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才看了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应该已经上映很久了,我喜欢让雷诺,他的意外出现着实让我兴奋了一下,老先生一出现,基本可以奠定影片的级别,至少不会是一部烂片,果然,看过之侯,觉得挺好。
这是一部所谓烧脑的作品,但是也不算特别复杂,看了之后,特别想和朋友交流,打开豆瓣,看看大家的影评,觉得都似乎差点啥,于是有了动笔的冲动。
后面有剧透,请谨慎阅读。
故事一开片,一个小女孩从房子走了出来,屋子里面灯光一闪一闪的,房子外面雾气弥漫,小女孩似乎看到了什么,然后稍作停留,走向了路的一侧。
这个细节和后面的故事吻合。
小女孩的确见到了熟人。
然后镜头一转,一个小镇的模型出现了,在小镇模型的前面有着小镇的名字“阿瓦奇”,然后让雷诺饰演的心理医生在夜里接到警察的邀请电话,驱车前往医院,在途中,心理医生经过了小镇的牌子,小镇的名字“阿瓦奇”再次出现了,医生还看到了车祸现场。
心理医生去见的是一个老警察,老警察就是肇事的一方,老警察声称:“雾,是罪魁祸首”也就是说,老警察开始陈述的时候,他的意思是意外,他是无辜的,而见心理医生,是因为警方认为这老头有心理问题,从女警口中得知,老警察声称不记得车祸之前的事情。
车祸里,死了一个教授,而这个教授是这个老警察一直调查的嫌疑人。
故事由此展开。
我之所以要说一下开头,是因为,开头的细节很容易被忽略。
后面的故事我就不再复述,直接说一下我对故事的理解。
老警察:沃尔格(VOGEL)意大利与SIG是先生的意思,后面一张明信片,没有翻译,上面写着SIG.VOGEL,也就是说,这张明信片就是给老警察看的。
这点很重要,这也解释了老警察后来独自行动的原因,这是很多朋友对后面的情节一头雾水很重要的原因。
首先,所有朋友应该最关心的是,凶手到底是谁?
换句话说,教授是无辜还是凶手?
教授的确很可疑。
教授的老婆出轨,他原谅了老婆,但是条件是搬离原来的住所,来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小镇。
在这个小镇上,教授一家的生活很拮据,教授有生活的压力,而他的女儿对他也不够尊敬。
教授的妻子是律师,而且是经济律师(教授让妻子为自己辩护,可妻子说她不是刑事律师,而且她妻子之前学习合同法。
),可以推测,她妻子原来的收入要远胜于教授,但是因为教授处在道德的制高点,所以他漂亮的妻子舍弃了自己的工作,和丈夫一起来到这个小镇。
他的妻子并不快乐,她舍弃了自己事业,目前无事可做,还要承受着道德的谴责,表现的极为压抑。
教授对他的妻子有深厚的感情,这点可以肯定,不然带了绿帽子离婚算了,但这是不是爱,我难以肯定,真正的爱是让爱的人更幸福,而不是选择去控制,不管怎么说吧,教授对自己的妻子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拮据的生活急需金钱,所以他萌生了模仿30年前连环杀手的行为,再让自己在无可辨别的证据面前成为无辜者,以此来换取国家赔偿,这就是他的动机。
而更深层地的动机,他对妻子的控制难道不是虚荣吗?
而妻子委任于他,又何尝不是为了虚荣?
在这里,无论教授是不是凶手,教授都已经有罪,他的罪就是他对妻子的折磨!
但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不要忘记,教授的故事是怎么来的,教授的故事全部来源于老警察之口,而老警察作为车祸的当事人,老警察就一定是无辜的吗?
姑且不论车祸的事情,这老警察一开始就不是那么单纯为了破案而来。
这个老警察的确是个破案老手,有着充分的办案经验,但是他的经验也是将他陷入牢笼,让他成为魔鬼的罪魁祸首。
随着故事的不断推进,老警察的历史逐渐浮出水面,这家伙办理过名为“毁坏者”的案件,曾经为了打击罪犯,不惜践踏警察的底线,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将上一案件的嫌疑人送上法庭!
这警察是一个为了打击犯罪而不惜摧毁他人生活的主儿!
虽然法庭最后裁决嫌疑人无罪,并获得了100万的赔偿,可从律师的口中,我们能得知,嫌疑人的生活已经完全被摧毁,嫌疑人被案件伤害的很严重。
可老警察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嫌疑人获得了巨大的赔偿,已经弥补了带来的伤害,他不同情嫌疑人,他的借口是,一个整天被死亡包围的人,对伤害已经麻木了,更有甚者,他认为将嫌疑人送上法庭之后,炸弹事件停止了,也就是说,即使法庭判法嫌疑人无罪,他仍然不认为他有过错,甚至他一直认为他的调查是正确的,他甚至和记者说,那是一次漂亮的调查!
老警察不然认为自己无罪,还一直坚信他是正确的,魔鬼最愚蠢的罪恶就是虚荣!!!!
