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西斯真的贼可怕,德国纳碎党,就像疯子一样,一个小男孩都不放过;然后人种灭绝真的很残酷,泯灭人性;不过尤莱克真是个聪明而又勇敢的小伙子,还有一些给予小男孩帮助的善良的人们,god bless you!真心希望世界能够多些和平,多一份安宁,多一些包容与理解,我们都是 人,我们必须活的像个人样,有尊严有良知的活着
这部电影我是在电影频道上看到的,名字叫《二战男孩逃生记》。
有关战争的电影,有关战争中儿童的电影,总是能让人的心揪着。
在这部电影中,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也没有野蛮血腥的屠戮场景,举枪打死逃跑的犹太人算是最暴力的画面了,整部电影中看到的最多的是乡村的恬静优美,森林的静谧安逸,溪水的潺潺流淌,农场的忙忙碌碌,如果只看风景,这和任何一个国家闲适的田园生活没什么两样。
然而逃亡生活是不会像自然风光那般美好,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忍饥挨饿也是习以为常,最痛苦的是内心的煎熬,要时时提防盖世太保来抓人。
男孩尤雷克在森林中遇到的小伙伴,在前一秒还天真的告诉他“不要害怕森林,森林是保护我们的”,叫尤雷克“忘掉过去,去想象与亲人重逢的美好”,在后一秒就转瞬即逝,不知所终。
平静美好的自然风光,和男孩尤雷克逃亡的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明快和美好的色调诠释男孩尤雷克逃亡的悲惨生活,让人倍感战争的残酷和时代的窒息。
在这部电影中,我不想谈疯狂的盖世太保,对于他们的丧尽人伦,有太多的评价,我只想说一说这部电影中那些不是主角却不可或缺,在中文中叫群众或平常老百姓的那些人。
战争,让那一点点的爱显得那样伟大,那样动人,弥足珍贵。
当逃亡的尤雷克倒在一个波兰中年女人家时,中年女人冒着风险好心收留了他,给了他食物,给了他衣服,最最重要的是这女人给了他一个生存技能,一套可以说明他过去的完美说辞,并送给了他一个信物,佐证尤雷克的说辞。
为了让尤雷克的话更加可信,波兰女人一遍又一遍陪着尤雷克练习,直到尤雷克可以自然的说出这些真实的“谎话”。
幸亏有了这套谎话,尤雷克才能够在各个农场之间流浪,在农场之间的流浪至少可以让尤雷克吃饱,有地方睡觉。
波兰女人的丈夫和儿子是游击队员,她知道收留犹太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她依然勇敢的给了尤雷克力所能及的帮助。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个人在自己困难重重时,还冒着风险帮助他人,用伟大来赞美他并不过分。
而她为了救尤雷克,遭到盖世太保的殴打,并且牵连全村被纵火烧毁时,她依然没有交出尤雷克,只是趁着大家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的放走了尤雷克,无奈的说了一句“我什么都无法给你了,因为我已经一无所有了”时,撕裂了每一个旁观者的心,爱,一个温暖而又美好的字眼,在战争中却有一种鲜血淋漓,让人可歌可泣。
战争,让那些遵纪守法变得那样刺眼,那样残忍,无能为力。
流浪的尤雷克,遇到了很多好心人,他们虽然没有给予他过分的关爱,却至少能让他活着。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收留犹太人。
尤雷克在森林中,遇到了一对年长的夫妇,二人许诺带他离开,却实际将他送到盖世太保手中换取赏钱。
我们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恶”或者“坏”来评价这对夫妇,其实,在当时的语境下,这些人做错了吗?
