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诚嘛。。
风格就是以细著称画面的精细和情感刻画的精细,使得每一帧都包含巨大的数据量,看他的东西就是享受那种丰富细节带来的冲击“把每一个镜头都当作艺术品来画”,这是我和别人说起新海诚的时候,必说的推荐语剧情可以蛋疼一点,长度短一点,动作少一点。。
都没什么但是如果风格转变可以抛开这点。。
那其实在日本发达的动画工业里,有没有新海诚都无所谓了先从场景画面说起,这部的用色一如既往令人赞叹,但对于物品的刻画,植物的刻画,很多地方都使用了较粗的画笔,虽然对于动画片而言,较为潦草地填涂颜色可以使得风格更梦幻一些,而且也颇为节约成本,但这不是星海诚的风格。
更何况简化背景并没有提高帧频,就算在高光处大量使用光晕渲染来让画面显得更清亮,但这种偷奸耍滑的做法估计星海诚的爱好者是不会一直买账的。
正向大多数同学所说,新海诚的画面难道就只剩下紫色的云彩了吗?
再说人设,之前的星海诚人设偏向写实,这部人设更加卡通化,是为了迎合低龄消费者?
但卡通化不意味着宫崎骏化,将人脸画成宫崎骏最喜欢的大脸蛋,头发普遍画蓬松一些,你是想怎样?
让我不断产生看宫崎骏作品的感觉?
说真的,新海诚兄,你真的不需要通过这种手段收买宫崎骏的爱好者,因为你会丢掉自己的爱好者,而且宫崎骏爱好者也不会买账的。。。
三说叙事,关于星海诚我是不想讨论叙事的,星海诚喜欢内心独白多过故事情节,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秒速中铁路奔袭的那段,大量的地铁内部细节描写,并用人物内心独白串起琐碎的生活片段。
星海诚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有很敏感细腻的观察,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就是最大的成功,秒速和云彼都是这样成功引起共鸣的。
也许是新海诚自己厌烦了这种方式,总重复一件事的确会让人厌烦,选择新风格其实无可厚非。
这次星海诚选择了宫崎骏最喜欢的玄幻故事。
神奇的国度,一个少年王子什么的,一个关键的宝石。
完全是一个童话故事,童话故事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唤醒童心。
但玩得不好,就是幼稚了。
最后说我为什么只给两星不是完全是因为这部作品,因为我不希望这部作品减少了一个动画界的稀有物种,而增加了一个优势物种。。
我给两星,因为我认为星海诚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不要浮躁,不要浮躁,不要浮躁
这部电影差评很正常……因为从评价一部电影的角度看值得诟病的东西太多了。
可是电影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而已,技术性的东西不能构成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的全部。
艺术是什么?
艺术和哲学是相通的,都在探求、接近着生命中最神秘莫测最伟大的秘密。
可能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的向上仰望,尽管头抬的角度有高有低,但总是在仰视神明的脚底。
新海诚想表达神明层面的东西,这是超出他视力范围的事情,也同样是超出我们每个人能力的事情。
难以表达,无法名状。
就是因为他在探讨生命中那个神秘的秘密。
至于那个秘密,宗教、哲学、艺术的根源都在探讨它。
但没有人告诉我们答案。
那个答案——正如佛说——不可说。
我无法评价这个片子正如我无法评价灵魂、生死、神明、孤独、意义这样的字眼,打五分的原因仅仅是实在看不下去这部片子被打成那么低的分。
我相信对于任何一个有一颗柔软的心的人,对于任何一个纠结于生命的人,这部电影一定能够戳中你某个点。
怀着丧失继续生存下去,这是对人类的诅咒,也是祝福。
没有星星的夜空是最可怕的。
让我深刻感受到身为人类是多么的孤独。
活着的人才是最重要的人能够出生下来,已经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了祝福是什么意思祝福你
如题,两颗星里一颗就是给主题曲的(另一颗星献给自己那新津古参的淡藤岁月)——之前没听过熊木杏里的歌,但一曲hello goodbye&hello真是整部作品的点睛之笔啊,曲也好词也好,人渣诚的主题诉求全在这首歌里唱尽了——关于接受离别,接受没有你的世界,那么多无谓的感伤纠结一股脑儿浸在旋律里娓娓道来,让俺没被这槽点不止欢乐不断的片子煽出什么小情绪,却在这片尾曲里鼻腔发酸泛出几滴鳄鱼泪,加之旋律中那股子暖而不燥哀而不伤的抚慰感,顿时对这自己写歌唱歌的姑娘好感倍增,一会儿抽空一定要找找她的其它专辑……换句话说——我说新津诚同志,好歹我也算从02年开始刷你Other voice官网副本的古参玩家了,这他妈一首歌就能说清楚的问题被你絮絮叨叨零零碎碎浪费两个小时,你害臊不?
