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的是,目前最火的国庆档三部电影全部聚焦了一个主题:身份或者自我。
《无双》是虚构的身份、《李茶的姑妈》是冒充的身份、《影》的替代的身份。
这让我觉得三部电影可以纵论一下,在我每一部写一篇后会有一个总结。
太过闪转腾挪的剧情,就会露出破绽
落魄画家 李问(郭富城饰)看完《无双》,我愣了一会儿,不是因为最后的反转太精彩,而是因为这个反转反而使前面的铺垫圆不上去了,算是一个小遗憾。
李问(郭富城饰)和阮文(张静初饰)是一对落魄画家,在穷困中寻找着自己的出路。
可上帝没有给李问艺术创作的天分,他的画作总是太像前人的作品。
而女朋友阮文却很有天分,被人赏识。
为了不拖累女友,李问选择离开。
可李问在另一件事上却被上帝开了天窗——复制。
他可以用笔复制很多名画。
这个天分被假钞犯罪头目“画家”(周润发饰)看上,从此,李问被画家招揽,开始了印制假钞的不归路。
在犯罪的过程中,李问逐渐发现了画家的心狠手辣、杀人如麻。
生性善良的他最终要与画家决裂,可彼时已身不由己...
犯罪头目 画家(周润发饰)以上的剧情是电影前一个半小时的剧情,全部来源于落网后的李问对警察的陈述。
而后,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们看到的是另一个故事:
制造假钞犯罪团伙(剧透)落魄画家李问艺术道路无果,意外发现自己制造假钞的天分。
于是集结了一帮制造假钞的高手,他凭借自己高超的绘画手艺,成为了这个团伙的头目。
在制造假钞的道路上,遇到越来越多的难题,为了活命,他继而开始杀人、抢劫,逐渐变成冷酷的魔鬼。
阮文/秀清 张静初饰是的,影片最大的反转就在于此。
在李问被审讯的陈述中,那个招募他的“画家”根本不存在,他既是李问,也是画家。
这是第一个“无双”。
本来已经用完美谎言骗过警方的李问最终还是没有逃脱,他没有被法律抓获,而是被一个女人抓获,这个女人叫秀清。
是李问在火拼中救下的一个女人。
她深爱李问。
可李问却以她面部被火毁容为借口,丧心病狂的将她整容成了阮文。
从此,她既是秀清,也是阮文。
这是第二个“无双”。
那么真实的阮文是谁呢?
她从不是李问的女友,她只是李问落魄时住在她对面的邻居。
李问深深暗恋她,以致相思成狂。
秀清恨透李问把她当做阮文的替代品,最终选择和李问同归于尽。
身份可以有两个,但爱情的基因是占有和妒忌。
当影片结束后,本来通顺圆润的剧情反而因为这个反转变得可疑起来:李问的谎言中,“画家”三代制假钞,所以才拥有一个强悍的团队和各种枪械资源。
这是合理的。
但当“画家”这个人物被取消后,放在书生李问身上就很可疑。
一、他从哪里招募来的一批类似雇佣兵似的高手,他不应有这个资源。
二、他在黑帮火拼中,大展身手,几个人能把一个山寨给团灭了,这份英勇的身手也不应出自一个画家。
所以,李问这个人物反而没有他虚构的“画家”这个人物真实。
这是影片编剧最大的槽点。
男人可以为野心付出什么
抛开编剧上的小瑕疵,李问这个人物还是很打动人的。
因为,每个男人都曾是李问。
李问的出场,是蹲在一个肮脏的角落,去捡老外扔在地上的“打赏钱”。
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镜头,是他落魄时,看着住在楼下的邻居阮文(真实的阮文)那充满欲望的眼神。
他屈辱、他怀才不遇、他渴望成功,他被自己的野心折磨得生不如死。
所以当他发现自己可以印制假钞时,他不会去想这事儿犯不犯法,他在犯法的过程中野心又逐渐膨胀,于是杀人,于是杀更多的人。
李问真的爱阮文吗?
他根本就没和阮文接触过几次。
他爱的是阮文代表的符号——一个美好、清秀、生活安逸的女人。
电影中有句台词:“放弃爱情的男人,做什么事也做不好”、“所有男人成功的原因,都是因为女人。
”有句老话:“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
”不仅错了,还弱智。
人性的真实情况是:“女人征服世界,男人征服女人”。
而有的女人,生来就征服了世界。
她的美貌、家境、修为等等很幸运的符合了这个世界的标准。
于是男人们看到了,男人们要征服。
可是啊!
更多的男人是自惭形秽,自知征服不了,就像落魄时的李问。
这个感受相信我们在生活中都有体验。
很多所谓“直男癌”,并不是迷之自信,而是太不自信,在成长的某一刻被女人彻底击碎了。
所以一边说着男权至上的话,一边在心里把女人当做一种不可企及的至上。
李问会丧心病狂的让另一个女人整容成阮文的样子,就是心魔太深。
最终也葬送了自己。
这部电影赢在哪?
整部电影结构类似吴镇宇主演的一部经典港片《旺角揸fit人》。
通过两个完全反转的故事拼凑出一个最终真实的故事。
除了结构的漂亮,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就是太善待影迷了!
我们在电影中看到了发哥再次手持双枪冲在枪林弹雨中,让所有的港影迷大呼过瘾。
我们在前一个小时看到了一个详尽的制造假钞流程,充满着新鲜感。
而那一个小时,拍的非常高级。
好听的背景歌曲甚至出现了巴赫的咏叹调,一种复古的优雅在精致的镜头中悠扬而出。
要智斗有智斗,要武斗有武斗。
不管是剧情的流畅还是画面的精彩,《无双》都交了份不错的答卷。
这让我想起了一部超级大烂片《赤盗》,当初号称多少年不见的好港片,看完后我像吞了一口苍蝇。
可《无双》让我觉得是一部好港片。
起码在我心里比《寒战》系列好。
你对观众好,观众就对你好。
这是真理。
《无双》给了满足了观众的期待值,甚至高出了期待值。
所以,《无双》的高分不难理解。
如果你是一个港片迷,《无双》必看。
看完后,有点不太明白。
求解啊!
影片中,李问从泰国被押解后香港后,在香港警局,警察当着李问的面,读了下面的信息:1、2年前2月2日,加拿大公路。
中央银行7个护卫被杀;2、同年6月,金三角马林游击队,82死,157伤;3、去年9月10日,屯门染厂纵火谋杀案,死1人;4、去年9月10日屯门染厂纵火谋杀案几个小时之后,尖沙咀酒店,加拿大警察李、画商骆被杀;【香港女警何督察陪同李警官一起去的。
事后,何督察送真阮文去的医院。
】5、国际伪钞集团:澳门人吴鑫、林丽华;越南华侨沈四海、王波;【全部在尖沙咀血案现场,被杀】,剩下两个没死。
你就是其中一个,另一个就是你的老板“画家”。
他身份不明,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他的资料,这照片,是加拿大公路配电塔监控拍到的,也是唯一一张。
也就是说,上面的事情应该都是真实的吧。
问题是:一、从头到尾,我们从影片中可以看出来,这个所谓的“画家”就是李问杜撰出来的,但为什么一开始,警察没等李问开口,就当着李问的面,告诉李问:“剩下两个没死。
你就是其中一个,另一个就是你的老板‘画家’。
”警察怎么知道集团有一个人叫“画家”,而且是李问的老板??
这是警察跟李问串供的搞法吗?
