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尘埃》 :为什么说秦勇做什么都能成事儿?
中岛一直对著名摇滚歌手秦勇充满了敬意,这不仅源于他对中国摇滚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的贡献,更在于他内心一直保存着那份执著的爱;他有踏踏实实的生命诉求,有饱受坎坷从不认怂的精神,他用爱战胜了一切困苦,赢得了他的今天和未来!
在摇滚群体中,他独立于自己,用人格折服世界;在生活中,他融于善良,用付出给予家人温暖,他可以用黑豹的方式在中国乐坛天然般“撒野”,更可以为了爱而放弃自己辉煌的人生自我,他让坎坷变得那么的有温暖,他为自己的人生搭建一次次让人为之激动,为之鼓掌的舞台。
因此,奇迹总会在他的身上发生。
当他发现儿子更需要呵护与陪伴的时候,他毅然绝然的退出正如日中天的黑豹乐队,把全部的精力和爱给了儿子大珍珠。
爱的力量往往可以扭转乾坤,改变生命,成就奇迹!
曾经,秦勇把黑豹乐队推向了中国摇滚乐的巅峰,曾经,他陪护儿子大珍珠走出了生命困境;今天,秦勇又把自己送上了电影的舞台,而且凭借他在《走出尘埃》里对方和平精彩饰演,以及他的专业的表演功夫,迅速走红荧幕,获得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男主角。
有人说,干摇滚的,当演员不靠谱,因为演员的人物塑造与承担,摇滚歌手一定做不了,即使参与表演也无法摆脱自己的那股狂野所赋予的孤傲的性格。
因为摇滚歌手过度自我,除了唱摇滚,其它一无是处,因此无法“化为”他人。
这会是所有摇滚歌手的命运吗?
而曾经也有摇滚歌手参与电影人物的表演塑造,都以无法完成另外一个“自己”而失败告终。
但是,电影《走出尘埃》恰恰是通过丧失自我的痛苦经历和找回自我的生命历程的人生故事,这样的生存状态,用摇滚歌手来演绎,是不是又会丧失“自我”呢?
如何来理解“自我”,实际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特定环境中丧失“自我”也未必是件坏事情,过度的表达“自我”也许会无地自容。
在这个世界上,“自我”的含义极其复杂,我想也只有秦勇这样有过丰富经历的人能够懂得。
他的呐喊,他的付出,他的坎坷,他的大爱的给予,这些都成为他非常重要的生命人生,所以他更能够感受“自我”的意义。
秦勇的触电完全打破这些对摇滚歌手触电的误读,对“自我”也会重新定义。
从电影《走出尘埃》的国内国际上业内和观众的呼声看,秦勇又一次被时代高高的举起!
作为独立制片人和导演身份活跃在影坛谢晓东 此次选择启用秦勇为《走出尘埃》的男一号,我想一定是出于对秦勇情感的理解上而选择了他。
秦勇不负众望,脱颖而出,成为近几年中国电影演员中的一匹大黑马。
导演谢晓东认为,电影《走出尘埃》这部片子是一部温暖包裹着锐利的艺术商业片,从始至终都捍卫着真实生命的尊严。
观毕电影的我表示赞同,这的确是一部充满温暖并且具有艺术价值的电影。
群体也好,个体也罢,个人角色的选择不能以他曾经在干什么论高下,而是看他心里拥有了什么,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我完全有信心相信秦勇是一个做什么都会与众不同,做什么都会赢得掌声的人。
崔汀/文当我们年少时有各种远大的抱负,或者年轻时曾经在某个领域意气风发,是否会想过有非常落寞的一天?
《走出尘埃》是一部比较扎心的电影,影片的导演谢晓东过去作为制片人的电影作品是《我是植物人》、《大明劫》等等,都是偏重中社会现实和人文历史的电影,不走寻常路。
这次谢晓东转型成为导演,作品风格还是关注于社会现实,这部《走出尘埃》也关乎于理想,但是一个中年过气摇滚歌手的理想,一个已经被生活打击得千疮百孔的摇滚歌手,他的理想,有人在乎吗?
