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快进一分一秒看完,每一个伟人,每一个不知名的战士,视死如归,都让人心疼,生活在今天回头看过去,五味杂陈,现实比剧里更揪心吧,希望逝去的他们安眠,如今的盛世美好离不开他们的心血和牺牲,感恩,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越来越强大,中国人民团结一致。
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富强!!!!!!!!!!!!!!!!
看完了《觉醒年代》,最近又把《光荣与梦想》看完了两部剧各有千秋,前者讲的是1915-1921,聚焦思想启蒙,更为细节化。
后者讲的是1921-1953,全景式展现了我党建党到建国后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跨度很大,但节奏掌握适当,很多细节也有体现。
两部剧也有梦幻联动,比如张桐在两剧都饰演了李大钊,在前者饰演蔡元培的马少骅到后者那里饰演了孙中山,“鲁迅”则成了“聂荣臻”……上次推荐了《觉醒年代》,最近频频上热搜,这次再推荐《光荣与梦想》,尽管讲的是还是这三十来年的党史、国史,但是,每次看到一些细节,依然会让人热泪盈眶,就像弹幕提到的“代入感太强”、“很容易共情”,这部剧讲的故事不是编造的,也就是这一百年来发生的真实事件,为了后人的幸福,为了心中的理想,这些知名的和不知名的先辈前赴后继,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强大的中国。
剧中最后的历史事件是抗美援朝,在跨过鸭绿江前,领袖们开会也有争论,“打还是不打”确实是个难题,但最终,党中央决定“打”,打得一拳开,免得万拳来。
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三年的时间,近20万将士献出生命,换来了战争的胜利,换来了合约签署,换来了国际的尊重,换来了和平的环境。
当得知停战协定签署的消息,功德林里的国民党那些“名将”战俘都欢呼雀跃,多少年,我们被人掐着脖子,卡着咽喉,。
而如今,我们把武装到牙齿的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打败,这是意志和信仰带来的,也只有中国共产党带领的人民军队可以做到。
最后一幕,在台湾的蒋介石听闻消息,手中的茶杯都拿不稳,水洒了一地,他知道,反攻大陆的梦想永远破灭了,他问何应钦,为什么会败,是上帝不眷顾国民党吗,何应钦回答,是老百姓不眷顾啊。
不知道蒋介石是不是明白了这些道理,他的格局和眼光,是没办法带领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失败也是注定的。
国际歌唱的好啊,从来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
要创造幸福,只能靠自己。
对于如今的中国,更是如此,别想着有人会施舍什么给你,要紧的是在各方面拥有自己的技术和专利。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接续奋斗,当然,千万不能忘记曾经走过的路。
中国共产党,万岁!
今年的《觉醒年代》堪称国剧之光,这部剧讲述了1915年到1921年间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革命党人上下求索先创刊《新青年》再成立共产党的故事,全剧用艺术化的手法将主旋律历史剧拍出了新高度。
《觉醒年代》之后又有一部新的历史剧《光荣与梦想》播出,该剧从1919年为开端一直讲到了1954年抗美援朝结束,从时间来看可以看作《觉醒年代》的“续作”。
我看完《觉醒年代》正意犹未尽呢,没想到这么快又等来了“续集”,于是迫不及待追起了这部新剧。
目前40集的《光荣与梦想》我已经追到了第10集,两部剧虽然不是一个导演,但各有各的精彩,《觉醒年代》小而精,像是在铅笔上雕花;《光荣与梦想》大而全,像是中国画一般,匆匆几笔勾勒出时代轮廓,留下大量留白让人回味。
可是有一点却让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奉行的“艺术至上”的原则。