没有,他们做了一名公民应当做的事,甚至是值得鼓励的事。
只是,在一个“恶”的社会中,遵纪守法都变成了为虎作伥。
作为小人物的那对夫妇,我们很难站在道德的高度去批判他们,只是觉得很无奈,在一个扭曲的社会中,一个守法的行为反而变得邪恶,遭人唾弃。
尤其是尤雷克的右手出了事故后,坚决不给尤雷克做手术,并且向盖世太保告密的固执刻板的年轻医生,和给尤雷克做手术,虽然让尤雷克失去了右臂,至少还活着的年长医生以及种种愿意帮助尤雷克的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年轻医生错了吗,似乎没错,他在响应当时的政府的号召,年长医生和那些好心人错了吗,他们似乎错了,忤逆了当时的规定,但是每一个明辨是非的人都会唾弃年轻医生,去赞美帮助过尤雷克的人,并感激他们。
战争,是一场噩梦,它颠倒了是非,让多少人不辨黑白。
战争,让经历过他的人保持一份平静,那样不易,可歌可敬。
尤雷克的逃亡随着战争的结束。
战争结束了,尤雷克经过时间的洗礼和生活的打磨,习惯了否认自己是犹太人,直到寻找犹太遗孤的那个年轻人的出现。
虽然尤雷克排斥,他还是跟年轻人走了,回到了曾经的家乡,想起了一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也想起了为了救他而死去的父亲。
种种,种种,往事又上心头,战争结束了,都过去了。
可是,人受到的创伤能就这样过去吗。
有太多的仇恨来自于冤冤相报,有太多的愤怒来自于曾经受过的苦难,经历过战争后,有报复的想法不足为奇,自己的同胞被杀害,所以去仇视造成这场灾难的人也是人之常情,而难能可贵的是尤雷克选择了遗忘。
他忘记战争给他带来的痛苦和失去,选择回到犹太人的国家,上学、读书、工作、娶妻、生子,过一个平凡人的一生。
他简单的叙述着,仿佛在战争中的经历就是一场梦,睁开眼,烟消云散。
选择忘记,是一种豁达,是一种智慧,是一种高贵。
战争,太容易成为一把停不下来的屠刀。
这就是战争,它让美好变得可贵,让邪恶变得丑陋,让某些人变得疯狂偏执,也让某些人变得宠辱不惊,原因只有一个,至少,我们得活着。
我基本上是含泪看完的。
本片从一个8岁小男孩的视角,表现了战争的残忍,尤其对于孩子来说更是残酷!
在本该快乐,无忧无虑的年纪,确要考虑怎么才能活下来,承受很多不该这个年纪就要承受的东西!
越看越心痛,越看越揪心,但同时又有一丝希望和温暖,因为这一路上还是有很多好心人愿意帮助他,哪怕有可能会被牵连,也还是愿意去给他口饭吃,给他温暖,德军来时帮他逃亡,护他周全!
什么是好的电影,什么是好的作品,就是在看的时候能带给你心灵の震撼,看过之后又能久久回味,带给自己很多思考,甚至每次看都会有新的思考!
经典就是什么年代看,都会让你有这种感觉!
战争浩劫席卷下人性中美好的一切依然顽强求生,只是不在战场之上。
导演巧妙地将历史的沉重与儿童的纯真视角相结合,让观众既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又能透过尤莱克的眼睛看到希望与光明。
观众始终没有看到战场上发生的一切,甚至连飞过头顶的轰炸机画面都没有,但是无时无刻关于战争的一切都可以感受到。
森林的绿色、田野的宁静,这些自然的美好与战争的阴霾形成了鲜明对比,仿佛在告诉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有生命的顽强与美丽存在。
这些气氛与细节的营造十分巧妙,这也是我觉得非常精彩的点之一。
演员的表现也是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
小演员扮演的尤莱克,尽管年纪轻轻,但其眼神中透露出的坚毅与智慧,让人印象深刻。
他的每一次躲闪、每一步小心翼翼地行走,都是对生存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尤其是在面对那些试图出卖他的人时,他的表情变化,从恐惧到愤怒,再到最后的坚定,无不显示出他的成长与蜕变。
虽然有时候他的表演略显稚嫩,但在这样的背景下,这种青涩反而更加贴近角色的真实感。
对于角色的刻画非常细腻,尤莱克的形象立体而丰满,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受害者,更是作为一个勇敢的幸存者。
电影中的每一个转折点,都精心设计,让人心跳加速,同时也让人思考。
特别是在尤莱克遇到各种人时,无论是好心的农民还是贪婪的告密者,都反映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跟随着主角尤莱克的镜头一路掠过他获得帮助的那些人,并一次次看着他与危机贴面擦过,他的逃亡之旅充满惊险,像野人一般在森林中求生与躲藏,时刻不得安宁。
这部分的处理尤为出色,既有温情的一面,也不乏紧张刺激的情节,使得整部电影张弛有度,情感充沛。
这是二战时犹太人在欧洲大地上的普遍处境,如今,以色列又是怎么对待巴勒斯坦人民的呢?
虽然犹太人中不乏良善者,但以色列的极端复国主义派正在把从二战以来所营造的受害者面具撕碎,令人不免唏嘘。
片中有一段主角被抓又戏剧性逃脱的场面颇具意外效果,因为过于离谱,可能会是真的?
