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电视剧总有种种的不足,这可能跟电视剧总是把习惯将事情拖得很长有关。
但这么多国产的推理剧中,这是我比较满意的一部。
诚然,导演将狄仁杰写得太神,其他人有时候显得几乎零智商。
但梁冠华的出色演技就能让人感觉这样的不合理都是说得过去的,我喜欢看他那种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机妙算,喜欢看他把自以为牛逼的对手玩弄于股掌之间,喜欢看他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有时候像一个慈祥的老人,严肃起来却又有超强的气场足以将人震慑住。
导演很有才华,每个案件都能做到引人入胜并且环环相扣。
总有出其不意的情节,总有出其不意的卧底。
既讲探案又讲人情还讲做人与做官。
有狄仁杰在时,他身边的人总显得很没有智商,还老是问一些观众看来有些弱智的问题,这也是很多人吐槽神剧的原因所在。
当然,这其中有衬托狄仁杰聪明的意思,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身边的人的“弱智”问题都是有存在的理由的。
拿李元芳来说,他应该算是个能文能武的角色。
武功盖世,在独立行事时总能头脑清晰,对形势作出精确判断,这时他的智商高得惊人。
但面对狄仁杰时,他却尽问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狄仁杰要他推断时他总说是不知。
这是否很不合理?其实,在剧中,元芳始终将狄仁杰当作自己的父亲一般,对他而言是最亲近的人,那么,面对这样一个亲近而又聪明绝顶的人,元芳还有必要展示自己的小聪明吗?
他一个人时不管遇到什么都只能自己去处理,但面对自己视作父亲的人时,他便有了依赖感,自己不愿去费脑子。
他相信再难的问题都难不倒狄大人,所以便想到什么问什么,陪着狄仁杰思考。
那么总叫着“恩师,恩师”的曾泰呢?
他就真的这么笨吗?
其实他聪明得很。
但在狄仁杰面前他不能表现自己的聪明,一则说明他懂得为官之道,另外,他既拜狄仁杰为师,那么跟着狄仁杰一起调查与思考对他来说就是学习的过程。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狄仁杰的思维与推理方法,装糊涂就是最聪明的选择。
说到为官之道,狄仁杰算是个中高手。
他知道自己如何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去伸张正义,又懂得如何在各种权贵斗争中全身而退。
他一方面为武则天办事,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的将朝政往“恢复李唐神器”的方向上引。
有些本该诛灭九族却是忠良之后的人被狄仁杰保护了下来,却又能让各方面都心服口服,每次立了大功狄都会很自觉的远离朝政一段时间,以免因功高震主而兔死狗烹。
懂得为官之道的人很多,能做清官、好官的也有不少,但如狄仁杰这般既懂得做人又懂得做官的少之又少,所以武则天称他作“老狐狸”并不是没有道理。
因此,与其说这部剧的案件吸引人,毋宁说是剧中狄仁杰的处世之道吸引人。
第一部,案情破解完全按照类似于
熟悉
尤其是《四签名》《恐怖谷》《血字的研究》这几部长的,都是冰山一角引出长线大鱼,结局出人意表却情理之中,高技巧犯罪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可告人的惊人真相,甚至破案之后都无法公布于众。
细推敲起来,不论是Holmes还是狄仁杰,推理都是有破绽的,因为线索、逻辑、结果都在创作者的一手掌握之中,读者或观众都无法参与其中而只能被动的由设置的悬念牵引着,从而在仅仅是在形式上形成一种无懈可击。
