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上映的《敢死队4》是出人意料的,几乎没有任何的宣传抱着期待去看,也算是为了史泰龙的情怀买个单。
103分钟观影下来只有满头问号,2023年了整体的剧情依然是停留在十多年前:敢死小队最后一次集结,登上外海一艘满载核弹的货轮,开展一场阻止巨轮核弹爆炸的惊天行动。
这种简单的剧情放在2010年对这种简单粗暴的剧情尚且能够接受,当这个剧情逻辑延续到现在就显得相当的疲软且无诚意。
开篇的史泰龙莫名奇妙的挂掉几乎也能够猜得出结尾会以另一种方式出现,跟某激情相差无二就差让史泰龙高呼“family”!
史泰龙的“谢幕”能预见接下来的剧情走向:斯坦森被“开除”,结识新伙伴回归队伍一路砍瓜切菜,最后抱得美人归,结束!
这种简单且无脑的剧情走向!
简直是如坐针毡、如芒刺背。
先从全片人物上来看,为了多元化和正确的因素加入女性角色,在全篇呈现的效果远没有因为加入梅根福克斯而有任何变化,更多的目光会集中在梅根的身材并适时脑补她为整容前的模样,相反这个角色加入远没有1里的反派女儿和3里的龙达·鲁西塑造的更有刚性,总而言之“花瓶”是最合适的。
接着就是片中的反派伊科·乌艾斯,因《突袭1/2》爆火的印尼动作演员,以动作拍摄来说《敢死队》的设计丝毫没有把他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抱着看《突袭》动作来看这部片儿是相当失望。
说到这里再说几点,从第一部追到第四部每一部的反派都会设计属于这个角色的招牌动作展示。
第一部史蒂夫·奥斯丁当演员前是个职业摔角手,在跟史泰龙对手戏时给足了搏击摔打场面,几乎把史蒂夫的看家绝活展示了一遍;第二部的尚格·云顿和斯科特·阿金斯,尚格云顿自然不必多说,80-90年代活跃在各类B级片中,但依然不影响他在武术上的造诣,52岁依然能够华丽的踢出回旋踢足以看出他的功力。
斯科特阿金斯也能跟杰森斯坦森有长达1分多钟的动作戏也是给足了诚意。
第三部的梅尔吉布森对于不是专业动作演员来说也算诚意满满。
到了第四部在伊科乌艾斯的几个片段更像是赶工,动作设计绵软无力且笨拙丝毫看不出打击感,加之他的身形和一众欧美大块头一比就像“小P孩”,为了能够在大块头们体现出“凶狠”形状粗如小臂的金属质感T拐极大克制他的动作发挥或许这就是整体对他这个角色的“恶意”。
斯科特·阿金斯
斯蒂夫·奥斯丁
尚格·云顿
梅尔吉布森
伊科·乌艾斯的班卡西拉少了灵魂人物史泰龙穿插带领,全片的感觉就是赶!
演技赶!
每名主演包括跑龙套的都在赶,甚至能看到,原本拿起枪的龙套演员为了完成托尼贾和斯坦森的打戏,把枪口放下去甚至不扣动扳机;最可笑的是杜夫朗格戴眼镜探头开枪,对面的龙套完完整整蹲在那不开枪等着被爆头。
特效赶!
评论里清一色的绿幕、十年前的特效等等!
后期赶!
