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部是放逐,拍厦门的复古片。
这次是香港,文雀。
内容非常简单,也很精巧,整个影片从片头到结束的“再会”二字,都凸现了明显不过的复古趋向,片子本身是不折不扣的杜式作品,充满简洁的个人风格。
非常成功,雨夜街战的一段,画面结构已经趋近完美,颇有歌舞片的舞台效果,而林熙蕾吸烟的一段长镜头,不仅是剧情要求的媚惑,更可看出杜先生在尝试创造经典,只可惜林小姐虽然本人确实艳若桃花,演技仍待改进,除了这段,其他镜头中略显滞涩,远不及平面写真中的动人。
本片配乐更是好的让人没话说,连贯而情绪化,走中国风路线。
另,林雪这次起到了什么效果?
没有。
浪费,但是小扒手的角色着实配不上他。
这也是为什么此次扒手四人帮不是人人出彩的原因,不比当年枪火,那时大家是好时光,现下杜家的御用大将里,除了任达华等几位戏路仍旧可宽可窄,他人,比如林雪,都已放不低身家来做街头客了,而张耀扬更是早已泯然江湖。
最后,复古已成必然趋势,待望。
当我知道《文雀》是关于小偷的时候,我才愿意去看个究竟,再说了,据说这是杜琪峰又什么转型的电影,不看哪成,虽然他那个《蝴蝶飞》弄的像“麻雀飞”。
这次,是小偷在飞——一只“文雀”而已。
直到看完,然后看第2遍。
你会发现,真的就是“天下有贼”。
《天下无贼》是圈内老大珍惜人才,所以要比试一下身手,同时还要保护一个傻根。
《文雀》是圈内老大为了占有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比试一下。
《天下无贼》很暴力,很男人,很血腥。
《文雀》是很浪漫的。
电梯里的气球、拼酒偷手表、骑摩托车带美女回市区、任达华骑着单车拿着照相机勘察地形,这种浪漫是幽雅的。
甚至都有点“文化”,就像《天下无贼》里面的朝拜,看的人心震撼的。
《文雀》的浪漫又显得滑稽,或者“不符事实”,太具有引诱性。
就像电影里面杜琪峰的音乐。
其实我一直在陶醉电影的音乐,和《天下无贼》带给人的感觉太不一样了,让这场看似残酷的比试,充满了轻松,你会不会去想:杜琪峰为什么选择这个音乐?
比试是在拯救,也是在证明,拯救别人也是拯救自己。
结果让人很奇怪,卢海鹏扮演的老大责怪任达华弄伤了人,却没弄走护照,却又放了林熙蕾。
《文雀》是“和”,《天下无贼》到最后,还是死拼。
《文雀》在表现浪漫,《天下无贼》在教育人:做贼是要最抓的!
《天下无贼》和《文雀》中的女人。
《文雀》其实用一句话概之,就应该是:一个女人和若干个男小偷的故事。
其中4个男小偷对其充满了意淫。
但是有种东西很奇怪,卢海鹏扮演的老大在林熙蕾离开之后坐在车里放声大哭,他为什么哭?
我看的直笑,但是又在思考他的大度和表达感情的方式。
有时候,释放别人也是释放自己,就像任达华释放那只文雀,就像他们最后想重新做人。
《文雀》释放全部人:有人洗手不干了,有人回家了,有人不强扭不甜之瓜了,《天下无贼》的人却全部被生活套牢了:有人死了,有人被抓了,有人还要继续养孩子。
如果《文雀》先于《天下无贼》上映,你又是什么感觉?
