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在我眼里,算的上国产剧里有血有肉的,觉醒意识很强的新型女性题材剧,它的意义远超大女主剧。
大女主剧是老旧穿新衣,其实就是符合了当下潮流价值观的口味,和过去的傻白甜一样,是市场的产物。
可是现实意义上的导向会对于女性的要求太过完美,不切实际。
女性,滋当是努力拼搏,活出自我,哪怕她的自我价值就如蝼蚁般,也一样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而蓬莱就很好的诠释了这样的女性。
她抽烟酗酒玩摇滚,没有教育陪伴孩子,爱吹牛皮耍混蛋,可她同时又具备了什么特质呢,她热爱摇滚,并且玩的出色,哪怕时不我待时过境迁,仍然愿意付出一切只为最后一次翻身。
她享受成功,也愿意不择手段的成功。
她是自己领土里的花木兰,不是替父只替己,但不妨碍她所向披靡。
我认为女性,不该被道德绑架,自由的灵魂不应该被封印在口口相传的舆论里,或成为怨妇,或成为泼妇,唯独没有成为蓬莱,成为自己。
大结局的和解算是在意料之中的剧情,毕竟从一开始故事的核心,就一直在白天和彭莱别扭的母女关系上,通她们相处的日常推动她们的关系一点点向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剧情上其实铺垫得很充分,要让白天感受到彭莱的爱意并且打开心结,只需要一个适合的契机。
剧里这个契机就是彭莱原本准备好的文件袋,当白天看完之后,再打开彭莱的手机,才读到了彭莱心里真正想要表达给自己的信息,原来她一直渴望得到的妈妈的爱,在那些看不见的角落里,不曾缺席。
十二集的开头就是白天的视角,她舍不得妈妈离开,可又无能为力,明明彭莱许诺过她一定会回来,会给她带爱吃的冰淇淋,却一走就是十二年,让她自己一个人傻傻等着的承诺变成了一个笑话。
彭莱回来的时候,没有冰淇淋,因为白天一开始就扔掉了彭莱带回来的所有衣服,不管有没有托运回来的行李箱,白天一定是打开过的。
所以结局里突然出现在房间里装满冰淇淋的箱子,就不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东西,我认为它代表的是一个意象,寄托的是彭莱作为母亲对白天的爱和承诺。
白天以为它像冰淇淋一样,被彭莱忘在脑后了,只有在和大崔聊到从前的事情,才发现这一切并不只是她看到的那样。
进入到彭莱的视角里,同样的一段回忆,细枝末节的内容却如此不同。
也许错过十二年又彼此折磨了几个月不光是彭莱不善于表达爱意的问题,沉溺于对抗情绪的白天也忘记了给彭莱一个走进自己心里,解开彼此误解的机会。
还好,白天等到了她的冰淇淋,在哭着说出“如果她能早点儿改变,快点改变,我们就不用浪费那么原本可以幸福生活在一起的时光”的时候,彭莱也终于等到了女儿给她的理解和被原谅的机会。
《摇滚狂花》里白天和彭莱的故事证明了一点,那些看似普通平凡的幸福,对有些人来说,可能并不容易。
即使是血脉相连的亲人,也会因为误会和距离,变得遥不可及,无法让对方感知到的爱,在对方的世界里,相当于从未存在过。
但好在彭莱和白天对互相的爱意被矛盾和误会隔绝,却依然用炽烈的温度融化了外层的寒冰,抵达到对方心里。
不知道彭莱会不会在醒来之后对白天说一句,“对不起,妈迟到了。
”白天笑着回,“不止是你,迟到的还有我的冰淇淋。
”隔了十二年的冰淇淋还是会一样的甜,就像隔了十二年再次感受到的爱,永远会像初生时候被母亲紧紧拥怀里的那样温暖安心。
