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看完剧再看这篇,有剧透,感觉有些人物刻画表现有点偏激和drama,但这不正是drama嘛,所以抛开drama不谈,从我的视角分享下每个人的特点。
)荒岛,八个人待在一起求生,一个矛盾冲突集中展现、碰撞、融合的时空。
Fatin:优点:非常能够活出自己。
缺点:太自我。
眼里容不得沙子,来到岛上时还觉得暴露他爸爸的出轨问题没错,后来在岛上如出一辙地对Leah的隐私大声喧哗,大吵一架,又打了一架等各种drama之后才发现,原来别人的作为不该由自己评判,别人捍卫自己生活的权利,正如自己捍卫自己的一样,不该以自己的视角评判。
反思她这样的原因之一:因为母亲(非常男权地)涉足管控自己的生活权利,她无意识中也和母亲一样,践踏了父母的隐私边界进行反击,但是在岛上,她重新学会了尊重二字。
Toni:优点:火一样的热情。
缺点:过火。
有点狂躁症的感觉。
就是生气之后,这能量控制不住,要发泄出来。
这说明,她内心真的压抑了太多愤怒。
源自哪里?
也是家庭,家人情况一塌糊涂,导致生活没有希望,自暴自弃。
但是,她内心依然拥有火一样的热情,她喜欢打篮球。
而且,她有一个对于生活看的很美好的朋友,非常关心这位朋友。
从这里看出,她也很善良,只是嫉恶如仇,对于黑暗的东西,也是老想一把火烧掉它。
Fatin有句话一语中的,问她是不是白羊座。
其实,Toni真的很白羊,她要伸张的,是生存的权利,存在于此的权利。
对于任何践踏、看不起她的生存的人,都要反击。
只是过火了。
那么她在里面被什么救赎了呢?
就是爱。
当她感受到爱之后,她立刻温顺下来,也不炸毛,也很能包容别人了。
Rachel:优点:意志力。
缺点:过刚。
意志力是优点,但出发点是为了得到认同。
当自己的价值交由别人评判,那么再强的意志力也是很脆弱的。
所以当她登上山顶,发现什么都没有时,是崩溃的。
她有一些男权的性质,总想着控制,控制,施虐。
所以当Dot交出打火机,她自认为拿到权利时,她要掌控全场,又拿出自己那一套,但是没人听她的。
她的转变时刻不明显,是贯穿整剧的,但是最后,她学会真正享受水,享受过程。
而不是结果了。
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她?
也许是众人在泥沼中拉她的一把,也许是她和许多与她不同的人发生了碰撞,也许是在荒岛真正感受到了妹妹对她的关爱,也许是和众人一起开心地享受水中的玩乐,或者,她来大姨妈了,这些,都让她变得松动了一些,没有那么紧那么刚了。
开始真正享受生活,感受自己的感受了。
Dot:优点:领导力,执行力强,敢承担。
缺点:没啥缺点。
这个人物还是很讨喜的,会关心人,很能干,也有领导能力,她身上承担了很重的担子,来到这儿,她终于情感流露,松了下来,懂得放过自己了。
她和fatin的关系不错,一起玩uno,还说要以后一起做室友。
在这里是少数包容别人,起到润滑、引领团队的作用,坚韧又柔软的人。
预想以后自己独立生活的话她会把生活经营得不错。
Nora:优点:心细,体贴,包容。
缺点:胆小,不敢对抗。
她看起来总缩在那,很胆小。
但其实,她是有勇气的,因为她是故意登上这座岛的。
那为什么她表现成这样?
