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需要点韩国本土文化,不然看过以后可能像我一样有不少问号韩国文字也有方言的吗?
全国数学竞赛叫总统奖?
高中生想和总统沟通首先想到的是夜袭青瓦台?
火车反复撞人只有高中生在解决?
影片剧情着力描写男主有多直,和钢筋一样。
比如结局,男主去美国,登机前想起自己还有个女友没有告别,打个电话没人接,那就算了,直接走吧……这个电影根据真实的故事虚构,真实的是”两元站“,虚构的是爱情故事。
故事是好故事,演员是好演员,有哭有笑的电影最能打动人心,值得一看。
隔壁家一直有个弊端,男演员一抓一大把,般配的女演员就有些相形见拙,就是如日中天到今天这个称霸奥斯卡的地步也还是维持着这样的局面。
所以为了满足现下越发挑剔的眼光,都是选真漂亮女主角的片子看,还好这个现在略显小众的题材有主笔女神在,否则错过就是可惜了。
科幻满世界的当下,能有个好好讲故事的片子看已经全靠运气了。
这部《奇迹》也真的小小的创造了个奇迹,靠着如此传统的韩式风格在今日一众网飞制造里脱颖而出,证明好故事依旧能赢大场面,光影之旅还是感动最吃香。
男主俊京是个数学天才,和姐姐一起生活在一个连火车都不停靠的小村子里。
全村人每天得沿着铁轨走上两个多小时才能到镇上,中途还会经过一个说短不短的隧道,安全隐患可想而知。
所以俊京每天都会按时等在隧道口,带大家安全回家。
升上高中以后,俊京就开始努力向国家申请给村里建一个车站,这时候他也遇到了女主罗熙。
罗熙也在建车站这件事上帮忙出谋划策,俩人也因此渐渐熟络起来。
努力加坚持终归会后有回报,建车站的申请还是被批准了。
全村人一起风风火火的建成了车站,但火车依旧不停站。
可世事就是这样,本以为到达了终点,但不过才刚刚驶出站。
这也是让俊京崩溃的地方,他好像做什么都是错的,从出生开始。
妈妈是难产去世的,姐姐为了没抓住的奖杯掉下了悬崖,爸爸因为找不到姐姐的尸体差点儿自杀,好像都是因为他。
他一直都活在和姐姐一起生活的幻觉里,也不是说他精神有问题或怎样,就是一种执念在支撑罢了。
支撑着自己面对对于父亲的负罪感,因为他的出现和存在,带走了父亲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
但世事也是这样,你以为只是你以为的。
父亲这么多年的沉默寡言,何尝不是愧对于他,当年母亲难产,也怪他没有及时赶回来,姐姐掉下悬崖躲的那辆车,也是他开的。
事情的真相,总比你以为的更残酷。
但活着的人总还是要好好活下去,即使彼此愧对,可能够坦诚相待的那一刻,也没有什么不可原谅。
这大概就是人生中那些重要时刻存在的意义,婚丧嫁娶,那些必须直面自己内心的时刻,那些难以承受的压力,会给你一个理由去坦白,和那些真正重要的人去和解。
我们总想做点儿什么,去证明一些人在我们心中的重要性。
而这些事往往和这些人没关系,就像那些说出口即词不达意的爱意,只会让误解越积越深。
生活里其实没有那么多秘密,大多数时候只是我们以为对方不知道,自己把自己困在了问题里,拒绝沟通,却又希望一切可以迎刃而解。
所有事情都会时过境迁,但不要等到那个时候,那个人也许就真的不在了。
任何你想要拖到明天的事,去做的最好时机一定是现在。
放过自己,也成全别人,彼此认为重要的人,在乎的不过是一种信任,所以,你要让他知道。
图片About 那些不用说谎的人 才是真幸运