《走出尘埃》由摇滚歌手秦勇主演,他曾经是黑豹乐队的主唱。
对于黑豹乐队,相信中国现在的中青年人应该都有所耳闻,是中国摇滚乐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乐队。
当然,不管是黑豹乐队,还是摇滚乐,在今天的中国已经不被大众所瞩目了,这个时代的大众有其他的流行文化去追捧。
找秦勇来演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特别像是当年米基•洛克演《摔跤手》一样,还有《鸟人》找迈克尔•基顿出演一样,都是过气的明星演过气的角色,但真的很出彩,因为他们和角色心境相同。
所以,秦勇演这个角色,已经说明了他具备极大的勇气。
演戏,在很多人看来是比较舒服的事情,也是很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何况还是主演一部电影。
但是,《走出尘埃》真的不是能够轻松演绎的电影,即便是这部电影拍完,现在走入了市场,也要面对市场竞争苦苦挣扎。
电影本身和电影中的人物都要面对很残酷的现实,《走出尘埃》作为一部有音乐元素的电影,其实和最近的动画电影《欢乐好声音》有几分相似,都是说人物面对很严重的逆境,在逆境中实现绝对反击。
秦勇在《走出尘埃》饰演的主人公方和平是一个代驾司机,年轻时候可是一个非常拉风的摇滚歌手,但现实生活就是这么折磨人,为了生计,方和平成了代驾,一次偶然的机会,方和平要帮助儿子成就音乐理想,但方和平发现自己被别人利用,面对这样的情况,被生活无数次打击的方和平该怎么办?
就好像《欢乐好声音》中为支撑剧院而去洗车的月伯乐一样,艺术和理想可以让你放下尊严和自我。
方和平已经把自己从一个愤世嫉俗的摇滚歌手变成一个世俗的尘埃中人。
他可以忍受一切的琐碎,忍受生活的委屈,忍受音乐梦想的远离,甚至于在把自己当作英雄一样崇拜的儿子面前窝囊的认怂,他哭他恨他喝酒宿醉逃避……但是最终,他依然选择站起身来去面对生活,真正的生活和真正的自己,那个已经从音乐舞台上退出的自己,需要照顾母亲的自己,需要对爱人负责的自己,需要给儿子交待的自己,需要重新去想办法赚钱的自己,需要好好的继续生活下去的自己。
生为劳役,在这劳役之中体验喜怒哀恐悲的人生,这又何尝不是人生之乐呢?
当电影中,那位个性的摇滚少年,对着中年大叔、颓废的方和平(秦勇)说道:现在的你,和过去的你,哪个才是真正的你呢?
换来的答案,就是那沉默的回眸,以及孤去的背影。
曾经黑豹的主唱秦勇,用了这样一部电影,这样一种方式,来描述自己的音乐之路。
《走出尘埃》,看完之后表示,秦勇演得太棒了,又是一位被唱歌事业耽误了的影帝。
这部电影其实很难界定类型,说其是一部讲述摇滚乐的电影吧,却又不如《迷墙》那般纯粹,只是讲述一段摇滚音乐人的生活,有点类似《天鹅绒金矿》或《几近成名》。
但问题又来了,这样的电影卖点是什么呢?
难道正如片中所描述的那样,一个摇滚老炮,到了中年之后竟然落魄到那种地步,恐怕摇滚乐迷是不会接受的。
这部电影关键的转折在于后半段,新生力量的崛起,摇滚老炮儿后继有人,这部电影其实是通过音乐这种特殊的载体,来描述两代人的“代际”的纽带。
少数人的经历,描述的确是大多数人的人生说到代际关系,前不久的《乘风破浪》用了奇幻的方式,内容是让儿子进入到了老爸的生活,两代人关系得到了缓和。
但电影毕竟是虚构,这种情况现实绝对不会发生。
那么现实中如何完成这种代际关系的和解呢?
