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百花深处

百花深处,100 Flowers Hidden Deep

主演:冯远征,耿乐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2

《百花深处》剧照

《百花深处》长篇影评

 1 ) 百花已空

《百花深处》作为《十分钟,年华老去》系列短片中的一个,以似真似幻的表现手法和既诙谐又迷惘的故事表达,通过一个老北京“疯子”搬家的事件,展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切面。

短片的立意无疑是深刻的。

冯先生作为一个失去家园的“疯子”,无时无刻地不在怀念四合院生活场景中的审美规制和未被冲击的惬意,冯先生的疯癫和荒诞成为了粗暴城市化中的注脚。

他的疯癫化,体现的是突飞猛进的工业化生活让人无法自处的迷茫和异化,另一方面,搬家工人的荒诞表现不禁让人思考历史和传统的重负对人的精神制约是否必要。

总体上,该短片在2002年即以平和又激越、沉重而犀利的格调表现出了对人类以更明智、更和谐的方式生存和发展的关切,在20年后的今天来看,这样的反思仍在继续,并且已被证实,它需要被不断追问。

短片中对于“空”的表现无处不在。

片名“百花深处”即是最大程度上对“空”的反衬。

作为一个名词,是过去的丰盈、幽深与灵动,如今的“百花”,成为了“昨日黄花”;而作为一个老北京胡同,它是规范又丰满的家居生活,是开阔又别样的日常时刻,是冯先生以及传统人心中的“琼楼玉宇”,而如今成为了一片废墟。

此外,搬家工人手中的家具也是空,空的是冯先生心中的念想,也是搬家工人作为其对立面的麻木。

最令人感触的“花瓶碎了”的一幕,是最令人心酸的“空”,往日消逝、来日不知依存何处的悲恸在此刻爆发,让观众体会到冯先生的“疯”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每个人都在面临的处境。

来到最后,片中冯先生站在废墟之上、向远处奔跑之类的留白画面,此时的“空”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意境之美,是冯先生不知向何处去的将来,亦是观众在同情和迷惘之后,思考每一个当下处境的无尽思绪。

 2 ) 人生归途,哪里都是百花深处

10分钟的小影,极富戏剧张力。

但要说转折多么突兀,倒也没有,随着卡车驶过的一大片拆迁荒地,故事的走向已经有了端倪。

中国人对故土的眷恋由来已久,但其实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百花深处。

拿笔者来说,儿时在父亲单位大院里长大,度过了孩童时代,后来大院拆迁,举家搬进了城市另一头的新家,如今每次回到故土,一有时间就会一个人兜转到大院那片废墟,看着它从残垣瓦砾,到如今拔地起几栋新式的商品房住宅。

这是笔者人生第一阶段的百花深处,终究是变了大样。

自打上学记事起,每个学期的寒暑假都会去县城的外婆家,院子里的栀子花香,夏日阳台上的蒲扇和竹椅,还有街坊邻居电视里的《紫日》,成了那些年月里所有的记忆。

后来高中学业愈紧,外婆年纪也愈大,这样的日子也越来越少。

今年立春,外婆化作春泥,魂归故土,第二阶段的百花深处,自然也随之消逝。

而后,无论是大学时光,还是入世后的奔波,都成了人生第三第四阶段的章节。

现代城市化的发展,使得每个人的故土和精神家园都不再局限于一处,变的四散飘零。

人总要往前走,处处皆故土,处处是百花深处。

 3 ) 《百花深处》影评

《百花深处》是由陈凯歌导演的一部"十分钟年华老去"系列的作品。

这部微电影以一位搬家公司工头的经历,展现了老北京冯先生对‘百花'深处胡同的眷恋。

导演在表现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用传统文化的衰落与消费主义的盛行,表现出新旧更替之下的时代的变迁。

影片中镜头、果别的使用与意象的呈现十分巧妙。

影片中导演大量使用运动长镜头:"搬家"过程中镜头不间断的由工头和另一个抬“金鱼缸“的工人转移到一旁嗤笑的工人,在刻画搬家工人形象的同时对“搬家”场景和工人们的运动进行了洋细完整的记录,使得情节连贯真实。

