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抓人眼球的噱头设定或元素,简单的几个高中女生在一起组乐队社团的故事,在强大的制作下成为了经典之作。
在满分150与满分100的卷子中选择了后者,然后做到90了多分,这就是一部好作品该做的。
原本一直是觉得画风有点怪就没看。
最近看了一些评论,兴趣使然跑去听了轻音的音乐。
听到ed的瞬间就懵逼了,看到ed画面的瞬间就意识到这番不简单了。
昨天看完最后一话live,总算可以给自己盖棺定论,这动画虽然内容主题和设定相当简单,但制作水准真的是高到离谱。
就靠着对节奏和氛围的细致把控,原本很简单很普通的情节也能变得观感相当舒适,该快的不拖沓,该慢的稳稳当当,几乎所有内容都以最合适的方式呈现和衔接。
当然作画本身水平也很高。
轻音几乎方方面面的制作都是高水准,乃至于分析起来都没啥意思,只想留在那个最纯粹的愉快的记忆当中。
有人说轻音废萌,一萌到底。
然而作为鼓手的律子有会在打工时模拟演奏来休闲的这种细节。
而且轻音整起活来也是不输搞笑番的骚。
有人说轻音的剧情是没有挫折的,也没有现实中乐队会遭遇的突发困难。
但是平泽唯在演出前几天突发高烧,演出当天趁乐队演奏第一首的时间跑回家去拿忘带的吉他。
一种风格有人看不进去也不稀奇。
但是“废萌”本质上就是去刻画一个乌托邦式的世界,就看观众能不能接受。
当然要是非得往现实动机上联想,那绝大部分商业作品瞄准的都是观众口袋里的钱,以情绪价值这种手法。
而且轻音已经算是宅属性口味最淡的那一批了(看过天降的表示轻音算个啥哟...),露内裤的情节都特意换成象征性图片而且毫无恶趣味引导,甚至可以说轻音在有意规避恶趣味了,顶多就是角色画得比较可爱了。
且当我以为轻音只是萌萌人的时候,平泽唯跟妹妹一起围围巾,秋山澪在队友忘词时迅速顶上,这些情节又让我眼前一亮。
到后半出来个真的只想认真搞音乐的学妹,甚至反复思考要不要退出社团。
这些剧情就反复告诉我轻音也不是什么童话故事的世界,现实中会遇到的问题在这里也难免会遇到,平泽唯live前嗓子该哑还是会哑。
我个人比较中意轻音的地方其实还有剧情是真的在围绕乐队和音乐展开,虽说吧这个围绕的十分有限,比如她们出去合宿训练,其实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玩,但至少她们是真的为了训练才想到搞合宿,剧情从第一话买吉他开始一直是由乐队这个出发点在推动的。
而且也偶尔会有她们日常练习的细节,例如谈论手指结茧,虽然这些情节量很少但就能让人觉得她们确实喜欢音乐和演奏。
在最后,平泽唯跑步与第一回的前后呼应,登台后突然道歉,都是让我没想到的。
道歉时细腻的演出处理让我一瞬间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那真的就是一种“不像是演出来的”的自然感,仿佛这里没有什么动画作品,只有平泽唯在高中渡过的一年多的人生让她此时说出这些话。
结尾曲终,一人还不尽兴又继续弹奏,然后其他人一个接一个跟上,歌曲又重新继续。
虽然滑滑蛋只是首二次元萌曲,但我感觉这就是音乐的感染力以及对音乐热爱也被音乐爱着的人们的一个真实写照了。
此外,其实我更想看的是剧情最后变成ed那种风格🤣唉太正点了。
—— 四星改五星。
一个真正制作上优秀的作品,即便风格不那么“大众化”也同样配得上高评价。
风格无高低贵贱,评价作品还是要看制作水平。
表情作画流畅生动,小情节节奏和分镜讲究有起伏,自然的日常氛围,搞笑不用力过猛又刻画出角色个性,角色数量多且个性鲜明,正经剧情的穿插恰到好处,ed的制作更是惊艳,额外加分不少。
其实不想给四星,本来没觉得孤独摇滚有多惊艳,看了轻音还是觉得孤独摇滚更像真实的青春…轻音毕竟是老番(看画风真看不出来)看了内容不禁感慨我对死宅♂的刻板印象并非毫无根据…好的地方孤独摇滚都有,看了不适的地方倒是可以一一列举。
最大特点就是满满男凝和男人的恶趣味披着女同外衣招摇过市…1.设定逆天:搞乐队的有钱无所谓,但紬的有钱大方大小姐太夸张了…遇事不决就大小姐出马…2.努力不够天赋来凑:且不说唯的绝对音感,就算有绝对音感也不可能一下子练到这种程度啊…也没见律队练习过架子鼓…日常向可以,但这也太——日常了,果不其然在轻音部你甚至可以玩音乐…如果要拍一群牛人玩音乐用如此平民化的手法真的会很别扭…这样嘻嘻哈哈玩上武道馆太假了…还有小忧怎么可能能那么快学会吉他甚至弹的比唯还好啊…3.紬对女性友谊毫无来头的圣母爱,小佐和老师给学生变装(还是女仆装)和戴猫耳的诡异爱好,试问哪个女性会有这种爱好??