其实,在《走出尘埃》中,给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让两代人寻找到一个共同“人生体验”即可。
一个是沉寂多年、生活落魄的摇滚老炮儿,他如同现实中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深陷忙碌的见招拆招的生活中,年轻的激情早已不在,被时光磨平了棱角,被岁月碾压了锋芒。
《走出尘埃》用这样一种方式来描述生活,并不是缘于秦勇玩摇滚这件事,重点是通过这种表达方式来展现当代社会重压下大部分人的真实生活写照。
激情不在,生活?
其实是在生存。
而此时,一个摇滚少年无意中进入到他的生活,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少年身上,沉寂多年的激情逐渐在不安的躁动。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部电影,秦勇与少年的交集过程中,故事安排了大量戏剧化的情节和桥段,不免有些刻意。
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原本没有交集的二位,最终站到了同一个舞台上。
让玩摇滚的上选秀?
听上去有些不可能。
其实本片种种这样情节设定,正如经理人大放厥词一样,没错,他说的就是现实。
这种现实是建立在这个“为了生存而苟且”、“被现实埋没梦想”的两代人的“被动觉醒”之中。
《走出尘埃》的片名起得非常到位,要么骄傲如烈日,要么卑微如尘土。
当让他们走出尘埃的动力,不是自我觉醒,而是隐藏在内心深处坚不可摧的能量,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个能让其燃烧的引信。
回到开篇那句话,这就是引信,颓废、迷失,昔日摇滚青年不在,但铿锵有力的音乐永不言败,两代人的执着串起了梦想的乌托邦。
少年对音乐的执着,让秦勇饰演的方和平看到了当年自己的风采,在这个规则重重、与自己格格不入的选秀舞台上,电影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结尾并没有描述两代人的代际关系是否发生改变,但其实结局已经不重要了。
我们可以被生活击垮,我们可以选择对现实妥协,但我们的梦想,不需要别人来评判。
这是电影最大的亮点。
这部《走出尘埃》,就像摇滚老炮儿秦勇半自传体的故事,听他用音乐交织的雄浑之路。
昔日的风光,时光飞逝,二三十年的光阴,仿佛一挥而过,到了现代,却必须要每个人都仰望天空,脚踏实地,因为曲终梦醒,摇滚的时代也早已翻篇。
《走出尘埃》虽说讲述的是一段虚构的故事,片中的故事也可能是大部分人一辈子都经历不到的事情,但故事中人物的感情却是每一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到的。
从爱情到亲情,令人回味的是那重金属味道的不羁年华,晃动的镜头以及声嘶力竭的呐喊组成了这样有力量的音乐,这就是秦勇的首部大银幕作品,那个落魄但执着的中年的形象被诠释太真。
那一首《虎口脱险》,表达了秦勇对过往的眷恋,以及对未来的召唤。
1997年张学友在他的《想和你去吹吹风》专辑中,收录了一首歌叫《纽约的司机驾着北京的梦》,2017年,纽约司机过的怎么样没人知道,但在电影《走出尘埃》中,曾经的摇滚老炮儿方和平(秦勇饰)早已将自己的生活烂熟于胸,他混成了北京的一个代驾司机。
北京土著代驾着别人的北京梦,有点辛酸也有点“晚景”凄凉。
郑钧说“现在摇滚歌手一个个儿都穷得跟孙子似的”,而我们也在新闻里见过了太多从舞台灯光中跌落现实尘埃的明星,吃9元面条骑电动车的窦唯,为了照顾患病的儿子而退出乐坛奔波劳碌的秦勇……年少时神一样存在于远方的他他他,终于成了坐同一列地铁,点同一份套餐身边的普通人,尘埃里,这部被看作是秦勇“个人自传”的电影,几乎算是走下神坛的一代摇滚人的“自传”了吧?
首映礼上,导演说曾经给这部影片想过好多名字,《坚不可摧》……还有什么来着,想不起来了,总之——最后定下《走出尘埃》是因为更贴近故事内核,表现一种不屈不挠的生活态度。
所以“走出尘埃”其实是一种梦想,只不过不是意气风发的青春梦,是为了享受寻常生活而苦苦的挣扎,就像主题曲里唱的那样:风霜雪雨雕刻峥嵘。
岁月的翻盘就像被限号的人生,代驾司机能否从容驾驭,考验的正是走出的方向——走出生活的尘埃,还是内心的尘埃?