除运动长镜头外,导演也善于使用短固定镜头。

短固定镜头往往用来描述或强调细节,导演用在对话场面:工头坐在车里一边翻看单子一边与站在车门边冯先生的商量搬家事宜,这让剧情信息集中明确。

为之后观影者与冯先生情感距离的建立做了铺垫,同时也建立了镜头的节奏感。

既表现了冯先生的“疯“和搬家公司的无奈,也落造出一种流畅的荒诞恢谐感。

景别的使用对刻画北京的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冯先生坐在白色卡车内看向窗外,一个高楼矗立、高架层叠的样貌展现在他的面前,这是他所陌生的场面。

此时远景、大运景的空间感使观影者产生一种情感超脱感,让观影者在了解到行车环境的同时,与冯先生的“无法融入”产生共鸣。

而此后的远景:工头眼中百花"深处胡同,则被突出了残破、陈旧、颓败的特点,与繁华、高速发展的城市另一面开形成巨大的反差,表现了工头与冯先生的情感转变。

影片中的意象也根据城市的两个面貌多现出不同的意义。

高楼、高速成了新生势力发展的象征,孤独的大槐树与残破楼则变为传统文化衰落的代名词。

新旧更替发生着,它处在陌生与熟悉之间。

铃当的当子找着了,它在陈旧的成墟之上,铃铛的壳手也找到了, 它在新填的沟里。

一个铃铛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留在原地,一个随着泥土被带走,当它重新组合起来,让人产生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正如影片里虚实重叠的呈现:白墙黑瓦红柱子,院中有棵大槐树。

铃声叮叮当当的,引发观影者想象它多年前遇着刮风下雨时的声音,也让观影者联想起冯先生找着铛子时的欣喜。

冯先生提着铃铛奔向大槐树,逆光的拍摄在勾勒人物与树木轮廓的同时将冯先生与新兴的高楼分离开来,不仅增添了影片的空间感与艺术感染力,也烘托出一种诗意、神秘的气氛。

再表现了传统文化与新生文化的碰撞后,表现出了传统文化仍然磅礴的生命力,为影片的主旨披上了一层复杂性。

这部电影通过对冯先生面对新旧两种环境不同的态度,细腻而真实地表现了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传统文化者对盛行的消费主义与外来文化的"对抗",从而表现出新事物的旺盛生命力,同时也揭示了时代发展过快,传统文化衰落,及年华易逝的悲哀。

这部影片无疑会引导观众,在追求新兴事物的同时,回忆并寻找以往的生活印记,使许多生活结奏过快的人看到细微处的美好。

影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4 ) 百花深处 影评

在十分钟年华老去的系列作品中,陈凯歌导演运用了他一贯的创作风格,讲深刻富有哲理的思考融入进了通俗易懂的寓言故事中,从而达到寓理于情的效果;《百花深处》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疯子”冯先生,请搬家公司为他搬一所不存在的房子,而工人们又装模作样的搬那些只有他才能看到的“家具”的荒诞故事,尽管看上去可笑,但内容却发人深省。

在影片的开头,“慢点”这句台词被反复的强调了多次,作者在这里想要慢下来的究竟是什么呢?

我认为,除了是剧情中让工人慢下脚步之外,更是作者想要借角色之口,对那个匆匆忙忙发展的时代说一句“慢点”。

然而,正如影片中那个不理会工人言语的小孩一样,时代也并不会因为存在这样的呼声,就慢下前进的脚步。

作者用仰拍的方式给了高楼一个特写,随着镜头的上摇,凸显出了人物的渺小,映衬出了高楼所代表的,历史规律的坚不可摧,渲染了一种压抑的氛围,也同后面从车窗探出一个脑袋的,象征着传统的冯先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强化了表达的效果。

在城市繁华的道路中,作为“老北京”的冯先生显得局促不安,甚至认不得回家的路,而这也恰恰体现了在当代中国快节奏的发展中,千千万万个跟不上时代潮流,而被无情的抛弃在历史浪潮中的小人物内心的无助和迷茫,巧妙的将历史的宏观与个人命运的围观融合在一起,一种悲剧感油然而生。

场景从高楼林立的都市逐渐转移到破败的旧城区,这一转换象征着探寻的过程,即从现代社会想着古老的过往的一种探寻。

百花深处胡同深处冯先生的家早已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有一株矗立在空地上的老槐树。

槐树的意象有一种中国人自古以来安土重迁心理的象征,而在这里也同时象征着几乎被破坏殆尽的传统文化最后的记忆,然而,这份记忆是深深扎根在脚下的土地当中的,正如那些逝去的历史是深深扎根在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之中一样,是不能被轻易抹去的。

在工人们帮冯先生搬他不存在的家具时,失手“打碎”了一个花瓶,实际上,在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中,被建设者们“打碎”的那些他们未曾看到的古老传承又何止一个花瓶?