警察的意思是不是说:李问,我们警察说了,你有个老板叫“画家”,你下面的故事里面,必须有“画家”,没有还真不行。
要是李问直接说“画家”就是自己那就好玩了。
【从影片里没有找到线索啊!
】二、从影片中看出来,李问为了抢劫油墨,在加拿大枪杀了7个护卫;还跨国买500万吨的币纸和印刷机。。
这些是需要巨款的。。。
也就是说李问本来就是一个心狠手辣、很有钱的人物。
既然如此,他为何看着隔壁的阮文,居然只能够单相思呢?
一个能够下手杀7个护卫的人,面对一个女子,应该是有足够的勇气去追求的吧!
三、上面说了,李问这个集团是不缺钱的。
至少不缺买一个古董钟的钱。
吴鑫作为李问的铁杆,难道会穷到用假币去买一个古董钟吗?
他不晓得是不能用假币的吗?
这个吴鑫又不是三岁孩子,年龄一把大,肯定是长期在黑道混的,有什么必要冒着生命危险用假币去买一个古董钟呢?
况且,以他跟李问的关系,即使真的缺钱,也可以找李问借啊!
为什么非要用假币去买呢??
这个古董钟再贵能贵到哪里去呢?
影片里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
四、加拿大的李警官,通过吴鑫搭上了李问这根线,也就是说吴鑫叛变了,被警察抓到了把柄。
问题是,吴鑫难道不知道自己叛变了,一旦被李问发现就是死路一条吗?
他为什么不叛变的彻底一点,直接把整个集团的故事讲出来,告诉李警官根本就没有“画家”这么个人,他们的头头就是李问呢?
或许,吴鑫真的跟李警官说了。
李警官也知道整个犯罪集团的头头就是李问,那问题来了,李警官从加拿大跑到香港来破案,是不是应该把自己掌握的情况跟香港警方说明啊!
因为他是要香港警方配合破案的啊!!
事实上是,香港警方确实配合他了,但是只派了一个女警何督察陪着他。
不晓得,他到香港来是破案的,还是来泡妞的。。。
反正从他到香港后,从头到尾都只有一个何督察陪他。。。
话说,那个游艇上的一幕,几个女的真的很丑啊!!
你游艇都开的起,请几个靓妹很难吗?
无法理解。。
五、加拿大李警官到香港可是去加拿大公路枪杀了7个护卫的特大案件的啊!!!
当他要跟犯罪头头到尖沙咀酒店见面的时候,难道不应该通知警方,层层布防,楼里布满便衣吗?
为什么只带了一个女警就去了呢?
这是自信还是自大啊?
同理,李问都知道李警官的真实身份了,他到尖沙咀酒店,目的就是只有一个:杀死李警官。
那他难道不应该也层层布防,防止警方把酒店包围,把自己一窝端吗?
怎么会整个集团的人都窝在一个屋子里,最后警察没来,自己人把自己人搞死了。。。
这样一个自己搞死自己人的集团,是怎么团灭金三角游击队的??
六、同样,作为一个敢于杀死7个人抢两桶油墨的人,作为一个可以团灭金三角游击队的五人集团大佬,在尖沙咀酒店的房间里屋的床上,居然躺着阮文夫妻,他居然不知道!!!!
他进屋之前,难道不检查一下酒店套间里的情况的吗?
这是大佬的搞法吗?
况且,影片一开始,警察就交代了,“去年9月10日,屯门染厂纵火谋杀案”(烧死吴鑫),几个小时后,尖沙咀酒店,李警官和犯罪团伙团灭。
就这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内,假阮文是如何把真阮文夫妇绑到酒店的床上去的?
她自己肯定是不行了,肯定是五人集团里有帮手。
但影片没有反映出来。
七、尖沙咀酒店,警察说,现场有两个人活着,一个是李问,一个是“画家”。
但在李问的讲述中,多了假阮文(吴秀清)这个活人,也就是现场活着离开的是三个人:“画家”、李问和吴秀清,这跟警方掌握的情况不符。。
这样重要的情况,警方居然没发现?
不质疑?
再就是李问说他当场打了“画家”满身窟窿眼,把“画家”身后的木质家具都打穿了,那现场应该有“画家”的血迹吧!
“画家”即使离开了,也没有时间清理现场的痕迹。
因为陪同李警官去的女警察何督察就在楼下等待。
楼上枪声大作,就算何督察在楼下没听到,难道我酒店的保安啊、服务生啊什么的都没听到吗?
也就是,如果真有“画家”这么个人的话,现场一定遗留有他的血迹!!
而警察在这个死了一屋子人的房间里,一定会现场勘查的。。。
哪个地方躺了一个人,哪个地方的血迹,一定是要化验的。。
这就可以马上判断出李问说谎了啊!
八、警方一上来,就当李问的面,宣称:"同年6月,金三角马林游击队,82死,157伤;",这应该是事实。
李问在讲述中也谈到了此事。
是“画家”去找金三角游击队的将军去报仇的,先不论李问讲述的多么精彩。
“画家”带着一个毫无经验、事先不知情、胆子还比较小的新手李问直接去见游击队头头“将军”,这合理吗?
作为游击队的头头“将军”,难道不应该事先对“画家”进行搜身吗?
一个游击队,难道不应该在基地外围布防吗?
怎么会让一个印刷匠扛着火箭筒就团灭了?
印刷匠的肩扛火箭筒那么大的威力,难道不怕把“画家”也给轰了吗?
显然,不论李问讲述的是真的还是假的,都是破绽百出的故事,警察难道听不出来吗?
一点疑问都没有?
退一步,不问李问讲述的是真是假,事实是:一个六人制造假币的团伙,团灭了一个金三角的游击队。
死了82人,伤了157人。
这个本身就够扯淡的了。。
有这个实力,还辛辛苦苦东躲西藏制造假币搞什么幺蛾子哦。。。
九、最重要的,很多人提到过。
李问记忆力这么好。
他脑袋瓜子里肯定记住了很多人啊。。
比如,吴秀清,他只见过她两面,但就能够把她的头像画出来。
那他虚构“画家”这个角色,从逻辑上讲,应该虚构一个警察怎么都找不到的人才对啊!
比如,在泰国监狱里,给他打掩护的那个罪犯,比如那个泰国监狱的牢头。
都比周润发强啊。。
周润发可是警察局里工作的。。。
暴露的机会太大了,事实上也是如此啊,事实就是把周润发给抓住了,李问才提早暴露的啊!
首先必须声明,《无双》是部不错的电影,可以给四星,剧情反转合理且具有颠覆性,周润发、郭富城演技出彩...夸的话大家都说得很全面很具体,我就说几个小问题吧。
一、假币团伙工匠们战斗力过强影片前半部分各种讲解印假钞的技术问题,也在渲染几个骨干成员的高超技艺。
然而就是这群工匠(其中负责安保那位应该有底子)在加拿大抢劫油漆也就算了,还跑去金三角火拼并大获全胜。
从秀清的烧伤和警方的调查来看,这些经历是真的,只是画家身份成疑。
那工匠们也太牛逼了吧?
有的豆友猜测,那可以是找内应、请大量的雇佣军啊,如果这样去圆,我确实不能说不可以,而且我也可以脑补其他版本的火拼。
但是电影能不能稍微交待一下?
如果完全没这样交待,我们认为他们就是超级厉害,也是利用电影本身没法反驳的。
真真假假说不清楚。
二、假币团伙露馅露的让人难以置信一个口口声声说自己专业的团伙,一个黑钱赚个不停的团伙,怎么会有人冒着被抓被灭口的风险去花假币?
