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双面玛莎

Martha Marcy May Marlene,迷懵梦寐(台),玛莲邪教离魂曲(港),玛莎·玛西·梅·玛琳

主演:伊丽莎白·奥尔森,克里斯托弗·阿波特,布拉迪·科贝特,休·丹西,玛丽亚·迪齐亚,朱莉娅·加纳,约翰·浩克斯,路易莎·克劳瑟,莎拉·保罗森,亚当·大卫·汤普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双面玛莎》剧照

双面玛莎 剧照 NO.1双面玛莎 剧照 NO.2双面玛莎 剧照 NO.3双面玛莎 剧照 NO.4双面玛莎 剧照 NO.5双面玛莎 剧照 NO.6双面玛莎 剧照 NO.13双面玛莎 剧照 NO.14双面玛莎 剧照 NO.15双面玛莎 剧照 NO.16双面玛莎 剧照 NO.17双面玛莎 剧照 NO.18双面玛莎 剧照 NO.19双面玛莎 剧照 NO.20

《双面玛莎》剧情介绍

双面玛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双面玛莎》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曾入围2011年圣丹斯电影节和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影片在圣丹斯公映后备受好评,被认为是2011年的《冬天的骨头》。 年轻女孩玛莎(伊丽莎白·奥尔森 Elizabeth Olsen 饰)曾误入邪教,被教主帕里克(约翰·哈克斯 John Hawkes 饰)洗脑,并以宗教仪式的名义“被强奸”,好不容易才逃脱邪教控制得以脱身。随后她找到姐姐露西(莎拉·保罗森 Sarah Paulson 饰),和姐姐与姐夫泰德(休·丹西 Hugh Dancy 饰)开始了新的生活,并对过去失踪时发生的事闭口不提。在日复一日的看似正常与平静的生活里,玛莎努力忘记不堪回首的过去。但邪教组织的生活如噩梦般在玛莎脑海里挥之不去,她感到恐惧和不安,甚至开始分不清什么是真实,什么是幻觉……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黄昏的清兵卫冒牌大哥意大利制造生死兄弟潮拜武当陷入沼泽,港区女高中生嗅觉搜查官一切都一样SQN从地狱来的法官我为乐狂伊莉莎与玛瑟拉东京塔我和我的村返朴面具电影儿女超级银行最终决战亚利桑那闭眼第二季奔跑吧爱人飓风营救重庆谍战轮回的拉格朗日第二季让我告诉你阳光夏令营骊歌行琴子我们第一季孤堡惊情缪斯学院

《双面玛莎》长篇影评

 1 ) 马莎怎么了

就是这样未知的结尾,无厘头的结尾。

怎么了?

裸泳如何?

离开如何?

马莎老后,如果她能混过来,她或许只能在心底裸泳。

电影中所谓姐姐其实是抛弃她的妈妈。

电影很一般。

妈妈不抛弃她,会不一样吗?

只有这个疑问,和出身无关,在清澈的水中,裸泳难道不是最正常的方式吗?

 2 ) 惊艳的处女作

印象中从没看过这种题材的电影,无论中外,也许是这种东西拍得太戏剧化,还说不定真会令人悟入歧途。

作为处女作,导演完成得相当不错,找来的女主演也是首登大银幕,令人惊艳,只因这个角色的难度非常高,不论是行动展示或内心戏,都近乎于Naomi Watts在《穆赫兰道》的表演。

其次,导演利用现在/过去的双线结构,编织出一个极其黑暗、令人心碎又不安的故事。

回忆/梦的场景穿插得天衣无缝,又不会让观众莫名其妙。

最后,导演对这种故事里“坏人”的描述没有过分的戏剧化,基本上秉持着客观冷静的旁观。

这一点是相当困难的,因为这种题材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带有倾向性的情绪或态度。

对于初出茅庐的导演,仍然有不少有待进步的空间。

每次出现农场的场景,总会恰如其分地冒出阴森恐怖的配乐。

这种提示只要有一次哪怕就够了吧!

