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right,看第一集的时候姐还是很正经的,虐心僵尸伦理剧附送帅哥主角一枚这种营销手段可以轻而易举地戳中普通女观众的萌点,看《行尸走肉》里无穷无尽的重口味大乱斗看到反胃的同学也可以用本剧来换换口味。
主角僵尸小哥慈爱的父母、刀子嘴豆腐心的妹妹都甚是讨喜,误以为粗暴的民兵要前来抓人时一家人抄起船桨左轮手枪电动锯保护僵尸小哥那一幕让本人着实鸡血了一把。
结果到了第二集……基情就已经从斜刺里杀出来大喇喇地把亲情挤到一边了。
主角小哥好基友的回归为我们揭示了主角小哥当年挂掉的谜底,树林里那段“没有你整个世界都失去了意义”的凶残表白当场震碎了本人的限量版防弹玻璃心,其无节操指数足以令主角小哥当年参演的贝克街三集片汗颜。
等等好好的帅哥僵尸伦理剧肿么一秒钟变基片了?
哔哔西你是生怕辱没了自己作为腐女之友、电视界搅基指挥中心的名声,惟恐辜负了专注搅基一百年的历史使命肿么的?!
这些年侦探搅基、魔法师搅基、住在蓝盒子里的外星人搅基都满足不了你们,于是你们连僵尸都不放过啊!
到如今看什么都是搅基复搅基,姐被逼到腐化边缘都是给你们这些死基佬害的!
当然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比死基佬更欠抽的生物——那就是玩弄腐女的死基佬。
姐其实并不反对搅基但是能不能麻烦你们搅得欢乐一点?
基片年产百万顶个球用你们倒是拍一对HE的出来给我们看啊?!
部部都用十年生死两茫茫or菊花残满地伤作结尾、部部都能把人虐出大姨妈这是闹哪样?!
人家僵尸小哥好不容易盼回了自己的好基友你们安排他俩冲破重重阻碍终于走到一起会死吗会死吗!
让这小俩口喝杯小酒树林里闹闹别扭然后火速给小攻发便当这种行为怎么对得起主角小哥在山洞里刻的那个“forever”啊魂淡!
基佬也是人啊凭什么只有异性恋才能享受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啊?!!!!
姐真的好累感觉都不想再碰基片了!
So,对于最毒不过后妈心的编剧大人,姐要说的是:“如果还有第二季的话,不要担心我们的限量版防弹玻璃心,尽管让基情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但是如果要搅,请开心地搅,阿门!
”PS:哔哔西拍三集片拍上瘾了是不是有种你和正宗三集片那样一集一个半小时啊魂淡!
英国迷你剧一向出佳品,这部偶然翻到的三集片又让我开始想看英剧了美剧《行尸走肉》一直在追,我觉得已经算是美剧中做的不错的,在血腥暴力的美剧主流下还探讨了人性,已属不易,让人小惊喜了。
但是看完《复生》以后,觉得“啊,原来故事可以这么讲,讲的更发人深省,精彩万分”,时间就把行尸走肉给比下去了……《复生》全篇几乎没有什么血腥啊,烂肉啊,爆脑浆o(╯□╰)o之类的镜头,如果不是是不是出现的白眼珠,估计我会以为自己在看文艺片。
但是就是爱这种调调啦,就想用很平静的语气讲一个故事。
我一直觉得一个文学作品(就姑且怎么说啦)倒底好不好,就看观众、读者看完之后会不会想要思考一些事,过很久之后再看,是不是还是会去想一些事。
这部剧就能做到。
这部剧其实在探讨的是关于边缘人的问题,用丧尸的外衣讲那些“异类”的故事。
中国有句话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人类其实很容易对那些与“正常人”不一样的人怀抱抵触和恶意。
本剧就把这种矛盾给放大到一种极端,死而复生之人,成为丧尸杀过自己认识的人,这对于复生者、复生者的家人、与他们一起生活的人都是一种挑战,谁的立场都没错,大家都不容易。
剧中各种人物齐全,各种立场齐全:有害怕的,有友善的,有激进的,有中立的,有怀疑的,有好奇的……小小一个诺顿村,几乎把整个社会给浓缩了啊。
两季都看过,第一季略胜与第二季,想看的朋友务必忍住别去看剧透,真的会有惊喜。
第一季第3集可以说是本剧最好的一集了。
第二季的4、5、6集也比较好。
另外,一开始真的是冲着剧情去看的,没想到腐国已经不能停止腐了……语言表达能力太弱了,还有好多想说的……总而言之,真的是一部好剧,我又掉坑了,请不要救我╮(╯▽╰)╭
不得不说腐国确实会玩,半死症的爱情,还有发人深省的道理。
活人会怎么看待死而复生的半人类呢?
