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画家金城南身在异乡他国 一对甜蜜的情侣吸引了他的注意 眼中都是羡慕和渴望 爱情这种东西对于他来说都是奢侈品 能在这个地方有一个栖息之地已经是万幸 每天夜幕降临时他便承受不住自己心里的压力与孤独 只能跟远在国内的妻子打着电话他都会在脑子里想起自己的初恋女友 想着是否能与女友复合
过曝形式的拍摄如同巴黎夏日夜里延绵不绝的日光,分不清昼夜
太阳底下的不真实感如同为了逃避制裁而躲到巴黎的喜欢画具象的云的男人分不清现实与虚幻
欲望赤裸裸暴露在日光下/只留下衣服的动作形态每日联系的电话那头的妻子的焦虑、异国的无归属感时刻提醒着他生活中的现实,内心惶惶、苟且生活的他就像那一坨被流水冲散的狗屎,他欲掌控自己的人生,便欲满足欲望从而虚伪及冲动
日光暴露下的人们,会淹没在沸腾的潮流中,而后与在斑马线上相会的人连接情感、寻求生活的救赎,假装依旧在上学、假装有绘画天分的善良女孩枕在另一位勉强维持着一点可怜的自傲的男人的大腿上,在暖风沉醉的午后相互依赖,相互满足。
同样的面庞,欲望满足后的虚无,毫无生命意义———“我想跟你睡觉”———“我爱你”———“我会对你好好的”脱口而出的谎言们曝光着他的怯懦,他也自知。
《夜与日》里的女人们总是在相互诋毁、斗争,只有梦里的慧珍是如他般懦弱隐忍(个人认为这里梦到慧珍并不是有人认为的因他爱玉珍而想复仇,而是慧珍的整本作品被抄袭之事令他感到惺惺相惜),而他终于可以“像个男人”般凌驾其上,痛快粗鲁地诋毁“倘若你的手使你跌倒,砍掉它,残废的你进入生命,比有两只手而往地狱里到那不灭的火里去好;倘若你的眼使你跌倒,剜出他来,你一只眼进入天国,比有两只眼投入地狱的好”可他不能自己砍掉手、剜出眼,是谁成了他生命里的慰藉,谁又救赎了他
1. 字幕卡相比《剧场前》有风味多了。
2. 贝多芬92号第二章定基调。
3. 街边水,有塔可夫斯基水草飘柔,流动之感;倾斜的街道常现,水向下流,人往上走。
4. 洪导片里常是别人向男主介绍女人,而他又遇见旧爱,还几乎都没认出来;也喜欢设置约会迟到,一个冲突的引爆点。
5. 除了推镜头,还喜欢横摇。
纵深延展,相辅灵巧。
几处构图有如片中人语“生活中的小奇迹”感。
6. 随时间推移慢慢交待男主的苦恼:最先是看到情侣,觉得自己再不会有这样的爱情;接着羡慕小年轻有房有车真好;再到拜访著名画家,想人家尽心为画,自己整天在鬼混啥。
欲望的这个先后顺序,是积极的。
7. 一边以玉珍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为线索,别人讲她坏,男主觉得好,她有真实一面,也有演的一面。
这是洪导的片里常想传达的:三点连成的三角形只是整个真实中极小部分的幻觉,你只看到这个形状就是迷茫其中,要连起更多的点冲破这层雾,让你看到的形状不断逼近真实,也就是发现事物的更多联系才好;另一边是以成南对玉珍的渴望,已不想花言巧语了,直接一句“我就想跟你睡觉”,说了几遍,到他来巴黎两个月时,终于答应了(那孔乙己和吴妈怎么说),是他们第二次去多维尔的旅行(比第一次少了贤珠)。
8. 成南与妻子的通话,也是在不断提醒,人在此地,牵绊在异地;巴黎的夜与日,韩国的夜与日,以及巴黎的夜与韩国的日。
也正好在两个月的时候,一通电话哭来说怀孕两月了,成南不得不回国(之前玉珍问他啥时回,他说你说啥时回,结果这段情就此别过咯)。
回了才发现是妻子撒谎,没怀,我里个天,进里屋来,我调教调教,不听话,哦,梦里又是另外个女人(真是志存高远,心系世界)。
9. 一个塑料袋,成南常拎着,蓝色或黄色;只有一次白色,是遇到某剧组拍东西,不让过,他驻足,一只鸟跌他肩上,缓了下才落地,团着,组里两外国女孩捧起来,觉得可爱,他们抬头,檐边一个鸟窝,悬。
回国候机时,一只鸟,在机场地上,立着。
10. 遇见北韩人怎么办?
