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类型片中,我偏好悬疑片。
悬疑片最能体现导演与观众的角力:猜出结尾,观众胜,猜不出,导演胜。
在这场对弈中,导演作为布局方是占有优势的,信息不对称性让有经验的导演能够牵引着观众的注意力,一步步带进自设的圈套。
而千锤百炼的观众也越来越聪明了,也许只要一点细节就能推导出故事的真相,所以悬疑片是非常考验剧本的严谨程度以及导演的把控能力。
这部《断裂》无疑是我的菜!
导演布拉德·安德森拍过不少美剧,如《不死法医》、《大西洋帝国》等,在电影方面擅长惊悚或恐怖的类型,精神分裂玩的很溜,从《机械师》到《地狱医院》,再到最新的《断裂》,“叙事性诡计”一以贯之。
《断裂》所叙述的真相并不难猜,甚至在女儿佩里的事故发生时,导演已经主动交代了事情的真相。
但从黑屏开始,故事又重新延展开来,并引入了诡异的医院和妻女诡异失踪的另一条故事线。
此时,观众开始疑惑了,在问题出在主角雷还是医院上摇摆不定,安德森成功地制造了双重疑虑,哪一条都有细节佐证,无法分辨真伪。
从妻女失踪开始,越来越多的细节砸向观众,观众一度将天平偏向医院不可告人的秘密。
心理医生的出场,解析了主角的创伤后应急障碍,并用一滩血使观众将天平重新摇摆于雷的创伤妄想症上。
正当雷和观众已经认同是雷自己的问题时,事故发生时的狗突然出现,使雷回忆起前妻的事故从而坚信自己没有疯,并赶去医院救出妻女拆穿医院倒卖人体器官的恶行,观众终于舒了口气,原来这还是一个《通勤营救》的故事。
BUT,在最后几分钟,安德森又将这一切颠覆,原来真相还是最初的设想!
这种反转反转再反转的套路,不断打破观众的预期,通过不断放大正反两方面的信息玩弄观众于股掌,这就是安德森的叙事性诡计。
《断裂》作为一部悬疑片是成功的,它通过单线叙事让观众视角与主角视角重合,让观众主动参与剧情的发展,与主角一起探寻真相,紧紧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可以说没有尿点。
节奏和氛围营造的很好,蓝绿影调非常适合阴冷的冬天、暗黑的故事乃至悲情的结尾,节奏上张弛有度,主角窘困的境遇仅仅通过一些对白及闪回就表现出来,简单利落,而一上来的超宽屏高速公路镜头非常有电影感,与结尾的奔驰形成闭环。
萨姆·沃辛顿将雷的痛苦、疑惑、愤怒、纠结、软弱等情绪表现的恰如其分,几乎一个人撑起整部片子,在《阿凡达》、《血战钢锯岭》后又贡献了一个出色的角色。
除了一些细节没有解释清楚以外,电影无疑是悬疑片佳作。
我喜欢《断裂》的另一个原因还因为它是小成本制作,在我们捉襟见肘的拍片实践中有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电影好不好看,最重要的还是讲故事的方式。
像神经分裂主题的影片是很容易制造出观众的视觉盲点的,但如果只靠双重乃至多重人格,故事也就没有意义,这就跟电影放完了最后发现这只是角色的一场梦一样。
网上有评论建议本片采取开放性结尾,我觉得这个结尾蛮好,雷最终活在了自己重造的世界里,在这里他救出了妻子和女儿,赢得了自信和自尊,就像结尾血色的黎明,惨烈的温情。
看了大半段感觉故事结构感觉类似05年朱迪福斯特的空中危机,当然空中危机剧情交代的更好,商业大片也更具可看性!
该片最后结局的时候会再来个反转,但是结局太过匆忙,男主人格变化没有交代太清楚,很多细节上也经不起仔细推敲,逻辑上也有点瑕疵!
这种反转再反转的片子很多,这部感觉一般,所以给个三星!
有《禁闭岛》的剧情,也有《禁闭岛》的手法,可惜没有《禁闭岛》的剧情。
《禁闭岛》好在结尾那句话:which would be worse? to live as a monster or to die as a good man. ,这是全剧最精彩之处,一句话加一星。
《断裂》呢?