然而,可以摆脱年少成名的羁绊,却在太多生活的压力与无奈下举手投降,所以,这次摇滚老炮儿的中年出走,还是有些让人难以招架的怀旧情结在心里乱成了不成调的SOLO。
一部电影就这样成了一场音乐诗,音乐敲打灵魂,音乐拯救灵魂。
于是在影片中,故事并未太多去追溯秦勇饰演的方和平曾经风光一时的摇滚明星生活,只是让“外人”一次次去提醒他曾经是那样的与众不同,他先是被人从正常人际关系里放逐出去,又因儿子的病情被钱从正常生活里放逐出去,成为代驾司机之后又因奔波被梦从城市里放逐——在北京流浪的北京土著,望京还是你的家乡吗?
这其实就是导演还有主角秦勇和大家一起都在思考的问题,低谷的人生也是人生,尘埃与雾霾,谁带来更大伤害——好吧,这个是我在思考的……于是,佝偻的背影走着走着,又有了被生活打磨过的通透和豁达,将当下悲喜照单全收的态度,是尘埃赠与的最好礼物了。
当最后“方和平”再次踏足舞台,是交给即将遗忘他的观众的最好答卷——明星总是欠粉丝一个“如今我依然好好的”承诺。
当望京被新移民填满,被放逐的北京土著如何自救?
——只能拿出四海为家的勇气了。
没有华丽的镜头语言,只有平实的命运视角;无需强烈的戏剧冲突,却尽显对生活的真情实感;不用为赋新词强说愁,可体会人到中年苦作舟的感慨。
当潜伏的梦想遇到蜗居的现实,是否还有勇气飞越迷雾,找回真正的自我。
观看《走出尘埃》,是一个令人感动的过程。
片中摇滚歌手方和平的生命际遇,与饰演者秦勇这个前黑豹主唱的人生轨迹,居然是如此贴近与重合,叫人看到戏里戏外的逐梦人,同样深陷挣扎、同样遭遇迷茫,也同样不甘沉沦。
简而言之,故事讲述的就是一个中年男人重新上路找回自我的故事。
曾经的摇滚歌手方和平,干着代驾司机的职业,人到中年过着困顿的日子,疲于应付生活的各种琐事,过去的激情在其身上早已荡然无存。
可在不经意间,他的命运突然出了拐点,心中的梦想再次被音乐所点燃,鼓起勇气重新踏上生命的新征程。
戏里的人物方和平是虚构的,戏外的秦勇真实存在。
两个互不相识的人,竟然借助光影世界,在身为落魄摇滚歌手的意念上心意相通。
与其说秦勇在表演上极富魅力,不如说他是在生动地展现自己的生活经历。
遥想当年,作为黑豹乐队的主唱,秦勇曾是激情无限的象征,用一首首张扬不羁的歌曲,来震荡我们的灵魂。
可他却因家出现变故,不得不在事业正值巅峰之际归隐。
现实中秦勇的老爸在其举办演唱会之时撒手人寰,而戏里的方和平也因父亲的猝然离世而退出舞台。
角色与饰者如此高度契合的状况,使得秦勇演绎起角色来完全是感同身受。
代驾送人碰到奇葩顾客,失忆老妈屡屡走失,老爸之死更是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
片里的方和平生活上极不顺遂,他既不愿被生活裹挟着随波逐流,也无法反抗现实的无奈,内心孤独的他有着无所适从的迷惘,只能在辛酸中徘徊、在痛苦中彷徨、在迷茫中挣扎。
那对于音乐的理想与激情,对于人生的追求与奋进,似乎成了飘浮在空中的气体。
而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到底哪一个重要,让他在深陷疑问中难以自
虽然我们无法探知这些年,秦勇个人具体遭遇到何种不顺心之事。
但凡明眼人都可看出,片里方和平的困苦生活,既是秦勇在当下的自况,也是那群风光一时的摇滚音乐人的现实写照。
在媒体的报道上,我们不时可见那些摇滚老炮儿经济窘困与精神不佳的图文。
有多少人能理解他们激情过后,只剩下岁月的苦楚。
曾经为理想高亢呐喊、呢喃哀鸣的他们,成为乏人问津的音乐边缘人,怎不叫人唏嘘感叹。
时间磨灭了激情,却磨平不了记忆。
虽然片里的方和平一度自我放逐,但却没有泯灭骨子里对音乐的热爱,那摇滚精神中的永不妥协却被他深深刻进生活。
