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角上终于能说服我,主演是青春高中生。
时隔很久,剧情有些忘记。
影片给我一种真实不做作的感觉,虽然我没接触过花样游泳,但是少年的努力却可以共情。
拼搏一把才是青春,值得一看。
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摆脱枯燥乏味的套路。
故事就像酷暑难耐中的一瓶矿泉水,甘冽清爽。
值得一看,看完之后翻评论才发现翻拍自日本,但是别有一番风味。
在我焦虑迷茫的时候给我启迪。
我在8月初看到介绍这部电影幕后的一个视频,被五个少年和整个团队所感动,现在这个时代,如果真的是请小鲜肉的话他们估计不会有这样的辛苦,所以我觉得应该去支持一下。
后来就等到了电影原本由8.13号延期到9.30号上映,我心里咯噔一下,为什么要选在国庆档上映呢,这无异于以卵击石啊!
到了国庆节,我去看了这部电影,因为是翻拍(看过原版),不免得会把它与原版做比较,在看以前我就很期待,因为原版有很多情节是不适用于中国本土的,看完之后发现确实有不小的改动。
首先,我觉得五个少年凑在一起的原因有点牵强,还有就是他们训练的时间,明明就是上课期间,每天训练的时间并不多,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们从毫无基础到最后呈现的效果,我觉得略微有点不真实,但原版是把这个时间放在了假期,他们可以全天练习,这就是我觉得国内翻拍不真实的地方!
第二,我想批评的是主演的演技,尤其是辛云来,因为据说他是五个少年里唯一有演戏经验的,他对应的应该是日版妻木夫聪演的那个角色,就是一个没什么天赋有点傻气的普通人,但是感觉他太想演一个普通人了,让我觉得有点用力过猛,显得有点呆,甚至尴尬,而不像原版一样觉得有点可爱的那种。
还有一个就是那个在电影里和辛云来一个班的男生,感觉有点太咋呼了,像一个猴甚至于小丑,这个是真的用力过猛啊!
最后想说的还有台词,台词写的真的有点水了,有的地方感觉就是为了搞笑而故意说的,不是剧情推动的,有点刻意牵强。
说了这么多的缺点,优点有吗,当然有。
比如一个小细节,张伟被教练骂了之后,不想拖大家的后腿,大晚上还在天台练习,但是第二天没有像传统的那种影视剧呈现的那样他一下就翻过去了,而是他依旧翻不过去,这个片段让我觉得真实,如果真的是前者就让我觉得有点毒鸡汤了。
还有就是张伟在医院哭被拍上传到网上火了之后反哺到学校让他们得以继续学习花样游泳🏊,这个本土化改编很真实。
最后的最后,我还想说一下为什么我全篇一直在说真实这个词,因为我觉得翻拍国外的电影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实,因为你只有符合本土的真实情况,才能让观众真正的代入,而不是会让他们觉得为了翻拍而翻拍,剧情也是飘起来的。
在这个基础上剧情合理,演技过关我觉得可以算的上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可能刚开始和大部分人一样,因为不认识的导演和演员,对这部剧没有太关注,但随着这部电影的导演的热度,以及话题,让我认识了这位导演,以及知道了这部电影。
刚开始没有什么期待,也不知道什么内容,但是越看越好看,越看越起劲,这不就是我们该有的青春吗?