其中的反追捕确有一定的实践性,不断走水路消除气味和踪迹,再强的追踪手段也没办法从水流中获取信息。
影片最后,我才发现这是真人传记,而这位在战争中活下来的少年已满头银发,并且他定居在了以色列,我不知道他是否会参与到反战游行中,但面对现在的以色列,我想他应该有着最深刻的感触。
它不仅仅是一部战争电影,更是一部关于成长、勇气和人性的电影。
它提醒我们,无论历史多么残酷,总有人能够在其中找到生存的力量。
# 影评
这是喜欢的一个男生推荐自己看的。
每周末基本都会一起打球,但是这个周末没有,少了一次见面&联系的机会,但是意外收到他的消息“二战男孩逃生记”“好看”。
很简短,但是很开心:很喜欢他推荐自己喜欢的。
刚才看到影评,发现很多昨天写的,原来周末两天CCTV6在主推这个电影。
好看。
确实是好看。
更喜欢电影翻译成《二战男孩逃生记》,比《流浪的尤莱克》的更能点出重点,这个标题一下就吸引到我。
好的电影名称,真的更能吸引人。
英文版的名称也很有力《Run Boy Run》。
小主人公 让我想起了一部俄罗斯电影《兵临城下》,都是二战题材的电影,都是小男孩的主线,都是男孩的活着。
都是不错的电影。
尤莱克,一个意志力、信念足够强大的男孩,一个聪明、清醒、真实的男孩。
强大的意志力和‘活着’的信念,支撑他踏破冰河、冒着风雪走到游击队员的房屋前;聪明、清醒、真实,让他没有选择去拖沓他人,得到帮助、有小伙伴都让他开心满足,也让他能够逃脱纳粹的追击,甚至得到纳粹头脑的默认保护,能让帮助他的人愿意继续帮助他。
尤莱克的性格是很多中国影视作品中少见的孩子性格,父亲选择保护他牺牲自己,他没有哭哭啼啼还要跑向父亲、做无谓的所谓抗争;游击队员妻子为了保护他,房屋被纳粹烧毁,还连累了邻居,他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却没有表现出国内影视中容易出现的那种不自量力的责任承担。
也许年纪大了,责任的承担真的要量力而行,不要为了自己心安,而做出自以为的承担(我想这其实就是虚伪,不承认真实和现实的虚伪)。
活着,真实的活着。
影片中,每个帮助尤莱克的人都是真实的,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被帮助的人也不会不自量力的过多精神负担&虚伪的报答。
这真的是一个明显存在于国内和西方之间的差异?
活着,真实的活着。
活着最重要。
为了活着,尤莱克的父亲告诉他你可以忘记自己是谁,可以忘记父母是谁,可以放弃自己是犹太人,放弃自己的宗教信仰,但是唯一一点:即使忘记一切,你一定要记得你是犹太人。
电脑坏了,画面不清楚,电脑恍恍惚惚,用都用不成了,我现在觉得这太残忍了,对于我这样一个每天都需要用电脑来写东西的人来说,实在是太残忍了。
《流浪的尤莱克》也是一部关于犹太人流浪的电影,尤莱克的父亲为了保护尤莱克,死去了,然后尤莱克一个人流浪,他到过很多的地方,这些人当中有一些好人,这些好人拯救了他的生命,收留了他;这些人当中还有一些坏人,因为交出犹太人能够转一部分钱,他一个人,尤莱克一个人,在冰天雪地里面,默默地流浪。
看到尤莱克倒在一户人家的门口,看着尤莱克被那个妇人救进了自己家的房屋里面,我真是为尤莱克高兴,看着尤莱克和女人安静地生活,也为他高兴。
但是后来,妇人家门口出现了很多很多的脚印,尤莱克需要逃出这个地方,需要被迫再次流浪。
尤莱克一个人行走在森林里面,又遇到了下一户人家,因为犹太人一生下来就会割包皮,而波兰人不会,这个特征真是他们最明显的特征了;但是我最不明白的一点,就是他们那些波兰人是怎么区分出犹太人和波兰人的,这一点真是让我惊奇,因为我不觉得他们之间的长相有什么区别。
尤莱克遇到了一只狗狗,这只狗狗陪伴了尤莱克很短很短的一点点时间,然后这条狗死去了,然后尤莱克又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
犹太人并不信仰圣母玛利亚,尤莱克遇到的第一个妇人教会他如何在吃饭的时候祈祷,教会他如何介绍自己的身份,如何编出谎话蒙骗所有的人。
后来看到一句话:战争年代,活下来的犹太人,都是聪明人。
就是有一点我想吐槽一下,老年的尤莱克,一点点少年尤莱克的模样都没有,一点点都不像少年的尤莱克,少年的尤莱克那么帅气,眼睛那么大,眼睫毛那么长,所以这演员换的,太突兀了。
幸而尤莱克活了下来,幸而尤莱克最终有一个很幸福很幸福的生活,幸而战争结束,幸而皆大欢喜,祈祷,以后不要再有任何任何的战争了。
