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法国剧情片《超级女特工》,豆瓣评分7.1,时光网评分7.2,IMDb评分6.7,于2009年4月28日引进国内上映。
影片的动作戏不多,与其说是战争片,准确地说是战争背景的剧情片,含有少量的动作戏和枪战戏。
影片主要讲述的刺杀与反刺杀的过程,惊心动魄,跌宕起伏,越到后来越精彩。
女特工的刻画不脸谱化,角色形象鲜活丰满,人性化人情味,首先是女人,然后是特工。
特工小队的组队有些难以信服,本来时间紧迫到只有一天集训,却寻找的是几个不同阶层的平民,怎么可能委以重任呢?
而且,几个平民只受训了一天,过后就有熟练使用枪支的剧情,这未免是剧情设计的硬伤。
男军官的塑造很成功,任凭摧残,不屈不挠,在发现一个女特工招供时,忍痛想将战友杀死,不让更多机密泄露。
为了不认妹妹受刑受苦而被迫招供,割喉自杀,阻止了更多机密泄密。
德国军官的塑造也很成功,既有尽职尽责的一面,又有心狠手辣的一面,还有深爱初恋的人性一面,还有信守诺言的一面。
在知道爱人是特工时,忍痛亲手枪杀了爱人,没有让爱人活着受刑受罪。
苏菲·玛索是我这一代人熟知的法国女神,在片中塑造了一个勇敢、坚强、果敢、爱国、使命必达、视死如归的女特工,苏菲·玛索的表演得心应手,可圈可点。
影片是典型的R限制级,不仅有暴力血腥场景,更有多处女性上身全裸的受刑画面,还有三点全露的正面全裸画面。
在国内引进时做了删减。
中文片名中的“超级”二字多此一举,给人一种超级英雄科幻片的错觉,再说影片表现的是几个平凡的平民女特工的故事,谈不上“超级”。
“超级”二字属于商业噱头。
战争本质是可耻的!
哪怕是为了正义的一方而战。
占据正义的一方,总是那么义正词严,可是在战争中,所有的道义,都必须为“国家的胜利”的让路,包括骗女人上战场!
这种行为,更让战争被人唾弃!
让战争更令人憎恶!
因此即便有一万种理由,也不能掩盖挑起战争的罪恶,挑起战争者,必须受审判!
把女人骗到战场上,还有道义要求她效忠吗?
还有理由可以指责她变节吗?
可怜的嘉义莱,只是一个普通军部后勤,请不要用专业特工的要求来苛求她,更何况她是被骗去的?!
想想一下那个特工例行公事一般,把她的衣服一件件脱去,那熟练的架势,谁知道等待她的会是什么?
比若你还能站得稳吗?
即便是她尿了,即便是她一开始就受不住拷问,我只能对她报以怜悯,而不能加以指责。
需要指责的是战争本身,以及送他上战场的无能的“男人”!
此时此刻,可以批判她对国家的背叛吗?
可是国家首先背叛了她,国家对待她的是谎言,以及失效的保护,如此的国家还具有接受忠诚的道义要求吗?
不过民族主义者总有一万个理由斥驳她,不能就大义就是罪该万死!
这是我观影后心头久久的痛。
把女人送上战场,是人类最无能的表现!
卡莱受不了酷刑,供出了自己的战友;苏西旧情难忘,最后一刻放弃了刺杀;皮埃尔为了救姐姐路易斯,说出了“凤凰”的秘密;再加上曾经想当逃兵的珍妮,一支由五女一男组成的特别行动小组,居然有四个人“叛变”。
刺杀虽然最终成功,但依据严格的革命伦理,这次行动远远谈不上完美,甚至可以说,要吸取的教训远多于成功的经验。
如果战争思维一直延续到和平年代,我相信他们还会是大批判大讨伐的对象,所幸,战争过去这么多年,我们终于可以用更超越的眼光,来看待战争中的人性。
有勇气面对真相的人们,不会再用“叛徒”来命名卡莱、苏西和皮埃尔们。
路易斯和皮埃尔为行动招募女特工,这部分戏虽然不多,但让人印象深刻。
它告诉我们,这些女孩儿不是在战场上杀红了眼的战士,她们只是不幸被卷入战争漩涡的普通人。
如果没有战争,她们会过着什么样的人生?