“你延边来的?
”“不,我平壤的。
”“那你不早说?
”“这不正说吗。
”“那你咋看今日成?
”“能礼貌点不,你直呼你爸全名吗?
”“不是,那我该喊啥,将军什么吗?
”“他是我们伟大的父亲!
”“金日成这么伟大?
真的?
”——后再遇见,试着互相理解,喝个咖啡吧,来扳手腕!
(这是本片第二次扳了,第一次是跟公寓其他韩国人;后又在《懂得又如何》里也扳,一种身份的较量)北韩兄输了,不服,换左手!
再输,妈的,老子抽根烟,不求理你了。
(这场咖啡,自始自终他(北韩人)都是眼望别处,不愿看成南(南韩人)的,此段挺传神)转场后,一只虫飞进眼里,要用眼泪把它冲出来,龟儿,这虫死烦。
11. 关于选择:成南买烟的地方品种很少,因为只有这个烟店。
问他前女友怎么认识玉珍的,因为这里只有这么几个韩国人。
巴黎的菜吃不来,问这里的人常吃牡蛎,贵吗,不贵,之后就不时提出吃牡蛎,因为只有这个吃得惯。
不能再混了,找个工作吧,夜班都行,但没工作证,移民法管得严,老板不想冒险,介绍你去当门卫或者搬运工吧,只有说好。
12.最后,终于没太露的床戏,也考虑起宗教问题了:仅认为圣经中一些话值得深思,当玉珍给成南看一张画时,说“像不像人的原罪,每个人都是有罪的”,他回道,“我没有”。
而之前,贤珠带他去参观时,看到一幅画——描绘胸部到小腿以上部分的(胸有布半遮,而私处有两腿的赘肉挡住,显得窄挤),贤珠说“这是人类的源头”,成南表示“是世界的源头”吧。
T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
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传奇色彩,恰恰相反,他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
T来自南特,在首尔住了五年,韩语说的很好,出去时经常有韩国人对着我的亚洲脸说话,但用韩语回答的人却是他。
他在老城区租了一间两室一厅的公寓,独居,和房东有好几年没有任何一点联系,只是每个月按时往对方银行卡里打钱。
我说万一房东死了呢,他想了一下说,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如果不打钱了的话,房东可能就冒出来要求涨房租了。
T的家中一尘不染,电视机下竖着一排dvd,他说好多年没看了纯属摆设。
书架上放着三层书,我随手翻了一本,洁白如新,没有任何折痕或笔记,我问他都读过么,他说都读过,但是读完也就忘了。
他抽出一本韩语学习的书,说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写的,市场上虽然有一些韩语工具书,但并不完善,所以就花了一年时间自己写了一本。
我不可思议地看着他说然后呢?
他说就是你手里拿着的这一本啊。
想了一想又补充道,偶尔有人写信告诉我书很有用,时不时有一点微薄的酬劳,还有写作的那一年又寂寞又充实,大概就是这些收获。
他家的壁橱打开有几十瓶酒,他爱喝鸡尾酒,酒架上有一本八百页的《调酒圣典》,有点像彩图版黄页。
但是当我说来一杯白俄罗斯的时候,他还是会去谷歌配方,并解释说比翻书快。
T对摄影也有兴趣,他知道首尔适合拍照的地方,我去了,果然是拍照的人会喜欢的那种地方,整体是建筑工地的氛围,五金店、布料店、建材店的集中地。
街道破败,偶尔穿插几个海鲜市场,一连数间屋檐下都密密麻麻地挂满了咸鱼。
卖挖掘机的经销商在店铺门口贴着少男少女们和挖掘机的合照。
拾荒老人门前挂满了各式塑料包边的梳妆镜。
我想T应该是有点懂摄影的,尽管我没有看过他拍的照片。
吃饭的时候我们也会聊一聊感情话题,他说前一段恋情三年,女友比他小七岁,空姐,我立马笑说你艳福不浅啊,他也毫不谦虚地说是。
谈到分手原因,更是坦然,“空姐都是要往更高的地方飞的”,直白的让我接不上话。