格调很高的片。
老早就看电影杂志上极尽赞美之词,我也特地为了避开传说中的那把“看不见的剪刀”,等来粤语版本。
林熙蕾似乎还不够俏丽,但是任达华、林家栋、林雪这伙“银河帮”却真的和杜琪峰混得炉火纯青。
风格化的电影,华丽流畅,张力十足;老杜做到了大师级别的“小格局,大手笔”,四两千斤的意思。
这种没什么野心,只要做一个小小切点、小小故事的电影,在华语影坛,着实不多了。
不过能看出老杜一伙人的另一番“醉翁之意”:香港。
不是地道的香港人,不会拍出这样市井美妙的香港街巷。
那个小小的茶座,那个小小的电梯间,那个小小的楼顶,那条窄窄的、起伏的街道,那个杀机四伏的十字路口,那株亭亭如盖的大树。
自行车,照相机,黑雨伞,翡翠项链,中国护照——意象组合也巧妙用心。
我只能羡慕香港人,你们有杜琪峰。
电影界真是不好混了,杜琪峰都改去做教育了课程一 熟女整蛊人大不是搞了个魅力女性学习班吗,这电影就能去参选教辅资料,从烟诱到泣求,各个击破,不着痕迹。
晴儿边看边指点:好好学着,这女人的功力不一般。。。
课程二 威震江湖任大帅哥的出场就是让虾米们学习如何当大哥的。
为了女人敢放弃性命,为了兄弟能割舍女人,为保住招牌就只能牺牲一下弟兄们了课程三 盗亦有道刀片不是谁放嘴里就能出来混的,也有被人背后一掌吞下肚后划破肠的,刃上见血,这就算低级错误了——看家本事都保不住瞧这职业纪律课程四 冷酷到底“这是我死去的老妈送给我死去的老婆的……”“我也是有正义感的香港人(PS纯正天津话)!
”要命的还是最后那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重新做人。
”……杜式冷幽默,服了!
精彩不容错过
简单纯粹,一部充满幸福感的电影,好听好看好笑好舒服,分明就似一场鱼水之欢,前戏精细从容,逐渐升温,不需要覆雨翻云却能达到高潮,且完事还有余味以点根烟温存。
杜生,你可唔可以唔好咁浪漫,唔好咁幽默,唔好咁有taste啊4年,我要是有4年时间拍一部戏,还不可劲儿的往史诗巨片整啊,拍他个几千尺胶片,整他个3小时超长版?
而从容如杜琪峰者,又怎会超脱不了小小的固定思维。
四年的时间,老杜竟然用尽了减法,不需要交代的,不交代;不需要刻画的,不刻画;不需要渲染的,不渲染;我瞎盖一下,可能4年太久,演员不能保持对一部戏的感觉那么长时间,那么尽量简化,不着痕迹咯。
同理,符号越来越淡化,剧情干脆简单粗暴好了,主题甚至都能忽略。
但真的是这样吗?
诗画般摄影,绝伦的配乐,还有无时不冒出来的小幽默,这分明是在调情嘛!
而且是兼具品味、浪漫与幽默感的极品调情手段啊,都已经笼罩在幸福感之中,还要那些琐碎枝节作甚?
江湖上最牛逼的招数是什么招?
无招胜有招嘛拍电影最牛逼的技巧是什么?
就是看不出技巧嘛有时候我们在想,看完电影,我记住了什么,记住了含在嘴里的刀片,还是那只很靓的鸟,又或是某一段精妙的掏包情节呢?
其实这次我记住了一种舒服的感觉,毛孔都舒张的那种轻松,而且能够在影片结束后还回味一阵,便可称幸福感啦。
但这其实没有用的撒,毕竟电影还是个很即时性的东西,feeling和felt完全是两码事。
看电影,除非是太脑残的剧情,否则还是不要揣度导演的用意比较好,能给到一个舒服的感觉,那已经是千金难买的了,任何一个桥段乃至细节,都是由很多因素诱发的,绝对不止一个,绝对不是抽着烟对着电灯泡磨出来的。
有更好的点子,那是观众自己的事,就算看出了些许端倪,也别妄想已经直通的导演的心底。
女艺青喜欢这样的话:我爱你,与你无关。
老杜大概就有这样的姿态:戏,我拍给你看,但这与你无关。
据说这是杜琪峰历时四年精心雕琢而成的。
在进电影院前,我犹豫着要看无敌浩克还是文雀,选择了文雀倒不是因为我喜欢杜琪峰多些,而是无敌浩克还有至少十天的上映期,而文雀却不在本月排映计划内,是加塞进来的。
