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了李文刚强烈推荐的《终结者2018》,没有了阿诺,多了一个贝克汉姆和鲁尼。
也多了《黑客帝国》里的“哨兵”,还有《变形金刚》里的“摩托金刚”(也许更像《百变雄狮》里的萨尔魔),导演或许在指望,看《终结者2018》的人,都没有看过《黑客帝国》和《变形金刚》,不过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和不能指望喜欢看《水浒传》的人不喜欢看《三国演义》是一个道理。
整个片子毫无新意可言,反而觉得是《黑客帝国》和《变形金刚》的续集!
当鲁尼从飞船掉下来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反应竟然是——NEO会突然出现把他救起的。
至于那些逻辑漏洞百出的情节,完全经不起推敲,不过穿越题材的本来就是很容易犯这种错误的,除非穿越后不在与未来和从前发生任何联系。
更恶心的是,结尾分明已经消灭了天网,还要补充一下说是和天网的战争没有完,分明是为后面的续集铺路。
不过,作为一部消遣的商业片,还是不错的。
大把大把的炸弹,爆炸声、机械声,都会让观众觉得对得起刚花出去的人民币。
或许是因为自己最近太郁闷了吧,看的时候竟然觉得这是一部好片(当然,过后立刻觉得这是部百分之百的烂片),让我非常开心。
或许人在特别郁闷的时候总是渴望各式各样的刺激。
也许,刺激是一种治疗伤痛的好办法。
当然,刺激也要适度,看看火爆的科幻烂片是个好办法,至于酗酒,泥藕不会的。
泥藕曾经说过,自恋的人是不会做这些事的,自恋的人才会爱自己,绝对不会因为郁闷而伤害自己的。
尽管泥藕成熟了,低调了,但这种自恋一点没变。
GQ杂志大八卦:这片子导演先找的Christian Bale,请他演那个机器人。
Bale说不干,因为导演业绩平平,而且“穿越“这题材被遥远东方的三流网络写手搞得滥大街了,实在没法让人认真对待。
然后在香港拍蝙蝠侠的时候,Bale被盛情邀请去喝中国功夫茶。
结果他怀疑那杯茶里下了猛药:因为喝着喝着,他突然觉得这片子挺有戏,就答应了。
代价是Bale要演John Connor,这个在原剧本中出场三分钟的形象。
于是编剧不得不给Conner加了很多戏,还给原剧本动了大手术。
一般情况下,明星能这么强J编导,这电影估计是要砸。
但这个片子反倒越来越有意思了。
这片子最有意思的地方,我觉得是可以做“初级编剧101”的教材。
啥叫主角?
不是占据银幕时间最长的那个人,而是以亲身经历去展现影片主题的那个人。
Terminator的主题自然是人vs.机器。
John Connor是这个故事的中心。
但前3部电影已经让全世界观众都知道了他的身世。
他就象一块丛林中的宝藏:第1部讲述了宝藏的传说,第2部介绍了金子是如何被埋进去的,而第3部给这块宝藏蒙上了层层尘土瓦砾。
等到真正要挖它的时候,观众们已经被世界各地其他瑰丽的挖宝故事惯坏了胃口,反倒失去了新奇感。
关于John Connor还没有讲完的故事,是他如何挥舞着战斗旗帜,成为人类抵抗军的领袖的。
但好莱坞的观众都知道,高大全的英雄是不讨好的,所有会有各种坏坏的,帅帅的,不情愿不自觉但又神通广大的“反英雄“形象。
Bale选择了最安全的途径塑造John Connor:这个Connor脾气挺暴躁,有点“活得不耐烦“的疯狂劲儿。
他可以一头扎进The Perfect Storm里,等着潜水员来捞他,也可以对着抵抗军的老头头儿们大吵大闹。
他安静的时候,就入魔般一遍一遍反复听他老妈的录音。
总之,这个人有点疯狂有点阴暗。
最要命的是,观众被告知,John Connor被其他人认作,甚至很可能就是:一个错误的预言家。
这么一看,此人颇似那个希腊神话里倒霉的预言家拉奥孔。
John Connor本人其实也挺郁闷。
他看到了和预言中不一致的景象(T-800提早闪亮登场鸟!
),就开始怀疑:我他妈的还是救世主么?
更重要的是,我他妈的还会死在2032年么?
单是“找爸爸“这个任务,就够让他头疼的了。
XD说正经的,John Connor的性格素描还是不错的,但编剧苦于没有具体情节给这个人更多的丰满血肉(更加倒霉的是,期间还出了个好莱坞编剧大罢工运动,Connor的创作主线因为劳资纠纷就编不下去了)。
说到底,原剧本是个亡命流浪的故事,和前3部的主题风格一致。
改变故事情节容易,但改变主题,就象挖一棵大树的根一样艰难了。
如果John Connor不能流浪,那么展现主题的任务就落在了另一个人的肩上。
无论谁和Bale这种如日中天的牛人抢戏都是不太可能的。
但感谢编剧,创造了一个很有萌点的Marcus Wright。
在战斗机核导弹满天飞的末日废墟里,这个光着身子出场的男人有种天生的无辜感和迷茫感。
更何况没有伤痕的男人不算真正的男人。
这个人一出场就背负着一个忏悔者的十字架:合着Salvation是给他准备的。
演员选的呱呱叫,估计这个名叫Sam Worthington的澳洲出口产品以后会红。
(旁白:废话,James Cameron相中他了,不红都难。
) Marcus这个形象,比John Connor要容易惹人注意,招人同情。
阅历电影无数的达人们,从台词中就能听出味道:Kyle Reese问:你是谁?
