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该剧不禁感叹2020年不愧是魔幻元年,魔幻现实主义的光芒再次照进了现实。
打开神奇的豆瓣评论区,果不其然又是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讨厌它的人指责它颠倒黑白,贼喊捉贼,无耻造谣抹黑我国;喜欢它的人又反过来指责讨厌它的人小题大作,反应过度,剧中的指桑骂槐完全是为了营造戏剧冲突;当然还少不了豆瓣的核心用户——精神白种人的借题发挥,煽风点火,为它们的祖国美丽奸爸爸摇旗呐喊的同时还能不忘颠覆“他国政权”的重任。
生活和工作已经反复教育我们情绪化的争执无法解决任何问题,无法创造任何价值,我们要打开格局,同时不能停止思考。
美丽奸地图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艺术总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该剧的创作同样也是基于美国的社会现实。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该剧的创作群体——好莱坞白左的历史背景。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由英国新教清教徒建立的国家,现在很多人会嘲笑国内的文化审核制度因噎废食,广电总局费拉不堪限制了艺术创作,但他们不知道早期美国的文化审核远比我国要严格得多。
要知道时至今日美国社会都在围绕堕胎一事争论不休,在传统保守的美国老白男眼里那群吸毒滥交的非主流二溜子无疑是离经叛道伤风败俗的。
随着美国的社会环境逐渐复杂,各种文化思潮应运而生,大批创作者怀抱艺术理想却苦于保守压抑的文化环境。
于是他们选择了西海岸加利福尼亚的一个叫冬青树林儿的地方来实现他们的梦想。
一来是因为美国各州政府的权利很大,而当地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有着大量能钻空子的地方还方便偷税漏税;二来是因为当地航空业发达,方便跑路,一旦出了什么事可以马上飞机润了。
但他们绝对想不到他们将会创造一个庞大的影视帝国并掌握宣传武器,让他们这些曾经被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社会边缘人物摇身一变成为能在全美乃至全世界的舞台上呼风唤雨的世界顶流。
时至今日,曾经靠租碟发家的网飞已经成为互联网多媒体巨头,由一群白左创造的好莱坞依旧是那么白左。
美国老炮儿 安德鲁杰克逊 剧中的字幕、角色的台词以及角色使用的手机屏幕上的画面都在不断提醒着观众剧中人物所处的时间和现实生活中的时间是几乎一致的,但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美国大地上,我们看不到新冠疫情,看不到暴力枪击,看不到MAGA,看不到BLM零元购,看不到两党的对立。
剧中的美国彷佛没有种族矛盾,没有阶级对立,没有两党纠纷,所有一切糟心的事情都在这个高对比度整体色调偏橘红色的梦中彻底消失,就像第一集马克唱的那首碧奇男孩的 《Kokomo》歌词里虚构的小岛Kokomo一样在现实中从不存在。
我们不得不承认好莱坞不愧是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造梦工厂,本剧近乎完美地塑造了一个美国白左心中的理想世界。
有的只有角色工作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麻烦和讨厌的“中国”。
没错,理想世界怎么能少了理想的敌人呢,中国在本剧中被塑造为一个蛮横霸道又无礼的流氓国家,想要占领月球,殖民月球,掠夺月球的资源,和历史上现实中的美国简直一模一样。
在这里我们不禁为人类的局限性感到遗憾,果然“人无法想象从未见过的东西”。
现实中的马克——约翰·雷蒙德 可能同样是因为没有见过,剧里还出现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尤其是在美国的军政体系上。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看过经典英剧《是,大臣》《是,首相》,对于西方选举体制下的官吏关系有所了解。
主角马克是个美国四星上将,是吏,是深层政府(Deep State)的高层。
作为一个有能力有资历的军方技术官僚,马克会对总统和国防部长这样任期可能只有4年的民选官员唯命是从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而且美国军方最高的领袖还是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负责指挥统筹美国各个军种,国防部长哪儿来的那么大权力直接指挥,外行领导内行是吧。
