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片名以为是类似于<蓝色大门>的清新迷茫又略带伤感的校园片,开头的梦也印证了我的想法,但是随着周同学进入gay吧,接触各式各样的同志开始,不成熟的娱乐噱头不断的出现,我觉得有些失望,跟一般的青春偶像剧情没什么两样,只不过性别的特殊使其多一些特色而已. 但是整部片子看下来,却有一种意外的很温暖的感觉,在我看过所有关于同性恋的电影中算是最轻松的,没有什么家庭社会的重重压力,片中出现的每个路人都丝毫没有表现出异样的神情,甚至那个过马路的老伯还传达出鼓励撮合的意味,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很有深意,导演为我们创造出一个美好宽容的环境,让整部影片显得更加温暖阳光.
我想说的是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
观赏性本来是电影最主要的特性之一,但不知为何近年来,能称得上好看的电影,却并不多见。
华语电影里的同志片拍了不少,但以一种青春,阳光,轻松,调侃的方式表现的,我还是第一次遇见。
来自南部的十七岁男孩,暑假来到台北寻找他的梦中情人,随身带着他的爱情手册《爱是种信仰》,被耻笑“爱是种信仰,侏罗纪时代的事情了吧?
”,却依然执著。
在三个可爱又可气的同志朋友的怂恿下立志要摆脱处子身份。
于是展开了一系列搞笑却又温馨的故事。
说起来有趣,这部纯男性的同志电影,却出自一位年轻女导演的手笔。
所以在片中的每处小细节里都能感受到女性的细腻和温情,暗恋时的忐忑不安,失恋的神经兮兮,都刻画的恰到好处,让人会心微笑几乎忘了这是同志恋情。
画面干净,明亮,有碧蓝的泳池,澄澈的天空,大朵的白云,台北街道的场景像极了《蓝色大门》里的感觉。
每个同志男孩子都很善良,没有世俗所误解的灰暗阴影,爱得坦荡真挚。
特别是饰演男主角小天的杨佑宁,让我不得不再次感慨台湾盛产蜜糖男孩啊,咧起嘴巴傻笑时,真仿佛有阳光溢出来。
片中有关爱情的观点,简单又深刻:“我们没有爱,怎么做啊?
”“喜欢就是配,如果配不配的问题能阻止你喜欢一个人的话,说明你不够喜欢他。
”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拍得真是太阳光了!
当小天娇羞的舔着冰淇淋的时候,爱情,就像是口中的冰淇淋一般,丝丝甜蜜地融化在夏日的空气里。
一反传统同性恋题材压抑哀伤的灰色调,这部电影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阳光灿烂的蔚蓝——17岁的天空原本应有的颜色。
若非特殊的同性恋题材,这部电影的剧情,不过是那种最最普通的清新小品类型。
爱情路线简单的甚至有点俗套:花心大少遭遇纯情少男,一物降一物,当浪子遇上真爱,当一切误会解开,当坚定的热情最终融化了冰冷麻木的心灵,在一路轻松笑料的伴随之下,爱情美好的结局翩然而来。
然而此片最与众不同甚至可以谓之伟大之处,在于它以近乎儿童般明媚天真的视角,展示了同性恋的世界。
这是同性恋的童话,这是同性恋的乌托邦。
然而首先,整部影片俨然一个同性恋的世界。
你看到了这样一部电影:全片没有一位女性角色,然而正是这部“纯男色”的电影,却不得不让你承认,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爱情片。
整部电影里处处洋溢着男男的幸福爱情,从主角小天和白铁男到为他俩做媒的路人老爷爷。
没有压力,没有歧视,没有非议,甚至没有异性恋,然而在爱情的名义下,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与美好。
原本,爱情就是美好的,哪怕是同性之恋。
但从另一个角度,本片又有着自己坦然的客观。
虽然主角是英俊的美少男,然而本片丝毫没有回避社会传统意义上对同性恋的某些“偏见”。
反而,本片坦然大方的承认,同性恋里是有丑男人、娘娘腔甚至异装癖。
导演对于这些敏感问题的处理,采取了一种轻松坦率的态度。
因而在本片里,以上所有的内容,看起来丝毫不会令人有不适之感。
会有几分轻松可爱的搞笑,而搞笑背后,你感受到的却是一种扑面而来的率真与蓬勃。
他们的每一句手一投足无不在高喊着:青春无敌,真爱万岁!
