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恩兄弟,我的科恩兄弟。
[大地惊雷],我的[大地惊雷]。
在大银幕上看,感觉全出来了,几乎想嚎啕大哭。
可惜当我离科恩哥哥只有不到三米时,看着他总是若有所思的侧影,我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是你们太懂我,还是我太懂你们,还是我们根本就是一类人。
怀疑,虚无,冷漠,暴力, 邪恶, 幽默。
小麦蒂是不是长老会信徒或者上帝的选民并不重要,我不是不相信,是不在乎,所以放心吧,我根本不会像全度妍那样,向上帝的存在发出挑衅。
我只是知道,这是一种自然属性,一个人,只要活着就必须选择,选择就必须付出代价,永无止境。
睡棺材铺,策马过河,挨打,爬树割尸体,爬房顶堵烟囱,被挟持,苦行僧一般的旅途过后,麦蒂终于亲手扣动扳机手刃仇人(起码她以为),却瞬间跌入深渊,不仅被蛇咬伤,失去胳膊,还一生未嫁,饱受流言蜚语。
更郁闷的是,麦蒂仍然固执地认为——钱尼逃走了。
这就是生活。
它根本不是一个过程,而是一种状态,只要你活着,就永远别指望结束什么,看到什么永恒。
即便督爷和骑警好几次如同天使降临一般拯救她于危难之时,即便披着熊皮的兽医荒诞地乱入告知两人凶手踪迹,即便印第安人的小屋如同好莱坞电影happy ending般亮起了那盏灯,苦修却还是一个接着一个,根本不会停止,除非到达死亡。
讽刺的是,当你不用做出选择、付出代价时,结局也就没有意义了。
这就是上帝的恩典,也就是科恩的恩典。
在有关萝莉和大叔的电影中,很少有像《大地惊雷》中这位14岁的萝莉一样不可爱。
这位14岁的女孩女生男相,一出场即要面对父亲的尸体,而她说的第一句竟然是“为什么丧葬费要50美元那多么?
”紧接着她吩咐家里的仆人,告诉我妈,我没回来前什么文件都不要签,我要留在这里处理后事。
她到这个陌生地方的第一夜,是睡在停尸房,住宿费算在50美元丧葬费里面。
太酷了,这哪里是14岁的萝莉,这分明是饱蘸世事的一家之主,少年老成、情感内敛、精明老道,在与马场商人的两次谈判中,14岁的Mattie Ross再次证明了她精明本色,谁要把她看成14岁的小孩,那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
萝莉貌大叔心也许可以在少年时占些便宜,但太早爬上人生的顶峰也未见得是好事,她已经具备了日后生活所需的一切能力,并为即将到来的高潮做好了准备,但在高潮之后,在可以预见的人生下降缓坡中,萦绕于心的只有对顶峰的回忆,多少还是有些无趣。
影片《大地惊雷》就是在从人生顶峰走下来的Mattie Ross的回忆中展开的,注定了这个故事不会是个西部童话故事。
当她说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有代价的时候,其实已经奠定的影片的基调,而决不是仅仅指杀人凶手Chaney一个人不会逍遥法外。
Chaney当然付出了代价,最终被Mattie亲手射杀。
Chaney在射杀别人的时候,应该相当清楚自己的命运,等待他的不是曝尸荒野就是吊死绞架,不过是或早或晚的问题。
因此当Mattie用忽悠别的匪徒的小伎俩,和他鬼扯帮他找个好律师的时候,Chaney立刻变得怒不可遏,上来要掐死Mattie。
相比起Chaney,被刀插中心脏死在小木屋里的Moon显然还不知道自己加入匪帮的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命运,甚至死前还幻想能被安葬。
不过命运可不管你明白或者不明白,Moon这个不坚定的匪徒和其他匪徒的下场并没有两样——被曝尸荒野,Rooster Cogburn大叔嘲讽道,如果他想被体面的安葬,最好选择夏天被杀。
德州骑警LaBoeuf选择做个赏金猎人,不惜从德州追踪至此,LaBoeuf要的不是什么正义,要的是钱。
