
woody allen的这部新作一出炉,评论界的反应立即是好坏参半。
作为“伦敦三部曲”的终结篇,我个人的感觉是肯定比不上《Match Point》,但也比《Scoop》强。
故事的母体仍然是关于小人物的梦想与阴谋,结局也如《Match Point》一样突然来了一个峰回路转,只是在叙事的气氛上处理的更加温和,也越趋朴实。
不喜欢woody allen的人看了这个电影肯定会更加的不喜欢,整篇絮絮叨叨的对白,看似松散的叙事方式,几乎没有戏剧感的人物表演... ...更何况这个故事中还牵涉了凶杀,暧昧等本能大肆渲染的情节,但woody allen的处理方式则是一贯的娓娓道来,不焦不躁,平稳中带着犀利。
正象结尾的处理方式一样,干干净净但又夹杂了些许的嘲讽,让人在心酸的同时忍不住来一个冷笑。
不过,这些在《Match Point》中也早已发挥的淋漓尽致,《Cassandra's Dream》并没有真正的在《Match Point》的高度上更进一步。
在看惯了woody allen式的喜剧套路之后,我们会突然被《Match Point》中的冷酷与辛辣大吃一惊,但经过了《Scoop》再到《Cassandra's Dream》的时候,的确新鲜与惊喜的感觉已经不多了。
除了佩服woody allen驾轻就熟的导演功力外,实在是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提到woody allen的导演功力,片中的一个镜头已经不得不让人对woody allen肃然起敬。
这是片中最关键的一个镜头,内容是两兄弟策划了很久如何去杀人,终于在一条小路上找到了机会,于是二人冲了上去把目标结果了。
这样的一场戏在各种电影里少说也被人拍了一万遍,如何去适当的表现这场高潮而又能合适自己影片的气氛,这成了导演要考虑和决定的。
象woody allen这样的叙述方式,肯定不合适比较激烈的画面。
而且考虑到内容,这场戏要突出的是兄弟二人在杀人时的状态而不是这个事件本身,所以,导演采用了利用化外空间来完成叙事的手法,整个事件只用了一个镜头完成。
这是一个斯坦尼康镜头,不选择用轨道或其他的移动设备想法也是很明确的,就是要利用这种摄影机的晃动感来渲染二人的内心活动。
摄影机的运动方式也很有意思,先是等人物走近了以后突然一转,带出要去杀人的兄弟二人,然后镜头紧跟着二人逼上,在他们开始慌慌张张的杀人的时候,摄影机却又从容的离开被摄主题,飘到了旁边的灌木丛后。
画外传来枪响,画面停留在被灯光撒满顶部的植物上。
整场最关键的高潮戏就这么被看似清淡的带过,但这种巧妙又精准的匠心却非常值得让人学习和回味。
「你是认为神明再也不掌管这世界了呢,还是认为这人间已立下了新的律条?
」——欧里庇得斯《美狄亚》起初以为活地阿伦(Woody Allen)的新作《迷失爱与罪》(Cassandra's dream,2007)指涉埃斯库罗斯(Aeschylus)的悲剧《阿伽门农》(Agamemnon)而已,左思右想之后又暗感不妥若有未明,原来,活地阿伦已把人生的悲剧都说透了。
卡珊德拉(Cassandra)曾是特洛亚公主、阿波罗的恋人,有预言的能力,后来由于拒绝阿波罗的爱,便遭其诅咒,令所有人不相信她的预言。
特洛亚战败后她成了希腊军统帅阿伽门农的俘虏,她预言阿伽门农和自己的死亡,结果一一应验,事见《阿伽门农》一剧。
看完《迷失爱与罪》,我才发现卡珊德拉不是戏中的任何一个角色,而是活地阿伦自己。
他一早就尝尽了人生的苦味,瞥见了死神的身影,他的电影好比是预言,听懂的人点头低喟,不懂的人以为是危言耸听胡言乱语。
《迷失爱与罪》中的兄弟二人本来相亲友爱,Terry在车房工作,用情较专,但由于赌瘾难控,卒之债台高筑;Ian在父亲的餐馆工作,他较有理想,搭上美丽的女演员后情难自控,为了充阔和投资酒店业而急需金钱。
富有的舅舅来访,他愿意出钱解决兄弟二人的问题,但又指使他们杀死一位敌人。
后来兄弟连手完成任务,Terry却追悔莫及,精神恍惚;Ian扶摇直上,人财两得。
最终却是Ian为免Terry招认一切罪行,计划杀Terry,却反遭Terry错手所杀,Terry最后自尽。