导演以女性的独特触觉,从同性恋身份的另一个角度对这个群体进行着关怀,于是你可以看到,他们也有闺密、爱八卦、爱漂亮。
可是在这意外,男孩子依旧是男孩子,无论性向如何,依旧不改男孩的阳光本性,所以他们依旧讲义气、爱运动、爱阳光。
这也正是为何,这部描写“敏感话题”的电影,得以通片洋溢着清新健康的气息。
当白铁男满脸真诚的用心倒数,当小天再次露出招牌式的羞涩微笑,望着白铁男背起小天幸福离去的背影,又有哪个人能不为这段甜蜜爱情的happy ending而欣然微笑,又有哪个人在乎这是否是一桩合乎规范的爱情呢?
这部电影的最大魅力便在此处了,它巧妙自然地淡化了同性恋现象引发的社会矛盾,以一种自然的接纳代替了传统同性恋题材电影怜悯的观影感受。
在这部电影中,同性恋们微笑着告诉你:“我们并不可怜,其实我们很可爱!
” 是的,我们的爱情,像冰淇淋一样甜蜜美好。
不喜欢Poster。
名字太弱了(英文的更不行!)。
剧情简介写得很烂。
不过,还真的挺好看的...Casting也算费了苦心,两个型男之间的情愫,有种浑然天成的美感。
有些桥段和对白场景,好笑的当下,同样值得回味。
P.s,有兴趣的同志,可以补下这部电影的康熙来了http://www.youtube.com/watch?v=zg-bLy0ixLU
台湾同志乌扥邦羞涩喜剧。
编剧导演都是年轻派。
可以尝试下。
哦也。
另。
台湾电影为什么没有香港电影卖的火爆。
演员?
导演?
制作班底?
出品公司?
宣传?
这和两地歌手的走势大致同。
台湾艺人要去香港才有的出名。
香港也捧红过新马的一些小卒。
不得不承认的是香港走的是国际路线。
流程做的很好。
但本家认为无论电影还是歌曲台湾来的都比香港有深度且发深省。
如果说香港出品为娱人。
那台湾出品则为育人。
而问题在于:在当今的娱乐界里又有几人会去思想点啥内。
感官刺激才是最重要的类。
问题再反过来。
走进Hollywood的却几乎是香港本土制造的:Jacky Chen、周润发、李安、吴宇森、李连杰、洪金宝……说明什么?
解释为大数中的个别。
这些人确实各有其优势。
不是说国际就国际地。
我们需要娱乐。
但更需要在娱乐中学会思想。
不要做随声附和捧腹大笑的现代傻B。
《十七岁的天空》是一部带有黑色幽默的同志电影。
电影没有从社会这个大角度来描写同性恋者的痛苦、难过,而是局限于这个圈子用幽默,甚至搞笑的方式来展开故事。
影片中没有一位女性角色,出现的男性角色全是GAY。
男主角周天财(听听名字就觉得好笑)从乡下到台北来寻找自己的真爱。
周天财是一个单纯、可爱、对爱情有着自己的一份执着。
他不像其他人玩玩而已,他希望自己能找到一段长久的感情,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人。
他遇到了白铁男,一个GAY圈里臭名昭著的花花公子,可是这些还是阻止不了他们的交集,他们喜欢上了对方。
小时候算命人的一句话只要白铁男喜欢的东西或人都会遭受恶运,果然他养的花和动物,他爱的人都逃脱不了恶运,这也是白铁男游戏感情的原因。
所以虽然他爱着周天财,但是在那一夜后他还是离开了。
周天财没想到自己喜欢的人是这样的,痛苦地准备回乡下。
周天财的一帮好朋友的话让白铁男清醒了,他是逃避,他是怕付出,他是害怕受伤。
在众人的帮助下,周天财和白铁男和好了,幸福地在一起。
这是我看过的同志电影中最不沉重,结局也是圆满的一部。
电影用幽默的手法告诉我们感情是需要双方付出的,不止是男女恋人之间。
同志也有追求真爱的权利。
危危的观影手记(10)他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还前几天的某个晚上从阳台飞进一只小鸟到我房里笨笨地四处乱撞,额头上毛都秃了一片不敢惊扰它,打开门窗,关了灯抱着枕头睡到隔壁。
