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年,我才上初中,当时是当三级片看的,看完之后有个爱好就是喜欢深情款款的叫班上的讨厌女生小妹,那个时候,我满脑子都是金城武跟国际章在野地里的故事。
那个时候,好多人说烂,我年少无知,不知道为什么烂,只觉得黄,心想,或许,黄...就是烂吧,现在看来,我真是超喜欢看烂片呢。
如今看了无数韩国电影,刚刚看完群盗,觉得棒子的古装大部分除了制作精良之外故事都不怎么样,当然这跟他们那贫瘠到可怜的历史文化还是有很大关系,唯一出现的值钱字画竟然都TM是唐寅的...不是说宇宙都是你们的嘛...扯开这些,韩国电影也已经甩了我们很远了。
突发奇想便重温了这片子,现在看来,觉得还真TM好看...很多人喜欢调侃人家老谋子是张摄影,我只想说——人家摄影好关你JB事。
十面埋伏抛开音效那些不说,摄影画面应该是可以作为电影学院的教科书的。
老谋子对于商业片的看法是特别文艺的,他把电影跟戏剧融合的特别深入,所以很多地方的安排会显得特别戏剧化,戏剧化之后出现的问题就是科幻,比如突然天将大雪,怎么砍都砍不死之类的,杀个人要翻山越岭.....然后很多人说这也是烂的原因,还是买表去算了。
不过刘德华狂喊兄弟那几下跟宋丹丹核突的来一句:小妹你回来了确实很让人出戏,好像宋丹丹一出现就让人出戏...宋丹丹还是不太适合演正常的片子。
当我发现很多现在回来看这片子的人打分都不低的时候,想起近些年年的国产片,心中莫名的悲哀。
第一次看当武侠片无聊解闷第二次看是爱情片纠结到底华仔有一句话是说对了,我等你三年不如他陪你三天人,这辈子大概真的是有还债一说的,什么他爱她,她不爱他,她又爱另一个他,或者她爱他,然后她也爱他。。。
总之人世间的情债大概只能用缘分二字来解释其中的玄妙。
爱情不是食堂打饭,来得早先得。
有时候他还真不如一碗粥来得实惠,喝到肚子里便是你的这么来得有安全感。
他就是一阵风,变幻莫测,抓不住摸不到,你越是想掌控越是控制不了,越是想了解得多越是伤得深。
华仔就是犯了这么一个错误,执喜欢最后那场雪景,两个男人为了她肉搏,殷红的血配上洁白无瑕的雪,美。
喜欢最后那幕的出乎意料,华仔用最后一把飞刀威胁金的性命,小妹拔出自己胸口的飞刀原本想将华仔的飞刀打落,岂料华仔只是做了个出飞刀的手势,小妹的那把飞刀孤零零的飞到树干上发出一声响,三个人的心同时都咯噔一下。
华仔输了,最后这一场赌局,赌的是她的性命。
他太傻了,在证明了她爱他比自己多以后,还非得证明一下她爱自己比爱他多,结果输的一败涂地金也输了,什么都没有小妹走了,留下两个男人在这里落患伤风,对她来说,死更是一种幸福
从朋友那里得到一段《十面埋伏》的拍摄花絮,很长,有一个多小时。
闲来无事,就看了起来。
虽然这部电影很出名,但是我还没有机会看,看过的人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我也没有太在意。
不过这段花絮却引起了我的很大兴趣,原来鼎鼎大名的导演是这样拍电影的。
张导似乎在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故事的雏形,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电影的故事梗概,大意就是古装版的“无间道”。
可惜的是《无间道》播放太早,而且知名度太高。
所以当人们在《十》中看到刘德华原来是飞刀门设在官府中的卧底时,虽然还是有点意外,但并没有什么构思奇特的惊叹了。
故事的梗概有了,张导就开始构思片子的细节了,次要人物应该有谁,景色应该是什么样的。
也许是因为这是花絮中着重要体现的,以至于我已经误会成张导似乎觉得一个电影景物描写和电影演员的知名度是最重要的,而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无足轻重的,似乎我们的观众都是没见过世面的,一见到华丽的陈设和艳丽的颜色就会激动的昏倒。
张导打算请明星梅艳芳来出演这出戏,于是为梅艳芳来设计一个角色。
花絮中描写:张艺谋和另一个人在设计这个角色。
不是先有角色,后找演员,而是先找演员,后设计角色,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我不是影视界的人,是不是所有的电影都是这样拍出来的?