John Connor正义凌然的回答:John Connor!John Connor问:你是谁?
Marcus Wright回答:我不知道。
任何能回答“我不知道“的人,都是在向人文精神的出发点致敬。
(金庸笔下的欧阳锋虽然没听说过德尔菲,但他确实问了个很牛的问题)Marcus的外形是个硬汉型男,但他的眼睛很蓝,异常的干净清澈,很和善的小眉毛永远很困惑很伤感的皱着,笑起来一片孩子气的阳光灿烂,典型的baby face是也。
换个性别来比喻,这正是御姐身材萝丽性情的尤物,私下以为和那个德国型男Thomas Kreitschmann是同一类型。
这部叫Terminator的片子演了40多分钟,目前只有两个男人分别唱两出戏,其中一个是Connor,另一个就是来路不明的Marcus。
所以不用看预告片,大家都猜得出来Marcus同学的身世。
关键是全人类都知道,但勇猛善良又长着漂亮蓝眼睛的失忆男Marcus可不知道。
这种凝聚着爆发力的疑团在影片中逐渐积累,直到真相大白。
答案在揭晓的时候,Marcus对两声枪响的不同反应很值得做美学理论研究。
第一次是莫名的悲愤和难以置信,第二次就是典型的万念俱灰。
我猜这是第一版剧本的功劳,他莫名奇妙的让人想到某些希腊戏剧的剧本。
Sam Worthington的演技无可厚非---人家是AFI的最佳男主角呢。
澳大利亚这两年成了男明星制造工场,从Russell Crowe到Eric Bana,从Heath Ledger到Hugh Jackman,要演技有演技,要身段有身段。
而且澳洲人似乎都有些山野之子的灵性,特别招酷爱野味的好莱坞待见。
地球人都在打赌Sam Worthington会红,因为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演员一连接了三部大片子。
好事者请注意年底的科幻片Avatar,似乎是让James Cameron摩拳擦掌十年的产品。
该有的视觉效果都有了,不该有的也有了(你说打仗的T-600为啥要长两排牙呢?
)。
各式战斗机飞的很炫,呼啸得挺过瘾。
编剧似乎忘了第1部里Kyle Reese描述的抵抗军暗无天日,小米加步枪的战斗日子。
或者十年之内,人类从使用X-32退化到用看门狗了?
该死的服装设计是个军服控,搞得片子里全都是养眼的海豹队SWAT三角洲之类的。
仔细观察,有很多风格巨拽的皮夹克呢。
但这么多军服里最帅的一件旧巴巴的大衣披在了Marcus身上。
纵观历史,这件二战风格的戴肩扣的军大衣在美英苏德军队里都眼熟,但鉴于袖子上有个红箍,就只有后两种选择了。
再加上这片子从头到尾都是黑压压灰絮絮一片---田野灰啊,田野灰!
---军服达人们请自行YY...由连载漫画规律推断出:主角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配角才是让人HC的。
但目前主要情节进展都是来自配角Marcus,而且主角John Connor确实一直在忙。
忙到结尾,我终于发现由衷感激Christian Bale的地方了:他把剧本改写成了喋血双雄的风格。
男人与男人间的信任啊!
(某小撮兴奋鸟...)两人分头跑到敌人老巢去,摧毁了很多设备,炸飞了很多机器,刺激了很多GDP,引出了州长大人的全裸出镜。
全场立刻一片大笑。
我猜州长一定在三块馒头的办公室里看得热泪盈眶:俺那熊肩蜂腰的黄金时代啊!
你以为肯尼迪的侄女看上的是俺的演员工资么?
片子里有很多经典T2的镜头,扇子们一定看得出来。
我能看出来的有Marcus夺枪那个动作,各种似曾相识的散弹枪,John Connor进入Skynet和他少年时盗用信用卡的手段神似,和一边爬着后退一边对着Terminator开枪的镜头...据说Kyle Reese的耐克鞋都和T1里面的相似,真是让老影迷们其乐无穷啊!
最后结尾也是一波三折,有些让人掉眼镜。
不过终结者的死忠扇子肯定能猜出这结局。
可是我真的很想这么设计结局:Kyle Reese在汗流浃背的作俯卧撑。
Kyle(上气不接下气,怨恨的):为什么?
这是为什么?
Connor(慈爱的摸摸对方的头):不锻炼身体,怎么能保证你一枪命中我妈啊?
--The End (字幕)P.S. 原来被修改前的剧本超级黑暗绝望,从心理刻画到故事构思都展现了末日情结的震撼之美,是个很有潜力的故事。
各种影片里的莫名其妙之处都得到了完满解释。
都在这里:http://chud.com/articles/articles/19577/1/EXCLUSIVE-WHAT-WENT-WRONG-WITH-TERMINATOR-SALVATION/Page1.htmlT1和T2的揪心处,或多或少在于观众对Judgement Day的期望。
T4的原剧本白描了一个回归野蛮荒芜的世界:Marcus和Kyle在核战争之后的土地上流浪,唯一的希望就是收音机里John Connor的声音。
这期间,两人似父子也似师友。
流浪结束时,Connor出场3分钟,飞快的翘了辫子。
抵抗组织的领袖们认为John Conner的传奇和领导地位不可取代,因此Marcus换上了Connor的脸皮,继续战斗这次颠覆可真是牛大发了:John Connor,从T1就名声如雷贯耳的全人类抵抗组织的领袖,是个机器人!
