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年过去了,目前只看了七集,每次都要找合适的氛围才舍得点开. 怎么说呢,大可以讲些“主题是存在主义”“大众版《等待戈多》”等等的话题,而配乐、作画等技术细节也值得大书特书. 但我无语. 不愿用虚文去破坏我得到的所有感受,而舍弃分享的机会,将其留给自己. 写这段话,也只是作为难以抑制的膜拜之情的抒发,抱歉了. 顺便求推类似的番. 反乌托邦+公路+日系,不会还有吧?
公路+日系的也行
十分经典的没头脑和不高兴组合。
《没头脑和不高兴》是1962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片。
“没头脑”,做起事来丢三落四,总要出些差错。
脑子,天然脱线。
“不高兴”,人很聪明,但就是没什么能让他开心的事。
天生的高冷傲娇。
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使得人物的相处之间天然具备强烈的反差和戏剧冲突,能够很轻松地营造出一种喜剧氛围。
没头脑往往是团队中的体力担当,不高兴则往往是团队中的智力担当。
这样,两者之间的功能互补形成了剧情推进的最小基数,能够兼顾到许多单一角色无法完成的障碍。
而两者之间矛盾又和谐的感情关系也同样是一大看点,也就是“CP感”。
“没头脑”能够惹怒“不高兴”,“不高兴”能够牵制“没头脑”,这种相反特质角色之间碰撞出的化学反应,赢得了大量观众的喜爱,持续到今天仍然是十分经典的组合配置。
一般来说,没头脑会是团队中更核心位置的角色,因为更单纯的角色会具备更明显的成长性以及更外放的表达方式,同样兼具气氛调节的作用,本作中的尤莉一开始呈现的就是这样一个角色。
她会在这样恶劣的某日生存环境中,保持着极度乐观和天然的个性。
她会“看见洞就想钻”,会碎碎念话痨地和千户聊天,会没头没脑地谈论死亡,但是在第一集后半部分,她为了最后一块压缩饼干而对着千户举起枪时,我们就会知道这个角色并没有那么简单,这是一个在末日环境下出生并成长的没头脑,她的价值观与现代人是不同的——食物即战争。
作为不高兴的千户热衷于看书写日记,她兼着团队向导、百事通、决策者、司机、维修员等职能,可以说在以聪明为特质的不高兴团体中,也是十分万能优秀的存在了。
但我们依然会看到她在驾驶汽车时不小心睡着的样子,然后发现她即便再怎么早熟也只是一个不得不挣扎求生的孩子。
第一集两人在出了洞穴后看到美丽的星空时吃掉了最后一罐汤,这似乎已经是一种末路结局的暗示;第三集她们谈论了死亡与宗教,第四集千说52W张照片不会在食物吃完之前拍完……她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找不到食物饿死,于是想象着死后的世界,这两个看似单纯的角色,大概早就已经接受了随时会死去的结局了。
“我们啊,不是到处找吃的,四处徘徊嘛,找到补给又开始移动,我们这么走下去,到底会有什么呢?