正是这种对于理想的坚持、对梦想的追寻,使其能遵从内心发出的声音,不屈服于选秀歌唱节目的压力,最终在舞台上用激情摇滚出灵魂圣歌,用带有力量、自由、叛逆的忘情嘶吼,来表达对命运自我主宰的勇气。
秦勇在表演上朴实自然,将角色诠释得很到位,首次触电便有不凡表现。
而戏里戏外两个摇滚老炮真幻交错的音乐人生,都在显露着摇滚不死、梦想不坠。
生而为人,更高的能力意味着更多的责任。
现代人生活里似乎离不开焦虑。
说到焦虑,人们到底在焦虑什么?
焦虑政策,因为朝令夕改;焦虑房价,因为日新月异;焦虑工作,因为朝不保夕。
所有的这些都是不敢让人有计划,生活不敢有规划,不敢谈未来,只能说眼前,这一切一切的不可预见性就是焦虑的根源。
于是,焦虑也就成为了这个社会中人们各种行为的基础心理活动。
明星也是普通人,走下舞台的明星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生活难免会有焦虑,有焦虑就难免有灰头土脸的时候。
生活让焦虑的人,让我们,也让电影《走出尘埃》的主人公方和平灰头土脸。
电影《走出尘埃》中方和平的扮演者是曾经红极一时的摇滚乐队主唱,在经受父亲突然离世的打击后毅然选择退出乐坛。
无独有偶,原黑豹乐队主唱秦勇受到方和平故事的吸引大抵是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方和平有相似之处。
从电影故事来看,主人公方和平正陷入中年危机。
中年危机也叫“男人四十综合症”。
都说男人就是长不大的孩子,陷入中年危机的男人们更像是迷茫的孩子。
如何走出迷茫,成长为一个男人,这也成为中年危机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有着焦虑与迷茫的方和平,或者说是秦勇本人,抱起吉他走向舞台的时候让所有人乃至身边亲近的人都为之震惊:“哟,我怎么不知道你还会弹琴啊?
”时间太久了,岁月是宽容的,但时间是残忍的,大家早已经忘了他们抱起吉他的样子。
黑豹乐队作为中国摇滚史上最命运多舛又最著名的乐队,普罗大众对曾经的主唱窦唯的印象是才华横溢,可再后来的音乐就有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也就越来越远离大众口味了。
比起孤芳自赏早已成仙的窦唯,大众对秦勇的印象更多的是他那坦率的表现,以及强有力的歌唱力。
这是秦勇本人的经历,但也像是电影《走出尘埃》中没有被提及的隐在背景。
方和平在影片中为摇滚乐迷所倾倒,即便是二十年后当代驾司机也有人曾记得他的歌。
在舞台上的摇滚歌者风光无限,在走下舞台的方和平,和普通人无异,自己也甘愿褪下舞台曾经給予他的光环,这时候的方和平是灰头土脸的,甘愿受命运摆布的。
在朋友的劝解下,重新走上舞台的方和平依旧魅力难挡。
这时候的他似乎找回了生活的自信,也找回了自己。
从现在看来,“身穿黑色皮衣,脚蹬黑色皮靴的摇滚战士”兴许有些过时,但那并不重要,方和平内心的力量不过时,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才最重要。
经历过中年危机方和平抱起吉他,充分认识自我,接受现实的自我,把灰头土脸的自己抛在脑后。
重新站上舞台的他既不自卑,又不自傲,充满自信地走出尘埃,也一如电影的片名——《走出尘埃》。
这是方和平的故事,也是秦勇的故事。
我们常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大慨很多科班出身的明星,也未必就能演绎出49岁秦勇大起大落的人生。
昔日辉煌的摇滚歌手,今天的代驾司机,秦勇用自己的鲜活人生诠释出电影《落入尘埃》的精彩斑斓。
真正的爱,不是辉煌时的掌声雷动,而是低谷时的安心陪伴,有你,落寞英雄不孤独。