电影一如女演员介绍自己所演的话剧时所说,戏是关于道德、命运和罪恶,这正好构成了活地阿伦三部最严肃的作品之主题脉络——《犯罪与不端》(Crimes and Misdemeanors,1989)是关于道德;《迷失决胜分》(Match Point,2005)是关于命运;《迷失爱与罪》是关于罪恶。
《迷失爱与罪》的男主角应该是Terry,他的原型是杜斯妥也夫斯基小说《罪与罚》中的主人公拉斯科利尼科夫,二人同因杀人而忏悔内疚,罪感交缠,赎罪难求,可能还要加上杜斯妥也夫斯基本人的生平写照,皆因二人都是赌徒,事实上杜斯妥也夫斯基也写过一部中长篇小说名为《赌徒》,是在《罪与罚》创作及连载途中抽出三个星期完成的,小说中的主人公阿列克谢的赌徒一面可归诸Terry,好财与爱情狂热一面则归诸Ian。
Ian的原型明显是《迷失决胜分》中的Chris,同是向上爬的小伙子,一动情就失去理性;而舅舅的原型就是《犯罪与不端》中的Judah,买凶杀人,不择手段。
除了跟《迷失决胜分》一样向杜斯妥也夫斯基取经,从《迷失爱与罪》又可见活地阿伦在希腊悲剧中获得不少灵感。
活地阿伦透过剧中人之口道出尤其喜爱欧里庇得斯(Euripides)的《美狄亚》(Medea)恐非空穴来风。
《美狄亚》是关于复仇与痛苦、正义与罪的悲剧,忘恩负义的丈夫伊阿宋另娶王女格劳克,曾出生入死的妻子美狄亚怒不可遏,杀死格劳克后更杀死亲儿子,将痛苦转归后悔莫及的丈夫。
其实并不需要从人物和情节寻找《迷失爱与罪》与《美狄亚》之间的关系,反而是在人的本质和戏剧的构成两方面,二者有相通对话之处;与其滞步于剧情,不如看看活地阿伦和希腊悲剧作家怎样看人和人生。
我们同样找到男女之间的爱情,又找到嫉妒与猜忌;我们同样找到二人之间的忠诚信任,又找到背叛疑惧;有时人们会相亲相爱,友爱和睦,有时又会反目成仇,翻脸无情。
有时人会良心发现,有时又会鬼迷心窍;人有欲望和野心,但人又有梦想和理想。
人听从肉身的驱使,但人又顺从灵魂的呢喃。
人会恐惧与颤栗,但人又会安慰与关心别人。
人靠记忆回到过去,靠想象臆度将来。
人是盲目的,同时,也是理性的。
从电影和悲剧,我们找到人。
但活地阿伦和希腊悲剧作家并不满足于此,他们也追寻神/上帝。
《迷失爱与罪》中的Terry在杀人前苦苦挣扎,杀人后深感愧疚,他喃喃自语,脱口而出道:「如果世界真的有上帝……」如果上帝是绝对正义,那么不完美的人实在无望。
在希腊悲剧中,由于命运之力,或由于因果报应,若罪孽早种,多没有好下场——弒父母、杀亲子、被放逐、失去能力、目盲、疯狂、灭亡。
太多了。
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伊迪帕斯王》家喻户晓,不用多说,而他在另一悲剧《安提戈涅》(Antigone)的开场也提及伊迪帕斯王两位儿子又自相残杀,终于死在对方手中,应验父亲的诅咒。
电影《迷失爱与罪》则反之以兄弟阋墙告终,同样留下悲剧的下场。
不消说,绝对的正义是人间道德的最大敌人,而且错误在时间的长河上是无法挽回和更正的,所以人无法指望自力赎罪。
《迷失爱与罪》比较《犯罪与不端》及《迷失决胜分》更为悲观,至少《犯罪与不端》留下点点自嘲和黑色幽默,《迷失决胜分》中的Chris得幸运之神眷佑,逍遥法外,或许他会有改变的余地。
《迷失爱与罪》留下疯狂、遗憾、死亡与宿命,「如果世界真的有上帝……」Terry道。
也许上帝真的存在,不单是Terry放在床头的米开兰基罗的画《创世记:亚当的创造》。
画中上帝是创造者,人有了生命,但人吃了禁果懂分辨善恶后,道德便出现了;又当人被逐出伊甸园后,自由也出现了,自由却受制于命运,道德又受制于罪恶。
活地阿伦不单单吸收希腊悲剧的题材,接续杜斯妥也夫斯基的思考,同样他也向自身的犹太传统寻求立足点。
电影不停地说「生命」——在船上兄弟大谈生命真美。
父亲对儿子叹息道生命无常。
戏剧中的女演员说生命是一大讽刺。
上一刻的愉快,下一刻就逆反了。
这是命运,改不了;《迷失爱与罪》的悲观是在于「生命」的孤立与罪恶感,一如囚徒身陷囹圄,走不出。
仰头再望,米开兰基罗画中的亚当伸出指头,和上帝只差那一点点距离,那一点点距离却构成了希望。
如果,有人承诺给你美好的未来,但条件是要你去杀一个人。
这样的游戏,你玩吗?