开头一小时很不错,但结局确实完蛋了,不但不加星,而且减星。
这不怪演员,不怪导演,要怪编剧。
不是很喜欢这种现实和想象傻傻分不清的故事,唯一喜欢他最后唱的那首歌。
一首彩色的歌:Red and yellow and pink and green, Purple and orange and blue. I can sing a rainbow, Sing a rainbow, You can sing one too!
所谓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就是如此了。
今天聊聊电影《断裂》。
片名Fractured (2019),别名断线(台) / 曲折(港)。
本片是一部场景和人物都很少的惊悚电影,主要依靠演员的出色表演和精妙的情节设置取胜。
看惯了满天神佛特效炸裂的大片后,观众们可以换换口味,看看这部很有想法的小成本影片。
就像吃惯了满汉全席后,吃点素的,可以换换口味清清肠胃。
男主角名叫雷·门罗,他开车载着妻女从岳父岳母家返程。
路途经过一个公路休息站时,女儿佩里发生意外,雷·门罗心急如焚,赶紧将女儿送往最近医院救治。
进入医院后,雷·门罗渐渐发觉了一些不对劲,似乎医院里的医生护士们都在进行着一些不可告人的勾当。
情急之下,雷·门罗大闹医院,从一群不怀好意的医护工作者手中救出妻女,一路飞奔回家。
《断裂》影片中的悬疑气氛做得比较足,观众们跟着雷·门罗的步伐,为拯救妻子女儿做着各种努力。
原本很简单的一起旅途意外,被演绎地跌宕起伏,让人感到宛如深陷巨大阴谋。
随着影片发展,观众们可以得知雷·门罗的心路历程。
他真的是一路走来一路艰辛,旅途中的意外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原本雷·门罗的生活就已经岌岌可危,处在随时可以崩溃的边缘,偏偏祸不单行,他的女儿又在这个节骨眼上发生了意外。
雷·门罗也因此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雷·门罗第一段婚姻以悲剧收场,当年因为自己酗酒,造成车祸,妻子和胎中婴儿当场毙命。
自此雷·门罗陷入了一段长时间的低沉期。
随后雷·门罗和第二任妻子乔安妮开始了第二段婚姻。
俩人结婚六年,但是因为雷·门罗一直没有能够振作起来,俩人的感情生活走到瓶颈,岌岌可危。
乔安妮一直希望雷·门罗能够振作起来,担负起作为丈夫、作为父亲的责任,活得像个男人。
这次妻女发生意外后,雷·门罗觉得自己要勇敢地站出来,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才行。
为此他不惜大闹医院,但看着妻子女儿对自己的认可,他觉得一切付出都值了。
男主角雷·门罗由萨姆·沃辛顿 Sam Worthington扮演。
萨姆·沃辛顿在《阿凡达》《血战钢锯岭》之后,也没有什么叫好又叫座的作品,这次出演的依旧是一部小成本依靠创意取胜的作品。
看到女主角莉莉·拉贝,我就想到她的《美国恐怖故事》。
一张充满古典韵味的脸蛋太具有标志性,这次她只想有一个可以依靠的丈夫,要求并不过分,只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可能没有顾及对方感受。
【以下可能剧透】如果知乎有这么一条提问:“患有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那么这部《断裂》应该是非常切题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全称是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患者在经历或看到创伤性事件后,产生一系列长时间、影响正常生活的应激反应。
而PTSD患者会表现为四种典型症状。
一是反复闪回式体验当初创伤事件;二是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刺激,感情变得麻木;三是心境和认知发生改变;四是警觉性增高。
雷·门罗创伤后应激障碍后开始不自觉地保护自己,完全是按照这四种典型症状去演绎角色。
当剧烈变故突然发生时,雷·门罗不愿意再次面对同样的惨剧,于是他在自己的大脑内营造出了另一种“事实”。
在他自己营造的幻境中,他成为一名负责有爱的丈夫、父亲,顶起了家庭重担,在妻女面临重大困难时,及时帮助她们度过难关。
片中也多次闪回悲剧现场,一次次地刺激雷·门罗,迫使他选择逃避现实。
重创之下,雷·门罗将医院看成黑心店,警惕性莫名增高,正常世界变得扭曲,雷·门罗也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好的创意是成功的一半,影片用大量篇幅营造一个诡异充满矛盾的情景,用最后的结局完成圆满收官,惊悚气氛浓厚,演员表演精湛,不失为一部佳作。
创意取胜反套路。
一人一车一医院。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如果去掉最后那个超级回马枪,去掉那五分钟的剧情的话, 也许豆瓣上的评分会相对更高一点,可能是我们都喜欢合家欢吧,一次又一次的反转,到最后的结局让人实在有点难受,我们(至少我)更愿意看到一个器官贩卖窝点被端掉,男主拯救家人的故事,吧 但是别的不说,剧情的紧凑安排,扣人心弦,背景音乐以及总总的配合非常巧妙的营造气氛,所有的转折似乎都有伏笔。
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
是一部好电影
首先说下我的结论吧,医院确实是存在非法器官买卖的黑医院,而男主也确实是丧女杀妻的精神病。
下面是分析。
这个保安行为反常,工作期间竟然敢于冒着生命危险空手夺枪。
就是银行的保安被劫匪拿枪指着认怂投降也没人会说什么吧?