片长75分钟,中间停了两次电,据说港版是87分钟的,我想应该会更完整些。
反正电影结束,大家都很诧异,因为现在电影动辄一百二十分钟,有的还分上下部。
《文雀》好像偶然飞进视线的小鸟,还没让人看清就飞走了。
这些都能接受,可恶的是被剪掉的那些镜头。
文雀在香港话里意思就是小偷,扒手,老一辈文雀的做法是口含刀片,割破口袋盗取钱物,有技巧,讲道义,这本身就是一个怀旧的东西。
故事讲以任达华为首的四个小偷,被林熙蕾饰演的神秘女子勾引,结果被林熙蕾的老板傅先生派打手痛扁,四个男人找林熙蕾想报复,却被林熙蕾楚楚可怜的样子打动,三个文雀不顾任达华的反对去帮林熙蕾:偷傅先生挂在脖子上的保险箱钥匙,却被傅先生抓住,原来傅先生是金盆洗手的老文雀,而林熙蕾受他控制,他把林熙蕾的护照放在保险箱里,这就是为什么林熙蕾四处奔走,慌慌张张,又色诱四个文雀的原因了。
任达华不计前嫌只身去救兄弟,反被傅先生羞辱,于是以林熙蕾的自由为代价向傅先生挑战,傅先生拿出锁在保险柜里的护照,约定任达华在规定地段内携带护照而不被偷就算赢。
结果一番较量后,护照落入傅先生手中,此时,傅先生却惊觉刀片上有血迹,原来按照江湖规矩,偷东西时将人割伤就不算本事,赢了也算输。
于是最后林熙蕾还是得救了。
片子开头任达华居然很温馨的在做针线活,然后把补好的西装穿在身上,这时飞进一只红嘴雀,叫文雀,赶也不走,于是他索性收留了这只文雀,这只文雀到很像林熙蕾的角色。
任达华在街上拍照片时,慌慌张张的林熙蕾就这样跑进了他的镜头,之后还屡次出现,甚至搞乱了他的生活。
林熙蕾告诉他自己住在楼上,后来他们闯进那个房间,发现了满屋子的鸟笼,每个鸟笼都有一只文雀。
再后来,当他们救了林熙蕾后,任达华发现自己收留的那只文雀也不见了。
文雀在电影里是个很好的象征。
文雀出现的时候,任达华问他的兄弟是什么意思,他们都觉得是不好的,事实证明文雀的出现和林熙蕾的出现的确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故事实在是太简单,有人说杜琪峰不过是拍了一片加长版的MV,因为电影里的音乐的确很精彩,故事讲的却不怎么样。
电影结束后,我听到有人嘟囔:这就是他拍了四年的(东西)?
对比杜琪峰以前以故事情节和场面恢宏见长的片子,这则小品真是让人有些大跌眼镜。
好比我们到一家餐厅点了一道新推荐菜式,而这家餐厅向来以大菜见长,经过大肆渲染后,卷起袖子准备饕餮一餐,大大的托盘端上来,揭开盖子,却是一块精巧细致的布丁。
不过,大导演总归是大导演,既然不讲故事,那么就做画面,做音乐,做细节,虽然有些不太像杜琪峰,也还是好看的,据说请了芭蕾剧专业人士来做顾问,音乐请了法国人来做,片子从头到尾都很有节奏感,音乐与情节配合的很到位,好像蘸满了墨汁的毛笔,饱满欲滴,最精彩的要数片头四个小偷在街上配合偷东西的音乐和结尾雨中较量的场面,可惜的是开头的场面我怀疑被删剪了偷东西的一些场面,一开始看的有些奇怪,结尾的场面很精彩,任达华打着伞走在雨中,帅的老当益壮,英俊不减当年,整场戏到底怎么偷的手法我看的眼花缭乱,没怎么看懂,只觉得很帅,很流畅,拍的像音乐剧,让人想起雨中曲。
故事情节最有特色的就是拍小偷能拍的那么正面,片子里出现的任达华等四人,傅先生,都是小偷,而林熙蕾也干这种勾当(偷了林家栋的手表),还色诱四人,但整个片子就是觉得很侠义,很浪漫,林熙蕾只是出于要自由的单纯愿望,任达华四人挺身而出帮助神秘女子,傅先生恪守行规,因为违规而自己认输,他放走林熙蕾后,坐在车里大哭的戏拍的好极了,这时他的形象也高大起来了。