披着女同皮的♂老涩批罢了。
各种胸部特写和对胸部的描述,即使全篇没有男性但处处都在被男凝…太多情节都让我看的身心不适:mio和梓喵做饭团mio看到自己做的饭团比梓喵大那么多哭着嫌自己手大…小忧假扮唯暴露的原因竟然是被小佐和老师指出来胸比唯的大……泡汤泉的时候给脱下来的衣服的特写,以及B站一群“给我留亿勺”的恶臭弹幕…律因为mio吃醋生气阴阳怪气搞冷战的片段…学园祭新生表演mio被电线绊倒内裤被台下看到的恶趣味……到处都是典型的顺直男白瘦幼化女性和简单扁平化女性情谊的虚假想象虚假yy,真的想吐……歌我都听不下去,ふわふわtime一响起就让我联想到头皮冒油大腹便便的死肥宅满眼星星眼摇头晃脑的样子……她们追梦的路程很青春,但人设细节、情节故事无一不能看到背后透露出来的色批直男的恶趣味——他们还自以为这是更了解女性的表现,对创造出来的烂梗沾沾自喜…最可怕的是,有的女性反而会被充满男凝的文化形态约束同化……如果有男的看了我这篇评论不认可,麻烦你找一找世界上有没有一部全男动漫主角在台上底裤被看光当众笑话还只会嘤嘤嘤无动于衷的?
麻烦你找一找世界上有没有专门画给女性的充满私部特写让女观众“大饱眼福”的漫画?
…女性在社会文化规训下甚至不会对这类内容产生什么欲望,如果产生欲望还会被视为荡妇…然而对女性身材的评头论足居然可以被堂而皇之的放在动漫里也真是够了。
总之孤独摇滚爆杀轻音少女,无论是逻辑上还是思想观念上,至少本人看了没有多少身心不适。
一部好动漫,必定是有着能吸引大多数人的世界观,许多人都吐槽轻音是一部卖萌片,我觉得其实也并不为过,然而,仅仅把眼光停留在卖萌的身上,那还真是有点肤浅= = (别拍我> <)轻音讲述的仅仅是一个即将被废部的轻音部又被5位少女重新撑起直至冲刺她们的理想武道馆的故事.看似简单,实质让我们多少位被天朝高考压得喘不过起来的高三党羡慕的内牛满面T.T,我不知道有多少个苦逼少年与我有身同感受的滋味.高中,远远不是只为了完成大学这一所谓的梦想而建立的软禁场所,生活,也不应该只是上课做作业吃饭睡觉然后继续上课这般的如此枯燥无味,快乐,也不是仅仅只能从成绩的进步之中获取.因为高考,与朋友的相处的时间也被压榨的仅剩下那可怜的下课十分钟.而K-ON的一切一切,实在是太让人眼红了.(掀桌)天朝的学校,实而也并不是那么的枯燥无味,也是有着各种校庆和社团等活动,首先就谈谈我们的天朝的学园祭吧!学园祭,一般都是围绕着学校领导展开,首先,是令人振奋人心的升旗仪式,国旗升起,每个人的眼神首先充满着爱国之光,完毕之后,是领导简短的几句讲话,"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我们学校建立XX周年.......(此处省略若干字)..我校在上届高三师生的努力下,在去年的高考中,本科上线率全线飘红,同比上年突破了xx大关,重点录取率在全市获得x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进行激烈的发言时,还不忘用深情的眼光注视着台下师生,师生们纷纷热泪盈眶,即将面临高考的同学们,应受到了领导的鼓励,也纷纷握紧了拳头,誓必要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比上年更加优异的成绩,热烈的发言持续了x个小时,同学也依旧昂首挺胸,充满着比尾兽查克拉更强大的士气,"下面,我们来为在上年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颁奖...有请我校xx领导为获奖同学颁奖..."颁奖之时,不忘与领导来张充满纪念意义的合照,同学们的拳头攥的更紧了,于是乎,学园祭就在领导的基情发言后结束.被领导的演讲振奋的头晕眼花的同学们也从中获得了不少的收获.学校社团不好说,高二之前还能在学校充当个打酱油的角色,一般都是在高三来临之前就被强制废部,理由如下:"高三的学生,应该集中精力于高考之中,要记住,你们的目标,只有高考!"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合唱部却仍能在学校独领风骚.