你要隐藏你自己的真实身份,但绝对不能忘记你是犹太人。
1942年9岁的犹太男孩逃离华沙犹太区只身逃入森林躲避纳粹追捕,他遇到了不惜一切愿意帮助他的人,也遇到了为赏金出卖他的人,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在逃往的主线下是小男孩对家人的回忆,他牢记爸爸最后的吩咐,可以放弃自己的名字和信仰,但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个犹太人。
独特的视角与深刻的反思:影片以尤莱克的视角展开,让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战争对个体的影响。
通过尤莱克的遭遇,影片对战争、人性、民族等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引发观众对于历史、对于人性的深刻思考《流浪的尤莱克》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
它以其精湛的演技、紧凑的剧情、深刻的主题以及独特的视角,为观众呈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流浪与生存之旅。
那句:我已经没有东西能给你了,你现在走吧。
看得我泪流满面,有点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感觉。
一个孩子能如此勇敢真的不容易。
二战爆发,犹太人逃难中孩子偶遇父亲。
父亲为就孩子丧生。
从此男孩走上了他的流浪之路。
遇到波兰女士收留一段时间,教会他如何假装基督徒去化缘。
后来化缘到另一家,但在玩耍中被发现是犹太人。
后来只能带着狗离开。
恶景在临,狗狗被波兰游击队错杀。
只好独自流浪~遇见一个为了钱欺骗他有工作来响德国换取举犹的平民。
送往军阀幸好机智逃脱。
噩梦再次让小孩在农活中意外受伤,因为是犹太人错过最治疗时机,因此断掉胳膊。
在医院颓废一段时间,再次逃亡。
善良的人为了救他,被纳粹视为犯罪纵火烧屋。
最后不断向东逃亡,终于熬到苏联占中。
平复一段时间,跟着同胞回到他应该去的地方。
最终在以色列扎根生子。
整部电影的节奏非常好,音乐也非常不错。
一开始只是为了打发回家火车上的无聊,从而下来这部电影。
啊哈哈,所以对电影到底要放啥子并不清楚。
所以在这里我要强调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前,从未想过战争带给人的伤害,作为一个从小看八路军打鬼子和长大了好莱坞各种特技渲染、狂拽酷炫屌炸天的美式激烈的战争片的人,几乎看见“战争”这两个字,心里第一反应就是各种飞弹,不要怂,就是干,战场上的兄弟情谊。
重来没有从战争所带给人的伤害的角度来思考过这个名词。
看完这部电影,它便使我在火车上睡不着了,尤莱克的经历或许没有那么的特别激烈,虽然是在二战时期法西斯虐杀犹太人为背景,主人翁尤莱克没有经历战争正面的枪林弹雨,却从战争背后,尤莱克一步步的逃亡的这方面来撕开,对,对我来说就是撕开,撕开我所以为战争就是国家的对立,男人的热血,将不通就打通这些表面上的理解。
也许你给我讲战争对民众的伤害太大,不能随便打动战争。
意思太广,懂是懂,然并卵,我对于国家外交所不能解决的事,还是支持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可以发动战争。
而且看了这部片子我没有深深被震撼到,然后平息之后睡一觉,就和别人说,昨晚我看了部多牛逼多牛逼的片子,它带给我所思考的东西太细太多,没有震撼,只有反思。
看完之后,我改了,我认为,战争就是一个灾难,就是一次汶川地震,战争是人为的,而地震是自然的,里面有无数无数让人痛苦的事迹,流浪的尤莱克只是其中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
也许流浪的尤莱克不是最苦难的,因为他给人带来了希望,活下去的希望。
但是真正儿战里更多的孩子却被虐杀了,仔细想想这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我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看部感动点的电影就能哭的不要不要的,而这部电影却没有让我流一滴眼泪。
Why?
