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他乐观的心态,对生活有热情的人永远年轻。
年纪大、钱不够、周围的人不看好,这些都存在,然而都不是阻碍他的理由。
出发,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回报。
而且,在他离开的时候,大家虽然不看好,但仍然对他充满敬意,谁又能嘲笑一个赌上一切逐梦的人呢。
有一句关于追梦话虽然很俗,但确实有一定道理:当你真心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不,应该是全世界都会帮你开路!
一个腿脚不便,患有心脏病的七旬老人,一辆四十多年车龄的老式摩托车。
这样的组合,跟世界上最快的陆地速度能有什么关系?
答案是——他们创造出来的。
以速度为题的电影,在片子的开头并没有以飙车的场景来吸引人。
镜头缓缓推进,描绘出一个典型改装车车迷的家。
这简直不是一个家,而是一个修车铺。
各种各样的零件堆满了不大的房间,“献给速度之神”的字眼在场景内出现,对速度的崇拜已经近乎宗教。
这样的题材,这样的场景。
我们似乎习惯了主人公应该是个年轻人。
然而伯特醒了,七十多岁的老伯特五点半就醒了,推出他那辆四十多年车龄的老摩托车,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
这样一个不落窠臼开头已经引人入胜。
影片在接下来的场景里,抑扬结合,用一系列的桥段组接,将故事从容叙述。
伯特使用的火塞是自己手工制作的,使用泡茶的水冷却。
从邻居家借来餐刀,修割他的轮胎。
这样的貌似不专业的手法,令人难免不为其是否安全比赛感到担忧。
赛车的安全不被看好,个人的身体也令人忧心。
就在摩托俱乐部的朋友们为他开完募捐舞会,和年轻人比赛失败后,他的心脏病发作,被送入医院急诊。
一番诊断,暂时无碍。
却被医生宣告了赛车生涯的终结。
困难不止这些,他还没有足够的资金,靠抵押房产和邻居捐款才得成行。
在去往美国的船上,又靠担任轮船的厨师,来减免旅费。
走前和邻家小孩儿托马斯的对话。
是理解伯特赛车的重要部分。
他对速度的崇拜是从小就有。
而弟弟的意外死亡,也让他对生命有了更多敬畏更多珍惜。
追求速度,同时珍惜生命。
离别的时刻,显露出了令人感动的温情。
平时对伯特赛车给他们生活造成影响而感到不满的邻居,在伯特离开的时候,都真诚得表达祝福。
之前赛车赢了伯特的小伙子们,把钱又还给了伯特,并祝福他顺利。
影片全片不乏这种先抑后扬的桥段。
舒缓的配乐,简单而不失温馨。
到达美国后的场景也是抑扬结合的桥段。
入境、乘坐出租车、找旅馆、买二手车、取摩托车。
这几个桥段也都是有惊无险。
顺利过渡。
出入境管理的警察、出租车司机、旅馆前台的服务生、二手车行的老板、海关人员。
每一个人物都形象鲜明。
而且友好的气氛始终贯彻。
除了出租车司机外,其他的人员都是一副美国人民的使者模样。
而出租车司机,则是美国文化的一个方面。
从洛杉矶去盐城的这一部分,是个公路片的片断。
一路上伯特邂逅了印第安老人、老寡妇、越战归国休假的大兵等,最终顺利到达盐湖城的比赛地。
伯特的障碍继续不断。
因为没有提前注册,他差一点就不能参赛。
因为手工作坊式的简陋赛车配件,也影响了别人对他参赛的信心。
是他那种对速度的热情感染了主办方而获得比赛资格。
克服种种困难,老波特最终驾驶着那辆老印第安,突破了二百英里,创造了当时世界上的陆地最快速度。
故事梗概即是如此。
影片根据真实人物事件改编。
安东尼 霍普金斯的表现真实自然、无可挑剔。
励志当然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
一件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主人公顽强的意志力下,终于做成了。
而且特别的地方在于是一位老年人创造的速度之最,堪称奇妙。
如果说仅仅是励志的话,或许没那么大吸引力。
影片另一吸引我的地方是那种人物关系的和谐。
今天我们讲和谐社会。
可这个社会只有在《新闻联播》里才是和谐的。
真实的社会里到处是强拆自焚、贫富分化、看守所里的非正常死亡、春运买不到票等等这样并不和谐的世态。
影片里并未标榜什么和谐,却处处是和谐的温情。
伯特和邻居的关系看似紧张,然而当伯特面临问题的时候需要支持的时候,却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伯特在美国赛车时的一系列遭遇,遇到的每一个人也都是那么友善。
