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有感而发,一些琐碎的感想。
首先电影很好看。
男主角跟爸爸演的好。
其次电影有各种对细节的表现,哈哈,看的很有意思。
爸爸指导的乐团是个只有十个人的小团体,且没有那种闪亮亮的成员,明显不是很受欢迎。
大哥被问及想法的时候总是很煞有介事的附和别人的意见。
开头的男主也有些没心没肺。
订披萨那段很有意思,婚礼的时候爸爸还在不忘用脚打着节拍,片头跟结尾的照应也很有趣,还有熊孩子果然是熊孩子。
整个电影从前到后主角的莫西干从直立变成了软趴趴的,又变为了中分,到最后婚礼的时候倍直,也是他内心的变化。
因为个人经历,看到病重的爸爸还是有些感触。
总结来说电影有趣里带着些荒诞,荒诞中又有些伤感。
另外,前田敦子是不是有些像陈乔恩?
片头登岛那段带着眼镜晕船的她好可爱。
这是第一篇长影评。
每次看日本家庭类型题材电影的时候,总是觉得淡淡的,看到某些场景会心一笑,看到某些剧情又有点淡淡的伤感,心中总是如微风吹拂的海面一样,有一些微微的起伏,却不至于让人心神不宁。
这部电影也是一样,电影的故事其实很套路,但是导演既没有把重点放在父子之间的矛盾,也没有因为父亲的病情而煽情,只是淡淡的描述着生活中的日常,通过很多细节来描述着每个人的心态和关系的变化。
看这部电影很容易让我想到自己的父亲,比如刚回到家在桌边对话的时候,没聊两句父亲就觉得儿子没啥出息跳起来想要抽一顿,没过几秒钟就趴在电话旁边给自己的朋友打电话说儿子回来了要聚一聚;比如在片子中间的时候儿子问父亲有啥愿望的时候,父亲说你把头发剪了,而在影片的最后,父亲托小儿子带给他的礼物是一盒发蜡;比如影片中父亲多次提到,你还是回东京吧,不要因为我病了就耽误了你;比如父亲听到儿子指挥着乐队的演奏着一首不一样的交响乐的时候,兴高采烈的挥拳喊着没错就是这样的时候;我的父亲在我面前的时候总是一副很严肃古板的样子,感觉总喜欢挑我的错,可是每次我回家的时候他总要提前很久去车站等我,总会在我回家的时候做我喜欢吃的所有的东西,总是把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放在心上,总是将所有的病痛都藏在心里。
记得有一幕,男主开车送小号手,车上有一段对话,大概是男孩问指导(男主的父亲)会是吗,男主说,以前没想太明白,现在知道了,父母都会死的,但是即便知道了,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男孩说,那就一直陪着他身边不就好了吗,因为指导看起来挺寂寞的。
所以,陪伴才是我们能够给父母的最好礼物。
大儿子很木讷,二儿子像女人。
“日本现在的男人一无是处”,据说这是日本女人的感叹。
这个电影很含蓄,很多方面都是点到为止。
儿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看起来有点问题。
大儿子的木讷有点过了,堪称愚钝。
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日本人的传统性格。
大儿子好像对什么都无所谓,别人,自己,过去,未来,很安静的一个人。
于是大儿子的核心表达,就集中到了电影开始时的死亡金属。
死亡金属。
一种我一直不喜欢的音乐形式。
我们来谈一谈死亡金属吧。
死亡金属《辛普森一家》有一集里面,瑞典领事听到窗外传出死亡金属乐,就控制不住自己跟着手舞足蹈,口里还念念有词:“我们瑞典人无法抗拒死亡金属,因为,这象征着死!
亡!
”这种音乐哪里好听呢?
更好回答的问题应该是:这种音乐什么地方让人受不了?
它的强度让人受不了,俨然噪音。
狂躁,病态的嘶吼,动物式的歇斯底里。
尤其是哥特,我第一次听就叫它“内脏音乐”。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有人喜欢?
他们对音乐——或对某种音乐的感受,该是特化到什么地步,才能享受死亡金属?