打算在山花烂漫中拍戏,没长出花就在草丛中拍。
拍了一半,突然下起雪来,就在雪地上拍戏。
不愧为大家,已经达到信手拈来,随心所欲的境界了。
记得有一个故事,是说有一个青年人找到一位著名的作家,请他点评一下自己的作品。
作品中有一段描写一对情侣坐在楼门前卿卿我我,情话绵绵。
作家问青年:“如果地点改在公园怎么样呢?
”青年回答:“更好。
”作家又问:“如果是在湖上泛舟呢?
”青年回答:“那就太好了。
”作家严肃地说:“那么这段删去吧。
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必须而且唯一的。
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它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我想写作与电影虽然不是同一种艺术,但是它也是相通的。
都是通过它的描述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
十面埋伏这部电影在拍摄过程中是为了拍戏而拍戏,其中的情节、场景可以随意改来改去。
如果连创作者都没有准确表现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那么观众又怎么能领会它的思想并且产生共鸣呢?
作为一部电影,《十面埋伏》可以姑妄看之。
作为一部经典,《十面埋伏》差的太远。
看完幕后回来补看幕后的时候“这么屌”看成片的时候“额。。。
不跳着看真的看不下去” 此片在演员和台词的选择上问题很大,金城武的选择真的非常失败,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很难融入进角色中,非常出挑,很现代的脸真的很不合适。
宋丹丹更别提了,表情很僵硬不说,关键气质上我认为驾驭不了本片的这个角色。
章在岩洞里那场的台词我真的完全听不下去,我看幕后筹备的时候emo找了不下十个业内编剧作家来提意见,其结果就这????
玩假勤奋????
很无语。
视听上声音和配乐做的很不错,这个真的要夸,但是摄影上只能说还算可以,有亮点的存在,主要集中在摄影机的运动和调度方面,把打斗拍出侠客的诗意感赵还是做出来了,但是个人不太满意竹林大战那场,因为做的并不极致,而这场要想做好就必须极致。
竹林的缠斗核心我觉得在于动与静的极致碰撞,动要快如脱兔,像风。
静要如止水,如时间凝固。
此处赵过分强调了其中的悠长的诗意性,而忽视了侠客在刀光剑影之间的快准狠,慢悠悠的,打的十分绵软。
其主要我觉得在于帧速率的选择出了问题,把运动拍的太过清晰了。
另外,在氛围营造上,无论是树林还是竹林的打斗戏,环境过于清晰并不好,一方面林中色彩和物体都非常杂乱,重点无法突出;另一方面林中自带的隐秘气质没有拍出来,整体非常平。
因此我个人觉得在早晚的密度时刻,尤其是早上,带有雾气的氛围说不定会更好。
另,但凡武侠就选竹林,真的是把胡金铨摸得秃顶了哈哈哈哈哈哈。
很惭愧,到现在才看了这部电影。
色彩真美——真是美,如果你去过敦煌,见过那斑斓的色彩,便知道张艺谋真是色彩大师。
金城武的古装扮相亦上佳。
只可惜拗口的台词令他的魅力减半。
他应该说“……每天我都走在这城市里,这城市里有千百万人……”诸如此类的台词,他应该纯净颓废,而不是道貌岸然,而我依然还是为了他来看这部片子。
三个演员全无化学反应。
所以,层层埋伏下爆发的爱情,在那样绝美的境况生与死的交缠之中。
竟然并不动人。
那时我相信张艺谋没有深深爱过。
他没有。
多么华丽、虚张声势、悲壮、野心勃勃……而全无灵魂的电影,当爱情也变成技术活,你得到的与失去的孰更多。
看完张艺谋导演2004年拍摄《十面埋伏》,个人觉得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篇子。