因为她有点在意他人眼光,比较敏感,又或者说,她是爱着大家的,所以尽管她有许多闪闪发光的属性,她选择隐藏,不显锋芒,显得存在感弱。
到后面,她自我价值感终于开始树立起来了,也敢跟她姐姐吵架打架了,也敢做一些事了。
Shelby:优点:积极向上 缺点:不敢活出真实的自己被男权压迫地不敢承认性取向,导致友人自杀。
越是压抑,越是反弹。
这个剧情简单明了,比较好看,也很直白。
外在完美的美国甜心的表面,内在不为环境承认的基因。
牙齿的隐喻很明显。
Martha:优点:天真善良 缺点:不接受黑暗活在幻想世界,对待世界善良。
对于这个世界的残酷性、限制性、黑暗性,视而不见,不承认。
我喜欢她屠羊的那刻。
那只羊,在她面前晃啊晃,晃了好几集,一如她几十年来对于黑暗的视而不见。
拿起石头的那一刻,说明她正视了野兽的存在。
正视,看见,看似简单,意味着她内在世界观的改变。
有时,为了捍卫美丽,捍卫善良,我们需要拿出战士的精神,拿出拼死一搏的勇气。
但是我想说一句,戏剧冲突是有了,但是又太二元简单明了了。
黑暗不是光拿起屠刀一刀砍下去就好的,黑暗与光明,本是一体两面。
Leah:这个人物是编剧着墨最多,所以她不能用简单优缺点来概括。
看的出来这角色花了编剧很多心思和心血,也有一些私心,比如一些内在的文艺感,艺术感。
大街上一个人带着耳机独舞,黑暗中迎着月光chi luo奔向海面。
也能感到这个角色蕴含着编剧对世界的感受。
她单纯为爱赴汤蹈火,但是那个男人打破她的幻象,她不相信,还是沉溺在那本幻象的书中,直到最后烧掉。
比起爱情部分,我更喜欢她后半部分,她敏感而神经质,在受压迫的环境中依然抓着自己的直觉微光,即使全世界都不相信我,即使全世界都以为我疯了,我也要守住这份直觉。
这点确实是现代很多人都做不到的,很多人早已放弃觉知这世界运转的不正常。
这演员把一些神演出来了,能感觉到她的纠结,她的累,她的沮丧,痛苦,各种情绪,和世界对抗,和自己情绪对抗,相信又怀疑,甚至有些歇斯底里。
这演员也不容易,真的很难演。
编剧借着人物讨论了这么多女权,我想,她给到的是我们的思考,而不是答案。
关于女权这个事,编剧的意图是想强调女性自立,希望女性站出来,勇敢对抗恶,对抗男权。
但是片中的女boss,以男权的方式去证明女权,又是讽刺的。
男权我理解为控制性的,对抗性的,冲突性的,强迫性的。
真正好的权利引领,是尊重不同,以充满爱的方式,它应该是包容的,友好的,如水般,同时,它也不应该缺乏勇气和担当,如火般,水与火的融合与平衡,才是解答。
而这些品质,男女都可以有。
视角特别讲究,每集从每个人的角度/访问切入,即便是一开始就便当的珍实际上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涉及了爱情/亲情/友情/欲望/情绪/种族..尤其目前社会最需要讨论的女性独立意识和性向每个人物都出现了变化,多面的角色才是最精彩的地方,全剧离不开DRAMA,也是目前95后甚至00后女孩最显著的特征。
到底DRAMA跟独立的人格意识差别是什么,其实全剧都在解剖,讨论。
深挖的话,每个人都非常非常立体。
有机会二刷,期待第二季的亚当。
我也期待目前对社会青少年男性的讨论。
除了性,其实还有很多需要深度讨论的地方。
八个未成年的“问题”少女被人为的置放在一个荒岛上,上演了团战版的楚门的世界,其目的就是探讨研究母系社会是否优于父系社会,从而衍生出毫无人性的对比实验。
剧情具有深度,期待第二部!
八个未成年的“问题”少女被人为的置放在一个荒岛上,上演了团战版的楚门的世界,其目的就是探讨研究母系社会是否优于父系社会,从而衍生出毫无人性的对比实验。
剧情具有深度,期待第二部!