反派杂兵们一会儿在甲板,一会儿在船舱,一会儿在船尾,一会儿在船头,一会儿主角团们大摇大摆的走,一会儿又被包围,丝毫摸不清主角们跟反派们究竟是不是一个空间维度里。
即便这片子已经没有什么可再延伸,唯有一点还能在银幕上看这些老家伙们秀一秀肌肉,找找曾经的日子,叹一声岁月催人老。
我的标题很大,我所指的不仅仅是敢死队系列的状况,更多的是指像这种所谓的硬汉动作片的现状,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一样。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
我觉得是新一代观众和所谓的资深影迷对此类型片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
俗套的剧情乏善可陈,演员层面上的青黄不接,是导致其全面崩塌的主要两个原因。
曾几何时,在国内还在看样板戏的时候,好莱坞的动作大片就像一道晴天霹雳,深深地闯进了人们的心里,给大家留下了许许多多不可磨灭的经典作品。
无论是史泰龙的第一滴血系列,还是后来各种各样的所谓动作大片,他们带给中国观众的冲击和影响,不亚于当年卡梅隆那部3d电影阿凡达。
不过,万事万物总是按照它的客观规律向前发展,而电影的发展或者是某个类型片的发展,摆脱不了这个客观规律。
随着观众的口味越来越刁,他们对影片的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倒逼了电影行业不得不进行全面系统的改善升级,尤其是对编剧方面所提出的要求简直就是苛刻。
而对烂片无情的鞭挞,也是豆瓣网友们津津乐道的行为,由此种种原因,敢死队系列的上限在豆瓣里肯定不会太高,只不过这一部作为终结章,实在是太差了。
回归到电影的本身,我觉得敢死队系列最大的败笔倒不是那些套路的剧情,而是主演的一成不变,不敢换年轻的演员挑大梁,看来看去都是史泰龙那几个大佬的老脸,斯坦森在他们几个当中算年轻的,所以很明显,所有的动作镜头都给了他,也着实是难为了斯坦森,其实大家如果有空的话,还不如重温这几个老哥曾经的经典影片,而这第四部也算是好聚好散,但口碑真的是不敢恭维,而这次洲长和李连杰不露脸,是非常明智的。
别要问我,心情很不好,实在忍不住了,Shit!
Shit!
Shit!
Shit!
再来个省略号……意思自己体会!
剧情就不说了,因为这种宣传爆燃场面的电影,剧情本来就是不用脑,所以说剧情都是废话!
单说所谓的爆燃场面,爆你MA个大脑袋呀,从头到尾打斗都是慢动作,敌人都是等着受死,难道就因为是一帮老帮剋出演,就要把动作慢放?
快进三倍行不行,让观众爽一下行不行?
不心疼票钱,心疼一帮所谓国际巨星们的晚节不保,干嘛要拍这种烂片!
全片唯二两点,就是女一妖娆还算及格,然后中途就可以睡大觉了,最后看一下核爆大大大大大场面,算是安慰一下被惊醒的错愕!
记住,核爆推荐去看奥本海默,哪个好歹有个剧情铺垫,不会被心梗!!!
如果看了我的评论,你还是要去,记得选择VIP厅,条件好点,睡得舒服一些,做个好梦!!!
一分给情怀吧,不能再多了,因为没有负分!!!
敢死队4:最终章 (2023)4.82023 / 美国 / 动作 惊悚 战争 冒险 / 斯科特·沃 / 杰森·斯坦森 50分
为了那些不离不弃的队员们,即使口碑再下滑,也依然在大好的周日早晨选了附近最好的巨幕影厅跟爸爸看了。
我的结论是,本片在让人收获爽感方面还是奏效的。
因为动作类批片在大陆越来越少,本片能给观众少有的纯娱乐体验,枪战、肉搏都在及格水准之上,作为一部续集电影,看着强势回归的老队员们心里有种难以抑制的激动。
但全片看完,不论是从未响起的theme,还是那些水准平庸的半吊子动作戏,都在提醒我本片和我的挚爱《敢死队》前3部那巨大的差距。
于是,在爽完之后不得不面对一下多到爆的缺点。
一是本片制作上的降级,简陋的特效、注水的情节,以及那些拼命犯贱搞低俗的笑料。
前三部再多瑕疵,我们至少能感受到它们是从阵容和制作上都充满诚意的头部作品;而本片,则在宣称1亿美金投资的情况下拼命想让观众接受这就是一部新意欠奉的b级片。
问题出在制片人身上是毫无疑问的,表现就是他们找来了斯科特·沃,一个想要名利双收但是毫无想法和实力的小片导演。
《狂怒沙暴》和《敢死队4》已经有力地证明了他除了玩点镜头把戏外一事无成。
二是本片思路上的错误,《敢死队》前三部的已经足以证明,队员的插科打诨和互相攀比是影片的一大看点,从前三部中我们可以看到巴尼作为领导者的责任心,可以看到阴阳和贡纳的惺惺相惜。
但作为一部《敢死队》系列电影,本片对队员之间的戏份刻画无比孱弱,除了喝牛奶的贡纳单拎出来是个不错的设计以外,再也没有队员之间那种嬉笑怒骂又患难与共的情感联结。
为什么呢,因为片中敢死队成员还没开始行动就被关到了牢房里!!!
