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第一个血腥镜头时,QQ就跑开了,然后站在远处责怪我把这个周末的观影给毁了。
的确,这不是我俩常看的影片类型。
但我还是把片子看完了,虽然那个浑身浸透仇恨的女向导一斧斧地把一颗头颅砍下来时我的眼皮也发跳。
故事不复杂,情节不致跌宕,结尾也浪漫的有些随便,能留下印象的就是那些真切的刀剑碰撞,刺激瞳孔的肌肉翻张与血肉迸飞了。
不觉就怜惜起自己还血肉完整,有幸没有生活在那个命如草狗的时代。
冷兵器直接而赋有情感,一柄剑经年带着身边,慢慢的就好像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不像枪和子弹,有哪一只枪能够用一颗子弹始终杀人?
在那些修炼的小说里,还有给剑喂养名贵草药,练成神兵的法门。
而一旦施展出来,人的气概、情结就与这些冷兵器融为一体,没有绝杀的气魄,又怎能在生死相搏中存活呢。
所以,哥舞的不是剑,是自己啊。
这让我想起《拯救大兵瑞恩》中的一个镜头——一个德国兵在与美国大兵的搏斗中缓缓地把匕首刺进他的胸膛。
那是个挑战视觉的震撼镜头,记得当时我一直期盼下一刻忽地会有个人冲进来把美国大兵给救了,但导演意志很坚决,那个镜头也很长,长得我的胸口都堵堵的,耳朵里也仿佛一直是匕首与血肉摩擦的“吱吱”钝响。
冷兵器,天生就是血肉的脆弱的确切注解。
我们很幸运(感谢国家,感谢党,感谢组织上,感谢领导,感谢父母),以保全的生命去艺术那些朝不保夕的存在。
如果感受一下,在一个生命时刻无法保证的时代,我们会怎样呢?
苟延残喘、委屈求全、及时行乐,还是迸发出了无谓的气概,闹个天翻地覆?
不过这让我多了丝感悟去了解那些自残身体的行为艺术家们,据说把自己用钩子穿过皮肤吊起来,是用那种痛感去感受生命真正的存在。
也许,唯有刀剑的冰冷更能真切地体悟灵魂的温度吧。
不过,我坐在空调房里,喝着参泡枸杞,说着这些废话,那个被女向导砍头的罗马兵一定很想来将我这颗头颅。
罗马第九军团奉命讨伐英国北部蛮族,却中陷阱几全军覆没,身为百夫长的主人公率小队杀出重围,没曾想躲过重重围追堵截终返故乡时,自己人却向他们举起了屠刀。
本片本有跳出欧洲古代英雄类型片的潜质,例如可以在战士品质与战争正义性之间进行矛盾纠结、同为苦难之人不得不各为其主的厮杀于造化弄人上挖掘深入,很可惜,它没有,本片虽提供了这些元素,却没有让这些元素起化学反应,把更多功夫花在了突显战争的血腥残忍上,而看不到人性的挣扎。
就在我看得绝望之时,影片结尾居然意外玩起了最中国武侠的套路:携手美人避世隐居,这几乎让我错觉在看古罗马版的《连城诀》,一笑。
片子的动作场面很象《角斗士》开场的大战,偏冷色的画面,深红色的血液飞溅。
情节有点象《最后的摩根战士》的情节,同样的异族向导,将对方军队引入伏击圈,打斗很真实,也很残忍。
后段的追踪情节也不错,结尾的决战把故事推向了高潮,是近期历史题材的电影里不错的一部。
三星,一般,可看可不看。
珍惜時間的人可以忽略此片。
在線看:http://www.daidaiys.com/movie/play/19671/301990.html故事背景據說是公元117年,羅馬帝國和不列颠北部的野蛮人—皮克特人的戰爭中,幾個戰敗的羅馬士兵逃殺故事。
結果除了主角團滅。
本來是為了要看羅馬軍團的作戰片段,可惜只有很短的一幕,所以軍事戰爭迷可以忽略次片。
劇情都是幾個人拿著西瓜刀一路從頭砍到尾,而且沒什麼花招可言,揮砍中鮮血狂飆,頭顱橫飛,很直接,很決斷。
拍攝環境感覺有點類似《神鬼獵人》(2015年),就是荒涼壯闊的北歐高山老林。
情節還算緊湊,基本上還能讓我保持興趣一路看到結局。
但是,只能給3星,因為逃逃逃砍砍砍,真的沒什麼好說的。
每次谈到英国的历史都会牵涉到这个神秘的古罗马第九兵团,好像中国的蚩尤一样有名。
本想在中国维基上查查有什么补充资料,可惜没有。
所以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一个部落就能放倒了整整一个3000编制的军团。
最不爽的就是电影中的逃跑让我感觉好像是魔戒中的情节,又是翻山越岭,又是隔岸追击,连航拍都没落下。
没有新意。
其他就不说什么了,情节实在是太垃圾,这种绝大部分都不忠于历史的历史片,以后还是改成魔幻片比较好,最起码会减少一些骂声。
看完百夫长我想说其实大家不用对剧情那样挑剔制作全由英国公司制作少了如第九鹰团中那样的美式思维英式的Roman 与Celtics之间的仇恨在马歇尔的镜头下被刻画的很好结局耐人寻味被族人驱逐的罗马男人和蛮族女人最终成了。。。。
不是清一色的倒向Roman(实际上是美国人的思维)而是发现丑恶弥漫在两边(无数镜头证明)索性逃避P.S其实第九军团哪有这么神,估计和罗马的另一个军团一样, 覆灭在苏格兰了(那个被日耳曼人围歼的军团,只是因为日耳曼人的子孙德裔英裔还有美裔等强调自己祖先在条顿堡的英勇历史,而在欧美高卢人的子孙苏格兰人法国人威尔士人没有强烈的祖先认同感,至少在影视上,导致欧美现在的所谓古装商业大片多为描写古野蛮凯尔特人,除了在角斗士中开篇为日耳曼尼亚大战)高卢人和日耳曼人的子孙吸收了希腊罗马文化,却频频以罗马人的光荣自居,在银幕上饰演征服满足的罗马人。。
诶所以,此片的结尾,个人觉得是非常有深意的不偏向文明但发达的罗马也不偏向野蛮落后的盖尔人耐人寻味
伊莫珍·泼茨其实也不差,老以为那小百夫长会和她来一腿,女巫出现的时候,以为就是她呢,竟然不是,老实说,我非常意外最近看多了剧情,换换口味,感觉还不错,其实我是想给3.5颗星,那0.5给演员,乌尔里奇·汤姆森,一看还以为是伍迪哈里森,却是表演风格也很像,估计是模仿的吧,百夫长,迈克尔·法斯宾德,据说演《无耻混蛋》出名,虽然我一点印象都没有,不过确实是个帅小伙,至于欧佳·克瑞兰蔻,看了她了007:大破量子危机和代号47,只有这部百夫长才注意到她。。
确实美的太不像话了!!!!!!