另外有很多场景很具喜感,让人不觉得那么乏味,比如四个男人共骑一辆单车的场景,四人被痛扁后受伤的部位,比如追逐林熙蕾的戏,比如偷傅先生钥匙的戏…… 片子色彩好的很,很怀旧的味道,喜欢港片的人应该不会对这部片子有太大的意见,因为有些细节拍的着实不错,而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饱满的画面感。
片子一开始任达华的房间里,没有开灯,斜斜的射进来的阳光,金黄色,整个房间半明半暗,任达华悠哉地骑着旧单车,用古董相机拍香港的街巷,行人,不是高楼大厦里的华美,而是逼仄的小店铺,也有破破烂烂的后巷,早茶馆里油腻的桌面,叉烧饭,四个文雀每天在这里聚会,用最普通的景物来表达了最美好的情怀,这些场面都很漂亮,都是金黄色的味道,那些高耸着的建筑挤挨在一起,中间留下狭隘的缝隙,林熙蕾就慌慌张张的踩着高跟鞋,小跑着穿梭在这些建筑之间,好像一只找不到方向的文雀,据说,香港的很多街景就在《文雀》长达4年的拍摄时间中消失了,那些旧的建筑,景象,从此不复存在。
光有破旧和逼仄不行,和这些破烂的街巷,卑微的文雀相衬的,最华丽的就是林熙蕾了,她慌乱里,永远都是精心雕琢的,比如cartier的手表,Hermes Birkin,还有4个LV的旅行包,所有一切合在一起,就是香港的味道了。
很多细节拍的很好看。
比如敞篷跑车上的沾上红色唇印的白万,白万是很凶的一种烟,一个纤弱的美女能轻松的吞吐,再送到任达华口中时任达华却呛了好几口,这场戏实在拍的不错。
不过,片子结尾,四个小偷依次和林熙蕾握手作别,最后是任达华,任达华用力的摇着林熙蕾的手,摇了很久,最后其他三人拉开了他的手,我却以为他应该摇一块手表或者手链下来送给林熙蕾的。
现在是这样的,年轻人都在迷惘,年长的都无奈怀旧,皆是些零散小调,宏大的交响是没有的。
《文雀》正是一场杜琪峰与老香港的爱情。
他深陷其中,深陷其眼角眉梢的挑逗,殖民地特有的懒散随意、光影斑驳。
昏黄的街灯,空巷里飘零的背影。
配乐是轻爵士,多修饰音,妖娆曼妙得不得了。
其实谈不上爱情,只是相思。
只因他所爱的最好的时光(或是最坏的?
)已经再也不回来。
任达华踩着单车一路蹬过上环老街,斯人不在,却满眼还是她。
像是黑白照片,他在暗房里笑着看她显形。
说来说去是空有思念和氛围在那里,氛围是可以人造的,一怔就有了氛围,但实际上什么都没有。
早就完了。
杜琪峰真是活明白了,年纪大一点就自然能活得明白。
他不喜欢的,觉得做不来或者做起来困难的,他就不做了。
沉浸在那片他喜欢的梦幻中,心里却是透彻的。
微醺的肃杀,轻灵的凌厉。
故事很单薄,人也单薄。
依然是市井混混,兄弟情怀。
但这又怎么样,没有比这更好的了,没有比怀念他喜欢的那些,更好的了。
明明可以挂失护照就能解决的问题,却拍了一整部电影,感觉本片绝不止表面讲的故事那么简单。
《文雀》是一部被打磨了四年的影片,想来镜头语言应该都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于是,戴着寻找政治隐喻的”有色眼镜”观影,发现了诸多导演隐藏的彩蛋和妙想,乐趣无穷。
也许是过度解读,但纯当脑洞大开,给觉得本片简单乏味的各位提供另一层次的解读思路。
影片年代我自己把影片发生的年代理解为60-70年代的香港。
这一点其实在情节中没有明确的指向,杜琪峰在被访谈问到时也不愿给出答案。
但跟着他却讲到自己最喜欢的香港是60年代,彼时的香港华洋杂处,东西方文化交融最为丰富,既保留有传统,又有西方的东西。
怀旧所念必是钟情之物,既然这是一部怀旧情怀片,那么导演想要送给所有香港人的集体记忆,应该是发生在他心中最好的时光。
60-70年代的时代背景是,香港虽处在港英政府的殖民统治下,但新界租约即将在20多年后到期,英国人明白香港的未来终将由中国政府领导人来决定。
