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我们普通人的一生比作是一个屈陈乏味的肥皂电视剧,而那些过早成功的成功人士的一生则会是一场绚丽多彩的时尚电影。
他们年少多金,才华横溢,放荡不羁,美女如云。
拥有穷奢极欲的物质,享受着放浪形骸的生活,掌握着自己的人生走向,诠释着不一样的生存符号。
他们可以随心所欲的激励起我们为他们卖命的士气,又可以随意嘲弄着我们卑贱的生存环境,因为他们拥有我们没有的财富与实力,拥有自然而然的尊贵与权力,当然这主要靠的是拥有实力。
毫不夸张的说这就是天才与普通人的区别,毫不夸张的说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不管你是不是在自己的心理咒骂他们痛恨他们,表面上你还会装作一副谦虚恭敬想要讨好他们的样子。
马丁斯科塞斯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可是近年来逐渐失去了其一贯的锐利,有被好莱坞招安之嫌。
这部华尔街之狼,又令人想起了他以前的那些黑帮电影,例如盗亦有道。
不过只是说风格类似,而深度上似乎又进了一步。
电影塑造了一个穷奢极欲的华尔街暴发户乔丹贝尔福特,虽然才华横溢可是道德低下,随着影片情节的层层推进慢慢地将其推上了顶峰,随后就是不出人意料的坠落。
但是电影后半部分却引人深思:除了乔丹本人的欲望,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摧毁他,那就是传统的体制。
从华尔街的一个无名小卒一跃而成为月入一百万的金融大亨,乔丹应该说是美国梦的代表,可是他的成功又为传统的体制所不容,所以最终遭遇了灭顶之灾,虽然他的所作所为与美林等大公司相比没什么特别的。
最后的结局是妻离子散,而乔丹还被逼出卖朋友,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影片中的几个细节值得深思:第一,检察官在劝说主人公揭发其他人时,把主人公比作美洲小国格兰纳达,乔丹在他们的眼里视同无物,可以随意碾碎。
暗示了草根阶级与传统体制的实力之悬殊。
第二,FBI探员办完乔丹的案子,仍然像往常一样乘坐纽约破旧的地铁回家,周围仍是那些神色呆滞的普罗大众。
暗示虽然抓了乔丹,但却于事无补,一切还是照旧。
第三,影片中两次出现卖钢笔的桥段,一次是主人公意气风发创建公司时,一次是他出狱后在新西兰做演讲时,同样问题的不同回答,尤其是结尾处,参加讲座的听众们那些了无新意的标准化答案,暗示了体制对于创造力的无情扼杀。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莱昂纳多的表演,应该说非常精彩,与整部电影的风格浑然一体。
最近第五大道附近的广告版上高高的挂着这部电影的宣传海报。
周围朋友看过的反应是:秀下限。
所以我把新电视连上电脑的第一刻就看了这部电影。
结果是,我看到一半睡着了,后来醒来打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话粥才继续看,然后莫名其妙影片就结束了。
奢靡,色情,夸张,麻木。
本片的属性大概就是这样,这些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呢?
抱歉我找不到了。
因为仅仅是堆积:毒品、豪车、肉体、钞票和出离愤怒的镜头夸张独白这些,是不能让观众投入的看3个小时的。
说白了,仅仅靠“High”感动不了我啊。
如果你讲一个华尔街的故事,你最好有些“挣钱的”和“被挣钱”的对比,可是你没有。
本片仅仅是一个视角,拼命圈钱者的视角,而且似乎有了一张会说的嘴就可以一直顺畅的挣钱。
用两分钟讲如何劝服客户,用八分钟讲大家怎么花了这些钱。
这这这,和晚上电视上一款“带你参观有钱人的房子”节目区别好像也不太大啊。
(昨晚还乱播播到了那个节目。。
)如果你讲一个传纪,你最好刻画一些人物成长的轨迹,让我们看到他原来是怎样,然后经历了怎样,最后怎样变成了另外的样子。
可是你也没有。
一上来你就是能说会道,一上来你对毒品豪车肉体钞票眼神就没有任何“惊讶”和小字辈的“新鲜感”,一开始你就在磕可卡因,到最后还是磕可卡因。
有时候你眼神略带挣扎,但是似乎只是因为“一大笔钱”要没了,或者“FUCK要进局子了”,所有其他你驾轻就熟,连带着你的手下,似乎没有成长?