国会和议会居然能绕开军方直接对马克进行军事预算上的听证同样令人匪夷所思,对于美国军工复合体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美国军政两界利益是高度绑定的,得罪军方直接威胁民选官员的政治生涯,国防部长基本都是军事集团和军工企业推举出来的代言人。
举个例子,你们能想象特朗普执政时期的国防部长艾斯帕绕开马克米利直接指挥军队吗。
剧中的听证会同样荒唐,几乎照搬了扎克伯格的听证会,扎克伯格虽然很有钱,但他和美国四星上将是一个身份吗,军方的高层往往会与政党的高层进行权力寻租,国防预算这样参众两院工作重心的国家大事还要公开听证,阿富汗价值600万美元的意大利山羊不见了还用得着跟你们汇报。
民主共和两党之争在剧中也消失了,它们如同当年分家前一样团结。
不过这些小问题都无伤大雅。
白左,白左,白始终要放在左的前面。
同样是白人至上,比起田间地头只会高喊口号耍赖撒泼的红脖子MAGA不同,好莱坞对于这一主题的表现能力简直出神入化。
在本剧里你能看到许多主动迎合美国社会对于少数族裔刻板印象的角色刻画,比如华裔科学家小陈,俄罗斯间谍尤里,混血黑人女上尉等角色。
就像其他我们耳熟能详的美国情景喜剧一样非常自然地彰显自身白人不可撼动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又能适当地表达自己包容开放对待其他族裔的广阔胸怀。
你就看剧中所有人都没意见,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你凭什么有意见。
右翼红脖子们最喜欢拍那种”震惊!
美国快完了!
我们才是美国的主人!
快来拯救它!
“粗糙又直白的纪录片进攻性太强非常影响观感。
那种不经意间显露的“我们白人就是比你们文明,比你们强”的发自内心的冒犯性不高的优越感更能让你接受自己是个配角是陪衬的事实,的如果用嘴说出来就没那味儿了,显得很LOW,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宣传功力总能让我拍案叫绝,连连叫好。
国内投入再大的主旋律作品都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纪录片带师——班农 比起一些容易用力过猛的神经病喜剧,本剧总给人一种见好就收,戛然而止的感觉。
可能很多人会对此不满,但这恰恰是我最佩服的地方。
要知道今天美国国内的文化环境已经不能和好莱坞的黄金时代相提并论了,政治正确的运动愈演愈烈,MAGA和BLM的抗议活动此起彼伏(两边都不好得罪),还有骇人听闻的"取消文化(Cancle Culture)",一旦你让一些群体感到不敬,它们就会群起而攻之,让你身败名裂,甚至家破人亡。
在这样的环境下搞涉及政治的创作如同带着枷锁跳舞,踩着钢丝前进,但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本剧的剧组在好莱坞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过程中依旧进行了非常精准的拿捏。
你们可以看到本剧的每句台词和每个情节都充满了剧组的精心设计和人文关怀,每一次讽刺和冒犯都是恰到好处,点到为止,在情节安排和叙事逻辑上也能感受到它们的用心良苦。
在以现实某美女高科技公司CEO的事件(拜大统领都栽了)为原型改编的某集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卖拐小天才霍姆斯 以上的种种努力让剧组完成了一次对于现实的”双重改造“,即通过改造糟心的现实拍成影视作品,同时又通过影视作品去影响现实的过程。
对于如何让现实中的美国变得更好,本剧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你们为什么要搞那么多事情呢,把美国变成剧中的一样不好吗?
当然它们只负责提出诉求,具体执行还要依赖国家机器。
在这一切努力的背后,我看到了剧组为了团结社会各界,弥合社会裂痕,塑造全民共识的巨大付出。
有人可能会指责它们捏造诽谤“辱华”“反华”,但“辱华”“反华”已经是美国社会难得能达成一致的共识了,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该成人之美的时候就不要斤斤计较。
在新冠疫情死亡人数即将突破100万的今天,仍有美国人在呼吁大家放下成见,搁置争议,一起通过对付“邪恶的假想敌”——中国来实现全体美国人民手牵手,心连心的美好愿景。
这是一种多么感人的精神啊!!!
相比之下中国国内的影视从业者有这样的思想高度吗?
有这样的家国情怀吗?
有这样的精神境界吗?