比如Holmes一语道破素昧平生的来访者的来处,然后解释说由对方鞋底上的红泥判断出结论,给读者以合理而信服的感觉,但是世界是充满无限可能的,我们完全可以想到其实红泥也可以通过更曲折的途径来到那个人的鞋上,那么Holmes的推理就是失败的,当然对于我们举出来的任何一个质疑假设作者都可以增加新的线索来推翻,那么其实Holmes的高明之处仅仅在于掌握了作者任意给他的有利于他破案需要的任何线索。
我们要是能够有虚构的Holmes那么多的信息,我们在那种环境中也完全可以做出那样的正确推理。
这要说到
身为医生的Conan Doyle可能经常以法医的身份协助警方办案,对后者的很多手法都不甚苟同,而在他提出自己的看法时,时常遭到警官的嘲笑和忽略。
所以他把当时警方放弃的疑案攒了一些,用自己提出的所谓演绎法进行分析给出自己的结论,这些结论在现实中不见得是正确的,但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却可以天衣无缝。
为此,他虚构了一个侦探Holmes和医生助手Watson,并把这些换过地名人名的案件寄给报社发表。
这正可以解释了在福尔摩斯探案集中不时流露的对警察的嘲笑。
在《血字的研究》收到好评之后,他开始连载。
在积攒的案件用完之后,他不得不编造案件。
所以故事里的情节有时候太过巧合,缺乏生活中的随机性,很有可能是Conan Doyle借用当时的案件,自己加入情节改造而成的。
本片的推理也存在这样的特点,在片子自己的逻辑里面完美无缺毫无破绽,使观众不假思索之下觉得狄仁杰推理如神,其实只不过是片子给了狄仁杰太多的信息而故意向我们隐藏了太多关键信息。
不过这并不会削弱作品的可看性,文艺创作本来就是一种手法,只要能够达到赏心悦目的目的,也就够了。
生活中的推理无处不在,这两天本人就通过一位网友的BLOG中张贴的大量照片推测他的家乡,没想到得到的答复竟是完全意外,关于他本人生活环境的照片基本没贴,贴出来的凑巧是无关的,可见生活中的复杂性和巧合性是完全无法用常理来推理的。
纯理论上的推理应该是正确的前提,正确的逻辑,推出正确的结论。
但是实际中我们作为个体永远无法控制意外,由此,不论方法再正确再高明也经常得到错误的结论。
(题外话:本人看过
)到了第二部,却完全演化成为“古龙”武侠片式的神乎其技和漫天撒网,剧情演进过于牵强和取巧,风格完全转化为“看似一定是的必定不是,看似一定不是的必定是”的无所不用其极的反其道而行之的手法,说实话,给观众的感觉很拙劣。
每当出现线索无法继续或者剧情趋于平淡的时候(这种情况还不少),总是不得不运用彻底颠覆剧情或者横生枝节的手段来捉襟见肘,导致了一切都可以否定、一切都可以颠覆的虚无主义表达方式,脱离逻辑而完全依照需要,对观众的不负责和不尊重。
第一部里面的“铁木兰”、“太平公主”、“内卫组织”完全可以解释为政治野心家的冒险行为,从人性、逻辑的角度还是可以说的通的,在中国历史上也可以找到捕风捉影的案例。
而第二部里面的“蛇灵”组织,却完全脱离了现实,完全是为了制造虚无缥缈的气氛而无限夸张,而当谜底揭开的时候给观众的感觉却是失望。
这个“蛇灵”组织像极了古龙若干小说里面隐含的“青龙会”组织,但古龙的高明之处在于只是叫它神龙见首不见尾,若隐若现,永远有一部分隐藏在未知后面,所以永远都给人以遐想。
20多年前,一部《狄仁杰断案传奇》勾起了我心中那份对逻辑推理的兴趣,那么多年了,该电视剧的主题曲依然萦绕在我脑海,可见自己内心是多么喜爱。
前两年《神探狄仁杰》红遍大江南北,但是不知道是自己沉迷在TVB还是对国产电视剧有偏见,所以一直没看,最近在身边朋友的推荐下,在PPTV点播了该片,谁料一发不可收拾,现在都看到第三部了。
虽说该系列片剧情进展稍慢,也没有太大的场面,甚至老梁一个人的画面占了该片70%的篇幅,但是贵在剧本编得不错,虽有部分瑕疵(比如武周时期没有内史一职)但依然不影响正常观看。