休息时间,忽而传来了悦耳的声音,"通知通知,请校合唱部的同学马上到xx室集中,再通知一遍,请校合唱部的同学马上到xx室集中,会议重要,请务必出席."当团友们都兴致勃勃的聚集在音乐室时,音乐老师开口了:"下周我们马上就有市领导过来参观,所以我们在领导来临之前要练好我们的校歌,到时将在大礼堂为领导作出一场精彩的表演!!""好!!"大家齐声应答,没有什么能比为学校为领导作出贡献更光荣的了,于是乎,我们在激烈的拼搏中,得到了一丝的放松,传言道:好生活,领导造.放课后茶会,是多么一个温馨的组织,宅们之所以是宅,或许理由简单到仅仅是因为三次元的无趣不能满足我们内心那片需要被各种理想滋润的干涸土地,每一个宅们,都是闷骚并怀着各种意淫活在三次元中,我们要求的并不多.我们不奢求休学旅行,只求教育局不要剥削我们的假期,我们不奢求能组建多大的社团,但求起码能让我们一直走下去.不幸的是,在天朝,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的奢侈,那么的遥远.成绩,并不能成为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记得轻音里有个镜头是这样的(嘛,不算剧透):小唯和律酱高举并不理想的成绩单,相互搂着肩膀,高呼:"一张纸是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的!"对啊,你们还有武道馆,我们就只剩下高考了,天朝给少年安排好了一切,父母也不惜重金为少年争相购买重点学校的学位,我们无能反抗,无能挣扎,我能做到的,也只剩在豆瓣做个的微小的无力吐槽者了.最后,点一下题=.=,二次元的美好,我就不用多说了(咳!)少年,若你也感到不平!那就用努力换取自己想得到的一切吧!
有这么一种说法“写作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己”,村上的书中也有这么一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抑郁症的人如何通过写作来治疗自己的精神疾病。
看完轻音少女两季加剧场版,感觉自己陷入了剧情结束抑郁症之中,遂写此文,希望能够剖析自己的心理,厘清纷乱的思绪。
轻音少女明显是喜剧结尾,大团圆结尾,是一个理想的再也不能理想的结尾。
剧里的四人成果考上同一所大学,结尾是共同制作歌曲献给梓喵,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但是看完之后却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不止是我,弹幕在最后几集都是“猛男落泪”“眼睛里进篮球”云云,这种现象不禁让人思考,究竟是什么使得一部大团圆结尾的日常喜剧动漫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
鲁迅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看完《轻音》的惆怅就在于,剧里展现的少女的美好日常与现实的差距,这样美好的、毫无缺陷的日常仅仅存在于抽象之中的,存在于多人团队为观众精心编制的梦幻之中,在现实中是得不到的。
每一次放学后茶会,每一次暑假合宿,每一次新生演奏,每一次上学玩闹,虽然没有莎翁麦克白式的英雄落幕,没有霸王别姬的江边断肠,《轻音少女》这样的少女日常也照样动人心弦。
个人看来,《轻音少女》的架构整体可以分为两端。
第一段是友谊的发展,这一段为我们展现了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五人,《轻音》的细节描写之精良,观察现实之细致,使我们感觉这五人彷佛不是在动漫中,而是就存在与我们身边。
第二段是讲述如何告别,经过了第一段的剧情,轻音五人的友谊已经发芽,长大,在心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这个时候讲述分别,虽然是轻松的语调,仍可算作一场凄绝的戏。