而且这人还是年纪最长、辅佐了两代老大、家人最多的鑫叔?
然后他被发现用假钞也是因为他从加拿大买了一个古董钟,就那么堂而皇之地摆在窗户旁边,自信没毛病,问题是也要相信别人(无论警察还是老大)不会放过自己啊。
三、加拿大警察的戏份有些多余王耀庆这个角色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锁定了鑫叔的钟进而锁定了假币团伙,可是他迅速就暴露了自己,又不申请和香港警方合作,只身接触假币团伙,企图把他们骗回加拿大,结果领了盒饭。
又和香港女警被强行加了段感情戏,只言片语就终生难忘的剧情恐怕只能感动编剧自己。
四、假币团伙内讧有些唐突一个讲求规则、技艺超群、聪明绝顶、英勇善战、经历了大风大浪的团伙,在绑架阮文那天突然就分崩离析了,只有秀清和画家之间有矛盾(女方不想做替代品),结果其他人反而开枪乱战搭上了性命。
这是黑色幽默?
五、画家年轻时不会落魄吧画家写小说的能力和演技丝毫不逊于他的绘画水平,欺骗了警察,也欺骗了观众。
按他最后揭露的真相,当年他好像活的真的挺窘迫,不但鑫叔说他做不了男主角,而且连爱情都是YY出来的。
可是,他不是假币三代世家嘛,爷爷爸爸从来没有坐牢嘛,那他应该是富三代了,怎么会过苦逼的日子?
如果三代世家是骗警察的,他又何必去金三角复仇,他又哪里找得到那么多优质的值得信赖的客户?
鑫叔为何从开始就和他这个平凡的毛头小子造假币?
言而总之,这片虽好,还是有些问题,谈不上神作。
PS:我当然知道李问编了很多假话,但是从影片中可以明显看出,他的故事不是完全凭空捏造的,有无中生有的人物,也有移花接木的地方,一定是真假参杂,才能混淆视听。
一、二、四、五问题,豆友们各抒己见,有些圆的很好,真是把问题圆成了不成问题的问题。
但是这些回答也是基于豆友们自己的想象,电影没交待的剧情、没透露的线索,大家脑补出来一一解扣。
这也是本电影的最大特色,很多地方不点透,给观众以无限的想象,似乎也给故事的演绎多了几种可能。
但是我个人的观点,留的疑点不能太多,该交待的剧情适量还是要交待,该透露线索的地方尽量还是要透露线索,该说明的问题尽量还是要说明,不然这是编的那是编的,无一可信,我们观众还看个什么逻辑?
不然这要观众自己脑补那要观众自己脑补,编剧导演太偷懒了吧。
有些豆友说,两个小时的剧情时间有限哪能面面俱到。
是的,那就删除一下床戏,压缩一下枪战吧,把问题三那个警察的戏份调整一下,反正本电影也不是靠场面、靠情爱赚吆喝的。
有人說<無雙>裡的周潤發是史上演得最出色的周潤發。
就演技而言, 如此論斷當然有商榷餘地,但我猜想不會有人否認這齣戲裡的周潤發是史上最靚仔的周潤發。
簡直是一場”六十型男”的超級時裝秀。
<無雙>重複出現這樣的沙龍鏡頭: 低炒鏡頭下的周潤發, 一雙大長腿, 瀟灑挺拔, 輕抿嘴唇, 兩邊嘴角微趬如鈎, 即使憤怒, 亦見溫柔。
印象中, 周潤發從影以來從未憤怒過。
戲裡的角色要求或許是憤怒的, 但他的眼神和嘴型都太柔情似水了, 所以再憤怒仍然只像委屈, 觀眾覺得戲中人有滿腔苦水吐不出來, 抑壓到極點了便得往暴力裡爆發。
所以再暴力的周潤發亦是讓人同情的周潤發,。
即使是<無雙>裡所演的畫家, 殺人不眨眼, 夠壞了吧, 卻亦不至於使人厭棄。
觀眾或會在心底感慨, “想不到啊, 這個男人這麼兇殘狠毒”, 但又忍不住憐惜他、心疼他, 替他編織許多沒拍出的故事, 譬如說,他曾經吃過無數苦頭所以變壞, 譬如說,他心靈受盡創傷所以心理扭曲。
觀眾總是, 不會的, 不會恨他。
何況眼前的男人如此華服麗裝。
在一百多分鐘的戲裡, 成熟到了頂峰的周潤發在鏡頭前走動復走動, 西裝、便裝、領呔、三件頭、企領襯衫、黑、白、粉紅……說得出的式樣和顏色都在他身上出現, 或喝紅酒, 或持雙槍, 瞬間召喚觀眾多年以來對他的演藝記憶, 有時候是許文強, 有時候是船頭尺, 有時候是 Mark 哥, 這戲幾乎成為周潤發從影以來的造型總集編或形像回顧展, 一幕幕鏡頭如一幅幅的
周潤發近幾年拍了王某導演的某些電影, 六十歲的男人像十六歲般在賭場之間跑跑跳跳, 幼稚可笑, 幾乎毀了多年辛苦建立的型男形像, 莊文強此番用<無雙>把他拯救回來,。
聞說周潤發曾經力爭這個角色, 也許發哥心知肚明, 再不發功便將千年道行一朝喪, 年紀到了, 最後一輪的黃金盛世若不牢牢抓住, 回不去了, 必須在好導演和好攝影下讓觀眾重新看到他的英雄本色。
五十年出一個電影明星, 謂之絕代。
女版是林青霞, 男版是周潤發, 沒有其他。
林青霞久未露面, 周潤發卻仍頻密演戲, 散槍打鳥, 總算打到了<無雙>這隻大鳥。
--- 唯一抱怨是,戲裡的”畫家”應該少講一點所謂人生哲理, 型男不廢話, 否則, 淺了俗了, 唉,太失分了。
看片之前,我对这电影的预期其实还挺低的。
一个关于伪钞的犯罪片。
这种题材的电影,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讲出新意。
而且,发哥岁数不小了,虽然在我心目中一直是既有演技又很会演戏的人,但这么多年来,出演的电影实在不敢恭维。
遥记得他上一次出演的还算不错的电影,还是2010年的《孔子》。
此后的《澳门风云》搞成那个样子,我看了之后心里留下了阴影,以至于没敢去碰后面的两部。
但是,看了之后,还是非常惊喜。
只不过,要在不剧透的情况下把自己的惊喜讲清楚,还是一件挺难的事,只好有限地剧透。
一、 发哥,你到底有几张脸发哥在这部电影里贡献了不俗的演技。
演技是实力,但要把演技展现出来,就实在需要好的剧本。
本剧对“画家”这个角色的设定,让发哥的演技如鱼得水。
“画家”有极高的艺术修养,混迹于上流社会,举手投足都充满了发哥的涵养与潇洒。
李问臻于化境的画功,能够被他轻而易举地识破。
而他寻找李问的方式,也实在苏得厉害——他在大厅广众之下,李问将挂于画展中的作品批得一无是处,而且指出了画中所有的精妙之处,迫使李问主动现身。
他对着那幅画于14世纪的丢勒的作品,一边笑一边问:“我能见见画这副假画的人吗?