然而,在豆瓣网上看了评分,只有6.4分,让我很吃惊。
在我心目中至少能8.5分以上的好片,但是评分如此之差。
翻了一下前面几个低分影评,基本上都是故事情节不服逻辑、不符合常理,在观看影片的时候我也有过这种想法,但是张导为了呈现影片效果,牺牲了故事情节的逻辑性,显得有些牵强,甚至不让人理解,下面会讲到我个人的一些见解。
即使这样,也不妨被我纳入好影片范畴,下面谈谈自己几个感想。
首先,从故事情节上来讲,包含众多要素:武侠、间谍、计谋、反计谋、三角恋、门派等。
以中晚唐时期为背景,安史之乱后,民间反政府组织(飞刀门)和正规政府组织(捕快)之间的斗争展开。
一开始以金捕快(金城武)的视角切入,得知飞刀门的线索,在歌舞坊里遇见小妹(章子怡),伪装成客户试探小妹,蓄意造乱引来刘捕头(刘德华)搜查并缉拿。
这场戏小妹面对两个影片中的男性追求者,分别用两端舞蹈展示,第一段面对金捕头,展示的更是柔顺、妩媚、娇美。
第二段舞蹈,面对刘捕头,展示的是刚劲、谨慎和服从。
两段舞蹈也展示了对不同追求者的反应,映射了他们之间微妙的关系。
第二段舞蹈,长袖击鼓,和刘捕头后面竹林中蒙眼飞刀相互呼应。
金捕头设计计谋,假救小妹逃出狱牢,以厌恶政府、行侠仗义的形象骗取小妹信任,以虚情假意、风流浪子的身份博取小妹的感情,最终目的是找出飞刀门的下落。
这是一条明线。
暗线则是,刘捕快暗中跟随两人,明暗配合,直捣黄龙。
金捕快为骗取小妹新人在演戏。
小妹为飞刀门中人,也知道金捕快在演习,也陪着在演。
刘捕头也是飞刀门中人,在官府做卧底,也知道双方在演习,他自己也演给金捕头。
就是在大家都知道自己在演假戏,然而假戏也能生真感情,在一次次捕快的追杀和打斗中,金捕快和小妹两人假戏变真情。
躲在暗处的刘捕快,也只能眼看心爱的女人在跟别人演感情戏。
在计谋、反击某、卧底等身份都被解开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只是各人物在理性认知上的矛盾。
随着,人物之间在真相之下的冲突,本来各自隐藏在内心的情愫,都像大雪一样,飘落在各处,所有人都遵循着感情最真实的需求去追求。
本来都是真性情之人,却在演习中隐藏。
最妙的是结局的设计,这也是导演牺牲了故事的客观逻辑性,较为生硬的展示出来,所有很多人都不接受,但是仔细一品,反而能品出三者之间的情感表现。
小妹为了追寻自己内心,毅然放弃飞刀门的身份,转身去追寻金捕快,憧憬两人浪迹天涯,远离江湖纷争。
刘捕快得知小妹不爱他,甚至要跟金捕快走,怒中生恨,亲手用飞到插入小妹心脏。
金捕快在离开一段时间后,策马回头去寻小妹,只为自己心爱的女人。
在金捕快发现小妹心脏插刀,闭目无气息,愤怒下与刘捕快大战。
打斗的画面从秋天转为漫天大雪,这是很多人觉得故事情节上不可理解的地方之一。
更令人不能理解的是,在打斗到最后,小妹居然从雪中爬了起来,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也震惊了,回光返照都说不上,更像是借尸还魂。
最后的场面是三人对峙,刘捕快有飞刀在手,随时可以杀掉金捕头。
金捕头已无还手之力。
小妹有把飞刀插在心脏,把刀射向刘捕头可以救金捕头,同时自己会因为心脏失血而死,但自己也不忍杀掉爱着自己多年的人。
这场面的决定权在刘捕头,选择放弃,三人都活命,但是自己失去爱人。
要杀金捕快,小妹同要会用飞刀杀自己,自己的不到心爱的人,大不了一死,同样自己的情敌也别想活命。
从金、刘两人打斗到这里,我所猜测的的结果有2个:1.刘捕快放弃,三人都活命;2.刘杀死金,小妹杀死刘,自己流血而死,三人都死。
可是最后的结局是,刘假意挥手射飞刀,小妹信以为真,从心脏拔出飞刀挥手射出,不是为了杀死刘,而是挡住刘的飞刀,为了救金。
最后,只有小妹一人死。