性情轻佻的卡莱会在无数次恋爱后遇到自己的心上人;妓女珍妮会因为她的心直口快和敢做敢当,成为她那个行当里受人尊敬的老大;苏西会和她的德国爱人白头到老;路易斯会有自己的孩子……在和平时期,慕恋男欢女爱、贪图安逸生活、享受天伦之乐,这些人之常情都对增进人生幸福有益无害。
战争的恐怖就在于,它把人类这些美好的情感,变成砝码,变成负担。
要成为最坚定的革命战士,就必须断绝自己的七情六欲。
卡莱、苏西、皮埃尔和珍妮,在战后的授勋簿里,我猜不会有他们的名字。
但在我眼里,他们依然是英雄,不是因为他们最后的死亡,而是因为他们用一种超越功利的、有尊严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生命。
我最喜欢影片的结尾,隽永静默、意味深长。
战后,曾发誓永不进教堂的路易斯,独自走进教堂点燃四根蜡烛。
镜头平移,案板上是密密麻麻无数根燃烧的蜡烛。
没有军功章,没有表彰会,战争不可能成为每个人的晋级台阶。
那些带着尊严死去的人们,他们是人类在废墟上重建信仰的信心。
“女人的力量是巨大并且无穷的,女人的作用也绝对是不可取代的。
”这是我在观看完电影后最深刻的感悟。
电影里五个性格大相径庭的女特务让人刻骨铭心,无法忘记在牺牲时她们的眼神:决裂而坚毅。
让人情不自禁的对崇高的女性致敬。
曾经受不住拷问而透露机密的卡莱,最终在爱国心的驱动下选择了维护祖国保护同伴,然而最终因无法面对自己的过错而自杀。
她的死是惨烈的,同时也是无奈的。
对情人的爱那般无私而又公正的苏西,由一个懦弱柔软的妇女变身拯救国家的特务,在刺杀任务的最后选择牺牲自己当诱饵,用背叛爱情的方式挽救自己的民族。
尽管丧身情人的枪声下,仍旧那般伟大。
妓女珍妮,一个真实而富有厚重战争时代色彩的女子。
她敢作敢为的性格让人望而生畏。
是的,她为了生活不惜出卖身体甚至一度想放弃任务。
但是当国家的使命感高于一切的时刻,她勇敢的用生命作筹码掩护自己的战友。
那份无私的爱,无人能及。
最需提及的是Sophie Marceau,她的美几乎让人窒息,尤其是最后出场时的镜头。
她的存在验证了“女人的美,与年龄无关”这个道理。
演技超群,让人不得不折服在她的刚毅与冷眼之下。
思维清醒的头脑和率直的领导才能,让剧情的法阵跌宕起伏。
她的出现时整部电影的最大闪光点。
喜欢这部电影,喜欢苏菲玛索。
既有战争片的经过,又有精彩而高潮起伏的剧情经过,实在是值得去电影院观赏。
本片剧本根据二战时期法国被占领区地下抵抗组织的女英雄与纳粹英勇抗争的历史真实事件改编而来。
同样是部被占领区盟军地下抵抗组织英勇反击侵略者,与纳粹斗智斗勇的电影。
在一帮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众多美女演绎下,能让观众感觉:没有那么多鸡血却又那么热血澎湃,没有那么多煽情却又那么令人动情,反战题材电影广泛到从欧美到东亚,都不乏佳作。
但能做到逼真写实,遵循人性,尊重历史,令人共情,欧洲电影无疑更胜一筹,尤其这部众多美女加盟演绎,更是让人对二战时期英勇反击纳粹侵略者的女性,肃然起敬!
影片创作背景:【出自百度】法国导演让-保尔·萨罗米在《时代周刊》上看到了二战时期法国抵抗组织成员的故事,这位享年98岁的秘密特工和其他的战时女特工一样,效力于一个名叫“French Section“的秘密组织,组织中的五十名法国特工,听从联军的指挥在法国国土上执行任务。
让-保尔·萨罗米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抵抗组织,那是一段传奇的岁月,夹杂着浓烈且纯粹的理想与回忆。
他说道,那么多年轻人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生命献给崇高但危险的事业,这是多么富有戏剧张力啊。
他想拍摄一部关于战时女性的电影,因为她们的神秘激励了他更加细腻的去观察这一切,他想对这些女性表示敬意,她们在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却只获得了比男人更少的尊敬。
让-保尔·萨罗米找来了和他合作过《卢浮魅影》的万人迷苏菲·玛索出演女主角Louise。
让-保尔·萨罗米对真实场景的还原有着近乎固执的坚持;他放弃低成本的棚内拍摄,转而执着的找寻那段历史的原始发生地;他认为,作为战争岁月的承载者,法国抵抗组织当年的活动地点,蕴含着一股强大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是摄影棚或电脑技术所无法复制的,是让观众对那段历史产生共鸣的必要条件。
【以上摘自百度】最后想说:苏菲·玛索,真的很美 !