气质这块姚晨真的拿捏的妥妥的00后这批小花感觉出彩的不少,庄达菲,麦麦,李庚希,张子枫剧情上搁现在估计又有一堆家长投诉,甭管是真的,还是炒作,主线非主流混子渣渣妈妈搞乐队,读书不咋地骗学校搞休学的女儿也搞乐队,女儿大学不知道算不算早恋,一个闺蜜卖卫生巾破产,另一个闺蜜抢了自己的老公还成了自己女儿的后妈这乌七八糟的剧情从头到尾看不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全是让人想史的负能量何况,生活糟心的一塌糊涂还是其次,关键姚晨这么个混子素质更是不可描述的差酗酒,蹭吃蹭喝粉丝和死党,弄虚作假卖房,从不看望自己老妈,假装失忆骗人参赛,还想把自己女儿给淘汰了,完完全全就是个自私自利的酒鬼童年阴影也好,自我保护也罢,总之最后就长成了这么一个渣渣更让人感慨的是,看完后会发现,作为穷人,有时候真的很难逃脱这种构式的生活,更别提什么所谓勇气啥的,去面对生活的打击,去改变自己的人生,去挑战未知的前路,去实现心中的理想了穷人可能就只有这么一套卖了就没地方住的房子,愁苦的时候顶多就叫几个朋友点几瓶啤酒吃点小串,没钱没车没工作也只能低声下气去打工,过气了更是没啥可挑的有活干能赚钱就行穷人的生活很大一部分是为了生存,心里的想法再暖和,出了门还是得面对三伏三九令人欣慰的是,人并不是独居动物像剧中姚晨那样,都能有粉丝,大崔,俩闺蜜这种几十年交情的朋友,不管中间起起伏伏,不管自己有多少能力,至少还是会尽可能伸手拉你一把的这种好朋友所以,周围任何的人,亲朋好友,哪怕敌人对头,这是最值得珍惜的
前三集还可以,虽然不怎么摇滚。
后边拿摇滚的新瓶子装旧酒,一眼望穿的母女情感剧情,没意思。
彭莱和白天的互相折磨到互相谅解极其生硬,就像完成任务似的,突然她就体谅她了,突然她又恨死她了整个故事就像没有竹签的糖葫芦,由一个个事件组成,却缺乏上下逻辑与感情连接过渡。
唉,摇滚狂花最好的地方就是只做了12集但是姚晨的状态蛮好,整个烟熏妆挺好看。
首先声明这剧我没看完,半路弃了感觉姚晨演的不错,这个角色很带感,看的人眼前一亮但我不喜欢女儿,一种无理取闹的感觉,她在屋里放火、扔衣服我都觉得没什么,可是把她妈推到马路上、推到河里却一点愧疚都没有,这点让我感到不适,不是说演员演的不好,而是人设不喜欢,有点太冷血,也许后面母女会很好吧,可是已经看不下去了,可能是踩雷点了吧,我以为的是,她推了之后内心会有一点点挣扎 可是什么都没有,忽然替彭莱感到心寒如果以后有机会再捡起来,后面很精彩的话,我再来改星吧
题材具备新颖的元素,讲一个女人挫败且较劲的前半生,用了女摇滚乐手的包装。
这个是亮点。
摇滚外壳,实质在讲家庭伦理,母女关系。
这个内里是非常欠缺的,我不相信是编剧刻意不写,而是真的缺乏对情感关系的深度探讨,它的剧本底色具备这个基因,只能怪先天发育不足,浪费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只讲了表面假模假式的母女对抗。
蓬莱的出处和成长模式观众可以勉强脑补上,加上姚晨的演技那种暴躁感至少能有代入感,白天这个人物就完全悬浮,飘在空中的,加上庄达菲看着根本不是一个有腹黑能量,有破坏欲的少女,她看着很乖,是好学生的典范,所以完全理解不了她的一切行为。
这样,在矛盾建立中就缺失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对手,二人的矛盾和对抗感觉都是表面功夫,完全建立不起来情感羁绊而导致的伤害,所以观众只能看表面的事儿了,俗称看个热闹。
在说些细节,蓬莱12年美国生涯,对人物完全没作用,跟在国内一样被人看不上被当做边缘人物,她会想闺女吗,她会和白天通话发微信吗,她每天靠什么坚持,她看过生死有没有领域些什么?
答案是nothing!
再说白天,缺母爱的12年,她对母亲是什么感觉,陌生吗,想念吗,甚至都谈不上熟悉吧,一上来就赶走她妈的摇滚朋友们,特别像我每天跟我妈生活在一起,看着她就烦的熟悉感,而不是12年没见面的陌生感。
她的生活甚至从来没有父亲的痕迹,这个太可怕了。
她爱摇滚乐父亲对她有帮助或者反对过吗,父亲是什么样的存在,依然nothing!