这个决定小妹一开始救想好了,一是要救自己心爱的人,二是不忍伤害爱自己的人。
一个决定,将内心的感情巧妙的呈现,这也许就是大导演的功力。
同时,刘没有选择射出飞刀,也是因为自己爱着小妹,也想成全小妹,自己选择死亡,而且可以死在自己心爱的人手里。
从结局上看,故事情节可能显得牵强,但是最后的设计我认为足以掩盖故事情节的不足,最终将所有人的感情和内心展示全面。
最后,要说雕刻是章子怡实在太美了,完全符合我对东方女神的想象。
这部片子是04年出来的,翻一翻当年的新闻,观众关于对这部片子的评价莫衷一是,我发现调侃乃至抨击它的“专业差评”占据着当时主流的价值导向,在我看来,这种“差评”更像是“水军”蓄意所为,被不明就里的观众(特指那些只盯着“章子怡滚草地视频集锦”看无数遍的那批人)以讹传讹,我相信但凡是在影院哪怕是在电脑前完完整整的看完整部影片的观众都不会死揪着一些桥段进行“花式”的无脑黑。
那些当时所谓的“槽点”固然存在,但那些真的该被揪着不放吗 ?
——不该!!!
瑕不掩瑜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影片中某些被“黑”的桥段,在12年后的今天看来,已经被文化市场淡化了亦或是被广大受众普遍接受了!
有意思的是,网友讨论得不再是小妹死了四次没死掉(个人觉得每一次的“死而复生”都是在推动情节的发展,并不是废戏),更多的是当章子怡滚草地的镜头一出现--“汪峰你造吗,你媳妇儿又给你带绿帽子了”等等诸如此类呼叫“头条哥”的弹幕。
调侃或者“黑”是不需要脑子的,跟风而已,低级趣味的万千拥趸在跟风的“差评”里找到共同话题,群起而“黑“之,这就是我指的黑这部影片的“水军”。
记忆有限,它会淘汰坏的,用今天的视角审视这部影片,它的台词、服装、色彩、构图、摄影都可圈可点!
国人那被烂片刺激到麻木的神经衍生出来的难道仅仅就是无休止的吐槽,乃至到了完全丧失判断力的地步了吗?
试问有那部武侠电影能像《十面埋伏》那样把中国风如此唯美的展现出来呢?
这样一部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诚意之作不该得到更多中肯的评价吗?
冯小刚曾谈到他对商业电影的理解——商业电影要想成功必须有两个要素:故事和制作。
这部影片的制作是它的一大卖点,从色彩构图的考究和电影特效的运用就可见一斑,我也就不想多谈。
我想说一说这个故事: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
“我等了你三年,比不上他陪你三天。
”这句话预示着故事的结局,往往移情别恋的故事都不会被祝福,往往也得不到好结果。
在我看来这种事不是不可以,当然也不是说移情别恋的对象像金城武这么帅,有颜值就可以被原谅^_^ !
只是说像“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爱不知所终,倏忽而逝。
” 的奇妙情感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旦开始,无论结局如何,本就没有什么值得不值得的了!
小妹正视自己的情感“寻风而去”,至死无悔。
最终等到的那句 “回来,为一人”的回应,卿复何求……形式至上--简评张艺谋电影摄影风格
壹我是小妹,三年或许更长情,可我更愿意过上三天风一般的生活,爱自由爱过长情。
我爱的是他对我的绵绵情意,跟着你走,我对他心怀愧疚。
被他所杀,躺在你的怀里,自由和长情我好像都得到了,即使是如此短暂的瞬间。
贰我是刘捕头,三年的情感真的敌不过三天的自由吗?
自由到底是什么?
我只知道我又爱了你三年!
看着你的面庞,我日思夜想的你,此刻却不属于我。
你还在为他求情?!
是我不够爱你还是你太爱他?
我从此再没有心,让它留在这冰冷刺骨的大地里继续温暖你吧。
叁我是金捕头,什么三年三天?