这样看来,老警察撞死教授就一点不意外,老警察被自己的虚荣所困,他早已经化身为魔鬼!
在回顾一下,老警察是怎么来到小镇的,电影的开篇,这老头从容的在小镇上最后一家旅馆吃着早饭,饭桌上有一张警方颁发的寻人启事。
旅馆老板胸前挂着十字架,说愿上帝宽恕我们的罪孽,我应该关闭这个旅馆,老板娘觉得圣诞节不有客人。
可老警察说,过不了多久,人们会蜂拥而至,旅馆不用关门。
这个时候案件调查还没有开始啊,老警察来到这里已经盘算好了如何利用媒体,他是为了破案吗?不是!
他是为了恢复自己的名誉!
老警察抵达小镇是12月25号圣诞节,而女孩安娜卢的失踪时发生在11月23日下午五点左右。
已经过了两天,这老警察老早就已经猜到女孩已死!
在他吃早饭的时候他就知道!
他利用媒体,利用狼狈为奸的记者,甚至利用被害人的家人,利用身边的一切来为自己造势,仔细想想,他完全无视被害人家人的感受,冷漠而惭愧!
难道只有杀了人的凶手才是魔鬼吗?
说到事件的时间节点,不得不提,在教授一家的饭桌上,一家人的对话中透露出,他们一家来到小镇正是半年前,6个月,这不得不让人猜测,如果老警察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教授一家搬到这里来根本不是偶然,是教授根据网上记录的30年前的连环杀人事件而选择的这里。
教授的职业对于挑选被害人是多么的具有优势。
那么教授有没有完成这一切的能力呢?
答案是,完全具有!
首先他的知识层次够,他完全可以根据互联网找到连环杀人事件!
其次,他学过表演!
第三,他勾搭女学生的套路非常纯属。
这也就不难理解,他一个低收入人群怎么搞定的大律师!
老警察的推断很有可能是正确的!
在教授一家晚餐时,她的女儿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谁来支付学费?
这明显是在挖苦教授。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他们家原来的生活并不拮据,原来家里的经济来源是妻子,而因为妻子出轨,妻子理亏,只能顺从丈夫来到这个穷乡僻壤,原来家里优越的生活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女儿是有怨言的。
但是因为女儿也知道一家人是因为什么来到这,所以才会这样问。
而妻子和教授的回答更有意思,都是:我们会想办法,而家庭地位立刻变得立体。
明显妻子原来处在主导地位,而丈夫完全处于下风,也表现出孩子对父亲的不尊重。
孩子生活在教授的身边,孩子对父亲的为人有着合理的解读或直觉,这是非常合理的。
而丈夫和妻子的对话也有意思,教授说他在女儿的这个年纪更加反叛,更加过分,这似乎也在暗示,这教授也不是什么简单的家伙。
妻子和教授还多次说我,我知道你是好人,这句话也有深意,一方面,表示妻子对丈夫的感情未必全是爱情,很大程度上是内疚,有对教授的,也有对孩子的,令一方面,也表示妻子未必就那么相信自己的丈夫,当看到警察和丈夫的伤口时,妻子明显有着怀疑,妻子对丈夫的爱也不是那么坚固的!
为了让人物关系更加明显,导演干脆利用女儿的嘴直接说出:这都是你的错!
妈妈不会说你,是因为她可怜你!
说到对白,这部电影的每句对白都不是白给的,信息量相当的大。
包括最前面旅馆老板说的话,几年前家庭,孩子,小镇很热闹。
那么为什么小镇变得萧条了?
================================================================像上面这样分析,这样写实在太麻烦了。
下面我把我注意到的点写出来,大家可以一起琢磨。
=====================================================================1、女孩在日记里写道,11月23日,她学会了做手串。
上帝,猫,手镯。
2、电影里一直有一个协会,成员都是镇上的居民,老警察有激进分子来形容他们。
这个协会贯穿始终,很是神秘。
3、让雷诺饰演的心理医生的办公室就在这个协会的楼。
4、一个16岁女孩的手机里只有六个人的电话!
5、女孩的父亲觊觎女孩的同学!
6、女孩的父亲看到教授时,提着斧子就走了过去,一个被害人的父亲在看到嫌疑人时没有任何表情,而教授吓得半死!
7、教授的胡子是区分事件时间线的重要线索。
教授在观看老警察处理的上一案件的录像时,是有胡子的,也就是说,他是实现就知道老警察的根底的。
也知道国家赔偿这件事。
8、从始至终女孩父亲的表现都值得玩味。
当女孩母亲对着镜头哭泣时,女孩的父亲面无表情。
9、教授不满意当地警察对自己的态度,认为对自己不够尊重,处理中心在停车场,而自己的办公室在更衣室,很不满。
10、老警察带来的助手继承了教授的衣钵,最后也学会了利用媒体,而且不再听教授指挥,老警察教了一个反了自己的好徒弟。
他徒弟其实了解全部的过程,关键时刻,他利用了老警察上当的事件,开始自己上位!
11、看似婊子的女记者,恰恰选择报道真相!