所以有些失望,但是图个乐吧。
不知是否合适做类比,想到孙红雷的好先生,相比起来故事差很多。
那部剧前面深深移情于人物。
人物形象很新颖,与其说是新颖,不如说是因为国内的大部分主角形象太单一、太平庸、太刻板、太伟光正,所以彭莱这种本身就个性鲜明的角色,一出现就显得格外不一般。
整体看,不混滚圈的观众可以看母女情,混滚圈的也可以看个乐呵,剧里有些小细节处理的不是特别好,音乐部分其实还是差了点意思,包括滚圈的一些特征其实可以拿捏得更准确一些,不然圈内人可能会觉得有些陌生感。
但总的来说质量是完全ok的。
白天的形象与演绎刚开始看着会有些矛盾,总感觉像火爆性格的乖乖女,看到中间有些理解了这种反差。
小妈一直在白天身边照顾她,所以白天的形象设定会贴近小妈一点,本性善良柔软,但性格又有一点随了妈妈,有一点青春期的叛逆、也有一点对妈妈的恨再加上缺少母爱教育(小妈跟妈妈还是有区别)所以会有些极端,但我认为我感到矛盾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庄达菲演技比较青涩,如此复杂的角色演绎起来有难度,可能本人也欠缺一些与白天相似的气质。
姚晨不用说了,很多表演都很细节。
彭莱在白天醉酒后在她脑门上放玩具模仿那个玩具摊手的动作,暗示以及掩饰自己内心的纠结、心虚和无奈,好像在说:“是你逼我的哦。
”;假装失忆时的不自然表现也很真实;演出跑调在后台一通发泄后,死死盯着镜子里盛着泪的自己,拿起桌子上的梳子慢慢地梳起刘海,强迫自己冷静,装出很高傲不服输的样子。
拿起梳子是顺手的动作,似乎是想找点事做,可眼睛却告诉观众她想的不是梳头,而是“输了”。
从剧情来看,其实有些遗憾。
故事像坐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高潮迭起,很多时候避免了迎合观众的想象(弹幕里观众一直期望着如:xx马上就要来救场了的情节,可惜没能遂了他们的愿哈哈)。
彭莱与白天的矛盾很清晰,深层原因也剖析得很明确,可惜最后是通过台词来表现的。
因为我看到了摇滚狂花的上限,所以对部分只靠台词来描述的情节以及俗套剧情有些无法忍受,明明能做好,但没做到,太可惜了。
另外,作为一个摇滚题材的剧,最重要的除了故事还有音乐,理应把音乐做到极致才能体现出彭莱前后的落差,以及她对白天的情感。
写给白天的歌有些流于表面了,歌词写的都是前几集表现过的内容了,没必要再用歌重复一遍,应该多一些前面没有的细节,不然太唠叨,也太直白,虽然彭莱是在自己的梦中唱出来的这首歌,但是总觉得她就算是面对自己也不会如此坦诚,而且她一定会想象有一天会不会在白天面前唱出这首歌,只要想到这种可能,她一定会在歌词里掩饰自己。
或者换种方式说,她也会直面自己,但绝不会这么直白。
而且这首歌旋律也比较普通单一,既然到最后都没有唱完一整首,那大可在这半首歌里多下点功夫也好。
我忍不住会想象,彭莱在美国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曾经认识的人,她可能会有一些相处起来还算舒服的人,也许她会在老人熟睡时想起自己的妈妈,忍不住念叨:“我那个逃跑的妈这里也长出皱纹了吧……现在我也是妈妈了,不知道我以后也会变这么老吗?
我女儿,我走的时候她扎着小辫子哭,比我还舍不得。
我差点就留下了。
还好,最后我走了。
还好我走了。
她现在应该过得比之前幸福得多吧。
不知道她小妈会不会欺负她,不知道那些话大崔有没有替我带到…”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彭莱在夜深人静时悄悄写下自己的心事,然后团成一团丢在地上,就像妈妈当初丢下她一样。
她也丢下了自己的孩子。
可惜最后有点落于俗套了。
其实剧做的已经不错了,除了母女关系外,还有中年失意的无奈、职场的现实、婚姻的问题、青春的懵懂、朋友的爱与包容,最重要的是带着一点合家欢的天真,让我们在复杂现实中能感受到一点童话般的美好。
虽然这话听着有点阴阳怪气的,但是确实是挺美好。
首先我不知道摇滚乐咋玩,其次我也不知道乐队咋玩,我就是个看剧情的(当然歌确实都挺难听的)。
但这个戏情节人物属实都挺有意思,好久没见过这种全员都真的有大病的国产电视剧了。
虽然我估计最后的亲情线和成长线还是得回到孝悌廉耻忠义礼信上,但至少现在看,大家真的在行为上都是精神病。
姚晨被她女儿毫不犹豫一把推进河里的时候,未免太痛快了。
怎么弹幕里还有人在那挑挑拣拣女儿是不是任性呢,她肯定是啊!