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变成了相互的不信任与争吵!!!
拜托,这种烂戏扔到碟片市场不好吗?
觉得没人能一眼看出来卧底是哪位吗?
与这段戏平行的是智勇双全的圣诞带着线索追到船上,再开无双解决了一大堆敌人。
杰森·斯坦森都快把这种戏演烂了,本片居然还想向着那些赚快钱的碟市片看齐,这脑回路也真是没谁了。
三是诚意的欠缺,也是最直接导致本片失败的一点。
观众来看《敢死队》是为了什么,又是什么让系列前三部在质量基本齐平的情况下节节攀升?
除了上世纪的动作片情怀,本片和连姆尼森+杰拉德巴特勒系列真的没有什么区别。
无论什么样的反派,最后一定会被击败,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这帮曾经的动作巨星面对的最强的敌人,也是贯穿系列的反派,其实就是变老啊!
再强悍的硬汉也熬不过时间,最终也会走向注定的结局。
但《敢死队》系列的态度,是让这群老男人在集体退休之前,踏上最后一次冒险的英雄之旅,把自己的英雄之魂燃烧到最后一刻。
系列的基调毫不感伤,而是处处让人感受到这群老男人永不服输的态度,充满了源源不断的燃点。
反观本片,仿佛完全无意处理队员们会将何去何从,甚至全片都不具备人物的弧光。
他们和新队员别无二致,仅仅是杀人机器和血浆制造者。
两代队员间的交集只有让人极度不适的荤段子和各自为战难以融入的尴尬。
燃点呢?
不服输的狠劲呢?
硬汉的情怀呢?
都被编导以一种轻蔑的方式消解了。
到此我想也不必多说了。
阵容方面,就算老布和州长双双缺席,观众依然可以期待伊科·乌艾斯和托尼·贾带来的不一样的动作戏。
我们完全可以说,这次的阵容丝毫不输前几部。
但编导成为了本片最大的减分项,完全是负分的级别。
没有一点悲壮,没有一点激情,这是本片给人最直观的感受。
系列的灵魂,就这样被漫不经心地忽略了,这是作为(半个)动作片影迷的我,最无法接受的一件事。
备受关注的动作巨制《敢死队4:最终章》,历经9年筹备打造,上映后很可惜口碑很不佳,最终哑炮。
对于这个近年来热度不低的系列电影,一度凭借全硬汉的阵容,被称作是激发肾上腺素的利器。
该系列电影的灵魂人物是史泰龙,当2009年爆出由史泰龙自导自演动作大片《敢死队》,聚集了杰森·斯坦森、李连杰、米基·洛克、杜夫·龙格尔、兰迪·库卓等一众老牌动作硬汉,同时还有施瓦辛格和布鲁斯·威利斯两位巨星客串的时候,一时间让无数动作影迷翘首以盼。
影片于2010年上映,最终全球票房斩获2.74亿美元。
随后的第二部和第三部表现也不俗,2012年上映的《敢死队2》全球票房3.14亿美元(阵容最为强大的一部),2014年上映的《敢死队3》全球票房2.14亿美元。
此后有关《敢死队4》的传闻不绝于耳,不仅仅是出品方迫切需要继续攫取商业利益,一众演员也是迫切需要再度证实硬汉团队的号召力,尤其是史泰龙本人。
出人意料的是,《敢死队4》破了该系列最低票房纪录,这究竟是为何?