不合老警察狼狈为奸。
这个老女人有狗一样的新闻嗅觉。
他在警察前面就发现了教授可能无罪的判罚。
12、女孩戴在猫脖子上的手串,为什么会跑到母亲的手上?
母亲为什么把手串交给老警察?
13、女孩为什么有两本日记?
第一本是父母发现的,然后交给警察的。
第二本是未知嫌疑人同时邮寄给警察、残疾女记者的。
父母应该不知道女孩还有第二本日记。
母亲说,一般女孩在16岁都会叛逆,而女孩没有,真的是这样么?
女孩没有秘密吗?
14、第一本女孩日记中有一张合影,照片上的女同学恰恰就是和教授勾搭,让教授教表演的女孩。
15、协会教堂里为安娜祈祷,除了母亲人人都似乎心怀鬼胎,人人都有罪!
16、老警察关心收视率甚于关系女孩的生死,而助手习以为常、没有任何异议!
17、一个曾经繁荣的小镇,谁都知道谁,只有一户外来的人家,本地警察是不是傻?
不去调查?
18、30年前的案件,6个女孩消失,为什么案子不能病案,女记者却被众人嘲笑?
这么大的案子怎么就会不了了之?
老女记者的腿是怎么瘸的?
19、安娜的第一本日记实际只有几页!
那是给她妈妈看的!
她妈为什么充满了愧疚?
女记者说也许安娜有一个成年的男朋友!
20、电台的收音机里传来声音,有人认为镇上的居民在保护怪物!
外人会这么说吗?
只有镇上的内部居民才会了解内幕!
21、当女警长同意老警察的观点,需要一个怪物的时候,她自己也成了怪物,她的正义沦陷了。
22、电视里老女记者采访的律师是办理“毁坏者”案件的律师,也是自己跑来出来教授案件的律师,这律师和记者没有差别,像狗一样闻着味儿就来了。
23、老警察在挖录像带的时候有人监视他!
24、安娜的第二本日记也邮寄给了女记者!
25、魔鬼最愚蠢的最就是虚荣,但是成为魔鬼的乐趣在哪里?
也正因为如此,老警察向心里医生说出他干掉了凶手。
老警察一直有信心逃脱制裁。
26、心理医生非常聪明。
27、老警察曾经问,一个心理医生在这个穷乡僻壤能干啥?
28、心理医生带着红帽子,在当年河边也是红帽子,而消失得女孩都是红头发!
29、瘸子把老警察出卖给了女记者,而来恢复自己的名誉。
还是虚荣。
30、三十年前6个女孩的连续失踪事件突然停止,而心理医生结婚了30年。
但是心理医生认为那不好受。
31、心理医生回家,外面有风雪,却没有关闭大门,他的左臂仍然疼痛,他检查了床上妻子的睡眠状况,然后下楼才关闭大门,然后审视自己的战利品。
非常严密的逻辑!
32、教授的女儿也是红发!
………………太多了,记不住了========================================================================这是一部信息量很大,细思极恐的电影!
下面是我的一些猜测:一个闭塞的山谷,一个总要濒临死亡的男孩,他迷恋红色的女孩,同时因为濒死的体验,他迷恋观察女孩死亡的过程,他喜欢带着红色帽子,有频率的杀害了6名女孩。
之后,他的左臂继续疼痛,即使推开大门,都会隐隐作痛。
身体的原因让他失去了作案的能力,他因为心脏的问题总要面临死亡!
他没有选择,他必须有人照顾,他结婚了。
转眼30年,这30年里,一方面,因为有了妻子,他不再那么方便的作案,另一方面,他的左臂也不允许他再次行凶。
他很聪明,他对自己的心理迷惑,也对他人的心理着迷。
他执着的研究心理,山谷里的小镇就是他的实验室。
他成立了协会,他控制者协会,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他让女警长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个想到找他,他让女警长相信镇上的人都是清白的。
他让安娜的父亲麻木,甚至在遇到嫌疑人的时候,即使手里提着斧头,都没有萌生报仇的想法。
镇上的人民思想是压抑的,被他控制的。
他成功的六名女孩的家长都放弃了调查事情的真相,更放弃了复仇的概念。
半年前搬来这里的教授很聪明。
教授来到小镇不是偶然的。
教授因为妻子的出轨而备受折磨,终于,一个计划在教授心理慢慢的萌发。
教授以为一切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下,而他不知道,在这背后,有一双眼睛,宛如上帝窥视着众生,静静的看着这一切发生。
正如一个人看着小镇的微缩模型,将众生玩弄在股掌之间。
小镇在几年之前还是繁荣的,但是现在没有了往日的景气,小镇需要热点,需要蓬勃,需要金钱,正如教授说的,动机往往就是钱。
而安娜就一如一个祭品,将小镇再次带入短暂的繁荣。
人们有了更高的收入,协会教堂也就更多地捐款,一个女孩的生命为小镇的经济也带来复苏。
这次热点过后,小镇会再次趋于平静,当需要的时候,或许另一个祭品就会再次出现。
====================================================================然而还有另一个方向的猜测:老警察发现了连环杀人案,也破获了安娜卢失踪的案件,于是,老警察决定利用安娜卢的失踪案件,将30年前的连环杀人案连根拔起。
心理医生驱车赶往小镇协会的确看到了车祸现场,但是他并没有看到教授的尸体,只是模糊的看到两台肇事车,所谓的老警察干掉嫌疑人只是老警察的一方说辞。
老警察有几句话深深的打动了心理医生,恶魔最愚蠢的罪恶就是虚荣,而成为恶魔的乐趣在哪里,不就是虚荣吗?
