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刷爆朋友圈。
该剧以失婚女性罗子君的角度讲述了一名沉迷“家里蹲”的“啃老族”,历经坎坷后觉醒变身“女强人”的故事。
其实,在面对物质带来的诱惑时,一时沉迷是人之常情。
尽管题材相差巨大,但在她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上周点映的动画电影《玩偶奇兵》中主人公“小小”的影子。
不同之处在于:罗子君是“依靠”唐晶和贺涵两个人被迫觉醒的,而影片中“小小”是依靠迷你虎以及其他玩偶们的一场冒险,才从对数码世界的沉迷中被解救出来的。
《玩偶奇兵》以孩子玩偶的视角讲述了本该陪伴孩子的父母,却因为工作忙碌,被电子产品取代的故事。
PAD游戏不仅取代了父母的角色,还使小主人冷落了最心爱的玩偶,令主人公“小小”深陷其中,不闻他事。
电子产品看似简单易学,对于陪伴有替代功能,但数码产品的“入侵性”极强。
长时间沉迷游戏不仅扼杀了亲情,也令孩子过早地失去了童心。
《玩偶奇兵》融入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反映了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孩子因沉迷于数码游戏而丧失了对外界充满好奇天性的恶果。
如何在这个环境中寻求精神自我的回归,是每个父母和孩子当下都会遇到的问题。
这部动画片另一个重要场景是虚拟的数码世界。
在那里,迷你虎与小伙伴们和大BOSS斗智斗勇,这里采用了科幻想象的形式,演绎了“闯关游戏打败坏人,解救小主人们”的情节。
整个动画片场景梦幻奇特,情节发展变化莫测,人物妙趣横生。
通过主人公遇到危险,小伙伴们想办法处理危机,体现了“相互救助”、“守护童真”、“亲情回归”等多个话题的意义。
影片最终体现了“爱”这一大主题,家长和孩子之间需要关爱,朋友之间需要友爱。
对于小朋友来说,这类题材的电影能更好的激发他们对“爱”的深刻感受,让内心情感归位。
总体来说,亲子合家欢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还是集中在少年儿童这个年龄段,但《玩偶奇兵》的故事内容则将受众群体从少年儿童扩散到了家长群体之中,因为这种历险奇幻类的动画电影恰好符合了全年龄的需求。
相对于今年的暑期档,从题材创新度和观众观赏性来说,《玩偶奇兵》都为最佳之选。
它的语言直白,道理易懂,迷你虎的勇气也给小朋友们带来无限的畅想。
不同于喜羊羊打败灰太狼,也不同于光头强PK两头熊,这次换小角色去拯救大角色。
电影《玩偶奇兵》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衔接了“爱”的时代感。
这恰恰是新时代的家长和小朋友都应具备在诱惑浮华的社会中,找寻本心的能力。
很有意思的一部电影,适合全家总动员,老少皆适,正能量,小孩子能够寓教于乐,家长也能受启发,暑期一定要带上大小朋友去观看,你会发现不虚此行,并且运气好的话还有玩偶可以带回家,玩偶也是超级可爱,小朋友回家后都想抱着睡觉。
我们家小朋友看了后竟然说看懂了,小朋友确实不建议迷恋电子产品和游戏。
强烈推荐,值得一看。
√
带孩子看国产动画片是好事,我们小时候除了猫和老鼠,看得都是国产的动画片,现在少了很多优秀的可以传几代人的片子。
这部片子有教育意义,让孩子少玩电子产品,这个孩子都听不进去,当影片中出现几款游戏时,所有的孩子都很兴奋,竟然还知道怎么玩,还有攻略,真的有点像影片中描述的一样,慢慢失去童心,还有教会孩子珍惜友情,不能为自己的私心,嫌弃朋友。
智能机的爆款游戏《水果忍者》曾风靡一时,当年大街小巷无论男女老少都在玩这款游戏,仿佛没玩过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
当切水果游戏正式登录Xbox平台时,体感游戏的感官体验更令无数玩家为之疯狂。
数年过去了,Xbox体感是否还是切水果游戏感官的极致,这个问题在即将上映的动画电影《玩偶奇兵》中似乎有了不一样的答案。
电影《玩偶奇兵》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和陪伴的故事,故事中的玩偶们为了拯救小主人的童心,义无反顾地闯入数码世界,历经冒险最终将小主人的童心解救出来。
电影构建了现实世界、玩偶世界和数码世界三个世界观,玩偶们从现实世界进入数码世界后,只有通关游戏才能继续前进,而电影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游戏场景的巧妙融合与立体呈现。
在极具中国风元素的竹林场景中,伴随一件件武器的骤然掉落,空气顿时紧张起来,随之而来的是五彩斑斓的水果从大屏幕扑面而来,玩偶们穿梭在梅花桩上果断地切着水果……3D效果,运动的镜头,绚丽多彩的画面,仿佛将观众置身于360°无死角点《水果忍者》游戏中进行观赏。
拥有同样观感的还有电影中的消消乐关卡场景,铁皮人触动两个四连特效产生清空效果,画面简直让人惊艳!