但不知为何之后这恐怖之声络绎不绝,导演是担心观众看不懂吗?

还有最严重的问题:到底女主角当初是怎样进入到农场的,交待得很少。

也许这并不是导演想反映的一点,但在我看来,动机才是最主要的,模糊不清的起因对观影效果打了点折扣。

当然,最赞的还要数那个让人浮想连篇的开放式结尾。

无论是怎样的解释都似乎合情合理,但却给女主角的命运烙下无法抹去的阴影。

这也许就是影片要表现的主题了。

 3 ) 给曾经迷茫和绝望的自己

喜欢看玛莎清澈的眼睛。

有时候也会想不通自己一直所为之奋斗的所谓的成功到底是不是对的。

但人总归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中。

如果你的价值观与所有的人不同,你就是错的。

就无法融入。

就会被所有的人批判和指责。

甚至会送你去改教,最终让你和他们变成同样的鹅卵石,他们才会善罢甘休。

但那种利用你迷茫的向善的心灵而达到自己更卑鄙邪恶的目的人还是可耻到极点,应该千刀万剐碎尸万段浇上汽油烧完了再拿去喂蟑螂。

迷茫不是错,但悲哀的是被人利用。

痛苦不是错,悲哀的是伤害了深爱自己的最亲的人。

引导其他和当年的自己一样无知的人走自己走过的罪恶的路,是一种报复。

终于有人和自己一样了。

终于自己不是最惨的那个了。

原来当年的自己,竟然是这副狼狈的模样。

我经历过的,你也该同样经历,才会有人理解我的感受。

当自己的痛苦,无法倾诉,无人可以理解,心里的悲愤悔恨却又无处发泄,那种歇斯底里,却被认为是脑残。

在旁观者看来,只是个普通的剧情而已,能给予的,只有同情和怜悯。

但那种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无助和绝望,只有当时的自己才会理解。

只有让时间和新的经历填满大脑,让自己平静下来,等慢慢的能够客观的,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来思考的时候 才会走出来的吧。

 4 ) Marcy's Song

篇子很早了,第一次知道是在时尚杂志上看到奥尔森小妹妹街拍,编导注释了她的第一部电影。

后来无意看到了海报,觉得真心非常喜欢,题材也比较小众。

后来网速原因,花了三天才看完,很庆幸没有一天就看完。

不扯了入题。

看前看了介绍,知道是有关邪教的,而我对邪教的一切知识来源于高中给全校看的教育视频。

根本没有什么概念,所以觉得广大高中可以放放这个片子,虽然有很多十八禁。。

看完之后简直觉得心有余悸,尤其是相同的女性视角,所以小感慨。

1.关于这个组织典型的邪教组织吧,至少和教育部描述的相当吻合。

从一开始就男女不平等就看出了倪端,到后来大家睡在一起穿一样的衣服,细节中三个女孩聊天说问家里人要钱以及大boss各种的令我不悦的行为:入教要破处,唱歌来诱惑女孩子(这里说一下,在网上找了marcy’s song,是首老歌,原唱也是纯吉他,音乐接走快一些情绪重一些,挺好听的,两个版本都喜欢。

)同时,令我很害怕的一点是在讲照顾小宝宝那段,说只有男孩子,也就是说生的女孩子都杀了。

总的来说,入教的顺序是这样的:被教里的人介绍,两人认识--教里人不断宣传多好多好--忍不住入教--仪式--共同生活,适应--学习如何让别人入教组织表面上打着共产主义,厌恶金钱的名号,实际给人洗脑,对他们的精神折磨,一切都因为教主的欲望。

另外想说的是,这里对于入教的男性描写尤其的平淡,如果抛开电影本身,男性吃饭,砍柴,唱歌,和姑娘xxoo都太过平常,根本无法看出这是一个邪教组织。

我想导演的用意一个是声明邪教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也想说明对于女性的伤害其实更大,因为两处提到他们的钱都是来自女性,女性织毛衣或者直接问家里人要钱。