当然,这里其实存在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同样的宣传主流价值观的电影,我们的手段总是那么有距离感,而美国影片往往在这种很生活化的场景里,看似不经意间就将目的达到了。
还有非常重要的原因,励志、和谐的表现,并非是激越的、夸张的。
而都是那种淡淡的轻柔,并非如夏日烈日,而是四月里的春风。
不论是遇到问题,还是克服苦难,伯特的反应都并不激烈。
而是一种很内化的情绪。
人物的内心反而在观众那里得到更深刻的将心比心似的体会。
恰到好处的钢琴,清新、轻松、轻柔,若隐若现,将影片的情绪恰当表现,令人难忘。
看完整部电影,如同品一杯清茶。
茶已下肚,口留余香。
又如听一首好听的乐曲,余音渺渺,三日不绝。
好的电影有很多种,霍普金斯主演的《世界上最快的印第安摩托》,算一个。
《世上最快的印第安摩托》--观感,该片讲述了新西兰赛车传奇人物伯特·孟若的故事,这个传奇的摩托车手在修理和改装了他的1920年印第安牌侦察摩托之后,冒险来到美国犹他州以完成他毕生的愿望,最终创造了陆地速度的世界纪录。
整部影片看完后,给人一种平淡的感动,这部影片应该归结为公路类的影片,以围绕着霍普金斯扮演的巴特这一角色展开,全片讲述了巴特为了他自己的梦想而穿越了大半个地球,并为了实现自己驾车行驶到地球最快速度的梦想而努力的故事,整个影片故事线明朗,霍普金斯不仅用他出色的演技把巴特的多种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以及对于梦想的执的感觉很好的演绎了出来,而且做到了弥补剧情的单一乏味之处,让整部电影增添了不少喜剧色彩,影帝不愧为影帝,同时,在整部电影当中表达了了对于梦想的诠释,故事线完整,演员演技到位,很好地突出了梦想二字,让人看后不禁为此而感动,正如影片中的台词所说的那样,人如果不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奋斗,那和高丽菜又有什么区别呢?
整部电影,从人物塑造方面,作为单一主人公方式的公路影片,霍普金斯不仅使用它全面的演技撑起了整部电影,通过对于人物的刻画以及人物处理事务的乐观态度,让观众的情绪不由自主的带入到巴特身上,让观众的心绪能够追随着整部电影一脉相承,代入感很强,让观众能够感受到巴特的传奇之旅。
整个剧情方面没有过多的拖沓,剧情线索明朗简单,围绕着巴特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一路不辞奔波不断的经过各种努力和尝试,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不得不说,在公路片的剧情当中,运用简短的叙述和人物的关系展示顺利地推动了剧情的进行,而没有让人觉得跑题的感觉,在能够完整的表述剧本的寓意之外,同时用极强的渲染力将观众带入到电影的情节当中去,使得整个剧本再即使线索十分明朗的情况下,也能够做到丰富自然。
影片的构图和音效,多采用三分式构图,能够表达人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够更刻画出主人公的心情以及实时的变化,而适当的音效加入进去,既能够使电影色彩增色不少,同时又能够将情感很好的表达出来。
全片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镜头的把控,对于霍普金斯的近景和特写,既能够让人们看到霍普金斯那沧桑的脸庞上,但却从她的眼神中能看到有年轻人的梦想,同时,很好地强调了人物的心理状态,比如在得知不能够参加比赛时,对于霍普金斯面部的特写和在最开始是通过过肩镜头来拍摄他和爱德华的角度,一老一少反映了梦想之间的传承以及霍布金斯炽热的梦想。
《世上最快的印第安摩托》告诉我们生活是我们自己创造的,障碍可以使我们更有活力,而热忱和决心则可以让我们达成一切梦想。
最后,其实我想说,整部电影无论有多么困难,霍普金斯意志坚定着自己的信念,一路上遇到了不少幸运,可见,即使你一定要达成的梦想,连老天也会为你帮忙,所以,坚定信念才是取得成功的法宝之一。