现场的小朋友们不时发出惊呼,对影片的视效效果赞叹不已。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消消乐和切西瓜的立体效果……当游戏不再是平面的,它变成立体的、3D的、触手可及又身临其境的,使得本就绚丽的画面更加炫酷。
熟悉的事物结合新鲜的形式展示出来,在似是而非,熟悉与陌生间,给观众带来了新的体验,仿佛触碰了脑袋里多巴胺的开关,让人新奇不已。
现代销售学里,有个经典的说法,那就是孩子的钱最好赚,而孩子最喜欢的无外乎游戏、玩具和电影。
从这个维度来看,《玩偶奇兵》的策划可谓相当成功,它将游戏、玩具和电影三者,以相当巧妙的方式结合起来。
电影中的玩偶们在游戏小王国里奋不顾身的冒险,在3D电影的镜头里给予了小观众身临其境的特殊体验。
当电影中的游戏比游戏吸引人,也不难预期上映后小孩子们对这部片子的喜爱之情。
看过点影之后,个人觉得这是一部中国里程碑式的电影,无论是剧情 还是画面都能比得上外国的迪士尼 梦工厂的大部分动画片,剧情的发展,即能带来欢笑,也能引人们的深思,是一部值得家长们带孩子去看的一部电影,我在观影过程中,电影院里,一片欢声笑语,看完后也听到家长们的讨论,感觉他们都电影的本身所同化了,现在的孩子和家长的确被网络数码世界给侵蚀了,导致现在家长令愿花心思在在网络世界上,也不愿意多陪孩子聊聊天,孩子也因为陪伴少了,也把自己封闭在了一个网络世界里,这是一个死循环。
所以看完以后家长都觉悟到自己给孩子有质量的陪伴的确太少了,都说以后会多陪孩子。
所以的确是一部值得大家去欣赏的一部国产良心大作。
亲子专家一直在强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然而在千千万万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迎来新生命前,并未有多少家长是经过亲子教育专业培训的。
面对孩子长大成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毫无经验可循的他们本能地选择用最妥帖的方式帮孩子解决问题:即不全权包揽,又不过度苛责,更要尽力让孩子在困难挫折中更加强大起来。
这对每一位家长都是个大考验。
其实,孩子成长中每一次遇到的困难,也是一次家长成长蜕变的机遇,是孩子和父母共同成长进步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正是亲子关系从概念成为现实的必经之路。
在即将上映的《玩偶奇兵》中,电影从父母忙于工作,孩子沉迷游戏这一日渐尖锐亲子问题入手,讲述主人公小小沉迷pad游戏逐渐失去童心后,一直陪伴在身旁的迷你虎携手好朋友缺牙仔拯救童心的冒险故事。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迷你虎和缺牙仔更像是影片中小小的父母,肩负守护与陪伴的职能,在关键时刻全心投入到拯救孩子的危险之中。
这期间经历了从本能出发的护犊情深,到旅程中的反思,从自然到自由、再到自觉的亲子互动的过程。
在危险重重的数码世界里,这对“虎妈缺爸”也在不断磨合和成长。
电影中巧妙地设定了游戏闯关模式。
在切水果大战关卡中,“虎妈缺爸”及铁皮人充分展现了他们坚韧毅力和强壮体力;消消乐关卡中,他们默契合作运用智慧过关;在接近终极Boss城堡的时候,迷你虎和缺牙仔之间出现抉择上的分歧,友情也面临考验。
最终,是相互信任、谅解使得他们之间友情更加坚固。
度过磨合期的小伙伴们变得更加成熟、团结,也最终拯救了小主人。
这正如在亲子教育问题上,当爸爸妈妈认知产生分歧,如何求同存异,寻找最完美育儿方式才是核心,而不是激化矛盾而引发家庭不和。
从这一点看去,电影所映射和暗含的主旨更为深邃,发人深思。
每个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便是父母,其涵义就在这里,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关键。