他选择演员是全员演技派,整部剧从主角到配角没有一个是拉胯的,这些演员强强对话,激发出了强大的表演磁场,给观众带来了精彩的表演。
《光荣与梦想》的导演刘江奉行的是“兼容并包”的原则。
这部剧里当然也是老戏骨云集,唐国强、刘劲、侯京健、张桐、王劲松、吴刚等演员都是演技过硬的实力派。
不过刘江还在剧中让一些有争议的演员出演了重要的角色,受到了观众的质疑。
比如李晨在剧中饰演了张国焘。
李晨现在已经是综艺咖了,出演这样的历史剧,多少会有些出戏,剧中有几段他和侯京健的对手戏,看着就有些疏离感,像两个年代的人在对话,弹幕里也在刷着“大黑牛”。
再比如嘎子哥谢孟伟在剧中饰演了历史人物侯镜如。
谢孟伟最近因为“潘嘎之交”成为大家调侃的对象,在他刚出现时,弹幕里都在刷“嘎子哥来卖酒了。
”,后来他负伤后,弹幕里又在刷“潘子怎么没来救嘎子”。
好好的历史剧立马成为了大型玩梗现场。
再比如高圆圆在剧中饰演了宋美龄,高圆圆的美貌自不必说,可是她饰演这个角色也让很多人无法接受,前10集她还没有出场,等她出场时估计也是一片质疑之声。
以上这些演员虽然各有各的槽点,但饰演的都是配角,对整部剧的品质没有太大影响,可是有一个演员在剧中担任主角,遭到观众痛批,甚至让很多人弃剧。
这个演员是黄晓明,他在剧中饰演的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这事儿听着就不靠谱。
晓明哥的演技是毋容置疑的,看看他的履历:2个金鸡奖影帝,2个百花奖影帝,1个华表奖影帝。
国内的男演员里能超过他的只有葛优、夏雨、王景春等人。
网上大家嘲讽他演技油腻,那也是因为他经常放飞自我,每演完一部好片就奖励自己一部霸道总裁电影,时间长了就沾上了油腻自恋的标签,可是他一旦认真演戏从来不会拉胯的。
演技既然足够,为啥晓明哥演周总理还是让人出戏呢?
我总结了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黄晓明能力上不匹配。
演好一个普通角色容易,但是想演好周总理这样特殊的角色,看得就不是履历了,最关键要看自己的形象和气势是否相符,而不是说我是影帝,我想演就能演的。
这种匹配度归结起来就两点:形似和神似。
首先黄晓明和周总理都是那种棱角分明的帅哥,两人从身高到外貌确实是有一定匹配度的,黄晓明在扮演周总理是还特意贴上了眉毛,梳起了总理标志性的背后,从远景来看还真有点周总理那个范儿。
但是只有镜头对准正脸,观众立马出戏了,因为晓明哥这张脸太具有辨识度了,看剧的时候我脑子里反复会暗示:“这是黄晓明贴了假眉毛演周总理”,很难进入到人物之中。
其次,黄晓明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自己饰演周总理是“神似为主形似为辅”。
那么他的表演如何呢?
我特别观察了晓明哥的表演,能感觉他演的确实很用心,读台词的时候特意上嗓音变得浑厚,演戏时也做了减法,那种让人觉得油腻的微表情全都去掉了,在慷慨陈词的时候眼含热泪也确实是有一定感染力的。
但是在长期的表演生涯里,黄晓明的表演总是带着个人特质,甭管演什么都一股子黄晓明的味儿,你很难把这个角色和黄晓明完全剥离开。
有人或许会说了,演技本来就分为“千人千面”和“千人一面”两种,姜文、周星驰、于和伟这些演员也是演什么都是自己,为啥他们就没有受到这么多质疑呢?
这就得说到第二个原因了:黄晓明的身份属性和周总理不匹配。
我们上面说的姜文、周星驰、于和伟,他们的身份都比较单纯,就是一个演员,所以在表演时尽管带有强烈的个人标签,但观众丝毫不会出席。
比如于和伟版的曹操或许没有鲍国安版那么经典,但是让人看到了另一个侧面的曹操。
再比如于和伟版的陈独秀相比吴刚版的陈独秀外形上也不像真实人物,可是于和伟散发的那股精气神儿就让人能领略陈独秀的风采。
生活的真实毕竟和艺术的真实有差别的。
可是黄晓明呢,他的身份掺杂了太多的“场外因素”。
提到黄晓明,大部分最先想到的不是演员,不是影帝,他身上有太多复杂的标签。
他是耍酷的霸道总裁,和AB的离婚传闻闹得沸沸扬扬,张口就是金句,几年前是“闹太套”、几年后是“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这些标签帮他打开了知名度,但也消解了作为一个演员应该有的神秘感,所以他虽然奖项傍身,但就是给人一种演技不怎么样的感觉。
而周总理是什么形象呢?