这里有一个人不任性纵情的吗?
任性,多爽啊[doge]以及这个戏只有12集,太令人快乐了,应该能在我对它感到厌烦之前看完。
剧情推进节奏很快,姚晨明明是死了前夫回国见女儿的,开头居然除了出现在电话里的“老白死了”,没有给前夫一秒钟的戏份。
母女没有一个人对前夫和爹表达一丝留恋,直接开干,爽快。
另外庄达菲不错,长得灵,戏也灵。
在当下这样一个人人焦虑的疫情时代,看这样一部破罐破摔式的“丧”剧不爽吗?
虽然整部剧的摇滚立意让人诟病,但姚晨太好了,蓬头垢面的烟熏妆也遮盖不住她的光芒。
第三集,她站在昏暗的抽油烟机前抽着烟给女儿打电话,微弱的灯光映射在她已不再年轻的面庞上,你可以看到惨白的白炽灯下她脸上隐隐约约的皱纹和泛着油光的小疙瘩,甚至还有点卡粉,岁月不可避免地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却使她更有味道(这是诸如海清、咏梅等一派实力女演员们坚持不拍烂片、爱惜羽毛、保持演技水准所收获的珍贵果实)。
姚晨太会挑剧本了,从《潜伏》到《都挺好》,再到《摇滚狂花》,虽然也有网友质疑她是不是演受原生家庭迫害的大女主上瘾了,但我个人认为是不能拿她与“女强人专业户”刘涛相提并论的,起码姚晨让人觉得不做作,作为骨灰级“腐竹”(武林外传粉丝统称),看着她满口脏话、充斥着拗口京片子的形象,实在让人热泪盈眶——郭芙蓉回来了!
“秀发飘逸、英姿飒爽,整个七侠镇就你一人有这气质,一传十十传百,现在已经成了众人皆知的秘密了!
”前几天我还在重温伊莎贝尔于佩尔的《她》,感慨我们的女演员们到了60岁后还能否出演有力量的角色,尹汝贞老太太刚拿了奥斯卡,我们能有那一天吗?
常远算是正常发挥,最让人可气的是这个女儿的角色,压根儿不是单纯的怨恨母亲,纯粹就是腹黑心肠坏,再加一个“绿茶”专业户王鸥,让人想抽她俩!
抢你老公,勾引你爸爸,做你后妈分分钟的事作为一部主题为“与生活和解”的大女主戏,结尾当然是女儿理解了母亲的不容易、母亲也明白了女儿对自己陪伴缺失的怨恨来源,两人携手共同生活。
整部剧的核心就是与生活和解,只不过强硬地找了一个摇滚立意充当背景。
彭莱执意要生下孩子,同是摇滚歌手的男友极力阻止,说两人正处在事业上升期。
彭莱望着那张脸,彻底的失望从脸上浮现,男友不明白她为什么非要生下孩子,这又要回归到原生家庭上:从小被父母遗弃的彭莱无依无靠,肚子里的生命对她来说是唯一的亲人,唯一属于她的生命。
这让我想起《无罪之最》,Olivia在工作期间不小心怀上客人的孩子,最后选择生下她,给孩子取名Pola,在俱乐部的宿舍,她抱着孩子坐在床上,只感觉到幸福:“我一直渴望的家人就在眼前——金咪、宝拉,还有我。
”
第一次写评论,我今年都本命年36了,已经不再年轻,年轻都有摇滚梦。
那也只是梦,我连吉他都不会弹,但是听了不少歌。
这剧,让我感到亲切。
年轻哪有不叛逆的呢,叛逆过后还是要过日子,不能过的稀碎。
一切上瘾的东西都要戒。
好好对家人,好好生活。
嗯,努力赚钱,以后让儿子玩玩摇滚,玩玩吉他。
不要浪费美好的青春。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