看完电影后又看了众多的评论,觉得很大一部分是在写电影如何不真实,如血浆过多、画面上才几百人的土著怎么能干掉3000人的第九军团、第九军团的阵形太低级不可信等等,其实作为一部电影何必要苛求这么多,电影就是电影,与真实无关。
剧情、画面、人物、对话等等好看就行了。
虽然这部片子不能算完美,但个人觉得只能就电影和电影比,不要拿电影和历史、和真实来比。
本来历史题材如果驾驭得好,完全可以做到史诗级的恢弘篇章,但一个拍恐怖片起家的导演在对于这类题材上的拿捏还是欠火候。
抛开本片不要钱似的乱喷血浆以及各种卖肉,其实本片对于人物的塑造上还是可圈可点,尤其对于片中两个重要女性角色的设定上。
第一个是将第九军团引入陷阱的复仇“狼女”,女性最坚韧顽强的特质在她身上得到非常好的体现。
作为一个复仇女神的化身,她给第九军团带来了无尽的噩梦,被她追杀的幸存七人小队更称呼她为“恶魔”!
连将军最后都折在她手里(虽然我认为那场决斗更像是一场屠杀)。
第二个是被族人驱逐的“女巫”,女性的温柔和母性光辉闪耀。
无关种族与国家,当几乎落入绝境的三人误闯小屋时,她还是施予了援手,为伤员疗伤,为他们准备食物与篝火(不排除她是因为看上了法鲨的帅脸),起初对她诸多怀疑的老兵也笨拙的向她致歉!
更是男主眼中的“天使”。
一个天使,一个恶魔,如此极端的对比,你无法去指摘她们谁对谁错,这只是不同环境下人性的不同表达。
这片也太假了,给一星是因为打斗场面还算刺激。
关键是主角光环也有点太恶心人了,上来被皮克特人抓住,挨了一刀然后轻松逃跑被救出,妈的大将军被抓了以后刀砍斧劈半天没弄出来,你凭什么这么容易逃跑?
剩最后三个长途奔袭都快油尽灯枯了,还能硬碰硬杀光一直骑马的追踪者们,特别是烟熏女,前边演的这么牛逼就是为了被主角捅死已显示主角的牛逼吗?
最后罗马大营那女的要暗杀他难道就派两个士兵吗,外边一个人不放,里边砍死俩兵外边一点动静没有,让主角瘸着腿轻松了跑了,当观众智商跟那罗马官员一样吗?
夸大了女巫的能力了吧
将军打不过画眼影的小妞, 眼影小妞打不过一个一直在逃亡的小兵, 小兵为了理想去救将军却被一根铁链手铐难住了, 然后牺牲了一帮子兄弟, 最后扯出凯撒的阴谋, 小兵成功的和半路上的美女巫婆合体. 这TM不是扯淡吗?
剧情很苍白啊,olga在这里完全变成了一个花瓶!
单个是特种兵 合起来是意大利的战斗水平
没看完 拍得很烂
相当可以的一部电影,有些内涵,冷兵器的拼杀也很不错,最后的结尾很些意味深长,两个被遗弃的人
悲情的士兵
哪里才是我的家啊......
B片和文艺片的合体啊,风景真心好看,逃亡途中遇见的那个女巫真好看
又是一个失败的老雷模仿者,拍的太过无趣,血浆洒的也不够过瘾,淋分
学院派的历史学家注定要愤怒,因为他不但野史,还很野蛮
我喜欢这类的...... dvdrip都出来了.汗一吓
主角被尸体压住也太雷了,完全是Neil Marshall擅长的血腥恐怖片套路 到处都是断头
个人喜欢的类型。。 暴力 而且比较紧凑紧张的
有本历史题材小说《Lady of Avalon》就涉及这个时期“消失的军团”罗马第九军团的历史,军团驻地就是今日英国York,帝国时期不列颠行省临近北部边陲的重镇Eboracum。York地名的历时变化也是语源学上的一个传奇案例,可自行了解。
好暴力~
因为结局,所以给4星!如果不是这个结局,我还真看不到影片的意义!
几乎 每个这种电影 我都是推荐 喜欢没办法 英国电影 另有一番感觉 主人公都是绅士风度 例如美国的特洛伊 主人公 就很风流 皮特 还玩3P呢 另外 第九军团就这样被和谐了 其中说 站长的也是战士 牺牲的也是战士 上帝没有任何损失 很多话都是在预示着现在的一些现象
剧情还是偏弱
既没场面又无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