在电影中,小小的爸爸因为工作太忙而无法陪伴她,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父母两人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而忙于工作,不得不把日常孩子接送、料理生活的事物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保姆阿姨来替代完成,反而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
其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是绝不可缺席的。
物质生活固然很重要,精神陪伴更不可少。
在孩子心目中肯定更希望有“虎妈缺爸”这样的父母,给予生命、全心陪伴、共同成长、相互守护。
但触动思想容易,具体实践、放下身段、拿出时间,确实是很多家长难以做到的。
守护和陪伴是亲子之间永恒话题,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是他们的守护神,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便带给了父母无比奇妙的幸福感,当他们一天天长大,父母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终于在某一天孩子高过了父母,力气也大过他们,变得强壮有力……这期间,彼此的社会角色正在发生改变,不单单是父母之于孩子,也是孩子之于父母,逐渐体会着“爱,陪伴和守护”的真正含义和责任。
无论如何,从拿出更多时间开始,就是好的发展趋向。
《玩偶奇兵》在这个炎热暑假,给了许多家庭多一次增进亲子关系的好机会,带着孩子,透过迷你虎和缺牙仔的视角,去细细感受一番亲情的可贵,让彼此在陪伴中一起长大吧。
今天看了一部名为《玩偶奇兵》的动画电影,全片以暖色调的画面呈现了一个关于“爱、陪伴与成长”的故事。
电影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角色设定中蕴含的“深意”。
电影中的主角迷你虎是最勇敢的“童心守护者”,他为了拯救主人小小的童心,不惜以身犯险进入危险重重的数码世界。
在他的身上能看到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年所拥有的赤子之心,还有未被社会浸染,不懂得权衡利弊的“幼稚行径”。
与之相反的是灰胡子长老,一个被世事羁绊的“成熟大人”,为了毁掉数码世界,不惜以游戏偷走作为“玩偶联盟”负责人本应该保护的童心……片中的水果老人则是“老小孩”的代表,水果老人拥有能一眼看透事物本质的本领,却仍然对这个世界报之以爱……从无忧无虑的少年(迷你虎),到被世事羁绊的成熟大人(灰胡子长老),最后到返老还童回归本心的老小孩(水果老人),片中的角色都象征了一个成长的阶段。
决定成长的因素有很多,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环境因素等等,然而最重要的或许不是这些。
曾经在知乎热门问题“熊孩子”系列中看到这样一个答案,故事的主角是答主的表哥,他拥有着令人羡慕的家世:家境殷实,父母均属于高学历、高收入、高颜值的三高人群。
然而答主亲眼看着自己表哥和坏孩子混在一起,慢慢堕落直至差点犯罪。
答主表哥的一席话让人震耳发聩,他说,我和他们(坏孩子)混在一起,是因为我不想每天回到那个无聊的家,相比较和我在一起时各自忙碌的爸妈,他们才是认真听我说话的人……上面的话题或许有些沉重,本片在同样的内核下则选择了更加轻松的形式表述了出来。
电影中,迷你虎的主人小小身上也能够看到一样的成长困境,小小本是个童心充盈的孩子,却逐渐被一款“病毒”游戏吸引后沉迷其中……电影中的细节交代了问题的根源,妈妈埋怨小小沉迷游戏是因为爸爸送的pad,然而爸爸理直气壮的说,我又没时间陪她……孩子成长的路就是这样被熊父母带“跑偏”的,幸好这是合家欢电影,最后以小小童心被迷你虎找回的happy ending结束……但现实中的孩子们却未必如此幸运,他们不是《玩偶奇兵》中的小小,他们没有主角光环,他们身边更没有勇敢的迷你虎。
其实孩子需要的不多,有时候只是父母用心认真的陪伴就够了。
成长,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与孩子相携走在成长的路上,要比让孩子独自迷失在岔路后再惊讶愤怒追责更加有意义!