它们有个屁。
让我们一起在碧奇男孩的 《Kokomo》那迷幻又魔性的旋律中用心感受一群单纯而又真诚的真正美国人对于祖国美丽奸那份沉甸甸的爱。
(PS:文中所有的“它”字,均是在不假定对象性别并怀抱无上敬意的前提下所使用的人称代词,请勿进行无端联想。
理解万岁!
)
周末快速刷了一部美剧《太空部队》一部披着太空外皮的职场喜剧美国四星上将马克是功勋卓著的飞行员一直梦想成为空军司令突然收到上级指示,要成立太空部队,实现米国在太空的统治地位,指派马克当空头司令。
剧情就围绕太空部门的职场展开。
说实话,作为喜剧而言,不算特别好笑,只能打个4星但喜欢这部剧的“各种黑”和各种梗,却是少见的。
黑中国,黑美国,黑特朗普,黑欧盟,黑亚裔,各种流行概念(黑自己是最多的),比如“推特治国”都会在剧里出现。
这部剧最大的特点是应景,几乎是围绕着“中美对抗”的大背景下拍摄的,而且有点政治隐喻。
比如剧里的中国在太空科技方面已经悄悄胜过美国不少,当Mark组织团队千辛万苦把卫星送上太空的时候,发现中国已经悄悄发射了更先进的卫星,并且还拥有攻击性能,用机械臂把美国卫星的太阳能板剪掉。
当美国重返月球的时候,发现中国已经悄悄建立了月球基地,不知运营了多久,而且还开月球车把美国的国旗撞倒。
太空司令部打算狠狠报复,派宇航员开月球车去破坏中国月球基地的生命维持系统,并准备在月球接收中国的“太空难民”美国宇航员完成任务后,回到基地,陡然发现自己的基地已经被中国宇航员拆了……第一季到此结束。
在这个国际大背景下,《太空部队》只是一个开端,以后会出现很多类似的美剧,电影,就如同现在可以找到很多美苏冷战时期的“冷战概念电影”一样。
对国际政治,太空,职场感兴趣的童鞋可以看看。
在看到这部剧中咱们的形象我竟然有点骄傲,有点沾沾自喜,原因无他,咱们竟然可以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霸主漂亮国的假想敌,在剧中被塑造成对漂亮国太空领域和人类科研的主要威胁。
抛开这些黑我们的剧情,总体来说是中规中矩的,而加上黑我们的剧情,总体上比较俗套,但是很有效,不得不说,漂亮国在文艺作品舆论阵地的占领和塑造假想敌的本事上高我们一筹。
首先是几个主要角色的关系发展,没有一丝出乎我意料的发展,都很常态化,但是亚裔男科学家和非裔女航天员暗生情愫我实在没想到,漂亮国竟然政治正确到这种地步。
其次是作为假想敌的“强大野蛮”的我们对于“无辜正义”的漂亮国的挑衅与蛮不讲理,这几集简直就是刻板印象的集大成之作,作为科学家的张博士肥头大耳戴着眼镜(顺带一提,贴在张博士身上的张是繁体),面对无辜的一心只有科研的漂亮国科学家的有理有据的请求,近乎无礼的拒绝掉,而我们宣称用于科研的基地实际上是为了开发h3的钻井平台建造的。
这些剧情在我们看来,有些荒谬与扯淡,毕竟如今我们的航天能力不及漂亮国,而且我们从未像剧中的我们对待外国进行霸凌与挑衅。
但是总会有些人,尤其是“民疯蠢普”的灯塔国的某些人,对于剧中我们的形象深信不疑。
剧中说漂亮国发射卫星,登月球是为了全人类,不像某些国家。
我想知道,太空部队本来就是军队的性质,哪里来的和平?
NASA可以这样说,但是太空部队的根就不正,哪里来的科研?
太空部队本就是灯塔国的军队,哪里为了全人类?