即使是亲人可以接受那么其他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呢?
或者甚至是亲人都无法接受呢?
在亲眼见过他撕碎自己曾经的同类以后,活人又该如何对待这些半人类呢?
同性恋在宗教面前又该如何自处呢?
面对熟悉的父母亲人反对又该怎么办呢?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需要面对的包容和接纳太多,世间只存在相对正义而非绝对正义,非灵长类动物都会拥有私心更何况是人类。
学会如何生存将会是人类永远的课题不是吗?
不管是这些被排斥的少数,还是这些拒绝的大多数。
那时我还没完全集,但我已经看出keiren的死因,赶紧打电话给朋友告诉她我发现了基情,我说,男主刚考上大学就为情自杀了呜呜呜呜好感人。
朋友在电话那头轻笑,她说,恩,他也只能在那个年纪干出这样的蠢事。
我一瞬间就不那么激动了,想了想,确实,真是傻孩子。
十八岁,世间美好事哪个比的过这个时候?
却也是个叛逆激情糊涂躁动的年纪。
过了十八岁,就算是想为谁去死,也已经没有那个勇气和爱情了吧,我们都想着少爱一点,对方多爱一点,这是世界没了谁照样可以转。
也许,下一个街角拐弯处还能遇到更好的呢也说不定啊。
十八岁前keiren和rik的感情其实很简单,也许那时候他也不知道这是爱情还是友情,他画很多他们的画,他送他喜欢的音乐CD,他们在一起嘻嘻哈哈的打闹玩乐,不知哪一次在两个人的秘密基地刻下4ever。
十八岁时的keiren和rik长大了,在人生的第一个岔路口要选择方向了,十八岁了,男孩子都快成为男人了,沉积的感情也早已发酵了。
keiren这个内心敏感的文艺少年受着rik照顾这么多年,怎么不可能不爱他,只是十八岁时的爱和十一岁的爱可就不一样了,kieren想要更多,而这时rik退缩了。
后来发生的事,我们也就知道了。
殉情,复活,接着再一次看着心爱的男孩死去,从此天人永隔。
这一次,keiren眼睁睁看着死去的rik,只是这一次他不能再去自杀。
为什么反而已经死去的他,这次不再任性妄为为爱痴狂呢?
我始终认为,他母亲安慰他的那个故事,伤痛程度远远比不上他自己经历的。
他的妹妹说,我还差三个星期就十九岁啦,你还是十八岁,以后我就是你的姐姐。
keiren可能外表上永远都是十八岁的模样了,有一天他的妹妹会变成他的祖母,他还是十八岁的模样。
但是,时间可能会放过你的外表,却不会放过你的心灵。
母亲的坦诚,父亲的眼泪,妹妹的爱护,艾米对重生的感激,rik听到他自杀时的痛苦,以及最后,rik的死亡。
成长总是来自一瞬间,以前不懂得事,在经历过一次教训后,立刻就懂了。
除了爱情,还有亲情和友情,就算以后遇不到像第一个爱人那样的恋爱,那又有什么关系。
活着,总是有很多机会去实现很多事,让第一段爱情的记忆随着你变成永恒,也未尝不能坚强。
如果有下季, rik会复活么?