把Connor设计成一个影子确实很有胆量,很酷。
不过我认为最棒的设计是Marcus和他的女朋友的故事。
他从荒野的狼群中救了一个美女。
也就是在与狼群打斗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有大不寻常的地方。
这段大概场面血腥,拿不到PG13的评级,随即在新剧本中改成人与人的斗殴。
打架完毕后,没有任何温情脉脉的交流,那个美女马上请他STAF: Sit Tight And Fuck,一个在抵抗组织中约定成俗的词组。
生命是如此脆弱,为何不及时行乐?
没有感情,没有前戏,就是一男一女在进行动物般的行乐。
这样一来,T1里Kyle Reese对着Sarah Connor的照片发呆的纯情时刻,倒显得尤其珍贵。
而最让人哭笑不得的设计,个人认为莫过于skynet的定义了。
这大概要拜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所赐吧。
如果这片子按照原剧本拍,说不定2018年之后的故事还会有些悬念吧。
这下好,John Connor成了越战越勇的蝙蝠侠,下面的故事可真不好编了。
没素质了一把。
跟朋友在电影院里从头笑到尾。
旁人OS:又不是成龙拍的你两白痴一直笑个P吖。
场景在2018年的城市废墟,断井颓垣满目苍凉。
基本就是美国版的镇北堡。
本来仅存的几棵树上叶子就不多了,还动不动就大火大爆炸。
“唰”的一下又是一片焦土。
原来9年后就不用考虑环保考虑生态了。
我们今天还辛苦绿化个P吖。
2018年科技大发展审美观却退化了。
机器人是一个比一个丑。
稍微拉风点的摩托车终结者还跟星际迷航里的那个长的很一样!
敢把它设计的优美点么?
2018年人的劣根性还是没变。
猥琐的小龙套见到美女就起色心,不管自己有没有命。
女人果然都祸水。
男人都淫荡无耻神经病。
插个花絮:美女回基地的路上胸口中弹了,准备扒开外套查看。
朋友:“还不脱。
”我:“该脱了。
”朋友:“准备春宵一刻。
”我还没来的及答应,男2号T800就因为发扬非礼勿视的优良传统开始走向野外了!
哇!
男2号你就不是人,你是机器你全身都是机器!
2018年啊诺哥三维了还打算批量生产。
更要命的是最后时刻可以变身万年打不死的小强星矢。
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男2号T800一击就倒地了。
商品质量检验果然是未来的重中之重。
2018年科技无敌发展了但是很多东西还一直沿用。
比如创可贴,摄像头和SONY!
侧面反映出当今各行业发展的严重失衡。
当男2号T800潜入天网基地给男一号传送他老爹坐标时,男一号手上的GPS导航异常清晰的显示了4个字母—— 我跟朋友异口同声地喊起来:“哇,SONY!
”然后笑得花枝乱颤。
坐我们边上那两人肯定在心里把我们千刀万剐N次。
SONY这广告做的真太牛B了。
话说男一号他老爹竟然是《星际迷航》里那17岁的讲俄语却不伶俐像只猴子上蹿下跳的天才科学家!
真囧...不靠谱小孩转眼就成了决定人类存亡的男人了。
结局男2号要为男1号奉献心脏一命抵一命好不容易要悲壮了, 可还没来得及酝酿这集就END。
然后大字幕打出来,人与机器人之间的战争还是没完美了的请大家继续期待《终结者5》. 满场灯亮起散场。
朋友很嗨地拍我:“死啦,我看完了什么也没记住。
它都讲了什么?
” 我更落力地拍他:“我看懂了!
” 朋友的铁鹰爪一下钳住我:“P啦!
你就记得那个SONY!
还有那个摩托车。
那主角叫什么名?
” “我也没记住。
” …… 我感觉我要是我们旁边那两人都想直接揣死我们了。
边看边吵了两小时结果根本就没入戏。
嗯,打扰别人看电影了。
为我们的没素质深刻检讨。
2018年,天网系统与人类的战争使世界陷入了末世般的境况,反抗军精神领袖约翰·康纳(克里斯蒂安·贝尔 Christian Bale 饰)带队执行一次任务的过程中获得了战胜天网的新思路,而天网系统适时推出了新的目标排名,康纳位居次席,榜首上康纳此时尚年青的父亲凯尔·瑞斯赫 然在列。
与此同时,一名遗忘了自身过去经历的强壮男子马库斯(萨姆·沃辛顿 Sam Worthington 饰)出现在洛杉矶的废墟中,他与反抗军战士瑞斯偶然结识,并组队前往反抗军总部,不料途中遭机械人袭击,瑞斯被俘。
落单的马库斯经由反抗军女战士布莱尔引路,迎来了与康纳命中注定的相遇,但人与机械的对立让康纳不得不视对方为敌人…… 借鉴是非常重要的,你要学会融合。
如入无人之镜的高超融合技术,值得各行业仔细研究。
比如捕食者和各类终结者出现,特别是那水栖出现时,我简直要热泪盈眶了,瞧多像黑客帝国里那地球军的坐骑和那漫天飞舞的机械章鱼啊。
那质感!