我就是敢断言,他们一定是愚钝了。
就像电影里徐锦江用勃起的阳具反复抽入沙滩,为了练就“金刚不坏之身”一样。
当然,“金刚不坏之身”有它的可取之处,可只有深谙内情的人才知道,它同样会带来麻烦,时间太长了,人的精神就疲惫了,就像吃顶了一样。
那么享受死亡金属的愚钝者,他们的麻烦是什么呢?
他们的麻烦,正是这部电影诠释的,大儿子呀!
愚钝,麻木,当人进入这种田地,就没有什么生活常识能够拨动心弦了。
能打动他们的,只有性和死亡。
他们退化到了动物水平。
也许连性和死亡也不能像刺激常人的强度那样刺激他们。
性和死亡对于他们,已经不是正常人(大可以概括为受不了死亡金属的人)意识中的性和死亡,相当于正常人对待运动和美食。
你想想,性交像一次有氧,葬礼像一词进餐,那是怎样的后果?
你会发现活着提不起兴致。
导演或者编剧,很有眼光。
推荐理由:松田龙平的浮夸造型颠覆以往颇有喜感推荐人群:摇滚乐迷、漂一族、废柴有一种名词叫“脱力系”,源于生活中的荒诞情节,异常环境中的正常台词,以及那些有怪癖的小人物。
这些也是日本轻喜剧中惯用的元素,观众惊讶于日本人总能把细碎日常的真善美拍得如此感人至深。
日本导演冲田修一就很擅长拍摄这种脱力系电影。
从早期代表作[横道世之介]开始他就用看似微观,实则宏观的造型方式对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来了一次温暖而惆怅的描摹。
而冲田修一最厉害的一点则是,他的所有作品观众属性都很宽泛,可以说是无性别,无年龄,无阶级的产物。
无论你的意识形态和生活背景如何,你都可以在他的电影中找到自身定位,也正是所谓的博爱与普世的情感理念。
此次新片[莫西干回到故乡]延续了冲田修一一贯的荒诞喜剧风,在朴素简单的生活中寻找创作源泉。
甚至与其前作[啄木鸟和雨]一样继续探讨父子关系。
影片第一个场景,一场喧闹的朋克摇滚,松田龙平饰演的男主角永吉登场。
当观众的记忆还停留在[御法度]中那位气质阴冷邪魅的美少年身上时,眼前的松田龙平头顶着放荡不羁又令人忍俊不禁的莫西干发型,在死亡摇滚与金属的撞击声中迸发出一种荒诞却狂放的生命力。
可以说,松田龙平此次的表演无论从造型还是到性格特征都是颠覆性的,观众无法想象以往呆萌,不善言谈的松田龙平竟有释放天性的一面。
诸如此类怪异的形象时常出现在冲田修一的作品中,如[横道世之介]中的世之介身材消瘦,喜欢将双手插到腋下,佝偻着腰,在自己的身上嗅来嗅去。
除了松田龙平,本片的女主角饰演者前田敦子也玩了一次360度大转弯,身为日本女子团体AKB48成员,此次她脱掉偶像外衣,首次饰演孕妇,一颦一足毫不做作,真实的喜感令人印象深刻。
再回到松田龙平的莫西干发型,影片的名字是“莫西干回到故乡”,可以想象这个造型的重要性。
莫西干发型作为西方世界的流行元素,被植入到这个东方小格局电影中。
当永吉回到自己的家乡,他的莫西干发型也成为一种叛逆乖张的隐喻,与平静安逸的濑户内海小岛格格不入,就像他与父亲的关系一样,都是不可调和的产物。
影片中的莫西干发型只是怪异笑点的一个放大产物,除此之外,冲田修一对喜剧的营造也颇具个人特色。
电影中充满了尴尬的笑点,而哭点则更加奇怪,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家人,但混搭起来却如此和谐。
这正是导演的功力所在,在不经意间将所有转折点埋伏在剧情中,观众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景下渐入佳境。
这种功力从电影开始一直延续到了结尾的婚礼片段,恐怕也仅有冲田修一可以将这场闹剧掌控的如此稳定。
濒临死亡的父亲居然在婚礼进行到最高潮时,从昏迷中惊醒。
婚礼代表新生,而父亲的癌症则代表死亡,有趣的是,导演正是将这人生最大的一对反义词和谐地并置在一起,这完全不符合逻辑的笑点令人想起阿基·考里斯马基的作品[列宁格勒征美记],里面同样有一群留着怪异发型的人,组建着奇葩乐队,与[莫西干回到故乡]中的永吉一样都是一群碌碌无为的人。