2. 关于Martha映像非常深的是几个镜头1 逃走被发现后,在餐馆的表情,当男的要离开时martha害怕至极,以至于被亲吻额头时都在颤抖,她心里所想的应该使更佳恐怖的场面,因为之前的小小背叛把大boss惹得很怒。

martha其实一直是非常害怕和惊恐的2 有一段是刚入教,和女老大聊天,martha出奇的笑了。

在回家之后martha笑的很少,应该只有换新衣服时和姐夫吃饭聊天的时候还有船上说要baby的事情笑了两三次。

也就是说刚入教的她还是个懵懂的花季少女,曾经那么美好的爱笑的少女,被邪教组织洗脑了两年之后整个人神经的不行,邪教多么的恐怖。

3 martha最疯狂的那一段,就是开party发疯那一段,应该是把酒保和大boss混了,她其实说出了内心真正的声音,她非常害怕他,也知道他在害人。

但是正因为她没有告诉姐姐到底发生了什么,姐姐就无法听懂,所以导致一系列的误会,她也非常的纠结和不知所措。

踢姐夫,尿裤子都说明了这个教主的影响有多深,令她多么恐怖。

3. 一切及周遭姐姐也是一个重头戏,她的任务是让martha变成原来那个开朗的姑娘,姐姐用了一切办法,而martha在不断压迫她,从对话来看两个姐妹曾经无话不说,而现在却如此陌生。

姐姐一直非常的无奈,她也很伤心自己的妹妹变成了这样,但是最后不得不送走,真心觉得这样的结局很令人无奈。

其次,martha游泳镜头都市出了邪教之后,第一次最后一次想你裸泳,第二次被姐姐说了又在姐夫面前不得不。

这有得提到她在两人xxoo的时候趟人家床上,martha对于常识的认知开始模糊,她无法分清对与错。

我想是因为邪教家庭里的观念与现实格格不入,她无法适应现实社会所造成的,这也是一个相当大的影响,无法适应社会便无法生存。

教主洗脑的话语,尤其是告诉martha她是一个leader,teacher那里,即使回到家里这样的话语也在她脑海里无法挥之而去。

教主对她影响太深,所有安微的话语后面欲望极重,我想这些他也和别的女孩子说过,在他们心里安慰后就开始摸大腿。。。

内心极度的恶心和肮脏,教主所教导的一切内容都很重复,幼稚。

这也就显示了邪教其实是一个根本无内涵的组织,为了欲望而编造出的谎言。

教主在欣赏少男少女们xxoo时颇感自豪,自己控制着这么一群人欲望得到了满足。

4. 结局这个结局应该给很多强迫症的同学留下不好的印象了。。

因为过于开放,但是我能想到只有两种:那个突然冒出来的小伙子是邪教追踪过来的,等到maartha近院了就开始洗脑她,家人长时间不在无法保护她,最终陷入邪教的泥淖无法自拔。

第二中便是那个人martha担心多了因为如果仔细发现,车的型号不太一样。

不过我偏向于第一种。

Anyway,奥尔森的演技很到位,她的表情细节非常精致,到位。

那种恐惧和害怕演的淋漓尽致。

教主也很到位,邪念简直写在脸上了有木有。

姐姐和姐夫要求不高所以演的也到位。

总体来说,我想我看完没有什么死亡的恐惧啊,共产社会的剖析的感觉。

我只是对于邪教这个东西有了新的认识,我想这部电影很好的展现了邪教对人类的危害,可能不太适合青少年,但是教育意义很深刻。

 5 ) John Hawkes Sings "Marcy's Song"