刚开始以为这只是部青春治愈剧,一群女生在荒岛上从刚开始相互抵触,在不断求生中,逐渐相互接纳、相互帮助。
原以为shelby会黑化随着故事推进,编剧有更大的目标。
从最基础的人物成长来说,我认为还是比较成功。
从看第一集开始,每个角色几乎都有让人讨厌的时刻,女主的恋爱脑、黑人姐姐的不近人情、Tony的暴怒……在每一个单元集中,将过去的成长故事和荒岛上的行为穿插介绍,既丰满了人物的性格,也为角色的改变慢慢积累。
让观众从上帝视角苛责她们的缺点,到理解她们的不完美,让每个角色优点的光芒盖住了缺点。
第一集完结,所有角色都接受了过去和现实的自己。
这对cp🉑抛开人物成长,随着女boss的故事和目标的讲述,编剧是有将女权社会和父系社会相对比之意。
女boss将自己的孩子犯罪归咎于父系社会,仅从第一季来看,对于女boss的故事不够完整,最后完结时出现的亚当的实验,也只是提出了这种概念,除此之外让妹妹加入组织也显得有些急促,不知道第二季会不会就两个实验结果详细介绍,还是仍然是这几个少女的历险。
作为青春题材来说还是比较成功,如果想深入讨论父权社会,有待下一季剧情来扩充。
剧情很吸引人,对八位参与者(以及一位死去的辅助者)的塑造相当立体。
野外生存能手小多和乐观勇敢的谢尔比很有领导力和安心感,诺拉和瑞秋的亲情牵绊和托尼与玛莎的治愈友情令人感动,还有法玎其实远比看上去的要坚强善良,莉亚的敏感善思或许是带领孩子们走出实验岛的关键… 看剧时我会想起女子监狱和海妖的呼唤,不同点可能在于荒野对青春期的探索,孤岛放大了她们在社会中隐藏的自我和困惑:Love.Confusion.Obsession.Duty.Exhaustion.Poor.Fear.Faith.Difference.Authority.Loyal.Freedom.Relationship.Self.Courage.Ambition.Future.Effort.Impulse.Safety.Friendship.Kindness.Wickedness.InclusIveness.好奇下一季的发展。
谢尔比和莉亚的精神状态我很担心;诺拉或许已经遇难?
那瑞秋失去的就太多了…她们是怎么从孤岛被带出来的,又如何逃离夏娃黎明计划的囚禁处?
(真的只关心女生组的发展hhh,她们展现出的一切才是我看这部剧的动力)
第一集的时候我会产生她们流落荒岛会不会要开始“鲁滨逊”一样荒岛求生的剧情?
找野果、搭房子、驯养山羊,但是看到后来,剧情逐渐走向人物的心理。
开始喜欢这种缓慢的叙事手法,每集一个人的视角,故事娓娓道来…看到第五集,法订对家族不利,爸妈一转头就把她送得远远的,贵族家庭真的是没有情面可言。
剧情的有趣程度起起落落,开头几集很吸引,中间部分有点无聊,最后又开始高能让人期待下一季。
中间部分比较无聊大概是每集描写一个人物的锅,有些人物比较扁平,本身不具有太大的故事性,因此到那部分的人物叙述就比较无聊。
不过从整体剧情来说每个人的转变不突兀,是让人看得很舒服而不是满头黑色问号脸的剧了。
大概第7集左右以谢尔比为主要人物的那集,谢尔比开始正视自己性向,结果飞机来了她为自己要回归现实生活将自己的本性压抑在宗教枷锁中闷闷不乐,不过镜头一转她直接剃了光头整个人已经很通透、自我和解了这里让我一脸疑惑???
当时还以为怎么处理得这么撩草有点失望,不过再往后面几集看知道原来谢尔比的剧情还没完,就收回了我的失望。
有人说莉亚的精神病让她更加接近生活的真相,,反而是正常人迟钝一直被蒙在鼓里不知情。
到底是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发疯?
还是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平静?
是我一直无法找到答案的问题,也许会成为我一生无法参透的问题吧,也许是因为这个问题并无意义。
人类存在于地球上有一定的长度,人的一生也有一定的长度,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世界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
唯心的还是唯物的?