记得那个晚上看一本电影 名叫《十七岁的天空》由于这个名字特别容易跟其他诸如《十七岁的单车》这类电影混淆所以我特别去记了一下。
是本很年轻的电影咧。
尽管是台湾同性恋题材的影片可未见得有多么新颖的表现 只是贵在青春逼人当男二号在影片结尾深情凝望男一号的时候说:“SIN的平方加COS的平方是1,战国七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爱的三态是LOVE,LOVE,LOVE”我只是望着他唇红齿白的俊脸打了一个长长的呵欠。
越来越怀疑这种清新气质的可信程度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它成为我身上无法治愈的痼疾那些久远的好回忆慢慢浮出水面浩君想念小柔的每一个日子《初恋拿喳面》里的面颊一吻烟仔大雨夜里拖的那架笨重钢琴张震在《爱你爱我》里荡气回肠的那句:我会养你《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米兰丰腴的小腿酒醉的胸部还有《蓝色大门》《晴天娃娃》《爱情灵药》《一碌蔗》对了,还有杨凡的《少女日记》。
美好的青春片狂风暴雨向我袭来全无招架能力,纯净得让我只想坐以待毙。
3年过去了,渐渐的我明白了为什么当郑钧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时候,我会哭的不可遏抑。
也明白了,为什么那个时候姐姐很认真的说这样的片子一定要趁着年轻的时候多看几遍去年冬天 只有四个人的电影放映厅那是我看过的最安静的一场电影 接近午夜的最后一场电影《恋爱中的宝贝》里周迅晃着空洞无光的眼睛头歪向镜头,用力地说: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
也许它只是一句蹩脚的台词 我当时却认为那是一个巨大的谎言刺伤了所有无辜的人。
后来确诊:那是一种勇气的丢失。
表症为:阳光照耀之地,个个郎心似铁。
就在我还引以为忧愁的时候昨天,昨天早上。
一个朋友死了。
现实生活的剧情发展完全不受导演控制。
他死于肝癌末期,见的时候还是踌躇满志的有为青年。
听闻临去前看他的朋友说,最后他的肝破了,打了好多只度冷丁也还是疼痛难忍。
今天凌晨去看他以前写在网络上的日记发现其中一篇,大概是他自知病情以后写的:如果真成了鸟,小小的东西,无牵挂,随时立马能起飞,能够飞越整个地球,看到很多蓝的水绿的草白的雪黄的沙黑的土红的树汹涌的泉霹雳的闪电,如果淹没在轰鸣的雪崩中,也够酷的了,只是不能够拍下清新的照片给你们有一点遗憾。
2004年1月13日。
很多朋友写文发贴悼念他。
我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除了看到他上面的这段文字怔怔地落两行泪来再也写不出什么。
脑袋里平白冒出那么多正值青春年少的脸蛋那么多正值青春年少的台词心就一颗,放坦了。
不管现实怎么糟糕,至少还有电影做伴。
一时间我好象鼓满了风的帆,心急火燎的对朋友说:我们来开游园会吧,那种有猜谜撞球抽奖扔飞镖捞金鱼的热闹活动有棉花糖氢气球烟花棒毛公仔兔兔女郎的盛大嘉华狂欢到天亮的天亮 打死也不肯结束隔日折腾了一夜的小鸟 清早飞走了我花了半个上午清理散落各处的羽毛 灰尘还有它遗留的粪便尽管脑袋里一直装着游园会的剧本,尽管它赶不上这届的威尼斯。
凌晨三点 就算你们都睡了还是忍不住要哼唱一句:深夜里走过长安街,深夜里走过长安街。。。。。。
从“初缠恋后”的《春光乍泄》到“你怎么舍得我难过”的《蓝宇》,华语同志片总是“叫声同志太沉重”,而《17岁的天空》却让人眼前一亮:同志片原来还可以这样拍!