他老人家风度翩翩,平易近人,讲话也是一板一眼,身为新中国的二当家从来都是低调做事,高调做人。
黄晓明和周总理从个人气质上来说完全是相反的,你让一个经常被被大家调侃娱乐的明星来演一个人人爱戴的伟人,观众就会觉得特别别扭,看见黄晓明就想笑,可是看见周总理就肃然起敬,两人合二为一时,我们的情绪管理就紊乱了。
黄晓明的这种个人特质并不完全是减分项,比如他出演《上海滩》时,自己的霸气就能和许文强结合得很好;出演《中国合伙人》时自己的中二气质反而能让他演出一个创业青年的笨拙感;出演《大汉天子》时他的“总裁光环”和汉武帝刘彻也能很好地融合。
可唯独饰演周总理,他的气质完全是反着的,这个靠化妆和演技是纠正不过来的。
而且《光荣与梦想》中,黄晓明饰演的是青年周恩来,刘劲饰演的是中年周恩来,两位演员面临一个角色衔接的问题,当黄晓明把接力棒递给刘劲的时候,观众一定会感觉到一种强大的割裂感,对整部剧的完整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其实影视圈里并不是黄晓明一人面临这样的窘境,知名演员或者年轻偶像引发争议的事情时候发生。
比如之前刘烨在《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中出演了毛泽东,他虽然也是多个影帝获得者,可是饰演领袖还是心有余力不足,刘烨在化妆师的帮助下做到了“形似”,但却迟迟抓不住“神似”,既想演出领袖的伟岸,又想演出领袖接地气的一面,最终两边都不挨着。
再比如欧豪在《建军大业》中饰演叶挺,可是他只有痞气没有正气,战场上吼那一嗓子还不忘硬凹一个造型,演出了偶像剧男主的感觉,叶挺的后人看了怒斥欧豪太娘。
我们不接受这样的娱乐明星跨界演伟人,一方面是容易跳戏,另一方面在于娱乐明星会把伟人的形象变得轻浮化和浅薄化。
伟人和一般的角色是不一样的。
一般的角色大都是虚构的,是一张白纸,观众很容易被演员的表演代入。
可是伟人的形象是鲜活得丰满的,他们不是白纸,而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特别是周总理这样的伟人,他是革命的领袖,是道德的模范,还拥有忠贞不渝的爱情。
有人扮演周总理,我们第一考虑的不是:“他像吗?
”而是:“他配吗?
”道德因素、气质因素等全都考量在其中,晓明哥那丰富的业余生活是很难演好伟人的。
试想如果让张译这样的演员出演周总理,他的外形肯定不像,但他不会遭到这么多谩骂,因为他低调的气质和周总理是比较相符的。
再比如剧中王劲松饰演了蒋介石,从外形上差的也有些远,但观众还是认可的,因为王劲松身上的那股子霸气和蒋介石也是接近的。
第三个原因,黄晓明缺少对自我的认知和对领袖的敬畏之心。
黄晓明去年在直播时坦言,自己这些年热度不再,他辉煌的时候,雪片一般的剧本会找上门来任他挑选;现在年纪大了,找他的剧并不多,很多时候他都得厚着脸皮主动联系导演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角色。
晓明哥的这番表述是真诚的,可是他盲目出演周总理却有些病急乱投医,他对周总理缺少足够的敬畏心。
何为敬畏心?