但是,这些属于这个民族的记忆真的消失了吗?

我想并没有,这整部影片搬家的历程,不正是一步步向着古老过往寻根的过程吗?

正如影片中冯先生的台词所说:“您看,这不是在这儿吗,找着了!

”这些记忆,这些文化,不过是被遗忘在了历史的一角,湮没在了浮躁的尘埃之中,只要拨开灰尘,细细的去搜寻,我们依然可以找回那些被我们遗忘的行李,而影片也诣在提醒我们,在时代进步的同时,不要把这些真正珍贵的东西给遗忘了。

影片的最后,在清脆的铜铃声中,我们又一次的看到了记忆中古老的四合院,听到了磨剪子的吆喝声,他们一直都在那,正像那夕阳中的老槐树依然在那一样。

纵然年华老去,岁月流逝,铃声依旧清脆。

 5 ) 《百花深处》

用喜剧的元素将悲剧最大化。

“百花”深处没有花,“胡同”深处没有胡同。

影片中破碎的花瓶也就象征着北京胡同文化的落没与衰败。

影片的最后呈现的是满天的百花飘落,完美地点题了“百花深处”。

混合着歌声与那在风中飘摇的红灯笼。

让人感到一股浓厚的悲凉气氛。

片中老人坐在车上,表现着对城市繁华的局促与不安,这也恰恰显示着当下社会的快速发展。

等到车子驶入到几个印有“拆”字的荒地中,老人正了正身子,用手重新整理了一下黄帽子。

当他酿酿跄跄的爬上土坡对着那棵老槐树前,也暗示着我们虽然要发展未来,但是还是要心怀传统。

上世纪现代文明进步大潮中,北京胡同的衰败,就像汪曾祺先生笔下的西安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

这不禁让人感到深深的遗憾,曾几何时,北京的胡同是如此的盛行。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味的让传统文化消失必然不是一件好事。

回望历史的长河,我们理应妥善保管过去,心怀传统,展望未来。

 6 ) 还挺好的

《百花深处》感谢同学昨天推荐的这部短片。

忙里偷闲看完了,虽然只有十分钟,但情感已然浓烈似酒。

这次,陈凯歌终于完成了一次他苦苦追求的“时代下个体命运的叙述”。

一部短片最为精彩的便是它的反转。

反转的好,四两拨千斤,反转失误,片毁剧亡。

不过,很显然,这部短片的反转打动人心。

在城市化进程如此之快的今天(二十年前),曾经的四合院(记忆中的家),曾经的风铃(记忆中的声音)都被推倒(遗忘)。

当事人(冯先生),固然是一个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人,但如果我们细想,到底是他遗忘了过去,还是不想记住现在呢?

他知道自己要搬家了,可原来的家仍存在(在记忆中),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无家可归之人在记忆和现实中,寻找自己曾经的和即将拥有的家。

这和陈凯歌的想法,不谋而合。

实际上这部短片,便是一种陈凯歌式的“时代反思,人文关怀”,时代的步伐不可能停下,只希望慢一点,再慢一点,等一等活在过去的,需要时间拥抱新世界的人。

 7 ) 物质生活在进步,人文关怀也不能丢。

结尾处冯先生意外拾得铃铛,喜出望外地念道“这不在这了,找着了”,随即拿着铃铛边跑边欢快地呼喊——“搬新家了,搬新家了”。

这似乎可以理解为,对于现代和传统的冲突,导演给出了平衡的方案,那就是在破旧立新的同时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为人们留下一点可以寄托念想的空间和载体。

正如时下国家所倡导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8 ) 霸王别姬导演自证捍卫证明之一

★★★★★ 确实是精彩,过去人留在了过去,拽着槐树摇摇曳曳的叶子不远离开,“花瓶怎么会在这,花瓶怎么能在这,花瓶应该在哪?”这是对搬货小伙的追问,也是对是个时代的追问。