还是想说:本身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才能做成这样的买卖,然后一直做一直做。
high一下是挺新鲜挺爽的,可是马丁让我们持续high了三个小时,手段仅仅是“持续给药”。
这样内容过轻的重复性刺激,即便本片每分钟都闹哄哄的,还是会让人睡着的╮(╯▽╰)╭与此同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莱昂纳多演戏的努力。
他那么声嘶力竭的在屏幕前爆发他的台词,扭曲所有面部肌肉,看着真的好累。
可是,我觉得他想拿小金人的愿望还是实现不了。
华尔街之狼也好,盖茨比也好,我看得出你塑造人物有点癫狂,有些执着和纠结,可是他用同一种纠结的眼神,同样的声嘶力竭和颤抖,太过表现,反而没什么内在的感动了。
看着两部电影时,我都不由自主的想起他在《血钻》里的表演。
那时候这个人还是会让观众跟着揪心,跟着流泪,不需要声嘶力竭。
深深地怀念那年的小李,只是我觉得那样有内容的表演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再从他的电影中看到了。
总归总,可能这个电影无法吸引我的最大原因出在剧本,剧本本身没有什么深入的思索,纵然有大导演,大演员,各种刺激画面和才华出众的剪辑,仍然无法感动和投入。
“没多大意思”。
1、夫人收到游艇做新婚礼物的时候,开心的要疯掉了,crazy!
收到大钻戒的求婚,当然没办法拒绝,百般宠爱不说连糟糠之妻都踹了,难道这都不算爱?
当乔丹打官司的时候,她提出离婚。
她说“你娶的我”。
对,你娶的就是这样的我,我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你才娶的,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
夫人是聪明的,吕不韦当初劝华阳夫人“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聪明的女人都会懂这个道理。
所以乔丹的这位女娇娥,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再说,乔丹完全被物质迷住脑袋的性子已经扶不上墙了,已经穷得只省下钱了。
乔丹当初迷恋她,正以为她知人心,乔丹在车里脑子里一片浆糊想找理由上楼去的时候,她主动提出来解了这个围,虽然是当小三,但是上流社会么,呵呵,不算什么。
恩,如果这是爱情的话,乔丹因为个人物质条件的改善,他一并把爱情都改善了。
至于是否善终,外人不知,当事人喜欢足矣。
2、胖子运钱的过程中出了纰漏,第一反应不是赶紧想办法补救,而是去搞定乔丹,掩耳盗铃。
一起嗑药,high了之后打电话差点暴露了自己,这一段简直是“猪一般的队友”,可正如乔丹的小娇妻一样,这就是他选的人,这样的队友就是他的选择,也是这样的队友成就了他。
都形容小米手机,得屌丝者得天下。
乔丹也是深谙此道,把自己塑造成大家的偶像,用崇拜来管理员工,每天打鸡血,疯狂的boss+疯狂的员工战斗力简直无敌。
乔丹被赎金为难的时候,胖子临门一脚,乔丹是想求人却不能出口,胖子也争气意会而至,我带你驰骋沙场衣锦还乡如今哥哥有难,你当小弟的还不得热血来帮,这是义。
可美国人又不是中国人,没有义薄云天的关二哥当偶像崇拜,胖子钱多了不算是替你交点罚金这没啥,可真正考验友情的时候。
华尔街是没有朋友的,所以该出卖谁时还是得出卖。
这也是美国文化跟我们文化的区别的,换做中国人的话,到了乔丹这份,就得学前面被抓那哥哥一样,怎么能出卖朋友呢?