有些时候,带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以及国际政治因素的影视剧并非有多好,敢于自黑是勇气,黑别人是小气,真正的大国风范可没有灯塔国这样的作为,有些时候,漂亮国自己更像是我们在剧中的形象,强大自傲,蛮不讲理,频繁挑衅,有一种暴发户的感觉。
剧中有些名场面,比如我们的超大卫星剪掉灯塔国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我们用月球车压倒了在插在月球的第一面漂亮国国旗。
看看这些有些暗爽。
这是为了全人类。
毫无创新的堆砌和毫无诚意的“幽默”,并不好笑。
豆瓣分数也离谱。
不知道为什非要这么多字 不知道为什非要这么多字 不知道为什非要这么多字不知道为什非要这么多字不知道为什非要这么多字不知道为什非要这么多字不知道为什非要这么多字不知道为什非要这么多字不知道为什非要这么多字不知道为什非要这么多字
1.剧中有毒的不是政府,而是这些官员,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领域的,再高的军衔也会傻叉,再牛的科学家也会同性恋。
2.我们为什么拍不出来,废话,剧本都不给你报备立项,还想拍!?
3.真实,人类就是一直在愚蠢中不断前行,就像修卫星的星星。
4.讽刺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没了理智,世界大战还记得吗?
5.《寄生虫》、《饥饿站台》、《雪国列车》为什么出现在这个最“富足”的时代?
《太空部队》、《68威士忌》又为什么出现在这个“和平”的时代?
好好看!!!!!
这部《太空部队》是实在剧荒随便点开看看的,没想到竟然挺有意思。
因为剧里多次cue到我大天朝,弹幕会有很多玻璃心从第一集吵到最后一集。
其实就是部很有意思的喜剧啦,老美爱自黑也喜欢黑别人,不要那么较真嘛。
第九集笑点密集,最后一集还蛮感动的,爸爸妈妈都很爱女儿,表现的恰到好处又不至于太煽情,期待第二季~~~~~
太空部队几乎啥都黑,黑美国黑中国黑白宫黑科技新贵……,但黑得有趣。
1980年代美国喜剧里出现的中国人,基本是獐头鼠目的餐馆伙计之类的,说些有关筷子的笑话,那时Made in Taiwan还被当做假冒伪劣的代表。
2020喜剧里的中国人,已经能在月亮上和美国人互相拆家了,虽然是黑我们,但也算是种进步了吧?
荒谬中有真情,嬉笑中有智慧,这是美国优秀喜剧的优点,何况这部喜剧算是难得的“大场面”了。
开玩笑讲,川普可以去找Netflix要一个挂名,毕竟成立“太空部队”是本届总统最大的政绩之一。
Netflix的高层当时就因为川普推动Space Force从空军分离成为独立部这条新闻后产生了拍剧的想法,于是力邀Steve Carell担当主创,Steve又找来老拍档Greg Daniels,二人联手创作了这部剧。
到2019年底总统签署法案第八支部队真正建成时,这部同名喜剧早已抢先进入制作阶段。
在具体聊这部剧前,得先从The Office(US) 美版《办公室》在Netflix上线掀起热潮说起。
Netflix自开台以来,一向不会公开作品的收视率(即播放量数据)。
直到去年尼尔森的报告披露,外界才得知,Netflix最受欢迎的剧是Steve Carell主演的《办公室》。
这是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办公室》这部老剧竟然能击败众多Netflix自制剧和外购剧,在所有节目里高居全年播放量榜首,观众人数甚至比排在2、3位的《老友记》、《怪奇物语》还要高出许多。
自制新剧拼不过外购老剧,对Netflix来说应该比较无奈,更无奈的是,NBC也计划筹备推出自己的流媒体平台。
无论Netflix想出多少钱买版权,最后都挣不过《办公室》这部亲生骨肉回到NBC自家的怀抱。
Netflix于2019年1月发声明:由于NBC不续约,《办公室》在Netflix的播放时效会在2021年到期。
即将失去会员最爱看的剧怎么办呢,那就让这部剧的主创再造一部新的!