喜欢断案推理的朋友,一定不可错过。
神探狄仁杰首播的时候,我觉得我应该是看过的,后来它也经常在电视上重播。
我记得那时候应该是在央八放,还是晚上,给我吓得够呛。
很有意思的是,我既见过片名叫《神探狄仁杰》的,也见过片名叫《武朝迷案》的。
因为某种不能言说的因素,剧中有个叫“江小郎”的在其他版本中被改成了“简小郎”。
而我既听过“江小郎”,也听过“简小郎”。
那时候就喜欢李元芳,又帅又会武功,觉得他的脸长得也挺方的,不过此“方”非彼“芳”。
也喜欢狄大人,他忧国忧民,很睿智,很机敏。
永远难忘绛帐初见,那时狄仁杰是一个小小的彭泽县令,李元芳是朝廷缉拿的要犯。
他叫了他一声“大人”,后来他叫了他一生“大人”。
那时候的狄仁杰会被对手摆一道,李元芳怕鬼。
他们都不是完美的,却是我心中最满意的两人。
有一个镜头我特别喜欢。
武则天向狄仁杰说着自己所做的种种,镜头逐渐拉远,吕中老师的声音久久回荡在上空。
她是千古女帝,她觉得自己了不起。
可是她得到了什么呢?
敌人。
她的眼里有着深深的落寞。
李青霞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我觉得她一点也不爱虎敬晖,我觉得她更爱自己和权力。
虎子死的时候我哭得很难过。
要是他能活着该有多好,要是他能一直叫狄仁杰“大人”多好。
他们一起当狄仁杰左膀右臂的时候真的很好啊。
狄仁杰曾痛心地说,“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你。
” 曾泰总是大呼小叫,莫名搞笑。
李规自杀的时候又让我难过了好久。
刘家庄就把我吓得不轻,无头鬼杀人直接要吓死我了。
那时候的故事很紧凑。
30集讲了三个故事,滴血雄鹰只讲了七集。
不像后来,故事少了,集数越来越长。
最后的最后,武则天自己坐在椅子上,深深地沉思着,伴随着幽深而忧伤的背景音乐。
这一生究竟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呢。
《神探狄仁杰》我居然14部都看过。
初中看的剧,毕竟年代比较久远了,情节已经模糊,但一个个生动经典的人物形象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我还记得李元芳笑着对狄如燕说:“我这样一个杀人如麻的人,你竟然起了个小乖乖的外号。
”大多数时候李元芳是严肃的,不苟言笑。
几次面对杀手组织,也的确算得上是杀人如麻。
谈恋爱的时候,居然有一丝小可爱。
这样的小细节,反而比现在很多所谓的甜宠剧更加令我心动。
吕中饰演的武则天,第1次让我感受到武则天作为帝王的威压。
虽然大家说一些老版的影视作品里面也有这样优秀的演员,但是介于我年纪尚小(◔◡◔),我就只认定吕中老师是演得最好的武则天。
狄仁杰的料事如神,见微知著的细节我已经印象很模糊了。
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他作为一个优秀的推理大师和政治家,也是一名医术高明的中医,而且爱国爱民。
不仅给皇帝诊治,也给平民百姓治病。
怀英,怀先生,永远睿智慈祥平和的笑容,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我觉得狄仁杰的形象在国剧中是最优秀的中医代言人。
许多人推荐的《神医喜来乐》《老中医》我都看不上。
《神医喜来乐》第1集我看了半集就弃了。
那个病人都没气了,不赶紧做心肺复苏,把舌头拉出来扎一针就好了?
我真不希望中医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是这样的。
《老中医》我也看了10多分钟就弃了。
不是会背中医经典,会背中医方歌就能讲好中医故事。
听背书,我还不如去喜马拉雅FM听朗诵呢。
而且男主的形象也是一言难尽,为什么非要他陷入狗血的三角恋呢?