还有那巨型的终结者,俩腿上能放摩托终结者的那个,从骨子里透出的那股性感的金属味,像极了那亲爱的变形金刚。
我几乎要脱口而出,“汽车人,变形!
”。
想起这些亲爱的科幻片,我的内心立马充盈了一股爱的暖流,促使我继续热烈地投身于终结者的世界。
这同样运用于各方各面。
是吧?
借鉴得好可以吸纳更多观众(但不一定是粉丝,但至少票房有保证),过度的话人人都将在甜蜜的回忆与模仿得不伦不类的电影中度过两小时啦。
电影的情节我觉得还好,因为可能大家都知道情节有点单薄,所以导演用了两条线索,也看得出导演在妥协,看海报就知道了,一左一右.我还是相信这部电影的主线应该是马库斯的,因为在他身上有很多能挖掘的地方,john也不是没有,但在整部电影里,他的对自身的怀疑我觉得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而这也不是几句台词就能解决的。
马库斯死了,马库斯大战T600,马库斯大战机械河蟹,马库斯大战运囚机,马库斯大战色狼,马库斯大战美女飞行员(当然,是在床上),马库斯大战强·康纳,马库斯大战天网,马库斯大战T800--州长大人,马库斯又死了这条线索内容直白,中心明确,前后呼应,如果您对此类内容极感兴趣请注意即将于6月24日上映的变形金刚II,实乃升级加大加长无剪切版。
============================广告和非广告之间的分割线===============重点是另一条线索:欢迎来到2018年,男一号康纳潇洒的登场--贝克汉姆?
仔细想想,贝尔、贝克汉姆,反正都是贝帅,可能是名字里带贝的都帅吧。。
不止帅,发现康纳还很疯狂,跟着感觉走,打死不回头,屡屡在鬼门关前徘徊,但就是命硬,死神都不收他。
t1--3的故事就不说了,这一部显得相当诡异。
首先一大票人潜入天网分基地,康纳开飞机中核弹坠毁,同伙们都命丧当场,他也差点死掉却没死掉。
康纳被机器人布下的陷阱摆了一道,打算回去找抵抗组织的BOSS来帮忙。
但Boss大哥不愿见他。
于是贝尔说:BATMAN WILL BE BACK。
只见主角用蝙蝠侠式的滑翔动作跳机,优雅地在惊涛骇浪中打了个滚,水花压得真好,怕是找郭晶晶学过一招半式的。
但毕竟是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人在水里漂,怎么吃得消?
康纳再次差点死掉,幸亏被潜水员捞起来了。
见到老大后,康纳接到新毕业论文题目:《基于短波发送关机信号原理的便携式天网破坏器的测试和研究》(机器人也怕only you?
),限期一天内完成。
康纳和他的研究团队抓紧时间开始攻关,在他们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拼搏下,找到了合适的测试对象和测试方法。
测试的小白鼠是一架观察者战机。
它气势汹汹地冲过来要撞掉我们的救世主,却不知道对手是无敌的强·康纳。
基于短波发送关机信号原理的便携式天网破坏器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战机在离他70码的地方坠毁而且没有爆炸。
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命运没让他们相遇,咱们的大英雄只是差点被撞到,活了下来并且顺利地完成了论文作业。
随后,康纳用力的追杀马库斯,而且动用大杀器也没有成功,却差点死在机械蛇的利爪下,被马库斯救了一命。
他们达成了君子协定,马库斯答应帮康纳进入天网总部,救出所有的囚犯。
康纳杀入天网总部,遇到T800初号机,被当作小木偶抛来抛去,如果是武侠片,这下已经得吐血或者经脉尽断了,可他还是没一点事的样子。
虽然千钧一发之际差点死掉,马库斯又挺身而出救下他。
当然,康纳还是被插了一刀,心脏已经衰竭,终于要。。。
差点死掉。
导演理屈词穷了,于是奠出狡辩的大招。
他让那个长得像巴拉克和鲁尼的机器人站出来,动情地对半死的康纳说:“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
所以,我愿把心脏送给你,connor,you are my super star!
”看到这,作为一名普通的观众,不得不由衷地感叹:强·康纳,真的勇士,真的小强,拳头打不倒,激光打不中,辐射杀不死,你已经无敌了,你已经半神了,是最接近神的男人,不,你就是神啊。
你超越了蝙蝠侠,你胜过了占士邦,你是我们的天马座啊。
圣域为你歌颂,天地在你手中,世界随你移动。
纱织难以置信地握住了康纳的手,灰蓝的瞳眸凝结着淡淡的水气,喃喃地说,“星矢,是你吗?
你还活着?
太好了,太好了……”
终结者和变形金刚只看一部的话选哪个好?
对我来说答案肯定是终结者。
换个问题,终结者和变形金刚你打算写哪个故事?
答案似乎也只能是终结者。
原因武断得有点简单:变形金刚是个宇宙战争题材的故事,机器人打架,可以拍得精彩绝伦,但很难写些深层次的东西出来。
终结者则是一个末世的故事,幸存的人类为了生存和凶残狡猾的机器人周旋,中间的绝望,忏悔,领悟,天问,绝杀,原就是个阴暗到可以滴出墨来的故事。
下面的这段文字,只是用来探讨这个故事应该是怎么样的。
天网试图毁灭人类,起因是机器有了自我意识。
机器的自我意识是什么呢?