如果自己所做的事情不能被别人知道,那么自己所做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
老警察临走时说,你是一个只钓一种鱼的渔夫,心理医生此刻太想看看自己钓到的鱼!
事情已经过了30年了,自己所做的一切仍然历历在目,他再也抑制不住要再次看看自己战利品的冲动。
他得出了老警察根本没有失忆的结论,匆匆自己推断了老警察谋杀嫌疑人的结果,然后匆匆驱车回到自己的家,在查看了床上的妻子仍然在熟睡之后,他偷偷的打开一个铁盒,里面六束红色的头发静静的躺在里面。
外面的风雪仍然呼呼作响,而此刻外面到底有没有老警察在守候他拿出证据呢?
我也不得而知……
一个小镇,心理医生半夜被叫急诊,老警探说遭遇车祸毫发无伤,身上却有血迹。
心理医生开始和老警探交谈,老警探讲述自己破女孩失踪案经过,称自己晚上杀掉了教授;心理医生说自己喜欢虹鳟,钓到了就做成标本。
老警探被铐走,心理医生回到家,掏出了陈旧铁盒中的六缕红色头发。
故事真相:医生是连环杀手“雾人”,警探讲故事,真假交织,最后引医生自己拿出了关键性证据。
1.超市炸弹案,被告坐牢四年后被释放,得到赔偿,被抓之后就没有炸弹出现。
也许警探真的抓到凶手,也许真凶畏惧再不作案。
2.教授无接触药剂的渠道,老警探的讲述中受害女孩是被注射死的,心理医生最有可能接触药。
3.警探故事中白天鼓掌就有邻居出来看,女孩和教授夜晚呼唤猫的名字却没人出来看,故事是警探编的。
4.偷拍男孩在心理医生处就诊,老警探反而迟迟不找医生了解情况。
5.受害者都是红发女孩,医生的渔夫帽也是红色,警探说医生是只钟情一种鱼的渔夫。
6.警探没有杀教授,车祸可能都没有,一切都是他的故事,为了等待医生的证据出现。
7.警探故事里的其他诸如录像带、教授用血勾引警探、教授手上的O情节,可能也是假的。
先用排除法,没有出小镇遍寻不见。
从心理医生那边找线索:六条金樽鱼,六个女孩的金色头发。
对应关系非常明确:六条金樽鱼从湖里来到了医生屋里,六个女孩的尸体从屋里去了湖里。
联系湖中水温常年低下然后一切可以肯定。
故事的完成度非常高。
侦探的思维判断很准确,执行力很强。
极限施压逼出案件嫌疑人受限于嫌疑人心理同样强大没有办法完成定罪。
我认为整个故事都是老探长为了吊出最后那条红鳟鱼而杜撰的,真正的凶手是心理医生。
整个过程教授早就洗脱了罪名,但这一点老探长不会告诉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再次作案的原因是他感到自己时日无多(这一点最后他回到家开门左手作痛是心脏病的征兆可见),想再博一把。
教授不可能是凶手的原因是他在绑架小女孩的时候,居然让女孩唤小猫的名字,还叫得特别响,,老探长拍个手就让邻居们都注意到了,叫得这么响会没人发现?
所以教授杀人过程是老探长编的剧情,用来引出心理医生的。
影片在开始和结尾都有照小镜子的细节,开头是老探长一正,结尾是心理医生一邪。
所有的杜撰也好,猜测也好,诓骗也好,都是为了击穿心理医生的最后防线,将他多年前的犯罪证据锁定,连环杀人案告破,精彩!