LaBoeuf认为自己枪法不错,这钱挣的容易,何况还有熟悉当地地形的Rooster帮忙。
可惜LaBoeuf没想到自己装西部高手的言行不仅惹恼了Rooster,还让他差点连小命也丢了,最终付出了三颗牙齿和肩胛骨贯穿伤的代价。
最终LaBoeuf大约没能挣到这份想来很容易的钱,不过他的枪法经受住了考验,这也算是平衡他动辄就喊出再见的脆弱决心吧。
Rooster Cogbur大叔也以赏金猎人为职业,在小镇上赏金猎手里以难缠著称,小镇警长介绍他的时候几乎一个好词也没有。
他在小镇的主要活动场所是酒馆和厕所,以及挂满香肠和风干鸭子的中国人食品仓库,他在法庭上的表现也实在不能用精彩来形容,被对方律师询问的推翻自己之前的证词应该是证人的大忌。
这一切都表明了Rooster大叔不属于这里,Rooster的天地是过了河的荒蛮之地,两战击毙七个匪徒,有谋略有胆识也有耐心,同时还有免费的威士忌,这能带给他无限精力,在这里他就是西部之王。
Rooster大叔选择了西部生活,可惜西部时代却比他的脚步走的更快。
Rooster还没完全老去,西部时代的生活却只能在巡演剧团中见到了,这个选择留给Rooster大叔的,仅剩下郁郁寡欢和长期野外生活的病痛肢体。
至于Mattie,她在14岁的时候完成了别人一生未必能够完成的壮举——亲手击毙杀父仇人,不过Mattie做出这个选择可能没料到要付出这样的代价:自己的一条手臂,自己挚爱的小马驹,以及以后的婚姻生活。
所以Mattie中年后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开篇就说出了没什么都没有代价的,一切都是如此,除了上帝的恩赐。
这是科恩兄弟相对于约翰韦恩版《大地惊雷》所做的巨大改动,这种改动让这个故事更加西部化,而不再是原来勇警长智擒四匪徒的西部童话。
很多人看完《大地惊雷》后认为科恩兄弟的这部电影不够科恩化,我揣测话外之意其实是这部电影因关联系过于明显,对人生荒谬性展示不够。
其实影片中两个闲来之笔还是相当科恩化的,尤其是小女孩mattie爬上树去放下吊在高处的尸体一段,分外出彩。
当你竭尽全力、小心翼翼爬到树上去,隔断绳子放下尸体的时,你当然寄望你的努力能够给你想做的事情带来帮助,也许是杀人凶手Chaney呢,可惜不是,也许是Rooster大叔认识的人,能带来一些消息,可惜并不认识,这是个纯粹的陌生人,你冒了风险做的却是对你目标完全无效的劳动,不过是促成了印第安人的一笔尸体买卖,以及给牙医提供了一副牙齿。
这种无奈在后面与熊人相遇的场面再次展现。
你以为要与跟踪者面对面了,结果来的却是一个不相干的牙医。
事实上,这两个新加入的场景,一方面展示了科恩兄弟招牌式的幽默,令这部影片的因果效应不那么明显,另一方面也让这个西部场景更加符合我们的认知规律,匆匆而过的路人让西部世界更加广阔和真实可信,而不再仅仅是就存活着三个追踪者和八个匪徒的小戏剧世界。
其实看电影也是有代价的,赌出生命中的两个小时,换来一段不同的际遇故事,还好科恩兄弟版的《大地惊雷》不仅表演出彩,摄影和打光也都十分精致,这个代价花的值。
作为一个西部片迷,我很感激科恩兄弟拍出这样一部作品。
西部片作为备受瞩目的类型片自70年代后就没落了,但是自1990年后总会隔几年出现一部质量上乘的西部片,重新唤起人们的西部情怀。
其中经典的有凯文科斯特纳的《与狼共舞》、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不可饶恕》以及科恩兄弟的这部《大地惊雷》。
这几部电影都有些共同点,一方面是都具有西部精神,另一方面是对“正义”——这个经典西部片的核心思想从不同方面进行了重新诠释。
《与狼共舞》里重新定义了“正义”的族群,在以往的西部片里印第安人几乎都是反面人物,他们破坏了白人辛苦建造的家园,而《与狼共舞》犀利地指明印第安人在历史上才是受害者,那个被美国人骄傲的西进年代是对印第安人及其家园的屠杀与掠夺。
《不可饶恕》里模糊了“正义”与“邪恶”的界限,原本十恶不赦的坏人却在最后坚守了正义,而传统西部片里正义的化身“警长”却是影片中真正邪恶的人。