《17岁的天空》号称新喜剧的扛鼎之作,完全走的是偶像路线。
影片开场,就进入了一个完全的Gay世界,这里没有边缘人群在主流社会里的挣扎苦痛,没有同志爱侣在艰难情爱里的患得患失,有的只是17岁小男生对爱人同志的探访之旅。
17岁的夏天,周小天满怀憧憬地到台北去探访他的网友“半兽人”,却意外遇见了在同志酒吧里当招待的中学同学童文宇。
在小宇工作的酒吧里,他邂逅了同志圈内最有价值的单身汉白铁男,两人一见倾心,于是一场偶像剧里常见的爱情游戏就此开演:相识——倾心——表白——误会——冰释,一些些的煽情,许多多的搞笑,稚嫩的煽情和轻松的搞笑会让你几乎忘掉这是部同志片。
Gay(同志)的原意是“欢乐”,《春光乍泄》的英文名字便是《Happy Together》(直译为“一起快活”),可同志片拍起来总是那么沉重。
《17岁的天空》在小天和铁男误会冰释之时戛然而止,两人共骑摩托,把幸福的笑容洒向夏天的午后,影片定格的这一幕仿佛童话里“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结尾,让多思的观众疑窦顿生:爱情可以如此简单吗?
(更不用说同志们的爱情) 答案是爱情不简单,但是电影可以很简单。
是的,关于同志片,我们啜饮了太多的咖啡,品尝了太多的苦茗,在这个夏天,我们只想来一道爽口的冰淇淋。
剔除掉伦理学的磨折,删剪掉社会学的思考,17岁的爱情,无论同性异性,不都是一样的青涩又甜美吗?
回想前两年的《蓝色大门》,同样是十几岁的青春,同样涉及青稚的同志恋情,导演将它处理得纯朴又舒缓,已提供了一种清新风格的样本,而《17岁的天空》则洋溢着更为热闹的青春气息,笑声里仿佛流溢出欢乐的汁水。
金勤、季宏全、杨竣闵等一票小男生夸张的形体表演使这部喜剧更带有些闹剧的成分,这些喜剧噱头无疑也增加了影片的商业卖点。
17岁的天空很晴朗也很开阔,无论作为同志片、青春片还是喜剧片,它都位我们带来一阵清新的微风,那么,Let Gay be gay,那么,就让我们happy together。
《十七岁的天空》预告片2004年的电影《十七岁的天空》彻底颠覆了我对同志电影的观感,是的,非常地彻底。
先说明哦,它可是跟电视剧《十八岁的天空》半毛线关系都没有。
台湾的,陈映蓉导演。
大致算算,它与1983年独立出版的《孽子》整整隔了二十年。
二十年呐,是怎样的天翻地覆,完全一扫同志电影常有的阴郁、压抑和边缘,它就欢欢喜喜,阳光耀眼,热闹喧嚣,可爱极了,好玩极了,开心极了。
主演是杨祐宁,那个《花儿与少年3》里那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真男人好大哥,当时也才22岁,小麦肤色,身型纤长,笑起来憨直又纯良。
十七岁小处男一枚。
趁着暑假,奔着破处,兴冲冲地从南部到台北投靠老同学童文宇,从而结识了一帮超有爱但又爱耍贱的好Gay蜜,以及口碑超差的绝世“大渣男”白铁男。
最后当然是老套路,纯情小白兔超强治愈表面渣、实则伤的好男人,从此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
对,就是套路,但套路怎么了,还不让人喜闻乐见,皆大欢喜啊?
一样的爱情,没毛病。
而且里面既有梗又有料,值!