我想不会,这是对青春的祭奠,这是对初恋的珍藏,无论以后还会遇到谁,也不会比十字架下埋藏的记忆美好。
英国三集片,在整个电视剧产业链当中都是一个奇葩,即使再卖座,评价再高,它依旧不着急,慢慢来,一年只出三集,丝毫不担心该剧的狂热粉丝们在一年后失去狂热。
英国的电视剧不像美剧,它是观众导向的,像《绯闻女孩》那样,观众要谁和谁在一起的呼声高,下一季就安排谁和谁在一起,然后整个剧的人物关系画出来就像是蜘蛛网,一团乱麻,谁和谁都上过床。
美国的电视台是靠观众的数量来吸引广告以盈利,所以必须迎合观众的口味来保证该剧的畅销,而英国的电视台,其实基本上也就是BBC了,是由英国法律规定,每一个在英国定居的人都必须缴纳电视费,而政府每一年也都会给予充分的拨款,可是,即使电视台的运营全靠政府的钱,政府也没有权利干涉电视台的运营和节目内容,正是财政上的独立和内容上的独立,保证了BBC的新闻质量,也让英国的新闻节目更加开放,电视制作也更为自由。
英国三集片,在中国最火的莫过于《福尔摩斯 Sherlock》,三集的故事量很大,每一集都很紧凑,又采取了电影的拍摄手法,所以看起来特别过瘾。
不过这一类向市场投怀送抱的电影,还不足以代表英剧的独特性。
《黑镜》和《复生 In The Flesh》,除了英式口音外,瞅一眼,看完一集就知道不是美剧。
美国人不敢拍那么抽象的电视剧,也不敢拍需要人思考的电视剧,美剧基本上就是肥皂剧,供人在思考了一天就是爽一下,而不是思考了一天之后继续思考。
譬如说,去年的英国的《泰坦尼克号Titanic》,分成四集,每一集那个大船都要沉下去一次,而四集分别从四个不同的社会阶层的角度来刻画在沉船的时候,人物的内心活动。
最近看了《复生》,BBC Three的,也是三集,一开始据传是英版的《行尸走肉》,但是编剧显然拥有更大的抱负。
无论是《卫报》还是《每日电讯报》的评论,都表达了刚看到BBC要出僵尸局的时候,都脑边三条黑线。
与吸血鬼或者其它什么不死的生物一样,僵尸也已经是一个烂掉的题材,更何况已经有了非常成功的《行尸走肉》。
再说,BBC给这部剧的拨款要远远少于AMC给《行尸走肉》的拨款,那么既然不可能有华丽的场景,这部片子又能拍出什么新意呢?
但是毕竟是BBC出品,让人眼前一亮。
故事发生于一次僵尸集体复生之后,人类发明了一种药物,可以把僵尸的狂躁状态控制住,使得僵尸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思考。
除了失焦眼睛、惨白的肤色、定期需注射药物外,与常人无异。
政府鼓励那些已经被治愈完成的僵尸回家,而主人公僵尸Kieren的家所在的小镇有一个民兵组织,在教区牧师的宣扬下,立志铲除僵尸。
在僵尸肆虐,杀人成性的时候,这是一群小镇上的英雄,而当被治愈的僵尸们回到小镇时,牧师和民兵组织的首脑也完全排斥,立志杀死每一个被治愈的僵尸,以维护小镇居民人身安全的名义。
首先,这部片子从酒馆女老板对民兵们的态度上反映了民兵成员在小镇居民心目中的地位的转换。
这里,民兵队的作为就与上世纪中叶,非洲大陆上大部分国家脱离欧洲殖民统治的情况极为相似。
一开始,那些要求民族独立的非洲民族主义领导人们被看做争取国家独立的英雄,然后一旦国家获得独立,这些领导人们也立马摇身一变成独裁者,国有化主要产业以中饱私囊。
民兵队的出现是为了对抗狂躁的食人僵尸,固然是英雄,可食人僵尸基本殆尽,小镇秩序重新恢复的时候,这些民兵组织不顾民选政府的法令——要求接纳被治愈的僵尸,而坚持将所有的僵尸赶尽杀绝,其实也就是逆潮流而走了。
其实,在现代国家,唯一能够合法使用暴力的机构应该是国家,其它的所有民兵组织都是非法。
如果在僵尸横行,社区居民面临死亡的危险的时候,民兵组织还有其存在的合法性的话,那么在僵尸已不构成威胁,民兵组织的使命已经完成,应该自行解散。
在一个老头的被治愈的夫人回到小镇后,民兵组织得到情报,于是强行闯入老头家,把老太拉到马路上,老太没有能力做任何抵抗,反倒报以欣慰的笑容,结果民兵组织的头头还是一枪崩了老太。
这一行为其实已经完全违背法律,可是为什么民兵组织还有勇气去这么做呢?