所以斥巨资请动Steve Carell回归拍《太空部队》,实际上就是Netflix保不住《办公室》播放权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前提下,也注定了《太空部队》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剧集上线后,被剧评人狠批,MC、烂番茄的综评分数相当低。
都算可以预料到的结果。
一方面,Netflix太急功近利。
非改编原创美剧的诞生多数情况是主创拿着写好的首集剧本或大纲向电视台推销,《太空部队》这次连个大致的概念都没有,只不过高层交代了space force的剧名就立项,相当于让Steve和Greg做命题作文,还要赶在《办公室》下架前完成。
他们写剧本的时候没有任何参考,全凭想象,现实中真正的space force诞生比这部剧开拍都晚。
另一方面,观众等Steve Carell回归拍喜剧等了十年,他和Greg作为《办公室》核心主创的招牌太有分量,再加上John Malkovich、Lisa Kudrow这些重量级卡司,人们难免对这部剧抱有超高期待。
最关键的是,荒诞科幻又牵扯到外交政治,让人们以为《办公室》班底加上《硅谷》题材,能造出来一部太空科技版的《Veep》。
但《太空部队》并没有采用传统情景喜剧模式,这就造成人们对这部剧的定位产生了偏差。
其实从第一集就该清楚《太空部队》并非《办公室》。
但这部剧还是时刻能见到一些向从前致敬的影子。
包括Mark的女儿叫做Erin,还有两位被命名Angela、Kelly的角色。
Mark在健身房飙汗,所有人盯着大屏幕等对点画面这类剧情,都是让《办公室》迷会心一笑的点。
10集看完,我主观认为《太空部队》是好剧也好笑,并没有媒体批的那么平庸。
虽然目光被转移到了太空,这部剧核心并不在科幻也刻意淡化了政治因素,本质还是围绕美国主流价值,讲工作、讲家庭、讲人与人之间的事。
如果被续订(我相信可能性很大),按照第一季的人物设定、许多没解释的悬念,未来这部剧是有广阔发展空间的。
如果这些专业剧评人士没失忆的话,应该记得当年《办公室》刚开播时,他们给的评价也不好,但十多年过去依然挡不住大众对《办公室》的喜爱。
真正好的喜剧,给时间铺垫,时间也会给它证明。
最后再补充一些剧外事:这次才令许多人了解到Steve Carell的创作力,其实他除了演戏之外,从出道开始就在做编剧。
他第一部联合编剧的电影就曾拿到暑期档票房冠军。
他写的《办公室》第二季季终集“Casino Night”,得过当年编剧工会最佳剧本奖。
这次也并非Steve Carell和《老友记》卡司们的首次交集。
当年Steve Carell离开《办公室》后的首个电视亮相,就是帮“菲比”Lisa Kudrow的忙,客串了她的剧《网疗记》。
由于剧集开拍的时候没有任何参考,在服装造型方面剧组做了比较保守的选择,尽量避免过于《星球大战》化,没想到后来现实中第八部队Space Force的队服、队旗标志反而比剧里设计更科幻浮夸,更像星战。
在剧集开播当天,真正的太空部队官方也发推表示祝贺。
剧中饰演男主父亲的Fred Willard,在2020年5月、剧开播前不久去世。
所以首集片尾字幕用in memory of做缅怀。
--2020.06.17更新目前仍未有续订的消息,但自从《太空部队》上线以来一直都在Netflix收看榜的第一位
看这剧主要还是因为《老友记》中的菲比(Lisa Kudrow)。
不过发现和自己的笑点不在一个频率上面。
这剧谈不上黑色幽默,特别是和尼古拉斯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比起来。
有些包袱的创意还是不错的,但是真的抖起来还是很尴尬的。
比如那个中国空间站剪掉美国卫星太阳能帆板的情节,抖的不响,前面的铺垫太少了。
甚至前面都没有给中国太空计划一点点引子。
说到引子,间谍那集也是,前面完全没有提到印度太空计划。
前面都完全没有关系。
回到太阳能帆板被剪的情节为例,不光是包袱没抖好。
拿个光学天文望远镜去看低轨卫星,能看到太阳能帆板被剪,这实在无法接受。
你多安排一下镜头,看到有两个人造卫星相互接近,然后把镜头切回控制中心,把画面做成自己卫星的上摄像头画面也好啊。
当然不止一个地方出戏过多,主角女儿的线索和主线来回切的几乎每次都很生硬。
主角女儿的剧情,都是典型的情景剧笑话。
说实话,如果一直是情景剧的话,还不能算非常糟糕。
但是这个片子应该是黑色幽默来着。
这样和了一下稀泥,出戏太多,只能算灰色幽默了。
还有一个地方了很典型,就是接近最后,谈到什么是 aggression。
首席科学家把航母打击群开到南海说是 aggression。
也是瞬间出戏,因为这事美国几乎每年都要干几次好吧,只有川普上台以后,左派媒体要表现其穷兵黩武的形象,右派媒体要表现其美国第一的强硬形象,这个被刻意渲染了。
在一个美国的四星将军或者一个美国国防部高级雇员眼中这事是正常的好吧。
绝对不可能是 aggression,而且既然是美国空军,也应该用让有核攻击能力的B1B飞越南海这种事。
美国没有那么爱好和平好吧。
不求编剧可以到 《Yes, Minister》/《Yes, Prime Minister》的水平,但这个还是有个限度。
《Space Force太空部队》是今年除《Upload上载新生》以来最搞笑的科幻剧,没错,还是网飞的!