第一段分析:1.五人的性格 2.唯与梓喵,mio与律,大小姐的打闹日常,小佐和与乐队,忧对唯的照顾。
3.演奏歌曲的和谐,歌词本身的含义与场景的结合。
这一段厉害就在于简简单单的日常轻音也能描绘的引人入胜。
虽然剧情比较单薄,但完全不影响观看的趣味性。
第二段分析:轻音少女其实是再后半段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对离别进行铺垫和描写——从志愿表开始,有毕业旅行计划,有给小佐和的离别寄语,有梓喵情人节的巧克力,有结课后的重返校园,有和和大人的学生会结束,有班级离别的演奏,有最后表演的喜剧,还有献给梓喵的专属歌曲。
可以说,最后几集即使没有正面写出离别,毕业的情绪仍然像雾气一般笼罩着日常,把一切都染上了淡淡的悲伤。
某年夏天过后摔断了大腿,去医院住了个把月后闲在家里,妈妈给我买了把吉它。
还有教学的书。
后来没多久就又去上课了,因为要补上前面落下的大半学期内容,吉它最后还是没学成,在房间的一角积灰。
上了大学大家忙着寻找自己的业余爱好,宿舍里有人练起了吉它。
每日重复着简单的音阶,远没有想象中潇洒炫丽。
夏天又来了啊,这部动画的故事却在和蔼的冬日里落下帷幕。
海边长发少女大口吃着冷风,茶几上皱皱的歌词纸,短信把大家叫到了一起,还是快餐店最热闹。
练习吧,don't say "lazy"。
不管是真是假 动画中的高中生活着实让我向往不已也许是在国内的高中压抑太久 对于生活依然麻木但自从听过他们的音乐的一刹那 一种从未感受过的波动就从心中扩散到全身尤其是第一季YUI急匆匆气喘吁吁跑回回家取吉太赶校园祭的那一段那一段自白呐 原来找到自己最想追逐的心情是那样的啊呐 原来音乐有这么的美好从小学过小提琴 圆号 考到9级的自己有了这种冲动未曾体验过的冲动 为了自己 去学一门乐器去学吉他我是如此羡慕这5位小女生 她们的在高中 这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中 可以追逐着自己的梦我是如此怀念的自己的这段时光 唏嘘这这一去不复返的岁月 但我相信梦想 爱好 只要你仍然有伸出手的勇气 它就不会转身而过的拒绝你不要让自己的遗憾被时间放大 被岁月主宰
初一刚接触b站的时候就看了这部,现在大二老人了。
京阿尼入坑作,也是唯二能看进去的音乐番。。
(说起来应该算日常/另一部是四谎)梦想是有朝一日能唱完整滑滑蛋。
真对不起,看完这部番以后莫名其妙的很有自信……买了一把初学者吉他,并且加入了学校的轻音社,啊,不自量力。
结果是闲置到现在,一个和弦都没学会。
说实话澪和唯给人一种甜心格格的感觉,丝丝和柔柔的风格。
一个也是粗枝大叶神经大条+天然呆属性,另一个黑长直御姐🤤🤤————————一如既往截一些好笑弹幕:◆唯:对了,都是冬天的祸!
(非我也,岁也——————◆梓逗猫:合并同类项——————◆澪在海边找灵感:感觉可以写出不错的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往事越前年,魏武挥鞭/寄蜉蝣于天地……——————◆别丢下我一个转眼变成大人哦——————◆给真锅和门票:请和大人笑纳和在学生会给大家走后门:和大人好大的官威啊!
(叹)——————◆小佐和和和和和忧。。。。。
(小佐和)和(和和)和(忧)
《轻音少女!
》第一季14话食用完毕。
《轻音少女!!
》第二季27话食用完毕。
啊啊啊啊啊啊可爱!
终于能体会《挪威的森林》里“春天小熊”譬喻的精妙了!
假如有一天我也在森林无情无绪一脸阴郁,看到迎面走过来一只蓬蓬的雪豹,一只呆呆的海獭,一只滴溜溜的虎鲸,而雪豹抱着它的大尾巴,海獭拼命挼脸,虎鲸嘤嘤嘤地抽打随身携带的金丝猴(bushi),后面还跟了一只悄咪咪立耳的小德牧——它们对我说:“来一起搓麻将吧,人类,三缺一哟!
搓麻将神灵会喜悦,会旋转,会赐福哒(这可不是我瞎编的,霓虹真有类似说法),我们可以打通宵,还包食宿!
”我大概也会沉默五秒钟,再缓缓露出一个居心叵测的微笑,回答“我知道一些更好玩的游戏哦,比如摔跤……想不想试试看呢?