呵呵,自始至终,乔丹都没在这群人里交到朋友吧。
3、乔丹当时知道跟证券所撕破脸的下场,后果不堪设想。
可道别会上,拿着麦克风的他,情到浓处,满心的热血沸腾,哪里还有一丝理智可言呢。
年纪轻轻的他,就享受到了极致的物质。
这人间的快活事,还有什么能让他快活呢。
房事腻了,嗑药都有抗药性了,钱成厕纸,如此这般唯一能让他感觉到存在感、成就感的事,就是带着公司一群人赚钱了。
不是需要钱,而是需要赚钱的这个过程这个感觉。
不然的话,得跟我们一群皇帝一样,修仙求长生不老才不活的发慌了。
4、曾以为自由就是想做啥做啥,后来才发现自律者才会有自由,当一个人缺乏自律的时候,他做的事情总是在受习惯和即时诱惑的影响,要么就是被他人思想观念所扰,几乎永远不可能去做内心真正渴望的事。
乔丹就是这样,他肆意妄为,纸醉金迷,自由吗?
电影的角度其实有问题的,把乔丹整个敛财的过程拍成了一个靠勤奋跟聪明获得财富的过程了。
那个女职员,单身妈妈,描述的还挺励志的,靠着自己的努力,从一个预支工资给孩子交学费的落魄母亲,摇身一变身着名牌的职场女强人。
可是还有另外多少位单身母亲,因为被欺骗买了垃圾股,把孩子的学费贡献给他们这群纸醉金迷的人了。
在道德层面,一切都是因人而异的,只是各自的生活方式取舍而已。
但是违背法律,就不能因为购买股票者想发财、贪财才被骗,这不是行骗的理由。
这群人积攒的财富的获得,是一群人背后的失去,真正的财富积累是双赢的。
5、奇货可居的吕不韦不说了,但当然会忍不住对比沈万三了,同样是白手起家积累了一辈子都花不完的财富,可这个消费,中国人还是挺可怜的,被道德压制着不敢追寻物质上的快乐。
这样对比看,乔丹的这种自我解放,挺爽快的,起码不憋屈了,隐忍不一定是克制。
对财富的追寻绝不违背道德,物质条件的改善当然提升幸福感。
小李演的很卖力,电影也很卖力,以致给人美国人民很好骗的错觉,作为销售能引导员工如此火热的激情,必然有战斗力。
而且乔丹的“抓住客户不放不挂电话”的工作理念,也是销售最基础却最难做到的。
想想刚开始进入华尔街,被胖子带着吸第一口的惴惴不安跟后面的对比,人对物质的把控,决定是否安稳。
打江山,也要守得住江山,负责永远只是一名牛叉的销售,而非一个牛叉的人。
乔丹虽然后面吸毒差点伤害女儿,但自始至终,他一直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不知道是不是玩性虐那场戏他叫的太欢乐让我跳戏了,后面我一直严肃不到哪里去,觉得这是一个可爱的逗比。
6、将近三个小时的电影,得撑着才能看完。
看完要不是我在去客户的路上,坐车实在无聊我也不会闲到扯这一堆淡打发时间。
全片啪啪啪啪,都是无前戏,急着发财,急着一切,急着进棺材的生活模式。
情到浓处,不是因为他人,是爱自己被崇拜被需要的状态,拿着麦克风声嘶力竭的喧嚣证明自己存在,不是那十一秒。
先说嗑完后那段太tm形象了,幻觉中自认为毫发无损现实中已经遍体鳞伤,不成人样本片以华尔街为背景,以男主创业经历为线揭露了富人社会中金钱至上、“你出卖我我出卖你”式的荒谬现实及纸醉金迷背后的卑劣人性,颇具喜剧色彩,以180分钟715句脏话的成绩取得“影史最脏电影”荣誉,小李子和乔纳的花式演技成为本片成功的关键