奥斯卡影帝——安东尼 霍普金斯伯特很像一个白日梦想家,但是白日梦比作的是他敢想,他愿意去想,即使犯错,即使不被待见,他也不顾一切坚持的性格,梦想家形容的是他敢做,他愿意去做,愿意在人生的黄昏阶段孤生一人跨越上万公里实现自己的印第安摩托梦想,愿意相信周围的人,愿意不顾生命危险将印第安开到200码,他已经被无数次叫过疯老头,但是他的老年,依然能用真诚打动他遇到的一个个老太婆,能用技术和实干征服一个个破损不堪的汽车,能在黄昏时实现早晨的梦想。
不懂规则又怎么样,被人骗被人讹又怎么样,老了又怎么样,发动机的高温吧腿烫伤了又怎么样,那条不愿松开油门的腿,是在对年轻时的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不年轻,不放弃,真想在六七十岁时,还能在潜水,在跳伞,在爬山,在挑战自己,年轻年老只不过是时间的差距,在世,活给自己看,去拼,才不留遗憾。
年龄愈大,激情愈甚,但也藏之愈深。
电影不惊不乍,心有惊雷,面色如水。
从新西兰到美国盐湖,状况出现不少,都能化险为夷:旅费不足、年轻机车党挑衅、托运被十吨货物压碎、新到美国被鄙视被骗钱、拖车掉轮子、不曾提前报名而禁止参赛、当然还有小便嘘不出……在执着面前这些都不是事。
正好印证了那句:当一人个追逐梦想时,上帝也会为之让路。
而普通人即使嘴上不说但都会发自心底的敬佩。
危险天天都有,就看你愿意怎么活。
全力奔驰的5分钟能抵上普通人一生,再跑上5分钟,就足够。
当时速接近200英里,机车再次出现鱼尾摆动,为了达到平衡,不顾一切抬起头来,此时即使前方任何的碎屑都将成为飞来的子弹,我也无所谓!
不敢在这里写太多字了,因为写越多,越接近那些“只是动动嘴巴的人”,静下来思考5分钟,赶紧去成为那些值得享有荣耀的“真正上场的人”吧。
有幸看到这部电影,有幸在不惑之年送给自己一部摩托车,有幸在自己精力充沛的年纪享受到了风与自由。
一个人的梦想与金钱,制度都没有关系,只有在这样的梦想目标下,才能结识到真正的友谊,邻家的小男孩,异装癖前台,老寡妇,越战归来的小伙,赛场上的大咖,彼岸的老摩迷,老伯尼与这些人的结识都是因为他的梦想。
追逐自己的梦想吧,任何时候都不晚,哪怕已经72岁了。
又一次被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感动到。
这个70岁的老头,不远万里从新西兰跨越大洋来到美国犹他州,带着自己改装的古董摩托车,上演速度与激情,创造了至今无人打破的世界纪录。
欣赏他全力以赴追逐自己的梦想——“像这样全速开上五分钟,抵得过很多人活一辈子。
能多开五分钟就够了。
”欣赏他乐观积极的心态——“冒险是生活的调料,也让生活更有意义。
如果我紧张的发抖,那我是在跳太空舞。
”如果人生没有梦想,那和一颗卷心菜有什么区别呢。
不管你来自哪里,多少岁,追逐梦想的你太帅了。
希望自己能在古稀之年时,仍然保持童心和好奇心,对生活充满乐观和热爱,对喜欢的事物热情永不灭。
这部电影也不知道下了多久,一直沉默地在硬盘里等着我。
这两天开始跑步,于是分两天看完了它。
印第安,摩托,以及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三者都不是我感兴趣的。
可是当安东尼·霍普金斯的大名赫然出现,我知道,这部电影的品质有了保障。
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还不如去当植物。
伯特·芒罗在临别时这样告诉邻居小男孩,然后,便兴致勃勃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了。
这个七十多岁的新西兰老头,风趣,自信,坚强,活力满满,除了刚到美国被出租车司机宰了一笔,被卖花女抢了十美元,接下来的经历都挺让人满意——汽车旅馆的前台请他吃来到美国的第一顿早餐,陪他去海关取车;二手车交易市场的老板看中他高超的修车本领,随时欢迎他回来后到自己这里工作;路遇的印第安人帮他扶起摔倒的摩托车,还送他可以提神的独特秘方狗睾丸;寡居十多年的老妇人与他春宵一夜,衷心祝他比赛成功;终于来到心目中的圣地博纳维尔,又遇到更多的好人:帮他申请参赛资格的名车手,被他执着精神感动终于网开一面的工作人员,盐湖滩上众多欣赏、佩服这老头的善良、热情的人们,甚至还有那个因其在公路上开得太快追上他的交警……我真的以为,伯特是无法成功参赛的,可他居然通过了专业测试;他是无法顺利完成比赛的,可他竟然也做到了;他那辆破车大概跑不出什么好成绩,可他居然创造了迄今无人打破的记录;我也一直以为,他大概是无法活着回去的,可你猜怎么着?