更何况絮絮叨叨两小时也没把故事讲囫囵,尤其是明日菜这个可有可无的尴尬女主角——直到结局我们才发觉,她并不是故事里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仅有的存在价值只是被追妻的大叔当成一把开路钥匙而已,即使明日菜在前往异世界之前选择退场,也无非是给大叔的追妻之旅开个hard模式罢了——或者说她原本不该这么可有可无,前中期数条伏线都在暗示她有机会大有作为:手中矿石的来历,被蛮族追杀所暗示的家族血脉,家母在孕期与父亲意味深长的对话……可以深化女主角形象的线索伏笔似乎随处可见,却硬生生被混乱的叙述节奏铺陈搞得全部烂尾,让这无辜的小姑娘更缺乏剧情存在必然性的同时再也没机会撕下形象浮浅的标签,连带着搞尴尬了一个立意良苦却无法令人全盘信服的故事,以及被中学生等级的叙事技巧浪费的两个小时。
当然也有不甘心被剧本摆一道的观众继续深挖故事内涵,试图从泥沙俱下的叙事中掘出几粒金来捍卫影片价值……或许新津试图传达的寓意与价值观本身可圈可点,但谁奈何一个A级立意被钉死在E级剧本里?
假设新津同志你能用60分钟把这故事讲得比主题歌更简洁直观动人心弦,那样的话十颗星我都不会吝惜的,给你,给你,都给你。
——在那之前,还是先把スーパー設定タイム这种低端的世界观灌输方式改掉再说吧☆劈埃丝:“原来我只是太寂寞了”绝逼是这片子的点题金句啊,这么真挚恳切又指脸打脸的扪心自问真是让俺闻之绝倒的同时感慨新津同志你终于肯对自己坦诚了一回,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繁星虽然美丽,但实在触不可及,大人都知道,可是孩子却单纯的以为可以抓到那遥不可及的美丽啊。
主角是明日菜,我也只关注了她,因为好像比较能理解她的想法。
她,没有欢乐的家庭,她很孤独,很寂寞,有谁真的体会过孤独,寂寞吗?
如果真的体会过,那我们大概可以体会到明日菜的心情。。。
舜的出现是个惊喜,打破了平淡孤独的生活,也是为了舜,她甘愿去另外一个世界去重逢。
大人或许不会这样做,但明日菜只是个孩子啊,少女心和冒险过另外一种生活的心情是多么的强烈!
或许明日菜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在久过平淡孤独的生活后还要继续这样 和另一个新奇世界相比,她几乎是被推往另一个世界,因为实在是过够了之前的日子啊。
新海诚讲故事真是太幻灭了 而且这片模仿宫崎骏的痕迹不要太明显 整个就是一风之谷+天空之城+幽灵公主+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地海传说的综合体 最后再加个钢炼 我去 要不要这么混搭 天门的配乐这次也跟画面情绪不是很搭 女主的人设倒是跟宫崎骏完全相反 这种废了吧唧总拖后腿等人救的女主谁喜欢啊!