”其次,“画家”又是伪钞集团的首脑。
在这个身份之下,发哥展现出了非凡团队掌控力。
有时候,他是其他人的兄弟:“你TM给我定了500吨无酸纸,你可别死啊,等你给我印完了再死。
”——亲密得让你忘掉他是老大。
有时候,他又是你的兄长,他看不惯李问在感情上的唯唯诺诺,给他买了豪宅,要帮他追回阮文。
但有时候,他又将行规作为底线,并亲自对违反行规的成员处刑。
鑫叔是他的长辈,与画家父子有几十年交情,画家连开两枪,然后转身离去,一霎那让你搞不清楚他是不是真的那么冷血。
他时而亲密,时而仗义,时而无助,时而决绝。
你猜不到他什么时候会爆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突然低三下四。
就是这么一个人,笼络了在各个专业上做到了极致的天才,组成了最牛的伪钞集团。
最后,发哥又演了一个底层小警察。
当他被摁倒在地,高喊冤枉时,那一脸的无辜、惊慌、委屈,又让你确信这确实只是一个被误会的小角色。
这个剧本所玩的花活儿,主要就是角色身份与境欲的不断转换,而发哥的演技,在hold住不同身份角色的同时,也很好地将自己的演艺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
可以这么说:角色与发哥,互相成就了对方。
二、 郭天王的三段人生这是一部双男主的戏。
由于发哥实在太耀眼,身份转换如大变活人一般,相较之下,周天王所饰演的李问,角色特点没有那么花哨。
但是李问的特点是无于声处听惊雷,郭天王能将这个角色演绎好,功夫也实在了得。
李问原本是个不得志的画家,他精研各路大师的技法,但不能融会贯通,所以成了艺术界不入流的人士。
在决定跟“画家”从事伪钞事业之前,他窘迫得去生产假画。
郭天王骑着车在街上走过,眼神四处飘忽,那是一双清澈的充满希望的眼神。
李问见到“画家”,迎来了他的第二段人生。
他极具天分,成了画家团队中的技术核心,但伪钞事业与他的价值观有严重冲突,他时时做着要离开的打算。
“画家”倚重他,善待他,并且真心实意想帮他追回从前的女朋友,但这些都无法让他从内心真正接受画家。
郭天王在做假钞时,脸时常闪现内心情绪的撕裂,那种知行不合一的挣扎,表现的恰到好处。
李问成为“舞台上的主角”后,脸上多了阴鸷之气。
在监狱中,他用手画的邮票从容骗过狱警;在前女友和她男朋友面前,郭天王一脸的狠辣与癫狂。
发哥所饰演的“画家”是一个成熟的角色。
发哥的功力在于展示“画家”的不同面孔。
而郭天王所饰演的李问,却是一个成长中的角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问完成了青涩、犹豫、撕裂、不甘,最后到狠辣阴鸷的转变。
李问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是重塑自己三观的过程,郭天王对角色的重塑,实在是很到位了。
三、 足够的花活儿看了一些资料,据说这个剧本是庄文强主导的,不禁有些了然。
庄文强的执导的作品中,凡是口碑不错的《无间道》、《窃听风云》等,电影中的角色都在身份转换、角色重塑上有足够的花活儿,这是他的强项。
这种路子,对演员要求有点高,但实在是好看。
发哥与郭天王在银幕上交相辉映,交锋在飙戏与不飙戏之间,霎是好看。
本文首发公众号何日君回来,转载约稿请联系:hehua499。
去看电影《无双》的唯一理由,周润发周润发周润发!
算起来,今年发哥63岁了,一个在电影圈惨淡的年龄,但是只要回到熟悉的旧黑帮港片里,那么:他,依然是无敌的。
在发哥的巅峰时代,他有多好呢?
随便挑一张合照,你一眼就会注意到周润发,而不是别人。
因为很多时候,他符合我们对于“浪漫”的一切想象。
1、周润发与男人所有漂亮的男二号(哪怕顶尖级的演员无论梁朝伟刘德华张国荣甚至梁家辉)跟周润发配戏,在枪战片里,都会情不自禁在他面前变成小弟。
或者老实听训,或者孩子气撒娇,这跟身高有关,跟年纪有关,但更跟气场有关。
《无双》里郭富城根本没有招架之力。
张国荣最巅峰的时候,《纵横四海》也像弟弟,更不用提《英雄本色》被小马哥训斥的小警察。
《赌神》里刘德华在哪儿?
压根都看不到,好不好?
跟在发哥后面的跟班。
梁家辉在《监狱风云》里,是跟郭富城《无双》里一样的“内阴”设置,把嚣张的角色让给了发哥。
而狄龙李修贤等气质沉郁的男演员跟他配戏,则沦为陪衬。
世界是周润发的,他是主角。
跟漂亮的男人比,他更稳重大气。
发哥在《八星报喜》里演娘娘腔,对着电饭煲敷面膜,但是观众会认为这是一个大男人在淘气使坏。
他撒娇也跟张国荣等人撒娇不同,是一种纯粹大男人式样的撒娇,带着戏谑感。
跟稳重沉郁的男人比,他更松弛多情,所以发哥很多角色纵使孤胆英雄,但是他从不苦大仇深。
《英雄本色》里的小马哥就是这样才惹观众喜欢。
他一个人杀入枫林阁,黑风衣,搂着女人的纤腰,伴随着摇摇摆摆的音乐,和吴宇森的长镜头,玩了一把情调才大开杀戒。
周润发的小马哥,是个标准的大男人,黑风衣,高大的身材,双枪,跟女人调情,但是心中有一团火,意气奋发,没有中年人的疲软,外形和内心意志都符合我们对英雄的力量想象。
一般演员演情绪,要么是绷直的,要么是涣散的,比如姚晨和马伊琍的《找到你》,姚晨一直绷着,马伊琍则一直破碎着。
而周润发不是,他是出乎意料的松弛有度,不按常理出牌。
李安曾说,周润发的眼神和微笑,太神奇了,像看情人的同时,又像在看敌人。
比如下面这张截图,不联系剧情场景,你简直不知道他在狞笑,还是在逗女人调笑。
周润发的气质达到了一种巧妙的平衡,从此形成了“多义性”。
而一旦具备了“多义性”,这个艺术品就价值连城了。
2、 周润发与女人《无双》里周润发教导郭富城,绝大多数的男人,是为了女人而活的,而我,是个例外。
这句让周润发来说,太有说服力。
我曾经写过,周润发跟梁朝伟都是很有魅力的男性,只是,周润发是标准的大男人,他的多情是糙的,而梁朝伟的多情是细致的,眼角眉梢的功夫,这是源于两人气质和身高差异。
梁朝伟矮,所以在局部细微处下功夫,而周润发高大,又不是典型的白面书生的好看,所以他使劲在整体的翩翩风度。
所以我们看电影镜头,包括平面照,给梁的特写都是面部表情尤其眼睛居多,而周润发则是扛着机关枪一阵猛扫,还有就是标志性的黑风衣显摆。
而这种特质也决定了梁朝伟现在50多的年纪,大荧幕已经不能看了,拉近景显老的缘故,《欧洲攻略》他撩唐嫣,真是撩得....尴尬,而周润发依然可以潇洒。
当然,更关键的一点是,梁朝伟不能不演爱情戏,而周润发可以。
其实巅峰时期的发哥,从来对女人不那么上心,所以《无双》里没有他的爱情戏,他的戏份依然相对好看,比郭富城和张静初的爱情戏好看多了。
发哥电影里的女人,很多时候都是炮灰。
他也哄女人,不像高仓健等硬汉那样严肃到根本不哄你,但也不是梁朝伟那种脉脉含情的哄,眼睛里带着一丝儿可怜巴巴,自身具备宠物感,渴望勾起女性的母爱。
周润发的哄带着一种玩世不恭,漫不经心,女人在他面前会情不自禁的像小女孩,他就像逗宠物一样逗逗,不怎么情真意切。
从硬汉到宠物性男生,这进化过程中,其实夹杂了个周润发,当代的浪子。
《阿郎的传说》里的张艾嘉,他跑去赛车,对她是不怎么上心的,随便她怎么嚎叫。
《纵横四海》里他关于爱情的那一番话,除了周润发,没人能说得那么有说服力:我喜欢一片云,我就要让它停下来?