这直接导致我当时迷了好一阵子白铁男,周群达Duncan,低沉却又软软糯糯的港式普通话好撩人。
专业的滑浪风帆选手出身,那身材,哎,真别提了,撩人指数又直线上升N次倍。
还有金勤,他的童文宇骚包又善良,失恋那段真是太有趣了,忍不住疯狂打call。
对于gay片来说,这部片子实在轻松不少,既没有大谈特谈社会的伦理道德,又没有大张旗鼓地非把爱情写得海枯石烂。
这部片子相对于Straight人来说,就是一部再平常不过的青春爱情片,也许早就淹没在茫茫片海中。
所以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好做评价的。
但是本人比较想说的是,如果这个年代真的能让它淹没在茫茫片海中的话,那么现在应该能被称作“理想的世界”了吧
其实冲着同志看的,但是却觉得不够深刻
聚了卻又散多少曲折都不算我還是要把你找回我的身旁 讓我揮去你眼中的憂傷讓我看見你最初的陽光(初中嘅時睇偶像劇覺得周群達和張大庸點會咁肉酸,而家越睇越有味~原聲帶裏好多當年的金曲)
杨佑宁真是苦了你了!那个贱贱的同学长得好像王大锤23333!片子很烂,说好的小清新呢怎么一股子狗血味?配乐再好也拯救不了我被那些小娘炮蹂躏的双眼!这里的台湾男人讲话的腔调真是让人……
不知道该说什么 死GAY
因为杨祐宁又翻到,发现以前看过。对在酒吧说“我是处男”几个梗,印象深刻。杨祐宁好嫩啊!不过杨祐宁还是适合跟张孝全在一起!
这是我看过的最欢乐的同性电影,虽然没内容没深度,但绝不造作。人物刻画够丰满,杨佑宁越看越可爱,无厘头三人组非常出彩。我可是连台词都能背出来的(笑)。喜欢金勤!
很有意思 爱的过去式是love love love...好听的男中音~
这样的同性爱。有点理想化。但是还是很让人心情愉快。
挺欢乐也挺囧。故事很简单,杨佑宁倒是很耐看的娃。"我们不要再猜了,我累了。"最后的对话笑死我----"我有病。我爱你。""你神经病。我讨厌你。"如果爱会过去,那么我们一起的跑,把它追回来,如果你跑不动了,我背你。
周群达太丑了 放开杨佑宁 PS:陪你失恋难过替你出气的娘炮死基佬才是你的好基友 lol
Duncan~最好看的男同志片。
真跟小学生一样..冷爆..
他们上康熙的时候,导演说是部喜剧,确实很喜剧……
傻傻的青春片,真的是各种傻。。。
它能让你忘记这是一部同志电影,是一场轻松的享受
全片无女性与直男角色出现,我猜导演是想塑造出一个完全没有世俗眼光与偏见,不带凝视的「同性恋乌托邦」,但很难令人不怀疑是她为了满足自身欲望在让演员们按照自己的恶趣味来进行表演。对应地,全片情节很简单,无非是纯情小处男杨祐宁(表演大失败)意外地打开了情场老手登勤的心房,但拍得可谓是毫无章法可言,杨祐宁基友三人组的支线完全是废戏,其中也只有金勤表演合格(他与《孽子》中的角色虽然是同个类型,但在表演上有细微变化)。各场戏间情绪也毫无层次可言,人物也完全没有成长与变化,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可以看出导演拍了一大堆男明星的素材哪段都不舍得剪。大量对着镜头的独白和对话以及各个角色挤眉弄眼的夸张表演也许是为了赋予作品调皮基调,使人物更加卡通化,但看上去完全是矫揉造作令人反感。唯一可取的是原声带。
22岁的帅T(猜测)导演。。。。小GAY片。。。。。第一次觉得男男恋这么美妙。
笑也不是哭也不是 什么都有一点 什么都差一点
可爱、羞涩的周小天,让人记住了杨佑宁。虽然有波折,但是小天还是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所以看这部剧是喜欢和快乐的心情。
哇,那个时候台湾的审美好滞后啊。。。但是有微微的小情调和温温的友情,就跟두결한장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