青春活力的样子,是我们的青春呀,为了一件事情,热血奋斗,中途因为一些阻碍,有想过放弃,但就在那一瞬间,张伟坚持了下来,并且这个时候,团魂起了作用,一个团队最重要的不就是要有团魂吗,谁说水上花式表演男生不可以,在他们的训练中,教练真的起了很大的作用,教练不仅给队长张伟说,你太丢脸了,就你做的最差,其实他给其他人都这么说,只不过为了激发他们的热情,让他们以全力以赴来面对这项水上运动,回头想想,在高中时期,班主任最常说的不就是,你们看看其他班级,就我们班最吵,考的最差之类的话,而这层话的背后,只不过是老师想要激励我们做的更好,在班主任心里我们就是最棒的。
这部电影,看得我热血沸腾,喜欢一件事,去做,勇敢点,那么真的能做好。
在结尾的水上表演,真的排的特别好,导演和演员用心了,以至于我心里一直认为我欠这部电影一张电影票。
未来可期,青春你好。
今天看的电影名字叫《五个扑水的少年》。
真实,搞笑,但是情节略简单了。
拍摄镜头有几个场景都是很好看的,但是有一些场面该给的东西没有给到。
作为一个老老实实的人,普通甚至成为他的特点,很努力了没结果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还有一种人 他们卓越 但经历不起任何一次的失败,他们自暴自弃,他们选择逃避。
没有好的心态,没有强大的意志力和信念感,他和他们都是一样的人,普通的人。
不爽和不甘,是未来的自己在向你呼救,跳出这些个泥沼,用你的付出换取人生无悔,去追求,去成为你想成为的人,未来结果是怎么样,至少比现在的你强。
没有人在乎你累不累,只在乎你行不行。
越来越不爱说话,喜欢沉默,更喜欢,只愿意和自己多待着。
国庆档,《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独占了80%的票房市场。
如果成人观众想看第三部电影,就只剩下一个选择:夹在两部巨制之中,“无人问津”的青春体育片《五个扑水的少年》。
这部电影的品质在我眼中,于今年的国产商业青春片中仅次于《盛夏未来》、《兔子暴力》。
但与此同时,它也有着一些无法被忽视的缺陷。
最主要的缺陷,就是电影的表达:是反对社会陈规给予男性的束缚,还是提倡社会要求男性达成的“阳刚”?
《扑水》表现得非常摇摆,在前半部中似乎讲的是前者,但在后半部中却又倒向了后者。
《五个扑水的少年》翻拍自日本的同名青春片,但在故事上做了不小的改动,将原作“中二搞笑”的风格,扭转为更现实化的语境。
辛云来演的男主角张伟,是个长相普通、成绩中游的高二学生。
成绩谈不上多差,但在老师和妈妈的多方打压下,他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
云淡风轻的高中生活,眼看就要这样平凡无奇地过下去。
没成想,他们的体育老师办事全不着调。
由于他的失误,学校不得不组建一支男子花样游泳队,去市里的比赛表演。
五个各自都有点问题的少年,被老师“安排”进了男子花泳队。
性格最温吞、看着最乖的张伟成了队长,从未被他人正视过的他,要面对四个性格各异的队友:不热衷于体育的学霸陈铭涵,从小就是体育生的高飞,爱挑事的老朋友“蛐蛐”,以及没有朋友努力创造朋友的自来熟王子。
随着一场意外发生,体育老师因伤下阵,五个扑水少年的训练之路也因此变得越发坎坷。
提到“花样游泳”,人们脑海中浮现的通常是女性在水中优美的姿态。
确实,这个体育项目很特殊,赛事基本上只有女选手可以参加。
男选手从运动开创之初就在参与,但鲜少有出场的机会。
究其根本,是因为社会对于男性气概“阳刚”的要求,导致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男性被普遍认为不适合去做这一项体育运动。
男性练习花样游泳,难度高、没人教、遭人白眼。
五个少年,不仅要面对学校游泳队同学的质疑、家长的困惑,还要被迫自学、给自己找教练、打工,才能勉强让这支队伍运转下去。
况且,他们找到的教练其实也来路不明,他是一家海洋馆里训练海豚的小老板,不靠谱的训练方法背后藏着难言之隐。
但也就是在种种困难面前,少年们燃起“我想赢一次”的热血。
影片的剧情始终贴在人物身上,从他们的视角理解、练习花样游泳。
同时,随着情节点的发展,一点点揭开每个人心里的秘密与期许。
在这趟发现自身可能性的旅途中,少年们以各自的方式成长。
自2013“青春片元年”之后,大多数的国产商业青春片总是在重复着一条老路:追忆怀旧那些年的爱情。
不同的青春片轮番上映,又殊途同归。
它们一次又一次地打出催泪煽情牌,这个套路逐渐被奉为“财富密码”,却也日渐失灵、遭受越来越多的差评。