而且这女主有辨识障碍 一直把便当男主的弟弟当成男主 跟吃了脑残片似的。
虽然这次故事变长了 也挺曲折 但是新海诚根本没有把握故事节奏的能力 情节点也很突然 一开场看了好些个日常生活片段突然就出现个怪兽 敢不敢有点铺垫啊 男主也是 出现了不到20分钟就突然自行坠崖身亡了 坑爹呢这是再加上是在线看的视频 新海诚唯一的优点——出色的画面和绚丽的色彩根本凸显不出来啊 他的片就是得收蓝光的看才行啊有木有其实《追逐繁星的孩子》这个故事题材挺好 神秘的矿石收音机 未曾相见的父亲的遗物 有着未知文明的地下氏族 等等如果有个好编剧和好导演的话 这片绝对在《银发的阿基德》之上 甚至可以媲美宫崎骏的早期作品。
可惜新海诚连世界观都没交代清楚,搞得我一开始以为下到地下就直接到冥界了,看那老师居然还在抽烟 我擦勒冥界还能抽烟!!
后来才发现地下算是太古时期遗留下来的环境,设定有点像风之谷 天空之城 幽灵公主这类;结果到最后还有个死亡之门 还需要付出代价让死者复活 我去 这不是钢炼么 这跟之前的设定不是一个系统的吧;另外把灵魂设定成粘稠的绿色液体 还有那星空下的一小块绿色草地 以及之前战争的场景 想起了什么?
果断《哈尔的移动城堡》啊 这尼玛是第三种世界观设定吧!
再加上类似《虞美人之坡》的现实世界设定,哥!
都四种世界观设定了,敢不敢统一一下世界观啊 这么混乱谁闹得住啊能把这么好的设定变成这么烂的故事讲出来,新海诚这也是挺不容易的才能啊以前的长篇 《云之彼端,约定之地》《秒速5厘米》 要么是轻SF 要么就是赤果果的现实世界 就比较容易引起共鸣 再加上爱情主题和他美到极致的画面渲染力 更能打动人心。
这次虽然可以看到他挑战自我的决心 整了个奇幻向的将近2个小时的长篇但真是很失败啊 对故事的把握能力完全没有长进 之前从《她和她的猫》开始 就发现他是人设苦手和剧情苦手 人设苦手这个好解决 找个擅长人设的拉入团队就好 《云之彼端,约定之地》时长也就一个小时 《秒速5厘米》根本就是个MV 所以剧情苦手也没关系。
新海诚现在的水平就适合去GHIBLI这样的团队当个背景作画监督 跟好的脚本家和导演合作几年,自己好好学习学习怎么讲故事,然后再自己当编剧和导演。
要么就老老实实地去做短篇和MV CM之类 别再涉足长篇。
话说我倒是很期待吾朗的《虞美人之坡》 上次的《地海传说》故事也讲得足够幻灭,米林宏昌的《阿丽埃蒂》情节也超级平淡,《虞美人之坡》之前看了设定感觉还不错 希望是个不错的期待。
在离乡的火车上看完了这部电影,可能因为心情特别合适,所以非常感动。
渐渐地,自己的人生开始面对越来越多的漂泊和离别,所以明白这部影片的主题:Hello,Goodbye&Hello。
人们总在经历相逢,然后离别,离别之后如何以不完整的生命,再次勇敢地面对世界。
在这么混乱的年代,纯真干净的样子都是一致的。
回想手冢治虫领军的年代,各个漫画家的画风都很类似,我也不介意宫崎骏对这个世界产生的影响,新海诚是否也要走这样的路线。
一直在意形式上的东西,不该是你选择看这部电影的初衷。
在这部电影里,每个人的危机与脆弱变得真实。
没有了内心强大的主角,每个人都有自己追寻的目的,简单、任性、不明就里。
没有明确的善恶分别或物种分歧,只有自然之力的不可解与不可知,悠远古老、面目不清的文明残迹。