摇滚老炮儿秦勇主演的电影《走出尘埃》今日首映,现场秦勇不仅讲述了自己的大荧幕首秀,同样也用颇为真实的性格让人看到他对音乐的执着和对家的眷顾。
众所周知,秦勇1994年加入黑豹乐队担任主唱,1996年先后参与录制黑豹乐队专辑《无是无非》和《不能让我的烦恼没机会表白》,成为内地流行音乐颇有人气的一个组合,并且也捍卫了摇滚在内地歌坛的地位。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05年为了照顾儿子而退出黑豹乐队,随后再也没有了他的消息。
一直到11年后,也就是2006年推出个人单曲《远航》,再次让人感受到时光和岁月在这位摇滚歌手刻画出来的沧桑味道,音乐一直在,他也在悄悄改变。
2014年2月携子参加中央电视台《出彩中国人》节目,大珍珠让亿万观众泪奔,而秦勇对于儿子的爱,也成为了观众最为美好的记忆。
《走出尘埃》是一部颇有热血的电影,通过音乐,通过做音乐的人,把现实与理想进行有力的碰撞,让人看到了音乐人的不同追求,有年轻人的执着,有过气音乐人的妥协与苟且,当然也有傲娇一般的乐队主唱不敢触碰却又不得不提及的梦想和未来。
影片里,没有用孩子,而是采用了一个身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这一点,颇为令人感动,因为从秦勇携子上了央视的节目之后,很少能够看到他带儿子出现,原因很简单,他想让儿子过自己最单纯而又朴实的生活。
而这一部能够出来演戏,也是因为儿子特别想演戏,为了儿子,他勇敢的先迈出来这一步,只想为儿找个机会。
这种最真诚的细腻心思,和他的人生一样,真实而又发自内心,所以他在演戏的时候,人生虽有跌宕起伏,但一个转身,一个回头,一个眼神,都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戏中方和平的人物魅力。
现实需要解决问题,音乐也一样,不能脱离现实存在。
当秦勇拿起吉他,在楼顶上唱起那首经典的《虎口脱险》之时,让人觉得浑身都是冷的,这是只有丰富人生阅历才能唱出来的声音,每一句都刻骨铭心。
而戏外,则同样在讲述着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老狼在《我是歌手》第四季里就讲过,也在第十二期突围赛中演唱过该歌曲,并获得当期的第三名,突围成功。
《走出尘埃》的插曲之所以也选择这首歌,也是如此,为了这首歌的填词、谱曲人郁冬。
选择了一首歌曲都如此用心,这么充满故事,你看了就会明白,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情感,就是能够不经意间让人感动,而这种感动,也都是发自肺腑的。
影片的叙事结构非常的简单,一个中年男人面对家庭、事业、爱情的各种矛盾与纠结。
画面很暖,故事仿佛就在我们的身边,亲和力十足。
这也是独立制片人谢晓东首次执导的影片,谢导曾经编写与制作《一年到头》《我是植物人》《大明劫》等多部影片,并获得业内外的一致认可,这一次,面对一个摇滚歌手的人生抉择,同样也让人看到了手法的独道与用心。
有人说,现实赋予你的每一次劫难都是财富,看你如何去面对这样的现实而进行理性的思考。
49岁秦勇笑看这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着辉煌经历的摇滚歌手被磨砺之后的现实生活,颇为催泪,也让人很受启迪。
说他是落入尘埃的英雄,不如说,他是在凡间修炼的男神。
小北加油吧,总算是有计划去实现你的梦想了。
只是,千万不要被资本裹挟而放弃自己的坚守。
前几天去看太平轮2,觉得还是很不错的电影。
如果按照吴导本来的想法,2D的2个多小时的电影,不要加3D效果,不要分成上下两集,那么这部电影现在的评价绝对不是那么低。
不过,观众看到的只有电影,访谈如何作数呢?