毕竟,普通观众的青春回忆里,不可能只有爱情的感伤,青春片是时候“祛魅”了。
正如暑期档时的《盛夏未来》,轻巧、真诚地展现出当下高中生对于自我身份与取向的认同。
他们不够成熟,但拥有成年人没有的勇气与魄力。
可以看到,《嘉年华》、《少年的你》、《过春天》、《兔子暴力》,这些年的国产青春片逐步回归到展现“青春的本质”:从封闭的“自我天地”里走出来,面对社会现实中的暴力和束缚,怀抱着慌乱和迷茫,走向无可避免的成熟。
《五个扑水的少年》拥有一脉而下的母题。
电影中,不再是类型化的虚假人物,而是通篇以现实的笔触写就。
五个少年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和过往,他们有的昔日没有朋友,有的一事无成,有的不敢面对体育竞赛,有的被生活的平庸所湮没却又不甘于此,有的缺少担当……但在练习花样游泳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为目标承受代价。
然而,本片最大的问题也出在表达上,它是畏首畏尾的——对于男性所谓“阳刚”气质上的表达,在反对后再次接受;对于社会“丛林法则”与“挫折教育”,在反对后再次接受。
这些都让影片原先呈现出的反差表达,被内卷、迭代,成了一曲“努力就能成功”、“没人在乎你累不累,只会在乎你行不行”的成功学变奏。
也许这不是导演与编剧最初的表达,但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市场导向,最终影片都导致了这样一个遗憾的结果。
如前文所言,花样游泳是一项对男性“紧锁大门”的运动,男性练习,很可能就会被世俗异样的眼光审视。
影片选择这一题材,最初想表达的,就是那些被社会的陈规束缚的人,要如何不管不顾,拼出自己的人生之路。
男性社会不仅是对女性的压迫,也是对男性的束缚。
男性意识已悄无声息融入大多数人的日常观念当中,并使大众相信,这个体制是自然、普遍的。
诸多男性气质的信条,致使整个世界的主流观念都以如此标准的视角出发,认定男性必须要做到什么才能被视为男性集体中的一员,并且不能呈现出脆弱、柔性、美丽等气质。
不少男性因为受到周遭的目光约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成为了自己内心深处不想成为的男性。
片中的五个少年也是如此,他们不仅想挑战平庸的生活,还想挑战他人对于自我的评判,因为那些评判的标准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相比更为轻松、无忧的原作,本片在这一方面的本土化改编下了心思,植入了大量中国式教育和社会眼光的问题:父母与老师过度的“挫折教育”,是否会让原先就没有自信的少年更加茫然?
当少年们处在茫然的状态中遭遇一次次打击,他们要如何跳出这一处境?
我们活在这世上,是否要因为他人异样的眼光和要求,就改变没有过错的自己?
但非常可惜的是,本片并未给出像样的答案。
在后半程,它仍旧陷入到了“反差燃”的套路中,努力即指向一条杨庄大道,对男性气质本身的探讨也被草草丢弃,甚至扭转成另一种集体主义式的宏大表演。
相比原作以诙谐的气质,悄无声息地解构掉这一命题,本片的尝试无疑是“棋差一着”的失败。
最后,为了再次重申主旨,编剧还设置了一个尤为刻意的情节点,将其企图心瞬间暴露短板——赛事的主办方为了节约比赛的几分钟时长,临时决定不让男子花样游泳队上台。
这自然是托词,本质上,是主办方怕男子花样游泳引发媒体与观众的争议。
为了不留遗憾,众人只能偷偷地在后台准备,并在比赛结束时火速上台,用一场“阳刚有力”的表演让全场沸腾。
通过这场表演,电影粗暴地一次性解决了少年们的群体忧虑,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问题,那就是将世俗的审视、性别观念的束缚这些难题,一口气地拿所谓的热爱与热情给掩饰掉。
当然,本片归根结底是一部处在及格线之上的青春片,它最大的优势在于选角。
在流量当头的时代,不少国产片的片方,在策划前期都会想方设法地塞入流量明星,甚至还会创造一些不合理的角色让明星客串,以此吸引关注度。
而《五个扑水的少年》则反其道而行。
片中的五位主演,除了辛云来此前在《悲伤逆流成河》、《我在未来等你》、《如果声音不记得》等影视作品中曝光露面,其他四位都是新发掘的素人演员。
冯祥琨、李孝谦、吴俊霆、王川,对于绝大多数观众而言,未曾看到过这些名字。
国庆档其他两部巨制都是“众星荟萃”,本片则是选择了“全员素人”,显现出强烈的对比。
比起动不动上热搜的流量明星,为什么这部电影要启用几乎全素人的阵容?