在[列宁格勒征美记]临近结尾时,也安排了一场起死复活的戏,令人不解之余又感动不已。
冲田修一与阿基似乎领悟到了喜剧的适宜节奏,如果喜剧的成分太多则会冲淡戏剧的重量。
恰恰是这种散漫,冲垮了模式化的套路。
不温不火地从生活中取柴取暖的方法或许更能体现出喜剧片这种类型的惊艳之处。
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冲着松田龙平来看的。
看完的感受,太棒了。
虽然风格还是典型的日本中二喜剧风。
就像多田便利屋一样傻傻的搞笑。
但是真实细腻啊。
最喜欢的是男主的妈妈。
笑起来亲切极了。
隐忍,开朗。
就像岛上的阳光温和又温暖。
我也向往成为男主妈妈一样的女人。
心胸宽广,平淡,亲切。
《莫西干回到故乡》讲了一个简单到甚至可以说俗套的故事。
在东京坚持摇滚乐梦想的永吉,因为女朋友怀孕了,回到故乡小岛的父母家,准备结婚。
却发现父亲已经癌症晚期。
永吉在照料父亲的过程中,父子俩逐渐解开心结,重新认识与接纳了彼此。
这样一部文艺又舒缓,还带着悲伤基调的电影中,并没有一丝沉重,而是处处充满欢笑。
导演把关于这部电影的所有的笔触,都化作了温暖的阳光,让电影中所有可能冰冷、压抑的地方都破了冰,还原了生活中最本源的美好。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好像一个人在对着你微笑,让你耳畔带着清风,忘却一切烦恼。
像是永吉知道了父亲为自己取名为永吉是因为对摇滚乐手失泽永吉的崇拜后,半夜扮成失泽,感动的父亲激动而泣,惹得母亲赶紧来看是不是出了什么状况。
还像是这部电影的高潮戏,在父亲病重之时永吉决定举办婚礼满足父亲最后的心愿。
父亲激动的从病床中坐起身来,却因为太过激动而重新倒下。
众人手忙脚乱的丢下了婚礼,让现场一片大乱。
本该是泪点的地方,电影用一场场闹剧,乱哄哄又热热闹闹地让你畅快地笑,笑完之后眼泪停留在眼眶,不会落下这些,便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冲田修一的风格。
他拍出了属于日本最温暖动人的那些喜剧,拍出了最美好的生活。
日本是一个矛盾的民族,他们的电影中有着数不清的校园欺凌和黑社会,这样或冷或热的暴力,又有着很大比例关于宅男性幻想这种看似色情,实际带着深深对于现实嘲讽的作品。
但同时,日本人也拍着世界上最清新寡淡,也最温情动人的文艺片。
像是小津安二郎和山田洋次,电影中始终洋溢着一股温暖的力量。
但冲田修一始终是别具一格的,因为他内心带着一种属于日本人的独特幽默感,一种轻快,他能轻松愉悦笑着看待所有的现实。
不同于其他日本导演骨子里的颜色,冲田修一的感动,从来都不沉重,而是能让人会心一笑。
在日本这样一个以文艺片著称的国家,冲田修一始终独树一帜,让自己的电影风格无法替代,大抵是因为他温柔地看待世界的方式。
《莫西干回到故乡》其实并不是冲田修一第一部谈及死亡的电影。
他的上一部电影《横道世之介》,相信很多朋友都很熟悉。
世之介就像你我一样,有着属于自己的最闪亮的青春,人生却戛然而止。
但人们回忆起世之介,都不会觉得悲伤,而是扬起嘴角露出淡淡的笑容,然后觉得认识他真好。
可能很少有这样一部电影,在看完之后你能真切的觉得你和故事中的主角成为了朋友,像故事里的人们一样,觉得能认识他真好。
冲田修一这种对悲伤的消解,其实还原了人本性中的善良。
没有人希望因为自己而让其他人悲伤,又何况是最爱的人。
但活着的人又怎么能轻易对于再也无法交谈的离别一笑置之呢……于是他在电影里告诉我们,别难过,我们之间曾经有过的那些欢笑,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天堂。
每个人都知道,电影不仅仅是生活。
电影加工了生活,让里面的一切更美好,让人在一天的现实的疲惫后,还愿意坐在电影院中。