看名字就差不多知道是一部“励志”题材电影。
找来看,很大原因是因为女神林允儿在封面上,但是看下来,林允儿顶多是个打酱油的,成催化剂作用,整体戏份不多电影剧情不一 一讲。
整体就是围绕韩国第一个民间投资自建的火车站的来源进行魔改是的,虽然是真实事件改编,改得也是挺感人,我也相信真实世界的主人公是很有毅力的人,但是厉害到去NASA还真的有点夸张。
整部剧看着还行,就是女神的出镜率不高,扮演着男主成功的催化剂,而且喜欢男主显得莫名其妙。
其他就没什么了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韩剧天使】 欢迎联系授权转载)林允儿是韩国影视女演员、女子演唱团体少女时代成员。
现主要以演员的身份活跃于娱乐圈。
她在17岁时从少女时代出道后就爆火。
在今年,她又凭借她主演的电影,入围第58届百想艺术大赏最佳女主角。
今天咱们就聊聊这部电影:《奇迹》
这是一部以真实故事为基础的虚构电影。
以20世纪80年代为背景。
林允儿所饰演的角色罗熙,是一个阳光温暖热情的千金小姐。
整个故事围绕男主俊京(朴正民 饰)所展开。
俊京出生在一个连路都很难找到的庆尚北道的乡下。
俊京从小就是数学天才,每一次重要考试他都迟到,然而只考试五分钟就能考第一。
小时候,他和姐姐宝京(李秀卿 饰)一起长大。
可是姐姐为了保护弟弟不被火车撞到,她反而牺牲了。
因为姐姐的死,让他耿耿于怀。
于是,执着的俊京带领着村民给自己的村子修火车站。
俊京建车站不仅是为了死去的姐姐,还有为了不再因为火车而牺牲的其他村民。
不得不说,韩国人把基层铁路建设以这样的形式写进电影里,“简单粗暴”的让更多人看到。
该电影共有三条线,除了俊京带领村民建车站外。
第二个就是男女主角爱情线,国会议员的女儿罗熙喜欢上山里来的“土包子”俊京。
罗熙对俊京一见钟情的爱情,让她对他不离不弃。
罗熙家境好,一心搞爱情,为俊京的前途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影片前期是爱情故事,本以为这仅仅只是个爱情故事,但转折点发生在父子之间的矛盾。
男主与父亲和姐姐之间的情感纠葛是第三条线,也是影片的高潮部分。
这部电影还可以总结为:爱情为虚,亲情为实。
俊京从小时候就认为是自己害死了他的妈妈和姐姐,自责、不敢面对父亲。
他的父亲也从不和儿子提起这两件事。
可就是因为他们选择避而不谈,父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
看似一切都是因为没有车站所引发的悲剧,实际还是因为俊京的父亲。
老婆生小儿子时,丈夫因为工作没有回家。
下班后他回到家时,老婆因难产而亡。
小儿子拿了奖杯想见父亲时,父亲又因为工作就让女儿接弟弟回家。
而撞上姐姐的那辆火车,正是他开的……
俊京的父亲在老婆和女儿死后,曾想过自杀。
但是,在编剧又将姐姐死后的“魂魄”融入电影中,让儿子的一声父亲叫醒了他。
在弟弟的想象下,姐姐死后的“魂魄”始终没有离开,姐姐依然陪着弟弟长大,鼓励着弟弟。
当父亲和儿子说出了真相,儿子最终没有埋怨父亲。
这份笨拙的父爱,到电影的最后才展现的淋漓尽致。
总之,人都会犯错,有时候一个错误的决定会让自己后悔一生。
但是,活着的人还是要继续生活。
要放下悲伤和悔恨,和自己和解,然后带着爱和希望,要勇敢的走下去!