看完了三部,总结了一些套路。
分别讲了如下故事:第一部:幽州案(金木兰和蝮蛇)、蓝衫记(刘查礼和方莹玉)、无头将军案(滴血雄鹰和太平公主)第二部:蛇灵案之突厥案(肖清芳和苏显儿)、蛇灵案之洛阳水患案(袁天罡和小梅)、血色江州案(林永忠和薛青麟)第三部:黑衣天王案(薇儿和小桃)、盐船倾覆案(文清和颖王)一、情节1. 小案扣大案。
例如,“蓝衫记”中本来只是两宗看起来寻常的谋杀外地客人案、“盐船”案本来是客店幽会男女被杀案。
2. 误会。
王孝杰,情节一直都在误导观众将王孝杰视为罪魁祸首,王锴在黑衣天王案中也一直被视为和其弟王蔷一样为黑衣天王的手下。
赵文翙误会狄仁杰和丘静为一党,王锴误会狄春等人与薇儿为一党……这些误会的情节,不仅是从人物视角上所产生的误会,更一直误导着观众,才使得最后的反转变得更有趣味。
3. 反转再反转。
例如袁天罡案中虺文忠的角色反转等,基本上是由卧底角色、误会铺垫而成的几层反转。
4. 开挂。
狄仁杰总是恰巧碰到相关现场。
比如在柳州客栈遇到凶杀案,在通衢客栈遇到几波进入客栈的人,刚好遇到文清一手导演的凶杀案的开端。
狄仁杰总是用自己的高明医术不小心救了一个重要证人。
二、人物1.女卧底。
方莹玉、狄如燕、薛青麟夫人小云、锦娘、薇儿、小桃,皆为女卧底。
其中方莹玉、小云、锦娘皆出卖色相,除苏显儿不断强调锦娘“最珍贵”的东西,方莹玉和小云的贞操似乎无人在乎。
2.县令与刺史。
有台词的几乎没有一个是与案情无关的人物。
县令林永忠和文清、刺史曾泰等,看似只是一个查案人员,最后却都被证实是与案情相关的人物。
三、调度事情败露之后,反派总会得意地将事情原委与狄仁杰和盘托出,思路清晰,知无不言。
薇儿和小桃伴着狄仁杰一起分析案情,三人在屋内一起踱步,在镜头移动之间将剧情阐明,如果关掉声音,会发现非常滑稽。
四、类型可识别的视觉系统:宫廷皇权、阴谋悬疑血案现场、离奇死状、民间奇事武侠江湖帮派、轻功、刀光剑影、机关暗道
还是第一部的本子写得最好 三个案子都跟武周李唐王室之争有关 其中使团案和蓝衫记案都勾连越王叛乱旧事 蓝衫记案和滴血雄鹰案又都勾连梅花内卫清剿反武势力 称得上环环相扣 难怪第一部副标题就叫武朝迷案 且几个案子结构上又都是小案套大案+案与案并置勾连的形式呈现 尤其蓝衫记案靠张春王五和刘大的偶遇 将两个吴姓人氏之死和刘家庄之变相连 不可谓不妙滴血雄鹰案中的太平公主和女官春香都在使团案中就已经现身 剧组安排还是很有心的 就是里面益阳郡主和太平公主两个女反派刻画都太单薄了 武皇的形象倒是挺丰满的 滴血雄鹰案里和狄仁杰站在玉阶上那一番对话确实经典 冯宪珍老师的配音也加了不少分小时候觉得使团案真冗长 现在看反倒觉得有意思 真假方谦和蓝衫记案的蜜蜂记应该是让整个案子好看起来的核心point 反倒是滴血雄鹰案的无头将军 小时候真的是童年阴影 现在看就觉得有点太扯了 倒是武皇的人物塑造是整个案子最好看的部分(就跟使团案最好看的其实是蝮蛇/虎敬晖的人物塑造一样)李元芳和狄仁杰的初次见面真的很帅 不愧是钱导的亲儿子+b王燕双鹰的前世(张环真的客串了好多龙套 还有钱导演的许士德 你们导演的戏瘾都这么大的吗(钱导不拍恐怖片真是屈才了(哦蒋欣真漂亮(忘了夸了)
第一部是最好的,也是最经典的。
不论是计谋的深度,还是台词的设计。。。
第二部,第三部就大不如第一部。
与其说是我们有了审美疲劳,不如把 编剧和导演拉出来凉凉,台词,剧本,第三部贩私盐案件里的宗主的演技,哎,,,无语。
一、有一个所有武周历史剧的通病,姑且在第一个提出,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
剧中人物用武则天来指代武皇,历史上是不可能的。