纵观该系列四部作品,史泰龙仅仅是担任了第一部的导演,此后由西蒙·韦斯特变成帕特里克·休斯,第四部又变成斯科特·沃。
对比来看,斯科特·沃的执导能力是最逊的一位。
《敢死队4》的演员阵容变动很大,此前的李连杰、施瓦辛格、布鲁斯·威利斯、泰瑞·克鲁斯已经不见了踪影,新加入的成员除去托尼·贾之外,其余的演员知名度太低。
而该系列电影的大反派也经历了一个大转变,前三部中的埃里克·罗伯茨、尚格·云顿和梅尔·吉布森三人都是名声在外,而第四部中的安迪·加西亚明显逊色。
当然第四部中还有一个很大的缺憾,那就是灵魂人物史泰龙在片中不仅没有打斗戏份,而且还是客串出演,只剩下杰森·斯坦森扛大梁,事实证明杰森·斯坦森独木难支。
在《敢死队4》中所讲述的依旧是老一套的执行任务,比较有创新的可能就是被雇佣方出卖的设定,就动作戏份来说依旧是所向披靡的无脑风格,而那些强行加入的队员,就本领来说,互相调侃的能力明显高过自己的身手,让人感到很别扭。
《敢死队4》于9月份上映,北美票房仅有可怜的1600万美元,与第一部的1亿美元票房相差甚远,而全球仅5600万美元的票房,相较于1亿美元的成本,更是宣告了这部终结篇的惨败,同时也宣告了该系列彻底终结。
【END】
这部电影就是所有的敢死队的最差的我在想真的没有必要再拍了这样毫无诚意拍的第四部真的何必呢看到就觉得无聊老套的剧情无聊的战斗,无聊的对白,反派怎么射都射不中或者说很难射的中。
以为加入了新角色,新角色一个是突袭的男主一个是冬阴功的男主 真的然后呢 两个反派很一般开头不久主角就死了,但还是一眼就看出来他没有死还好好的 结果果然就是好好的复活了真的不要拍第四部就好了明明可以拍的很好却直接烂尾 毫无新意40/100
敢死队系列其实拍了好几部,我从第一部开始就非常喜爱这部商业爆米花,不管外界对他怎么评价,我都是始终最喜欢这个系列,甚至第二部我反复看了不下十遍,就最后史泰龙和尚格云顿打斗那个镜头,我看了至少得有20遍,就是过瘾,就是体验坏人被杀掉的快感,可以说我是这个系列的忠实粉丝也不过分,但是第四部出来之后,看到演员阵容名单,我立刻就有点不想看了,首先,第三部加入了很多年轻的角色,在第四部也不交代一下,凭空就没有了,另外,就算没有了老队员人马也有必要交代一下吧,比如凯撒,还有施瓦辛格和李连杰那一票人,还有教堂鼓手,这些人连提都没有提过,就算是为了把第四部单独拎出来看,任务的起因太过突兀,根本就没有像前几部那样平滑自然的带入进来,甚至就是执行一个任务,就这么简单,让人看了,感觉特别生硬,当然,爆米花电影也可以不需要剧情,最令我这一个所谓忠实粉丝接受不了的事情就是,我看这个电影有一半是冲史泰龙去的,可是史泰龙在电影不到半个小时的时候就突然来了一个假死,到最后才突然冒出来,这让我很不能接受,因为史泰龙可以说是这个系列IP的灵魂了,如果没有了他单看这一部电影,可能还能够推下去,但如果是系列粉丝,是会感觉特别奇怪,另外就是杜夫龙格尔演的贡那那个科学怪人的人设,怎么到了这一步就没有了?
那个拳击手饺子耳怎么忽然变成话唠了?