《迷雾追凶》咋看起来是案中案,查一个案件带出30年前杀6个女孩连环杀手“迷雾人”的案件,但细细推敲,其实是一个案件,前面花90%时间叙述的“安娜失踪案”,完全就是为破后面“迷雾人”案件探长精心设计的,, ,首先亮观点:安娜没有死,在她闺蜜哪里。
理由:1、开始时提到安娜有个最好的闺蜜,而且有照片;2、男孩偷拍安娜时,她正跟闺蜜亲切交谈;3、探长刮胡子时,有安娜跟闺蜜的照片;4、安娜老爸提到个羞耻的事,偷偷给闺蜜打过电话,探长立即让他住口,并且忘掉他说过的这个事。
5、这么亲近重要的线索,探长居然一次没找闺蜜问话。
基于以上事实推断,安娜其实从头到尾跟闺蜜在一起。
进而判断,探长一早就设了“安娜失踪”这个局,为了查30年前的“迷雾人”如果以上成立,那么就好办了。
教授、轮椅记者和探长都是一个团队在演戏,所以教授的被冤枉,到记者提供录像证明有“迷雾人”让教授脱罪都是安排好的。
目的就是通过这个“假设的安娜失踪案”,轰出30年前的“迷雾人”。
轮椅记者说“迷雾人”30年前杀了6个女孩,片尾医生的6束头发证明了这一点,并没有包含安娜在内。
而安娜又符合“迷雾人”的偏好:16~24岁,红头发, 雀斑。
显然为什么选安娜扮演“失踪人”,正因为她符合这个特征。
明显对着“迷雾人”来的。
安娜不是教授杀的,教授夫人说教授23号那天出去一整天“晚上才回到家”,而探长描述教授绑架安娜的过程是在深夜,而且深夜里安娜叫了6声猫 ,教授叫了2声,探长拍掌都能引来邻居微观的小镇,这深夜的8声叫喊显然会有人听见。
所以,探长描述教授绑架安娜的内容显然是谎言。
探长跟医生的谈话,从一开始就有所指,“你以为是外面的人,其实魔鬼就潜伏在身边”。
“魔鬼最大的罪过是虚荣”,“邪恶的事情不炫耀就没意义了”,关于O的设计,其实跟上面的话都是“心理暗示”,因为怀疑医生,但又没证据,只能通过一轮表演,外加谈话的心理暗示,让“迷雾人”去看他的虚荣,从而破案。
那么是怎么发现医生的嫌疑呢?
首先是轮椅记者30年的研究认为“迷雾人”就是本地人,而且还没死,没离开。
然后探长一开始跟医生谈话时,就说到医生在这里生活了多久“将近40年,过几个月就退休了”,用排除法,在一个小镇里,很容易就怀疑到医生。
但没证据,于是上演了一部大戏,把医生引出来,而且通过心理暗示,把“罪犯的虚荣”(证据)引出来。
最后,扮演医生的是《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杀手里昂,演技炉火纯青已入化景,电影十分精彩。
1、影片开始,熟睡中的心理医生被叫醒到自己办公室,为了鉴别车祸中的探长是否真的“失忆”,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心理医生家在小镇阿维肖的外面,第二办公室或者任职的医院是在小镇里。
2、探长表现出不耐烦的神情,并表示不想被扣押也不想见心理医生,结合下面剧情心理医生全程侃侃而谈毫无戒心和压力,这些说明两点,一并不是探长和警察演戏来侦察心理医生,二心理医生如果再次犯案见到探长必定有戒心,即使不会紧张到露马脚也没必要和探长促膝长谈,找个机会打发掉探长更为合理。
3、心理医生一眼看穿探长的把戏,车祸无伤说明衬衫上的血迹不是探长自己的,慌不择路发生交通意外是在逃窜而不是大雾!
那么影片正式开始。
4、只有一条路通往小镇,也就是说此案排除外地人作案的可能。
5、女孩妈妈给探长的手链,跟后面猫脖子上的手链很相似,都出自女孩之手6、探长通过拍手后邻居的反应确定为“熟人”作案7、探长调来直升机、警员及若干志愿者组成声势浩大的救援队,结合后面的记者团,说明探长很喜欢大张旗鼓,破案思路等同于“炒作”。。
这时女孩爸爸交给探长假日记,并说明他对女孩闺蜜的性欲望,这里是为了表现闺蜜的人品(闺蜜人设喜欢引诱老男人),为后面教授利用闺蜜自毁人设做铺垫。
探长明显对此类事情毫无兴趣,也暗示女孩爸爸不要多事。
8、探长找来“心腹”女记者举办一场哀悼仪式,通过仪式偷拍男孩和教授开始登场。
9、助手告诉探长偷拍男孩名叫马提亚,有轻微精神障碍,主治医生正是片头的心理医生,那么结合片尾是否是心理医生再度作案?
这里导演布下悬疑有意误导。
10、镜头一转,探长偷摸来到男孩家,之所以偷摸是因为探长为了保护男孩不被媒体曝光(十几岁的孩子不太可能是绑架者),同时又期待男孩能提供线索。
这里也能看出探长的破案手段剑走偏锋也极为令人不齿11、教授策划好一切,时间选在23号清晨,事前假意询问参加面试的妻子是否陪同他一起去山中徒步。
教授傍晚回到家,妻子询问受伤的左手,结合后面可以看出从诱拐到拍照、扔书包、寄日记、埋录像带、处理尸体也就花了一天时间,颇为麻利。
12、教授坐在餐馆向女孩闺蜜发送暧昧短信13、下面就是教授和探长正面PK,一个是各种演,另一个是各种栽,各怀鬼胎,其实也是心照不宣以期达到各自目的。
14、警察上门做DNA和指纹采集同时也偷摸按装了监听器。
教授做完案清洗了车子,然后再沾上猫的DNA,结合后面对质时否认家中养猫,但又无法做出解释,目的是确保让探长抓住把柄,让自己深陷其中15、教授建凉亭时故意又割伤了自己,目的是让已经止血的伤口重新渗血,方便留下那道血迹16、教授独自走在伐木场的泥泞小道,这时女孩父亲手持斧头迎面走来,两人对视一眼,教授顿时腿软,但是对方却毫无怒气。
这个镜头不知导演何意,是凸出教授心虚?