他不但完好无损地回去了,后来居然还参加了博纳维尔九次极限速度赛……这才是真正的速度与激情啊,才是真正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刚好昨天中午听了一篇关于80岁老奶奶杨本芬坚持写作的文章,再看看这位把追梦精神发挥到极致的摩托老男孩,真的为自己深感羞愧。
杨本芬60岁才开始写作,伯特72岁还努力实现25年来的梦想——追梦,做有意义的事,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迟。
2005美国剧情片《世上最快的印第安摩托》,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全球累计票房1829万美元,定级PG-13,豆瓣评分8.9,时光网评分8.0,IMDb评分7.8。
“老当益壮”的电影版释义。
男主追寻梦想、勇往无前的经历非常感人,非常励志,如果一个老人都能如此拼搏,尔等我辈还有什么借口可以懈怠呢?
男主的经历印证了心态年轻才能克服万难,正如男主所说,自己的心态是25岁,这让我想起了香港歌星谭咏麟的口头禅“永远25岁”。
“男人至死是少年”这句话用在男主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他首次参加极速挑战赛时既有心脏病,又没有安全措施,其实他是带有车毁人亡的思想准备的,真可谓“置之死地而后生”,怀有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心,结果是第一次参加极速挑战赛就打破了世界纪录,太励志了。
老戏骨安东尼·霍普金斯演得太好了,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与角色融为一体,演得既可爱又讨喜,正如角色一路上处处受欢迎一样,因为他淳朴、善良、与人为善。
影片掐头去尾的中间部分是公路片,男主长途跋涉、千里迢迢、自驾前往极速圣地,一路上发生了许多趣闻趣事,每个人都为这个矢志不渝的老者所感动,还有了两个老妇的艳遇,男主的老年生活真是令人羡慕,有梦想、有追求、有激情,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男主第一次参加极速挑战赛就创造了世界纪录,片尾字幕说,之后9次参加极速挑战赛,其创造的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要知道男主是单枪匹马用原始方式设计和改装摩托,他的设备和技术都是非常落后的,因此他的世界纪录极具含金量。
本片中最为励志的一句话是——“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还不如当植物”。
这和周星驰在《喜剧之王》中说的“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如出一辙,《喜剧之王》是1999年,本片是2005年,也许本片编剧在台词酝酿上受到了《喜剧之王》的启发?
"光动嘴的人并不重要,他们只能看到别人犯错,告诉别人如何改进,而荣耀只属于真正上场的人。
——罗斯福“ ——《世上最快的印地安摩托》。
爷们儿,再快一点!
我知道什么都挡不住你,看见你安全的停下来,我就知道什么都挡不住你!
平平淡淡
非常爽文的过程和结局,温馨公路+竞速片。
唠唠叨叨毫无看点
好看
伟大的故事 垃圾的电影
真实平实而且感人的片子,是不是回想起老人睿智的眼睛和让人为之汗颜的坚持......
人见人爱的老头儿,从新西兰到洛杉矶再到波尼维,始终乐观积极地面对一切,还有比这更好的了吗?!真的爱死安东尼·霍普金斯这个老头儿了!“大家都希望老人躲起来等死,但我还不打算退出江湖”
如果你的梦想足够强大,世界会为你让步 ( p.s.还赠免费炮哟亲~!)
【130510】★★★☆公路+励志的混搭效果还不错。前半段打的“文化差异”喜剧牌让我想起德尼罗的天伦之旅。感觉最后的冲击稍微弱了一点。
第3224-70岁的时候我在干什么?电影还行,主要是真实事件中主人公的精神令人感慨。
好人有好报。#把美国黑的#
一股正能量从头顶直灌到脚底,人生真美好。
一部平淡无奇的电影,剧情也极其无聊,为啥这么高分搞不懂
冲啊!干掉绝大多数的赛车电影,《速度与激情》就是个臭弟弟!
老年片,不够跌宕,分数虚高
老福特演的很稳,剧本一般
光看老爷子的演技 就可以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心怀梦想,至死不渝!这才是速度与激情!
Christopher Lawford好帅!!!
hopkins演坏蛋坏的透彻,演这样可爱的老头人见人爱。说的话大多都是至理警句。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