我喜欢一朵花,我就要摘下来?
我喜欢海,难道我就要去跳海?
张国荣不耐烦了,说,我跟你说的人,是女人,你却在这跟我说什么花啊云啊海啊什么的!
他不明白,对于浪子来说,女人,跟花,海,云,没有区别的。
没有牵绊。
什么牵绊都不可以。
你们谁都控制不了他,捉不住他。
他像一只路过蜻蜓,缠着一朵花儿,玩耍一回,含笑飞开。
而这本身就是浪子最大的魅力,因为捉不住,所以,价值连城。
《纵横四海》里的红豆妹妹要不是以为他死了,是不会选张国荣的。
居家本身就很不浪漫了。
我到过的地方就叫天涯,走过的路,不开花。
周润发的魅力,来源于此。
3、只属于香港和现代江湖的周润发周润发离开香港,离开我们熟悉的江湖枪战片,就会黯然失色。
无论是《满城尽带黄金甲》还是《孔子》,还是《让子弹飞》都是如此,甚至他当年在无线的《笑傲江湖》也很可笑。
他客观的生理条件是纯粹为了风衣和西装白衬衣定做的,宽阔的肩膀,高大的身材,还有似笑非笑的神情,都跟古装格格不入,而其气质上的草根粗莽叛逆嚣张烂漫有力量感更具有现代性,不似古人的含蓄见长。
如果捉不住这几个特征,就是耽误了周润发。
甚至《黄金甲》和《孔子》都做着背道而驰的事情,让这样一个叛逆而烂漫的人谋权谋利,或者做圣人担当,这都是属于对演员的判断失误。
这种判断甚至不如好莱坞的眼光。
比如当年的《安娜与国王》,至少片方意识到了周润发气质里的男性力量感。
李安是别具匠心的,他给了发哥《卧虎藏龙》,权当做反思,李慕白是不是到了退隐江湖的时候了,略有禅意。
然而,周润发始终是香港的周润发。
《纵横四海》里的他跟张国荣打谜语通信号。
馒头泡在稀饭里。
正确答案是,周润发。
是馒头稀饭,不是红酒香槟。
这种草根朴素江湖气是周润发表演质感的基调,他没有冲破过,事实上,他也无需冲破它。
在他之后,很多人也穿黑风衣,很多人也使用双枪,很多人也像他那样装逼的似笑非笑,但是,他们跟周润发的最大区别是,他们没有这种浪漫而叛逆的表演基调,左看右看都是东施效颦。
周润发,穷人家孩子,苦出生,从小混迹市井,对于此种生活如鱼得水,现在成名了还去菜场买菜便是明证。
他的电影从来没有真正品味高级过,只是满腔热血心中沸腾。
感谢《无双》,再在银幕上见到江湖的发哥,犹如少年梦被惊醒,热泪盈眶,满心惆怅。
十七八年前的雨夜,跟表弟躲在被子里租的VCD碟片《英雄本色》,看着小马哥最后被扫成蜜蜂窝,眼眶红红,回头看表弟,他也正在擦眼泪。
忽然二十年便过去。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何日君回来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獲得今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等7個獎項(包括「最佳編劇」)的《無雙》,是一部抄襲之作。
但有評論試圖解讀導演這「抄」的目的,或為這部電影辯解: 莊文強為甚麼會明目張膽地「抄」?
他是不是以為自己能夠瞞天過海?
不是。
他的原意早已在「抄襲」當中表現出來。
莊文強自言,「我就是李問」,他就是複製複製的人。
相反,如果電影是完美不涉及其他經典的話,電影本身反而與其原意相違背。
《無雙》必須抄襲。
抄襲就是《無雙》的創意,即使再有電影抄襲他的抄襲,也已經無法複製《無雙》的獨一。
唯有抄襲,才能無雙。
我們不妨想想以下的兩個假設: 第一,若導演的想法不是如上述的影評所說,那麼這篇影評就是比較過分的解讀(當然,這也可以聯繫到「作者已死」的觀點)。
不過,我是偏向相信莊文強應該有意識地,令到戲內的複製,與戲外的他,對經典電影的「複製」,形成一種類似「鏡像」的對應關係,來表達出現實如戲、或戲如現實,再由此,和那所謂的真與假、假與真的辯證,形成互文般的關係。
但若果導演是這樣的想法,卻並未符合上述評論所提到的「必須抄」之說法。
這大模大樣、公然的「抄襲」,本來就是很難洗脫的「罪名」,導演要探討戲如現實、真與假之間的辯證,確實有很多種方式去表達,例如通過偽紀錄片的形式,去呈現假鈔製造等。
第二,若上述評論真的講中了導演的本意,是必須複製其它經典之作(這個「動作」不妨稱為A),才能讓這部講述偽鈔製作(這不妨稱為B)的電影「成立」;我想說的是,為何一開始時,導演莊文強要選擇B這個故事,來造成A不得不出現之結果?
此情況就有點像,一開始洗濕了頭,就不能「返轉頭」,但A的方式,絕對是大大的不妥,並會嚴重折損了B因A而產生的新「價值」。
假幣的仿真技術有高和低之分,莊文強的《無雙》,好比通過技藝不高的師父所仿製的劣質假幣,大家一眼就能看得出,因為它是對經典作品的直接copy,而這才是違反了電影內,那紙幣真假難分的立意!
有時致敬與抄襲,只是一線之差。
隨便舉一個例子,杜琪峰的不少電影,其實受到了黑澤明作品的深遠影響,像《鎗火》將黑澤明的《七武士》濃縮到五個保鏢,它從「廣義」上來說(連片頭字幕),也是一種「抄」,只不過抄得高明、抄得巧妙,變成了致敬。
而套在上述的說法中去看,同樣是「模仿」,杜琪峰才是工藝高的師父,可莊文強不是。
《無雙》的這種「抄襲就是它的創意」,充其量只能算是「展現出小聰明」的層次,並不能令此部電影上升到更高的藝術高度,而莊文強也遠非能有中外的一些名導演那樣,將經典經過自己的消化後,再革命性地去創新表達的追求。
且讓人沮喪的是,香港文化創意產業的很多作品,最多都只是停留在這「展現出小聰明」般、但較為劣質的模仿加工層次上,從電影、電視、到流行音樂,難有真正具創意或具特別風格的作品誕生,給大家的印象,就如淘寶中的山寨貨品一樣。
噢,對了,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阿里影業,是有份出品這部《無雙》的。
现实一番女主吴秀清,完美女主象征阮文,平凡女主何蔚蓝。
画家立的flag→所有成功的男人都是为了女人,而我是个例外。
前面是以男性视角讲述了一个白手起家+复仇雪恨的故事,画家帅、狠、又有温情,对李问的爱情偏执又执着,真真假假,混合了自己的自恋和自卑。
对于他来说,完美的爱情很重要,他得不到又坚信自己能得到,就像他坚信自己造假钞是一门艺术一样。
偏执于他,在事业上和爱情上是相通的。
很有意思的是,男画家编造的故事里,秀清是柔弱的、唯唯诺诺的,但关键时刻都有杀伐决断的勇气,这其中蕴含了一种不真实感与反差,这也为后面的反转埋下了线索。
也许在爱情里,男性视角天然就带上了自负的色彩,看不清现实。
反转以后,故事就走向了女性视角。
秀清在大战前夕认识画家,后来几个贩卖假币的人火拼部队,获得成功,秀清加入假钞团伙,和画家产生了爱情。
为啥画家那么帅,就是不会被炮火打死?