还是为了表现女孩父亲不为流言所动的高贵品质?
17、镜头一转,潜水员似乎找到了什么,结合闪现的满墙猫的照片,本以为会是猫的尸体,结果是书包,没错就只是书包,这里导演是卖了个萌吗,书包要像尸体一样盖着白布捧在手上?
【哭笑不得】18、本片剧情大纲通过教授之口缓缓道来”模仿,就是从前人作品中收到启发;邪恶才是推动故事的关键;你得找一个无罪之人当祭品推动剧情;主人公要表现的模棱两可,引起所有人怀疑;现实中杀人是为了钱”19、探长第二次收到清白短信后得知三十年前迷雾人案件,这里要注意轮椅记者之所以说能洗清教授嫌疑,不是作案手法与三十年前相同,仅仅模仿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寄出去的日记同时还有探长的名字!
这是什么?
这是来自一名经验丰富心理过硬、屡屡作案又逍遥法外的凶手的蔑视和嘲讽!
记者想当然的认为这一挑衅行为不可能来自一名“生手”,所以假如这是凶手寄出的,那教授自然可以洗白。
而教授正是利用了这一惯性思维,让记者成为自己的传话筒。。。。。。。。。。。。。。。。。。。。。。。。。。。。。。。。。。。。。。。。。。。。。。。。。。。。。。。。。。。。。。。。。。。。。。。。。。。。。。。。。。。。。。。。。
同时这里的剧情也出现了BUG,日记是失踪当天寄出来的,假如探长在第一次收到清白短信时就给轮椅记者打电话呢?
那么他在做伪证之前就被拍到毁坏证据(录像带),那教授就不会被收押起诉,也就不会获得赔偿,这个地方我认为是导演的失误。
20、探长撕毁录像带的动机导演诠释的不够充分,这里我只能大概的推断一下。。。
首先探长打开日记本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和照片,没错是十字架的坟墓照片,这里探长第一时间想到尸体是否埋在此处,毕竟没有尸首无论如何法官都不会定罪的。
然而接下来并没有挖到尸体,只有一盘录像带!
那么这盘录像带告诉了我们什么?
没错就是被害地点!
探长此时心中暗喜以为尸体就在那里,然而床上连个渣都没有,试想下一路按图索骥屁都没找到,纯粹浪费时间,这明显被对方耍了呀!
恼羞成怒可不就把录像带撕毁了嘛,合理不。
(反正我是尽力了)最后说一下,那个大饭店是被查封后教授进去的,而不是杀完人后才查封的,至于为啥没有监控拍到那就只能问导演了,毕竟理想化设定是任何艺术作品都避不开的。
还有扔书包时是先割伤左手,然后右手扔包,书包上是没有血迹的,这才有后面探长的栽赃。
========================================================================== “魔鬼最愚蠢的罪就是虚荣”
《雾中的女孩》改编自畅销全球的同名惊悚小说。
看完我想影片大致分为五段吧,影片以每次小镇的俯瞰全图开始。
1.造势侦探来到小镇查看地形,走访失踪女孩家人,观察周围的邻居,在电视上播出第一条搜查视频,引起各界人士的注意(主要是媒体)。
2.关键线索和嫌疑人的出现利用媒体发布追悼会信息,引出摄影男孩Mattia。
找到一辆可疑吉普车,为教授的出现做好铺垫。
侦探假定凶手是怪物,以此转移警方的压力迷惑群众视线。
3.冲突侦探继续利用媒体曝光,教授陷入媒体社会舆论 ,妻子女儿的质问,警方调查的困境,律师开出的高额消灾费用。
但是这一切都是侦探的诱导和媒体的错误导向,任何人或者机构都没有教授杀人的直接证据。
4.“雾人”的案例出现一名记者搜集了大量数据,与女孩失踪特点几乎吻合,同时侦探在记者给的日记线索中找到了“雾人”作案的录像带。
教授成功的避开了嫌疑,此时侦探的逻辑推理应该处于崩塌状态。
5.胜负已分教授复制了“雾人”的杀人手法,通过缜密的布置摆脱嫌疑。
只有侦探知道教授是凶手,同时他也被利用,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杀掉了教授。
更大的惊喜是精神病博士就是“雾人”,他因为心脏病已经退隐。