T喜欢洪尚秀的电影,他说洪的电影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剧情,没完没了的谈话,比生活还要冗长的谈话。
他准备和最近在约会的女孩一起去看洪的新片《独自在夜晚的海边》,我说约会的女孩喜欢看这种电影么,他说不喜欢,但她应该知道我喜欢看什么样的电影以及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T在一家能源公司做非技术类的工作,朝九晚五,上班时间西装领带一丝不苟。
他曾经在曼谷、上海各住了半年,都不喜欢,首尔也非常无聊,但生活起来不赖。
这份工作已经干了很久,还有半年合同就到期了,公司即将倒闭不会续签,到时候他就会开始为期半年的旅行。
言语间对于失业充满了憧憬。
但他计划中的旅行和我想象的大不一样,他说会在某地逗留一周,然后飞回首尔休憩片刻,再奔赴下一个目的地。
我问他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他说并不觉得这样辛苦,一直在路上才会觉得辛苦,我喜欢这样,有一个地方作为我的支点,知道在某处我始终可以长久的停留。
回到上海以后,我看了洪尚秀的《夜与日》,被很多细节触动,比如雨后的积水顺着马路边上的水沟往低处流,一个纸团被这股水流载起,一路飘了很远。
感觉就是自己发呆做白日梦的那几秒钟被人拍出来了。
洪尚秀的电影,真的非常适合T这样的人。
《夜与日》是洪尚秀迄今为止最长的一部电影。
比起侯麦同样采用日记体的《夏天的故事》,《夜与日》似乎把情绪表达得更到位。
这部电影拍得与其说是一场在法国发生的「事件」,不如说是一种「状态」:有点无聊,夹在多重矛盾中无法脱身。
主角金成南即是这种状态的代表:一.四个女人——前女友投怀送抱,旅店老板介绍的女孩对他心生好感,他喜欢上女孩的舍友,和在韩国的妻子又有着割不断的情欲。
因为妻子骗他怀孕回国,又牵挂着巴黎的小女友。
他在现实中没有办法表达,畏手畏脚,左右逢源(在旅途中调和两个女人的矛盾、骗小女友说母亲生病回国),在梦中才大男子主义了一把。
从弗洛伊德理论来看,这恰是其懦弱的实证。
二.对于朝鲜人的态度。
在酒桌上的不友好,后来相见时表面上重归于好,但依旧希望通过扳手腕的方式去「战胜」他,胜利后格外满足。
这反应的可能更大程度上是韩国人对于南北关系的矛盾:一边觉得「我们都是一样的」,一边又在默默比较,产生优越感。
(插句题外话,李善均的朝鲜口音模仿得实在不怎么样…)三.欧洲与东亚的文化差异。
法国人的安逸与韩国人「踩着前辈上去」形成鲜明对比。
金成南表达出了对法国人的嫉妒与羡慕,却又有排斥感,反应其在不同文化中的矛盾感。
纵使他是所谓的艺术家,思想上与本国平凡大众又有什么差异呢。
洪尚秀在本片中使用的鸟与天空是一种暗喻。
鸟儿从巢中落到地上,无力飞翔。
鸟儿被困在室内,徒劳地看着玻璃,无法飞翔。
结合金成南对于天空的喜爱,我们不难体会到导演的意图:金成南便是那纵使向往蓝天,却无法飞翔的鸟。
不管巴黎还是韩国,在镜头中,在金成南的生活里,都是只是没有什么差异的囚笼罢了。
我们看了大量的影视剧,大部分都是有一条清晰的价值导向,然而《夜与日》却没有,没有价值引导在里面,有的只是客观反映一个男人的真实生活。
他在不同的生活状态下,相应有变化的心态,管窥一豹,一个人的心态有多复杂。
一个在巴黎逃难的落魄画家,经济上窘迫,感情上孤独,靠每晚和远在韩国的妻子通电话来派遣寂寞。
这时候在大街上遇见了十年前的情人,男主显然已经不记得这位老情人了,以至于对面不相识。
面对同样精神上苦闷的旧情人的暧昧,男主果断的选择了拒绝,而在旧情人第二次去找男主时,男主居然给旧情人朗读了《圣经》的片段。
在这里不知道使用“无耻”这个字眼是否合适,但从男主角度来讲,即使他依然寂寞,也不愿意违心安慰旧情人。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种美德吗?