”的吧。
我原本以为,《冰菓》就是卡哇伊宇宙联盟的奇点,《重启人生》就是女性疗愈乌托邦的尽头,却原来更早之前,京都动画就打造出了比“古籍研究社”更日常,比“埼玉县北熊谷”更空想,对女性友好到不需要骨头也不需要眼泪,排除所有杂质也排除所有干扰的超绝性别童话了吗!
一开始些许动作还有媚宅的痕迹,但到后头连镜头都越发干净,女孩子在家穿睡衣是长衣长裤,不再有莫名其妙肌肤的裸露和对身体曲线角度清奇的强调——我实在没忍住翻查了一下作品表,果然,监督山田尚子是弥足珍贵的女性呀!
不只大量女性工作人员参与保证腔调,而在关键位置有女性坐镇的京都,可以说除了“京都腿”的内八,连所谓《冰菓》高级的内媚气息都褪尽了。
呜呜呜没有披上“山姥的假皮”的,用女校文化承载一切美好的青春物语,就是赛高(声嘶力竭)!
之所以说是“超绝的性别童话”,首先故事发生的主舞台,樱丘高中是女校,那么理所当然由小唯,阿律,紬紬,澪和梓喵组成的轻音部也是一水儿十五岁的花样少女(终于!
身高155cm以上的女角体重都超过50kg啦!
想想以御坂美琴为代表的一堆儿161cm+45kg吧)。
由主角团舒展开来,后援团是女生,指导老师是高人气女老师,少女们又各有好友,主角小唯最亲的家人是妹妹,关系最好的邻居是欧巴酱,乐队有一代目……学校不是没有男老师,商店街不是没有男路人,阿律也有一个弟弟,但一切男性都像一个浅浅淡淡毫无存在感的影子,甚至不需要他们作为剧情的点缀。
(话说出镜率最高的,大概只有教学楼前矗立的校长青铜像了。
)这些都不奇,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个故事,竟然完全没有恋爱元素啊!
女孩子们努力摸鱼,开心大笑,每天说着叽叽咕咕毫无营养的废话,接梗,双簧,起哄,吐槽,或者温柔倾听彼此的心曲,努力达成对方的心愿,为考试不及格烦恼,期待合宿,临时抱佛脚,又或者心血来潮通宵练习,在舞台上闪闪发光或出丑,吃好吃的,买可爱的小摆件……啊啊好忙啊好忙,忙到再没有兴致对异性投去好奇的眼睛。
当另一个性别缺席,虽然我对是否一定会由女孩子顶上类似的,不是感情模式而是相处模式的缺位抱有怀疑,但这样十足真金,童叟无欺的女性空间,再叠加霓虹所有青春物语都会将成年人干脆利落驱逐出境的叙事传统,无疑为女孩子这一理想化的,水晶般玲珑剔透的“存在”,找到了最合适,也最无死角的打光方式。
其次,虽说“轻音”的主题应该也是“成长”,但我总觉得,监督把目光专注在“普通”质素,拿龟兔赛跑里的小乌龟来做精神图腾,并刻意避开起承转合里的剧情高潮,用去高光化的反结构叙事配合主题(这就是为什么剧里孩子们所有的“拼搏”都被遮掩在“休闲”之下,社团活动弥散在一场又一场喝不完的下午茶里,摇滚乐几乎沦为麦高芬,第一季还算有主线,第二季几乎连主线都消解掉了,却比第一季更出色),全力托举“虽然感觉必须要做点什么,但我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
”式的少女迷茫,但成长对小唯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命题。
一开始,害怕什么都没来得及发生就已经长大,却依然在青春的道路上心不在焉东张西望,扶扶老奶奶,摸摸小狗狗,“明明只差几米了,却怎么也走不过来”的小唯,到最后,能朝着一个方向头也不回地狂奔,跑过岔路口,跑过红绿灯,那么急不可待,又那么心无旁骛。
支撑着她不再摔个屁股墩儿的,吸引着她两眼发光汗流浃背的,这样那样的变化,与其说终于找到了值得奋斗的目标,倒不如说终于找到了那个属于她的,独一无二的地方。
那个接受你所有怪癖,硬刚你所有毛病,夸耀你微不足道的进步和司空见惯的优点的,被称为“朋友”的所在;那个彼此敞开心灵分享呼吸,一起笑一起哭,一直一直在一起,肆无忌惮挥霍信任,千方百计满足依恋的,被称为“朋友”的所在,像一片波光粼粼的牛奶海,深情包裹住每一颗孤独坠落的星光。