从初涉金钱生活到忘乎所以然再到锒铛入狱,就像一场美梦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完美齐全的物质生活是每个年轻人的梦想,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为了美国1%的财富头破血流,狼仔的激情演讲透露了这个社会的病根——拜金主义99%的穷人的欲望养活1%的富人,为什么不把垃圾股卖给富人而是穷人,因为穷人贪婪而头脑简单,富人套路纵深欲望是一个无底洞,华尔街无朋友,唐尼从最初入圈到最终不可避免地出卖了男主,男主最后又出卖了所有的同事,滑稽而讽刺性的笔触引发了人对自我价值和权利的思考一部感人肺腑的奋斗史,一部淋漓尽致的犯罪史
《华尔街之狼》,马丁斯科塞斯的最新作品,除却冲奥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就电影本身而言,在今年看过的诸多颁奖季强片里,最中我心意的,除了斯派克琼斯的《她》,科恩兄弟的《醉乡民谣》,让马克瓦雷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外,就是本片了。
你可以说《华尔街之狼》癫狂过火,披着讽刺的外衣大肆鼓吹物质追求,但是,在我看来,这片子展现了一位老年电影人难得的依然存在的创作激情,因此,身为老马的忠实粉丝,《华尔街之狼》我看得还是相当过瘾的,电影之外的东西,没多大的热情去探讨。
因为档期紧张和分级限制,老马一次次焦急的赶工和妥协,但《华尔街之狼》依然长达三个小时,可见老马这次所倾注的热情。
电影讲述了一群以小李子饰演的贝福特为首的华尔街金融痞子纸醉金迷并最终咎由自取的荒诞人生,这种题材在老马的作品里并不新鲜,《华尔街之狼》可以说是一部黑色幽默版的《好家伙》或者《赌城风云》,这么讲并不是说《华尔街之狼》不够厚重,众所周知,这次老马玩起了喜剧,老年的他拍了一部比自己年轻时的片子还要充满荷尔蒙气息和活力的作品,《华尔街之狼》里有更多更炫的花招:我们可以看到小李子如《纸牌屋》中的凯文史派西那般直接冲着镜头自说自话,这种零距离互动能更加调动观众与角色的互动,从而达到更高频率的共振;大量的吸毒和群交场面伴随着斯坦尼康的快速移动制造了极强的迷幻和狂欢氛围,甚至连观众也想加入影片的奢靡盛宴中,这也是影片遭人诟病之处,但从另一个层面上说,老马在影片情绪的营造上着实是成功的,这些花招让《华尔街之狼》更加好看和热闹,但情绪太放纵的结果便是后半段明显的有些收不住,作为喜剧,影片的许多桥段都让我笑抽了,意大利海难,小李和乔胖的嗑药过量,杜雅尔丹与小李互相瞧不上眼的潜台词,这种桥段很多也很讨喜,却占据了片长达两个小时之久,当老马决定冷静下来剖析人性之时,才发现时间已经不多了,《华尔街之狼》后三分之一与前三分之二在姿态上明显的抽离感,不得不说是电影颇为遗憾之处。
小李的金球奖喜剧类最佳男主拿的实至名归,仅仅嗑药过量后从俱乐部挣扎回家的那段就足够称帝了,但《华尔街之狼》在表演方面的可看之处并不止这些。
近年迅速崛起的马修麦康纳这次贱帅的一塌糊涂,虽然戏份只有那么几场,但有他在的地方小李几乎没有招架之力,马修仅靠一段“一天撸管几次”的荒诞对白便把戏全抢走了,确实是难得的好演员;刚刚因为《她》成为心目中男神导演的斯派克琼斯这次竟然呆萌了一把,满心欢喜;至于热衷客串的乔恩费儒自然是见怪不怪,连罗伯莱纳都来捧场就不得不佩服老马的人缘了;每次见到杜雅尔丹都想笑,这次依旧,而且笑得更厉害了;值得一提的是乔纳希尔,小胖子再次验证了一条真理:哪位大牌和他配戏,风头一定被他抢掉一半。
好久没看到老马这么有活力了,在我看来,《雨果卡布里特》是一部老人电影,不知以后《华尔街之狼》这种电影还会不会诞生在老马的镜头下,他自己都说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如此卖力了,何况老爷子还能拍几部片?