大约那只是他的吹嘘,事实上是秀清帮助了他。
部队之溃,溃于内部。
假如秀清一开始就帮助了画家,那只能说明,她爱他。
从一开始相遇时的眼神特写,她看他就不太一样,或者她看中他制造假币的技术也不一定。
反正对于女人来说,爱一个男人,和爱他的能力,总是有点分不开的意思。
后面他们大概是过了一段平安日子,也许她在团队打下手,学会了假钞技术也未可知,直到鑫叔死了。
秀清当时在楼上看着,显得很痛苦啊朋友们!
说明她还是很讲感情的!
一个一以贯之的人!
不像画家那么分裂!
终于,他们准备去酒店套路警察了。
画家以为自己志得意满,没想到反被自己人套路了!
其实酒店那里有点说不清楚,到底是几比几,谁先开的枪,圆不过来。
最不勉强的说法就是,秀清晓之以理(鑫叔之死),动之以利(学会了假钞技术,兄弟们跟我单干吧!
),策反了两兄弟(管家看着鑫叔死掉太冷漠了!
不讲感情不选她了!
),导演了酒店那场戏。
管家这个人还蛮搞笑的,那时候还想去杀秀清,可见她是很讲江湖道义的,没想到被画家杀死了...可见爱情这个东西很悬!
画家真不爱秀清吗?
不可能的!
秀清也是看到他救自己,明白了自己有地位,就朝两位人质开枪了。
更没想到的是,画家又去救了阮文,真女神待遇啊!
秀清气死了!
没办法,只能把画家带回了度假酒店。
在度假村又过了一段平静日子,画家这个人又想出去搞事!
至于他要走,是要去东山再起,还是去找阮文,不得而知。
反正秀清报警把他送进了警局,她的男人,她自己搞,是个狠人!
由于没人见过画家,他在牢里就有了编故事的余地。
在等待引渡的日子里,他写信给秀清,并用一张画像打动了她。
秀清是个重感情的人嘛,就还是来救他了。
其实他信里没写什么,但秀清懂了,可见她很聪明的,根本不是画家回忆里那个样子!
他俩在警察局演戏,编了个痴情软汉的爱情故事,把人捞出来了。
为啥要假装是个爱情故事,因为这样秀清的援救显得合理,也是画家不想让秀清知道自己曾经的卑微,哪个男人想被在乎的人轻视嘛!
可是秀清是真的想听,并且信以为真了。
酒店的时候,秀清说自己无法拒绝画家的要求,是真话啊!
她从没说过假话,哪怕是讲故事的时候。
所以她提问也是真的,她想问画家是不是真的爱她,可惜没得到一个想要的回复。
其实画家回答的话也是真的,他没觉得秀清不好,也没觉得自己不爱秀清,只是,他觉得阮文更好,觉得自己更爱阮文,就像他造假币也欣赏假币,但他最终的目的还是真币。
秀清就不是,她没有那么多目标,爱他就和他在一起,发现自己是替代就想取本尊代之。
她的目标是变动的,是跟随自己感受的,因此也是暂时的,现实中多的是这样的选择。
像画家那样运筹帷幄的少,而且容易遭受反噬(不是我的取向,是电影结局的安排)。
最后结局证明他就是为了女人,一点都不例外。
秀清的结局已经没什么好说的啦,她的爱情破灭啦,想死也是正常的。
单独杀了画家吧,她可能不忍。
一个人死掉吗,凭什么?
放他走,更不可能!
离开他,画家也不会答应。
她就像现实中的女性啊,有血性、有坚持、有感情,但她找不到一个配合她的人,所以她也有勇气和他一起死去。
对于她来说,活着苦,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阮文这个角色其实很单薄啊,就是一个完美的女性角色代表吧...美貌、能力、爱情她都有,可就是不属于你!
醒醒吧,她就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很难存在的!
而且,电影安排她未婚夫死掉了啊,因为完美而招致的噩梦,可见主创不认同完美的存在。
何蔚蓝就是平凡的你我他,遇到爱情,自以为给他上了保险其实没屁用,才开始就失去了,然后给自己改头换面,还喜欢对别人的爱情冷嘲热讽哈哈哈,相信自己再也不会爱别人,其实后面还是有可能遇到的,别怕啊。
(文章内有对《无双》和《非常嫌疑犯》的大量剧透,请谨慎阅读)这些年来,香港类型电影的创作基本上都活在“港片已死”这句话的阴影之中,对于老梗的反复回收利用,对于情怀的反复强奸,对于好莱坞简单粗暴的模仿已经让传统的香港类型片越来越走入死胡同,偶尔窜出的几部良心作品并不能挽回整体的颓势。
仔细想想,最近一部让我能给出好评的香港类型片还是去年国庆档的《追龙》,认真下来的王晶好好地创作了一部极具娱乐性的双雄娱乐传记片,紧凑的叙事搭配让人眼花缭乱的视听语言登顶了档期的口碑冠军,多多少少也让人看到了一丝港片在合拍片语境中回暖的迹象。
但是今年国庆档上映的这部由庄文强执导的犯罪大片《无双》却把我爆棚的期待撕得粉碎。
当刘伟强这些年一直没有找到自己定位的时候,同为《无间道》铁三角中成员的麦兆辉和庄文强可谓是合作无间的好搭档,麦兆辉的导演技巧搭配庄文强的编剧功底为观众贡献了不少出色的作品,也创作了香港电影这几年难得的卖座系列《窃听风云》。
但是,没有了麦兆辉的加持,这一次独立导演《无双》的庄文强却在片中暴露了自己作为一个编剧型导演的全部问题,顺便也把《无双》打造成了和当年的《全民目击》一样最过誉的华语悬疑片。
《无双》在宣传期的时候,给我的感觉一直是一部有关伪钞大佬彪悍人生的假传记片,老少配的组合还有熟悉的张静初姐姐的加盟真的有一点伪钞版《门徒》的意思,而我也对影片可能涉及到的伪钞产业部分充满了好奇,毕竟这个题材还真是第一次出现在大陆的银幕之上。
而当影片首映礼之后,我从看过的观众的评论中又得知这是一部类似于《非常嫌疑犯》的犯罪悬疑片,这也就使得我的期待值又加了好几倍。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庄文强算得上是香港编剧中最喜欢玩弄反转的人之一,从00年的《东京攻略》开始,之后的《大搜查之女》、《伤城》、《互动杀人事件》乃至是炒《古惑仔》冷饭的《飞沙风中转》都在玩转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反转,这也就让人由衷地期待这一次庄文强又会玩出什么花儿来。
可惜的是,庄文强这一次啥没有玩出来。
在我看来,《无双》是一部悬疑片阅片量100部以上的观众可以选择无视的电影,因为这部电影中除了制造伪钞的部分没有任何你没有在其他电影中看到过的情节,没有任何你猜不出来的反转,而这两点真的和前几年的那部《全民目击》异曲同工,两者可谓是双双坠入了模仿好莱坞电影失败的泥潭之中。
在这些年好莱坞的真人传记片越来越不走寻常路的今天(《美国制造》、《至暗时刻》、《我,花样女王》等),庄文强用一部假传记片玩转了这20几年几乎所有悬疑片的老梗和烂梗,如此的自暴自弃真的让人有些许无语。
《无双》的叙事结构和当年的《非常嫌疑犯》一模一样,警察逮捕了一个伪钞集团的成员,想从成员的口中套出老大的所在,于是这名成员开始讲述自己和这个组织的所有故事,一段段往事就慢慢展现在了警察的面前,而一名叫做画家的伪钞大佬也成为了故事中的最大主角。
在成员讲述的故事中呈现的是伪钞大佬从拉他入伙,众人一起联手制造假美金,到最后分崩离析生死相搏的过程,而这一点也和《非常嫌疑犯》颇为相似,但是相比《非常嫌疑犯》的环环相扣,细节上的自圆其说,《无双》的故事逻辑和反转设计真的是如同儿戏一般。
其实,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如果看过《非常嫌疑犯》的话,对于《无双》的结局应该已经有一个相对清晰的猜想了,这一点显然是《无双》的第一个失败之处,而这一点就是其百分百copy了一部经典悬疑片的套路就几乎没有在创作层面做出任何改变,说实话,你真的还不如《惊天魔盗团》这种给青少年观看的二流娱乐片呢!