打卡上个班至于拼命吗?
保安行为过于卖力变成了卖命,反而成为疑点。
如果是正常保安,被枪指着交钥匙认怂就是了,毕竟不值得为了份工作把命搭上。
如果是非法器官交易的知情者和参与者,他的行为就合乎逻辑了。
从保安表现来看,医院存在非法器官交易的可能性非常大。
另外医院若有意似无意的监控死角以及监控器只录30秒不正常的闪回,还有警察盘问时医生对地下层问题的刻意回避以及对地下层各种保密,进出地下层竟然需要钥匙……种种细节都佐证了这一点,同时帮助主角拓展思路进行脑补。
主角应该属于歪打正着无心插柳揭破了非法器官交易移植。
所以,我的结论是,主角意外丧女误杀妻子,人格记忆产生分裂是真的。
医院存在非法器官交易也是真的,只不过主角正好有精神病,喜欢受迫害妄想,特别爱脑补。
结果歪打正着猜对还撞破了。
我需要强调一下,主角脑补的功力是非常强大的,本片百分之七八十的情节都靠主角脑补。
医院的非法器官交易栽在了神经病的脑补上。
两个黑暗的秘密因为主角的精神疾病联系到了一起,情节还是很精妙的。
正应了那句老话:精神病人思路广,脑残儿童欢乐多。
本片一句话概括:丧女杀妻精神病破获医院非法器官交易大案。
基于此,我认为这片子分数被严重低估了,8分左右甚至以上合理。
I love these shots of the father's frustration when encountering public services' tacit disdain. He's on the edge of an outburst and it feels like he might hurt people even his own child just to soothe his bruised ego. It feels so familiar like a childhood incident going on and on and on. And I wonder if I was dead long ago just like kids in these films. It will make more sense since I like this kind of stuff so much, maybe it's my way of existing--gnawing on horror and deriving pleasure from pain. And as I type these words, a voice in me yelling:"crazy!"