前些日子读了老马致女儿的公开信,字里行间皆是对电影与孩子最真挚的爱和祝愿,在此,身为老马的影迷,我衷心的希望老马能够继续“为老不尊”下去,直至燃尽自己那最后一丝对光影的激情。
每个人都喜欢钱,但人与人之间的赚钱能力却有着天壤之别。
有这样一个传奇人物,曾在三分钟内赚取1200万美元,31岁时就拥有亿万家产。
但是当他功成名就之后,却遭遇了漫天争议:他曾游走在法律边缘,功成名就之后一度迷失于性和毒品,私生活十分糜烂。
他的经历有人艳羡,也有人唾弃。
他的故事传遍了整个华尔街,而他也有一个响亮的名号——
华尔街之狼 (2013)8.12013 / 美国 / 剧情 传记 犯罪 / 马丁·斯科塞斯 /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乔纳·希尔
《华尔街之狼》是一部由马丁·斯科塞斯导演、 莱昂纳多主演的传记电影,不仅强势获得第86届奥斯卡奖五项提名,还成功使莱昂纳多夺得金球奖最佳男主。
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了一位华尔街顶尖业务员的璀璨糜烂的传奇人生。
不道德的世界——金融诈骗赚大钱故事发生1987年的美国,年仅22岁的乔丹·贝尔福特(小李子扮演)进入华尔街的罗斯柴尔公司,担任接线员贩卖股票。
在开头的长镜头中,通过乔丹的视线引导,还原了他眼中资本永不眠的狂热世界。
反复入镜的交易额和针表盘不断变动,接线员们拿起话筒争分夺秒,每卖出一笔便躁动全场。
作为职场新人,乔丹为华尔街在分秒间创造巨额财富的神奇魔力而着迷。
在高级股票经纪人马克的指点下,乔丹不仅很快掌握推销技巧,还考取了证劵经纪人执照。
未曾想到,“黑色星期一”的到来,让全球股市暴跌,乔丹所在公司宣告破产。
他只好去一家贩卖仙股(垃圾股)的小型公司上班。
上班第一天,他凭借过人的销售口才,在短短2分钟内便将价值4000美金的垃圾股卖出,引得众人欢呼。
相较于普通股的零星提成,卖出垃圾股可获一半佣金。
然而,乔丹很快辞去了这份月入7万美元的工作。
他召集了一帮没有教育背景却极度渴望金钱的混混青年,开始自立门户。
他们年轻、饥渴又愚蠢,一群的“乌合之众”逆袭成“华尔街之狼”的故事由此展开。
乔丹问到:“如何给你的客户推销推销钢笔?
”。
答案是:只需制造需求,让客户觉得这是必不可少的,然后就会心甘情愿去买。
推销股票也是同理。
他们在电话里把垃圾股吹得天花乱坠,卖给想要一夜暴富的穷人,很快赚到一大笔钱。
“这一切合法吗?
绝对他妈的不合法。
”,哄骗穷人购买垃圾股的行为不仅违背社会道德,也触犯了当时的法律。
换个思路,如果卖垃圾股给有钱人呢?
——这不仅合法,而且更赚钱。
于是,在发妻颇为善良的建议下,乔丹把目标客户从穷人转向为富人。
他将公司正式注册,并命名为斯特拉顿·奥克芒。
在会议上,乔丹定下的小目标是拿下美国1%的首富,专门教兄弟们如何在电话里向精明的有钱人推销、用谎言创造信任,策略是先向有钱人推销蓝筹热门股,在他们放松警惕后,再继续推销垃圾股。
他们把交易当作一场狩猎活动,伺机而动等待机会。
公司规模越来越大除卖仙股外,斯特拉顿公司还会购买新上市的企业股份,哄抬股价再抛售,自家公司获取暴利,让接盘者在股市崩盘时陷入破产。
为什么不采取双赢策略呢?