除了在五人群戏上“控制成本”这一制片层面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素人演员可塑性强,能给观众新鲜感、自然感,让人更好地投入戏中。
这几位素人演员表现青涩,甚至有几场戏的台词都没有说在节奏上,表达情感时也往往是无言的,仿佛失语的状态。
但反而是这种状态,让观众相信他们处在高中这一阶段。
因为这一阶段的少年们往往无法通过准确的话语来表达自我,他们的肢体、情绪承载着心中真正的隐含信息,在话语未落之前得以表意。
戏是从生活中来的,贴近生活,才能演出细腻、真实的反应。
几位演员的青涩,恰到好处。
甚至可以说,这部电影的“灵气”,最大限度地集中在了这些年轻演员的气质上,是他们形塑了电影的整体风格。
戏里戏外,五个少年刚好完成了同样的轨迹。
他们处在素人与明星之间的那种“中转状态”,从完全不会花样游泳到逐步入门、最终能完成动作,从刚开始表演到逐步入门,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代表作。
虽然他们的表演有着很多问题,却恰是最好的选择。
此外,作为一部体育电影,本片在摄制时会涉及到大量真操实练的戏份,需要演员们集体进行两个月的高强度训练,甚至达到花样游泳的专业水准。
启用尚未成名的素人演员,其实也是必然之举。
他们能够动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训练,同时无需顾及这些训练是否会被媒体抓拍、曝光。
对于观众来说,频繁曝光在大众媒体和大银幕上的资深演员和流量明星,也许能够胜任大多数的角色塑造;但青春片里,还在上高中的小男生,反而需要这些未成名的素人演员来演绎,才更有说服力。
《五个扑水的少年》启用了新人阵容,却在种种遗憾之下,最后成了它的“立片之本”。
看了还是很感动的,虽然从现实角度看,许多情节多了一些理想主义色彩,但不得不承认有很多点都引发了共鸣:1)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都是张伟,平平庸庸混在中间,有时候是因为没有足够热爱的东西,有时候是因为没有破釜沉舟的压力,也有可能是缺少一个突如其来的机会,又或者是没遇到一群不想辜负的人;2)有的时候我们也是高飞,发现自己学某些东西会比较容易,比如学习,但到了一个更大的平台(特别是超常发挥到了一个高几个的品台)发现自己也会垫底,周边常有比你更有天赋在这方面更轻松或者基础更好的人;3)当然也有可能是有点天真却有着治愈力的王子,是乐观妈妈下带大知道怎么追求快乐的“蛐蛐”,也有可能是机缘巧合下进入另一个领域打开新的世界的大门的陈铭涵。
青春或者后青春1)是有一群人陪你“疯”,是会有一个共同追求的“梦”;2)是会有打击你甚至磨灭你人性的老师但也会在你有生命安全跑在第一线的老师;是会有一直吵着你甚至骂着你但在懂你之后落下热泪来的父母;有些时候很多东西不是我们能把控的,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是被安排的,但有的时候,我们也在我们知情或者不知情的一些庇护和安排下,帮助我们做“成”了一些想做的事情。
也在反思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是好教育,但至少热情和“想要”是做“成”大多数事情的必备元素。
越成长,会发现做很多事情的成本会越高,可能是因为感觉到精力和心境不能像既往那么专注和集中分配了。