其实这部电影有两部同类的片,此片相较《生死停留》,更像《灵幻夹克》。
如果没看过这两部片,那我的评价可能会更高一点,所以如果你看过上述两部片,则这部片对你就是小儿科了。
不过,我不推荐你马上去看上面两部片,因为可能审美疲劳。
Fractured这部片说的是男主精神创伤后的幻觉,但是我看评论区还是有些争议,我来讨论:1.男主有两次婚姻,第一次酒驾,第二次服务区意外,女儿跌下,他妻子亦死亡(不确定为男主所杀,但女主摇晃男主时,有一个男主将她用力推开的镜头,可能为过失杀人,并且在影评结尾也复现了一次妻子被钢筋所伤),但影片后期,回到案发地点,尸体已被处理,放在后备箱,说明男主隐瞒了行为。
2.同款气球出现在医院里,不知道是为什么。
可能暗示男主的记忆已经错乱,但如果是真的气球也没什么关系。
男主第二次失去妻女,也可能是饮酒后,因为他没有给女儿买电池。
3.男主伤后自己驾车去就诊,在饮酒、应激和头部受伤的三重作用下,出现精神问题,幻想妻女活着和他一起到医院,并被医院所藏,因为他潜意识帮助他逃避,根本不能接受自己失手杀死妻子和藏尸,故幻想出妻女不是自己所害,以保护精神创伤。
第一次男主尝试抱起女儿,女儿疼的要命,结果男主对女儿说了“我不会伤害你的”,还对妻子说了一遍,这很异常,说完后女孩就不痛了,直接被抱起。
这时候他的脑子已经开始构建一切能否认妻女被男主所伤的剧情,以协助男主避开自责心理,医院里的每一个人都变成了坏人,出现了怪异行为。
4.妻子生前抱怨自己开车慢,男主幻想自己用优质的车技把女儿及时送到了医院,妻子还夸男主是赛车手,他用这些幻想出的功劳奖赏自己的意识,并幻想电视上赞扬父亲是英雄的画面,男主神情自豪。
因为男主一直希望自己是优质的父亲,不能接受自己又做了对不起妻女的事。
所以在幻想中,又强加了一些自己认为自己对女儿很好的桥段,比如医生又顺口提到男主用猎枪赶走调皮的男同学,这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大脑现在急需调用这些男主保护女儿的桥段,所以突兀地提出了男主的一些“功劳”。
男主看电视在另外一篇讨论当中,有人提到了加油站老妇和医院中人是同一个人,这也证明了这段记忆是男主调用了一切乱七八糟的东西,因为根据精神分析的一些观点,梦中中的一些形象都是日常生活中曾遇到的人被记忆调用。
5.医生对男主说是否需要帮忙处理一下脸部的伤疤,男主说不用,自己是硬汉,所以没有接受治疗。
他还说愿意为女儿付出一切,包括自费付高昂的医疗费用,这些都是他臆想的,幻想自己为女儿付出了很多,而自己舍不得治疗。
但是,男主在座位上醒来后,自己脸上戴着绷带。
说明男主确实接受了伤口处理。
所以这里我们可以猜测,男主精神不正常的时间段是案件发生后,至座位醒来这段时间。
男主是一个人就诊,并在椅子上睡着了,处理完尸体后,男主自己带着女儿的围巾就诊的。
告别时,女儿对他说You did good dady.I love you.他幻想女儿没有责怪他。
男主和女儿告别时截图,额头伤口
男主座位上醒来后,马上去卫生间洗了把脸(注意镜子里是镜像,左即是右)
正面看就是之前那个伤口,贴上了医用创可贴6.之后是清醒后的一些事,包括报警、心理辅导等。
后来在犯罪现场找到了血迹,男主的罪行越来越清楚,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女警员的逼问下,可能真相就要水落石出,在男主大脑再次接触到事实的情况下,男主再次触发了精神保护机制,进入了恍惚状态,此时认为记忆再次错乱。
男主恍惚了(微信截图失去亮度了……)恍惚后,男主再次看到了那只狗,所以这狗是否存在非常难说,但是我认为狗也可以是真实的,这对剧情没有实质影响。
或者说可能第一次狗是真的,但第二次狗哪怕没有出现,男主意识中也会让它出现,因为男主潜意识帮助自己逃避过失自责,安慰机制更认为是狗让女儿从高处跌落。
7.此后男主在精神失常下再次驾车到医院,发生了结尾的故事。
这玩具狗两次出现,均是在男主不正常的时候,所以这东西可以是根本不存在的,或者有其他的暗示作用。
另外,所谓器官交易的镜头,全都是男主幻想出的。
医生对小女儿的诊治中的言语,很多都是男主调用了他对自己诊治中说过的话医生对小女儿的诊治过程中说的话,很多都是男主大脑调用了他对自己诊治中说过的话。
包括用布洛芬止痛之类,还有纵向X光断层扫描。
美国是一个对儿童射线很敏感的地方,通常不会轻易对儿童做CT,而医生说要对这么一个小孩做CT,可能性不大。