众所周知,韩国人擅长拍催泪片,他们总能把平淡温情拍得细腻动人。
虽然很套路但是很感人。
一部电影,穿越、回魂,亲情和爱情线互相交错。
影片名为《奇迹》,确实有许多个奇迹。
姐姐的出现是“奇迹”,弟弟的出国留学是“奇迹”,站台的修成也是个“奇迹”。
总的来说,电影的前半段搞笑,后半段感人,情感上也能让观众共情。
一砖一瓦,自己动手建立起来的小小车站。
承载的是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爱能支撑人走下去,也能让人变得更好。
青春的气息、沉重的话题,洋溢的介绍、吸引人的标题与副标题:奇迹:给总统的信〔后面字幕给的副标题〕,看到前面小半部分想打4星,然而看完后觉得打3星都勉强了,为什么?
因为这片最后成了缝合怪,四不像!
为什么说四不像?
一是从片子观感来看,前半部分似乎讲天才少年的懵懂爱情,后面转为家庭的爱与谅解、释怀。
前半部与后半部似乎是2部不同的电影,没有什么联系、交叉,极其割裂,尤其接近结尾机场相见一幕有点无厘头了。
二是片名加副标题(前文说了)并没有在片子故事中占主体,尤其副标题片子只是体现“写给了总统”,尴尬,以及最后字幕之前把这个站的大概来源介绍出来,有点牵强附会。
单就修车站来说,也是如偶像剧一样一笔带过,随便用镐“挖”点烂石头,转身就修成了。
诛心点说,算是用总统作噱头吧。
——有关电影的结构,再说哈,蒙太奇的方式用得不错。
粗略二刷后,发现片子对“姐姐”角色的交代在捧花拍照时即已留下伏笔——摄像师提醒把花拿在胸前;主角出现这种情况起于其父亲帮捡回奖杯,主角臆想成姐姐捡的。
正如片名所暗示的,《奇迹》有望成为一部催泪大戏。
因为地处偏远,火车过村不停靠,俊京的母亲和姐姐相继因此离世。
为了弥补这个缺憾,俊京以个人力量排除万难,建起了韩国史上第一座民营车站。
只需按此故事线索平铺直叙,电影就能取得相应的动情效果。
倘使再发挥韩国电影人擅长的煽情大法,《奇迹》不是没有可能变成一部“全韩恸哭”的电影。
但从现今的成片看,导演显然不愿再落入这个俗套。
不过有点让人出乎意料,“创新”的方式是发挥另一个韩影长处:浪漫的爱情。
这便是发生在俊京与罗熙之间的初恋故事,没有任何现实的土壤,显影在虚幻的柔光镜里。
俊京虽是穷学生,但有过人的数学天赋,罗熙不仅长得漂亮,还出生委员家庭。
两个不同阶层的人本没有相遇的可能,但事实是罗熙爱上了俊京。
这是一个只会发生在少女漫画里的爱情故事,仅仅能够骗骗小女生。
但在《奇迹》里,它却成了消解煽情、让故事情感线变得合理的工具。
很明显的一点,故事发展到后半程,在俊京解决完车站难题、开始直面人生难题时,罗熙消失不见。
罗熙就像俊京一直以高中生面目出现的姐姐一样,很可能也是某种幻觉。
罗熙的存在,更多是为了给俊京的成长加上一层爱情的背景,也即多一些曲折。
她的美好与完美,是与苦闷的现实生活脱节的。
不过,这反倒向我们指出了电影的问题:一个以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竟然脱离现实的土壤。
导演没有用现实主义笔法讲述故事,这一方面可以认为避免过分煽情采取的策略,另一方面也可能导演确实没有能力表达现实的复杂肌理吧,就像大多数韩国电影留给我们的印象那样。
最终,电影的核心冲突转置到了父子之间。
父亲因为恪尽职守,疏于家庭关照,也间接成为导致妻子和女儿离世的罪魁祸首。
他一直背负着某种内疚与自责,刻意与儿子保持距离,导致父子俩在情感上有所疏离。
对儿子来说,建造简易车站或者一心向学,也有着向父亲证明自己的目的,希望父亲能够更多地关心自己。
电影的收尾,是父子俩醉酒后敞开心怀交谈,化解了过往留下的隔阂。
罗熙自然不必出现了,她作为引导观众走入俊京的工具已经完成了叙事人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姐姐的设定,以及到中间才揭开她已经去世的真相,实在是很聪明的编剧笔法。
《奇迹》的背景是发生在韩国庆尚北道的奉化郡小川面汾川一里113-2的地方,是一个小山村,距离首尔大约230km,由于奉化多为山区,交通不便,这个小村庄到现在也没有公交,只能依靠坐火车出行。
图中红点位置就是奉化两元站于1988年4月1号建成,车站结构为1面1线,赶在汉城奥运会前竣工。
车站紧邻洛东江上游,以洛东江为界,西侧是庆尚北道奉化郡小川面汾川里元谷村,东侧是蔚珍郡金刚松面全谷里元谷村,所以叫两元车站。
这个站具有相当独特的建设背景,就是由当地居民直接搭建的车站。
而且车站设施也是当地居民自己制作的。
(不是政府机关或地方自治团体花钱建设的!