昨天看步步惊心电影版,感觉还不错的。
所以,虽然现在电影还没出来,但是我也给你一个及格的评价。
生活可以让人骄傲如烈日,也可以让人卑微如尘土但是,骄傲如烈日,和卑微如尘土,并不矛盾,一个风尘仆仆的在生活中打拼的失意男人,依然可以有着光芒万丈的梦想,依然可以有着穿云破日的激情,再多的磨砺,都只是身外之苦,只需看他,还是不是记得曾经要坚守的路。
由谢晓东执导,秦勇、冯波主演的《走出尘埃》,就是一部有关现实与梦想的电影,归根到底,影片讲的是追寻真正的自我的故事。
片名很有意思——走出尘埃,很值得琢磨:是否因为落入尘埃,才会走出尘埃?
还是因为深陷尘埃,才要走出尘埃?
但这些并不重要,关键是怎么才能走出,也就是怎样才能遇见真正的自我,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可能经历各种艰难险阻,甚至撕心裂肺之痛后,才会发现正确答案的事情。
《走出尘埃》的故事,其实可以看作是主演秦勇的自传。
作为曾经的黑豹乐队主唱,秦勇在他的音乐生命中最光辉的时刻,因为家庭的变故而放弃了一切。
片中由他饰演的主人公方和平也是如此,因为父亲的突然去世,母亲的精神恍惚,让他不得不放弃了音乐梦想,成为了一名每日操劳的凡人,一边各种筹钱打算开饭馆,一边又做代驾维持生计,人生的各种不如意,接踵而来,让他却应接不暇。
戏内戏外,这都好似是一个走下神坛的歌者的落魄故事。
因此,当我们看到了曾经那个站在舞台上,身穿黑色皮衣,脚蹬黑色皮靴的摇滚战士,在生活中煎熬,习惯了妥协,学会了忍让,也会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时候,不禁要问,究竟哪个,才是真正的他?
究竟怎样,才应该是一个生命应有的面目?
当年的激情与奋斗,究竟是青春叛逆的假嗨,还是可以伴随一生的珍贵品格?
毕竟如方和平所说:“人这一生,得过太多坎了,有一个坎迈不过去,你就完蛋了……”,曾经的肆无忌惮,变得开始小心翼翼,不是因为服输,而是因为有了太多责任,不能拿生命与生活去赌。
其实,《走出尘埃》可以看作是摇滚“老炮儿”的自传,毕竟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方和平已经远离了曾经的音乐圈,但他和音乐,却一直没有断了联系,最终还可以带起了徒弟,走上了选秀的舞台,“炮儿”虽然老了,但音乐不老,舞台上的他,依然是那个纵情的歌者,这似乎这也能回答我们初设的有关“真自我”的答案。
在方和平身边,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人:一个是一直守护者他的夏晓芸,这是一个很像《老炮儿》中的话匣子一样的人物,爱得无怨无悔,爱到不惜一切。
还有一个,就是音乐少年黄一冰,这个与方和平因为音乐结缘后,亲密如师徒如父子的男生,竟然带给了方和平最震耳发聩的一击,事关剧透,战台烽不便多说,但方和平的自我醒悟与拯救,自我坚持与倔强,却无疑让人动容。
因此,真的自我,不在于加诸的功名利禄,而在于内心的那份炽热,是否有过改变。
何谓尘埃?
同样是岁月赋予的身外之物,可以斑驳了面容,苍白了头发,困苦了肌肤,踯躅了身影,灼烧了心灵……但若初心仍存,所有的一切,又有何惧?