这可能是对男主说的。
医生建议孩子做纵向CT
CAT SCAN 应该就是CT,接受较大剂量的X光多层扫描现在我略有不解的是女儿小镜盒子的作用,我仔细看了一遍,也没有看到小镜盒子掉落的镜头,否则将会对剧情的推断很有作用。
该片的导演最终略有不自信,居然在末尾自行解密了很多东西,把男主的行为重新复现了一遍。
如导演拍到男主空车离开就停止,可能更佳,但是这样会让很多人更加认为不存在精神问题。
我还想到有一种很小的可能性,就是全片剧情都不存在,整部片全是男主第一任婚姻车祸时应激状态下的幻想,对自己行为的重构、逃避、改造,最后驾车离开,让自己走出悲痛。
但这种猜想毫无疑问是站不住脚的。
普通人也有可能经历“断裂”,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是:从某次睡得有点过长的午觉中醒来,在傍晚,在黄昏的最后一丝余晖都行将隐没的时候,从床上、沙发上,以一种晕乎乎地分不清东南西北与时间空间的感觉醒来,一睁眼就是陌生感,一下子想不起、推理不出自己身在何处,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此前与谁有关,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当然,要不了多久,某些证物、某些回忆会涌现出来,它们帮助我们找到迷途中的某个豁口,转进去就是来时路,一切又变得熟悉,一瞬间,世界复归。
不要以为临时的“断裂”不是断裂,这种断裂只要稍微持续得久一点,如果某些证物、某些回忆没有及时出现,只要再出现一两样“异动”——周遭刚好出奇的安静,或者家中刚好停了电……“断裂”的核心并非思维的丢失,而是参考系的丢失。
独自在家中迷糊地醒来,既有可能是人类已经在此期间遭遇了灭绝——而自己是独存的一个,也有可能是家人刚好在自己睡着期间一起外出了。
在丢失原有参考系的情况下,其实两个解释都是成立的,此时,人需要很快就找到某个抓手,比如“手机”——谁知身边的手机刚好又没有信号,于是进一步陷入“断裂”。
参考系事实上限定了解释。
比如如今被公认为无稽之谈的“地心说”,它真的那么简陋、愚蠢吗?
那它是怎么满足那么多历史上无论是智力还是品德都在线的观察者与思考者的?
事实上,如果不考虑更深远的宇宙,地心说曾经称职地、甚至很好地(因为各种完美)说明了当时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内的各种现象。
而“日心说”,它必须要被放在一个“更大的”宇宙里才有优势。
不妨就此把断裂的问题推到极限:由于人的意识无法跳出意识本身——心的宇宙,所以人所能获得的任何真正堪称有意义的理解,其实都只是刚好能自圆而并非真正周密。
我们是有限的,任何意义也是有限的,在我们之外,并没有额外参考系,在我们之外,并无意义。
人心幻化出一切,跳出去就知道是幻。
问题是,就连跳出去本身,都不过是一种幻化。
这便是一切精神疾病与神经症的根由。
很大程度上,正常人不过是症状较轻一点而已,一旦条件具备,神州尽尧舜还是尽魔鬼,都有可能。
当年日本战败的时候,人人都嘲笑那个连自杀都办不到的笨蛋东条英机,说是他把大和民族拖进了战争的深渊,但其实,这个民族曾被集体俯魔了。
必须更深刻的理解奥卡姆的剃刀在精神方面的价值,谨记“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八个字的份量。
在最悲惨的图景中,参考系的有限使得人类的理智是有限的,我们会给同一个事件(event)造出不同的解释,而这些不同的解释背后都有它的所谓的事实(fact)、真实(reality)乃至机制(mechanism),人不能做出判断、不能分辨到底那个解释才是正确的,甚至不能辨别真实本身。
我们仅仅能做的,只有在所有能成立的解释中选择尽量简单——并非“最简单”的答案,就算这个答案,不是我们心中想要的那种“完美”解释。
回到电影:一家黑心医院,整个烂透了,从接待到保安,从医生到护士,从门面到内部照明都是邪恶,都是为了取走某些不幸的人器官,而不幸的人,正在来这里的路上?
or,一个人,他幻想出了这一切?
回到历史:建立“大东亚共同圈”,日本与满洲国、中国为一个经济共同体,解放殖民地、相互尊重彼此独立,通过本民族的牺牲和其他民族的必要牺牲,从欧美列强的统治中解放亚洲,因此侵略亚洲其他国家不是侵略,而是为了亚洲而流血?
or以占领、统治、奴役、掠夺为实的帝国白日梦?