参照人类来说,应该就是有了欲望,有了得失和利益之心,并因此产生了和人类之间的生存空间和资源的冲突。
这个和机器失控不听话是两码事。
机器失控是无目的的,机器的自我意识是目的明确的。
那么这个意识应该是单数的还是复数的呢?
依我说是复数的。
在天网产生的一刻,这个意识可能是单一的,但是随着审判日过后,机器在地球的多个地区和人类共存,此地区的得失与另外地区的得失无法在一个大的利益下兼顾,局部利益成为必然。
因此天网必然会进化为一个多核心的大平台。
这一点有点类似Matrix,大一统的平台下,有多个进程,有对人类怀柔的进程,有对人类斩尽杀绝的进程,有病毒和后门进程。
在影片中,这些进程可以体现为不同的机器人派系。
其次应该注意的是外部环境的设定。
天网在地球上大投其核弹,核冬天的来临是必然的。
因此这时的地球应该很少野生的生物,老鼠和蟑螂很可能是人类以外最常见的生命体。
人类也好,狼群也好,水里的游鱼也好,都在为了整个族群的生存而斗争。
失群的人类在白茫茫的大地上流浪,偶尔可以看见失群的狼或者鹿在寻找同伴,这一瞬应该是非常感人的,这就是末世的景象。
局部的电力供应是可能的,但是不可能存在大规模的电网,包括天网内部。
因此取景应该非常阴暗,很少灯火通明的情况。
人们普遍住在地下。
整个地球基本上是一个混乱的状态。
不应该存在大规模的通信网。
天网内部更应该是黑乎乎一团,因为都是机器人,大家都用红外线探头的,开灯难道是为了方便人类打入咩?
人类的武器系统又应该是怎么样呢?
同样是末世题材,我觉得辐射和Matrix设计得非常合理。
一方面,原始的武器大量存在,人类研究机器电路设计上的弱点,用冷兵器搞贴身袭击。
另一方面,类似Matrix里面的电磁场的范围攻击武器也被开发出来。
发动之后周围的任何机器都会失灵。
枪械肯定是会存在的,但是应该被改良。
因为机器的弱点和人的弱点是不同的。
我不认为未来时代人与机器的战争还是会用本世纪或者上世纪的常规武器来进行,想想也不可能。
天网会制作怎样的机器人出来呢?
首先,这些机器人的设计不应该是类人的或者非常吻合人类审美观的。
相反,因为是机器制作出来的,最少的材料做到最大的功能应该是必须的。
两只脚的机器人很可能没有两只轮子的机器人多,因为轮子更省能源,不然诸位什么时候见过四只脚的汽车?
第一代的机器人很可能是不同的东西拼凑出来的,因为天网这时候还没有开始量产,只能就地取材。
人类见到的天网建造的第一代机器人,很多看起来都应该是莫名其妙的东西,但非常实用。
天网建造人形机器人是为了在回到过去的时候能方便混入人类社会,那是时间机器发明之后的事情。
人和天网的战争应该是怎样的呢?
应该类似游击战。
人类以少数几个根据地,不停地与天网周旋,绝望中寻找希望。
大决战应该是人类的力量达到了一个适当的程度才能进行的,如果这个系列有三部曲的话,我觉得应该在第三部。。。。
未完待续。
今天重点要说的是一条定律 我之前不感兴趣+豆瓣影评不好+我最终去看了=我觉得非常好看终结者4就是这样一部片子 之前的2惊艳万丈 而3却是盛名难副 在这样的喜忧参半的终结者情结中 外加没有选择的选择 终于决定在生日这天去看一看脱离了卡梅隆的终结者 之前《看电影》上的连番大篇幅轰炸完全没能敲醒我对于终结者的欲望 直到坐在影院的那一刻 我都没有什么激情影片前半段在双线处理中进度显得十分缓慢 康纳和马库斯各自带领着观众在废墟中穿行 粗糙的外表下是型男的本质克里斯蒂安贝尔和萨姆沃辛顿让终结者的美型程度整整提升到了一个英俊运动男领军人反机械的地步 而老的老小的小的杂鱼在萝莉和潜水艇的掩护下坚强的体现着存在价值当马库斯裸男甫一出场 所有的观众就像被打了一记强心针 之前的贝尔激情跳水 顽强带领军队等等细节都化作虚无 一身从死去的反抗军身上扒下来的军装风衣更添男二萌点 说我从那一刻就开始期待二人相遇毫不为过在只看过23的情况下不知道康诺老爸姓甚名谁很是正常 在提提的指点下知道他现在不过是半大小子 终于得以在马库斯波澜不惊的夺枪之后 正式登场欢迎来到洛杉矶反抗军总部 潜台词是我不是萝莉控 我只是跟萝莉并肩战斗 虽然一出场带着孤单游侠的气质 但是随后立马被教育“当你用枪对着别人就要时刻准备扣扳机” 这一刻我们终于明白 英雄的爹也是需要时间磨练的对于机械马库斯似乎有天然的治愈能力 在陆续不断地修好了一系列东西之后 我们的救世主之爹终于听到了儿子的声音之后的公路飞车 异地讨燃料 狙击飞狐杀手 成功击落搜集者(你看看这配音版名字起的!!
)都因为马库斯的存在而变得优雅异常 就连用铁球甩废空中飞行器这种狗血设定都变的异常靠谱 不由得然人怀疑天网的脑袋干什么吃的就没想过很有可能因此拯救了自己头号敌人的的老爸?