其一就是在接演这个角色前做足功课,掂量好自己。
比如《觉醒年代》找到于和伟时,他已经两次饰演过陈独秀了,可是他依然阅读了大量的史料和民国文人的日记才敢接下这个角色。
再比如《觉醒年代》找到张桐饰演李大钊时,张桐第一时间表示拒绝,他觉得自己会弄脏了伟人形象,直到导演多次找他,他才勉强答应,表演时也是谨小慎微,渐入佳境。
其二是在演戏时既要和角色贴合,又要有一定的距离感。
比如《觉醒年代》中曹磊饰演了“史上最成功的鲁迅”,可是他谈到表演技巧时却说自己只是试图离先生更近一点,每进一寸都有一寸的欢喜。
比如《觉醒年代》中张桐一直在试图靠近李大钊先生,知道拍完大钊爬长城的戏份,在山上一览众山小的时候,他才觉得抓住了李大钊的魂。
同样是《觉醒年代》中朱刚日尧饰演胡适,剧中他和于和伟演一段对手戏时,眼含热泪,他说这一哭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胡适被陈独秀击中而流泪,一层是自己被于和伟的演技震撼到,情绪到位而哭泣。
其三就是在生活中向领袖靠近。
侯京健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已经是“毛主席专业户”,他拍戏时经常会有村民围拢过来,把他当做主席和他合影。
这是一份荣耀也是一份压力,他要求自己不仅在镜头前演好主席,在镜头外也要向主席靠拢,在研读毛选过程中侯京健表示自己的人生境界也豁然开朗了。
还有演员刘劲是周总理的特型演员,他有次出门打的,司机看他酷似周总理,拒收他的钱。
这种爱戴让刘劲受宠若惊,从此刘劲给自己定了个规矩,绝不出演反派角色给观众造成不必要的误解,这种坚持让他错失了很多表演机会,但也让他饰演的周总理深入人心。
拿这三点来比对黄晓明,我们就发现晓明哥做得都不够,他还是按照以往演其他角色来演周总理,没有敬畏心让他饰演的总理浮于表面。
有人或许会说,英雄不问出处,难道娱乐偶像,流量明星就不能出演伟人吗?
当然可以,但这个过程曲折而艰辛。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唐国强。
他年轻时出演《小花》而出名,是奶油小生,大众情人,在很长时间里无法撕掉这些标签。
后来在1994年出演《三国演义》的诸葛亮,刚开始也是恶评如潮,到后期才被大家接受,但最终的评奖中还是败给了鲍国安的曹操没有染指飞天奖。
1996年他在《长征》中首次扮演毛主席也是遭到了非议。
后来唐国强开始出演帝王,然而在最出彩的《雍正王朝》里,他的演技依旧被焦晃压制,再次错失飞天奖。
在演了很多帝王形象,领袖气质出来后,唐国强饰演的毛主席才逐渐被大家接受。
奶油小生、诸葛亮、帝王、毛主席,唐国强的这条转型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他也是内外兼修,在演技上日臻醇熟的时候,在生活上也像毛主席靠拢,他练习书法就是为了在气质上和领袖靠拢,现在他写的毛体堪称一绝。
而黄晓明目前还是留恋娱乐圈的名利场,隔三差五我们就能看到他的八卦新闻,这样的心态是不适合成为特型演员出演领袖的。
晓明哥如果真的想走这个路子,那就学学张译、段奕宏和余男,牺牲一点曝光度,少赚一点W,从做一个纯粹的演员开始,这样他家里那几座金光闪闪的奖杯才能真正散发熠熠光辉。
讲述了从1919年到1954年这35年间发生的大事件400多个人物出场还有很多的无名英雄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开头是杨开慧故居的修缮发现杨开慧写给毛泽东的7封信只可惜写信人和收信人都已经不在了有几幕很震撼 这里就不吐槽演员了还有一些一镜到底的镜头真的不错例如长征那里李大钊走上刑场白求恩的牺牲 杨靖宇的牺牲 长征 内战湘江战役-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夺取腊子口 抗美援朝 夺取三所里 死守龙源里等等中间有很多泪点的地方 哭惨了我 特别是最后几集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从来啊 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没有鬼怪神仙千难万险 百折不挠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把马列主义中国化 并最后取得革命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梦想 这是我们的光荣未来我们要走的路 还很长很长啊永远都不能忘记 我们走过的道路吾辈当自强2021.06.28于北京