而且,在本片中导演对于反转的过于依靠反而让其失去了反转的真正意义。
《非常嫌疑犯》虽然是一部具有意外结局的电影,但是它即使没有结局也是一部逻辑完整、可圈可点的犯罪片,而影片的这部分内容并不是为了反转服务而是为了整部电影的流畅性和完整性而服务的,但是《无双》显然忘记了这一点。
如果把《无双》掐头去尾,重新整理一个故事线,我们会发现《无双》在剧作层面的松散、割裂、随意都已经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
首先来说,《无双》中的往事讲述部分是毫无重点的,你既不能确认哪个人才是主角,也不知道这个故事线最终的走向到底是什么,而且现实时空中的警察只是想了解几件凶杀案的真相,没想到郭富城饰演的角色给说了一个上下五千年,不对等的一问一答注定了影片中主线部分的刻意。
如果我们把这个部分看成是一个假艺术家侮辱犯罪集团最后寻求自我救赎的故事,我们会发现郭富城饰演的男主角的形象单薄的可以,既看不到他心理的成长,也看不到他在理念上的抗争,他与周润发绝对所有的对峙,所有的争吵都如同撒娇一般羸弱。
而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看成一个伪钞老大培养忠犬却被逆袭的时候的话,画家这个角色的塑造也是一样的单薄,缺乏人物前史,缺乏人物内心的展示,甚至缺乏人物性格最基本的稳定性,时儿神经质、时儿暴虐,时儿幽默、时儿阴阳怪气,画家这个角色在很多与郭富城角色的互动上都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同志气质,而他人设上的分裂也就让电影的段落出现了明显的断层。
或者,我们可以把这个角色的莫名其妙归结在郭富城角色编故事编得不够有说服力之上?
而导演对于回忆部分的戏剧冲突的冲力和情节推进的方式都是非常单一和乏味的,影片花了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展现着假钞的制造过程,几乎没有任何人物冲突,也几乎没有任何外部压力,甚至连困难的设计都极其简单,角色随便一想就能解决一个技术难题,路边看到一辆车都能摸索出颜料的成分,可以说是非常偷懒的,而即使在如此偷懒的情况下,这个段落都是影片中最冗长,最无聊的。
如果说影片和《门徒》一样更注重人性的对抗和对于善恶的思考的话,我对于《无双》的映像还能好一点,但是当熬过了漫长的伪钞制造部分之后,我又迎来了影片中又一个让我如坐针毡的段落,那就是小马哥大闹金三角。
明明是一部讲述伪钞犯罪的高智商电影,忽然之间就在故事中开了一个天窗,搞了一段小马哥版兰博的枪战动作戏,浮夸的程度让人以为影片跳戏到了《湄公河行动》。
特别想和庄文强说,在这么一部电影中硬塞动作戏已经是一个非常愚蠢的行为了,如果你想硬塞,能不能先好好考虑一下呀?
当然,除了这些以外,张静初的角色、冯文娟的角色以及王耀庆饰演的卧底警察都不知道在电影中有何存在的价值,众多人物抛出了一条条故事线却没有一个最终被演绎好的,而一堆自作聪明的反转之后,影片留给观众的真的是一地的bug。
且不说影片中前后矛盾的种种呼应和多此一举的谎言编写了,单从郭富城的角色拿了一个坐在警察旁边的司机的脸来作为嫌疑人画像已经是足够脑残了,而片中的智障警察非但没有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还陪着他侃了几个小时的故事会,感觉《寒战》建立起来的香港警察的精英形象在本片中被完全打脸了。
而更过分的是,影片中用到的整容梗,居然在当事人还活得好好的情况下轻松动用了其所有的关系而且没有人发现,妈呀,你们这些成年人能不能长点心呀!
其实吧,《无双》中的叙事陷阱早在《互动杀人事件》的时候就被庄文强用过了,十几年过去了,丫居然就这么退步了!
最后,我还是得说一句,我这辈子最烦的悬疑片就是那种明明可以早点结束,但就是要反转凑时间一凑就凑半小时的玩意儿,就特么不能和《非常嫌疑犯》一样干净利落的收尾吗?
《胖子行动队》让我们明白了这年头当导演的门槛已经到了地下十八层,编剧们,你们可得守住底线呀!
不可复制,是谓无双画家和李问的第一次‘’深谈‘’,在温哥华的小酒馆里。
画家在听完李问如何精益求精地制作假画之后对李问说,你这样的艺术家,我真不应该在这种地方招待你,应该换个地方为你开支红酒。
李问说,不用了,我这种“艺术家”,还是跟啤酒比较衬。
画家不以为然,说,任何东西做到极致都是艺术。
红酒和啤酒,这两种在一般情况下被赋予了截然不同格调的饮料,也给人以前者是艺术品,后者不过是工业化产品的迷思。
品酒师可以是艺术家,而最好的啤酒技师,在大众眼中不过也就是技师而已。
在李问讲述自己和阮文早期经历的时候,提到了画廊的经理对两人作品的评价。
画廊经理说阮文的画有激情有创新,是真正的艺术创作,而李问不过是复制前人技巧的拙劣画匠,学得再像也毫无艺术美感可言,因为“世上只能有一个梵高,后来的人都一文不值”。
所以在大多数人看来,即使李问能把前人的作品复制得“好过真货”,他还是无法超越“画假画的”这一对他艺术价值的终极评价。
那么我们对艺术的推崇,以及艺术自身的可贵,其落脚点究竟在哪儿呢?
一定不仅仅是对美的呈现,难道复制画就不美了么。
也不简简单单是对人们情感的投射,比如李问那幅广受诟病、算不上艺术的“四季”,在故事里也是阮文的爱情寄托。
我觉得其中有一点原因可能是,艺术的灵感、激情、创意等等这些,是人类思想火花难得迸发才有的产物。
而这些火花,是当时当刻独有,只属于创作者本人的,其他人不可借鉴也不可复制,甚至创造者本人也休想随时产生或者企图复刻灵感。
红酒也有这个特点,比如当年的气候水文、葡萄偏酸偏甜,酒桶木质的细微差别,甚至品酒的器具和品酒时的环境温度,似乎都影响着品酒人的味蕾,影响着对一瓶红酒好与坏的评价。
对品酒师来说,一瓶最好的红酒和当时的品酒体验,可能也是难以复制的。
点题,无双。
李问高超的复制名画技术被画家看中,有了本文开头的一段谈话,然后画家邀请李问加入自己的假钞制作团队。
在假钞的制作过程中,富兰克林画像、字体、油墨、水印、纸张等等,团队成员对每个环节的用心和专业程度不逊于任何一位日本工匠,最终假钞成品的像真程度也堪比艺术品。
没有人能否认技术对于艺术的重要性,那么对于极致像真的技术追求,是不是也可以算得上是艺术呢?