想不通究竟是太聪明还是太失败当老爹退场之后 我们终于在“机身被击中 左翼受损”这平静的回答中迎来了本作的最大萌点 御姐啊!!!
更何况是飞行员这么有料的设定 姓威廉姆斯都让人遐想非非“你没事儿吧”“你可以放我下来了吗”这个默契十足的跳 接外加两句激情满点的对白完全杀必死 我当时就沉沦在猛男和御姐的相遇之中了不过之后的洗澡 被偷瞄 被强抱(注意我用的哪个抱!!
)都是可以预料到的 唯一不能预料的就是“我有点冷”之后投怀送抱 我当时是真的有点冷啊(御姐要注意形象啊)但是一个细节让人迅速从这样的冰窖中返回 马库斯的手 一直 在空中 没有敢落在御姐身上 那种小心翼翼和不敢相信 完全让我昏倒很多人都以为会发生XXOO或者OOXX但实际上 下一步就是马库斯的机械身体被拆穿 那些磁铁炸弹向早就知道了他是机器人的观众朋友们传达了他以为我们一直不知道的信息 就是:他是机器人汗果然御姐没有让我们失望 在所有人都要废了马库斯以报机械人类之仇的时候 一个不高明的谎言 成功的拯救了他在惨烈的逃亡中 我又一次注意到了一个闪光点 御姐为了让马库斯逃跑 途中被击中腿部 马库斯关切异常的表情只存在了不到半秒 取而代之的是兄弟一般的问候“怎么样?!
”御姐果然咬牙点头 但是疼痛让她行动不便 起身之前我看到了那个只有一瞬就足够让御姐爱上他的动作 他像对待妻子一样 和御姐有了一个额头对撞那一刻觉得这整部影片突然间真他妈超值 (我总是不可自拔的萌上这瞬间的柔情)没有任何言语来表达的真情 就这样悄然流露 又有谁说马库斯不是人类?
还有马库斯闯进天网阵地的时候 巡逻的机械检查过后 以机器确认的形式放他过去 他眼中那一刻闪过的失落虽然后来马库斯以人类的身份成功帮助了康纳完成计划显得是那么意料之中 但是他在听着天网系统讲述他的过去时的那种眼神 完全的找不到一丝机械的感觉和后来万人惊艳的阿诺重现比起来我更激动的是看到马库斯穿了反抗军的服装治愈完毕之后重新出现的英姿 那一刻觉得什么半机械半人类 这分明就是救世主才应该有的气魄啊更别说后来他的心脏还继续跳动在康纳的胸腔中 人类反抗军的首领使用的是一颗来自天网终极杀手的心脏 天大的讽刺中暗暗地传达着 虽然来自敌方阵营 但是能够跳动的永远是人类的心脏这一理念就算康纳用CPI复苏术 用电击疗法 用一切只能用在人类身上的手段不来抢救一个半机械人 但对于我 那时的感受不亚于拯救一个健全的不能在健全的人类 分辨机械与人类的永远是感情 永远是对生命的珍惜抑制了半天对于男二号 或者说成功反超男主的马库斯的花痴 勉强理智的写完评论 真的想说句 如果换了个人 也许 马库斯的形象不会这般耀眼 那个临别的吻 不会让我们这般期待 那些瞬间的闪光 就全然失去了价值总体评价 4星半 逝去的半颗星是对于主角被淡化的遗憾 但特效的恰到好处 觉得塑造之成功 已经值回了票价
没有给我留下任何记忆的影片……权当是消遣来着……只觉得演那个马库斯的演员超像我喜欢的越狱男主角……hoho
严格来说,这部终结者是终结者系列中最文艺也是风格最独特的一部,《霹雳娇娃》(Charlie's Angels)系列的导演McG给这部历史上最经典的科幻电影系列带来了一丝新的活力。
但是有人喜欢也有人厌恶,我个人是属于偏向喜欢一方的,毕竟它重新焕发了这个系列在第三集时失去的活力和方向。
马上不得不提的就是电影的前半部分,我看到的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感觉,低对比度的画面,尽量不使用配乐烘托气氛,精心设计的长镜头……这确实在好莱坞中少见的风格,更何况这是作为终结者的正统续集,可是这也是成为大家诟病的地方之一,至于为何,我后面会说明。
导演手法、演员、摄影、特效、音乐均为好莱坞一流,大家相信也都心知肚明,我就不多分析了,我们主要谈谈剧情。
在剧情上的把握上,我觉得导演和两位编剧的表现还算是不错的,从第一场的伏笔到接下来的部分,两位编剧揭晓的节奏都是精心设计而且步调稳健的,复合主人公在跨越故事鸿沟(主人公与目标之间的戏剧障碍)的过程中的节奏和动作(纸人物所采取挽回局面的行动)都很恰当,没有出现那种我老婆被警察抓了,我于是立刻拿着菜刀奔向监狱的夸张戏剧动作。
总体来说,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层层递进”,导演和编剧很好的掌握了这个词。
而最让我欣赏的部分有三个地方。
第一是新人物的登场方式,编剧们很聪明的选择了一种新的方式来使飞行员Blair登场,这个看似卖弄玄虚的处理方式在背后却有着聪明和创新。
对,也许这个方式会给你卖弄玄虚的感觉,但你又有什么理由说你不相信这个新登场的人物呢?
她是一个跳伞逃脱的飞行员,他们的相遇是完全偶然的。
我们如此假设,把Blair的登场换做是一个在激斗过程中遇到的巡逻队成员?