我不知道。
随着,旧情人的落寞离去,男主认识了一个口碑并不好的年轻女孩。
女孩漂亮,充满朝气,浑身散发着掩饰不住的女性气息,另男主无法释怀。
男主像一个遭遇初恋的小男生,对女孩魂牵梦萦。
即使在梦里,也梦到和女孩缠绵。
他对女孩说“我爱你,我想和你睡觉”,经过种种试探,讨好,他终于得到了女孩。
而在女孩也沉入对男主的爱情时,男主却因为老婆的一个电话,就匆匆割舍下女孩,要飞回韩国。
在离别的机场,女孩表示她可能怀孕了,而男主却只是表达了些微的忏悔,就像是不小心踩了别人一脚,而简单的说一句“对不起”。
在此处,忍不住又想说“无耻”,但换个角度看,所谓的“我爱你”,也许真的是此时此刻,我只在这时这刻爱你,其他时间,我真的不知道是否还爱你。
男主回国与妻子团聚,才发现妻子是欺骗了自己,妻子并没有怀孕。
而男主也做了一个白日梦,梦中他与现在的妻子已经离婚,娶了一个在巴黎有一面之缘的韩国女子,梦中他粗暴对待妻子,而且对前妻还念念不忘。
这是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表达,真实的就像是我们每一个人做过的梦一般。
妄自揣测,男主回到韩国,回到妻子身边的男主,显然有些不甘。
在韩国,在妻子身边,就意味着以后的生活虽稳定,但也让人乏味。
男主的梦,就是显示男主内心对日后稳定生活的本能抗拒,他期望以后的生活不要如此单一,但显然他也害怕改变。
从梦中,他对前妻的念念不忘就可看出,他是害怕打破现有的生活的。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他梦中的女主角,居然不是那个他口口声声说“我爱你”的年轻女孩,而是在巴黎仅见过一次面的一个并不熟悉的女孩。
这里,再说“无耻”,似乎不合适。
因为,这是真实的生活。
人心之复杂,人心之贪婪。
爱情如是,生活如是。
与那张暴露“隐私”的海报相比,这张德国版海报似乎更能挑明剧中男主人公的真实心理,以一种相当高明而隐秘的艺术化手段(当然这里没有任何讽刺恋足癖人士的意思)。
这张海报让我毫不犹豫就联想到《克莱尔之膝》。
我不晓得洪尚秀是否有意向法国新浪潮导演侯麦致敬,但我敢肯定的是:首次在韩国以外的地方拍摄影片,选择在法国这个浪漫的国度,的确是别有一番心思。
法国的浪漫艺术气息跟洪尚秀电影里的情爱哲理简直契合得天衣无缝。
一方面用日记体的叙事方式记录下在巴黎将近2个月内的生活点滴,另一方面也通过这种手段一步步揭开男性白日梦的真相,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男人对性的渴望和追求。
换用导演自己的说法,女人便是男人的未来,只不过这回的男主人公在强壮自大的身躯下其实隐藏着一颗自卑龌龊的心。
这似乎也是洪尚秀电影中男性的常态,而内心深处的灵欲冲突,再加上客观外在环境的格格不入,令人物的自嘲和反讽意味愈加强烈。
作为当今韩国首屈一指的作者导演,洪尚秀在电影中的标签同样引人注目。
不光是人物絮絮叨叨的人物对白打上“洪式”烙印,更厉害之处是导演在异国他乡依旧保持着一贯的摄影构图水准,那些zoom in/out的镜头愈发成熟,在某些关键场景精准地捕捉到角色的微妙心态转变。
两场梦境的段落可圈可点,皆为男主角内心世界的写真。
剧末的那段尤为值得称赞:澡堂哭泣的女人、拍打窗的猪头、破碎的花瓶,充满着梦幻的诗意。
故事发生在 2007 年初夏,画家金成南落魄逃到巴黎,本以为是创作天堂,结果对他来说像个牢笼,思乡和想妻子的心情一直折磨着他。
偶然间他结识了美丽的柔贞,这时他的境遇和心态变了,和柔贞擦出爱情火花🔥。
👉但当他和柔贞打得火热时,妻子怀孕的消息传来,让他陷入矛盾和自责,两人关系也发生了质的转变。
一边是家庭,一边是爱情,金成南太难选啦!