但冲田修一的电影,我宁愿相信,它没有对生活做任何加工,它只是滤掉了那些现实中的坏事,只保留了我们最爱的那些美好。
通过他的电影,我们看到,原来这些美好是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的,一点一滴在我们身边汇成溪流。
这些电影让我们学着用自己的眼睛取代他的摄影机,让我们把现实活着这一幕幕喜剧。
恐怕这就是我们如此热爱着这位77年日本年轻导演的原因吧。
从《南极料理人》、《啄木鸟和雨》到《去看瀑布》和《莫西干回到故乡》,他从未变过。
小金很难做到,看过这部电影之后,就真的笑着面对至亲的离世,因为生活中除了电影的美好之外,还有太多的无奈与现实。
学着只看到生活中的美丽与奇妙,需要真正发自内心的强大。
但冲田修一的电影,还是会赋予我一种力量。
让我至少希望,我能笑着面对自己的死亡。
像永吉的父亲,他告诉永吉,不要对我太好,让我像个行将就木的老人。
但他又接受了全部来自儿子的好意,在这个穷乡僻壤,吃上了儿子为他定来的披萨。
在儿子指挥他指导的少女交响乐团演奏出摇滚的篇章时,热泪盈眶。
他从未畏惧过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只希望永吉过的幸福。
事实上,你我即是世之介,也是永吉。
但同时,你我也是世之介的朋友,和永吉的父亲。
希望终有一天,我们可以笑着面对生活中的悲伤与死亡。
儿子,带着一头引人注目的莫西干发型和满腔热血的摇滚梦想回到故乡,重新审视自我和过去。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竞争的社会中,每个人都面临着自我、家庭和梦想之间艰难的抉择,不仅要面对外界的压力,还要应对家人对他的期望。
然而,正是这样的困境,激发了永吉内心深处最真实、最强烈的情感,也令他蜕变成一名真正的父亲。
父亲,也曾是那样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眼中有星辰,怀揣着五彩斑斓的梦想。
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照亮前行方向。
然而,长大后,我们逐渐认识到,养家糊口并非易事,父母默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他们的爱,如同夜幕中的繁星,璀璨而深远。
而我们与父母之间,终将渐行渐远,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和解,理解他们的爱。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低谷…从莫西干的经历里我看见了自己生活的压力 无奈 对家的思念 最后彻底变成了归乡到最后我发现其实莫西干的生活很完整 甚至可以说很美好来自岛上的摇滚青年 带着梦想在东京发展遇见了这一辈子最好的伴侣有尊重自己梦想的父亲 善解人意的母亲 听话的弟弟 热情的亲戚永远不用担心自己下一刻的生活将要在哪 可以为了梦想说走就走 也可以为了家庭而停留这是多么完整的人生 也是我的向往困难面前 莫西干和家人并没有认输 梦想也没有破灭我开始想我有没有可能也像他一样 收获自己的人生呢
04/02/2017 伦敦ICA The Japan Foundation Touring Film Programme导演冲田修一本人亦到场参加Q&A环节Japan Foundation的staff为观众介绍冲田修一的时候说,我差点以为他来不了了,不过你总算是来了。
没错,导演竟然弄混了成田和羽田机场、因此错过了预定的班机,幸好赞助商日航很快就安排了最近的航班,才让他赶上今天的交流环节。
冲田边说边不好意思地笑、又抓了抓头,旁边的翻译话音刚落,就听到全场观众的一阵哈哈哈哈。
观众:为什么最后结婚式选择用基督教婚礼的形式来表现,没有选择日式婚礼呢?
