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原乡
Un petit frère,搬来的母子,玫瑰母亲(台),Mother and Son
导演:蕾欧诺·瑟哈伊
主演:Annabelle Lengronne,斯特凡纳·巴克,Ahmed Sylla,Kenzo Sambin,利蒂希亚·多施,蒂博·埃夫拉尔,让-克里斯托夫·弗里,Audrey Kouakou,Etienne Minoungou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22
简介:来自非洲象牙海岸的单亲妈妈萝丝带着两个儿子让和欧吉斯特搬到了巴黎郊区。从80年代到如今,这个家庭经历了组建和分解,跨越时空,一同寻回亲情和记忆。影片分三个篇章来讲述母子三十年间的成长经历,分别从妈妈、大儿子和小儿子的视角切入这个普通家庭努力融入异乡生活背后的种种艰辛。 萝丝希望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对个人价值也有所追..详细 >
2023SIFF 看的第二部以非洲裔为主角的电影。其实电影名是弟弟。弟弟成功地融入了法国主流社会,他学会了在心里哭泣。哥哥从升学考试必须穿西装那天,就开始累积身份带来的痛苦。妈妈没有如愿获得白人男人的爱。他们没做错什么,但因为是非洲裔所以有寄人篱下的卑微。
三个人,三个断代的三种命运。酒店老板狩猎前演讲,“法国欠你们太多”,不管是不是虚伪的政治正确,起码是大声说出来的。电影结尾哥哥给弟弟的祝福,祝你拥有健康、财富和幸福,巴拉巴拉一大堆,和在蒙马特给游客栓手绳的小骗子话术一模一样,听起来真诚其实距离很远,而且都是为了钱。
剧本本身很平庸 角色塑造也很浅 三段式表达并没有给影片加分
失去故乡,可是故乡却始终在那里,也已经不在那里。
看不下去
73/100
1.15PYIFF,前面觉得没什么特别,只是看长手长腿的男人女人flirt,到最后哲学课堂那里大为震撼,如果不想想别的,我一分钟都忍受不了。以及在母亲和小儿子谈话那里,和我的现实形成互文,看哭了,无依之地。
瑟哈伊在表达方式上延续着《年轻女子》的路线,形式则切换成分别对准母子三人的三段式。然而,无论是种族问题,还是家庭问题,都遭遇到了语体的水土不服,以至于偶有闪光,但绝大多数时间都显得温吞干瘪。
3.2
其实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家庭片,聪明和天赋是如何在家庭中被磨灭的,个人追求是如何被上一代人斩断的,他们为什么那么拼命地想要逃离。
一个高度平等世界长大的导演,完成了一部讲述对生活没有期待,只为改变阶层而活着的异乡人。我不确定导演真的懂“异乡人”的小心翼翼吗?感谢法国影展让我不用跑香港也可以看到这部电影…但多少对这部电影有点小失望…可能是我过于期待了。
移民题材的好像是第一次看。中间走神了没看懂让为什么突然受打击大变,这一段戏剧性起伏太猛了…喜欢弟弟欧内斯特的视角,并不突出地优秀,因为年龄小而几乎没有“移民”的记忆,从自我认知到社会角色都融入,却又遭到排斥。
移民一家三口的故事。
很简陋的生活拼贴,不太有灵气,直到后半部分才稍有看点。
能一直保持“正确”的活着 是很难的事。
现在的法国电影,很难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哪怕有彼埃尔·德·龙沙的诗也无用。现在的法国电影,更像是一集一集的电视剧,很难看到电影特有的质感,电影的艺术追求。
说教味儿 很粗糙
#25SIFF 应该是我今年上影节唯一一部没有掌声的片子,但真的很喜欢。涉及阶级,家庭,人格,时间,女性,看起来好像不瘟不火却一直很压抑,即使影片插入了非常多跳舞,亲吻的片段作为“释放”,但依然从戛然而止的音乐中得到一种抽离感。最喜欢的一场戏应该是哥哥画上图腾在舞池跳舞,图腾在那一刻仿佛变为一种强有力的符号象征,连结过去和现在,母亲和自己,但依然要进入舞池,把这种连结带来的伤痛抵消。全片都在散发这样氤氲般的情绪。次之喜欢的戏是哲学课,与舞池戏截然相反地用客观的旁人视角呈现“时间”的命题。值得一提的是女性议题做得也非常好,片中母亲形象的演绎其实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20230513 百老汇moma / 2023法国电影展映
不太常见的视角与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