相信很多人是冲着苏菲来的,记忆中的那个芳芳确实老啦!本片的剧情比较一般,也许卖点主要是几位女士把。
片尾提及改编自真实的人物——路易斯女士享年98岁,终身无子女。
在战争中抗争过的人们,总显得既伟大又渺小:伟大之处在于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是客观的;渺小则体现在无力挽救自己的亲友甚至是腹中胎儿,是主观的。
战争是永远刻骨铭心的主题,为了缅怀逝去的四位战友,曾发誓不进教堂的路易斯却为她们献上一只白蜡烛。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对德国人没有丑化,海因里希上校身为军官的表现堪称称职。
这一点值得所有中国编导反思一下,拍二战片并不一定非要把敌人丑化为弱智。
我认为不太合理的地方(含剧透):一开始5人已经完成了营救任务,却被额外指派刺杀一名上校。
虽然此上校被设定为一个洞察了诺曼底登陆计划的危险角色,但实在没有理由非要这5人去刺杀。
正是这个后续计划,害死了4名女士,也害的主角的哥哥坚守荣耀的晚节不保(为了救妹妹而招供)。
换来的是什么呢,无非是多杀了一个军官,对战争大局没有实质性的影响,或许这也是原创们对战争的一种嘲讽吧。
在战争中!
到底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什么才是应该坚持的,人性还是胜利?
牺牲还是活下来?
亲情还是信仰?
昨天在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觉得有的地方不是很明白,晚上回来后把原声的找来又看了一遍才明白,原来又是个被GDZJ和谐化的版本,所有露胸部的地方都被剪了,实在很无语,他们的剪子啊实在是让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纳闷剪得标准判断是什么。
这个电影又不是面向小孩子看的,而且在电影中出现个胸部又不会怎么样,反而是让大家看片子的时候好多地方觉得很奇怪。
大大方方一点又能怎么样,又不是大家都纯洁的不行没见过胸部,再说在这部电影中出现的这些片段说实话一点也没让我联想起sex一类的东西,我觉得都是在当时情景下的正常的发生,都是与情节发展相关的。
尤其是最后jeanne的被吊死的照片,我在电影院还纳闷苏菲玛索在那个照片上到底看出什么了就知道她已经去世了,后来又看得时候才发现那张她露着胸部被吊死的照片,真是汗死我了。
电影算是反映了二战残酷性的一角,电影中大部分情节的发生都是在几天里密集的展开的,很多东西别人的影评都说过了,我就不再说了,不过里面确实很喜欢jeanne这个角色,觉得演的很鲜活,很生动,最后让人敬佩。
不要被狗血喷头的中文译名所惑,以为这是《特种部队》这样的狗血或者《赤裸特工》这样的噱头。
看法语片名Les femmes de l’ombre,原义为“在暗处的女人”。
这是一部纪念并致敬当年抵抗纳粹的法国妇女的电影。
法国作为在二战中相当窝囊的角色,在战后既没脸像美国人那样大拍英雄主义电影,也没德国人拍各种严谨审视反思之作的心思,更没英国人冷感调侃的情趣,思前想后,只能拍地下抵抗运动了。
然而像这样有历史背景的抵抗运动的电影,只要拍的有点人情味,是很容易感动我的。
贪生怕死的我对那些真正为了国家民族而牺牲的人是由衷的敬仰的,尤其是这些人看上去像真实的人类的话。
纯革命机器是得不到我的认同感的,当然国如果拍成《潜伏》那样坑爹就更不能怪我了。
此片还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真实事件搬上银幕,对我都十分有震撼力,因为我会在看的过程中不时的想到这是这个世界上真正发生过的啊。
苏菲·玛索作为法国女性形象大使自然出任主角,虽然片子里各种大义凛然,已经接近革命机器的表现了,无奈纵横影坛数十年的她的演技似乎仍然没有多大长进。
尽管如此,由于她饰演的是真实人物,法国抵抗运动的女英雄Louise的真实事迹,尤其是这位光辉的女性在2004年才以98岁高龄去世这样的细节,再次打动我—这是真正发生过的,令人敬仰的传奇。
和苏菲大姐相比,周遭的几个人物都演的比她入戏,也更感人。
她们都是弱女子,都有各自的不幸,她们实际上是被盟军利用,被骗去沦陷的法国执行秘密任务的,最后落得不幸的结局。
不知道人类历史上那么多的恢弘的战役背后,有多少这样苦命的悲情故事。
我不知道历史上真实的她们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无论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她们都可歌可泣。