这个问题本身对人的存活并不构成危险,因此它就不是一个迫需解决的问题。
balabalabalab不能算一个剧评,就是一个人的絮絮叨叨罢了☃️
几乎是一口气连着看完这部剧的,感觉真的很棒,很容易让人陷入剧情,与主角们共情。
主线是一群或多或少有着因原生家庭或情感挫折而患上心理问题的青年女孩,被幕后之人精心设计,借由飞机失事,投放至一座布满隐蔽摄像头的荒岛上,以此来观察他们在“荒野求生”中展露出的真实一举一动与人际相处。
看到最后一集发现自己最喜欢“荔枝CP”,托尼性格火爆,性子直爽,爱憎分明。
而小谢从小被管束着长大,外表光鲜亮丽的同时,却一直被迫压抑自己真实的性取向。
从两人第一次交锋,托尼用树枝打了小谢,我隐约能看出托尼对小谢的了解与一针见血。
正因为她懂得她该是什么样的人,才格外不喜欢她表演出来的“阳光完美少女”的模样。
除了她们两人之外,其余六个人也各有特点。
小多像是大家长一样,尽可能的冷静,并顾及到每一个人。
黑人姐妹有着所有从小到大相处的亲人之间的共通矛盾。
对彼此太过了解,因此在对方面前无法隐藏一丝一毫,于是大多时候便恼羞成怒。
……………其实还有挺多想说的,但最后还是想说一点有疑惑的。
女孩们从岛上出来,被关在那个心理研究员所在的基地,那这么久时间她们家人都不会找她们的吗。
那帮心理研究员就好像根本不在意外界的时间,没问出自己想要的东西之前就一直不会放女孩们走。
最后结尾的那段突然变成“大逃杀”既视感。
好期待第二部,也有点想看“亚当”他们那边的故事。
接上篇剧情解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774839/这部剧,每个女孩的形象都极其饱满生动,值得写一个小传。
Dot:面包会有的Dot的自理能力很强,尽管生活如此不堪重负,她还是能应对。
半瘫的爸爸看出,来帮忙的男人喜欢她。
小伙子确实被坚强的她所吸引,希望自己能帮她分担。
但她没有直接答应。
不同的人或许会有不同的解读。
有人可能为她可惜,觉得她太苦,为什么不能稍微放纵一下,奢侈一把,享受美好的爱情。
但我的看法是:她固然很累,也渴望放松一下,转移视线,但理智遏住了她。
她并不期望恋爱,或男人能把自己解脱出来。
她目前的确没有为自己而活,忙着赚钱、养家,但“为自己而活”并不等于谈恋爱。
她很务实,或许潜意识知道现在阶段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短暂的陪伴、放松的休息很好,但严肃的关系,一段爱情,或许对她是一种华而不实的东西。
一方面,她还要撑住,要紧绷着,不能随意放松。
另一方面,男人嘴上说说而已,心疼她要帮她分担,但真的能做到吗?
他连盐和糖都分不清。
而她却独自开发出制毒方法,照顾爸爸非常熟练,也懂得各种荒野生存知识。
不靠谱的小伙子生活越苦,人越容易病急乱投医,甚至把砒霜当解药。
但男人不一定是逃避苦难的庇护所。
原生家庭让人想要逃离,并不意味着组建小家庭一定是更好的选择。
生活很苦,你只能直面它。
在现状中,女性往往在两性关系中的实际付出更多,婚姻、爱情经常是利男的。
特别对于一个有生存焦虑的女性,如果随意进入婚恋关系,会花更多时间精力在男方身上,并不一定会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如果掉坑,则更是致命的,会让本就艰难的境况雪上加霜,陷入更深的泥潭。
波伏娃: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又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
女人的不幸就在于她受到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一切都促使她走上容易走的斜坡:人们非但不鼓励她奋斗,反而对她说,她只要听之任之滑下去,就会到达极乐的天堂:当她发觉受到海市蜃楼的欺骗时,为时已晚:她的力量在这种冒险中已经消耗殆尽。
许多观众讨厌Leah的原因也在于此,觉得她沉迷恋爱和空想,无病呻吟,不怎么干实事儿。
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她付出的代价并不大,因此才更不容易清醒。
说回Dot,照顾爸爸已经很不容易,血缘关系的诅咒已经如此无奈,何必再让生活中增加一个男人?