个人自用非影评 剧透勿看2021-8-5迷雾追凶爱奇艺小镇里16岁女孩失踪探长和助手前来调查警力有限而且警察还不愿意加班探长说如果你愿意面对良心谴责小镇只有加油站一个摄像头镇里居民都信仰狂热的宗教探长到女孩父母家做笔录得到一本假日记本宗教家庭从女孩家出来探长拍拍手邻居都纷纷探头观看女孩失踪却没人发现证明是熟人作案女孩父亲告诉探长自己做错过一件事就是给女儿同学打电话一接就挂掉探长找到女记者答应提前25分钟给她消息记者制造自发祈福活动祈福活动中滑板男孩拿走一个纪念品滑板男孩有精神疾病脖子上总挂着摄像机偷偷拍摄失踪女孩探长偷偷来到滑板男孩家电脑里发现失踪女孩身边有一辆白色吉普车白色吉普车是教授的教授老婆曾经出轨教授选择原谅一家三口搬到小镇里家庭比较贫困老婆没有工作女儿叛逆女学生请求教授教自己戏剧教授发短信让她到家里来记者开始围住教授家教授成为嫌疑人做了DNA等调查律师找到教授告诉他探长喜欢利用媒体舆论超市爆炸案嫌疑人在超市安放炸弹探长找到一个嫌疑人嫌疑人在监狱关押四年被判无罪得到赔偿一百万但是中风了家人朋友也都弃他而去电视里律师说这是探长的把戏把民众和媒体的注意力从真相上引开律师告诉教授不要让他相信自己无罪女记者告诉教授如果他承认可以得到一大笔赔偿女学生告诉女记者教授给她发的短信教授老婆带女儿离开探长找到教授教授在女孩失踪当天去了山里徒步手被树枝割伤探长在车里发现猫毛失踪女孩在家门口养了一只流浪猫探长告诉教授如果找到这只猫教授就完了河里打捞出失踪女孩背包教授正在课堂讲述作家成功的第一步是模仿探长前来带走教授女孩背包的血迹发现是教授的教授被逮捕探长收到短信说教授是无辜的探长打电话过去对方是轮椅女记者30年前失踪过6个雀斑红发女孩女记者称凶手是迷雾人但是没有人相信女记者女记者拿出失踪女孩的真正日记日记是女孩要寄给探长的女记者只想得到真像探长打开日记女孩喜欢上一个男孩在手腕纹了一个o明信片里有一张照片探长来到照片里的森林墓地从旁边挖出一个包裹里边是录像带探长看录像带里边是一个人拍摄旁边是失踪女孩探长来到一家被封禁的酒店酒店房间里探长撕毁录像带旁边房间涌出大批记者说探长要撕毁证据教授被释放律师告诉教授去起诉这样并不是吃失踪少女的人血馒头探长给女记者打电话探长要上电视后台探长看到教授教授的手腕处有个o回到小镇探长杀了教授探长出了车祸身上有血迹被警方带到心理医生处探长与心理医生聊天说出一切事情教授从电视里看到采访超市爆炸案的嫌疑人教授利用寻找流浪猫带走失踪女孩因为是学校老师女孩没有防备教授给女孩注射女孩死了教授对着镜子拍摄把明信片寄给探长教授故意给女学生发短信引起怀疑故意割伤手留下血迹让探长栽赃自己心理医生只钓一种虹鳟鱼曾经得过心脏病谈话结束探长被警方带走心理医生回家打开一个箱子里边是六缕头发警车呼啸前来民众不会理解只会怪罪
警探遇到案件第一反应是扩大影响范围,提升案件知名度,再找到替罪羊结案,从而在职业生涯中再添一笔辉煌。
真相对他而言无关紧要,此乃失职,亦是虚荣之一。
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前有超市爆炸案,已让对手摸清自己特性并加以利用。
教授课堂上说到“所有作家都是从前人的作品中获得启迪,成为作家的第一步就是模仿”“文学作品中杀人往往是因为仇恨,而现实生活中杀人经常是为了金钱”,这两句已为故事埋下伏笔,他模仿迷雾人所杀6名少女的方式添加了第7位受害者,并邮寄日记给记者,造成迷雾人重新作案的假象,并故意开车进入目击者视频,故意留下自己血迹,利用警探的虚荣达到获得政府巨额赔偿的目的。
殊不知为作纪念留下的o成为了破案的关键,此乃疏忽,亦是虚荣之二。
说来也讽刺,一位心理不正常的心理医生,杀害6位红棕发色女孩后,由于心脏病金盆洗手,从此钓到虹鳟鱼都会制作成标本挂在墙上,也因此让警探怀疑,结尾看到6束头发也应了警探的推测。
三大主角,目的不同,却都点题了魔鬼的共性,最愚蠢的罪行是虚荣。
单从人物主线来看,三大主角特性鲜明,足以撑起烧脑悬疑类型的题材,但整体节奏缓慢,开头剧情拖沓,为整体减分了。
群山环绕,风景如画的小镇如世外桃源,然而在这里,花季少女意外失踪,迷雾中引来探长追凶。
女孩儿究竟在哪里?
到底谁是凶手?