人活一生,不过是求个问心无愧,不过是求个内心安宁。
因此在方和平于舞台上再次唱起那不败的青春之歌时,没有人会特别留意岁月所留下的印记。
有幸参与《走出尘埃》的首映,一票摇滚老炮儿都为秦勇的大银幕作品站台,仿佛带领影厅的观众,重回到曾经的那个激情岁月,老炮儿不老,热血仍在,岁月如歌,不惧尘埃。
现场最感人的一幕,莫过于秦勇弹唱了《虎口脱险》,是的,这是郁冬为老狼所写的那首歌曲,而写歌那年的郁冬,也是因为生活变故,隐退歌坛,成为了一名普通职场人,只留下了一个传说。
或许他想用这首歌,表达自己对过往的眷恋,以及面向未来的召唤:珍惜当下,寻回自我,走出尘埃。
片名不行,为什么不花点版权费搞首黑豹乐队的歌曲作为主题,然后命名,至少也蹭了个IP啊。
居然是路学长策划的片子,可见这片子时日有点“久远”。
剧情倒是有点好莱坞模式的,中年危机,失意人生,父子、“夫妻”之情的纠结,经历种种挫折磨难,最终实现了个人对人生的新感悟,走向新的阶段。
这就是《救猫咪》10种类型之一“变迁仪式型”。
秦勇是本色出演,老去的摇滚唱将,的确有不少人可能今天生活潦倒,毕竟摇滚的黄金时代在内地已成过去,想起黑豹的窦唯一个人寂寥坐地铁都被人BB穷困的新闻,一声叹息。
这部片子或可算纪念中国摇滚的一阕挽歌。
PS:数天之前才看到秦勇在一部网大《哀乐女子天团》里演出过过气乐队的主唱。
编剧之一张小北,如今去玩科幻片了,倒是很期待他的《拓星者》,我承认是想看笑话的,希望有惊喜。
云里雾里看老男人失意?
影评人还是老老实实评论电影吧。【CCTV-6】
中国还是需要这题材的电影
对于国产电影来说 我给高分 有人觉得剧情拖沓 可是这可能就是有很多人亲生经历的人生 主演的演技很出彩 希望看过的朋友不要用很刻薄的眼光来对待这部好电影
没灵魂没... ...还真想不出来还能没什么,就这么滴吧。
一部只有两小时的电视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摇滚就紧紧的跟失意,落魄紧紧的捆绑在一起,变得沉重,好像成为许多音乐人不能成功的理由和借口。
不错,有触动,有感动。人到中年不认怂!
白皮肤,黑面具?
镜头的动感,剧本设计,后期剪辑,音效以及配乐,灯光,造景全部都配不上这个故事题材的潜力。没有恶意,但是这个电影整体就是小学生叙事的水准。走出尘埃这名字也特别好,真的太可惜了。
难得的好片子。很真实。
补标。2016.6.16上影节,摇滚题材的电影必须影院观看,大屏幕视听效果带来的感染力绝非居家观赏可比。
what’s the fuck
知道秦勇为了儿子的事。满感动。
曾经黑豹乐队的主唱出演该片男主角算得上是本色出演,那种追风少年的肆意与梦想陨落后的彷徨恐怕也没有人能比秦勇本人更清楚。片中方和平忙碌于困苦的生活,片外的秦勇也经历了父亲离世儿子患病的困境。片里片外,早已分不清谁真谁假。
我觉得挺真实的
音乐是可以拯救灵魂的,但这部电影不行。。。
水准之上,导演拿着劲,力量没使匀,再紧凑一些就更好了。
故事还可以,秦勇演得太好了,真心演技派,除此之外这片一无是处。最难受的地方,玩摇滚就必须中年要落魄吗?你让玩摇滚的怎么想?我那场就有不少玩摇滚的音乐人,结果中途退场一多半,还不明白问题出在哪吗
拍的画面感一般,单冲着秦勇的本色出演,你看到的不是电影本身,而是秦勇本人,这部剧就值得一看,最后秦勇演唱完摇滚,宣布回归,最后退赛说的“我的音乐,不需要你们来评判。”十分提气,歌也很好听,《原谅我》大家可以下载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