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含劇透】
《動物園長的夫人》(The Zookeeper’s Wife)的主角是一對管理動物園的夫妻,他們在戲中的所作所為,可說是「以追求其心目中的理想……而肆意作出違法的行為」,是「公然蔑視法律,不但拒絕承認其違法行為有錯,更視之為光榮及值得感到自豪的行為」。
動物園的男主人Jan Żabiński 一度參與破壞社會安寧的暴力行動,被拘捕判囚,而其妻子Antonina則繼續進行始終沒被發現的「罪行」--在納粹管治期間窩藏並協助約三百名猶太人逃離希特拉的屠殺。
他們就是名正言順「違法達義」的「有識之士」。
很多電影都號稱「改編自真人真事」,但有多少是真,多少是改編,不同電影的相異程度甚大。
例如同期上映的韓國電影《軍艦島》基於史實的只有相關的地理及歷史背景,而主要角色與情節皆是虛構的。
看過《動》的觀眾大概也會有類似的疑問:Żabiński夫婦真的在動物園保護到那麼多猶太人?
戲中Antonina母子有驚無險,皆因接管動物園的納粹軍官心軟,現實的納粹黨不是很殘忍的嗎?
Żabiński真是波蘭抵抗軍的成員,並在被捕囚禁後倖存到戰後與家人團聚嗎?
……因為以上的情節太富戲劇性了,即使我們相信世上真有如Żabiński夫婦一般善良並勇敢的人,他們所做的事情,難度實在太高,其順利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主角在電影中彷彿總有幸福之神眷顧,加上多種可愛動物輪番出場,不禁令這齣戲帶著一種童話感覺,直覺上與納粹屠猶的殘酷觀感相悖,亦挑戰著常識中對於「甚麼事情是可能/不可能達成」的慣性判斷。
作為一齣荷李活製作,《動》的確有不少戲劇化的改編,例如Żabiński夫婦和納粹軍官Lutz Heck之間的爭風呷醋,以及Żabiński從隔離區偷運猶太人的具體細節,皆屬虛構。
戲中的三角關係,亦有「肥皂劇化」之嫌,干擾了沉重歷史題材的嚴肅題旨。
不過,若觀眾把劇情與歷史資料比對,便會發現史實中,Żabiński夫婦真的奇蹟地拯救了約三百個猶太人;Żabiński真的參與了起義、被囚,卻倖存到戰後一家團聚;主角家裡真的住著各種動物,伴著其孩子長大,猶如童話故事--甚至結尾Antonina一度以為她的兒子被槍殺的緊張情節也發生過,只是開槍的另有其人。
換言之,若Żabiński夫婦按「常理」去生活:面對現實、安份守己、遵守法律(不論法律的內容是甚麼及如何改變成甚麼)、把握機遇……這個故事便不會出現。
Żabiński夫婦事實上所做的,就是把按「常理」而言不可能達成的事情達成了。
使人超越常理的是希望。
絕望是一種意識,希望卻不是一個轉念或覺醒,而是義之所至、理所當然的行動。
他們所作顯然違法,而他們所違反的法律,是當時掌握權力的人所訂下的規條;然而他們相信並踐行的,是比眼前的法律與權力更高尚的價值和道義。
電影所展現的這些價值和道義並非雄辯滔滔的哲理,而是一種道德情感。
飾演Antonina的Jessica Chastain為角色設計了一把柔弱的聲線,突顯了Antonina這溫柔女子在亂世中的掙扎。
她本是個孤兒,對強權心生畏懼,但當她看到那些被欺淩的、更弱小的的人時,勇氣便由此而生。
憐憫在一些人眼中是弱者的情感,其實那本是剛強的根源。
權力與法律必須予以實踐,才會成為真實,希望亦須在行動中體現。
然而有些人降服、有些人反抗,箇中差異源自其內心最柔軟之處:在於他們是否感到,自己與更弱者同為軟弱之同時,也因為憐愛弱小而剛強膽壯。
(原載於《時代論壇》1566期。
)
2017-7-7 14:50《动物园长的夫人》(2017)。
误会这么温馨的片名了,实际上是动物园版的辛德勒名单。
战争爆发,波兰的华沙动物园也惨遭洗劫,园长一家申请养猪为德军提供肉食而得以安全生活。
夫妇二人先后秘密拯救300名犹太人藏匿于家中,有的几年,有的仅停留几个晚上,其中只有一对母女被杀害,其他人全部熬过战争。
二十年后,夫妇二人被以色列屠杀纪念馆授予国际义人勋章,并重建了动物园。
该片改编自二战时期华沙动物园真人真事的同名小说。
作者从事件原型本人的日记译本和其他历史资料取材,并前往华沙动物园访问园长夫妇的儿子及当地居民,还原出这段真实故事。
不知是导演还是演员的问题,电影整体略平淡,动物着墨不多。
片尾一家重逢令人宽慰,字幕震撼。
就当了解历史了,看的心情很是沉重。
毫无疑问,电影是美好的。
很多情节都是美好的。
最后一家人的团聚。
藏起来的犹太人的成功出逃......当看到这个电影的名字,动物园长的夫人。
内心的猜测可能是一个女人与动物们之间的故事。
看完电影之后,发现描述的是战争来袭后动物园长的夫人所做的一切。
我们可以看到温柔善良的夫人,我们也可以看到勇敢有责任心的园长,他们藏匿起了很多很多犹太人,明知道被发现的后果却义无反顾,我突然想起了电影《偷书贼》,当时只是觉得藏匿一个人已经很危险了,但是在这部电影中,他们不仅帮助他们的朋友,还帮助了很多很多陌生的犹太人。
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虽然处在极度危险的地步但是也在为自己的城市努力的人。