《大地惊雷》里则展现了追寻正义的迷茫,正义是人类不断积极追求的至善,但在这部影片中正义也会在追寻中逐渐迷失方向,捍卫正义的旅程也充满了无力之感。
老警长考波恩到最后都要放弃追寻,然而就在快要绝望的时候,偶然的机遇让他们发现了凶手。
科恩兄弟的诸多电影都展现出无力感和偶然性,如《谋杀绿脚趾》、《逃狱三王》、《老无所依》和《醉乡民谣》,然而在无力感之下又是主角们的不断坚持,正是坚持让一切有了意义,正是坚持让那个偶然到来时才不显得突兀,而且令人欣慰。
《大地惊雷》中,最终也是因为信念的力量捍卫了正义最后的尊严。
老版与新版的《大地惊雷》我都很喜欢,老版轻快、明亮,开头竟还有段民谣似的歌曲,老警长也一直担任着小女孩的保护人的角色,小女孩虽被蛇咬到了,但是最终脱离了危险,影片结尾定格在了老警长潇洒的骑马挥手的动作,约翰韦恩作为传统的西部硬汉完成了老警长的使命,亦完成了西部片的使命。
但相较之下,我还是更喜欢新版,新版压抑、悲凉、沧桑,小女孩被蛇咬后,老警长带着小女孩骑马彻夜狂奔,当老警长抱着小女孩找到医生时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迟暮老矣。
老版中的骑警是在救小女孩后死了,他的牺牲换来了小女孩的生命,于是这份不快似乎也转瞬即逝。
而新版中骑警安然无恙,小女孩却永远失去了一条手臂,虽然没有生命消逝,但是这份残忍更直抵人心,有时候生活比死亡更艰难。
影片最后,长大后的女孩独自走在飘雪的草原之上,苍穹之下,大地之上,独留静默的沧桑,伴随着Iris DeMent 演唱的
关于影片的译名“大地惊雷”我是这样理解的,在人类的文明社会中西部之魂终将消散,但只要英雄气概一息尚存,便可惊动于天地之间。
刚刚结束的柏林电影节上,在欧洲首映的《大地惊雷》大受欢迎。
一年前,很少有人会觉得,科恩兄弟翻拍《大地惊雷》是个明智举动。
一般说来,选择翻拍等于自取其短。
若不是奔着票房大卖,当真也高明不到哪去。
毕竟,现在的电影虽然还是流行干翻所有人,但主人公不再是一人一枪一马,而是足以组成正义同盟的超级英雄系列。
由于老版的成功事实,科恩兄弟自然不能说是化腐朽为神奇,然而新版《大地惊雷》还是让多数人喜出望外了。
这个年代不仅缺乏西部片,更缺乏适合它生存的土壤。
《大地惊雷》不仅捍卫了生命的尊严,更是重新捍卫了这个独特类型的价值。
所谓的生命尊严,其实就是小姑娘的开场独白。
凶手杀死父亲,她选择为父亲复仇。
杀人者偿命,而复仇是最原始的正义——同时也是要有代价的,比如搭上性命。
小姑娘认为警长是个真正勇敢的人,她信任警长,警长就必须捍卫它。
当小姑娘危在旦夕,警长快马加鞭,星夜兼程,为的固然是救人本身,其实还有一点,在这个以勇气为筹码的交易中,没有小姑娘的见证是不行的。
一路上,小姑娘更像在观察学习,最后得以真正的长大成人。
这个女孩的心理所想早早超越了同龄人,无法以寻常人的眼光来看待。
她的复仇过程不太具有快感,刚解除完一场危机,又一场危机旋即降至。
即便是解决了终极任务,她又坠入到了昏迷当中。
成年后的她依然坚韧,却对生活表现得很冷感。
她不是卖萌萝莉更不是女权主义者,新版让她的外形更加粗放,很难跟娇小软弱联系在一起。
《大地惊雷》并没有泄私愤,转而替观众寻找一种情感出口,它更多是在讲“法”。
西部世界尚未确立完整的规则法制,它露出了法律以外的空白地带。
哪怕小姑娘十分不利,她嘴里说的,还是那一套“美国式的东西”,这经常也是现代西部片的价值核心。
老版的西部风光有如漂亮的明信片,相比之下,新版《大地惊雷》在高超摄影技术的配合下,突出了夜景和复杂多变的天气,环境更见恶劣。
这种设置改变既是增加了不确定因素,同时又让人物命运陡然凶险,像警长和骑警互救了对方一次。
仅从主线来分析,《大地惊雷》其实是一老掉牙的故事。
新版确立了小姑娘的主角存在,她娓娓道来,以讲述者出现。
影片还强化了骑警的作用,他穿针引线,左右了大局。