) 这也可以说是韩国国内最早的民间资本历史车站。
候车室、站台、铭牌等都是居民制作的。
站名也是居民自己命名的。
这个地方以前通火车,但是没有车站,住在附近的居民,在火车上把行李扔下来,在下站下车后,走回来取行李。
😂《奇迹》是根据这段故事背景改编而成的,电影里的角色都是虚构的。
《奇迹》的原编剧是《担保》的编剧孙周延,后来李章蔒导演看见了这个剧本重新进行了改写,对角色进行了润色。
电影里最先确定的角色是林允儿(饰演宋罗熙),然后是朴正民(饰演俊京), 李星民(饰演泰允,俊京的父亲),李秀景(饰演宝京,俊京的姐姐)。
角色板由于故事背景发生在奉化郡,所以演员的口音也是奉化当地的口音,和一般韩国发音不同。
这部电影在韩国上映的时候,宣传口号是韩版的《时空恋旅人》,所以说这部电影的整体结构和《时空恋旅人》很像,林允儿对照Rachel McAdams,爱情线,李星民对照比尔奈伊,亲情线;而导演又把姐姐这条线,复杂化。
三条线交织在一起,显得很复杂。
林允儿和李星民的角色互为AB角,林允儿负责前半部活跃气氛,搞笑,前面越搞笑就越衬托后面的反转和煽情。
李星民负责后半部煽情,温馨,两人都很好的完成了任务。
导演李章蔒非常擅长拍摄亲情、爱情以及成长;前作《现在去见你》也是这种穿越、回魂,亲情和爱情线互相交错,估计导演很喜欢火车吧,前作是孙艺珍坐着火车从天国回来,这一次是搭建一个火车站。
期待导演的下一部作品。
电影的热映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最后给大家欣赏一下两元站和奉化的美景吧。
210930 电影《奇迹》原型“两元站”实拍_哔哩哔哩_bilibili
两元车站
两元车站
车站内部
站台
铁路介绍
奉化景色
俊京和姐姐从小生活在韩国的偏远乡村,因为乡间没有人行道,他和姐姐每天不得不很早就起床,步行到火车站乘车上学。
这样的日子不但辛苦,而且危险,尤其是进入山洞的时候,倘若刚好遇到火车赶来,路人不得不赶紧逃出山洞,避免发生意外。
俊京对此从不抱怨,他只希望韩国总统能听到自己的心声,为家乡修一座火车站,好让乡亲父老不用每天起早贪黑。
然而,前前后后寄出去的50多封信全部石沉大海,俊京依旧没有放弃,他继续坚持过一段时间就给总统写一封信,期待能够用自己的真诚打动对方。
以上是韩国新片《奇迹》的开场片段, 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韩国本土票房一度反超《尚气》 ,主要讲述了一个数学天才为了家乡的基建付出的努力,并在此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感人事迹。
除了片中那座真实存在的“两元站”,老实讲,你实在分不清影片中到底哪些是真实,哪些又是改编。
不过不容否认的是,它依旧用满满的套路,狠狠赚了把观众的眼泪。
虚假的美好俊京和姐姐的关系一度成为影片当中的最大的一枚烟幕弹。
他们俩关系好到可以天天腻歪在一起,不过影片很早就给过暗示:这对姐弟有些不正常。
比如,影片开场姐姐就自我介绍到,她是一个高三生,但并不打算升学,因为比起聪明的弟弟,她更擅长照顾家人。
几年过后,弟弟升上高中,奇怪的是,姐姐依旧随他前往学校,而且还身着学生时代的便装。
加上俊京姐弟与父亲间几乎为零的互动,也让人不免好奇背后原因。