冲田:啊哈哈,其实这种婚礼形式日本最流行的,虽然的确是有很多别的形式...观众:您的很多电影也在国外展映了,那么在制作电影的时候会考虑到文化差异吗?
是有考虑海外观众还是只考虑了日本观众呢?
冲田:并没有特地考虑海外观众呢。
电影里面的确有很多大概只有日本人才能理解的幽默吧。
之前这部电影也在意大利展映了,结果在那里根本没有披萨外送这种服务。
(笑)那么英国是怎么样呢,有披萨外卖吗?
观众:这部电影是以小地方为舞台,您对这种地方会有特别的关注吗?
冲田:哈哈,这倒不是,我只是想要讲一些关于普通人平常生活的故事。
当然,我的意思不是生活在大都会里面的人就不正常。
嗯...要不然我的下一部电影就以东京为舞台吧。
(笑)观众:那个,其实我是AKB的粉丝来着...想问您为什么会选择元AKB的前田敦子来担任女主角呢?
冲田:在选角的阶段看到杂志上的前田桑,觉得她很符合女主角的形象,虽然有点傻傻的、但却是一个非常温柔的人。
又看见她手上的美甲,觉得这和女主角作为美甲师的设定莫名相符,所以就拜托前田桑来出演了。
提问环节我没有特地去记录,结果回家发现有印象的片段剩得不多了,很可惜。
但是整个问答时间里观众笑声不断,导演用日语回答结束、一群人笑起来,英文翻译结束、剩下的人也笑了。
果然语言并不是传递幽默感的障碍呢。
观影过程中同样是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笑声,但在某些触动人心的情节也听到了抽鼻子和掏纸巾的声音。
果然语言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也不是交流好电影的障碍呀。
冲田修一在《莫西干回到故乡》还是以细节的温暖来打动人,就像他另外的精彩作品一样。
记得田村永吉带着怀孕的由佳回岛那晚,老爹呼朋唤友在家一起唱音头庆祝,永吉被一群不认识的长辈架起来喝酒。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近些年自己最喜欢的日剧《最完美的离婚》中的某个片段:光生和结夏回到老家,却在晚宴里被一群不认识的亲戚起哄唱歌。
这种最平凡生活里的点滴,却总存在着无形的感动。
导演说主人公对于故乡的人而言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被看做一个“hero”的(说到这里旁边的staff突然插话:他才不是hero呢,我看起来就是一个没有用的儿子,全场又笑了)。
这突然让我想起冲田执导的《南极料理人》和《横道世之介》,堺雅人扮演的西村淳和高良健吾扮演的横道世之介,对于南极科考队员们和横道的朋友而言,也许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同样被看做是“hero”吧。
冲田写这个故事的起源就是一次葬礼,当大家忙了一天之后讨论吃什么时,不知怎么的突然想起了披萨。
后来他就有了把这一幕写成故事的想法。
最后突然想到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存在于田村治记忆中披萨的味道,到底属于三家披萨店里面的哪一间?
松田龙平饰演的男主的角色设定是莫西干头的金属乐主唱,从开场的LIVE不难看出乐队的风格算是Death-Metal。
那问题就来了,莫西干头应该是朋克乐队的标准,和死亡金属其实是有点格格不入的感觉,这其实是全片一大令人失望之处(当然其实有点Grind-core的感觉,你要说朋克其实也没问题)。
全片除了片头演出结束后的休息室,通过乐手们聊玩乐队交不交得起保险金这一纯粹的笑点以外,并没用任何地下音乐人生活现状的展示和社会地位的探讨。
莫西干头纯粹成为了一个大众一看就明白的这人是“摇滚”的Logo,显得过于表面但又不符号化。
故事完全可以写成儿子不愿学音乐,独自离家去东京发展,成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会社员,最后回乡和父亲修补这几年的感情。
这么写对情节推动和合理性几乎没影响,当然现在的剧本两代人都从事“音乐事业”一个是教育工作者一个是地下音乐人这一强烈的冲突本身就所具有强烈的笑料。
但这就是冲田修一啊,这就是我们热爱的冲田修一啊!