经过一通乱战之后,只剩下Blair和Marcus逃了出来。
好吧,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在无数电影中看到这种恰似“偶遇的宿命”,而且她出场之前的一系列动作可以说在故事上是发挥了一定功用,不是那种突兀的带着一大群陪葬者出现,然后又突兀离开的蹩脚戏。
所以我想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处理方式,但对比起Kyle Reese与Marcus的相遇,我就不得不说Reese与Marcus的打照面方式是多么无趣了。
另外一个我欣赏的部分就是编剧很明白移情(empathy)的定义,在影片一个小时左右的地方,编剧推开了一条影片中最重要的鸿沟,就是Marcus到底是人还是机器人?
以为前半部分,大量而主要的笔墨都集中在了Marcus的身上,而经过了几个大的动作场面后,观众自然已经完全移情于Marcus身上,这个鸿沟的推动力有两者,一是生与死的台面风险,另外一个就是观众的移情,我们到底应该相信他是个人,还是一个有生命的机器躯体,或者是个机器杀手?
这是我个人最欣赏的一场戏,而且导演也处理的极好,视觉紧张与观众内心冲突很好的融为一体。
最后我喜欢的就是对于人类自身的讽刺,虽然人类的敌人是天网,可是在影片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创作者讨论的问题早已不是机器人背叛三定律的故事,而是人类自身的问题,第一,创作天网的是来源于人类的野心与躁动的战争之心;第二,在2018年,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机器人,还有我们自己。
在加油站,人们只关心自己而拒绝分享,在后面Marcus与Blair又遇到了一群不关心人类命运的强盗……作者有意识的把这两部分穿插在两个有转折作用的场景内的。
这种旁敲侧击式的表达,比我之前看过的许多声嘶力竭宣读的作品要高明多了。
尽管我不是说作者写出了这些东西有多牛逼,但是考虑到商业片,每一分钟都必须跟广告一样昂贵,这样已经很难能可贵了。
正如我在第一部分的优点最后写了个缺点,确实整部影片的剧作上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整个第一幕的伏笔铺设得相对晦涩,虽然在之后的部分都能够完好的揭示,只是因为这晦涩的伏笔会让许多观众一度产生了一种脱离影片的感觉,以至于到后半部分揭示中,观众还必须抽出心思去解读。
简单来说,就是在伏笔的遮掩上,没有把握好分寸,其实应该是有一个中间值存在的,既达到了伏笔的效果,又不至于远离观众,毕竟这不是一部靠悬念/伏笔揭示来产生故事的影片。
还有一个问题集中在电影的高潮部分,对于这部在前半部分精心构建起来的影片来说,高潮部分实在是显得太苍白无力了,我们经历过了刺激无比的公路追逐战,而在工厂之中大战州长的桥段,我们都在许多年前看过了,会有人觉得它带来的刺激更大吗?
公路追逐战只是一个幕的高潮,但我觉得它承载的冲击力远远大于电影高潮。
那么我之前所说的层层递进是不是又有点自相矛盾了呢?
差不多,但这也是好莱坞部分电影的通病,前面做的很细,后面就草草了事。
不过考虑到创作过程中的心态,也不难理解,越是到后面,创作者的激情和精力就越是被消耗。
另外一个让我不太满意的地方便是Blair对Marcus态度的转折,这两者变化太快,但相应的笔墨却不多,单单只有英雄救美和那句“你有个强健的心”的隐喻台词的可信度实在不是很高,导致后面我总觉得Blair那样的大幅度动作有些难以置信,而那句我相信他是人让我觉得性感的Blair像个花痴……回到之前没说完的诟病部分,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它是Terminator,终结者!
正因为是这样一个经典系列,观众就不会希望看到与自己期望发生偏差的事情。
第一,是想终结者系列没有哪集的影调会灰成这样的,仿佛这是核战后的废土,之前终结者全部在繁华都市中枪战的情节成为了过去。
前半部分取而代之的是有些类似《德州,巴黎》似的沉默与冷静,可以想象那种安静,无配乐,极少的环境声这样的事情出现在一部科幻动作商业片中吗?
中间部分的故事走向大多是集中在人之间、阴谋论等非大型动作场面,而到最后才出现了工厂大战的眼熟的场景。
可能部分人会接受,但对于系列的粉丝答案显然是:No。
第二,在角色的比重分配上,我们的Connor显然成为了配角,而最强的戏份都集中在了Marcus身上。
许多粉丝本身可能想看的还是作为传奇一般的Connor的英武事迹,但发现剧情和想象中的不同时,便大呼失望。
但如果我们说来个时空转换,把背景设置在现代,不再是终结者世界的模板,而是任何一个幻想世界,我们会有此种感悟吗?