《光荣与梦想》这部电视剧真的好好看,一个重大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用崭新的方式讲故事,还真没有看到过这样类型剧如此开片的,很有创意及质感,人物都特别鲜活,一点点都不做作,没那么假的感觉,带入感很强,而且特别接地气,感觉很真实一点都不形式化,这几集出场的演员演技好棒,真的融入了剧情当中了。
剧情节奏也好快,一点都不拖沓,很期待后面。
电视剧《光荣与梦想》最为振奋人心的地方,在于剧作中出现的革命先辈,都自带精神。
这是一种家国天下的大情怀,是实现国家崛起与民族振兴的昂扬斗志。
普通电视剧讲故事,有追求的电视剧讲人,而高级的电视剧,讲的则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精神所在。
《光荣与梦想》讲的正是先辈们的这种革命信仰与精神,这样的信仰与精神灌注的人生,自带慷慨悲壮
四个纵队加红五军团艰难行军的一个长镜头 牛哇 技术层面上来说 就没见过……算我孤陋 。
(下面水几句 ,因为字数不够140不让发)李德的阵地战大兵团战法彻底失败,工农红只能大转移(开启长征模式),边打边发展边撤退(敌进我退…),利用地大物博和军阀失和,证明在那个年代是先进的理念可以创造奇迹的!
刘焕解读党史系列:1、百年前,那群90后的青年们——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2、刘焕解读有趣的党史——焦裕禄累死累活,还的是宋徽宗的风流债3、刘焕解读党史——朱元璋和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凤阳一直这么穷1903年9月11日,周作人在上海散步的时候,走到了黄浦公园门口,看到公园里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他正准备进去,却被印度保安拦下来了,只见门上写着“犬与华人不准入”七个字。
原来,这里是英国租界,虽然是中国的领土,却属于外国管辖。
周作人的记载在后世不断被证实,杨昌济于1913年写道:“上海西洋人公园门首榜云:华人不许入……又云犬不许入”1923年蔡和森说他看到的是“华人与犬不得入内”八个字,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内乱之原因》一文中说是“狗同中国人不许入”这八字。
此外,陈岱孙、方志敏、周而复、曹聚仁、苏步青、宋振庭等都说此牌确实存在。
这大概是中国人对于百年屈辱印象最深刻的记忆。
很多人不清楚清朝打败了哪些仗,甚至不知道是和谁打的,但是他们知道这句话,也知道“东亚病夫”的称呼。
“东亚病夫”一词出自上海英国人办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1896年10月17日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英国人,用“Sick Man of East Asia”形容中国,在新冠肺炎流行之初,美国《华尔街日报》重新用这个词语形容中国,结果一年后,美国死掉了60万人。
大家对东亚病夫印象深刻的是电影中李小龙踢碎该招牌。
那么,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到底怎么了。
这就是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全民吸毒。
让中国人染上毒瘾的是英国商人,大量贩卖鸦片给中国,换取茶叶和丝绸,林则徐虎门销烟,结果惹得英国的军舰前来,事后,广州人还骂林则徐,为什么要惹英国人。
是的啊,就让我们吸毒,不是挺好的吗,醉生梦死间,要那么清醒干吗?
大量吸毒必然需要大量鸦片,结果中国自己种上了鸦片,安徽和河南本是中原粮仓,不种粮食,都种上了鸦片,所以民国时期多次闹灾荒,没有粮食吃。
1922年,爱因斯坦访问了东亚,去了新加坡、中国上海和日本,在日本的时候,爱因斯坦得到了很好的接待,称赞日本人懂礼仪、保留传统文化很好。
在中国上海,爱因斯坦记录下了那个时候的中国人景象:中国人是勤劳的人,也是肮脏的人,中国人吃饭不坐在凳子上,像欧洲人蹲厕所那样蹲在地上,就连小孩看着着也非常愚钝、智力低下。
中国人大概有生物性低劣,繁殖力却十分旺盛,如果中国人取代了其他种族,对于我们来说,想一想都是无法言喻的悲伤。
这就是爱因斯坦笔下的中国人,当然了,我们无法苛责受到德国精英式教育的爱因斯坦,他还与罗素一同营救过1932年被捕的陈独秀。
但是这句话却真实反映了那个时候的中国人:行尸走肉,和畜生无异。
试想一下,一个全民吸毒的民族,一个浑浑噩噩的民族,一个眼里全是迷茫的民族,一个从小孩子就看起来智力低下的民族,一个满是生物性低劣的民族,一个世世代代都只能做奴隶的民族。
这个民族有希望吗?