香港民众中也分化出了不同的思潮,包括亲中回归派,亲英西化派,以及处于中间、扎根于香港自身文化的本土市民。
电影中的角色就暗含这三类人。
人物对应珍妮 (林熙蕾) - 对应香港人中的回归派。
珍妮一心所求就是取回被锁在傅先生保险箱里的中国护照,即其中华身份。
她对傅先生的情感很复杂,“傅先生是个好人,他对我很好,这些年我生活的很好,吃的穿的都是最好的,他用了很多关系帮我,我欠他太多了,他年纪这么大了,我应该照顾他”。
这确实代表了当年香港民众对港英政府的复杂情绪,即使到今天也依然存在- 珍妮初登场是紫色外套,对应香港紫荆花 - 珍妮的身份证显示的姓名是钟珍妮。
姓是“中”的化音,但反常的是名——Chun Lei并不是珍妮的粤语发音,猜测是“春雷”或“春蕾”的谐音,暗指即将发生的时代变革阿祺(任达华)- 对应怀旧的带有老香港回忆的人,也是杜琪峰本人的情感载体。
杜曾在访谈中提到,拍《文雀》是因为感觉到香港的一些集体记忆在近些年逐渐消失,例如天星码头,皇后码头等等老建筑都被拆除。
他希望用镜头语言,穿插真实老街区的摄影照片来唤起港人的回忆- “文雀”代称扒手,这个职业本身就是正在消逝的老香港物事之一,是一种越来越边缘化的生活方式。
杜琪峰曾在访谈中直言“这工作成本大,收益低,已经少有人做了”。
他说的又何止是小偷而已。
- 影片中珍妮曾问为什么阿祺拍的照片都是黑白的,阿祺答“简单嘛,颜色骗人的”。
颜色也寓意主义,老香港这一派更关注生活本身,对姓资还是姓社,是左还是右,并不在意。
当然,珍妮是不能不在乎的,因此她烧掉了照片,并叮嘱“不要再洗出来给人看”,因为她不能被人看到不带有颜色的样子,不能去除主义的标签傅先生- 对应亲英西化派,抽雪茄,坐奔驰,住大洋房,戴红蓝宝石戒指(颜色也对应英国)。
和扒手头目形成鲜明对比——阿祺吃叉烧蛋饭,骑自行车,住老旧唐楼,拿老式Rollieflex 反光相机- 傅先生对珍妮恩威并施,除了锁住她的护照,也给她丰厚的金钱奖赏—— 一条贵重的翡翠项链。
影片最后当珍妮坚决的说出自己想拿回身份离开他时,便摘掉了这条项链以明志- 他有句台词“东西迟早是你的,何必要偷”,即他很清楚,大势不可抵挡,珍妮终将回归中国电话那头- 中国大陆。
珍妮打的是越洋亲情电话,打给始终见不到,但一直牵挂的大陆- 曾经有一个摇镜头给了暗示,在她通话中,专门闪了红光映在玻璃上
最后的雨中决斗- 在小偷行规之下进行的决斗,公平公正,一旦见血即输,颇有君子风度。
寓意亲中派+大陆 vs 亲英派+英国在公开商业规则下展开的和平较量。
那个年代的大陆、香港都处在高速经济发展的腾飞阶段,最终也的确在谈判桌上赢得了香港回归。
- 决斗开始于上环一栋叫“Western Market”的建筑物(这个建筑现在都还在,中文地名叫“西港城”)。
导演用一个缓慢的下摇镜头在这里停留了25秒之久,这个含义很直白了- 第一回合,交手后敌方三人过马路,站在麦当劳店门口,裤子破了,一败涂地。
麦当劳大大的红底黄字灯箱,是西方消费主义的典型符号- 第二回合,对面路口背景是“为食猫”——“为了吃食的猫”,很容易联想到“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 切纵向角度,有个“青年桌球会”的霓虹灯——联想到中美乒乓球外交,似乎隐喻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转向市场经济,并与美国建交,国力迅速增长
这个影评这么多人都在写让我好友压力啊。
嘤嘤嘤~反正我写的也没人看所以我可以瞎写就是因为没人看有人看我就会好好写啊。
电影看到最后挺心疼傅先生的,给这位情妇优厚的生活重点是包啊爱马仕好不好啊大姐!