你是地下音乐人你生活苦逼又怎样,诚如《横道世之介》,生死在冲田修一的作品里都是如此的淡。
现实再残酷,生活还是要继续。
生活不仅要继续,还是如此的平淡,又是如此的脱力。
冲田修一重来不会和你控诉社会现状,也没有俗套的热血煽情,一切都是那么淡又是那么的搞笑。
我们不需要生的伟大,也不需要死的光荣,但如柄本明一样,能有如此胡闹的葬礼,也是为平淡脱力的人生画上了最美的终点!
老人的临终关怀,父子和解,一家人的交流与沟通,日本很常见的题材和手法,但一定要做成喜剧有点刻意了,毕竟这个故事没太多好笑的地方。父亲情迷某歌手,母亲痴迷棒球,还有傻乎乎的儿媳,都让我感觉是特意的做戏。
唉病房那几场戏,真的动人
泪点又多又谜 前一秒还觉得中二神经质 下一秒就泪目的不行了
迷之慢節奏…沖淡了哭點和笑點
实在实在来不动冲田修一,试了好多遍了都不行,阿酱独创的神经病演技有点意思,明知道实在是很糙,是憋着一口气在尬演,但她有她的节奏,很吸引人。
你企盼明日晴朗,婚礼的病房外偏偏浇下一场大暴雨;你顺颂时祺安康,垂老的身体里偏偏闯进一群癌细胞。愿望清单上有安川的香肠披萨、矢泽的劲力吹奏、偶像的四目相对,原来人生走到尽头还有这么多的放不下,原来临到别离之时还是不知说什么才好。我说你啊,回东京吧。我虽是将死之人,你却是我的骄傲。
柄本明演的太好了!简直想要站起来为他鼓掌,松田龙平的气质现在已可以融入任何类型的电影,上一秒还是安静如鸡的词典编辑,这里就立马成了嘶吼的摇滚歌手,且丝毫不违和。相比之下,前田敦子某些段落真心尴尬。非常典型的日式描述死亡的方式,清淡不煽情。但却是冲田修一的片里算是目前最无感的一部。
通篇笑点很奇怪,可就是能噗的就笑出来;哭点更奇怪,可是笑着笑着就有点想哭。或者说,通篇都是闹点,奇怪的一家人,居然搭起来那么和谐。
对父亲的临终关怀。松田龙平长得不算帅,但演技还是蛮不错的。没有横道世之介和南极料理人好看,不过也还不错的家庭温情片。
冲田修一啊~这两年日本电影中最崭露锋芒的导演了,闪闪发光。
日本厌老、弃老的风气这么严重,就不要在电影里面装太平、扮温情了,看着尴尬!
流连忘返不喜欢日剧
冲田修一也是关注小人物,喜欢做群像。
沉重和笑点总体平衡还不错,婚礼有点玩飞。︿( ̄︶ ̄)︿
不是很懂日式的笑点,有点无聊
还是很喜欢冲田修一的,桥段设计太有趣~ but女主真的演得太傻了
不就是年紀大了生病死掉,搞得這麼矯情
原本以为会是个基督山伯爵式的复仇故事,被传统封闭的乡村压抑个性的叛逆少年从大城市归来后,顶着一头炸裂的莫西干头打破死水般的平静。想想就觉得冲突拉满,结果居然是个温情的亲情电影。看似叛逆的莫西干儿子为了陪伴临终的父亲,选择停止摇滚留在故乡,尽力满足每一个父亲的愿望。温馨轻快的氛围几乎让人忘了父亲即将死去,他们对待死亡的态度如此坦然,令人感动。电影最后一幕,莫西干摸着妻子的肚子,感受着新生命即将到来的心跳声,生命就是这样。
蛮普通的片子
好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