太多生命半睡半醒的人,不都是这样面对世界吗。
头顶的那一片星空如何给人归宿,正因为它飘渺不定,与人类追寻的造梦太过相似,使人们误以为那片星原是真理,是宇宙的模样,就像永远存在却永远也追寻不到的指标,牵引人类千百年的脚步。
生命都有残缺,正因为残缺才生动真实。
就像乔布斯的苹果永远都被咬了一口。
所以我能下定决心,以自己渺小的生命,来追寻所能追寻的疆界,并把生命的缺憾与世界的未知,当做一种力量。
想起朋友写过的一段话:“那一刻清晨的第一道光照在他们身上,太阳从地极升起,于是这辽阔美丽的世界为之苏醒。
”
基于《秒速五厘米》《你的名字》《天气之子》的初印象,《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星之声》《言叶之庭》的补习,我对于新海诚的了解可能并不完全,而《铃芽之旅》和本片则给我发热的大脑一些冷静,我也可以比较清醒的说出新海诚先生的问题所在了。
相较于纯爱情感线这一相对单一的主线和以主线为中心周围的塑造,新海诚实在不擅长于宏大世界观都叙述和多线并举了:不论是本片还是《铃芽之旅》,过于庞大的设定让诚哥无法消受——不同元素的杂烩、不同情感的并进,分别体现在这两部电影中,似乎让他有些兼顾不暇。
本片似乎是诚哥的阶段性总结之作:《云之彼端》的宏大场面、《星之声》的废墟、甚至还看到了《铃芽之旅》中猫咪的鼻祖…众多的要素,也反映了诚哥的良苦用心。
但是,就结果看来,这时的新海诚虽然成为二十世纪后的宫崎骏,但是远未达到宫崎骏的水准。
相比于《千与千寻》形散神聚的铺展,本片还是略显稚嫩。
全面的了解一位导演,或许真的要看完他所有的电影,不管是优点还是缺陷,总归是了解一个人,了解一种心境,了解前前后后的一个必然。
当然,细致入微的作画和对于单线剧情+补充设定的娴熟,还是新海诚扎实功底的体现。
末世之恋的三部曲随着《铃芽之旅》的上映而完结,也希望诚哥继续活力满满的突破自己,期待在电影院看到一部属于新海诚的《千与千寻》,看到他不仅仅纯爱、青春、勇敢,而是更加成熟、稳重和娓娓道来。
打从预告片开始,《追逐繁星的孩子》就给人灌输这样一种感觉:新海诚不再是过去的新海诚。
试想,宅男的世界里突然出现中世纪背景,跑出来宝石、魔幻和怪兽,而这些元素恰好是吉卜力工作室的拿手好戏。
那么,新海诚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要么蜕变,要么毁灭。
如果再看下上映后的舆论评价和观众反应,新海诚的这部长片已被定性为“邯郸学步”,翻身不能。
用失去自我的字眼来评价本片并不为过,《追逐繁星的孩子》的首要问题就出在世界观上。
以往的新海诚哪怕是自我重复,哪怕是出于对长片的畏惧而选择短片,他的世界观都是统一的。
剩下的区别,只是纯爱方式的选择差异。
《追逐繁星的孩子》则不然,新海诚迫不及待要表露他的野心,硬生生地造出一个假想世界。
当然,是他一手原创也罢,结果从人物到故事再到背景,这世界观的设定分明是《风之谷》加《天空之城》加《幽灵公主》加《千与千寻》加《哈尔的移动城堡》……在狂做加法的同时,他又对自己做减法,以往的东西残存无几,被网友讥为“只剩一片天”。