”这是一个真正荒芜充满未知与孤独的末日世界,没有人包括主角会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遇到什么。
很多时候这个世界似乎只剩下了这两个少女——“这些建筑以前大概能住一千人吧。
”“好多啊。
”这种公路片的模式,使得主角们每次游荡到一个地点,都是一个单集单元剧剧情,都会谈论某一个价值主题,但实际上,《少女终末旅行》还是有基本的主线和主题存在的。
12话的单元剧主题,其实是顺延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而讲述的。
从一开始的依靠本能生存,到酒足饭饱后创造意义与艺术,以及文明繁荣道路连接后,战争的爆发与终结。
表面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两个少女在末日中行进,找食物、睡觉、洗澡、聊天、听雨……而在轻松且治愈的表象下,作者一直在试图探讨这些宏大的有关人类文明的议题,只是这种探讨的方式十分精巧,没有过多而显得空泛,也没有过少而显得平庸。
个人认为这就是《少女终末旅行》最出色的地方。
其实两个少女攀登的人类的历史之塔吧?一部战争史,一部毁灭史。
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人类必将毁灭,这也不是什么惊人之语了。
比起一张二向箔毁灭人类来说,人类毁灭自己倒是可能性更大一些。
那么,自称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啊,聪明的你们为什么会毁灭自己呢?明明已经不用为一根巧克力味的食物棒打生打死了,明明战争只能带来伤痛,无论是对胜者还是败者。
因为人类有一种特性,永远不懂得自己拥有的东西的价值,时间,健康,友情,亲情...所有的都是失去的才知道珍贵,在此之前人们眼里的只有别人的东西。
城市一层层上升,但是景色却似曾相识,就像那不断螺旋重复的楼梯,没有尽头。
或许有一天,两个少女登上顶层,却发现那里空无一人却满园花香吧!(作者写了两个少女,看来人类要灭绝无误了)
应友人之邀看了这部番并被要求写一点想法(虽然拖了很久(滑稽)),虽然全程被督促看完的但其实对于我而言这部番至少也是上乘的,废话不多说现在可是写吧。
1. 首先它的背景是世界大战后人类的消亡,而在番的末尾,也是以人类世界的遗迹彻底消亡为背景,因此这部番不可能仅仅只有废萌倾向。
当然不排除有些番为了让自身显得不那么浅薄会强行创造一些哲学宗教色彩,但本番不属于此类。
2. 尤和小千是地球上最后仅有的人类,而在这部番他们虽然也遇到了两个人但终究只是零星的过客,他们两如何处理在这个世界上的孤独和两人的关系是这部番的一个要点,其中有几个画面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个是尤半开玩笑式地用枪威胁尤并争抢尤的食物最终被打,这是一种对人类罪行的隐喻--“利益”正是人类罪行的根本原因之一,圣经里面所记载的人类第一起罪行则是“嫉妒”,圣经里面的记载更接近于私人恩怨的根本原因,而番里面的为食物威胁他人更接近是战争起源的原因,但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人类原罪性质的东西的存在。
3. 第二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在尤和小千在观察到了战争之恐怖之后尤带有恐惧的笑,在此之前他们看了人类还繁荣时的照片以及视频和战争开始后的恐怖,成千上万的人类死亡不过是一个数字,甚至邻国的人死亡甚至可以被当做夸耀的资本。
军人所谓神圣的使命不过是残杀同胞,让人胆颤。
尤恐惧的笑是对人类本身残酷的恐惧和对自身在这一切面前的无能为力,是一种在骨子里面的绝望。
之前看书读过这么一段话:“白起趙兵二十萬を坑す。
この記録のほんとうの怖ろしさは、短い記述にある。
僕らが二十萬のうちの一人でなかったという偶然がかえって僕らを戦慄させ、この人生をかなしましめる。
”人类悲剧的产生让我们对人类自身产生恐惧与厌恶,并深深为命运感到悲伤失去了自身肤浅娱乐的必要性。
而千对尤的打则是一种对不能共情的痛恨,这种恨让千排斥尤(对他者的排斥,到底是不能互相理解的人)4. 最后分解者的存在(要消解世界上的一切)给这个故事最终带来了很多空白不是悲凉而是空白,一种在激烈无意义活动之后地球的寂静。
有人说分解者的存在其实意味着文明复兴的另一种可能,世界正诞生于无之中。
但其实纠结这点已经没用了,无论怎么样这也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彻底消亡。
5. 而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尊严又在哪里?
尤和千遇到的第一个人热爱摄影与绘制地图,这是对人类遗迹的记录,遇到的第二个人她想着设计飞机,虽然最后凭借着自己力量制造出来的飞机失败了:“终究,还是不行吗?