因为则天这个称呼是在她退位之后(神龙政变),她的儿子中宗李显为她上的尊号,称“则天大圣皇帝”,后来,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所以在她退位之前,则天这个称呼是不存在的。
当然,现在为了方便辨识人物,基本默认了武则天是她的名字。
在各种历史剧中,也渐渐默认可以在她生前使用。
如果真实历史的话,恭敬者称皇帝陛下,不恭者称武曌,或武氏,如骆宾王的大作《为李敬业讨武曌檄》: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另外的题外话,古代女子一般不使用名字的,如果一般家庭的女子,称某氏,如果是皇家的女子,对外更不称名字,而称采邑,就是给她的封地起一个名字,然后称女子封地的名字,如安乐公主,长宁公主,太平公主。
二、从第一部狄仁杰从彭泽令复职,到第四部,他一直任内史,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平章:宰相职)剧中的时间线索显示,跨度大概将近十年左右。
这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放大。
狄仁杰第一次当宰相是从天授二年开始,时间不到两年,然后被来俊臣诬陷贬官。
贬彭泽令是这之后的事情,也就是说狄仁杰第一部开始的时候,已经是狄仁杰第二次拜相。
发生在神功元年(697年),不过在700年,狄仁杰就病逝了。
任期两年。
所以剧中给人一种错觉,就是狄仁杰权掌中枢很长时间,但实际上,他两次拜相加一起三年左右。
干不了那么多的事情。
不过,为了编这个剧,有更多的国家大案要破,所以这个放大是可以理解的。
三、还有一个有趣的错位。
第一部,虎敬辉暴露的时候,跟狄公说,其实我不姓虎,我姓蝮,(宝剑落地)狄公一脸惊诧,啊,你是王皇后的后人。
这里就有些欠妥了。
武则天利用权谋,导演废王立武,诛杀王皇后和萧淑妃,然后给其亲族改姓,这个大家都知道。
可是改姓也有一定原则,一要姓的恶毒不堪,二要和原姓读音差不多。
所以王皇后的后人改姓蟒,萧淑妃的后人改姓枭。
那么谁改姓蝮了呢,哈哈,是武皇的堂兄武维良和武怀运,她借魏国夫人之死,杀了两个哥哥,改武姓为蝮姓,其实是改的本家。
四、人物错位从第一季出场的吉利可汗,是一个重要的线索人物。
很多关于边境的答案,都和他有关。
那么真实的吉利可汗是谁呢。
其实吉利可汗确有其人,而且大大有名。
不过年代不是在武周时期,而是太宗贞观时期。
吉利可汗是东突厥著名的好战首领,曾经多次侵入内地,太宗命名将李靖征伐突厥,活捉了吉利。
算得上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首领被汉人活捉的例子。
五、题外话,其实我认为几部《神探》,唯第一部最有历史剧的味道,因为涉及到非常多的历史细节,如和突厥的关系,太子的处境,越王之乱,朝臣的派系,太平公主的野心,晚年武皇的反思。
虽是演义加工,但十分有滋味。
关于越王之乱,可谓前两部的重要线索。
一些不为人知的阴谋,都是从这个事件触发的。
延伸到第二部中,构陷黄国公李霭的事情,就又有一个错位了。
剧中是把黄国公李撰和范阳王李霭结合起来。
剧中说:为人谦和有礼,谨言慎行,从不仗势欺人,在江州的威望极高。
可惜历史上这两个人都当不起如此高的评价。
黄国公李撰直接参与了越王之乱,被诛杀。
范阳王李霭是鲁王李灵夔的儿子,更是在紧要关头,出卖父兄,告发阴谋而免死。
受到不少的谴责。
个人口味。
全世界:第一:绝命毒师1-5,北京爱情故事,神探狄仁杰1-4(第四部叫神断狄仁杰)全中国(全时期)(含港剧):北京爱情故事,神探狄仁杰1-4(第四部叫神断狄仁杰)【并列第一】。
作为一个外行,观众角度,什么时好的电视剧呢?