这种纠结的情感真的让人揪心。
01故事,没那么重要。
有趣的是,故事发生和被讲述的方式。
仓促逃到巴黎的男主,遇到抄袭、退学但仍假装一切正常的女主前,洪尚秀讲了很多东西:莫名突兀的搭讪与对话、巴黎干爽清新的空气、熟络新城市与人过程中的尴尬、孤独与无助......这些无意义的琐碎,包裹、切碎了故事发生的脉络和肌理。
情节在这种细碎中,散漫飘摇地铺展,但并没有涣散无神,而是被一种美妙迷人的神韵虚弱地连接,就像少量的流云试图串起晴空。
当然,这种神韵里,并没有过分的抒情和赞美,而只是些惨白、过曝,几乎毫无色彩的画面,以及迷雾般填满一切的庸常、无趣,甚至情节也是由数个偶然的巧合和突然的欲望推动。
这些“意外”发生地如此轻微、无逻辑,是对所谓命运、奇迹、戏剧性等浮夸大词的彻底嘲弄,是对真实的还原与临摹。
正是对真实的提炼和坚持,让上面这些无意义的混沌,变得诗意起来。
02除了故事发生的方式,洪尚秀也让情感变得氤氲起来。
“正常”的故事中,人物的情感,主次轻重分明,而且随着情节推进,这些情感摆动中,保持着基本的连绵持续。
但洪尚秀却推翻了这些,他让不同的情感,轻重主次间清晰的分界线消失,让情感的流动,不再连贯。
影片中,洪尚秀用几近相同的篇幅,来描述一场动人却又无力的情话,以及一场幼稚、肤浅的扳手腕游,而且这两种情绪,在时间上,是连续的。
天真的真挚,与游戏的鸡贼,是等同、无缝连接的。
同样的情感,还有买烟时的随想,迷路时的困顿,找工作时突如其来的自尊等等。
这些纷杂的情感,以同样的尺度和重量,穿插在男女主或虚假或真挚的暧昧间。
这种情感表达方式,让人想起了特里林在《知性乃道德职责》中写的这样一段话:“精神具有这样一种事实意义,即它必须存在于一个连找房子这样一种令人沮丧的事情都需要精神参与的世界中。
”正是在这样氤氲的情感中,故事中人物间的爱情、游戏、与悔恨、漫不经心,在基于真实的重要性中退潮,成为了带有讽刺意味的无足轻重之物。
03最后再来说说影片中的人物。
抛开人物平庸、自私、冲动等俗常设定,影片中,洪尚秀赋予了人物一种微弱的悲剧性,而这种赋予,更接近一种上帝式的视角。
有两个情节,充分表现了这种微弱的悲剧性。
第一个是,女主和男主旅行后表白。
这一场戏中,女主从表情到台词,都带着浓厚的爱意。
联想到女主抄袭退学以及假装一切正常的艰辛处境,这种爱意和信任,更显得动人和来之不易。
作为对比的却是,男主对这份爱意惯性、随意地敷衍和浪费,尤其是在男主影片最后与妻子相似对话的映衬下,这种浪费和敷衍,才更显得残忍。
第二个是,女主合租的室友,对男主朦胧的暧昧。
这些时有时无的暧昧,被男主或应付,或嘲笑,或利用。
一种滋生于寂寞中的情愫,就这样毫无意义地被浪费和终结。
这些场景,似乎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当下的情感,终将会像梦一样,在醒来后被迅速丢掉。
Ps:至于其余设定,如男主前女友、妻子以及女主,其实分别象征着男主一段情感的不同阶段,那个梦也按时着情感的走向,关于夜与日的台词等等,都挺寻常,不再多说。
这种介于闷骚与真骚之间的男的,我愿称之为骚狗,或者,大猪蹄子。
我不知道洪常秀是个咋样的人,不知道这部片是如实招来还是女性主义。
但,我觉得这的确是部货真价实的女性主义片。
从直男角度抨击自己,解剖自己。
他的女性角色单调,却富有生命力,是个人。
反观男主,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用意无非就是自我开脱。
在白天吞噬黑夜的巴黎,他自述自身的孤独,感伤,抱怨人情冷淡。
可实际行为表现出的,他不停企图勾搭女性,因为懦弱与所谓的道德,优柔寡断,希望女性懂自己,足够优秀,又因对方的不足而感到优越,进而更加喜爱。
,。。
,服了,真骚狗不过如此。
女主。。。。
之一,那个长的贼乖的,,虽然看上去有点傻傻的,婊婊的,但在真正的时刻,她能够下决心,全心全意去爱,自己承担。。。。。
不行,还是很气,咋能这样呢???