人物塑造的不明不白,和上之前一部一点衔接都没有,就只剩了“你差点打到了我的头”,圣诞的经典指虎,幸运戒指,这些老致敬梗了,甚至连圣诞喜欢玩刀都那么不明显,第三部里那个医生玩刀的时候都激起了斯坦森的兴趣,结果到了这步里,看到托尼贾玩刀,斯坦森感觉非常陌生,这些人物标志性的动作和文化应该继续发扬下来才对啊。
这一步我就理解成为是他想告诉观众们,我们拍不动敢死队了,我们老了,这一步就相当于一个粉丝告别会吧,真是可惜了,原本我以为会有轰烈的结局,没想到却是狗尾续貂的第四部,女性角色的奇怪加入,也让这个电影变得有些奇怪。
总体来说,第四部让系列粉丝感到很失望,希望史泰龙他们能在后面再推出好的电影。
老派动作戏一直是心头好,《敢死队》系列全部在电影院看了,其中《敢死队2》还看了两遍。
遥想当年施瓦辛格和史泰龙两位动作巨星你追我赶,生生把好莱坞动作片推向了史无前例的顶峰,《第一滴血》《洛奇》系列,《真实的谎言》《终结者》系列。
你拍一部,我追一部,甚至戏外互相挖苦、爆黑料(史泰龙在竞争白宫健身顾问头衔时说施瓦辛格是冒烟的铁人;施瓦辛格假装对《母子威龙》很感兴趣,让史泰龙接烂片),无所不用其极,观众戏里戏外看的不亦乐乎,直到两人的片酬(不含分红)从几百万美元飙升到3000万美元,好莱坞终于烧不动钱了。
一部A级制作投资超过一亿元,演员片酬占比越来越大,如同当年王晶拍《新少林五祖》面临的困境,李连杰来当主演,给他找配角的片酬肯定用了,只能随便搞几个孩子凑数,魔改一番剧情。
成龙《尖峰时刻4》为什么难产,就是克里斯塔克成了大腕,索要的片酬和分红就吓退了投资商。
《敢死队》最精彩的第二部,彼时史泰龙、施瓦辛格处于事业低谷期,布鲁斯威利斯受疾病困扰,李连杰半隐退状态,集结他们花不了多少钱,不料票房大卖,众人身价飞涨。
如今,郭达森红得发紫,施瓦辛格和史泰龙靠电视剧口碑爆火,片酬成了《敢死队4》质量提升的拦路虎。
于是本该最精彩的片头,特效假的令人发指,飞机放出战车一段,很多动作片有类似情节,直接看出模型飞机和缩微沙盘的真不多,导演也是心大,这么明显的穿帮镜头也不处理。
编剧是不是参加罢工前赶工,故事平铺直叙,典型无脑B级片风也就罢了,可前几部苦心建立的史泰龙侠义人设全盘崩塌。
片中在酒吧赌输了戒指,不花钱赎回,偏偏要明抢,末了还把债主绑到飞机上做替死鬼,实在看不出有什么侠气,一副老兵痞的模样。
这几年郭达森算是挑起了好莱坞打戏的半壁江山,本片中徒手动作戏偏少,以枪战为主。
其余的队员更惨,完全成了NPC,出场退场悄无声息,硅胶脸的女主奉献了一场被删掉的床戏。
亚洲两位打星,不知道是灯光还是化妆都显得很胖,他们卖力打人的时候,总怕担心跳不起来,戏份也很少,整体表现与《杀破狼2》和《22英里》判若四人。
夺船的戏多半在晚上,特效师长出一口气,总算不用太辛苦,可小船的特效依旧很差。
郭达森救队友的过程看似儿戏,危急关头偏偏要和反派斗嘴,生怕人家不知道他来了,营救队友是第一顺位,你就不怕人家用队友要挟你。
队友出逃也是够恶俗的,不知道编剧是在卖弄船舶知识还是故意给影片添颜色,看动作片不是听相声,更不是听少儿不宜的段子。
故事的结局很是敷衍,反派被打得粉碎,因为审查的缘故,镜头被删了,不过可以用《第一滴血4》重机枪打缅甸政府军的镜头代替,都是差不多的血肉横飞。
前航空母舰被直升机携带的飞弹瞬间击沉,十几秒就沉了,真是太儿戏了,泰坦尼克号都沉了两个小时(开玩笑,航母的吨位和直升机载弹量不成比例)导演也太不走心了,着急收工回家啊。
本片为了中国市场也是挺拼的,先于北美上映,加了一个华裔女性角色,外号鞭子,对敌不用枪械,专抡一条亮闪闪九节鞭,可惜演员本身没有功夫底子,每次看她出手都怕伤到自己。