这不是人,是畜生吧。
还有一个例子,今天美国颁布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法案,要求修筑铁路等基础设施,可是今天的美国,已经没有华人劳工可以用了。
美国为了修筑东西铁路,从中国广东贩卖来大量奴隶,被广东人称为“卖猪仔”,而招工馆则又被称为“猪仔馆”。
这些人在美国从事着非常繁忙的体力活,却得不到侨居地的公民权利,最终大多数就客死他乡了。
可以说,美国的每一条铁路下面都有一个华人劳工的尸体。
可是,美国人不在乎,这些人叫做“猪仔”,既然是猪,那根本就不是人。
所以,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中国人。
无怪乎日本人说三个月要灭亡中国,都是一群行尸走肉了,三个月,还不足矣。
难怪乎日本人在南京大屠杀的时候,一个士兵就可以屠杀上百人,那些人浑浑噩噩的眼光里没有希望,活着也是被杀,没有一个反抗的。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中国人。
中国人怎么了?
中国人的“魂”没有了。
中国人的魂魄是逐渐丢弃的,外敌入侵,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起义轰轰烈烈,可是,全都失败了,农民知道了,没有希望,世世代代都是奴隶,就这么作为猪仔活着吧。
中国人的魂魄是逐渐丢弃的,晚清也有冯子材大站镇南关,左宗棠出关收新疆,可是无休止的外敌入侵最终让中国千疮百孔,康梁变法证明了改良路也行不通。
这样的中国,怎么办?
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被关押大牢时,他的妻子李闰前去探望他,悲恸地对他说:“复生,我还未给你留下一子半女呀,如今你却要离我而去了。
”谭嗣同说道:这样的中国,生一个孩子,就是多生一个奴隶。
是的,这样毫无希望的中国,中国人不就是奴隶吗?
所以才有《十问未来之中国》的文章,作者在文中悲痛地写到,如今的中国,军阀遍地、饿殍遍野,什么时候中国才能够国家统一、主权完整?
什么时候中国才能够国家独立、摆脱列强控制?
什么时候中国人民才可以当家做主?
什么时候中国才能够粮食自给自足、再也没有了饥荒?
什么时候中国才能够生产国人的生活用品、生产国防所用的钢铁舰船?
什么时候中国才能变成一个真正的强国?
那个时候的中国,尊严谈何存在?
上海、广州的租界上还飘扬着英法的国旗,法国人、英国人还在中国的国土上横行霸道,这个叫中国的国家还四分五裂积弱不堪。
那么,中国怎么办?
有人说,是中国共产党给了中国人以希望,给了中国人以“魂”。
可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到1949年才是执掌国家机器的执政党,所以中国共产党发挥的效用有限,比如抗日战争,就只是敌后抗日战场的作用。
那么中国共产党给了中国人以希望,给了中国人以“魂”,这句话对吗?