她们真的会一直一直在一起。
呐,真好啊。
序言:看完《轻音少女》,除了憧憬与向往,我对生活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一.轻音的角色和二次创作动画《轻音少女》的故事描绘了平凡女高中生们加入轻音乐部后的日常。
如果是没有习惯所谓美少女动画的观众,大概就会对以四格漫画为原作的TV动画版《轻音少女》抱有一种奇异而又新鲜的感觉了。
我们看《轻音少女》时首先能注意到的,就是这部作品的目标“看上去”并不在于想要打出故事通常应该有的强力剧情和主题。
当然,如果考虑到原作是缺乏故事性的四格漫画,这本是无可厚非的。
而和原作一样,这种动画之所以能够获得粉丝支持,并以商品的形式成立的要因,就应该在于“美少女动画”的本质——“角色萌”这个概念里了。
《轻音少女》这部作品确实是描绘了日常生活的充实性没错。
由于它是关于乐队的故事,所以很多人也期待着它会描写出作为乐队的成长故事,而《轻音少女》却像是在逃避这种期待一般,比起乐队的演奏或练习更多地着力于描绘活动室里悠闲度过的时间(放课后的下午茶时间)的重要性。
就这样显示出了度过悠闲时间的重要性,在描绘了友好群体的日常嬉戏这点上,《轻音少女》可以说成是日常系的代表作。
然而,在动画的《轻音少女》里却随处潜在着仿佛在从远处眺望着这种充实的时间一般的视点。
轻音部的日常生活是十分闪耀的东西,而这个视点就是一种看出了这种日常生活的美的视点。
唯为什么加入到了轻音部里面来了?
《轻音少女》这部作品的精华就被浓缩在了第一话的《翼をください(请予我以翅膀)》的演奏场景里。
《请予以我翅膀》完全就是请愿飞向彼方的歌曲(歌词:この大空に翼をひろげ飛んで行きたいよ(好想展开双翼飞向这广阔天空啊))而与这首曲子中飞翔的形象相反,轻音部的演奏就仅仅是被限制在这小小的屋子里回荡。
也就是说,日常生活的出口并非实际性地开在某个地方。
然而这里有的是暖暖的午后阳光,和从远处看来的在日常本身中再发现其光辉的视线。
唯大概也应该被看成是因为看出了这种光辉才加入到轻音部的。
最初唯觉得如果是演奏响板的话自己说不定也能行,就来到了轻音部。
可以说在这个时间点里唯是以“自己能够做的事是什么”的这个标准选择的社团。
而唯虽然是在听了澪等人的演奏之后才决定加入轻音部的,这里她却当然不是因为觉得如果是澪能完成的演奏自己也能行才决定的。
唯实际感受到的就是,在与演奏的优劣不同的水准上的,音乐演奏可以给日常带来光辉的这一点。
我们从唯的“不怎么好呢”这句感想就可以解读和想象出其中含有的这种微妙的情感。
接着反过来,又有这种唯在听了澪等人的演奏后实际感受到的东西被澪在看了唯的演奏之后实际感受到的场面。
这就是在第四话一年级的合宿中唯以花火为背景在演奏的场景。
花火的主题在《加奈日记》和《那朵花》里也出现过,这种一瞬间绽放的光辉就使得澪再次发现了轻音部的本质。
这并不是成功出道后轻音部未来的姿态的这种现实功利主义式的东西,而是能从轻音部的演奏活动本身里所看出的光辉。
在这里澪就再次发现了这种光辉。
(梓也可以被认为是因为发现了同样的光辉而决定加入的轻音部)接着是最终话。
在这个演奏会的场面里别出心裁的是,对于第一话的唯上学场面的一个反复。
正像唯在最终话的场面里独白的一样,这个场景所提出的问题,就是从第一话到最终话的距离。
在第一话的时候唯对于“自己能做什么、在高中生活里又能达成什么”等的问题还是处于有几分不安的状况。
而在高中生活开始一年半以后,这种不安对于她就变得只不过是一些细微的担心而已了(也就是平常都不会想起的细小的不安)。
而能够这样想,就是因为在时间逝去后,这种不安已成过去的东西了。
也可以设想一下没能加入轻音部的唯的高中生活这个可能性世界。
或是也可以设想,同样由于没有能招满部员而不能以社团立足的轻音部。
如果从这种可能性世界来的视线被投射到了《轻音少女》的世界里的话,会如何呢?