The unplugged song performed by John Hawkes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Martha Marcy May Marlene”is with the song and lyrics originally written and peformed by Jackson C. Frank on the album “Jackson C. Frank” from 1965. Well she, she's just a pictureWho lives on my wallWell she, she's just a pictureAnd the reason, reason, reason it's so smallWith a smile so inviting and a body so tallShe, she's just a pictureJust a pictureThat's allWell you stand there, stand there with the nightshadeHer dripping ripping down your handsAnd you ask me, ask me about the lightningAnd the lady, lady, lady she understandsIt's a dream for the future and the water for the sandsAnd the strangeness is wanderingThrough many callin' landsI'd give you, give you quite freelyAll the clothes on your gipsy baitAnd I'd suffer, suffer so long in prisonIf I knew you'd have to waitWith the wind scouring sandstoneAnd the ashes in your grateSomewhere no devil emperorThe great whale's goneThe holy plateAnd this caravan it becomes an alterAnd the priests, the priests are big as none And I'll share, share our time togetherUntil our time together is doneBut your skin it was prettyAnd I loved, I loved another oneNow she, she's just like some pictureThat has faded in the sunWell she, she's just a pictureWho lives on my wallWell she, she's just a pictureAnd the reason, reason, reason is so smallWith a smile so inviting and a body so tallWell she, she's just a pictureJust a pictureThat's allJust a pictureThat's all

 6 ) 有关邪教忽悠众教徒的手段

今天又重新看了遍《双面玛莎》。

第一次看是因为被海报吸引,第二次,则纯粹是因为电影本身。

      其实这部片主要讲的就是一个逃脱了邪教的女孩儿之后的生活。

可是邪教的印记太过深刻,以致于玛莎经常把现实和过去的虚幻相混淆。

不过也正因为此,我们才了解到玛莎这一两年来的生活。

电影虚化了事情的开始和结局,包括玛莎为什么会误入邪教,或者她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相反,电影强调的是玛莎的心理和经历。

最近看了部心理学的书,里面碰巧也有讲邪教的章节,并且提到了邪教的几个常用手段。

神奇的是,电影里也有共鸣。

     一、隔绝的世界       玛莎他们生活在一个小庄园,白天做点农活、聊天、唱歌,晚上休息。

一个几乎与外界隔绝的世界,自给自足。

在邪教的那两年中,她甚至没有跟她姐姐联系,即使她们都住在纽约,即使她姐姐结婚了。

      正是因为隔离,就算她们行为诡异,也没有觉得有任何不妥。

所以穿的衣服很不伦不类,所以习惯每天只吃一餐,所以游泳的时候不穿衣服。

     二、屈辱的入教仪式       电影里并没有明确的入教仪式,但是女教徒在真正加入组织,应该是算做被弓虽暴之后。

其实最开始女孩儿们的反应都很正常——哭泣。

可是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另外一个资深女教徒,说:我们不能这么自私,只想到自己,而且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个阶段的。

于是玛莎笑了,和那个宽慰她的女教徒笑成一团。

      自我辩解总是很能起作用,尤其是当其他人都一样的情况下,一件明明觉得不可能的事情,突然就觉得理所应当了。

     三、鼓励       刚刚进入庄园的时候,帕特里克(邪教头子)为她写了一首歌,一首只属于玛莎的歌。

      其实大家都会从新教徒成为老教徒。

玛莎呆久了,新教徒的安抚工作就是她的了。

这时候,她的角色是teacher和leader。

自豪感和认同感油然而生,他们便更信奉着组织。

     四、温水煮青蛙,不断挑战个人底线       帕特里克真的是个很有计划性的人,懂得怎样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接受自己的“另类”价值观。

当他教大家射击,先是从射击玻璃瓶开始,再到杀死小动物,大家都觉得新鲜刺激。

于是他又带大家去偷窃甚至杀人。

好在玛莎还是有自我底线的孩子,她心里终于产生了怀疑,最终产生了逃跑的念头。

      那么其他人呢?