1.味道。
也就是哪怕剧情不行,粗糙,等,但是味道合乎胃口。
2.演员是否喜欢。
3.内涵4.动情,感染力5.剧情。
人物塑造。
6.表演7.镜头。
6考究(比如服饰,细节,道具等)。
7etc。
满足第一二条的基本都可以列为喜欢的电视剧(除非后面的比如剧情过分垃圾,人物过分胡乱塑造)。
但是要上升到刚才的列表名单,却还不行。
而它们带来了:【第0条】:带来观众没想过,没尝过,同时冲破天际,带来新世界,奇妙享受的东西。
一般情况下,从不在乎电视剧或电影,是否演技好,是否符合逻辑,是否剧情好。
诸如此类。
只在乎观看体验如何。
在b站看的,弹幕比较好笑
小时候不喜欢,几天前点开一口气看完,超级好看,从唐诡来的,30集3个故事,最喜欢的是滴血雄鹰,女儿杀母亲为了权利,武则天说她把一切都变成了敌人,最后一幕,好孤独,唉。
精彩,虽然配角演的很是脸谱特效也是渣的一塌糊涂,推理也经不起推敲,氛围恐怖,狄仁杰可爱李元芳帅气,继续追。
老公非常喜欢看,简直入迷
不错。
《使团惊魂》家国背叛、《蓝衫记》政治惊悚、《滴血雄鹰》恐怖迷信,三个篇章各有特色,金木兰、小红、太平公主加上武则天,女性终于不是男人(政治)的附属品而是操盘手。狄仁杰的头脑+李元芳的外挂,两人所向披靡,舔灵曾泰在一旁夸“恩师真乃神人也”。虎敬晖的牺牲可歌可泣,武则天诉说自己一生的一段让人起鸡皮疙瘩。(其实这是一部奇幻剧,高科技的易容术和机关屋,还有死了复活的张环)
3.5宫廷内容和惊悚内容比推理内容精彩……主打一个氛围好。滴血雄鹰相对最有意思。
元芳太假了。
当年耳目一新的国产剧,可惜特效和剧本其实都偏弱了一点。
狄胖胖o(∩_∩)o...
好素材,但是真的是给老年人看的呀
CCTV4
破案就靠影射出洞是吧,还有狄仁杰那种大局观,高大的人格魅力无底线感染敌人,令人作呕。一星全给吕中老师。
国产侦探破案剧中最难看的一部,一群②B瞎捧,像在看大名宫词一样的感觉,但是火候又差远了。
梁冠华之后再无狄仁杰,我就认梁老师的狄阁老,同凤阁鸾台平张氏加处置使兼幽州大都督!
真心节奏太缓慢了
于“神探”二字几乎无涉
就很啰嗦,而且永远是镜头对着正脸说话。。
一共3个案子,第一个案子有点意思。
故事精彩、演员出色,服装道具精美。就是为什么睡觉都不枕枕头不盖被? | 滴血雄鹰最惊悚,电视版和DVD版不同。简小郎又名江小郎 | 其实最大的boss是则天皇帝。首播的时候看到前隋大业三年还去查了,发现这集的时间狄大人其实已经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