孩子们从小陪伴到大的伙伴们,基本每个孩子都有那么一个玩偶陪伴着宝贝一起长大,这部电影就主讲这个方面的故事,玩具有点类似于玩具总动员不过这次拯救的是孩子们的童心。
我绝得现在的父母真是要么工作忙,要么空闲在家时就是电脑手机不离身,根本陪孩子的时间有些每天还没半个小时!
其实孩子真的需要跟父母多多一起做一些事才会更好的长大,玩具代替不了父母。
我个人认为动画成本或者特效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完整的故事情节,正如小时候看的西游记,或者黑猫警长,这些儿童文学作品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完整的框架,而电影中用数码世界剥夺儿童的童心这样的设定未免太仓促了,我想孩子们都喜欢一个会讲故事的大人。
我认为的童心是孩童对初始世界的好奇,那种率真,天然。
他们和自己喜欢的玩偶分享快乐表达对于自己新世界的发现所产生的喜悦感,分享自己所不开心的事。
影片中的玩偶类似最好朋友或倾听你表达的观众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美好的。
我本人是觉得本片十分有趣,结合了游戏,友情等观念,以至于在看的过程中有小孩子(其实我也没大多少)问我有没有玩过水果忍者,消消乐之类的,加入游戏的确增加了数码世界所带给孩子们的直观感受,以至于让孩子们突然兴奋“这个游戏我玩过”。
但是电影来说连续性,或者是最后决战铁金刚真的没有足够的紧迫感这是我所遗憾的,还有遗憾的就是小蘑菇坠崖的时候的感情戏。
总之我还是非常喜欢作者把游戏与电影结合,击败铁金刚那段我最喜欢了,还有的就是类似公主和骑士的那种童话感和大家一起共渡难关的友情。
但是希望能把故事整体叙事更完整一些。
支持这部电影,并希望他们继续努力,因为电影特效,视觉感,都不错。
而且这毕竟是一部儿童作品,也希望能更贴近孩童生活,建议家长带五六岁的孩子们去看。
《玩偶奇兵》是一部超出预期的良心国漫,不仅炫丽影像、毛绒感很足,迷你熊、铁皮人、缺牙仔、蘑菇点点组团冒险,还把虚拟世界的电脑游戏具体化,以及友谊战胜私欲,很寓教于乐。
虽然还是不免偏向于低龄化,但已经能感受到申宇、黄燕两位编导面向更宽范围年龄层次的努力,各种数码世界CG奇幻大场面层出不穷,消消乐、水果忍者、飞机大战钢铁机甲都酣畅淋漓,有那么点《无敌破坏王》《玩具总动员》的精装缩小版的味道。
玩偶迷你虎为拯救主人,组团勇闯数码世界,寻找被反派夺走的童心,极像《玩具总动员》+《无敌破坏王》思路。
包括前阵子《阿唐奇遇》也是这个思路,虽然没能取得票房好成绩,但内地卡通团队受“皮克斯+迪士尼”团队影响颇深,只要每人都这么认真拍下去,国漫绝对是有救!
勇敢机智、身手敏捷的迷你虎,搭档豁牙逗比的鳄鱼外形的玩偶缺牙仔、失去记忆却大智若愚的铁皮人、蘑菇磨样的萌物病毒点点,妥妥的适合小朋友看的冒险搞笑卡通!
其中,整个数码世界神秘绚烂,就像空中山涧碧水湍急,像素块火山冒着熊熊烈火,巨大的氢气球随风摇曳,螺旋状的彩色像素铺成天桥,消消乐、水果忍者两款现象级游戏,直接成现在大银幕上闯关,还是很叫人大饱眼福!
而迷你虎踩着竹林的梅花桩飞腾而起,持刀砍着各种水果,躲避一颗颗袭击炸弹,凌空坠落刀砍进竹子救铁皮人,以及飞机追逐战完结后,两架飞机还PK巨大的铁甲机器人,各种惊险场面目不暇接,其壮观、其惊险、其过瘾程度,都堪称国漫顶尖水准。
缺牙仔在门前慌乱之中直接倒桌上“装死”,慌乱逃离时直接撞在窗户玻璃上,威逼利诱迷你虎跟它出去泡吧的狡黠,还是闯入数码世界后的各种胆怯衰样,以及委屈叫道“我是鳄鱼不是青蛙”,都担当了搞笑萌物,十分捧腹。
铁皮人尽管失去记忆,看似呆头呆脑,却通晓数码世界游戏规则,教会同伴如何玩游戏,还说出“身份证掉落怎么办?