对她而言,真正的“为自己而活”应该是先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
幸好,她是一株顽强生长的野草。
在荒岛,她发挥求生的实干知识,和领袖天赋。
在未来,相信她的路会越走越宽,人生越来越开阔。
她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面包,开拓幸福的生活。
Fatin:母父的爱有代价Fatin的爸爸对她很好很宽容,妈妈是严厉女强人,对她的教育说一不二。
但最终,当爸爸出轨,形象崩塌,她想要维护妈妈,和她结成女性同盟,妈妈却和爸爸站到了一起,维护自己的婚姻,让她忍让。
相信很多女性,应该都有类似的经历。
父女秘密同盟1,开始,女儿以为爸爸更了解自己,更宠自己,是“女儿奴”(很讨厌这个词),而妈妈则在婚姻中面目可憎,对自己刻薄无比。
甚至很多家庭,因为爸爸赚的钱更多,孩子也会更崇拜爸爸。
(喜欢爸爸、讨厌妈妈)
母女温情理解2,突然某一天,因为一件事,爸爸的原型毕露了,高大上的形象不复存在。
或者是出轨背叛妻子破坏家庭,或者是,女儿女性意识觉醒,突然意识到爸爸的虚伪——对妈妈家庭付出的视而不见。
这时女儿会感到后悔,感到看走眼,开始第一次尝试理解母亲,想要跟妈妈建立更深的联结。
(讨厌爸爸、同情妈妈)
女儿的质问3,然而,妈妈却并没有如她所愿,感谢她的声援,支持她的对抗,和她统一战线,相反却选择加固和男人形成的利益同盟。
妈妈的“叛变”这时,她终于不得不认识到,婚姻让女人分化,将女人分而治之,瓦解女性同盟的可能性。
她才会意识到,母父的爱是有代价的——乖巧听话、维护父亲的家庭统治,才会被爱。
女儿并不能拯救母亲。
(夫妻才是一体)这两个女孩的经历,会让我们深刻警醒和理解这句话:女人无家。
我们需要摆脱对组建家庭的执着,探索广阔的天地,建立自己的王国。
一个人就是一个家庭,一个人就是一支军队。
爱自己,就是成为自己的母亲,就是把自己当做公司来经营。
我们,就是自己的主宰。
时间所限,只能先分析她们两个。
突然意识到,这两个人,正好是我开头最无感的角色,没想到成了我记忆最深刻的角色之一,不得不佩服编剧的安排。
最后,很感谢女性导演和编剧,能够用克制审慎的篇幅,细腻独特的视角,讲述这些我们经常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的故事。
————Leah:成长急不得2023.01.03更新其实塑造这个人物是有点吃力不讨好的,如果剧情刻画在丑化矮化她,其她角色嘲讽她恋爱脑、脑子不清楚,就是在贬低有类似崇拜文人/年长男人情结的小女生、令她们心生反感。
成长线也不好刻画,太柔弱成长太慢,让急躁的观众恨铁不成钢;成长太快则不够真实,像个假人。
而我评价她也吃力不讨好,但我确实能从她身上感受到编剧的用心塑造,倾注的柔情或悲悯。
所以没办法讨厌Leah。
先说我自己,因为天生的敏感性,从来没有对活着的男文人有过特别滤镜,或者觉得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吸引力。
原因有二。
一是从小周围男性就没有做出过好的男性形象示范,而我又能敏锐察觉到两性的许多细微差异和不同的处境。
比如男长辈自以为是、不尊重家庭中女性的劳动付出,男同学又怂又想使坏、没礼貌不懂尊重女同学;二,从小喜欢关注社会新闻,喜欢看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因此从现实和虚拟两方面,都知道男人可以底线有多低,做多少恶。
所以说,当我在高中时看到一个女生竟然对某学科爱屋及乌开始喜欢男老师想嫁给他,在大学时看到一个女生喜欢某中年油腻男作家,我确实觉得可惜,她们竟然如此顺滑地进行男性/强者崇拜,对性别意识如此不敏锐。
因为她们在很多方面都比我要优秀。
而在本剧中也给了Leah许多的温柔和关爱,塑造出她敏锐的、美好的、浪漫的一面,并非为她的行为开脱,只是尝试说明,涉世不深、对男人认知不清、犯过傻事,并不等于人就是无脑傻子。