为一个人我决定不再随处风流,停下来,不再随风肆意。
我的命不过如此,你又是为何?
长眠在此吧,自由地和风作伴。
(这是个很难让人理解的情感故事,可是不妨碍我还是被这种抓马的吸引住,大概率还是老谋子掌控画面的能力太强了,后面的雪景可以覆盖情感故事的无厘头和荒谬,赶紧写下这篇影评延长下我在这里面感受到的情绪。
)帅哥如金城武,演啥都行,飒女如章子怡,怎么演怎么美怎么飒。
十面埋伏主要剧情是讲述了两个捕头与一个妓女之间的爱恨情仇。
首先,主演是众所周知的巨星金城武,刘德华和章子怡。
是这部电影又好像有点敷衍,比如说刘德华剧中名字就是刘捕头,金城武剧中名字就是金捕头,剧情也是跌宕起伏,全是套路。
两人为打击飞刀门,设计假装救出小妹,让小妹产生信任,岂料小妹与金捕头所化名的随风两人互生情愫,干柴烈火。
但是刘捕头对三年没见的小妹早已倾心,因此由爱生恨,决定杀掉小妹。
但是,剧情又来了个大的反转,小妹其实是反卧底,金捕头是最终的大boss。
剧中小妹在一池水中美人出浴的画面在当时已经给人大的视觉效果。
以及她击鼓跳舞等画面也是表现的淋漓尽致。
以前看就数着小妹死几次,没顾上看别的,这次好好看一下。
哗,这一看不得了,除了小妹像只猫,死了又活,死了又活,死了又活,诈尸一般的不屈不挠死而复活,金捕头也骑在马上,一时英姿飒爽,一时踽踽独行,一时失魂落魄地去而复返,去而复返,去而复返,百转千回马蹄南去人北望了三番四次,情深若此,我要是小妹,或是我也写小妹,怎么也得让小妹再死而复活一次。
除了金捕头深情如海,刘捕头也神出鬼没突如其来不离不弃阴魂不散地说出现就出现,三个人一路上纠缠来纠缠去,还有就是反反复复滚床单,不对,没床单可滚,先是和金捕头滚了一次野山坡,后来和刘捕头滚了一次竹叶地,最后又和金捕头滚了一次黄花岗,这一次真滚成了,真不容易,作为观众,真替小章难过。
想想她那背,是什么做的?
那么千仞万韧的,硬是不怕地上石子硌?
就是不怕有路人围观?
野山坡和黄花岗还好说,和刘捕头在竹林那次,明明那么多飞刀门的师兄弟姐妹都在那竹林里的嘛。
这片子的剧情太弱,故事经不起推敲,飞刀门安排这么一场三角恋爱,只是为了让县捕大队倾巢而出?
那做什么呢?
难道一个飞刀门还能和一个国家的刑部相对抗?
就算飞刀门是黑木崖,势力强到可以统治武林各门派加黑道还有散仙,实力可以灭掉一个县的捕快,做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的刑部X县分部,死上两三百个六扇门的捕头算什么?
随时可以招聘两三千个。
当兵吃粮,那是百姓的一条出路,公务员职位什么时候都是吃香的,只要有缺,还怕没人?
这三人在前台卿卿我我你死我活了一番,最后全死了,作为背景的飞刀门和县捕队也没个交待,只是有一个场景,来了大批的捕头围巢竹林,意思是不言而谕的,你们这群野路子,是打不过如狼似虎的一群正规军出身的干警的。
既然如此,那安排小妹做花魁,安排老刘做卧底,就没有那个必要了。
因为他们并不能推翻这个统治,MS也没想过要去推翻,只是因为柳老帮主死了,要报仇而已。
武侠世界里的报仇,是冤有头债有主,从来不会去动摇统治阶级。
谁都知道没那个可能,除了陈家洛那个天真的读书人。
主题不明,恋情扯淡,细节粗糙,情节马虎,这个故事失败之极。
虽然人人心里都有一个江湖梦,人人心里都有一把青冥剑,但显然张艺谋的江湖是一张渔网,漏洞百出。
张艺谋的青冥宝剑是一把柴刀,甚至不是飞来飞去会在空中变成飞去来器的飞刀。
十二年前看的首映,至今仍记得章子怡的仙人指路和竹林中的飞刀,今日重看除了已经全然忘却其中俗套的三角恋,而是重新体会了一番在情欲之下的极致表现,张艺谋在视觉美学中融入的浪漫主义,以及梅林茂的配乐和片尾曲的美妙动人,纪念梅艳芳。20160422红星公寓 20040716太平洋电影城
映像最深的就是章子怡跳的那段甩袖打鼓舞(对吗),造型惊艳,美呆了,不错好看
第二遍终于捕捉到了张艺谋精心设计的每一个笑点:“跟他走就要死”、“三年来,我无时无刻都在想念你。”、“拔了刀就会血脉喷张而死”(还有很多)……一个曾拿遍三大电影节大奖的导演敢于将自己深厚的文学积淀毫无顾忌的奉献给大众,勇气可嘉!