导演舍不得花钱请武术指导,好歹用个替身,软兵器是最难练的,一般功夫片都会刻意回避,武术冠军出身的李连杰用得好,那是童子功。
加之女孩描龙画凤,满身文身,肆无忌惮的和队友讲荤段子,实在不讨喜。
《敢死队》系列从第一部不被看好的老派动作片演员大集结,到第二部票房大卖,再到口碑滑坡的第三部导致续集难产,终于迎来特效造假、明星缩水、动作迟缓、演技尴尬的第四部,既然名为最终章,希望是最后一部吧。
PS:希望以后还能看到类似动作片,毕竟这个时代肌肉猛男打来打去的片子不多,且看且珍惜吧。
敢死队系列第三部已经到头了,没想到近十年后又想收割一波情怀。
很明显第一部敢死队这些老家伙们至今已经老透了,本季中的他们要么压根没露脸,要么就象征性的亮个像。
敢死队最终变成了斯坦森的个人秀,尽管他也已经接近退休年龄了。
故事与打斗场面也像老家伙们一样只剩下打口炮,老气横秋了无新意。
并且打斗气氛营造的令观众感受也没那么热血,唯一的亮点是鞭姐,起码武器有新意。
不知不觉,这硬汉天团也走到了最终季,虽然从3开始,就明显感觉质量下滑,但能看到这么多硬汉在一部电影里头,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满足。
只是,这种满足,也是从3开始,就渐渐没有了那种感觉,唯一活跃的,大概只剩下郭达森了。
这或许是史泰龙的“大局观”吧,选择了把机会让给年轻人。
然而,真正对敢死队买账的,大概对“年轻人”不会太感兴趣。
宁愿看着史泰龙和郭达森打嘴炮,宁愿看着史泰龙和老瓦互相呛,故事什么的不重要,反正到最后都是大块拿着重武器突突突。
这一部,留给史泰龙和 郭达森打嘴炮的时间也不多了,而史泰龙和老瓦的“互贬”也早就了无踪影。
失去了这些,口碑也是以肉眼可见的下滑。
这一部的精彩,基本集中在开场时的嘴炮。
这段过后,就是漫长的无聊。
硬汉如史泰龙和郭达森,在家面对母老虎,也是直皱眉头。
史泰龙选择了“逃走”,整部电影除了开头,就是结尾,中间干什么去了?
大概是觉得郭达森完全足够,所以抽空去“收拾”了一个帮派,毕竟,也得为自己的退休金做个打算。
郭达森在《巨齿鲨》里头也曾做个这个手势,总是让人感觉是在映射着什么,为了避免歧义,这次,加上字幕吧。
郭达森和史泰龙在酒吧的这段,大概是电影里头最精彩的部分了。
有些不宜截图的画面,估计在院线上映时被“一剪梅”了。
史泰龙作为堂堂的硬汉,赌输了戒指,事后竟然想着反悔,但又感觉实力不足,拉着郭达森壮胆。
郭达森是一脸的困惑啊,这事儿,明显不是史泰龙的风格。
事后证明,郭达森还是被史泰龙给耍了。
郭达森这暴脾气也不是好惹的,即便是史泰龙,号称5部续命的拳击手,郭达森也是敢正面刚一刚的。
但史泰龙不跟郭达森玩这个,一句话,把郭达森给呛住了。
妥妥的拿捏。
在头发这件事情上,郭达森明显没有龙格尔开明。
不行戴个假发么。
年纪大了,越来越喜欢看书,但是看书也锻炼不了眼神,关键时刻掉了链子。
这段自我介绍,也是没谁了。
估计院线上映时,也是春秋笔法,一带而过吧。
当年的老成员已经不多了。
为数不多的人间清醒,可以给“年轻人”提个醒,在这个行业里头,能混成“老人”的,多少有点水平,给点尊重吧,否则……
有趣的是,史泰龙“死”了,郭达森也很快被踢出了团队。
遭遇中年危机的郭达森,不得不走上辛苦的求职之旅。
但郭达森这样的暴脾气,实在太不适合求职了,除非老板是史泰龙这样的。
这段打工经历,被网红拍成了段子,郭达森也是意外的“一夜成名”。
只是,惨痛的经历还在后头,郭达森这段打工的野史,自己也是不忍直视,觉得还是要回到团队。
没想到的是,想要回到团队,也没这么容易啊。