倚重的警长一角同样没有失色,英雄主义被弱化,小细节上的动刀更见功力。
布里吉斯不仅把舌头绕得复杂,人物性格本身更见深度。
同是去年的风头人物,看看《青蜂侠》里的克里斯托弗·瓦尔兹(Christoph Waltz),此君不仅被毁,更是被浪费了。
对科恩兄弟来说,当《老无所依》做到了传承与突破,这一回的《大地惊雷》再一次影响到主流人群。
当老妇人讲起西部往事,他们变得伤感了起来。
这像是为了故事,又像是为了西部片本身。
【南方都市报】开场手法纯熟,令人惊艳。
时间将会证明,新版《大地惊雷》跟其他经典西部片一样经得起考验。
——《纽约每日新闻》
没看过原版,也没读过原著,没查过简介,我就是一个随随便便看电影的人。
作为一个长期被现代商业动作片包围的,时常沉浸在种种劲爆的枪战、车祸、武打等特效场面的人。
前半段支撑着我的只是一个模样倔强梳着大辫子的女孩,和几乎让我认不出来的马特达蒙。
奸商会一本正经的和小孩辩论,说不过的时候一边喘着粗气生气一边也会乖乖拿出钱来不耍赖。
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处决犯人时的赴死宣言是可以可长可短的,慷慨激昂的咒骂可以听完,懦弱的告白却不被允许。
而正义常常醉醺醺的卧倒街头。
这真是一个可爱到让我无话可说的时代。
而会因为赌气把粮食当靶子打没了导致饿肚子的硬汉和经常一本正经的未成年少女的组合,让我差点认为这是一出轻喜剧。
我抱着一种不怎么严肃的态度决定就这么随随便便的看下去,却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坐直了身体。
不是因为在毫无希望几乎放弃的时候一切峰回路转的桥段,不是硬汉们在追捕过程中慢慢被这个坚持原则的小姑娘慢慢改变的过程,不是老警官单刀赴会的豪气。
据说和老版相比,新版的改动正是结尾。
而在我看来,正是这次最后面加的那段,让我有理由给他一个大大的五星。
英雄在马戏团里度过余生,突击队员消失在人海。
而女孩慢慢长大,又渐渐老去。
没消息就是好消息。
没消息也是坏消息。
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掩埋了许许多多的英雄的时代。
结尾处她说,我没空理那些。
是啊,曾有过那样的一段经历。
此生,有没有其他的已经不那么必要了。
一个有如此坚强灵魂的女性,在那样一个时代我想不出这算是什么优势。
画面上独臂的女人背影在屏幕上越来越小,逐渐融入远处的一团灰色里。
有些沧桑的女声响起……我突然就眼热了……作为一个很不喜欢西部片的自知格调不高的人,我觉得这很难得。
其实我一直分析不太出来为什么最后我会哭,最后我想,算了,就当做是歌太好听了吧。
Leaning On the Everlasting Arm
科恩兄弟在自己作者电影中一向用幽默展现不可预期和不可控制两者交织的戏剧冲突,实则表达人之伟大和人之潜在价值都是有局限的。
而在小说改编作品中找寻适合自我表达的内涵,一种英雄、正义、道德……缺失、模糊的状态。
理性至上和追求客观是西方经验的两个特征,而他们的此类作品从来都是这方面的“反证”。
法律作为西方社会基石,在科恩作品中从来都是一个被讥嘲的幌子。
就如同女孩Mattie Ross一路上都用“认识一个好律师”为借口搪塞着各路货色,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从一开始她就不相信真正法制,而是自我寻求解决方法。
西部片特别是后来自成一体的意大利面西部片其实很多方面和科恩兄弟作品有相似之处,一种非政府主义状态下人性多样性的探索。
这次他们的初次尝试达到不错的效果也可以预见。
都是在荒野上,一棵树,一个女人,一个像那棵树一样、独立、坚韧、胜过无数男人的女人。
为了凑满50字,quote一条微博吧:@麻辣情医吴迪:前天一个德国女记者采访我,她37岁单身有男友。
德国没有剩女这个词汇,30岁+单身女人大把没人觉得必须结婚。
她问中国剩女是无可奈何剩下的吗?