电影的蒙太奇手法相当娴熟,普通观众很难理出头绪,去怀疑姐弟俩的身份,更何况影片前期分明已经告诉大家,在一次紧急避让火车的过程中,姐姐和弟弟都在那次意外中得以幸存。
可随着另一次交通意外的到来,姐姐的身份才真正揭晓——原来在和幼年俊京避让火车的那次经历中,姐姐为了保护弟弟的奖杯,不幸坠桥落河身亡。
影片此前营造出来的美好全部是虚假的,所谓的“姐弟情深”,其实早就随着姐姐的那次溺亡而去。
而之后观众看到的姐弟俩互动,也不过是俊京脑海中幻想出来的画面,他依旧活在姐姐为保护他而牺牲自己的阴影之中。
矛盾的情感《奇迹》中人物之间的感情关系非常复杂,俊京和女友之前如果只是单纯地发狗粮,那他和家人则要矛盾得多。
作为山里的孩子,俊京却偏偏有用过人的数学天赋。
女友让他跟自己一道去首尔念书,以让才能得到最大发挥,但俊京犹豫再三过后,最终却放弃了这次人生逆袭的机会。
他的顾虑有两点:第一,自己和姐姐打小建立了极深的羁绊,外出念书意味着俊京不得不和姐姐的亡灵告别,从此只身前往异乡奋斗,而这是他极不愿意接受的现实。
对俊京而言,有姐姐的地方才有家,即便有了甜蜜的爱情,也很难说服他与亲情诀别——哪怕这份亲情已经成为过去;第二,父亲虽与自己关系紧张,但从小缺失母爱,又得不到工作繁忙的父亲半点注意,急于证明自己的俊京非常渴望做些什么让父亲认可自己。
遗憾的是,最了解他的姐姐已经随母亲一道早故,而父亲又是个循规蹈矩的国家公务员,到底是选择家人还是选择理想,这对一个还未正式踏进社会的乡下小孩而言,的确是一个残酷的抉择。
同样陷入纠结的还有俊京的父亲。
姐姐真实身份还未揭晓前,父亲无视姐弟俩问候的做法很容易让人对其建立起食古不化的不良印象。
可等到姐姐身份被揭晓的那一刹那,来到父子二人掏心窝子的环节,你才发现这男人简直温柔得一塌糊涂。
和俊京一样,对于家里两个女人的死,他同样追悔莫及。
俊京自责的理由是家人为保护自己白白送命,而父亲职责的理由则是自己三五不着家,导致没办法及时给她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唯一的女儿,还因为自己驾驶火车的缘故,被意外波及身亡。
影片中的父亲真是一个悲情的角色,他为人老实巴交,做事一板一眼,如此憨厚老实的人,早年丧妻,壮年丧女,中年又不得不背负沉重的道德负担,并由此落下无法和亲人直视的毛病。
乍一看不苟言笑的外表下,背地里却埋藏着一颗早已被生活磨平棱角的心,父亲曾因为亲人的陆续离开动过轻生念头,是俊京打消了他的消极态度,支撑他继续活下去。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他最终和儿子放下过往走出了阴霾,这对一个长期处于压抑和悲伤的家庭而言,不可谓不是一个奇迹。
奇迹的来源关于奇迹,影片无时无刻不在与之呼应。
降至冰点的父子关系重新回暖对应的是家庭层面的奇迹,俊京和女友的爱情、二元站台的建立,乃至俊京留学美国的经历,都从不同维度紧扣了名为“奇迹”的题眼。
一个山里的男孩,却被一个有政府高干背景的女孩相中,尔后腻腻歪歪羡煞旁人,这,是个体层面的奇迹;父老乡亲因为政府懒政迟迟等不到已经允诺修建的车站,在俊京的号召下,愣是从一毛不拔的土路盖了座车站,这是属于一个集体的奇迹;俊京因其过人天赋获得出国研修资格,并有机会参与美国宇航局NASA的科研工作。
这样的研修资格韩国当年仅此一例,且万里挑一,被这项计划砸中的幸运儿,除了对他是一项奇迹,对当时长期被排除在国际主流社会以外的韩国又何尝不是?