没有。

教徒们似乎都觉得这是正常的。

      当时玛莎跑出来,是有人追了出来的,却没有把玛莎带走。

除了因为周围人太多,我觉得更大的原因可能还是因为他们有把握玛莎最终还是会回去。

显然,他们的把握是最后得到验证的。

改变了玛莎所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她与外面正常的世界格格不入。

玛莎也曾想过放弃,也曾给邪教打电话。

可是在电话打通的那一刹那,玛莎犹豫了。

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没有多说一个字。

      片子的基调无疑是压抑的,可是却从中看出了阳光的部分。

      不得不说玛莎对改变自己做出的努力,也不得不说姐姐在玛莎生活中的重要性。

虽然姐姐对她的事情一无所知,虽然姐姐最终也没有成功地帮助玛莎摆脱邪教的阴影而不得不求助于医院,可是玛莎靠姐姐的帮助才让她重新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

是姐姐将她拉回了现实世界,教给她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告诉她应该穿漂亮舒服的衣服,游泳的时候要穿泳衣,要注意私人空间,要一份工作来养活自己等等。

      正如片名:Martha是她本名,Marcy May是邪教老大称呼她的名字,Marlene是她邪教接电话用的名字。

中文译名双面玛莎也挺好,因为电影不仅想展现的是邪教和人性的斗争,也有玛莎自己内心的挣扎。

 7 ) Martha Marcy May Marlene

《双面玛莎》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曾入围2011年圣丹斯电影节和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影片在圣丹斯公映后备受好评,被认为是2011年的《冬天的骨头》。

年轻女孩玛莎(伊丽莎白·奥尔森 Elizabeth Olsen 饰)曾误入邪教,被教主帕里克(约翰·哈克斯 John Hawkes 饰)洗脑,并以宗教仪式的名义“被强奸”,好不容易才逃脱邪教控制得以脱身。

随后她找到姐姐露西(莎拉·保罗森 Sarah Paulson 饰),和姐姐与姐夫泰德(休·丹西 Hugh Dancy 饰)开始了新的生活,并对过去失踪时发生的事闭口不提。

在日复一日的看似正常与平静的生活里,玛莎努力忘记不堪回首的过去。

但邪教组织的生活如噩梦般在玛莎脑海里挥之不去,她感到恐惧和不安,甚至开始分不清什么是真实,什么是幻觉……

 8 ) 《双面玛莎》——第三种人的游离

除了各种忠实的信仰者,并无所谓的无神论或者无信仰者,活着必然是有信仰,什么都不信也是一种信仰,活着本身就是信仰。

但终究看来,总是有一些人不甘平庸的过一生,更不甘于思想的平庸。

愚昧的追随者和现实中麻木而不觉的人们,都不是他想要的,所以,他在追寻自己想要的路上,注定是辛苦的,从这一点上,电影中宗教头子说的一点都没错,玛莎确实是具备宗教领袖的潜质,因为一般愚昧的人们,只知道自我欺骗而不觉,根本更谈不上利用或者引导别人。

所以全电影中,没有自我欺骗的,只一个人,那就是玛莎,可以说,玛莎比那个宗教徒头更具上升的潜质。

宗教或者迷信的可怕,并不在于假话,而在于百分之九十九的真话掺杂了一句假话。

玛莎对她姐夫在餐桌上的说的没错,用金钱和财富来衡量成功的是自欺没错,正戳中了社会人们的痛点,所以她姐夫当场暴怒,但是她忘记了两点,第一:不用金钱和财富来衡量成功的人,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并没有错,反而可能错的更深,一个陀螺,正放反放都放不住的。

第二:其实玛莎并不是真的相信她自己口里说出来的话,她说的这些,其实只是她心中对于社会虚伪的抵触,在她没有找到自己之前,这些仍然是虚假造作的。

正因如此,玛莎深深陷入自己所造出来的矛盾中,不可自拔。

她才是真正的没有了信仰的人。

往往蝉破壳而出,地下生长了好几年,最后只剩下一层薄薄的壳,只需破出,即可飞翔,然而,多少人就在这最后的管卡葬送了生命。

玛莎已经是马上就要是最接近真实的人了,但是长夜漫漫,阴影挥之不去,总是不能如人所愿。

若是在这个世界毁掉了你所有的信心以后,你依然相信大地的拥抱与天空的接纳,便能破壳而出。

宗教生活的纪律,秩序,等级,信念,乃至于贫穷,都是追随他的人,对于这个社会不信任和否定的一种外在表现,然而,本意是寻找生活的真谛,但也正是这些磨灭了他们的人性。

洗脑彻底的,终其一生也就是在里面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洗脑不彻底的,则如玛莎,只是吸收了其中的真话,然而社会终究不可能让她同时选择两边,所以她在这矛盾纠结中继续沉沦不知出期。

在这里面宗教头子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卸下你所有的防卫,然后输入他的指令,世界上的宗教,灵修,信仰,团体,都是何其的相似!