不是我没有被打动,而是尤莱克所遇到的事和人太多了,善良的游击队家属阿姨(原谅我一生放荡不羁记不住外国仁名字,太难记了),被感动的各地农场主,疯狗一样的德国军官,卖掉尤莱克的马夫夫妇,教堂不一样的医生,还有无所不在的耶稣。
一件一件都在让我反思,假设这不是电影,他不是主人翁,没有主角光环,也许太在爸爸帮助他跑的时候军官转头看见了,剧终。
在房子里火烧死了,剧终。
手没来急治疗感染死了,剧终。
幸好!
幸好他是尤莱克,他是主角,可真正的战争开始了,会有无数的尤莱克,在半路就被人射杀,被虐死,火烧死,无人救治感染致死,饿死在冬天里。
这些也许才是某个真正的历史阶段,尤莱克一样的孩子所真正的结果吧,现在,我反对战争,我不想它带给世界太多的伤害,让许多孩子变成尤莱克式一样的人物。
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一部非常让人深思的电影,一部带给人希望又让人深思的电影。
我仅仅是从战争给人带来的伤害来谈论的,不涉及其他方面,如种族歧视的其他方面,鄙人才疏学浅,肚子墨汁也就能写这些啦。
流水账了
流着泪看完的电影。他还是个孩子。他颠沛流离地活着。最后他回到了伤痕累累的家乡。
纳粹是可恨的,伤害巴基斯坦的以色列同样可恨。
二战犹太人逃难题材。还是一样的东躲西藏,还是一样的遇到好人,还是一样的欧洲农村好风光,还是一样的恶毒的德国军官,最后迎来的二战结束犹太人恢复自由。这个题材几乎都是一个套路,在德国纳粹已经是公认的邪恶力量之外,其他人都或多或少有圣人的影子,似乎这又成了宗教片。
3星半《二战男孩逃生记》哭成狗。德国拍的,令人敬佩。敢于面对历史。
1942年夏,尤莱克从华沙犹太区逃跑,在森林偶遇奥罗团伙一同流浪,直到撞见德兵和同伴失散。冬,为偷夹克御寒遭殴打,冻饿交加晕倒门口。玛达·杰奇好心收留,帮其编造身世、教导天主教祷词、训练敲门求助,直到察觉夜晚有人在屋外驻留劝其离开。尤莱克借助这些寻求谋得农场杂工。1943年夏,比赛撒尿暴露割礼再度逃亡,养犬被游击队误杀。轻信夫妇被送到纳粹手中,制造机会逃进森林。故技重施欲被赫曼夫人雇佣,岂料其情人是纳粹首脑,幸其欲博美人欢心。不慎将手卷入齿轮,医生拒绝为犹太人手术直到主任插手截肢。秋,指挥官更换失去靠山,再度逃亡。被纳粹发现再度托庇玛达,纳粹搜查无果泄愤烧毁房屋。冬,边打工边向东去直到遇见苏军,在阿琳娜家的铁匠铺打杂,正式接受圣餐皈依。1945年德国投降。忆起父亲吸引纳粹掩护自己逃脱,跟随孤儿院职员离开
反对战争,我不想它带给世界太多的伤害,让许多孩子变成尤莱克式一样的人物。
小男孩太辛苦了
小朋友生命力真的好顽强,看着狗子死掉和手被碾压那里真难受。
有点公路片的风格,尤莱克一路可谓历尽艰辛,其经历令人动容。但影片整体没什么亮点,故事讲述的点太多且节奏有些松散,尤其结尾蓄意拉高主题反而显得多余拖沓。此外,群像趋于片面化,工具化,主角的演出更是乏善可陈。
“你要隐藏你自己的真实身份,但绝对不能忘记你是犹太人。”
看过
z53
犹太民族的血泪史
8-year-old Srulik flees from the Warsaw ghetto in 1942 and attempts to survive, at first alone in the forest, and then on a farm as a Christian orphan named Jurek. Throughout his ordeal, he is in danger of losing his huo87.com Jewish identity. Based on the bestseller by Uri Orlev.
唉,可怜的孩子,希望你长大后,能认真思考一下,为什么船夫要说:你们现在知道慷慨了?没认真思考一下,为什么那么多反犹人士……
赚泪的孤儿求生片。尾部真人现身。
有点无聊
如影随形的恐惧和竭尽全力的求生让本片有强烈的低沉底色,再辅以河中与女孩戏水,德国战败敲钟这一点点亮色,竟形成了奇妙的反差,进而到最后父亲和儿子的反向逃跑,情绪到达最高点,非常棒的反战片。
如油画般的绚丽色彩下掩藏着无比深重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