中国共产党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下面让我们来好好看看。
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学生的觉醒。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四运动中,学生和工人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学生最是热血方刚,最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可是,清政府只送学生去学习西方科技,却不允许他们有自己的独立思想。
鼓动改良的立宪派梁启超有一篇激情澎湃的散文《少年中国说》,歌颂了青少年对于国家的意义。
文中写道:任公曰: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就此,少年觉醒了,少年崛起了。
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就此,中国的青年人终于知道方向在哪里了。
孙中山建立的黄埔军校就是无数怀揣梦想的青年人圆梦之地。
他们纵然信仰不同,有的加入了共产党,有的加入了国民党,但是他们都为了自己的梦想贡献了生命。
正是因为有了信仰,所以打起仗来的北伐军才会有了“魂”。
在攻打武昌的时候,曹渊牺牲了。
在攻打临颍的时候,蒋先云牺牲了。
在三河坝的时候,孙树成和蔡晴川牺牲了。
他们都是少年。
在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的时候,还没有觉醒的中国并没有这样的少年,所以我们败了,甚至英国军舰炮轰广州城的时候,城头上都是看戏的百姓,他们说:这是他们的国,与我何干。
如今,北伐战争的时候,青年们却前赴后继地献出生命,因为已经觉醒的他们知道,这是我们的国,我们要誓死保护。
这就是少年的觉醒。
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工人的觉醒。
工人作为无产阶级,在当时的社会下受到双重压迫,旧时代没有人给他们指路,他们只能做牛马般活着。
辛亥革命的失败,也是因为没有发动最广大的大众。
可是,五四运动后,工人们觉醒了。
大家看看印度的贱民,身为种姓制度的最底层,他们世世代代从事着掏粪等下等工作,居住在贫民窟里,子子孙孙都只能如此。
菲律宾贫民窟,住着的穷人只能去掏厕所,他们每次只能用垃圾桶里找吃的,然后简单烹调下吃。
这样的等级制度,中国人也曾经接受。
可是,觉醒后的中国人再也不接受了。
什么梵天的种姓制度,什么天主教的穷人感恩,去他妈的。
中国人从来不信救世主,不信神仙皇帝,从来只相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算你是秦始皇,也敢造你的反,扒你的皮。
北伐战争的时候,汉口工人大罢工,直接冲进了英租界,拔掉了英国国旗,收复英租界。
这是工人的觉醒,也是工人当家做主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更带来了农民的觉醒。
中国占据人口最大的部分是农民,辛亥革命没有发动农民,所以它失败了,所以新的革命一定要发动农民。
从来没有人关注过这些农民。
这些农民,又丑又土,能干成什么呢?
可是,毛泽东经过调研发现:这些农民,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
农民需要的是什么呢?
就算是洪秀全,采取“拜上帝教”发动起义,一旦成功了,也要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农民需要的就是一亩三分地,而这些农民一旦被发动起来,就是源源不断的力量。
蒋介石轻视农民的力量,觉得他们没什么。
可是,共产党知道,四亿人口中有三亿是农民,只要他们得到解放,拿起枪,中国就是三亿战士,谁也打不败中国。
农会建立了,通过农会将农民组织起来,农民武装也建立了。
通过破除迷信与神权,农民被解放了,农村社会风气被改良了。
正是那句“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农民被解放了,这些农民只要拿起枪,就是战士,就能和侵略者作战。
而这些农民,则成为了红军源源不断的土壤,不断补充新鲜血液。
正是那句“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毛泽东最忠实的学生罗荣桓虽然是政工干部,却位列元帅军衔,就是因为善于根据地建设,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建设有大片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去了东北,在北满开展农村根据地建设,解放了百万农民,最终把东北野战军从十万人扩充到了一百万人。
毕竟,中国农民压抑太久了,如今终于找到了方向感,当然要拼死一战。
鸦片战争后,广州15000名农民在三元里包围英军,惩罚烧杀抢掠的英军,取得三元里抗英大捷。
太平天国时期,面对着英国人华尔的洋枪队,太平天国诱敌深入,将其全歼。
八国联军侵华时,面对着英国西摩尔的2000军队,义和团农民冒着火炮进攻,取得廊坊大捷的胜利,八国联军死伤200人。
这些壮举都是农民的怒吼,原来清军害怕得要死的洋大人,在农民面前也像一条狗一样被打败。
可是,统治者要么无视,要么甚至将其扑灭,因为他们恐惧,比起侵略者,这些压迫者更害怕农民。
如今,农民终于解放出来了,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数百年的怒火压着木柴,终于被点燃了,终于不周山下红旗乱,工农千百万倾巢而出。
百万愤怒的农民,拿起枪,就是百万愤怒的军队。
中国千百万迷茫的农民们,终于找到了方向感,那就是保护自己的家。
一个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力量是无穷的,当然要拼死一战,中国的战斗力就从这里来。
所以,当麦克阿瑟面对中国军队的时候,他轻蔑地笑了,中国军队,谁不知道,一触即溃的玩意儿。
可是,朝鲜战争上的中国军队告诉他,觉醒的中国人,为了自己而战的时候,是无往而不胜的。
觉醒后的中国人民终于实践了,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曾经的中国,浑浑噩噩,几千英国人就可以横冲直撞入侵中国,因为国家不知道有民,民就不知道有国。
百年之后,面对着悍然干涉解放战争的英国军舰“紫石英号”,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开炮,把它打残。
靠的是什么?