”但他们都在抵抗这种人类无意义中做出了些许努力。
而尤和千则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后的人类,她们虽然也起过很多矛盾(我上面说的那两个),但她们之间更坚定的是在一起旅行所培养起来的深厚友谊以及之间越来越能互相理解的共情能力,尤在危险来临时永远是可靠的,她也保护着千。
而小千也一直影响着尤,尤逐渐可以理解小千的喜欢阅读与记录的习惯和也养成了想要保护除自身之外的生物(那条鱼)的意识,并且尤自己努力去做到了这点。
她们两在这种互补之中共同得到了深层的理解,找到了情感归属并且维护人类最后的尊严。
含有剧透/错别字/语句不通我实在没办法把这样的番列在废萌的行列。
孤寂,空旷,旅程,希望,挑战,危险,陪伴,反思。
在无依无靠的世界里,当食物和水源成为所有眼下需要紧急考虑的东西。
战争的废土之上,就算两个主角的外形没有这么“萌”,只要是有着相似的觉悟,那么他们的日常都会令人在欢笑中深感凄凉。
她们知道啊,最后的结局注定是死亡,就像当下的我们,只是在预期中我们能活的更久一些。
她们的努力是无意义的,最后都是死亡,但欢笑是真实的,当下是充实的。
作为最后的两个人类,或者说,世界上全部的人类,当她们死亡的时候,也就标志着全部生命的灭亡。
这样的无助与孤寂感,在大世界之下表现的非常到位。
无力改变命运,不过能够用尽全力活下去,拼尽全力的活着,活着。
与绝望和谐相处。
我们也一样,不过是把她们的经历延长,有那么多的事情在眼前,拉远了和死亡之间的距离,被种种幸福填充着,但最终的终点也是死亡。
剥离一切剩下的本质,大概也就是本番人类为什么要生孩子?
不就是觉得,有了孩子,自己的生命得到了延续?
终结令人绝望,而我们还不曾适应。
最后的最后啊,世界上最后的人类在城市的顶层和寿命到了最后的战车一起。
用汽油烧火加热战车里的水洗了最后一次幸福的热水澡,吃了最后一袋干粮,把曾经视作珍宝的书籍燃烧,全部的人类的记录被抹去了,然后背靠着背,睡着......将美好的事物毁灭是为悲剧,当这件事发生在一个人身上是,是同情与悲伤;当这件事发生在全人类身上是,是绝望。
不过她们是在幸福中走向终结的啊无论环境多么糟糕
果然短评里褒贬不一,有人从战争能源宗教深挖讽刺寓意,有人认为这就是部被过誉➕过度解读的废土卖萌片。
我觉得就算不解读意义这部番剧也很好看呀,毕竟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就像小优说的『就算没有意义,有时也会有好事的』,你看景色多美呀。
大概这是部丧到深处自然萌的番吧,两个小女孩经历饥饿困顿和战乱离散都没有绝望,反而能够平静地说出“所谓生命就是有朝一日会终结的东西吧”“活着就是螺旋啊”的话,真心希望未来的某日她们不会和绝望交上朋友。
最后是私心喜欢的一些截图,也贴上来吧(小女孩们真的好可爱哇)
只基于动画版看到哪些写哪些。
随便想想随便写写纯发散性思维的产物。
动画做得太好了,纯黑白的漫画会加重末日的阴郁感。
动画的色彩和音乐让整个氛围明快了很多。
但是更绝望了啊。
1. 那个时代的人类已经掌握了在我们看来更加“清洁”的能源。
但是代价却是消灭了至少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全部的“自然”。
小千第十一集把看不到尽头的风车比作森林。
风力发电解释了为什么人没了那么久很多设施还能运作,但是后面打量倒下的风车大概也暗示着哪怕是钢铁的森林也在慢慢走向灭亡吧。
2. 尤和小千发现的所有生物除了大蘑菇就是养在池子里的鱼和种在培养基里的山芋,完全没有自然的生物哪怕是老鼠苍蝇。
食物生产厂出来的也是山芋粉压缩粮。
人类已经孤立于自然很久并且再没有吃过天然的食物了。
(但是相机里又说人类在不远的近代还有薯条和蛋糕这样正常的食物过着和现在的我们一样的生活。
这里的时间线看不太明白。
)3. 尤和小千吃掉了世界上唯二的鱼。
4. 尤和小千没有回头路只能向上。
上升的电梯坏掉了。
螺旋路上的临时通道也塌了。