捡起来就好”语音密码,彻底让大家笑到捧腹。
当然,《玩偶奇兵》仍然算不上是一部完美的电影,里面的很多情节是经不起推敲的,例如你很容易猜到灰胡子是反派,比如你可能永远不懂反派收集童心报复啥?
铁皮人、缺牙仔跳落深渊,为何安阳无恙,看着蘑菇萌物都消失殆尽,小女孩大梦方醒,抱着迷你虎出屋,但其它人物与线索没交代,只在幸福大团圆下温情满满。
虽然如此,《玩偶奇兵》仍然是别具匠心动画精品,《玩偶奇兵》把炫丽大场面、小人物、游戏、感动全部融为一炉,且融合得恰到好处!
对孩子明白IPAD游戏坏处?
对玩偶私欲抗衡思考,呼吁友谊情比金坚的主题,都难以想象是出自《魔比斯环》《潜艇总动员》团队之手!
衷心希望再多几部《龙之谷》《阿唐》《玩偶奇兵》吧!
不管票房与商业前景如何(这年头口碑一塌糊涂《十里桃花》两天就能秒杀《绣春刀2》),这种故事与制作精益求精态度是可取的!
我认为国漫都这么拍,何愁不能崛起?
内地动画电影有救了!
我小时候相信玩偶不会说话,但我愿意看到他说话
以现在孩子普遍存在的沉迷电子产品的问题为出发点,讲述的玩偶拯救小主人的故事。画面不错,比较细腻。以成人看来,故事情节有点牵强,有些东西交待不清楚,一直看到中段才明白童心是个啥,没有了童心会怎样。不过孩子看得很认真,也开心。散场时听到周围的小朋友都说好看,适合各年龄段小朋友。
还需要打磨……
情节老套,不过制作还可以,鼓励国产动画片!
传统玩具PK现代手游,其实还可以。客观来说,两者本身并不对立,只是时间把握度的问题。另外,“童心”这个词总让人觉得怪怪的……
令我感动,我也想要一只缺牙仔。
还是……比较有诚意的
要是给我弟弟看的话,我觉得这动画片做得很OK啊
有点说教,陪伴,友情,就这样了。以游戏反游戏呢,结果如何不敢说,个人觉得还是引诱孩子玩游戏更多了。失去童心会怎么样,玩游戏会怎么样?也没见什么。不过数字世界的设置挺可以的。
动画部分还是做得挺细腻的,玩偶的质感,毛娃娃的毛绒绒感都有点感觉,不过人物部分还是有种生硬和空洞的感觉。故事嘛,妥妥的适合小朋友看的故事,因为我睡着了,我的童心一定被狗叼了去。
带着小朋友去看,觉得不适合成年人以及9岁的小朋友。三岁差不多(国产动画片模仿的再像,本质上还是稚嫩片)
亲爱的编剧,这是《玩偶奇兵》,不是《脚趾寄冰》。立意是不错,但把开心消消乐和水果忍者缝进去确定不会尬吗?😓
创意和立意都很好,有教育意义,适合小孩子看,但是其实也不怎么好看
先不说的,无论是几位主角的形象还是数码世界的造型都能看到其他动画的影子,这算是变相的抄袭吧。
切水果那个我觉得好赞,迷你虎和缺牙仔挺逗,点点我也喜欢,童心未泯
没什么可说的……什么都有点,又什么都差点……
又是一部寓教于乐的合家欢电影,网络游戏消消乐+水果忍者+飞机大战钢铁机甲搬上了荧幕,故事情节是玩具总动员+无敌破坏王+动物城杂揉在一起,孩子们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而惊呼雀跃声不断,动画人物神情动作比较细腻,国产动画片电影技术水平略有起色了,呼吁大家永远都保持一颗真挚的童心!
我觉得这个还不错阿,童心什么的挺有意思的,小孩子看着可能感觉会更好,低龄化不是毛病,动画有全年龄有成人也得有低龄,这个电影是个不错的低龄动画,五星拉评分
女儿说很好看 不过小屁孩懂什么
孩子说害怕,一直让抱着,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