故事跌宕起伏,拨开重重迷雾,探清事实真相,使凶手绳之以法。
三大男主演异彩纷呈,特别是让雷诺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他饰演一位精神科医生,隐藏得最深的真正的凶手,感觉他本人就有严重的精神问题,几十年中制造一系列的杀人案件。
教授马提尼意外卷入案件,想借此机会发笔横财,探长老谋深算又贪慕虚荣。
极度烧脑的一部悬疑探案片。
之前看到有短评说节奏慢,我还不以为意,直到我中间看睡着了,大约十几分钟后醒了继续看居然丝毫没影响对主线剧情的理解!理解作者/导演是想描绘犯罪以外的更广阔的人性画卷,只不过(可能是语言原因)实在没感受到啊!凝练一些可能令此片更吸引人。最后,尸体呢????不交代尸体去哪儿了实属偷懒啊
节奏不太好,前面昏昏欲睡像在讲故事不是悬疑,导致后面反转少了点劲儿,但是反转不错
前面的节奏真的可以加快点,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后面的反转。
很好看。剧情紧张。
导演为了制造悬疑氛围,把自己的叙事和观众全带到沟里去了,这叙事能力,还没整明白就别玩花活了呗。谢谢。
拍了个什么玩意,无聊沉闷,这就是我讨厌悬疑片的原因
Jean Reno排在演員表這麼後面,我還以為只是長的像他的演員,他在這部電影裡講義大利語?昨天看暗流,今天看這部都有尚雷諾,都沒看很懂。尚雷諾演的心理醫生是迷霧殺手,30年前殺了6個紅髮女孩。教授殺了安娜盧,為了塑造文學裡的「模仿」形象,動機不明,可能是想要一輩子花不完的錢。最後教授陷害那個警察,結果警察殺了教授,警察被捕。含家人一起看,結果爸媽都看到睡著,我媽睡到結局才醒來😂
8.1分左右。先看的《迷宫中的人》,没想到这前一部更加诡异烧脑,作家出身的导演真的叙事能力太强了。我之前一直对未解开的谜团案子嗤之以鼻,但这部电影直到最后才又一次抛出了一个新谜面,却让人为之心颤。一种比恐怖片还要诡异的感觉。非常不错。
第50分钟。。我坚持不住了
魔鬼最大的罪恶是虚荣,疯狂想起南大碎尸案(因为一直觉得该案凶手和片中凶手设定一致)。节奏实在缓慢,剧情偏爱故弄玄虚。Jean Reno又会法语又会意大利语太厉害了!看到一半终于缓缓认出男主是《绝美之城》的老头男主。帅大叔Alessio Boni剃胡须前像皮尔洛剃胡须后像Vincent Cassel。欧美文艺片的小镇追凶模式真是常见啊。(国内则是小城犯罪模式= =)
有悬疑,但是不够紧凑刺激。
两个小时的铺垫,最后把高潮给掐了。形似西班牙悬疑大片,内容却是煮烂的意大利面
近年最给力的悬疑推理电影
铺垫太过长,反转惊喜不大,但是后劲很足,很有腔调
这种题材在csi演过很多,并不算新颖,但复制连环杀手的方式再杀人,再去反诉讼的方式比较少见,可能这部电影的一个特色。而大反派看来真的杀了那个女孩,他有6个人的头发,而老女记者说之前有5个,但看电影表达的是这个教授杀人的,还是j自己的猜测,一切不好说。但教授在讲课时也说了不为了仇就是为了钱,而穷困潦倒的教授也可能真的做了这些事情。电影拍的比较慢,前面看的东一块西一块,如果不是看评分高真看不下去。很喜欢这种反转的电影,但反转的有点太突然,没交待很多事情。那个收集鲟鱼的可能也是点到,j那里也没太看明白,是怎么回事。而教授录的录影带j为何要毁掉,是因为急于破案?如果教授复制雾人的杀人方式然后赢得赔偿也可以理解,但为何要6个人的头发多1人。
该片精彩的部分不是悬疑,而是律师、记者、探员的各怀鬼胎,没事就想搞个大新闻,他们都很了解群众的心理,如果哪个人在审讯后被无罪释放了,群众只会说,居然证据不足让这家伙逍遥法外了,而不是说幸亏没冤枉了好人。不喜欢最后几分钟的反转,感觉是画蛇添足,为了反转而反转,其实到教授那里收住就够了。
睡着了好几次
一个耍小聪明的警察、一个骗钱的模仿犯,一个隐退江湖的杀人犯,之间的故事。就是节奏太拖沓,结构也有点乱,剧情有些生硬,有点为了反转而反转。
2021.04.27,橙天嘉禾影城(上海世纪汇CINTY店),刘剑锋。最后10分钟开始大揭秘。没有一个好人。
对比起来同一个导演 还是迷宫你的人看到最后有哇一种的感觉 这部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而且熟悉这类套路的观众就会发现让雷诺肯定不只是心理医生这么简单 不过看了下影评 说国内版为了过审在最后加上了警笛声确实 我也有种他被抓了的错觉不过老警察是真的蛮厉害的 虽然操控了舆论 但是也确实破了案子 特别是今天刚看了罪恶 印度哪部之后还是希望真凶能够被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