其次,故事缺乏深度。
这并非说,选择类似题材就是死路一条。
问题可能出在新海诚把东西铺得太开,穿越生死,结果收不回来。
再者,讲故事的技巧也过于欠缺,以往人物的情感动力可能就是爱情,哪怕再压抑懵懂,观众都能感觉到。
但在这部片子里,新海诚似乎也没弄清楚人物间的情感关系到底是何存在。
更何况,还让主人公吐出一句恐怖的总结陈词,当真是践踏了众人的智商。
不过,《追逐繁星的孩子》也有进步的地方,更何况它的音乐和大场面展示都还不错。
以往新海诚的人设实在太过寒碜,这回的看上去生动了一些,至少跟背景不会格格不入。
然而,即便如此,那个扑朔脸红的小女孩,她未免太幼齿了点,活脱脱就是宫老爷子的口味。
并非日本不需要宫崎骏的接班人,但即便是宫崎骏的儿子宫崎吾朗,他也在老爹的阴影下痛苦不堪。
《追逐繁星的孩子》和《虞美人盛开的山坡》都有同一毛病,那就是看不出作者的自我,想法或者是意图。
即便底子都打得很好,技术无可挑剔,但是,面对观众,面对日本动画的高标准,他们总是要在评价一环上败下阵来。
而话又说回来,当初新海诚之所以能成功,那也是单枪匹马式的宅男神话。
即便他总是一副内心受伤的惨绿少年模样,即便他翻来覆去都是列车少女天空飞行器,但观众也认了,爱的就是这股调调。
如今,他鼓起勇气,撕去身上标签,想尝试下商业的滋味,却发现跟外头的世界脱节了。
改变自我的精神可以嘉许,但是,怎么个改变,这里头大有学问。
【南方都市报 木卫映画】感谢YYY在绝大多数宫崎骏的粉丝看来,这部用所谓“日本传统动画制作手法”完成的致敬之作,无疑失败透顶。
——增井孝子 想要从宅男的小清新路线成功转型,新海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记住:大制作可拯救不了你。
——江户木纯
在喜欢上你的时候 已经踏上了旅程永远把你 记住在心里然后 沿着这条路继续前进 ——《追逐繁星的孩子》片尾曲 新海诚转型了,但实际上是沿袭着他以往的情结与思路,更确切地说,是一部更升级、更复杂的心路历程。
熟悉新海诚的人都知道,他总是重复着同一个主题,我很怀疑他本人是否有过无疾而终的初恋故事。
关于距离、遥远、时间、空间,各种不能抵达的纯真情感。
在这一部里,新海诚真的升级了。
他告诉了我们面对已失去的东西以后该怎么做。
我打五星大概是由于在这件事的态度上,我们的想法和进度契合了。
就像几年前我会更喜欢秒速那样。
他终于在反复的伤感调子之后,不再满足于赚取观众的共鸣。
“谁都会有无法挽回的失去,不必执着于过去,面对这个没有你的世界,say hello 。
”——歌词 画面是倾力之作。
天门也很给力。
前面部分的叙述真的很细腻,尤其在细节处理的镜头切换上,很赞!
后面确实看到各种宫崎骏的影子,尤其是天空之城。
不过,新海诚并没有全然地杂糅和模仿(像各种差评说的那样),新海诚的故事缺少那种远离现实的强大设定,无论是世界观设定还是人物角色,在结尾的处理上也没有观众所期待的点睛之笔。
好像什么都想说,什么都没说透。
我倒是觉得,说透了,点明了,远离现实了,就死板了——总之我还是喜欢它现在这样。
心路本身就是复杂的,没有全然的爱恋,没有百分之百的坚持,不应有什么套路的。
为什么坚持?