我们从最终话里唯回顾过去的视线里,可以看出对于曾经抱有不安的自己的一种慈怜般的感情。
其实,这种慈怜般的视线是可以从《轻音少女》全篇中看出,并且可以看成这种视线是以美丽的风景的形式出现的。
二、从《凉宫春日的忧郁》的‘世界系’循环到《轻音少女》‘日常系’折叠
最终话
第一话如上面的最终话和第一话的对比,最终话里从家里跑到学校的唯就是重新体验了自己从过去到现在走过的行程。
(《凉宫春日的忧郁》的日常循环连播7周相同的内容循环的延伸)而到达的现在的舞台上有着轻音部的成员们。
为什么唯加入了轻音部呢?
说不定唯一开始并没有加入轻音部,说不定她现在只是作为一个观众在那里仰望着轻音部的演奏。
在这个场面里能看出来的就是这种距离感。
而事实上唯加入了轻音部,也在那里找到了伙伴。
就这样唯回到现在开始演奏后,从远处一直注视着唯的视点也从唯身上离开,移动至了活动室。
若将《加奈日记》考虑进去的话,这个活动室的场面也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
也就是说这个活动室的风景可以看做是与《加奈日记》中出现的谁也不在的餐桌的风景具有着同样的意义。
这里的《轻音少女》的风景正是谁也不在的活动室的风景。
在《加奈日记》中加奈将这个谁也不在的餐桌的风景看作是总有一天会迎来的、和大家分别后孤独的风景,《轻音少女》的活动室里的风景里却没有描绘出视点人物。
只是暖暖的阳光射进了谁也不在的午后的活动室而已。
正是在这里有着远度的概念。
而《轻音少女》里的登场人物们基本上都没有意识到这个远度。
这是因为她们都只是单纯地面向未来过着日常的生活而已。
这里就存在着越过登场人物头顶眺望着她们的日常生活的视线。
要把这个视线看作是谁的呢?
这里考虑上“无尽的八月”的话,这种视线就应该被看成是每一个登场人物的视线。
正如可能性世界里的阿虚等人梦想着一个出口一样,也正如这个梦想以既视感的形式与现在的风景二重化了一样,《轻音少女》里所能看出的视线也应该被考虑成是为她们而存在的、她们自己的视线。
《轻音少女》里的主题就是——怎样才能将这个世界中人生的一次不复返性的重荷减轻的这个问题。
《轻音少女》看上去只是单纯地提示了幸福的日常,可是这只是在高中生活这个短短的期间里实现的日常,作品也没有忘记揭示出这是在一个非常敏感而危险的平衡下成立的这个事实。
也就是说,《轻音少女》的光辉和花火的光辉一样,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光辉而已。
只是单纯面向未来而活下去的她们,对于什么时候这个充实的日子就会消失的可能性不抱有一点悬念。
她们这样的日常生活的光辉就像北极星一般的,给予了她们自己以人生的指明灯。
好似“龟兔赛跑”中的主题一般,她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又时而休息一下。
她们到底向着什么方向前行了多少呢?
不论是朝着什么方向,她们回过神来一定已经到达了自己觉得“这么远!
”的地方了。
这里就有着一个从这个“这么远”的地方怀旧、并温情地回顾高中生活的视线。
可以说,这种从远处的视线是被投向了《轻音》全篇中去的。
“无尽的八月”用既视感这种设置将悠闲的现在的风景复数化,而从现在的风景中看出了极其微小的差异或龟裂之类的东西。
将这个观点反过来考虑的话,就会引发一个疑问:那就是现在的风景有可能直接就这样出现的么?
也就是说,我们难道不是一直在通过回忆过去或预见未来而将现在的风景进行了复数化么?