因为自大毫不在意,把灯摔了怎么办呢,能怎么办呢。

拆了那些承载着历史的一砖一瓦。

那一大片曾经的美好记忆被时代车轮拓平。

只留下冯先生的嚎啕大哭。

留在过去的人不愿离开,一人树一鬼,槐树矗立在施工平地上,格格不入。

短短十分钟,精心编排的情景调度环环相扣,人物和时代的呼应,镜头运用,留下了很多值得深挖的东西。

着实厉害

 9 ) 百花深处禁锢的灵魂-《百花深处》影评

一、导演评析 陈凯歌是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善于剖析历史和传统的负重对人精神的制约和影响,同时针砭不合理的非人道的人性弱点。

影片中具有浓烈的人文精神。

《百花深处》是由陈凯歌导演的一部微型电影,影片只有十分钟却深刻反映出时代变迁的主题。

《百花深处》这部影片就是由陈凯歌导演的一部微型电影,影片只有十分钟,却深刻的反映出时代变迁的主题。

二、画框构图 影片中当搬家工人接到电话返回时,镜子中是冯先生与那棵大槐树,将冯先生与大槐树框在一个框架中,体现出冯先生的思想仍停留在过去,他的灵魂被禁锢在过去的那棵大槐树下。

影片中当搬家工人们随冯先生进入那片被拆的废墟时,也体现出一个画框构图。

利用画框构图来实现现代与过去的交换。

将在高楼大厦间的马路中行驶的车引入被拆的一片废墟中,此时冯先生是激动的,体现出他对这里的怀念。

三、声音 影片开头运用喧嚣嘈杂的人声与鞭炮声体现出现代热闹非凡与村庄中的寂静形成对比,体现出时代的变迁。

影片中由冯先生将铃铛拼在一起,并发出声响,使画面切到过去的景象,在随铃铛的响声,过去的房屋渐渐消失,切回现实,铃铛也是现实与过去的一个关键。

 10 ) 心中一方情怀忆,百花深处有人家

《百花深处》是《十分钟年华老去》系列中陈凯歌导演的一部影片,该片讲述了老北京冯先生请搬家队帮自己搬在百花深处胡同一个已不存在的家,被认为是疯子,但最后从活在美好回忆不愿接受现实到释怀并走向新生活的故事。

影片主角冯先生代表了被城市化洪流牺牲了需求的一部分人。

当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成为必然趋势,与传统文化发生碰撞,人们的需求与情怀产生矛盾时,我们应该努力追求新生活,但也别忘了在心中留一方天地给情怀。

搬家队车中的中国结随着车子晃晃荡荡来到被拆成一片废墟的百花深处,一个镜头从未拆完房子的相框中用框架式构图记录下如今的百花深处,给观众一种胡同文化只剩这残破的一隅,现代化大潮中,传统文化日益被圈禁的感觉。

搬家队的人为了钱,帮冯先生搬家,这一段的无实物表演运用声画措置的新形势给人以真实感,也将“搬家具”的讽刺意味表现得淋漓尽致。

搬的是灯座,打碎的却是花瓶,其实是冯先生的主观情感错乱了时空。

看到伤心的冯先生,搬家队的打工仔也有了一些动容。

影片的结尾处,冯先生的铜铃声让他在百花深处的家又重现在大家眼前,陈凯歌导演以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形式如梦般朦胧的将黄顶红墙的老北京建筑呈现,胡同的叫卖声,悠远绵长的鸽哨声,将所有人带入属于自己的,最难忘的回忆中。

最后一个大全景镜头背光拍摄冯先生举着铜铃,一边高兴地喊着:“搬新家咯!

搬新家咯!

”一边朝着大槐树跑去的身影,形成富有意境的剪影?

表达出冯先生对过去的释怀,决定将美好的回忆存放在心底,接受新时代新生活的到来。

一顶黄帽子,一身红衣裤,常带笑容小心翼翼的老北京冯先生令人久久难忘。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一定有一处如百花深处般的地方,或是童年的摇篮,或是故乡的红砖灰瓦房,它承载了太多美好,但随时间的流逝,记忆逐渐虚焦,变淡。

但愿心中留一方天地,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偶尔将它忆起。

《百花深处》短评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4分钟前
  • 北京秀才
  • 还行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9分钟前
  • 发条橙
  • 较差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11分钟前
  • 还行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12分钟前
  • 你都如何回忆我
  • 较差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13分钟前
  • 大时代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