我想,根本原因在“我们”与“他们”之分。
这种区分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奴隶主阶层随意虐待奴隶,欧洲白人肆意屠杀黑人,希特勒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卢旺达胡图族对图西族的大屠杀,都是在“我们”与“他们”的分别下进行的。
从根本上说,奴隶主、白人、纳粹分子、胡图族根本没有把奴隶、黑人、犹太人、图西族人当做人来看待,因此把他们随意杀害,也就不受到传统道德观念的制约。
即使到现在,这种区分依旧是某些人为自己伤害他人而找的理由。
比如,五毛,他们承认随意打人是不对的,但是他们会申辩,他们打得那些不是人,而是汉奸,从而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于是他们就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代表人民去消灭汉奸,诡异的逻辑。
同样,美国极右的共和党分子,坚称那些穆斯林是邪恶的,因此,他们可以对穆斯林随意发动战争,在机场安检的时候,可以对穆斯林进行带有侮辱性质的检查等等。
霍布斯提出,在人类社会组建以前的自然状态下,人类处于一场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中。
所以,一个人为了自身的生存可以为所欲为,杀死同伴,抢劫食物等等。
那么如果说僵尸复生,杀人成性,国家秩序灭亡,民兵组织的成立是为了自身的生存的话,那么僵尸食人也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因此虽然看起来好似民兵组织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但是实际上两者的道德前提是一模一样的。
只不过因为观众是都是人类而不是僵尸,所以才会觉得民兵组织杀死僵尸的行为是合理的。
而且,在启蒙运动以来,现代性让万物有灵论彻底崩溃,人为了自身的发展,自身的生存,可以随意破坏其他生物的栖息地,因此,在启蒙理性下,只要认定僵尸不是人类,那么民兵组织的行为就是道德的。
那么,我很好奇的是,那些宣称人与动物是完全平等的人,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毕竟,僵尸,也可以说是另外一种动物而已,或者他们直接认为僵尸并不是动物?
这个问题再往深处挖掘,就是对道德观的反思。
道德的外延到底在哪,是主观上认定的“我们”,还是客观上的生理上的人类,亦或是那些动物保护主义者所声称的是所有的肉眼可见的生命?
在《复生》男主角接受BBC采访的时候,他说在看这部剧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想成一只被治愈的僵尸或者其家人,自己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做?
其实,如果把自己想成僵尸太困难的话,就把自己想成在结婚前破了处的沙特妇女,在伊朗的同性恋,在16世纪美洲庄园的黑人,在上海租界的中国人,在文革中说市场经济好的人,在80年代的艾滋病患者,巴勒斯坦的基督教徒,或者任何否定一个生理上的人作为人的资格的社会里。
这样的情况不胜枚举,即使人类经历了道德上的巨大进步,还是有太多不把人当人看的情况。
另外,在自然状态下的原是正义,始终不是一个良善社会所应该坚持的正义观。
民兵组织杀害了那个老头的夫人,而那个老头自己一枪崩了民兵组织的头头,这种自己充当执法者的行为有悖于现代社会建立的基本原则。
在一个现代社会中,毫无疑问,这个老头应该申请法院的审判,而不是滥用私刑。
其次,为了让被治愈的僵尸不背负道德负担,在治疗中心里,医生把他们此前狂躁状态下的食人行为归纳为为了生存。
这部剧的特色之一在于把僵尸看成一种病,partially deseased syndrom,即半死症,而僵尸们食人是在under untreated situation for survival,即在未受治疗的情况下为了生存而做出的行为。
因此,从一开始,政府就表现出没有把僵尸不当人看的倾向,在鼓励被治愈的僵尸融入正常的社区生活,虽然后来还是有法令要求在有僵尸居住的屋子上刻上PDS,即半死症的英文缩写。
为此,政府还让僵尸带上特殊的隐形眼镜,在面部抹上肉色的摩丝,让僵尸们在外表上看起来与正常人不同。
一般来说,外表上不同是区分“我们”和“他们”的最佳方式。
比如白人对黑人的歧视,男人对女人的歧视,以及在纳粹登台初年要求犹太人佩戴袖章等等,而消弭的外表上的区别能够使人感到心理上的愉悦,无论是歧视者还是被歧视者。
回到正题,虽然医疗中心给被治愈的僵尸们释放道德压力,可是男主角还是没有办法原谅自己曾经的杀人行为。
这又是一个道德困境,即为了生存可不可以成为一个人践踏法律,违反道德的到的理由。
鲍曼大叔在《现代性与大屠杀》中提出,那些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亲自参与屠杀犹太人的纳粹公务员是否应该接受战后法庭的审判。
小说《朗读者》也聚焦这一问题。
有一些纳粹公务员提出,他们只是在执行上级的命令,如果不执行命令的话,他们自己也会面临危险。
而且,如果他们受到审判的话,那么那些在毒药长工作的,明知道他们生产出来的毒药是为了屠杀犹太人而继续卖力工作的人为什么就不应该受到审判?