可以说,动画的画面本身就有一种作为提供对彼方的暗示的屏幕的机能。
动画的世界并不是作为彼方,而是作为暗示彼方的屏幕在起着作用。
这种意义上,看动画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与“对现在的风景进行复数化”有关的。
京都动画通过将实际的风景投影到动画这个屏幕上,实现了对现在风景的复数化。
若将从《凉宫春日的忧郁》,《幸运星》,《轻音少女》等一连作品里所能看出的战略考虑进去的话,京都动画所达成的方向性就是“现在的日常成为了出口”的这一点。
从日常游离开来,而又再一次回归到日常。
这种绕路恰恰对着人生的一次性提出了极限性的伦理。
この道はいつか来た道ああそうだよあかしやの花が咲いてる“这条路是什么时候来过时走的路,啊啊,是的,这里开着刺槐花”(日本童谣《这条路》的歌词)这里需要承认在这个“刺槐花”的地方,应该有着动画角色们不在的痕迹。
而这大概就是日常系动画的出口了吧。
第三、无力感与孤独感的产生与归因——一:客观上身处中国,没有直接的“生长在日本”这个人文地理上的基础条件去体味日本动画、特别是京都动画高仿真的背景描写带来的“圣地化的背景魔法”,难以体会日常系中圣地巡礼的兴奋点。
二:主观上在国内普遍存在的“大量观看日本动画而追求剧情的意外性和冲击力”的“简单粗暴”中,对于日本动画中的“日常系”这一类别抱有“萌而不细究”的刻板印象,缺乏对作品可能存在的表象意义进行挖掘的动力。
这种别扭一方面来自对于近在咫尺却无法触探的屏幕那一侧的无力感。
也就是对于作品内外的世界,无法像日本人或者可以沉下心来感受作品的人那样形成关联和维系。
另一方面,这里需要的是发现这个出口的视角。
而“对日常系作品里提出的问题认识不足”和“没有能够在视听日常系作品时获得这个视角所需要的环境和态度”,同时都是我们无力感疑问之归结。
欢迎关注豆瓣用户:桐原木月悦读、漫研、考察。
不定期为各位推送的动漫考察栏目和动漫剧评解析,还望各位多多支持。
很多日本动漫都是打着萌的旗号,但是真正能够像轻音一样的确实不多。
在我总结起来就是这部动漫是自然的流露,很多细节不无夸大,但更多的是真实的生活映射,其实真的看懂得人就会明白打动你我不是无限的卖萌,而是这群少女在生活中的随性烂漫,心心相惜,你会发现htt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被取代,只有这五个女孩在一起才叫做轻音部,你可能感觉到唯的慵懒和天然,但是你却无法否认她的善良和纯真,你可以说律子的粗线条,可是你却无法否认她才是这群人的核心,她的热情幽默和体贴才维持了这个团体的团结,你可能觉得袖出生豪门不接地气,可是你却无法否认她的热情大方,勇于突破自己的勇气,如果说轻音部有谁最在乎这个团体,那就是袖,她付出最多却没有一丝想要作为团队中心的想法,你可以说澪的害羞过于夸大,但是现实中确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才华却羞于表达,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自己能不能得到别人目光,而是自己能否真正有价值,你可以说梓子太过于假正经,可是只有她最珍惜最懂得轻音部和htt的意义,她明明知道学姐要比她先离开却还是义无返顾的加入了他们到最后守候着轻音部,最最重要的是她们之间的友情没有任何功利色彩,她们的相识相伴相知相惜都是出于自然出于真情的流露,试问现实中的各位又有谁能够保证你对你的朋友没有任何的利益索取,只是想常常和他相伴呢,因为轻音是一步纯的不能再纯的作品所以你感觉自卑,羡慕,长大各位看到这几个女孩子的友情,怎么会不想回到过去呢
创造了废萌在动画界历史地位 液!
实在不喜欢轻音的人设和音乐。。。。
虽然买萌,但是能看到很认真的在演奏,音乐很好,动画的线条很柔,为此五星
本片的卖萌和轻度百合元素,并不是我迷上它的理由,故事本身也是相当出彩的(尤其第1季,已看过好几遍了),最令人感动的剧情,莫过于第12集的最后几分钟,而且在笔者看来,之前的所有内容,就是为了这几分钟而存在的。喜欢看音乐响起后小唯在大路上奔跑的样子,还有在学院祭上那段朴实的演讲。
一般般吧 没什么感觉。 小女孩们确实很可爱。日本动画的配乐确实很棒 很契合。
澪好棒好棒好棒
开始就没看下去,感觉特做作……
猪唯与猪腿
13
那年最喜欢的~再看一遍哈哈哈
假装看过。。。偶像向少女漫果然不是我的菜╮( ̄⊿ ̄)╭
三星半,轻松治愈向,挂音乐羊头卖日常狗肉,主力是在贩售女子高生天然呆、羞涩娇怯、温柔努力、青春友情爱等设定的萌点。作为部十年前的番水平还是OK的,只不过非我杯茶。
看了大概9集左右的样子,少女乐团的idea很萌,不过也仅止于此啦~挺无聊的
萌起来!
不想继续看了。。。-------我放弃了。。。!!!!!
反正就是萌……
除了萌还剩什么?
卖萌最高作
五话扔- -我被软妹子萌恶心了
纯卖萌,两集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