还有那些黑暗中前行的被欺压者。
在我看来故事有三大块:主人公之间的三角恋。
拯救犹太人。
动物园的动物。
每一个都想描述的很好,但是每一个描述的都差那么一点感觉。
如果说电影主要想描述战争的残忍,主人公之间的感情好像是有那么一些多。
如果说电影主要想描述主人公之间的感情,关于战争的悲惨却又更牵动我的心弦。
有关动物园的动物描述的实在是像一个背景。
电影开篇女主费尽心思救活的幼象在纳粹袭来之后和其他动物一起被枪杀。
一些珍贵稀有的动物被送去了其他地方,我们不知道他是否活着又或者是被人做成了标本。
但别无他法。
除了相信鲁特兹,他们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电影中很多地方也是很悲惨的,两个士兵拉着小姑娘去无人处肆意妄为。
灭绝犹太人的通告,枪击动物园里的动物.......我不由得跑题的想到,很多人他们总是想要帮助别人去原谅别人。
可是你没有感同身受没有体会过别人的痛苦时,你是没有资格去代替他原谅的。
(原谅我的天马行空,原谅我的跑题)有关于电影的结尾,我想很多人都会很感动。
在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磨难,各种各样的提心吊胆,迎接我们的是团圆,虽然美好的不真实,但是却是每个人的心中所向。
Liked the story, very heartwarming in the midst of the horror surrounding them. And the main character was quite admirable. But I read reviews that said the real person she was based on was nothing like the character. She really was a bit of a mouse until her husband left for the resistance, and there was no Nazi official in love with her.I think I'm glad that they didn't make the Nazi official a rapist and a child murderer on top of his being a Nazi. Maybe the filmmakers felt that'd be over the top.But yeah, yet another movie set during WWII. Anyway, I still like the actress Chastin, though she wasn't a badass in this one, she's still vibrant and inviting.
这个春天,和以往没什么不同,该开的花开了,该流的泪也流了。
一个人在小城的日子,我重读红楼梦,在里面沉沉,不愿醒来。
我依然日复一日的容易感伤,一个故事,一句话,一首歌,一部电影轻易就能让我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小马哥常说我的骨子里有善思抑郁的气质 小马哥在客厅看诗词鉴赏类节目,我窝在书房想起这部电影,泪点有几: 1、被德军强奸的女孩,在被救出后PTSD一直不说话。
安东尼娜用耐心,以小动物和粉笔画(相当于今天的艺术治疗领域的绘画治疗)为媒介一点一点让她走出阴影,融入到动物园的生活当中。
2、年轻的犹太医生担心安东尼娜夫妇救了他并收留他给其带来麻烦,等他到达动物园时,发现里面有一群被夫妇救助收留的人。
3、犹太籍校长一直陪着所有学生,本有机会离开却没有,他把机会留给了孩子,未救出的孩子在惨遭屠杀前他还一直编织故事缓解孩子们的恐惧。
4、动物园的午夜音乐会——安东尼娜端坐在钢琴前演奏,她儿子用小小身躯,不太娴熟地动作端出咖啡让一群苦难的人在危险的境地以艺术和彼此有尊严的陪伴当慰藉。
5、杨每次以去拉猪饲料的由头可以救出一些人,但他救不了所有人,深感无力。
6、每以为杨已死后的安东尼娜夫妇重逢。
今天是小马哥妈妈的生日,伊人已逝,马叔叔、小马哥和我还是以她生日的名义去滇草香聚了餐。
上周收了一笔款,提前跟小马哥讲好今天我请客。
吃完饭我想吃冰淇淋,我们仨又移驾来到哈根达斯。
我去柜台点了一个覆盆子单球,刚落座,马叔叔去上洗手间,小马哥又厚脸皮地在微信在转帐给我,还威胁我说发了一个吉利数字,如果不收,就没办法发财了。
善良的他总是这样,一边照顾我的面子,一边呵护我的钱包。
谈笑间,透过落地玻璃窗,我看到外面有一乞丐老者坐在角落一张一张认真清点面额不大的钱,然后缓缓拿着一个面包在没有水的情况独自噎下,心酸也无助。
那瞬间,我竟莫名有些惭愧......在战争年代,苦难有源头,你尚知敌人是谁,斗争对像是谁,去恨谁.现实生活中仍有不少苦难,却不知去怪谁。
我只有每天流着藉藉无名的泪,既无法减轻世人苦难,也无法减轻内心的负担。
原来,最可恨的事情是我谁也不恨!