一开始看到别扭的特效、做作的台词还以为是个名副其实的雷片,结果越到后面就越能感受到其中的意境,金、刘、小妹三角恋情的情感冲击、浓郁的色彩服化,以及磅礴大气的构图,非常之吸引人;抛开当时的舆论环境,以现在的眼光重新审视张艺谋的许多“烂片”,还是会得到不少惊喜,背负这么多年骂名,老谋子着实有些冤屈。
2004年7月31日,海淀区花园东路国安剧院,lcn
老谋子 拍的算很好的一部 风景很美 就是感觉刘德华是卧底 有点牵强 剧情来有点说不过去
《卧虎藏龙》跟《十面埋伏》我放一起看,张艺谋真的差李安两三个台阶。差不多量级的演员,刀光剑影上差了不少,摄影上没有特别突出的,我个人感觉败在李安的调度上和好莱坞的拍摄团队。故事内核太像了,文化与社会,对个人的残害与束缚。老谋子做得不深,李安藏了个文本,这个高明的地方。章子怡没有了李安镜头下的欲望,取景也没有现实的一些奇观加成,包括洗澡的那场我觉得也是借鉴了李安啦,还有金城武的人物性格。蛮失望的
死来死去死不了
国内评论者对张艺谋真的是有一种病态的恶意。
我就记得是和我哥以及她当时的女朋友去看的,在激情片段的时候她女朋友还带我去上厕所,说少儿不宜= =,章子怡老也死不了,电影院里的人全都爆笑了
老谋子还只是擅长拍华丽的画面啊,情节和对白真的很富有“幽默感”
动不动就撕衣服什么的,剧情更是让人无语。看完这部电影那会儿总感觉是看了部喜剧片。
遗珠一枚,这么多年过去了,重拾她。纵观这些年质量平淡缺失的中国电影,反而觉得这还是一部艺术美感的完美的电影。剧情虽有一些缺陷,但亮点绝对压倒缺憾,摄影、配乐、服饰、武打等亮点不少,评分绝不应该不及格,这部电影保守点应该是在7分到7.5分左右
以前看的。只记得国际章怎么死都死不掉,宋丹丹出来很爆笑。
张艺谋是十足的视觉主义者。感情戏可以拍得利落一点,太拖沓了。总体来说不错,完全没一些人说的那么不堪啊,金城武很耐看的脸~有场戏看得我快勃起了~
纯粹为了找个地方吹空调睡觉才看的。。
前半部好美,(虽然林中奔跑太多,而且章似玉娇龙,金似罗小虎,逃亡,竹林也似卧虎藏龙)后半部太崩了!宋丹丹出戏,两条情感线都太空,当然尤其刘,张艺谋内心有一点大戏瘾,想拍出opera感,奈何画虎未成。
一个宋丹丹,二星足矣
企划(选题与人文价值):5分/10剧作:5分/10演出(导演手法与调度):8分/10表演:7分/10艺术指导:9分/10摄影:8分/10剪辑:7.5分音效:8分配乐:8分
细细想来,真的没有想象中和第一感觉那样烂到透,三个人的关系之间的对比也是很有意思的设定……但真的,整个整个故事都狗血得要死,何必要在没人的情况下也演成那样呢……呸![某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