这次真的把中国臆想成最大劲敌,从头斗到尾,一如五六十年代美苏对抗的进级版。
如果说它只是太空争霸的政治搞笑片,那就低估它了,实际上每一集都有心灵鸡汤、温情脉脉的场面出现,让人爆笑之余还有感动。
这部美剧除了再次展现斯蒂夫.法瑞尔的冷面笑匠喜剧天赋外,最大惊喜还是老戏骨约翰.马尔科维奇!
这部剧中他就是理性与智慧的化身,多才多艺和品味高雅的代表 每一集里看他出场的造型,就感觉型男大叔真的精致啊!
比如砖红色西装配奶油色衬衣、墨绿外套配绿色波点衬衣和腰花领带、灰色西装配蓝色格纹衬衣和西裤……典型的雅痞,还带着知识分子的精致。
除了《汉尼拔》里拔叔,这个人物造型简直可以当广大男同胞的教科书了,哈哈。
哪有那么多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帮你删短评罢了。
好无聊
议会拨款公开拷问,科技大拿宣发牛皮,东西间谍军备竞赛,登月口号扳手战争,boobs on the moon!讽刺的点还算挺全面,就是家庭线情感线略显尴尬
没有kids,你知道我们的情况。哈哈哈,真是高级黑啊。
美式屎尿屁滑稽剧的时政自我移植版
“it’s good be black on the moon” the Queen of tiktok lolllll
完了呀,说是打低分的是因为看不懂梗
😅某国真把自己当受害者了😅还把自己委屈上了。还有,某些人,别借着这是部喜剧就说是我们斤斤计较,缺那250我特么施舍你,滚出去🙂自己都没有发现自己已经被洗脑了,可悲🙂
阵容强大 笑点丰富 这个时期太需要大笑几场
没看过那么尴尬,想要批判党派又下不了狠手又想走内涵段子的喜剧。
啊我以为Lisa Kudrow要上太空
不行了,第二集我要笑死哈哈哈哈哈哈哈😄。还有,虽然有很多黑中国的情节,比如我们已经开放了二孩政策了好不好?但是看到中国把美国欺负成这样,看上去还是很爽的哈哈😄(第九集)
作为政治喜剧太暖和了,离《副总统》有相当差距。当职场剧看可能更合适。
必须承认Steve Carell的喜剧天赋,可是这剧过于生不逢时了。宇宙题材有First Man和For All Mankind珠玉在前,想搞荒诞,却偏偏撞上这个现实比一切荒诞剧都更荒诞的疫情时刻。
最后中美月球上小学生干架也太精准了
太空了,好几条线都没有意义,还拖节奏。
前半太好了 形似Veep的荒诞冷面政治讽刺 向全世界开炮 从不可说到特斯拉一个不落 各种科幻电影与时事meme融合得天衣无缝 猩猩救援笑掉大牙 但是后半开始突然有点过于“脚踏实地” 虽然还是在无厘头的大背景下 却少了许多滋味 毕竟政治喜剧一旦严肃就会变成中年男人的酒桌
哈哈。认真你就输了!你以为他们吐槽的是你?你要不要点脸啊。他们讽刺的是川普啊。粉红们,高分刷起来啊!
小半搞笑,大半正剧,比较轻松。由于喜剧的基调,正剧也不必太严密。挺好看的
喜剧?就那几分钟好笑,看到第五集还是觉得观看的过程是一种煎熬,好无聊。剧情混乱成一锅粥,让人提不起兴趣。剧中的中国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