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参与屠杀,可是却是整个屠杀工业链上的一环。
其实,这些纳粹公务员的境遇与僵尸是何等相似,他们不杀人自己便会被杀,为了生存,所以他们杀人,可是,这是充分的道德理由么?
剧中还有个有趣的情节,因为谣言盛传,小镇上的人们普遍相信被僵尸咬后自己也会变成僵尸,而实际上这是不存在的。
因此,当一个民兵队员在追捕僵尸的过程中被咬了一口,就被民兵头头关进了笼子,进行隔离。
这样的隔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福柯笔下的精神病院,精神病人被当做不具有完全理性能力的人被隔离开,而在这个过程中,又有多少人被“精神病”呢?
在上访大国,这类事情不绝于耳。
最后一点,就是宗教的作用。
教区牧师在本剧中扮演了一个精神导师的决策。
他不断引用圣经中的词句,来鼓励民兵队员们杀害那些尚且被治愈的僵尸。
教区牧师完全没有根据的揣测将会有第二波僵尸复生潮,而那一批复生的僵尸本质是善良的,而这一批僵尸无论如何本质都是邪恶的。
这样一种观点导致了民兵组织头头杀死了自己作为僵尸的儿子,因为他坚信他儿子将会有第二波复生,变成内在善良的人。
这样基督教就是邪教了,可是问题是邪教又应该如何界定呢?
缅甸佛教徒对穆斯林进行残忍杀害,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对基督徒进行恐怖主义行为,基督徒以清楚邪恶为口号对穆斯林世界悍然发动进攻,在这样的情况下,哪一种宗教又具有正义呢?
不知道编剧在此处有没有影射近年来的宗教复兴,不要说中东地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复兴,就算美国,看似完全世俗化的社会,基督教也在强势复兴。
而复兴的结果也许可能是下一次宗教战争,抑或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持续近千年的宗教战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美剧与英剧的差别一眼可见,好的美剧更注重情节,好的英剧却注重思想,就连《唐顿庄园》这样的英国肥皂剧也表现出了社会转型时期各种观念的激烈冲突。
究其原因,恐怕还是英国还是抱有一种精英文化,而美国却敞开怀抱拥抱了大众文化。
究竟是大众文化还是精英文化好,从雷蒙.威廉斯和汤普森开始,文化理论家们便争论个不停。
可是,在市场化大潮下,一切向钱看,那些没有固定财源的美国电视台们又怎么可能不拥抱大众文化,而在财政问题上高枕无忧的BBC当然可以坚持其精英文化的路数,不断用电视的形式去阐述人类社会的矛盾。
比如《黑镜》的第一季和第二季,充满了对于手机黑色屏幕、电脑黑色屏幕,对整个虚拟世界的反思。
再比如《复生》,则充满了对于包容性的反思。
美剧中当然也有着力倡导精英主义文化的,譬如《新闻编辑室》,可是这样的异数,还是要夹杂着拙劣的感情戏。
也许我们得返回柏拉图和修昔底德的问题:寡头制固然不好,可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民主制?
或者继续尼采的思考:上帝死了,上层阶级覆灭了,价值体系崩溃了,我们拿什么防御虚无主义?
这个半死人的世界观也是映射了很多问题。
有些人就算是给第二次机会,也不会珍惜。
刚开始以为rick爸爸那么激进只是因为觉得不公平,自己的儿子没有复生。
但当rick回来的时候,为了展示自己的权威,逼着儿子喝酒,逼着儿子杀丧尸杀吉伦,极度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大男子主义,rick为了维护吉伦让他觉得没有对rick的完全控制,就把复生的rick给杀了,明明爱着自己的儿子还封建信条地相信教父的话,把自己儿子噶了,就说让人气不气。
这里教父忌惮rick爸爸的权威,不敢正面反对让复生的rick回来,但就是在授教时夹带私货,通过几句话就蒙骗了rick爸爸,所以莽夫跟奸臣的对比一下子就出来了。
rick妈妈好不容易接受了复生的rick,回来之后rick不见了都不敢跟rick爸爸质问,虽然拿着刀子划了几下,简单的象征了对于父权的反抗,但是rick爸爸被嘎之后,只会不知所措哭喊谁能帮帮她,有点体现了女性还算是弱势群体吧,在父权家庭的几十年下,已经习惯被压迫,甚至有些失去自我……jem复生前死于白血病,对于生命的渴望算是比较强烈的,以现在的性格、死前对自己的安排等都可以看出是一个很乐观的人,所以复生后的jem没有太过低沉于自己是丧尸的身份,而且很快适应并且开始享受新人生,最后敢于放弃政府的药物支援去追求新的东西,也是有一些冒险精神在里面的,背景丰富很讨喜的角色,还有一处细节是在自己家里没有化妆,被人类志愿者强迫涂口红的时候,那种弱小无助让人就能想到现实生活中被侵犯的女生,虽然不是同一件事,但也算是映射,侵犯他人意愿强迫别人做一些事情,真的令人很反感……本来觉得rick复生之后还是被父权压制,跟男主两个人还是走不到一起,毕竟生前就是被他父亲禁止往来还送去了战区打仗,所以当rick摘掉眼镜试图用爱感化父亲的时候还是很感动的,不过还是被他父亲噶了,恨呐,为啥这个地方呆不下去,两个人不去其他地方呢,算是对两个人比较惋惜吧,这样也好,被虐的感觉我太享受了
《复生》“我想让你留下来,哪怕你是一条金鱼!