事实上,整个资本市场很难捉摸,就连股神巴菲特也坦言:“股市像赌场一样,华尔街赚钱的方式就是投机。
”。
这位凶残无情的电话恐怖分子在26岁成为华尔街的千万富翁,最快三分钟内赚进1500万美元,口中欢呼着“贪婪万岁”。
不久,福布斯杂志对乔丹进行个人专访,称他为“华尔街之狼”,指责他“从富人处抢钱然后和一帮经纪人狐朋狗友分赃”。
负面新闻登上报纸后,起到反向效果,工薪阶层的人们蜂拥去斯特拉顿公司面试。
和传销不同的是,他们真的能挣到钱,能吃到肉,而不是吃大饼。
(手下员工的平均年薪为8.5万美元)。
乔丹说:“我希望你们通过变得富有来解决问题”——吉米·贝尔泽,一位单亲妈妈,独自挣钱养活八岁孩子,贫困之际曾欠三个月房租。
进入公司后,被乔丹预支了25000美元的支票,成为斯特拉最初的20名员工之一,如今身穿阿玛尼套装,优雅又从容。
在这些员工眼里,乔丹是给他们提供机会实现美国梦的神。
自我毁灭的角色——有钱可以为所欲为?
为了激励员工,乔丹不仅每天在公司里开展激情演讲“洗脑”,还频繁招揽妓女参加公司的狂欢派对,升降梯,办公室,轮船,飞机···到处是贪欲的狂欢。
性、酒精和毒品对他们来说像是大力水手的菠菜,能让他们在高压下保持“精神抖擞”。
该片长达三小时,其呈现内容之露骨糜烂,曾一度引发热议,甚至有愤怒的美国观众出了影院恨不得去占领华尔街。
影片营造出真实而混乱的感觉,这离不开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功劳——充满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水平线倾斜的构图,让人眩晕的运动感手持镜头,加快节奏的剪辑,以及表现压力与崩溃的场景张力······老马的电影极具真实感和电影感。
在斯特拉顿公司帝国,华尔街之狼们既是成功的企业家,又是受欢迎的流氓。
左边是《钢铁侠》导演客串,右边是《怦然心动》导演客串有得必然有失,凝望必遭反噬。
弱肉强食的原始环境,加剧了每个角色的焦虑和冲突。
剧中人物的胃口越来越大,想做金钱的主人,最终是金钱的奴隶。
叔本华说得好,人生不是痛苦就是无聊,欲望没满足便痛苦,欲望满足了便无聊,幸福稍纵即逝。
如电影《感官世界》一般,沉溺于欲望终会淹死。
因涉嫌证劵欺诈、洗钱等十多项罪名,公司遭到联邦机构的调查。
为逃避法律制裁,狂妄自大的乔丹贿赂FBI探员不成,于是和同伙把钱转移到以严格保守客户信息出名的瑞士银行,终是插翅难逃。
遭朋友背叛后,妻离子散的乔丹意识到华尔街上无朋友,他告发了所有人。
最终因操纵股票、洗钱和证券欺诈罪被判三年牢狱,名下资产和豪宅落入政府手中,时年36岁。