话说回来,这部电影的手法和技术确实一般,气氛的营造,场面的控制,部分主角的表演,以及一些逻辑问题都比驾轻就熟的好莱坞要差一个档次。
大概法国人拍放荡的文艺片拍惯了。
但是在结尾,纳粹宣布投降的那一刻,无论处理的多么俗套平庸,我还是眼眶一热。
我那么不容易被爱情感动,却这么容易被历史感动。
向她们致敬。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就在上个月,千呼万唤的《攻壳机动队》一经上画就口碑扑街,票房成绩也远未达到预期。
整个片子看下来,除了饰演女特工的斯嘉丽·约翰逊依旧性感无边,再也亮点可言。
可就是单论性感,跟苏菲·玛索主演的《超级女特工》比起来,恐怕小斯妹妹也得甘拜下风,麻溜靠边站了。
光是看《超级女特工》这个名字,往往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以为是跟《特工佳丽》、《特工插班生》差不多的好莱坞娱乐片,属于带着点轻松幽默加动作戏的爆米花电影。
绝不会想到作为一部选取二战作为时间背景的法国片,竟会有如此真实乃至惨烈的观影感受。
可事实却是,由苏菲·玛索主演的这部《超级女特工》,除了一展“法国第一美女”的特工风采,还因为涉及营救、刺杀、拷打甚至是死亡等情节,被称作法国版的《色·戒》。
耗资 5000万美金的这部历史片,无疑是法国近年来投资最高的大制作。
讲述的则是五个香艳女特工营救英国间谍、刺杀德军军官的真实故事。
在揭开一段尘封往事的同时,更表现出女人在战争年代的悲惨遭遇和特殊使命。
无论这些女人扮演着什么样的独特身份,沉着冷静的狙击手也好,唯利是图的妓女也罢,又或是爆破专家和色诱高手,她们的命运在无情的战争机器面前,总是显得那样的脆弱与渺小。
虽然苏菲·玛索是片中当之无愧的第一招牌,可整部电影看下来,却属于典型的群戏表演,而全片在紧张、刺激的情节铺陈下,更时时折射出对于战争的一份批判,以及对于人性的一份思索。
在一个扎实的剧本之外,导演对于故事节奏的把控也算恰到好处,尤其是在人物刻画上显现出强烈的个人特色。
如果说《超级女特工》的核心就在于通过一部商业片的外壳来诠释战争与女性这一创作主题,那么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得益于几位演员的精彩表演。
苏菲·玛索在本片中的表演,不仅展现出美人迟暮后依旧性感无边的外形优势,同时也印证了她日益精湛的表演技巧。
在成功塑造出一位坚毅、果敢、不屈,富有领导力的女性军人形象的同时,还要表现出露易丝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始终在领导、伙伴以及同为女人、同命相怜的各类矛盾下中痛苦挣扎的纠结感。
这对身披“法国第一美女”光环的苏菲·玛索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而她在充分理解了这一角色的基础上,确实贡献出了极具层次感的精湛表演,将露易丝在绝望中仍旧怀揣信念的内心世界演绎得丝丝入扣。
除了苏菲·玛索,片中的其他四位女演员也同样展现出色。
其中尤以妓女珍妮的戏份最为出彩。
作为一个杀了皮条客而不得不面临死刑的妓女,她选择参加此次行动的出发点再简单不过,就是为了完成任务然后重获自由之身。
可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却在过程中出于人性的觉醒而最终选择了牺牲自己成全他人。
片中的一个细节特别发人深思:在招募珍妮时,负责人曾明确告诉珍妮说如果不是为了执行任务,她早就被送上绞架了。
到了影片结尾处,当露易丝看到珍妮遇害的照片时,发现她的脖子上恰恰套着一副绞索。
也就是说,珍妮女人最终还是没能逃过被绞死的命运。
而影片正是在借这个细节完成对于战争的最后控诉。
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超级女特工》,已经于5月3日正式登陆乐视超级电视的“Extra超点影院”。
“Extra超点影院”的强大之处在于,乐视在播放自制影视剧的同时,还拥有众多国内外新片大片的TVOD播放权。
只要点击观看,分分钟就能在“Extra超点影院”中一睹“法国第一美女”苏菲·玛索的性感风采,还有更多看不完的优质影视作品会不断更新添加,把全世界最新最好的影视作品直接送到你眼前。
本来只是想看看苏菲.玛索来洗洗眼睛,没想到拍得还不错。值得一看的战争片,有人一打就招,有人只想拿钱跑路,感觉很真实——这就是人真正的样子。
苏菲玛索真的很美!特别是最后一幕的军官服!帅气又干练!