”苏这样对吉伦说,对他曾经失去的儿子说。
《in the flesh》看着海报上一张丧尸的脸,以为是英剧偷袭美剧再来一次《行尸走肉》,以为会是迷你剧版的《温暖的尸体》,甚至,准备好了吐槽腐国。
出乎意料的事情经常发生,在你最自以为是的时候,我被《复生》出乎意料了。
故事的重点不是无节操无下限的zombie啃食人脑,而是zombie的复活。
in the flesh,他们在药物的治愈下恢复了人的意识,可瞳孔散乱的眼睛,苍白泛青的脸庞,僵硬笨拙的走路姿势昭示着他们不可磨灭的曾经。
吉伦就是这样的半死综合症患者(可治愈zombie的官方称呼),有着重生的幸与不幸,被爱着却也被恨着。
意识回归的那一刻,是希望的开始,却也是炼狱的开始。
不同于在僵尸横行时期的其他死者,吉伦是自杀的。
随着剧情的慢慢展开,故事中的故事浮出水面,原来吉伦爱慕着里克,另一个生龙活虎的男孩。
青梅竹马,只是迫于世故和父亲的威严里克始终没有昭告世人的勇气。
在这样的压力与折磨下,里克出走服军役,并战死沙场。
吉伦得到噩耗竟割腕自尽。
美丽而哀伤,不愧是腐国。
后来,rising爆发,死而复生,僵尸肆虐啃食人脑。
吉伦也在僵尸之列,无意识的情况下吉伦啃食了妹妹洁闺蜜丽萨的脑子。
这是吉伦后来陷入自责愧疚泥潭的伏笔。
故事在温情和惊悚的怪异情调下发展,诺登镇的居民强硬彪悍地拒绝半死症患者。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居民至死不渝地维护半死症患者的亲人。
然而,细想来却又合情合理,一面大放厥词张牙舞爪拒绝半死症患者,一面不惜生命去维护自己的亲人,不正是人性么?!
后来,里克也回来了,以半死症患者的身份。
可里克的父亲比尔却还是那样的强硬,并扭曲的把里克当作正常人,让进食饮酒。
更让人气结的是,比尔要里克亲手杀了吉伦。
走投无路的里克向父亲摊牌,却换回比尔的杀戮。
终于,悲剧高潮到来,父食子,虎毒不食子,可人会。
吉伦再次失去了挚爱!
to be or not to be?
还是后者么?
吉伦躲到了山洞里,躲在了用黑炭笔写着“kairen and Rick forever”的山洞里,母亲出现了。
她说这次别离开我们了,她乞求着这次留下吧,她哭诉和我们在一起!
吉伦说哪怕我是个僵尸么?
母亲回应哪怕是条金鱼都可以!
这一幕,让我涕泗横流。
哪怕是条金鱼,哪怕是条金鱼!