从个体到家庭,再到更广泛层面的社区和国家,《奇迹》貌似在煲一碗感人至深的鸡汤,底料却是牵扯民族自豪感的鸡血。
《摩加迪沙》为我们展示了韩国为了挤进联合国在外交层面付出的代价和努力,《奇迹》则从科研和人才培养的角度,向世人展示着韩国进军国际舞台的视野和决心。
影片将时间选在上世纪90年代,除了有原型事件的限制,其实也有某种不经意的偶然。
彼时,乘着中韩建交(1992年)的东风,本已有着“亚洲四小龙”之称的韩国,更是借着与大国的经济往来,进一步输出其全球文化影响力。
时隔近30年,如今韩国已经兑现了当初的战略目标,无论政治、经济、科技,亦或者文化,他们都在各个领域印下了自己的烙印。
今年推出的这部《奇迹》,更像是对曾经那段历史的回望。
在《鱿鱼游戏》火遍全球的当下,韩国影人已经做好了准备。
更多韩国制造的“奇迹”,在等待他们去完成。
撰文 |Zed策划|轻年力量-End-
因为允儿的颜值去年就在想着看这个电影,但是没发兴起来,直到这个周日看完,电影还意外的好看,让人很有共鸣。
如今来美国刨去上个月回国的时间,已有两年整,电影最后的镜头,往美国的航班通过洛杉矶去纽约,想想两年前自己第一次到纽约,或是四年前暑假第一次到美国洛杉矶,是否也一样怀揣着未来的无限憧憬。
我不懂韩语,也不算去过韩国,只是在上个月从日本回国时在韩国转机,在飞机座位靠背的广告屏上看到了允儿的广告,我知道这是在韩国了。
电影里的一些镜头允儿都好可爱,带男主来到自己卧室,往床上一躺,然后男主一脸不知所措的样子简直就是我本人。
他俩刚认识时允儿出口就是一句是不是喜欢她真的笑死,想起初中时我和喜欢的女生说话总是脸红,然后她直接就是问我是不是喜欢她,这么多年过去,我依然木讷迟钝,那些美好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了。
电影的数学天才和宇宙理想虽然俗套但也特别真实,特别是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数学是最不受限制又最具有无限空间的科目。
而宇宙也从来都是引人入胜,使我学习过流形上的微积分,广义相对论。
好想回到中学本科时那样可以把大量时间分散地无目的地利用的时候。
其实现在的时间依然不少,在既定的工作之外学习一些其他东西也不难,希望能在智力走下坡之前再锻炼锻炼吧。
当男主趴在桌子哭,镜头一转确是父亲把他被选中去美国留学的消息奔走相告。
简直就是当时我考入清华时那种场面,后面去美国反而没有这么印象深刻,可能因为高考是真正的考试吧。
只是来美国并没有允儿这样的神仙女友来送(别做梦了.jpg),男主这么长时间不联系她她居然还来也是够坚持的。
后来看了介绍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居然真的有这么危险走火车轨道的,但是落后的乡村交通不便也是事实,走过许多大城市后才发现我家乡余姚有多小,左右和杭州宁波两个大城市相邻,后来一查高铁北站也只是2010年才建成,大多数人也很少有机会去大城市。
我考到镇海中学时第一次要开高速去宁波,爸妈紧张的样子简直就是电影里男主爸爸开车去首尔的样子。
今天是我室友搬走的第一天,虽然平时和这个乌克兰女孩交流也不多,但她走后屋子还是格外的空旷。