伊万与泰利这一对好兄弟为了自己的梦想,当然也为了要解决眼下的麻烦,慢慢地,慢慢地成长为杀人犯。
慢慢地,的意思是说:两兄弟,错过了好几次杀人的机会,作为观众,我们甚至一度认为他们可能要真的放弃了,或者还会产生另外一种想法:在与被杀者的接触中,他们发现一些内幕,促成他们放弃杀人的打算。
但影片没有这样发展,导演不要这样的效果。
最终还是让他们出手了。
杀人的情形,堪称完美!
——这将会是一桩无头血案!
两兄弟的富贵未来,已经切实的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但是泰利无法心安,他的良心不断地受到折磨!
影片以两兄弟斗殴导致一死,一自杀方式结束。
——这样的结尾,让人很是压抑!
在我看来,对未来的这种昂贵的出价,我们真的付不起!
Woody Allen 的“伦敦三部曲”我都很喜欢。
我觉得看了之后,总能让我沉思很久,在这里要说的是最后一部—— < Cassandra's Dream >。
开头兄弟俩乘着刚买的二手小艇在深蓝的海中漂游,幻想着上流而轻松的生活,这是我观后脑海里不断重现的画面。
在我的理解里,Cassandra's Dream就是那种充满想象力且美好的生活。
与此画面雷同的还有,开着一辆丰田Sequoia去兜风,在一栋独立住宅里开Party,拥有私人游泳池,等等等等。
而这远远不是唾手可得的东西,需要想象力,需要努力,也需要运气。
我也喜欢充满想象力且美好的生活。
而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幅Cassandra's Dream般的画卷,更多的是按部就班。
其实按部就班才是对的,那才能达成预期目标,也更能得到你按部就班式的认可和羡慕。
Cassandra's Dream一旦做不好,可能就成了噩梦,而且本身它在大家看来也就是不可理喻甚至嗤之以鼻的。
这是价值观的问题,在此,目前,我跟电影中的价值观大致相仿,尽管我完全不期待跟二位主角一模一样的结果。
没有不结束的人生,何不怀揣一个Cassandra's Dream式的梦?
拍戲「多快好省」的Woody Allen近期導演尤其得心應手,轉戰倫敦亦一樣順利,就算沒有樂不思蜀的情況,他個人在現階段也可能「爽」之極。
今回這位多產導演拍《Cassandra Dream》(Cassandra在希臘神話裡,是連累男人的女人),講沉迷賭博和女色會逐漸泥足深陷,繼而會鑄成大錯。
處理如此的原始人性原型問題,有點像在弄道德劇。
一向俏皮的Woody Allen會這樣做嗎?
Woody Allen今回處理耳熟能詳的原型問題故事,固守簡單直接劇情,並不攪甚麼花樣,甘心把老土情節很輕盈的平鋪直述講一次。
那麼,這部電影趣味性在那裡呢?
而導演又有甚麼意圖呢?
我一時間並不想通。
Woody Allen畢竟很自覺,他拍的電影絕不婆婆媽媽、不講大道理、不賣弄壞品味、不製造廉價戲劇效果。
他這部電影乾乾淨淨,劇情推進爽快,只用心把兩位主角一步一步走向深淵的過程展露出來。
他要做電影哲學家、探討「罪惡」這個原型問題嗎?
依Woody Allen的性格,他似乎不會走這條路。
那麼他在2007年傳達原始人性原型問題的故事,又所謂何事?