吉伦的父亲自他走后完全自闭,放任自己沉浸于Blue ray,在吉伦回归时咆哮着痛哭。
腐国的迷你剧总是这样精致浓缩,期待着下一季的华丽回归。
关闭了优酷视频,却想到了斯蒂芬金的《宠物公墓》不同的题材,同样的故事结构,死而复生。
只是,斯蒂芬金的复生是人为的,情感更加的直白。
在一块印第安人的神秘墓地,死可以复生。
“出来混都是要还的”把逝去的找回来也是要还的,回来的已不再是曾经血肉鲜活的人,而是嗜血而怪异的物种。
但是,主人公几乎是毫无迟疑的奔赴宠物公墓。
我想,我理解那种想要拼尽所有找回失去人的感受。
若是有这么一块墓地,毫不迟疑,无论付出什么,无论。
卢克是个清秀细腻的演员,由他饰演吉伦是导演的明智之举。
卢克让这个半死症的吉伦鲜活而丰满,他对苦难的敏感,他对亲人的挚爱,他对爱情的执着,他对世人的悲悯,他对过错的歉疚·····所有情愫都让卢克·纽伯里无懈可击的表演表现得淋漓尽致。
卢克让人不禁同情吉伦,甚至对他的苦难感同身受。
他的喜怒哀乐会牵动着你的感官神经,他的眼神,他的眉头无不触动着你的心扉。
这剧最开始我的点都在于基友的5分评价和简单的“太虐了”的短评听说很虐又很赞之后就欢乐的点开了B站的链接。
要说的吐槽比如专注男主睫毛三十年比如妹妹绝赞的头发颜色和口嫌体正直的设定比如男二到底渣不渣等等等等,现在都不是感叹的重点,这里就想单独说下男主一家。
和白血病的妹子不一样,和战场上光荣牺牲的地下男友也不一样。
男主死的原因是因为自杀。
左手右手各一条,纵向的伤口带着丧失的青紫色即使在缩小的屏幕看上去也十分的狰狞。
弹幕飘过去说这样是基本没有拯救可能的,说男主是有多么多么爱男二。
大家都在说这基情有多么多么稳固的时候,好像就很少有人注意到了男主的家人。
我只是觉得,男主的家人真的好惨。
你有你的爱情可以,即使你是弯孩子又怎样,我们一样爱你,无论怎样你都是家人,无论怎样我们都爱你。
麻麻说“即使你变成一条金鱼我都爱你!
”哈哈不知道为什么是金鱼呢。
但真的这才是家人。
所以我真的觉得现在男主简单的一句因为RICK不在了所以世界都没有了意义的自杀……你让家里人情何以堪????
麻麻说,男主走了之后,家里人情况突然就变得很奇怪了。
妹妹脾气暴躁,丈夫在自己的面前封闭自己。
“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相濡以沫那么多年的人在自己的面前把自己封闭起来,这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
”是啊这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
一家人好像还在继续生活。
只不过是哥哥不在了嘛,那又怎么样,我依然还在巡逻还在游戏里大丧失。
只不过是儿子不在了嘛,那又怎么样,我还在看蓝光碟还在谈天气。
这样真的,没问题么?
有些伤口,有些事情,我们不去面对,就真的不存在么?
麻麻说,看到这样的家人,我真的很恨儿子。
但那是我的亲生儿子啊。
再想下去就慢慢的陷入了你们这些愚蠢的人类是有多少爱恨情仇。
再写下去好像就变成了对于自杀者的谴责。
其实怎么会呢,明明是家人啊。
即使全家人已经因为你的自杀变成了这样,也不会恨你啊。
怎么会恨呢。
只是,只是如果有机会的话……只是想知道能不能在之前就阻止你。
只是想知道你到底有什么心伤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分担。
只是不想相信啊。
只是还是想希望没有自杀这件事情啊。
只是不想面对失去家人这样一个事实啊。
粑粑最后回忆发现儿子自杀时候的叙述是我觉得全篇最大的泪点。
粑粑只是看着自己的双手,用激动的语气说,我真的不相信你,我的儿子已经……到了儿子已经“回来”的现在,都不能顺利的说出那个词语。
记得去年有一次梦里梦到了我姐。
梦里场景好模糊,我姐还是短头发,还是轻轻的笑着。
她说我们去逛街好不好。
我只是紧紧的拉着她的手说,我们先回外公家好不好。
回去吧。
回去吧。
回去吧。
回去吧。
梦里好开心的。
只是那种开心却总有一种不安定,仿佛总在想有什么事情被我忘记了就是想不起来。
醒过来的时候,想起了这件忘记了的事情。
姐姐已经回不来了啊。
嘛。
现在的梦里,我好像已经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个事实。
所以好像即使在梦里,也没有了那种不安定的开心了呢。
哎。
好像默默的就不知道写到了哪里。
好吧回到剧。
剧的名字被翻译成复生。
你这个混蛋!
你终于回来了啊。
In the Flesh 的第一季有3集,影片海报制作得并没那么吸引人。
影片色调是英国经典色:阴灰,总是冷冷的感觉。
描写一群PDS(partially deceased sufferer)——曾是没有人性的食人者,在复生之后得到救治,恢复了人性,却隐含着兽性。
这样的一群人,是什么样子,如何回到社会,怎样能被社会接受?