现实中的原型——真正的“华尔街之狼”该片由乔丹·贝尔福特自传《华尔街之狼》改编,乔丹·贝尔福特如电影中一样,是一名著名的股票经纪人,并非科班出身,却在华尔街创造三分钟内赚进1500万美元的奇迹,31岁坐拥亿万家产。
他曾如此评价自己:“毫无疑问,我是一个天生的商人,赚钱太简单了,真的,一点也不难。
”。
在这位华尔街狠人的回忆录中,可以发现他的故事和电影的描述相差无几。
例如,乔丹的同伙真的袭击过乔丹的管家,并将其吊出窗外;一名女员工剃了光头;大家用嗑药的方式维持工作时的高涨状态。
探员格雷格·科特曼辛辛苦苦调查了乔丹六年,最终将他送入监狱。
在联邦监狱为期22个月的服刑过程中,乔丹写下第一本回忆录《华尔街之狼》。
这本书在2007年出版后成为畅销书,并被拍成电影。
此外,作为销售届的天花板,乔丹出狱后还在全球各大公司和高校进行演讲,分享人生的经验教训,讲授销售培训的技巧和说服的艺术。
而他赚取所有收入的一半,将弥补给当初的数千名受害者们,乔丹由此走上了自我救赎之路。
*本文作者:Pei
这片子一上映就饱受争议。
因为很多人,着眼于电影中的钱、性、瘾以及506个fuck上。
然而即使马爷这部电影有赤裸裸的冲奥目的,他所要表达的东西却远不是这样肤浅。
这部糅合了成功学、厚黑学、亲情爱情友情的电影,几近完美的重现了同名小说,并在不经意间留下许多令人深思的细节的奴隶主人公乔丹毫无疑问是有能力的人。
从一个被解雇的股票经纪人一步一步靠自己走到了千万富翁,令无数人向往的“华尔街之狼”。
但是即便他有聪明的脑袋,出色的口才,灵敏的市场嗅觉,精准的识人眼光和铤而走险的胆量,最后仍不免落入欲望的漩涡中。
他用金钱树立员工为钱是一切的价值观,进而激发他们为公司赚钱的欲望,在台上慷慨激昂对的对着员工演讲的时候,他也是说给自己听。
他吸食毒品,只为有片刻快乐,只为能从金钱的桎梏中解脱。
就这样钱越赚越多,一方面为了藏匿黑色收入采取种种手段,一方面妄想借助毒品来遗忘为赚钱、藏钱的种种不堪和手段,在幻觉世界了放纵。
当然这是一个恶循环,到了某个节点,所有作用一起爆发了。
当他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晚了,家庭碎裂,自己也啷当入狱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影片最后两个片段。
那个FBI警探在乔丹一案完结后做地铁回家,环顾着地铁肮脏,疲惫的人群,他表情复杂,那一刻,他是否想起乔丹曾经对他说“我随便吃一顿的钱,够你们忙碌一整年的工资了”。
是的,坚定信念如联邦警探,也有对金钱有欲念的时候,何况纸醉金迷的华尔街呢!
还有一个片段是最后乔丹出狱凭借出众的口才当上了销售训练师,当他和十几年(?
)前一样拿着钢笔问底下的人怎样把钢笔卖出去的时候,再也没有那帮老友般精彩的回答了,那一刻不知乔丹心里如何感想?