我惟一可找到的解釋,是他為一部Ingmar Bergman式電影來個淺白版本的。
瑞典黑白電影無疑會令部份觀眾看得很辛苦,所以在2007年把原始人性原型問題故事,拍個趣味性較豐富的版本,其實也是值得的。
Woody Allen今回平鋪直述講一個古舊故事,反而更表現出他導演的功力和風格:此部電影發展快、劇情緊湊、演員表演自然,而對白、情節和畫面設計(例如哥哥管理餐廳、迷上女演員;弟弟是汽車技師;兩兄弟買了郵艇來玩等等),處處蘊藏趣味,確實很易令觀眾吸收。
這部電影在主題性、藝術性、娛樂性各個層面都有點份量,但又不那麼吃重,總體而言,它又並不是甚麼重要作品。
Woody Allen拍戲四十多年,累積很多追隨者,那麼他這部順手拈來的遊戲之作,可視為以餉他的忠實影迷的一件小品好了。
事實上,這部電影充份發揮倫敦街道特色(駕車到郊外可邂逅艷女郎,而在高尚住宅區當街殺人也可以逃走),此外,在倫敦講這個老舊故事,加上Philip Glass的配樂,確可表現古典味出來,相信他的影迷會滿意。
(完)
当人类越过了道德的底线,那么他们一定会遭受命运的审判。
影片用诙谐中稍带惊悚的风格探讨了人类道德的底线,用所谓亲情遮掩的借口在生命消逝的一瞬间也只会显得虚伪而丑陋。
影片的结局值得玩味,两位本来无辜的有梦想的年轻人双双丧命,而一手策划了这个骗局的“舅舅”却还在逍遥法外,这似乎是作者对于人生的一种戏谑吧。
片中两大男神的演绎十分出彩,麦克格雷格的潇洒和科林法瑞尔难得一见的懦弱,尤其是科林将“”杀人后的纠结挣扎苦闷恐惧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表演也为影片精彩而不失惊讶的剧情做了充分地铺垫。
没想到俄罗斯人对待感情也如此细腻啊,好喜欢拿下面具的戏,以及话剧和生活台词的互文。突然感动,今年看了好几部以前没怎么看过国家的电影,同一个世界依然会被共通的情绪打动。
关于一些短暂 关于一些回忆 关于一些夏日的痛虽然不是在夏季“无论发生什么 夏日终属于你”
夏天海边,为你的任性花掉五千放生的生蚝。闯入陌生人的婚礼吃饭跳舞,这是一场梦还是真实。假期结束后你还记得我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把记忆封存在草莓蜜酒里,它会永远属于夏天
美好又落寞的回忆
三星半。故事选题不浮躁,演员表现都不错
能够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为假期和夏天的流逝而哭泣,我们永远拥有这个夏天的回忆。她把生蚝放生回大海里,而她摘下蛋糕顶上的两张巧克力面具。经历了一无所获的戏剧节,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剧作。「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哇哦
intimac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climax
好好看😭 双女主的互动是主线,不算爱情片,但很多细节比爱情片还要浪漫。女主一长得有点像aloïse sauvage,走到哪儿都散发着姬崽的自由随性能量,一点点磨掉对方的冷漠和戒备心。她给所有人带以温暖,结尾的时候却只有她暗自伤心。她编导的儿童话剧没有得奖,评审团指责她改编的爱情故事剧本不适合儿童来演,而且缺乏情节起伏和冲突🤷♀️(在俄国播女同电影想必导演她也有类似的崩溃心情)然而我就喜欢这种叙事风格,不想要过多的抓马。结尾女一和孩子们谈心,隐喻双女主线,有don’t forget,remember的感觉了
假期
你会永远记住我吗?闭上眼睛,我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吗?这个夏天会成长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是我们心跳共振的印记🥹
跑到别人的婚礼,🧧还能刷卡…..
你知道她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没有告白 没有接吻 没有说喜欢或者爱你 即便忘记也没关系 是夏天的一部分 明白的 真实的
😭
俄语好催眠
这个结尾多加一星,太触动我了,大哭特哭。。
渐入佳境。夏日就这样一去不返。台词写得很有散文诗的味,非常喜欢。最后突然想到打雷姐的summer wine和summertime sadness.
情感处理得克制冷静,大片的留白让人浮想无限。这一天结束了,夏天结束了,有些事发生了,有些事没发生,都叫人抓狂。非常好的be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