他们是什么?
他们是谁?
而在这些PDS对立面的所谓正常人类,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有着如何残酷的人性?
族群,永远是一个课题,列侬imagine全世界是一体,简直难以实现。
你是什么族群,又站在哪一边?
第一季里,还没有族群的出现,全是硬生生的孤独。
Kieren是本剧的男主角,瘦小纤细,眼神单纯无辜。
被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回忆起最后的杀人情景,恢复的人性让其备受这份经历折磨。
同时,“回家”,家人和社区会如何接受他,充满了疑惑和恐惧。
另一边,Kieren的家和以及社区里面,“正常人”,要接受这些曾经的杀人者回到身边吗?
如何去面对呢?
第一季的矛盾和冲突比较多,很吸引人。
Kieren的归来,和妹妹作为人类志愿军的对立;Bill作为人类志愿军的leader,在很多人(包括Kieren)面前以及PDS的恳求下,还是扣动了扳机,杀死了被发现回归了的PDS;就在此之后,Bill得知爱子Rick回来了,可笑的是Rick是一个PDS….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而这种信仰有时候会带来疯狂(例如Bill杀死了自己的儿子)。
这一点第二季凸显得更为明显。
片子的插曲很能带人入境。
这样的回归,在社会里我的角色是,杀人犯?
病者?
我是谁?
我要去哪里?
不被接受、不被了解、伪装,这种存在的定位,以及矛盾,就是在本剧中希望看到的吧。
第一季的亲情描写很感人。
一开始吸引我的其实是PDS这个梗,想看僵尸如果恢复理智会发生什么,感觉很有趣的样子。
看到一半发现是在隐喻LGBT团体,这种隐喻处理的还挺自然的,蛮好的。
看到最后一集,哭到不能自抑。
曾经也有崩溃到不想再坚持的时候,看不到任何光亮的出口,人生从一种痛苦到另一种形式的痛苦,想要放弃,想要解脱,但是一旦想到我爸我妈,就不敢迈出那一步。
人不仅是为自己活的。
我想过如果我真的做了一些不好的决定,我家人会怎么样。
最后父子和解的那一幕,我仿佛看到了我人生的另外一条路会是什么样子。
然而现实,我是不可能有这个机会重来一次的。
就像K对Bill说的,it’s a gift. It shall pass.
又被腐国虐了一把
里面的角色像是智障。
??评分这么高认真的吗?
这是三集片?进度太慢..男主大眼长睫毛斑比一只.丧尸X丧尸的基情剧……
看似是在讲僵尸如何在充满歧视的人类社会生存,其实内里却是讨论同志人群和宗教传统之间的矛盾冲突,一箭双雕,太牛逼了。
高虐啊QAQ
太拖沓了。。。一集就不想看了。。。
幼稚的学生作品水准,人物毫无逻辑,情节都是硬伤。在英国口碑都极差的作品在这评分这么高?
丧尸重新变回了人类……而且各种阴谋……英剧总是这么有内涵啊。、。
3集片应该短小精悍嘛,怎么故事渣渣的不痛不痒,腐国真是无基不欢啊 = =+
看哭了,反僵尸影射恐同,壮哉我大英腐国!结尾曲美得我哟
僵尸版断背山,很温情,融入了爱情,亲情,友情,亦有一些挣扎和社会现实问题,虽然一路温温吞吞,但最后高潮的爆发相当不错,不过感觉应该有下文吧,不然那个埋了很深的网页,阴谋啥的不就白费了么
治愈向家庭伦理剧,貌似适合脑抽小清新,一集弃
看得我气死了 死老头既反智又双标,本质就是专制,他要表里如一地就是想杀人我都没这么讨厌他,打着反丧尸的幌子尽干些恶心事,弃
有那么一种作品,即便已知晓结局,即便时过境迁,依旧热血难凉,潸然泪下,岁月无碍动容,无碍哀感顽艳
节凑太慢了
我再也不看英剧了~!!!一群话唠在那里BBBBBBBBBBBBBB~~个没完!
居然是这种莫名其妙的BE结尾…… 差评
原本看了第一集没啥搞头。今天看到围脖新闻,说是死基佬僵尸剧,再补看两集。除了基情,第三集棒极了,喜剧化剧情,亲情人性。腐国大大有爱~
编剧的梗都太老了,还有每次到人物性格转变的时候,编剧就……就不会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