世间一切法,如幻亦如电。
断裂是存在者遭遇存在的体验,它唤起了我们内心最深的迷惑与洞见。
任何一个活得稍微有点久的人,如果他从未觉察到自己的全部生存活动,其实一直隐含着整合世界碎片向自己提供意义的努力,如果他从未觉察到那些他用来编织整全生活的绳子根本不牢固,那他是缺乏智慧的。
宇宙竟能被理解!
据说,这是令爱因斯坦最吃惊、最不能思议之事。
但其实,问题应该反过来提:如果宇宙不能被理解——那,人就从宇宙之链上断裂开来,或者,如人择理论的激进说,那就连宇宙也无复存在。
这是一个观影过程特别不舒服的片子,导演看上去把故事搞得翻来覆去一头雾水,让大家觉得以为有把握的猜测随着故事发展不得不因为他给出的情节而考虑是不是有逆转,但折腾了一顿给出的结局仿佛给了我一闷棍,那些我觉得10分钟就看明白了的猜测,原来真的就是我想的。。。这不是导演技艺高超,好像在用一些很巧妙的剪辑和细节来迷惑观众,所以这不是禁闭岛,那种感觉处处都给你了事件的两面性的好片子,明明就是一个15分钟短片的体量,硬是东拉西扯了一堆有的没的凑足了一部长片,唉,这就是网飞那种批发走量的货吧2星半,5分
真的是毫不意外地不精彩,这种类型的电影,也玩不出什么新意了,全是老套的剧情和反转。
你需要一条儿童安全绳
跟主流点评一样的感觉,既不精彩又不意外。在医院醒来的时候就已经猜到了80%(毕竟他摔下去时,边上就有你老婆孩子都死了的🔊,然后后面她老婆的表现也很奇怪,感觉就不像活着、等到那个精神科医师出来就更剧透的guo
有点猜到结尾,但整体观感还可以
前面线已经埋的很明显了,剧情走向也是为了反转服务,就...没那么有意思了。结尾不太行。开放结尾更好一点。或者说,导演本身就很有倾向性,心理医生说了出来
对心理类的悬疑片真的很无感。。。
细思极恐,就知道没那么简单,虽然一开始已经泄露了剧情,可是看下来还是很惊心,结局还是那个最悲惨的
还行
编不下去的典型代表
可看
精神分裂的两个世界之间的戏剧张力一直持续到最后,所有的线索又能互相巧妙地呼应和得到解释,作为观者两个世界都如此真实,此时你也体验了一次真正的精神分裂。lily rabe长了一个婚姻不幸福的脸
节奏还可以,故事慢慢铺开,反转,当你以为是结局,突然又反转,结果真相残忍,变成一场令人唏嘘的惨剧。可并没有特别出彩的点。
男主最后把妻子和女儿带到车上时非常不对劲,因为妻子的神情和说话语气非常有问题。虽然隐约能猜到最终还是回到男主的精神状态上,但最后那几分钟还是挺毛骨悚然的~
2.5吧。反转不算太意外,且个别镜头有点恐怖,尺度过大。而总体上很多桥段都可有可无,所以还是偏冗长的
和《空中危机》的差距可能就是爸和妈带娃的差距,电影最后看到后座奄奄一息的光膀子小伙,我真的忍不住笑了
原来这个片子是惊悚的
雷是一个好心但是不堪重负的居家男人,在归家的途中,和妻子不断争吵,休息区因以为女儿和妻子双双受伤,被雷紧急送往医院。谁在医院躺椅上一觉醒来,妻女消失,而医院告知并未接受女儿。愤怒的雷大闹医院,引来警察,随着一系列的调查,凶手却逐渐指向雷自己……
意外还挺好看的,扑朔迷离而且一直若有若无地刻意引导观众思绪飘向徘徊往复的可能性。看完渗得慌,赶紧看两集 rap 压压惊。本片绝对是 DMV 和警察局联合推出的“开车又喝酒,亲人两行泪”的 DUI 危害宣传片。
合格的悬疑片,虽然套路有点老套,但是胜在情节紧凑,扣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