我想应该就没有了吧。
我承认,作为一个贵族血统的子孙,本集显然是不合格的,因为它也许根本不是粉丝想要的故事,但是单拿出来,还是可圈可点的,这也只能怪生不逢时了。
之前我曾感慨过Christian Bale的命运,拍《机械师》(The Machinist)的时候有了《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拍《撕裂的末日》(Equilibrium)时有《黑客帝国》(The Matrix),本片大概尴尬的境地也就如此吧。
至于之前Michael Bay有说本片的美术设定是抄袭了他的《变形金刚》(Transformers),相信这也是一种上映前的自我炒作。
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可以反映出目前的审美趋势,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十年大众对机器人的想象都是不同的,无他。
我确实想通过这篇不长的评论来为本集终结者说两句公道话,但无奈之前的三部曲对我影响又比较大,我很难站在一个固定的立场上。
不过实话始终是要说的,那么就是,我确实是喜欢这部电影,不论它是否是终结者系列的影片。
更多影评可以访问我的blog Moviefilm.blogbus.com
娱乐地看完了终结者2018,为所有可怜的Terminators抱不平。
让你们变得如此愚蠢不是人类的错,只是因为施瓦辛格人家比较忙,没功夫理你们,于是你们就被某些导演编剧给迫害了。
当我看到康纳的花瓶女友问:如果他们问起你去了哪里,我该怎么回答?
康纳答:Tell them, I'll be back.我囧了。
当时我就笑喷了,学人家施瓦辛格,还欠了点感觉。
作为一个机器人,拥有人类心脏的马库斯,被貌似施瓦辛格的S13T600一拳击中心脏,爬旁边吐白沫去了。
施瓦辛格出场依旧是全裸,关键部位被打上了薄码,于是我想,心中无码自然无码。
那个T600真不是盖的,我以为被钢水浇了以后,直接变身T2了,谁知又被冷气淬火,我又想是不是可以用一指禅就把它KO了。
没想到人家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最后倒是被个半条命拧了头颅。
把人家T600的电池摆桌面上,就是让你来炸的,小型的核爆不过瘾,要来堪比和谐王朝第一次核试验的。
不说那些S13大型机器,智商比小朋友玩的玩具高不了多少,就知道拿红框框框人。
不说那个Collecter学世界之战里大虫子抓人,人家好歹用鞭,你用鸡爪子。
就说你康纳来到了人家基地,按了下m查看地图,就开人家门去了。
要是我,最起码也掏出红外线热感仪扫视一遍啊。。。
于是回顾了终结者世界之战秘密潜入等等等等里经典元素之后,我觉得我可以当导演了。
至少我可以把更多的为人(我这样的)所熟悉的电影、游戏、乃至AV元素融在一部烂片里。
就写这么多了,我拿个球球甩摩托玩去了
拯救了终结者系列,狗血的第三集差点把这部经典给毁了, 年轻版诺州长真是惊艳啊!
Sam Worthington比Christian Bale 更有戏。
贝尔为什么要接这部片捏,演技完全没的发挥~ 乱七八糟,导演想讲什么就拍什么。
脱离了原有套路 只有梗概相同 重新解构诠释了终结者 看起来还是挺带感的 因为蝙蝠侠很帅男配也都好看…… #能把人看哭的科幻片都是好片#
只是盯着Sam Worthington罢了,其它无视
作为终结者系列时间上的后传 故事上的前传 这部2018显然不够敬如人意 所有人物除了套用原先的名字外 整个故事可以说与之前没有半毛钱关系 我想看的是康纳如何改造t800送回历史 而不是导演探讨什么人与机器的区别 终结者电影只要够刺激就好 本不需要什么深刻的内涵 结尾阿诺的亮相毫无必要
麻痹的就冲那傻逼结尾给0分都不稀罕,纯傻逼结尾,看的鸡巴恶心
贝尔正走向卓越
从时间线上看它是续作,从故事线上看它是前传,乱了点···但作为一名《终结者》死忠,这部给人的惊喜确实不少,细节,致敬,CG的州长大人,无不如此,尤其是扮演凯尔·瑞斯的安东·尤金和第一部的迈克尔·比恩真是有几分神似!最后的结局也很好的圆了"救赎"这个主题,真不是一部狗尾续貂的片子。
很喜欢,演员也好,场面也好。带着对终结者1和2的那种热爱去看的,喜欢电影的那些设计^^。
几个特技还是可圈可点的
大哥啊,终结者是一个有哲学想法的科幻系列好不好,但现在变成了一个粗线条动作片,塞满了特效和爆炸,炫耀花俏的摄影,粗糙俗气的桥段。真是尼玛世风日下。
这一代的终结者属实有点弱,没有了好的剧本终结者系列就变成了一部毫无看点的单调动作片,贝尔的加入也撑不起这个缺少了内核的故事,施瓦辛格象征性的客串了一下,展现了他每一部都必不可少的完美身材,看到这部也已经没报任何的期待了,就当做为了让这个系列圆满结束而看吧。
前两作的伟大之处在于:从头到尾我跑你追的故事,却可以通过细节勾勒出一个完整的未来世界。而McG所做的无非是把观众搞糊涂,把2018年渲染成一个模糊的景象。三遍四遍五遍,结论却仍只有一个:"There is no movie but what we make."
摩托车180°甩过去砸到飞船上的镜头好帅,煽情煽的太烂了
没看前三部于是看不懂剧情= =特效还不错啦。
画面很好。仅此而已。听说是哈吉斯编剧,对白倒是挺充实的。
真是一个导演一个风格,连续看了1-4,4让我感觉太灰暗、太沉闷、没有特别之处,john conner在第三第四部中性格差异太大。唯一亮点是喜欢里面的黑人小女孩star和布莱斯·达拉斯·霍华德,她们很漂亮。
▤「If we attack tonight, our humanity is lost. Command wants us to fight like machines. They want us to make cold, calculated decisions. But we are not machines! And if we behave like them, then what is the 'point' in WINNING?!」
《终结者》系列的一次转型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