剧情也没有非逼她一下子成长,而是给她时间,给她犯错的可能性。
路灯下起舞当然部分观众可能更急燥更想骂她了。
但这个塑造也很符合实际——人的成长急不得,别人也干涉不得。
性别意识不敏锐的人,就是要假以时日、自己慢慢醒悟才行。
旁人再急也没办法,最多只能尝试正向开导。
就像我自己遇到过的那两个女生吧,她们都是很好很善良的人,很聪明学习也很努力,但偏偏就是在这方面犯傻。
她们固然不清醒,但要是骂她糊涂、指责她不自爱,她是醒不来的。
就像高中我室友好言相劝那个女生学业更重要,要考虑清楚,但她还是非要跑去跟男老师告白一下满足心愿(老师拒了)。
而我尽管为她们感到可惜,但也不会高高在上嘲讽她们。
一是因为,她们也只是崇拜迷恋,内心还是有理智在控制自己的,并没有因此失心疯,没有陷入任人玩弄的境地,付出的代价不大。
就像Leah,其实受到最多的,也是感情的伤害。
二是因为,她们之所以产生这种情结,正因为成长环境中比较幸运,所以对男性的认知不清。
那两位女生,家里的男性长辈都还算不错,因此天然对父亲式的男人容易产生好感或依赖。
再加上热爱文字热爱文学,所以容易崇拜老师/文人。
三是因为,时间会证明一切。
她们终究会有成长的一天,因为她们其实有一定敏锐度,只是没用对地方,所以对男人产生滤镜。
但滤镜要碎,可能很难,也可能很容易,至少触雷后很难不警醒。
当然,没人知道这样的成长需要多久,又需要什么代价。
还是衷心希望她们能够快快成长,不必真的跌大坑。
大家好,我是戴着眼镜拿着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美剧史上,有一部“你就算没看过,也一定听说过”的剧集。
它就是赫赫有名的《迷失》。
我还记得看《迷失》第一季时,那跟着剧情掉入大坑的迷茫……飞机失事,幸存者被困荒岛,神秘事件接连发生……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奇特的过往……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剧,和《迷失》有点关系。
它被剧迷们称为“《迷失》纯女性版”。
这个剧就是名不见经传,但绝对好看的——荒野
《荒野》的剧情,最开始基本就是《迷失》的复刻。
一群女孩,坐飞机去参加打着“心理疗愈”名头的夏令营。
半路飞机坠毁,女孩们在一处荒岛幸存。
本来大家都齐齐整整,还找到一部能用的手机。
突然,提供手机的亚裔姑娘因为内伤,吐血暴毙。
大家找到的那部电话,打给谁,都没人接。
而且很快就没了电。
万分沮丧下,女孩们冷静下来,准备先把死去的亚裔姑娘埋了。
亚裔姑娘被埋在沙滩。
当晚,大家升起一团火,围着火堆互相认识。
主角小白,是这些姑娘里比较抑郁的一个。
因为她刚结束了一场尴尬的恋爱。
在上飞机参加夏令营前,她与一位作家大叔产生了情愫。
这位大叔温文尔雅,又有才华。
而且有着标准的暖男式迷人微笑。
俩人毫无意外,滚了床单。
只是大叔不知道,小白其实还未成年。
为了爱情,小白故意隐瞒了这一真相。
没过几天,滚完床单的大叔收到了一封匿名信。
信的内容,是小白的出生证明——有人威胁了大叔。
他顺理成章的怀疑自己被小白套路了。
在误解下,小白和大叔分了手。
小白悲伤万分,情绪失控,这才被父母安排去了夏令营。
分了手、失了恋的小白,去个夏令营还遭遇坠机。
她的心情就像海边漫长的黑夜。
失眠的她,夜深人静时,猛地听到亚裔姑娘的坟墓里,居然传来了手机铃声。
小白过去一扒拉,真的找到了一部新手机。
没想到亚裔姑娘随身带着两部。
结果她没打给警方,也没打给家人。
她打给了大叔。
小白还没说两句,大叔一句“我不想再理你”就想结束通话。
此时,这部手机也没电忽然自动关机。
唯一与外界联络的希望,就这样被小白葬送掉。
第二天,小白把手机的事告诉了大家,但没提自己最后一通电话打给了大叔。
小白很疑惑,为什么亚裔姑娘要随身带俩手机?