虽然我不知道我会怎样抉择,但这样也太不可理喻了吧。。。
总之,直男必看,引以为戒。。。
这可能是我唯一一部不讨厌的洪尚秀了,日记体和流水账式的叙事仿佛看到了侯卖的影子,的确也学到了侯卖的精髓,配以喃喃自语的独白很生动的展现了这个韩国落魄大叔在巴黎的经历。我记得男主有一句话特别让我共情,他说:有次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一个法国人骑车经过,在黄昏下骑单车,我突然很嫉妒他,我猜他拥有大房子、好工作、很多朋友还有车子,或者就一辆单车,我甚至都嫉妒他这样的普通人,在这儿过得多安稳,好像这儿的一切都属于他。这段话道出了渣男在巴黎的心境,但也非常真实。朴恩惠太美了,但是她和男主的邂逅注定只是情人关系,这个我在欧洲也有同样的经历。那个自杀的画家有点可惜,还为渣男堕胎六次。回到韩国后男主做了一个有点猥琐的梦,床上是一幅白云的画,真可谓同床异梦。(那个头绳的特写应该是在圣心大教堂高地拍的)
这个故事让人看得很恶心,能把风景都忽略掉了。一星给镜头、一星给巴黎。。。
1.洪尚秀的作品长度跟观赏舒适度成反比,这部实在太长了,还是控制在90分钟以内最佳;2.千篇一律的男女情事,以至觉得这片的扳手腕段落非常有趣,过目不忘;3.在巴黎的他要求通过电话听到身在韩国的老婆自慰呻吟声、舔脚趾、与多年前的前女友共处一室不做爱而是谈论宗教、与老婆同床却梦见了另一个女人...
述末
7.5分。洪氏电影的特征明显——随性、暧昧、艺术家;聊天、吃饭、嘿嘿嘿,原谅我这个“直男”简直惊讶于这些个情场高手的套路,张嘴就来的“擦拉嘿”、“你真美”、“最近一直梦见你”、“我想和你睡觉”真的那么中女孩子的意吗?哦,我可能要孤独终老了…… 男主在巴黎天天挂着个塑料袋东游西荡的,以为是青铜,没想到居然是王者,攻下了身边人都觉得奇葩的女主,看来有些东西还是得学习学习啊。男主在旅馆苦口婆心地劝住想睡他的前任(笑死!),却追着女主死缠烂打;在巴黎时是个深陷热恋的小伙子,回到韩国家里又是一位温柔的丈夫。我猜想,这个多面性应该不分男女吧,面具的多少可能取决于一个人的安分程度以及表演天分。
男主像个猪头一样 看不下去了
巴黎生活真的会让人思恋上昨天
这是什么男性视角啊,长得像猪蹄的男主角,搞得好像所有女的都喜欢他那样……可想而知导演是多自恋
男主以爱当欲望的借口女主以爱当生活的寄托无法共情 甚至可笑 他们骗的不过是自己道听途说洪尚秀是韩国文艺片天皇 手法粗粝反被说成风格 与预期相差太大了 跟金基德 李沧东更是不知道差哪里去了
看到现在洪尚秀最棒的一部,几乎就是[克莱尔的膝盖]和一堆侯麦其他作品的大集合,谁说韩国没有侯麦……虽然不是电影学院狗男女,但这个美术学院的渣男简直是洪尚秀影片里男人的代表了。故事精巧而奇妙,随性而洒脱。
祛魅巴黎和狗男人 虽然之前也祛魅完了
教你如何用古典乐(具体为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云云),油画修养,及无赖技巧睡上文艺青年的猥琐日记。
偷侯麥跟布紐爾 ...
心想夜夜日,梦中也恋足。不戴套减两星。20170723@广州奇遇书店通宵放映韩国修复版
也许我没有完全理解电影的精髓,但就我爱你这句话,就可以想得到谁就得到谁,哪怕是这样一个极度落魄的异国画家,让我觉得一切都好似梦境,都是男主角自己的意淫,分不出来何时是梦境,何时是真是发生的。2012.10.18
夜晚的蓝天白云
一看就是洪尚秀的电影。另,摄影机运动很奇怪。后来了解了,是洪尚秀招牌拍摄手法。
💩
洪常秀的主角无论男女,都呈现出一种憨态,这种憨态就是在刀锋上游走,度一旦把握不好就显得猥琐。将心理外化成语言,而又显得不突兀,甚至成为一种有趣的风格,这是洪的厉害之处,他创造了一种新的电影语言。电影中的男男女女在生活的鸡零狗碎中,直面人生最底层的那些欲望——“我想和你睡觉”,这是一种对人的解放,尤其联想到韩国这个国家的意识形态。这部电影洪用了很多强戏剧的结构,出现了很多转折。在一个个转折中,男人的那点出息被批判的淋漓尽致——男人就是一种这样的动物,永远在幻想中,得到了就空虚,这大概是解释叔本华欲望和空虚最好的电影了。
第一部洪尚秀。很侯麦,但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