圣人确实是无需防卫,但是凡夫俗子,你卸掉了他的防卫,往往或者忠实追随,没有头脑,或者如玛莎这般如若幽魂,除非极个别人,很难谈得上提升。

那这些所谓的领导者们,领袖们,有几个人想过为此负责?

玛莎最后坐在车上,看到后面有车追随,眼神茫茫。

实在是让人伤感,其实可怕的并不是有什么人追过来。

而是,你逃得过自己内心的审问吗?

 9 ) 宗教之恶

Sometimes, I really can't tel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mmunism and religions. They all brainwash you, and prevent you from critical thinking. As an individual who was brainwashed by Communism, I deeply dislike the way religions work. Just watched the movie Martha Marcy May Marlene. Martha is a girl who was brainwashed by a group of sick people and forced living with them for a year. When she returns to the normal world, she finds difficulties to adjust herself in. So I'd rather to be a free thinking individual with no religious belief instead of brainwashed by religion. BTW, this movie is highly recommended to people with strong religious belief.

 10 ) 你才是玛莎!你全家都是玛莎!!!

我并不认为电影仅仅描述了一个精神分裂的者个人的困境,相反,导演试图通过玛莎让我们看到社会另一面,一些边缘人群甚至是我们所有人的生存困境。

影片远远不是“西方人对共产主义的浪漫想象”,相反,影片无关主义,有关人心。

片中的所谓“邪教”组织,实际上并不罕见,无论是在欧美那样的发达国家,还是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类似的组织都在一些我们不易发现的角落里生根发芽着。

这些角落也许不会离我们很远,就像片中的玛莎和姐姐,农场和别墅,同在纽约的不同区域,仅仅相距3个小时的车程,各自的景象竟然已经是彼此无法想象也难以理解的了。

然而正是因为它离我们如此之近,又如此容易被我们无视,它才更应当被我们关注。

类似的“农场”在我们这里更是不胜枚举,只不过他们伪装的更加难以辨识,甚至远远超过西方人的想象。

他们难以想象为什么有那么多年轻人会积极投身到坑骗亲友的“加盟直销”中去,又为什么有那么多老年人会哭闹着要求自己的儿女去购买那些昂贵到令人发指的“保健床垫”和“灵丹妙药”,他们更不会明白为什么在强震当天的成都,疯狂的购房者依然将楼盘的开幕式挤爆(身在成都的房地产行业的朋友向我描述这样的情景时,我不禁哑然)然而仅仅这样还不够疯狂,各式各样的“农场”甚至明目张胆地走进我们的校园,早年间风靡一时的“行走学校”,别具一格的“网瘾”治疗,甚至是常年在全国各地走穴的“感恩教育第一人”(名字就不提了)。

他们或多或少都以“农场”式的浅吟低唱或集体生活,推销那些在道德上看似无法质疑的观点。

是啊,商业社会,每个人谋求个人的利益无可厚非,况且以这样方式来牟利无比简单。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行为在我们这里不仅合法合理,甚至还是很体面的——比搬砖出卖体力要体面不知多少倍。

影片看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玛莎深陷其中而无法向他人诉说,哪怕是至亲的人,并不是因为她的软弱或者麻木。

她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是渺小而孤独的。

她甚至已经强过很多人,至少她知道要逃跑。

反观我们自己,又有多少人明白要逃,甚至有多少人觉察到了异样?