同在荒岛上的黑姐,觉得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小白昨晚发现手机后不叫醒大家,而是第二天早上才通知所有人?
黑姐不知道小白的顾虑——人家不想暴露自己关键时刻被情所困。
但亚裔姑娘身上的两部手机,已经让这场荒岛余生的大戏,一开始就疑点重重。
我看到这里时,猜了半天《荒野》可能出现的套路。
比如这帮人早就在坠机时死掉了,这个荒岛就是地狱,亚裔姑娘是引路人;比如飞机坠毁到了平行宇宙;比如夏令营其实是“大逃杀”游戏的目的地,荒岛就是战场……
没想到随着剧情推进,事实证明,我都猜错了。
这个荒岛和这个夏令营,确实有问题。
有人一直在密切关注着岛上的一切。
荒岛上的那些女孩里,还有着内奸。
亚裔女孩本来是内奸之一,却没想到一出场就领了便当。
好在内奸不止一个。
内奸和岛外的人里应外合,似乎在拿女孩们做什么实验。
为了增加悬疑氛围,剧里讲了所有荒岛女孩的往事,让观众去推理谁有问题。
前面说到的黑姐,曾是个跳水运动员。
后来因为一场跳水事故,黑姐的运动员生涯被逼结束。
荒岛上有个会水的,作用可大了,难说黑姐不是内奸。
而且在小白质疑亚裔姑娘有两部手机时,她还打岔反咬一口。
同样有嫌疑的,还有一个有着很多野外生存经验的小熊。
她的父亲瘫痪在床,小熊单独照顾着他。
父女俩没事就一起看电视上的野外生存节目,积累了大量经验值。
因为父亲瘫痪,家庭没有收入。
小熊动了歪心思,开始在学校里卖违禁品。
这些药品,都是小熊从爸爸的处方药里偷拿的。
一旦被发现,小熊面临的将是牢狱之灾。
但没办法,父亲和这个家都需要钱。
随着病情恶化,父亲更是求小熊给自己安乐死。
死前,他偷偷给小熊报名了夏令营。
父亲希望自己的死,能让闺女不再每日承受着重压过活,让她彻底轻松。
小熊这种有故事的女同学,还有着贩毒的黑历史。
如果有人以这个威胁她,难保她不会当内奸。
按照“在荒岛上有能力活下去”的内奸前提,会水的黑姐与野外生存经验不少的小熊确实可疑。
除她俩之外,黑姐还有个妹妹,是绝对的学霸。
她什么都懂一点,科学知识杠杠丰富。
还有总是能“意外”发现物资的假牙女孩。
她有一副假牙,生怕被人发现,由此得名。
从刚到荒岛上起,她就第一个整理好了从飞机那边飘过来的可乐。
还呼吁所有人一起和她去岛上森林寻找水源。
后来海滩上出现了一个装满药品的包。
也是假牙女孩独自“意外”找到的。
这么多“意外”攒到一起,假牙女孩是狼的几率很高。
《荒野》第一季的故事,主要就围绕着“谁是内奸”、“神秘组织到底做什么实验”展开。
它最巧妙的设计,就是采用了一个倒叙+插叙的手法。
剧集一开始,其实这几个女孩已经获救,她们被关在某个特殊病房里,在接受隔离式创伤治疗。
但看上去,更像是女孩们在接受审问。
前面那些荒岛经历,都是女孩们接受“审问”时说的。
所以,剧情走向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大家在获救前,已经知道了一切,在“审讯室”里,她们只是在演戏给别人看。
而且第一季的结尾还挖了一个大坑。
原来这个神秘的“荒岛计划”,不仅有女孩版。
还有一群男孩也被困荒岛。