5. 小千捡到的书是war and human civilization,战争与人类历史。
英语是一种很古老看不懂的语言。
6. 人类崇拜的神明是吃炮弹的大蘑菇。
蘑菇是分解者,将一切死去的东西重新分解成为大地的养分。
不知道以前的人们是否在城市里见过这些的神奇的生物。
它们又是否真的能在吃下了毁灭的武器之后让大地再次重生。
7. 不一样的世界会产生不一样的三观比如尤里。
她不识字,对炮轰废弃的城市没有罪恶感,却救了一条本来想吃掉的鱼。
她会对要炸掉的大机器说抱歉,愿意带着小蘑菇到处旅行。
她能吃能睡喜欢探索玩闹,像一只善恶都很模糊凭本能行事的小野兽。
她和知性而向往文明的小千互补相映着。
8. 第七集对酒的形容是我见过最浪漫的描述9. 尤里是个奇怪的哲学家。
“向上走吧,因为上层在那里。
” 颇有点像为什么要爬山因为山就在那里。
10. 金泽的相机=人类文明大宝库。
容量简直逆天。
之前那么多视频照片囊括那么多不同的人群不可能全是他一个人拍的。
相机的身世非常成谜,之前到底为谁所有转过了多少手中间又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
这部两个少女世界末日后的生存旅行动漫,是如此的简单或是无聊,但又如此吸引我们,甚至比许多宏大的影视作品或故事都要精彩,或许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虽然理智告诉我们一切终有尽头,但人类心里却还是充满着对那些过往成就和辉煌岁月,却最终不可避免烟消云散,不留任何痕迹的伤感和留念。
动漫里借两个少女在高大却逐渐腐朽的超大规模的空寂的城市寻找生存的物资的故事,展现高度发展后人类世界走向末路的无可奈何和孤寂,对于千户来说世界充满了未知,她想知道更多了解更多发现更多,但她生存在一个不属于她的时代,因为人类的历史已经走向终结,那些希望已经燃烧殆尽,无法挽回,而对于尤莉来说她不去思考,只追求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想找到更多的食物和生存物资,为一些小事而开心,单纯的想和千户一直走下去,尽管他们心里都知道终有一天会因为食物,车辆等原因而无法旅行下去,消失在旅途中,但他们只是想尽力的活下去。
他们在旅途中发现了无数先进的技术,产品,武器,机器,但却没有了支撑极少数人类生存的物资,甚至生物,植物,有的只是文明的残存记忆。
虽然手里和身边有无数威力巨大的武器,可是再也没有了可以使用这些武器的意义和敌人,甚至同类,有的只是空空如也的世界。
他们已经无法理解过去人类社会形成的体制,生活方式,语言,文字,甚至无法理解和熟练使用人类铸造的无数科技产品和物品。
他们不明白一代代同类用无数时间,智慧以及巨量工作后制造的城市和机械,为何只剩下空荡的街道,腐朽的武器,唯独没有人类。
旅途中他们发现威力巨大的战争机器,荒废的建筑,幸存的同类,遗留的神庙,黑夜的灯光,拍照的相机,雨中的音乐,无人的公寓,月下的啤酒,最后的人类飞行员,枯萎的食品工厂,衰败的智能机器,最后养殖的鱼儿,过去的影像,废弃的潜艇,伤感的电波音乐,无人祭奠的墓地等等一切,都显示人类在走向终结。
这部动漫没有意义,没有目的,没有影射,没有讽刺,没有歌颂,没有贬低,正如tkmz老师的下一部作品《蘑菇的拟态日常》。
它表达了纯粹的“无意义”——两名少女在末日中没有意义地四处旅行,前往上层,即使上层和此层并没有多少不同。
她们的结局在开始前就已经注定了,而且这个结局的到来并不需要多少时间。
我们受到的教育没有教我们如何去评价一部不表达任何思想,不给予任何目的,不围绕任何主题的作品,所以我们习惯性地想要挖掘作品,希望给它贴上一个可以升华其价值的标签。
毫无疑问,这部作品可以看到一些反战思想、一些哲学解构、一些废萌要素,但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
没有意义正是它最大的意义。
为什么会有战争?
不知道。
为什么建筑是一层层的钢筋水泥?
不知道。
为什么要往上走?
不知道。
为什么要旅行?