但总可以继续向前,是因为我们想要努力,是因为我们还在努力。
从某种意义来讲,花样游泳亦是男孩们献给体育竞赛舞台的一支舞蹈。
舞蹈是先于语言的语言,因不可捉摸含有不可言说的准确。
在舞蹈之前,一切被定义的世俗规矩都显得荒谬可笑。
当五个少年目光投向彼此,当台下男孩凝视着队长男孩身影的那一刻,就彷佛是划过黑暗天际的一道流星,瞬间昭示了某种火花,所谓无声胜有声。
我觉得是源于一种内心的召唤。
电影并没有明确讲出来,但我们可以透过导演富有隐喻层面的镜头语言去体会。
譬如队长男孩一个人在天台的蹦床上一次次练习翻跟头之际。
少年上下弹跳带出的碰撞声在夏天闷热的夜晚一遍遍回响。
台下另一个男孩专注地凝视着队长在夜空之下辛苦翻腾的身影,他的目光里似乎蕴含了一点不一样的东西。
我想,他一定是听到了什么。
面对当下国产青春片质量参差不齐且落俗居多,《五个扑水的少年》显得尤为珍贵与出色。
没错,这是一部情节正常的青春片。
青春就是奋斗与挫折,并在挫折中生长,从而励志地追梦。
体制下的我们处处受限,但我们仍能从磐石中含苞怒放。
电影本身质量有三星,但这是国产电影,所以加到了四星。
五个扑水的少年 (2021)7.22021 / 中国大陆 / 喜剧 运动 / 宋灏霖 / 辛云来 冯祥琨
前几日接受了一个关于体育电影的采访,赶上《我心飞扬》刚扑街,“国产电影能否把运动拍好”,再成热议焦点。
采访完了忽然想起,这部片许多朋友夸过、而我还没看过,于是拿来补补课。
虽然它的类型界定比较模糊,作为青春片的要素多于作为体育片。
就像它改编自日本电影,却又有种台湾电影和韩国电影的味道;就像它肉眼可见地适合暑期,却去了国庆档。
成功的体育题材,无非这一系列从低到高的层次叠加: 一,用视听语言对体育本身的魅力和神采加以电影感呈现。
二,以体育特有的悬念紧张感——“不到最后一刻总显得胜负未定”,匹配且催化电影自身所要求的故事性和戏剧性。
三,将体育精神内化于角色并外化于观者,无论是浅层次的燃爆、中二、铁血、团结协作、永不言弃,还是深层次的“找回了生活热情、找回了对自我的恰当评判”。
四,抓到体育之外的某种更宏大存在,将体育附着其上——简而言之,除了对手和锦标之外,你还要让主人公去战胜一个其它东西or建立一个其它东西:《光荣之路》、《成事在人》是种族平等,《弱点》是性别平等,《摔跤吧爸爸》是性别平等,《点球成金》是数学,《铁拳男人》是责任,《马拉松》是走出自闭症,《一球成名》是与诱惑和人性的阴暗面共存。
一言以蔽之:好看、精彩、励志、沉思。
以上述标准检验《五个扑水的少年》: 盛夏泳池、光影迷离,全然打开的、舒展的、梦一样的肢体,青年男性挂满汗珠与水珠的肉身有种破屏而出的、又纯又欲的荷尔蒙味道,第一层次,抢先占全。
花游不同于球类和田径,它是表演+打分的规则,并不能直接进行身体对抗和竞速竞高,加上片中没设置什么“争夺锦标”的任务,所以第二层次允许忽略。
这一类型最偏爱的“废柴联盟”建制,而且索性一废到底,不仅队员们废,教练也废、代理教练也废,连从事项目本身获得的重视度都废——大家都不认为它是男孩该玩的东西——于是,一切自然可以静等触底反弹、静等屌丝逆袭、静等绝处逢生、静等“冷漠的人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毕竟废的是初始状态、起步技能、刻板印象里的名声,废的不是灵魂与精神。
第三层次,淋漓尽致。
至于第四层次,算了,几乎没有吧,虽然它原本藏着一些可散射的点——原生家庭、治校理念、青春期症候群、体育和教育的关系等等,尤其是,能否在自我定义的权力下、消解对性别二元气质的刻板认知,只不过,这些玩意儿,大多各有各的危险性、各有各的言说困境。