我说是无可奈何,但是她们选择了宁缺毋滥;30年前,她们母亲那一代也是无可奈何,但是她们选择了凑合结婚,关系不好也不离,因为单身没法活。
这是时代的进步
说真的,一开始看完了并不觉得好。
就觉得挺正常的。
随后,问题出来了。
我看完了就开始想起那些画面来。
火车的,森林的,雪地的,尸体的。
野外的营地,骑马泅水,披着熊皮的人。
不是一回两回,而是会不断的出现。。
但是这些画面虽然会出现,可我又不能记得特别清楚。
于是就会想,那个画面真的是这样的么?
其实是什么样子的?
于是,我又看了一遍。
觉得真的很好看。
这些事情发生在大概9个月前。
而现在。
我是感觉到力量。
不知道是什么力量。
可能是狗熊德鲁伊的力量。
可能是独眼龙双枪杀四匪的力量。
反正我产生了这样虚幻的感觉。
一种好像火山喷发出来冲开大气层然后在月球边上开花的感觉。。
一种Hard and Bold的感觉。
于是我又想再看一遍了。。。。
有些演员,已不年轻,也从未英俊,但看他们,就是烂片也总会让我有一种满足感,一种快乐,比如Bill Murray或者Jeff Bridges,更何况大地惊雷非但不是烂片,更是部制作优良的电影。
第5颗星总是有个人感情色彩,因为我喜欢的就是独立坚强勇敢而不是娇滴滴的女孩形象,所以这个一上来有摄人气场的十四岁新手立刻成为我的大爱。
虽然有人说这部几乎是看不出科恩兄弟风格,不错这是一个简单的传统的西部片架构,我喜欢的就是它在所有几部最佳影片候选中这是最不卖弄的一部。
我喜欢它的简单直接,前因后果一笔带过,直达重点,这种经济的手法在现在电影动不动就超过2个多小时,结而不断的大气候显得鲜见。
摄影不使用夸张的角度和构图,而让自然的风景占据主要位置,这种可以把所谓个人风格退到后台而为影片整体所服务的气度恰恰体现了制作者的经验和老到。
对话用的是正式的语言而又不避讳当时的残忍和粗犷,生动又夹杂幽默,而从不会显得不合时宜。
这种莎士比亚加粗口的风格是现代西部片的一个特色了,尤为特出的例子是精彩的美剧死木。
虽然我承认因为口音关系,在没有字幕的情况下真的是很难听出全部。
这部片和以往科恩兄弟的作品相比,是少有的温暖。
特别是最后为了救小女孩,在星夜下狂奔。
这个竟然让我想到了宫崎骏的动画,也许是因为他多用同样勇敢坚强的小女孩做主角,或者是那种纯真的不犬儒的感动,就象千与千寻中的小白龙,或是穿越时空的少女的凌空一跳,是日本动画中特有的。
无论如何,这是个让人惊奇的联想,也许粗重的Jeff Bridges可以来演个另类的totoro呢?