不知道。
在作者希望构建的世界里,一觉醒来大楼可能突然旋转了90°,夏天可能突然变成冬天,头上可能突然长出了两个蘑菇,但大家可能只是小小惊讶一下,随后平静地接受并适应这些事,让它们成为浪漫日常的一小部分。
没有人去深究背后的意义,更没有人去把理由刨根究底,因为“意义”和“理由”本身就是毫不浪漫的两个词。
访谈地址:http://nlab.itmedia.co.jp/nl/articles/1507/24/news016.html去掉各种废话简单概括一下▲从高三开始画画,大二开始画漫画,大学毕业加入一个同人志社团,开始往网上发图,被新潮社发掘,本作是最初的原创作品▲从小就喜欢看小说,但最终选择了画画,大学时曾以美术教师为志向▲对《少女终末旅行》影响最大的小说是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舞舞舞》、江国香织的《那一年我们爱得闪闪发亮》▲世界观不用说,是受《BLAME!》影响▲载具是Sdkfz 2是因为当时正好热衷于战争电影,在《拯救大兵瑞恩》里看到了这个▲从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及构思《少女终末旅行》,原点是第3话《洗澡》,这一话浓缩了整部作品的魅力▲自己最喜欢的是第13话《雨声》▲大部分时候是全部想好再画,不过也有的时候是边画边想▲一话的草稿要花10天左右,画建筑的时候会尽量不与现实中或其他作品中的建筑物相似,第16话的跨页都市废墟花了20个小时▲否认千或者优是自己的化身,只是让这两个人代替自己提出各种问题▲金泽和石井还要更像自己一点,因为这两个人的行动有明确目的,而千和优是在漫无目的地旅行▲千和优会做一些记录,但并不是想让她们成为世界的记录者,整个作品直到最后的基调都是没有任何意义▲喜欢做GIF动画,作画方式是铅笔稿扫描之后用CLIP STUDIO PAINT,正在往纯纸上作画努力▲作画的时候会有意识地画出线在抖的效果,这是受动画师大平晋也的影响
不适合我,弃
后半段渐入佳境,但结尾的末世说又有些流俗,如果以不可知的状态平静的讲述可能更对我胃口。
就像行进在川陀的废墟
感受到制作组想表达些什么 但真的 脑电波不同频
最彻底的绝望来自最简单的希望。最骇人的恐惧来自最熟悉的撕裂。最深邃的思考来自最浅显的描述。“活着就是螺旋啊~”人类是这样,生命是这样,世界也是这样。
如此无聊的剧情居然能有9.3分………………………………………
7分。这个题材相对来说还是挺新的。平平淡淡,有惊无险,少女的终末旅行,等待你们的最上面一层是什么呢?来一个彻头彻尾的末日吧,地球会毁灭。
不复暴烈,不复狂热,绝望中诞生了一种万物的疲乏,一种和睦,那就是残酷的无名性,再没什么被担当,没什么在承负,世界像一个纯粹的伤口那样仅仅是失眠了……这部番有一种丝毫无涉任何竞争性的绝对视域,甚至连苦涩一词都是在卑化它所抵达的那种纯洁。
很喜欢。。。
觉得很水
世界上只剩两个人 热水 有人 仿制品 下雨了 飞机
熊孩子开枪把热水管打漏了。烧书,抢零食。卖萌番
大概是十月新番里面唯一觉得能追下去的,制作质量不错,简约而不简单
就很莫名,觉得剧情节奏慢的,画面内容上要带给人足够的享受才行,结果就一片黑蒙蒙。剧情节奏往往和剧情密度相关,对毫无进展的片子没好感。而且也不觉得废萌哪里可爱了。
废萌的废也可以是废弃都市的废,然而废萌和末日并不搭,杀必死依然让人出戏,看完觉得不如不看。
没有哪个小章感到惊艳 设定上也就废墟探险和BDOer会更爱吧
作为废土背景,并没怎么讲“世界是怎么变成这样的”,也许不论如何,“世界就是会变成这样”,这份哲学层面的趣味也贯穿了整部作品。人类“进化”带来的科技与武器最终会步入自我毁灭,但我们依然想制作地图,想飞越天空,想留下影像,想了解历史,想靠近同伴,想寻找生存的意义,这就是我们之所以是“人类”的原因吧。音乐超棒><
越萌越心疼~
十月有两部对声音处理特别别致的动画,《Just Because!》和本作。前者是人际关系牵引出来的声音,后者无机物的空旷世界,却从中追寻自然美妙的声音,人文与自然在截然相反的世界观中交错,联系一想颇有玩味。本作某种意义也是世界系的演变,还是浓缩大世界于你与我,只是无力改变世界。
最好的反战就是歌颂日常。第一次看到跟废土世界这么和平共处的主人公,完全接受和习惯,自得其乐地在荒芜的地球上过着不好也不坏的生活。活在当下,与绝望的环境握手言和,大概也是一种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