就冲这个不断挖坑的习惯,《荒野》也确实有《迷失》的风范。
与时俱进的是,《荒野》在《迷失》的骨架上添加了很多性别元素。
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LGBT关怀。
尤其是假牙女孩,她本来是个虔诚的基督徒。
当她发现自己其实喜欢女孩时,信仰让她不敢面对。
但有些事,不是压抑就能掩饰的——因为冲动,她吻了自己的闺蜜。
这一幕,被假牙女孩的父亲撞见。
父亲没有说什么,日后更是以“希望女儿不要孤独”为由,让她面对自己的性取向。
闺蜜也没有怪她,反而鼓励她。
但假牙女孩就是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直到流落荒岛,她认识了一个大胆的同性恋姑娘。
人家无所顾忌,即便从小就没见过爸爸,妈妈常去戒毒所,但她还是无时无刻不捍卫着自己的性取向。
这感动了假牙女孩。
她甚至直接动了感情,并付诸了行动。
俩姑娘在荒岛的荔枝树下温存。
这真是美丽的一景。
总结来看,《荒野》绝对算得上是一部值得看的美剧。
悬疑情节下,几个姑娘的爱恨情仇,让人唏嘘、感叹。
豆瓣8.1分,名至实归。
最后,还是老规矩:赶紧点赞,这个剧就安排上。
年底了,别让我闲着……
咱们明天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亢蒙
早就看见这部剧,添加了收藏,一直没看,可能是因为封面让我想到,那些野外求生的故事。
说实话,我对这种衣衫褴褛,连指甲里都藏着黑泥的剧,不是很有兴趣。
昨天开始开始看第一集之后,就有想看下去的冲动。
不过,8分的成绩,还是有点偏高。
剧里想探讨的问题,想达到的高度,我不确定是否体现出来了,但我看得出,起码在尝试。
这是好事,毕竟我没在国内的剧里,看到有人想尝试。
(也许是因为我放弃了内地所有的电视剧了吧,不确定这是不是我的错所有的演员基本没见过,去豆瓣搜他们的简介,也没啥可看的。
有的人甚至是第一次出演。
shelby 演的还是不错,一开始的兴奋,以为有人来救她们的时候那种失落,后来终于慢慢认清自己之后又恢复的幸福感。
虽然边界分明,但是可以感受到她在用力演。
一开始我以为dotty是留下来的另一个卧底,没想到是最没想到的nora。
看了一遛够影评,居然连剧透谁是卧底的都没有,我想说,你们真的看完了吗???
基本50%以上,我都在快进,10集确实有点长。
讲完整这个故事,6集正好。
但我懂啥,毕竟我又没拍过电视剧。
简介就不写了,这种正序倒叙穿插的节奏,不喜欢,但是好像显得挺高级。
不论是真实生活,还是我们看到的这些。
去香港国泰上看完
在新加坡航空的飞机上看完了这一部
看不进去
国泰上看了一大半,然后下载了看完结尾
7分吧 经历了二战,朝鲜,越战,终于退伍回到美国后,我不再是“Joe”,那我又是谁呢? 与其说男主想尽父亲的责任,不如说现在的他更需要作为父亲的身份,继续去“拯救”些什么,改变些什么,离开自己原有的生活,才能不那么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