所以呢,不苛责的话,踩到三个层次,也还不错。
没错,“踩到”,在大多数篇幅里,这就是那种相当工整的“踩点得分”型作品: 平凡、庸常、乏善可陈,但蓄着自我正名潜能的、想要“赢一次”的队长。
酷酷的、才具非凡却无精打采的队魂。
这俩,一个“强角弱写”、一个“热角冷写”。
团队里还必须有个话痨学渣、也必须有个优等生学霸,团队里还必须有个呆萌花样美少年,还偏偏要让他受伤破了相。
误打误撞的成军、散兵游勇与自我怀疑、被歧视和外部敌意逼出的凝聚力、从天而降的诡异导师和诡异训练、挫折以及面对挫折、日积月累后的破茧式蹿升、遭遇变故与内讧、集体跌至谷底、绝望中的一次深谈、重整旗鼓、呼之欲出的高光、又一次变故、绝地反击、秀到飞起、第一人称口吻的价值提炼。
围绕周遭的,则逃不过:不近情理但终将为你骄傲的父母(张爸张妈),漫画式的、迂腐呆板但并无大恶的、动不动制造麻烦但有时还能提供些帮助的老师(校长和主任),不可方物的、只可远观的仙女(陈铭语),一度为敌的、最后为友的对手(游泳队)。
工整吧?
“得分点”全“踩到”了吧?
然后呢,一旦涉及“超纲”的部分,就完蛋了,比如结尾的团体操美学,还有那个莫名其妙的网红带货的舆论转折。
说好了不在乎大家的眼光和看法,最后还是要在大家的眼光和看法逆转之后,才得到真正的勇气与自赏,这也是一种无解的叙述悖论。
无论如何,就像许多人说的,在“国产青春校园故事“几成狗血大集萃的前提下,这样一部清新轻盈的东西,有充足值得鼓励的理由。
反正,此刻的我,莫名想起了自己中学里排话剧、打辩论、办杂志、翘掉自习去借演出道具、在物理课上写小说在化学课上写诗歌的不堪往事。
“当我和她们一样大的时候,我也像她们一样,并不知道自己手里握着的,是最好、最放肆的时光”。
作者信息:微信公众号:邵邵的私人书斋新浪微博:@聆雨子豆瓣&知乎ID:聆雨子
好久没有看哪部片子时,一个人又哭又笑像个傻瓜了。
这是一部不扭捏不做作的青春片,五个性格各异的男孩子阴差阳错组了一支花样游泳队。
可把我笑死了😂从那个打鸡血的奎老师,开会睡觉听错了领导的指令,没组女队 组成了男队开始,这五个男生就在屏幕上生动起来。
窝囊又软弱的张伟,从小被打击教育,自己也平凡普通,却莫名其妙当上队长;虽然天资驽钝,但耿直赤诚,最后带领花游队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他说:那天的天空没有那么蓝,我也没有转37周半,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最划算的不是逃过了自习,而是钻进了泳池;最幸运的不是赶上了公交,而是没有错过你们;最大的收获不是转体37周半,而是为平庸且普通的自己努力了一次。
”又冷又酷的体育健将高飞,以为他对全世界都漠不关心,但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哪怕脚流着血也要为全队争一口气。
大家以为他要被挖去游泳队,结果他穿个人字拖,咬着半个苹果,在公交后面追得狼狈不堪,虽迟但到。
面无表情的学霸,按每个人平时成绩给大家补作业,享受众人毕恭毕敬的一句“拜托了”;集体训练,他给所有学渣上课,让前排人摆臂0.74秒,后排人摆臂0.85秒的样子,已经收获了所有人的膝盖。
还有咋咋呼呼,关键时候拆老师板凳也要保护队友的蛐蛐;呆萌可爱的王子,出院时看到兄弟们跟他一样,都是齐刷刷的寸头,心里想必也是温暖得不行,但也没有什么煽情,冲上去就是一拳。
青春就应该是这样啊!