看这个SCR的片儿的初衷只是因为这是北美过去的一个月里的票房冠军。
之前,有朋友跟我说这是科恩兄弟今年给的西部故事片,我也是按着这些想象去看的。
当然,电影制作很棒,可惜我的英文稀烂,对白基本听不懂,只能字幕。
所以,如以往,大半时间是在惊叹勇敢的小女孩儿,很多个瞬间我在拿此萝莉与宫崎骏的千寻美眉对比,好的,我是勇敢系女孩控。
整部片子的配乐会有莫名的温暖,当片尾曲《Leaning on the Everlasting Arms》响起的时候,我确定这是那首19世纪的赞美诗《靠主臂膀》,源自《圣经》的<申命记>33:27:永生的神是你的居所。
他永久的膀臂在你以下。
他在你前面撵出仇敌,说:“毁灭吧”。
摩西宣称神是我们的居所,在他里面有真正的安全,我们常常将自己的一生寄托在一些事上,金钱、爱情、性、职业理想、社会地位、终生梦想,但是真正的安全乃是永生的神。
人的一生难免各种磨难,当我们所依赖的人与法则覆灭,自己也随之无力面对时,神会扶持我们的臂膀让我们站着面对,当我们以他为避难所的时候,我们就不在害怕。
如果你没有信仰依靠,当面对一点点困难时,就可能失去自己。
在世上做神的孩子而活看似冒险,其实没有神的人更加危险,正如将房子建在沙土上。
因为神是我们的避难所,所以我们前行中无所畏惧。
那么,我现在可以把所有灯光昏暗的画面重构,其实是这样的:父亲丧命,她的世界没有光亮,小女孩儿在黑夜里,同那支臂膀的扶持下,无所畏惧,勇敢清晰地走在朝圣的阳光大路上。
我了个去,看到片尾,看演员表,才发现马特戴蒙竟然有出演。。。。
伟大的科恩兄弟,伟大的牛仔、治安官和赏金猎人,浓重的南方口音响起,欢迎来到狂野西部。The wicked flee when no man pursueth: but the righteous are bold as a lion.
喜欢老无所依,不喜欢这部~
片子不错 但是女主丑的惊天动地+嘴贱+打嘴炮 掉链子
当我孤身冲入复仇的风雪,便告别童贞。当他释然放下滚烫的重担,已瞬间老去。恶人虽无人追赶也逃跑,诸事常因果难测却轮回。后来我们三个再未遇到,却都把人生定格在四分之一世纪前的追赶。当我割下悬垂的尸体,涉进湍急的水流,回望无人安葬的恶人,送别暴尸荒野的骖驹,大地分明没有惊雷,只有寂静。
科恩兄弟是最美国的,一直秉承着那种艰辛时期的拓荒者的刚毅性格,对自由的追求,对信仰的执着和追求的持之以恒。一望无垠的草原、深邃粗犷的群山、高深莫测的谷地,弥撒着对自己脚下这块沸腾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生活的人的渴望与关注。电影音乐很棒。
这片儿怎么会有可能得奥斯卡呢……看了大银幕觉着即便是摄影也不够啊。喜剧元素比较好,不过无论是月夜狂奔还是结尾多年不见都矫情到死。这雪下得也只有中国电视剧的级别……
通常看完一个电影,都会对影片发生的地方的风土人情多一些了解。但看了这个片子,对那时的美国西部人民更不解了…
根本就很无聊嘛还得分那么高!
“没有什么是没代价的,一切都是如此,除了上帝的恩赐。”科恩兄弟把西部片拍的如此温情,片尾10分钟老杰夫那句肺腑“我老了”真是让人老泪纵横……PS.配乐真好!
太中规中矩了……
有着浓郁美国西部牛仔风情的冒险片,小姑娘的表现很出色,剧情能更精彩一点就好了。
这不是你们的水平
片源质量严重影响了观影感受,下到好版本,一定要重新看!
不喜欢不好看。
作为一个西部片只爱看劳伦斯、镖客这种大感觉的人,这部竟然能让我看完并且觉得相当不错,大概得益于其幽默的语言、鲜明的人物性格又或者营造出的粗粝往日氛围。而英雄只活在昨日,今日更多的是哗众取宠的马戏,只有经历过才会铭刻于心。
不好看,觉得好看的多半在装逼
这部实在没他们的其他几部有趣
我都不确定我是杂看完的。。。。Hailee Steinfeld不能说话,一张嘴简直丑毙了!!!
杰夫布里奇斯演得太棒了,科恩兄弟的又一部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