你拿的傅先生给的爱马仕翡翠项链开的奔驰你和我说你想要的是爱情?
what 我没听错吧?
你是看玩笑?
做人的厚道知道不!
要不你把包给我用我替你照顾老人家!
真是的拿人手短也不知道!
还有啊后来是誰拍的天下无贼?
没看过文雀?
天下到处都是賊大家偷得东西不一样而已!
1. 在男人面前慌张地而优雅地奔跑,不停地回头,让他看见你——当然前提是你身材够好,衣服够靓。
2. 和男人单独挤进一部电梯,以一种微妙的距离紧紧贴在他背后站着——那种正好夹进一个天上掉下来的气球并让他把气球的柔软质感误认为你的距离,吐气如兰,一言不发。
3 . 和男人拼酒,并让他以为自己不胜酒力,可以上下其手。
然后把他灌醉,拿走他的表。
4. 截住男人的摩托车,不由分说地坐上去,抱紧他的腰,头靠在他的肩上,到目的地之前,问他要电话号码,以以后还钱的借口。
5. 在男人的家里,指着对面有窗帘的窗户说,那是我家。
我经常从那里看你。
6. 让男人很轻易地偷走自己的钱包,留下自己的身份证——让他知道自己的名字。
7. 在发现真相的男人们围攻上来的时候,先无辜地告白我不知道真相;然后痛苦地说我总要找一个真心喜欢的爱的人,哀怨的眼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男人,并挑其中相对最帅的一个亲上去。
8. 把从男人那里偷来的表神不知鬼不觉地还给他,并在表后盖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电话。
9. 和每个男人单独联系,让他们以为只对他青眼有加。
10. 哭着说,我很开心。
11. 像小学生一样扁嘴点头,坚定地说,嗯!
12. 向每个帮过她的男人鞠躬。
以上基本就是《文雀》的故事大纲。
一个女人和四个年轻的贼以及一个老贼及其保镖们的故事。
为了这个女人,男人们像古龙小说里的武侠高手一样过招,在男人义气的背后,为的只是她的自由。
气氛营造得不错,无论是任达华所住的那个幽深阔大的旧公寓,还是女人不停地奔跑和慌张,或者雨中伞下的较量,颇有古龙片断的黑暗紧张意味。
可惜的是,老男人输掉以后在汽车里咧嘴大哭露出肥厚舌头上下翻转,或者是林熙蕾不够风情万种,或者是任达华已然肿胀的眼泡和日渐松懈的笑容,已经足够败坏气氛。
更何况弄了那么大的一个噱头,不过是这么小一个结局。
对哦,不能说人家小,人家总结了电影的中心思想呢,“通过这件事,今后我们要重新做人!
”拜倒!
(P.S:请男人们告诉我们:男人真的能那么被钓到么?
杜琪峰导演教导我们的是不是对的?
)
林熙蕾是一个被“强权”操纵的傀儡。但是,四位侠士用他们的方法,解放了这个傀儡。从某种意义上讲,林熙蕾是与那只“自来雀”等价的。她是“自来”的。你要强行关住她,你是关不住她的。你只有给她充分的自由,她才会“自来”到你身边。
我靠我真的看过这个电影么==。貌似是在飞机上看的吧。
will.上华。
很可爱的片
配乐极棒,这是部讲暧昧的片子。。。
挺有趣
国语版的。愣是没看明白。
价值观不合
主题是暧昧?神经兮兮故弄玄虚
2009/3/28上午,搜狐电视-高清影视剧,dyl合看,2星,装B,故弄玄虚之作。
故事太弱。
神经病似的
一个陌生女子与四个扒手的文艺片,鉴定完毕!看看香港的小街小巷吧
小偷变得小清新太可怕了
很文艺的片子,但是也很无聊
被杜琪峰耍了
实在是不喜欢这种风格
经过这件事,今后我要重新做人。
为了心中的香港,不消失的香港。如果说不喜欢,是因为你不懂得香港的浪漫。不必每次都拿故事来做唯一标准,再圆满的故事也填不满你空洞的内心诉求。他日连这些原味都消失了,崩坏了,你就知道可惜了。只怪当时不珍惜,嗯。
音乐好听,悠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