战争一涉及到女人就是色诱,整五个美女,起了个漫威似的名字,找了个狗血无聊的本子,明明有那么多靠脑子付出的女性,比如破译 医疗 后勤 情报,甚至一线战斗部队也有,但从来不拍,像是不配入眼一样
这部电影虽然把德国鬼子变成傻瓜,但是仍是一部好电影,电影情节紧凑,不拖泥带水,比我国电影好看多了,看了2个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也让我们了解了上世纪40年代妇女的服装穿着,女主角是名角哦。
很多年前买的DVD,电影名叫《幕后英雄》。东西方对于人外形的审美是差异的,比如在亚洲人眼里丑的离谱的女模特,居然会被西方评为超级美女等等。美的差异因人种文化差异和时代差异都有不同的标准,比如黑人以黑为美,唐朝以胖为美等。但有一种美是超越地域人种和时代的,这种美就称为绝对价值的美,没有争议的。比如苏菲玛索。无论东西方男人女人,都给予了至上的评价。太美了。为这个世界终于有这样一个超级美丽如此令人震撼叹为观止的女性而动容。佛家把美女称为粉骷髅,百年后,再辉煌的美丽也不过一具白骨。但这美,毕竟存在过。在漫漫的历史中,美总如流星一现,但这惊艳的美丽毕竟在漆黑的夜中给人以无比的振奋。即使是粉骷髅,也是永恒的。没有打倒法西斯的口号,没有高呼自由万岁的价值拔高。但,当看到巴黎解放的桥段,还是忍不住激动得热泪盈
跟天朝主旋律不同的是只要不打死就招。
节奏还好就是战线拉太长,还是精细化程度不够。是个消遣的好选择~~
向女神膜拜
无产阶级妓女、封建天主教徒、小布尔乔亚和犹太民族资产阶级紧密团结在共产党员苏菲玛索周围,形成抗德民族统一战线。革命意志和战斗力从高到低排名:苏菲玛索>犹太人>妓女>天主教徒>小布尔乔亚
“谨以此片献给所有与纳粹暴行进行过英勇抗争的女性”感人。。。 苏菲玛索真美。。好久没看过这么好看的二战片了!!!!> <
一直让我想起儿时看过的露天电影《女子别动队》。
制片是法国?我觉得叙事已经很美国了,但是为什么还是不好看呢?只记得一些美女,为什么她们的战斗没吸引我的感情跟着冒险。。。死去的几个姑娘让人很伤感,战争是如何摧毁人的纯真、爱情、对生命的渴望,可见一斑
好题材好演员!
很棒的电影 不一般的苏菲·玛索 那个上校很强悍 德法英转换自如 鲜有强势表现的英国明显又被强烈地弱化了 基调红色娘子军+前半段拯救大兵雷恩+后半段小色戒
苏菲玛索老了但还是很美丽
3.5.。某些情节咋觉得有点弱呢。。。制服果然美啊。外国演员是不是不会两国以上语言都没脸见人?
女主角果然有克死战友的属性。。。苏菲玛索只露了个底裤,没露咪咪。
主角是不会死的。
谍战片也是屡试不爽啊,蛮喜欢的,那个海因里希眉目真有点像潘帅。。。
这个算是大制作?法国人拍写实电影的功力真是退步太多。远不如《老枪》甚至《虎口脱险》动人,也不如《黑皮书》。故事设计上破绽处处,太不符合隐蔽战线的规律,也太多民族主义的夸张。其实描写二战时代谍战的小说蓝本,无论从计谋还是人性,比这个简单故事深刻的多的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