人民的力量。
曾经的中国,3万八国联军就能入侵中国,攻入紫禁城,杀烧抢掠无恶不作,面对着帮助清朝的农民,清朝只有恐惧,甚至将其绞杀。
百年之后,面对着美国为首的十六国军,中国已经可以在朝鲜战场上和他们大战了,很多战士本身就是农民,是解放出来的农民。
靠的是什么?
人民的力量。
所以打完抗美援朝之后,彭德怀才会说,抗美援朝的胜利表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中国共产党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带来了“魂“,带来了中国人的觉醒。
觉醒的人民是有战斗力的,以前他们不知道为何而战,现在知道了,为家人而战,为保护自己的家园而战,这种奋不顾身的力量就是战斗力的来源。
觉醒的人民是有疼痛感的,面对着侵略和挑衅,国土沦丧,岂能不痛彻心扉,不与敌死战?
这样的国家,会妥协吗?
会投降吗?
会做亡国奴吗?
觉醒的人民更是强大的,只要他们的怒吼,就能让敌人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直到死亡。
就是依靠觉醒的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给中国的“魂”。
如今,面对着美国在涉港、涉台、涉疆、涉藏、涉南海等核心利益的挑衅。
面对着新时代的八国联军围剿,中国人还能找到曾经的初心吗?
那就是完完全全地信任人民,依靠人民,利用人民的力量来取得胜利。
今天,中国的“魂“还在吗?
回顾中国共产党建立近百年来的历史,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挫折、风险和困难,但也从这些苦难中不断成长,在革命年代形成了英勇向前、视死如归的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在建设新中国初期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敢闯敢试、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正是这些伟大的精神创造了我们如今幸福的生活。
因此,党员干部要牢记这段艰难跋涉的历史,去继承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过去成功的来之不易,防范思想懈怠的风险,在忆苦思甜中汲取前进动力,在忆苦思甜中保持初心不改。
这部剧,我不知道评分低是怎么打出来的,也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打低分。。
也许是因为年轻演员太多,也许是因为觉得不符合历史,也许是对些许演员的刻板印象而影响了对剧的评价。。
我想说的是,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够以自己的偏见诋毁历史,贬低优秀的作品。。
至少在我看到的,在内容上,这部剧高度还原历史,每一个历史细节,每一个人物的命运,每一个重要的事件都交代的极为准确。
几乎可以说是当时的还原,有些人觉得不可能的事,现实比这可能还要传奇。。
在形式上,这部剧也足够精细,服化道做的逼真,甚至战争场景直接去当地拍摄,重要镜头都衔接,全景镜头,剪辑和长镜头都做的很不错,有很多接近电影质感。
可以这么说,除了演员也许有的有违和感,其他方面真的符合一部好剧都所有条件。。
这部剧作为历史课本的补充都不为过,所以出场人物,历史事件都很详实。
节奏也很顺畅,一点不拖沓。
今天的人们应该知道历史,也应该了解我们党和人民奋斗的进程,只有这样,才能明白今天都生活从何而来,今天的党和国家又将走向何处。。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作为学生,我很庆幸能有这样一部展现历史都剧。
我也很遗憾,要是当时高中有这样一部剧,也许对历史和政治的兴趣会更大一些,成绩也能更好一些。。
今天的孩子真幸福,有《觉醒年代》直接出作文题,也有《光荣与梦想》整理历史。。
恰好这两部剧里有些人的演员还是一致的,所以更容易接受。。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