最初会选择观看这个影片完全是被题目吸引来的,毕竟她是被贴上了二战标签的,在说到二战有关的影片时,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辛德勒的名单》或者是《美丽的人生》那样,而与动物有关的真的很少。
事实上,这部影片也没有让我失望,它没有像传统描述二战的影片一样,从影片一开始就漫步着阴沉灰暗的气息,反而是用灿烂的阳光,奔跑的动物,欢笑的孩童作为了影片的开头。
唯一美中不足的可能就是过于俗套的剧情,当战争开始侵蚀华沙城的那一刻开始,后面的剧情在很大程度上观影者都了然于心,并且虽然以《动物园长的夫人》作为这部电影的题目,但是更多的就是像《辛德勒名单》一样,讲述的是这位他们在二战时期怎么救助犹太人,怎么帮助那些犹太人躲过了纷飞的战火,关于与“动物”这个主题的阐述明显很少,所以在看到最后的时候还是有一点点小小的失望。
不过虽然在剧情上有一些小瑕疵,但是并不影响整个观影体验,毕竟在对于人性的真善美的受造上面这部影片还是很成功的!
这两天,总在想小时候看过的一本书。
《动物园里的趣闻》,前苏联时期莫斯科动物园的故事,就是这本书,让我萌生了长大后要做一名饲养员的理想。
书中讲述后来二战爆发,有一部分动物被运上了救援船送往后方避难,结果中途被敌军飞机轰炸,大部分动物被炸死了,没有人知道,是不是还有一些逃逸活下来了。
这种漂渺无望的希望,更让人心碎。
去年去了上野动物园。
在那里的展板上,第一次知道了“战时处置”的故事。
回来后查了资料,知道了被活活饿死的大象,被毒死的熊,被处死的老虎。
战后,已年过古稀的饲养员说,永远都不会原谅自己,看到这一段,作为饲养员的我,也掩面而泣感同身受。
最近有时也在想,如果,万一,我的动物们会经历什么呢。
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大家族的黑猩猩们,会被分别送走吗,像那些孩子们一样?
开玩笑跟同事说,我们一人一只领回家吧,说笑的时候,它们还在草地上玩耍追逐,乌黑的毛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与《辛德勒的名单》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对于园长夫人,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普通人在如此残酷的社会环境下艰难求生存却不忘用尽自己的所有力量去帮助他人——那么残酷的社会,所幸有他们,一个个平凡人,却做着一件件不平凡的事!真心觉得分数低了,片子很精彩,看完完完全全沦为了劳模姐的脑残粉了!最后一幕劳模与丈夫相拥的场景让我彻底泪目了
犹太人大屠杀(波兰首都华沙,希特勒,法西斯)发生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华沙)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场正式燃起。
在波兰,德国入侵后便对犹太人进行洗劫和集体屠杀,犹太教堂被捣毁,犹太人被判处集体罚款。
很快,所有波兰的犹太人都被赶进了犹太隔离区,过着与其活着还不如死去的、无比痛苦的生活,饥饿还严重地威胁着他们,传染病也在极其拥挤的犹太人区内流行。
最接近犹太区出口的犹太人随时都可能死在德国士兵的枪口之下……放逐希腊犹太人是法西斯最野蛮的行径之一。
长达十天的行程,等被驱赶的犹太人到达集中营时已疲惫不堪,等待他们的却只是奴隶般的劳作和肆意的被屠杀。
最著名的华沙犹太人起义是犹太人愤然抵抗法西斯的一个光辉例证。
(历史记载:1943年,当德国人企图彻底清除华沙犹太区的时候,遇到了秘密武装起来的犹太人战斗队的殊死抵抗,战斗异常激烈,犹太人两次将德国人击退。
后来,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过大,加之犹太人处境的恶劣,在德国大炮、坦克、火焰喷射器的威逼下,犹太战斗队转入了殊死的巷战。
德国人为将隐藏起来的犹太人赶出来,放火烧了住宅,向掩体内投掷发烟罐,炸毁了下水道和地下避弹所,最后以犹太教堂的被炸毁而宣告犹太人起义的失败。
在这场持续28天的战斗中,有数以万计的犹太人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
其他都还好,就是最后一段不怎么看得明白....人家德国鬼子根本就懒得理你这一家子,你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去求人办事,感觉是要去送菜的。
结果要进入的时候,你又拿毒话去怼人家,搞得不欢而散。
事没办成不算,还差点害死一大群犹太人。
你这不是多余搞出来的事吗.....上豆瓣看到片子是个女导演导的才有点想明白,这些女人的想法是:我可以撩拨你,但是来不来真的我说了算,你随时养好精神候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