前段打工,只是需要卖笑,这次想吃回头草,还得卖身呐,说多了都是泪……
其实故事是很早就看了,觉得大概率不会在院线上映的,因为,故事里头,多多少少,有点嘲笑我大天朝的意思,特别在“敏感人”眼里,简直可以说“十恶不赦”。
特别是在这个镜头,咋就成了南亚了呢。
这地标性建筑不要太明显,而且,还“秘密基地”,简直就是不要票仓的节奏。
故事最后其实没什么惊喜,史泰龙“收拾”完帮派,这边也到了尾声,顺便扫个尾巴。
只是整个故事里头反派的逻辑究竟是个啥,完全不太清楚,就这邮轮,几个纸飞机模型,就像骗过老毛子,说故事的吧。
为数不多的核爆镜头,《断剑》里头有一个,《真实的谎言》里头有一个,这次,史泰龙决定弥补这个“遗憾”。
燕双鹰,从郭达身上下来吧
我宁可相信美国乡村家庭喜剧里有人去世,都不会相信敢死队主角团会有人狗带。
可以了,这个系列该结束了。
感觉上没有之前的血腥,情节布局比越拍越差的速度与激情更为合理,反正就是一路打下去,中间穿插一些友情之类的…
令人痛心疾首痛彻心扉的电影。成本实在太低了,实在是太廉价了。这部电影看完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levy tran这么一位优秀的女演员,非常漂亮,非常性感,非常有力量,非常的好。
想死队4:人机模式还开自瞄,我得改了知道是大便还要去尝尝的臭毛病了。
终章,给你面子打4行吧,剧情已经稀碎了,看看郭达打斗不错
美国版战狼
距离第一部过去14年,演员都老了,打不动了,即便是相对史泰龙年轻的斯坦森,动作也比年轻时迟缓,虽然是最后的篇章,但是结局并没有体现出来是结局,吐槽很多,但这个iP我捧,因为也是我的青春。(台词:圣诞说不要让我白白牺牲,台词有点出戏哈哈哈)
以前敢死队的经典宏大场面和团队配合这次全变成了单人近身枪战肉搏,量还少,作战场景极少这次只有2个,剧本是AI写的,斯坦森单主角,他个人潜入大船那段算是能看的,大陆剪的一点血都没有啊剪辑感很重,这片没血更没法看了,去影院真是被骗了
梅根福克斯并没有继承衣钵,史泰龙年纪大了果然只能拍开飞机的戏了,没看过敢死队一二三,但总的来说还可以看看啊,就是爆米花爽片
我觉得倒不错,动作戏嘛,其实剧情也就那回事。
好消息,这部终于完结了,否则我这种系列片完结强迫症,真得看不下去了。这部唯一的卖点,梅根福克斯的肉体(脸完全崩了)在引入时居然全部被阉割掉了,那还看啥,看豆瓣图片?看老男人的油腻、吵嘴、大腹便便?还有问一句,史泰龙、杰森斯坦森,你们在酒店随便打死的,用来顶包的那个人,惹过你们了?一言不合就把人打死?这不不纯纯恶霸刷流氓、故意杀人吗?
1:36:05
廉颇虽老,能吃能拉
太old school了,剧情烂但火爆不减,4D更带感,变成郭达个人秀,龙格尔没发挥有点遗憾,最后梅根激凸出场直接加一星!
作为最终章不及格,建议回炉重造,拳霸突袭男主动作上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无脑爽片
只是为了杰森斯坦森看的,最终章了,其它人也是真的打不动了
#2694 连刷郭达森,这部有他和梅根就够了,一位《变形金刚》女主成了他现实中的媳妇儿,一位《变形金刚》女主成了他戏里的女友,真”贝女郎“收集者,人生赢家!当今好莱坞,只剩郭达森能打出“拳拳到肉”的感觉了,且看切珍惜,《敢死队》后无缝衔接《养蜂人》,拳环都不带换的…整体2.5星不能再多了,多0.5星给“情趣”梅根,这么多年过去了,性感魅力丝毫不减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