“因为太寂寞了”。
在追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渲染了自己的丧失感。
一个好作品是多元的,它体现在不同人看过之后对它印象最深的部分,是不一样的。
其实宫崎骏的作品使人难忘的部分,我相信几乎是重合的。
这就是新海诚不一样的地方。
很真实、很坦诚地讲一个故事,纯粹而不做作,拙重而不讨巧。
“怀着丧失继续生存下去,这是对人类的诅咒,也是祝福。
” 对我来说,大概最使我感动的就是看过很多他讲的关于失去的故事之后,看到了另一个,关于 面对失去 的故事。
现实中,在失去珍视的东西以后,确实有过企望从一而终的强烈愿望,也有过困惑彷徨的自我怀疑,在执着的老师 和 仅仅因为不习惯离别而作出不明就里决定的少女 之间,切换、跳跃。
就像永远不能阻止的离别,很多决定并不是出于我们的选择,是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
就像失去妻子的老师,失去父亲的母亲,失去哥哥的心,还有不停在告别的明日菜。
他们和我们都要共同面对的同一个课题。
短暂的精彩,长久的失落,没有狗血,不是童话。
在最后笑着和瞬说再见的明日菜,这个镜头是那样简单和轻描淡写,但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结果。
“出发了,明日菜,这是领悟别离的旅程。
”
女主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她太过寂寞,不管遇到谁都像有依恋的倾向,在全剧她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正因为此,在全剧她只是一条线、一个工具人。
然而真正的主角应该是老师,正真推动剧情的发展也是老师的复活妻子的执念,老师拥有着饱满的人物形象与目的。
小女孩就像过家家那样陈述自身经历,却无法让观众带入剧中。
而老师的书籍与行动,后来加上一个回忆,就让我带入到老师的角色中,最后的复活达到全剧的升华,让我们感同身受,让我们自己也在考虑“如果是我,我是否也把灵魂附到小女孩身上”。
小女孩做主角却没有主角的该有的目标,作为叙述者又过多的占有剧中的时间。
如果把老师当主角,从老师的经历作为本剧的主要剧情,这样剧情就会更饱满,代入感也会好很多 。
新海誠的一貫風格如畫的風景如歌的音樂。劇情還蠻吸引人的。可怎麽看都覺得在抄襲吉卜力。神樣~星を追う~
(两星半)渣诚一旦不再矫情,就不是我曾经认识的那个渣诚了(泪
hello goodbye & hello,然后和没有你的世界说你好!
太扯了 纯粹画面美
一如既往的新海诚式唯美背景与天门优美配乐,也难掩新海诚驾驭不了庞大设定这一缺陷。电影节奏混乱,叙事繁琐却又不清晰。在追逐宫崎骏的路上,新海诚反倒是离宫崎吾朗越来越近了。
好吧⋯⋯原来我只是寂寞了⋯⋯坦然接受失去爱人的现实⋯⋯死活没想通瞬为什么要自杀,还是为了剧情发展,只有他自杀了,女主才会跟着去那个地下世界?
管他谁做的像谁的 挺好看的
不告诉我新海诚,我会以为是吉卜力出品的。没啥新意,但还是有感动。我最不能容忍的一句话是“活着的人比较重要”。真的吗?只是选择不同吧。
很好的一部作品,但是不符合那些自以为看懂秒5的第三类青年的胃口,哼哼。本篇的内核其实是和秒5一样的。至于那些吐槽抄袭的,你们不就是像哗众取宠嘛?如果所见略同就是抄袭,那么其实你们说的那些被抄袭的作品何尝不也是或多或少有抄袭的?
比起死去的人,活着的人才更重要。。。
美輪美奐的畫面,無聊寂寞的劇情。
这个情节啊真是让我无语,怎么鼓捣4年就出来个这样的啊。。
你失去一份爱 上天会还给你一份爱。失去爸爸 会很寂寞 但慢慢地 你会遇到瞬间 遇到心爱 会一直幸福下去。为爱拼命 很是浪漫 但 活着便是幸福。
一流的画风,三流的剧情
这是在像宫崎骏致敬么?画风,剧情严重缩水的一部作品
劇情不提....作為一個電影, 搞了那麼多年, 好多地方人物是崩的...太不能忍了.
新海诚对宫崎骏的山寨,再次显示了金敏的逝世对日本动漫界是多大的损失
宫崎骏的色彩实在很重,但故事碎散又无力,情节也不够细致,想要表达什么呢,“为了说再见而开启的旅程”?如果说用明日菜的身躯装载里纱的灵魂太不人道,那菜同学变回来之后大叔的眼睛还是瞎鸟!剧本太怪异鸟。。。诚叔叔还是不要山寨吉卜力了好吗,快把自己找回来吧!!!
风景不错,不画人物、不讲故事更好了
尽管被很多人批评模仿宫崎骏,虽然没有宫爷爷那么寓意深远,但不妨碍我喜欢。 喜欢结局。喜欢那首《Hello Goodbye & Hello。日本人对于人生和生死的探究总是深入人心,最关键的是从影片中获得了坚定的内心力量。只要有梦就很好,追逐自己心中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