又燃又酷又中二。
我们为了一个目标一起努力,哪怕资质平平,哪怕只是个份量轻轻的表演奖,那又怎样。
这一路上,有不服输,有失落,有痛哭,有互相鼓励,有温暖,有你们。
这就够了啊!
孤独的路上一定有风,不是惊天动地才叫灿烂。
真想看看这五个少年长大成人的样子啊。
如果没有最后30分钟…可以给4星。
笨拙的青春
还不错,但也没有那么好~可能国内太久没有看得下去的青春片,导致大家都有点过于激动了。几个演员的不做作演技,还是有加分,让本来俗套的青春剧不油腻,也是一个本事👍
大陆这个翻拍电影价值观是真不行……男队花泳本来就是为了打破一些刻板印象,到翻拍这里就变成了固化刻板印象了。
主角独自跳弹床的那一段走心了,热血青春片拍出了不少令人感动的画面,也算不寒碜了。
不由分说游起泳来,不由分说童工起来,不由分说哭了起来,不由分说火了起来,不由分说舞了起来。这都哪跟哪啊
国庆之光不为过
演得太尴尬,台词都说不利落
演员比较脸盲,设定很脱离现实,但是剧情越离谱,越有存在的意义吧!
超乎预期 好热血 好青春 好帅的弟弟们
优于同类国产青春片平均水平,虽然整个故事还是有很多尬点,细看而言一边说着“女性阴柔男性阳刚”,一边插入去性别化的表演,自我叙述中存在矛盾之处,但整体上抛弃传统性别印象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的立意还是值得鼓励。
刻意制造矛盾,毫无逻辑,一堆违法的行为,可惜了主演的演技,果然对这个导演就不能有期待,编剧脑袋进了多少水才能想出这种蹩脚尴尬自我感动的剧情
看完第一感受就是我要来豆瓣打五星,非常棒的感觉,青春不是儿戏(对比燃野少年),青春你可能觉得好笑,但对角色来说,要有真实的痛感。非常好的剧情。但是到豆瓣一看,是翻拍,我就理解了:这种片子对国内影人来说果然还是太难了吗?有点遗憾,但我还是可以打四星,没看过原版,但这个翻拍版也非常好。挺喜欢的,只是遗憾不是我们影人的独立创作。ps.配乐也挺好听。pss.回头去看看原版。psss.青春真好
大学生电影节展映。理想化。
我可太喜欢这五个孩子了!选角🐮🍺!!帅气在少年感面前不堪一击✔
没有期待居然还很好看!(咸鱼:你就是喜欢看小男孩儿不穿衣服吧
有些意外,起初并不看好这部电影,也没有过多留意,毕竟国产翻拍片是一大雷区,而青春片又是一大雷区。集两大雷区为一体,自己也不想挑战一下。开始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脸盲,五个人虽说性格差异明显,但样貌实在是太相似了,原版的角色无论是性格还是样貌都十分容易分辨,但这不足以说它不行。电影没有完全照搬原版,做了很多改变,在队长张伟身上积压了太多东西,我都替他累。不能说改的有多好,至少不差,原版中更多有意思的事在这里也没有了踪影。说到翻拍片,难免不去原片对比。五个少年有青春的样子,灿烂的微笑、懵懂的感情、涌动的激情、闪光的岁月应应当要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很喜欢张伟在跳床上翻跟斗的那场戏,蓝色承载了一切。最后,最后的表演很精彩。
为自己的偏见道歉🙇好看❗️
看的热血沸腾,剧情流畅有笑点也有泪点。有几个镜头拍的太漂亮了就冲这个五星
和原版差太太太多了吧!!!刚看完原版还在好奇这电影这么独特日本中二的气质会怎么改编,没想到本土化之后是气质全无!!!很生硬悬浮的青春电影,怪不得当初扑街了。两星是看一半给的,都看完感觉更差了,为什么要强调男孩就要阳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