依然记得高二那年和全校的同学还有家长一起接受“感恩教育”,巨大的操场坐的满满当当,“第一人”幽默的谈吐,深切的说理,动人的演绎,让无数家长和孩子流下眼泪,孩子们当面给父母下跪,“反省”自己“虚度荒废”的年华。

场面摄人心魄,让人恍如隔世。

那样的环境里,每个人被剥夺了思考的权利,只剩下服从和自责,哪怕是再乖巧的孩子也会觉得自己犯了世界上最深重的罪行。

诚然,这样的教育并不是像影片中那样宣言暴力和残杀。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只要有了这样让你放弃思考的环境,他想要告诉你什么,便有了无限的选择余地。

那天的全校大会结束后,我和父亲回到家里,默默地坐在餐桌前,在家做饭的母亲走过来想听听我们父子两的感想。

然而我们什么也说不出来。

母亲说,这样的讲座好,以后应该常办,独生子女就不知道珍惜感恩。

我总觉得哪里不对,但怎么也说不出来。

因为我明白,感恩没有什么不对,而且我也从来不质疑感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那么究竟是那里不对呢?

我看了眼父亲,想从他那里得到答案。

烟瘾发作的他,正坐在那里吞云吐雾。

而透过烟雾,我从他的眼睛里,却只能看的到和我一样的迷茫。

《双面玛莎》短评

我看的内容怎么跟豆瓣剧情简介不一样?!和休丹西谈婚论嫁的那个不是玛莎的姐姐?!凌乱了

7分钟前
  • lovepink
  • 较差

压抑与迷幻。世界上有多少人面兽心的家伙啊、、、

11分钟前
  • 猩猩王ி
  • 推荐

无感=无聊

15分钟前
  • leonard0719
  • 较差

剧情简介是神马东西!还邪教,我真一点没看出来,不就是美版《给妹妹的情书》吗!你们不要老拿摄影说事了

18分钟前
  • 彌張
  • 较差

其实觉得在经历一系列折磨之后玛莎应该让姐姐带自己去看心理医生的。

19分钟前
  • 七十三
  • 还行

画面美!

21分钟前
  • 王十万万万万万
  • 较差

神经病!!!!脑子有屎!

22分钟前
  • ys
  • 较差

我们从未活着或者死去,我们只是存在着。

23分钟前
  • 空思
  • 还行

談不上喜歡這部電影,意識控制的電影老是常出現,邪教的禍害已經不是新鮮的議題,所以只好聚焦在自身的問題上。讓主角遊走在虛幻與真實世界之間,產生了意識上的改變。的確電影的剪接是做得不錯,女主角也做到了掙扎。但始終議題還是有點out,不算震撼。

28分钟前
  • Dorothy
  • 还行

光影的拍摄真的很美 画面总是简洁干净的。。。剧情是在没啥好说的——半个月前才知道 那个邪教是真实时间的还原。

31分钟前
  • 化羽而飞一恐龙
  • 还行

无论邪教或是所谓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Martha的悲剧是人格不健全。看的时候一直想骂,愚蠢,自私,自以为是,自怜自艾,还好尚有理智的底线。

36分钟前
  • yoyomygirl
  • 还行

独立电影不等于一定有思想……

37分钟前
  • 游心浩素
  • 较差

叫傻逼闹心记更好,两星都给玛莎的肉体。

39分钟前
  • V0ID0
  • 较差

去死吧!狗屁邪教!纯属坑爹电影!

42分钟前
  • Louis
  • 很差

够无聊的。

46分钟前
  • 杯麵
  • 较差

洗脑失败案例观察。

51分钟前
  • 无非
  • 推荐

抹不去的梦魇,女孩很会演!应该给她个奖

54分钟前
  • Emanuelle
  • 还行

我居然看完了…

55分钟前
  • 小白和糖
  • 较差

装B装过头装出一出悲剧~圣丹斯评委福利好的出奇闲的蛋疼一部剧天天没事比我们还想共产主义!

56分钟前
  • 摄狼影魔
  • 很差

拍摄手法很美

57分钟前
  • huaduwuying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