她走的最后一天也还是冒冒失失地错过本来要去华盛顿的火车,就像以前也错过去加拿大的飞机。
这是两年以来我送走的第三个(长住的)室友了,不久也会有新室友搬来,生活的篇章继续向前。
火车轨上抖动的灰尘暗示着接下来火车的经过自行车与小轿车的对比,显示出两人家境差距之大特写镜头主要展示了面部表情,表现出男生女生的青涩的爱恋奖杯代表着弟弟的荣誉,奖杯是姐姐拼了命都要去捡的东西姐姐和女友拍掌时有两个声音,说明在郑俊京的心里姐姐一直活着父亲得知儿子考上后,激动先是由声音表现出来,后来才是他奔跑出来,更显出他的欢喜骄傲
细腻,真挚,感动
竟然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不过过多的戏剧化情节降低了情感共鸣,再生活化细腻些会更好
虽说是真人真事改编,但是建车站反而被弱化了一些,父子关系和男主的逆天神才反而有点喧宾夺主了。此外真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冗繁的回忆反省呢?亲人之间往往是一两句话就能交心的吧。此外!真实生活中哪有一个林允儿这样的白富美看得上你啊啊啊啊~
故事平平,冲着林允儿看的,结果戏份少。
姐弟、初恋、父子,男主的三段感情贯穿始终,再加上理科天才和造车站的故事。允儿是真美,也甜到我了,那种羞涩的感觉,再也不会有了。姐姐这条线开始还蛮羡慕的,有这么好的姐姐照顾,所以知道真相的时候吓到我了……至于父子这段我就get不到了,真的就这样和解了吗?和对方、和过去、和自己!说真的要不是男主成绩好,这不就是另一个人间悲剧吗……允儿脆骨!
其实你要说是老手段了,这一点温情还是感染到我了。本来觉得笨拙的地方,也变得情有可原。
小清新。不过,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东亚农村社会的狭隘、封闭、短视,就这部电影来说,再加上韩国片片的那种叫人讶异的调调,至少我看不下去……
骗不了我的眼泪,这哪是高中生恋爱……说大学都牵强
挺好看的!最后亲情煽情有点过,男猪脚有点丑。
这套戏这么高分都是允儿粉的吧...一点都不感冒,2个老大不少的人演高中生入不了戏也没cp感。男主怎样天才也没说,父子情也几笔带过....都不知是爱情片还是亲情片
看过
没看过,评论错电影了。
无感的高分片。
好哭指数四颗星。
亲情大于爱情
3.5 姐姐的部分真的好赚眼泪啊。
如果去掉意淫的偶像劇情節會更好。
还可以吧
庆尚北道的乡下没有车站,就像我的身边没有你的陪伴,幼年的记忆残骸在我的心间不停翻涌,可怖的生死瞬间让人无从思考,留下不远离去的魂灵陪着我成长。二十多年的时光,不过一个转身便能跨越的距离,当一意孤行的父亲不愿再失去唯一的挚爱,那辆不曾停靠的列车也终让我的心中燃起了一缕火光,原来一切都没那么复杂、晦涩。家人的爱永远都在只是不愿表露,恋人的爱热情似火只是难以言喻,原来属于人间的奇迹时刻,不过是意料中的和解,留下来的才是最真挚的情感。
唉呀真漂亮的小姐姐啊,唱歌又好听。故事也挺动人的,中段不是告诉我们姐姐已死还没留意到那些细节呢!爸爸也是演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