伪钞种种的工艺集中在最终成品的电板上,有了电板、凹版印刷机和变色油墨,任何人都可以生产超级伪钞。
在泰国,“将军”要把画家和李问一行人强留下来教自己的团队生产伪钞的技术。
言语不和即将触发枪战之际将军的手下告诉他,杀掉画家没关系,懂技术的是李问只要他不死就行。
极致的技术追求之后,李问获得的似乎不过是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教给学徒的“工业技巧”而已。
电影里,成批的伪钞从印刷机里被制造出来,似乎也正是在宣告着技术可复制的“非艺术性”。
然而我们整个社会运行发展的根本,似乎更多地要归功于可复制性。
可复制性让人类享受到了高效率的工业化生产带来的一切生活质量的巨变,可复制性让很多曾经的昂贵生活必需品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可复制性让吃土少女如我可以在ZARA买到当季最新的流行。
对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贡献最卓越的科学界,科学实验是否具有可重复性也是判断其是否可靠的标准之一。
可复制对于人类的意义,似乎比不可复制要大得多。
可是我们无法不去歌颂偶然,不去赞美灵感的可一不可再,不把艺术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不把那一个个独一无二的人放在心尖儿上。
是谓,无双。
甚至这些人和事是不是真的无双都不重要,只要我们认为他们是无双就好。
无双本身,就意味着最高的价值。
你说,人类是多么感性的动物啊。
额,一个仿假钞的拿着冲锋枪大杀四方
乱乱的,婆婆妈妈的,假假的,但是周润发举双枪出来的一刹那.......差点没憋住尿,也太性感了,受不了。
3.6星。1.二十分钟反转两小时铺垫,性价比过低。2.周润发真特么帅!大长腿帅!穿风衣帅!拿双枪突突最帅!颇有《喋血双雄》or《英雄本色》的风味。3.本片也确实有港片遗风。4.本来是双雄对峙的戏却失了剑拔弩张的飙戏快感,郭天王不是发哥的对手,气场差太多。5.一句话介绍本片:一个变态狂的异想世界。6.结局处理让电影格局小了,从金钱游戏变成了爱恨情仇,欠考虑。
结尾太土(有审查原因)题材还行 但我觉得总体上不算特别有亮点吧 虽然与影一样是水中花镜中月双重身份并行 但是影的出色不在于它的叙事而在于它的美学与影像探索 无双在叙事上不如西方成熟的相同题材作品 影响上探索几乎没有 但是中和之后能够获得商业平衡也可喜可贺吧 毕竟没有明显短板不是么
半部好电影,尤其八零年代艺术青年纽漂,陷入军阀泥潭无法自拔的金三角这几个细节的设置,还是带有着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强烈印记,此外电影也是不自觉地向当代全球央行放水现状抛出了一个天问:国家级印钞的洪水泛滥同民间造炒又有何区别?
失望,后面的反转太牵强,bug太多,是剧情圆不过来了吗?现在都电子支付,假钞这玩意儿,还有多大的生存空间,脱离的现实,港片落幕
看之前被剧透了最关键的点,尴尬……给五星假装自己没被剧透╮(╯▽╰)╭
算是今年剧本和表演都比较规整严谨顺畅的类型片了,犯罪悬疑果然还是麦庄玩的转,起码品控上是有保障的。发哥是来过英雄本色+喋血双雄的瘾吧,屌丝们看完心又碎了。
1、今天目前最好的港片,没有之一,且比起去年国庆档的《追龙》更让人惊喜;2、玩儿的是身份反转,惊喜在于人物和故事逻辑够扎实;3、发哥郭天王两人演技依然了得,金三角的那场枪战戏会成为港片新经典;4、正派人物的故事线太过突兀,拖了后腿
又一个豆瓣8.0。看得坐立难安,好差。没一件事说明白,抄的非常拙劣
片名即剧透,概念设计太棒,结构塑造虽有珠玉在前,却依然挡不住纯港视角输出的魅力,非线性叙事接连反转转圜自如,绝对硬底子功夫,着迷于其精细的笔尖纹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对细节的微观放大,对情怀和犯罪的文武兼修,对桥段和设置的步步为营,对存在和虚无的玩味解读,完成度和猎奇感都尤为出色,让电影本身的主题蔓延至戏外,颇有行为艺术的派头,郭富城稳定发挥入木三分,后半截高能劲头不断,周润发致自我敬经典,脚下生风霸气犹存,癫狂而优雅,演技和气场尽显本色,电影中的真真假假谁生谁死其实都不难猜,最难忘的还是那三段宿命式的悲剧情感,浪漫超脱,致敬初心,预感会拿很多奖。★★★★
故事转折基本停留在“编剧一句话”程度的表层翻转(从第一场“伪爆炸戏”开始就一直在拿角色与观众相差极其悬殊的信息量做文章),随便提几个片名就会把它剧透得死死的。在大量致敬下能看到的也不是港片情怀,而是港片落寞的背影。最严重的问题是虚实视角基本不成立。(一大段讲述和两小段回忆,本质上都应该扎根于女警察的幻想才可以存在,但是除了那段女警回忆,其余两处视角崩坏都很明显)。金三角那段也很WTF,瞬间全员敢死队附体,完全就是小马哥穿越湄公河行动的感觉……不过最后十分钟将李问这个几乎千疮百孔的角色以“追忆”的形式进行了补完,还挺好的(虽然视角崩了)。李问确实是个艺术家啊,感觉他写喜剧剧本比画画有前途。
再也不想看庄文强的电影!真的超级烂,香港电影真的再也没有成长了,人物对事情的反映都那么扯淡,最恶心的是想拍人格分裂,却又不是人格分裂,最后又搞出只是邻居的这种妄想症,反正各种扯、各种不切实际,无聊至极!一比二十确实挺便宜的,看在“一百万个人里只有一个主角”这个金句给你两颗星,周润发那个角色被抓之后,女警官立马知道画家就是郭富城本人的时候我真想立马离开影院!
超级假钞的意思是超级假?!
其实如果我是李问……秀清不用换脸也是可以的😂😂😂
天哪 好装逼的电影
【C】唉,看到最后,结尾的那句台词实在是太过真实,狠狠扎了荧幕前的我们的心...
当然是模仿了非常嫌疑犯,但完成度高又有港片的热辣,还是不错的。而且把一个“假的替代不了真的,当真的用就会受惩罚”的道理讲的挺隽永的:李问败就败在把加阮文当成真阮文还投入感情上了。但庄文强在编剧上应该学会做减法,一些细节里的自鸣得意的逼格可能有人还是会喜欢,但若干无用的枝蔓就真的是破坏了诡计的严密性了,有的戏不但拖节奏最后还成了bug。尤其是最后一次反转,屌丝心态大爆发让整个故事的结构混乱不堪了。
只有开头半小时的好戏,后面全是复刻经典电影的鸡肋,端着使劲的表演方式和拖沓的节奏令人无比疲惫。小马哥的双AK扫射真是百看不厌啊。
金三角丛林枪战那段,真有点小马哥英雄本色致敬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