当初在他决定要供出朋友获得减刑的时候,他就在友情这条路上彻底的失败了。
只是时间过去,这场关于卖笔的演讲上,还是这么多渴望金钱渴望名利的眼睛,“贪”仿佛是人永远都戒不了的瘾,不禁叫人唏嘘。
三個小時電影並不覺得漫長,已經準備好隨時去廁所而特意選擇靠近過道的座位,在全場不斷的歡笑聲中,尿意並沒有如約而至。
一開場就不斷出現的各種限制級鏡頭,不知道在中國上映時,是否會被一剪再剪,而影片著重描寫的華爾街紙醉金迷的生活,少了這些聲色犬馬的鏡頭也不知道還有沒有那種80年代美國生活的味道。
除了那些低俗喜劇般的不斷搞笑,辦公室里的無遮大會,沒有底線的瘋狂慶祝,被埋藏在金錢和歡樂之下的,也還有永恆不變的人性話題。
金錢會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方式,行為模式,改變一個人的個性等等,或許一直沒變的僅僅是對財富的追求。
還沒有看過贝尔福特寫的自傳式《The Wolf of Wall Street》,不過單從影片展現的鏡頭來看,略微有些誇大了那種瘋狂。
不過也許影片所展現人對財富、美女等各種刺激的體驗,只是真實世界的一個縮影,正如貪婪中也總會有更貪婪的人一樣,衣冠楚楚的人面獸心也並不少見。
萊昂納多賣力的演出,至少應該為他博取到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一個提名。
不過影片趕著聖誕節檔期播出,又讓眾多影評人趕場赴會欣賞3個鐘頭的長篇,不知是否會略微影響它在2013年的Top 10熱門影片的評選結果。
不管怎麼說,萊昂納多貫穿全程的精彩演繹也是本片不容錯過的亮點之一。
與今年5月上映的The Great Gatsby中的演出相比,萊昂納多塑造了另一種奢華的揮霍金錢的生活方式,不過這種瘋狂的生活背後,卻是無盡的空虛,以至於時常以毒品為伴,從中獲取煙花般絢爛卻短暫的美好假象。
現如今,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太多以往很神秘的行業已經不再是只有某一小部分人才可以觸及的。
或許並不需要一個股票經紀,你也可以自己去選購股票,當然互聯網上各種紛亂的信息,或許會令人茫然,而大眾或多或少也還是會被大鱷們牽著鼻子走,只要人心中那對金錢渴求的念頭還在,對財富的貪念就會不斷滋生,繼而依然會被各種名目種類的手段所迷惑,投身進來。
剛剛開獎的這一期,美國歷史第二高獎金,頭獎6.36億美元的 Mega Millions,造就了兩位億萬富翁,硅谷一個華人聚集地區剛好就有一位幸運兒(不過據說中獎者不是華裔),而每一次像這種累積獎金越來越高的時候,往往會極容易突破歷史記錄,可見那種“幸運兒或許會是我”的力量有多強大。
在The Wolf of Wall Street影片的最後一幕,那一張張渴求得到如何快速獲取財富成為富翁的臉,不也是走到哪裡都永遠不會缺少的畫面么?
不知道現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是否和當時的美國非常相似,永遠的金錢至上,只要你能帶領大家賺錢成為富裕人士,你就是成功者,即使有時候他們的手段往往都不太光明,人們或許也依然會用艷羨的目光追隨,并也期待著自己有朝一日可以擁有足夠改變自己命運的財富。
那種誘人的生活,只是需要出賣一點小小的良知就可以獲得,有多少人可以抵受得住像華爾街之狼那樣的人的鼓吹和引誘呢?
贪婪是好事,金钱永不眠。
最新的一部关于华尔街金钱故事的电影,是由名导斯科塞斯操刀,大帅哥迪卡普里奥所主演的《华尔街之狼》。
这部根据同名自传体作品改编的电影,讲述的就是华尔街之狼,贝尔福特是如何从一贫如洗到靠股票发家成为亿万富翁,最终锒铛入狱的故事。
整个电影略带滑稽与荒诞,但是却又足够的本质真实,作为关注投资的读者,理应抽时间看看这部电影。
当然,这部电影足足有三个小时,要看完它,你需要有点耐心。
整部电影除了情节与人物的光怪陆离之外,最值得称道的自然也包括台词。
有的台词滑稽可笑,有的却事关华尔街的贪婪,有的则是可能有些光芒万丈的价值。
以下要谈得是由huffington post所整理的10条或许对成功与致富有用(我觉得也未必)的台词,由我翻译成中文:1 我相信全身心的浸入,如果你想要有钱,你就要这样的想法武装自己的脑子。
你一定要清除掉所有会让你成为一个穷人的思想,用新的想法——那些能让你发财的想法,将其取而代之。
2 挡在你和你的目标之间的唯一障碍,就是你不停地跟自己说的那些为什么我做不到的鬼话。
3 成功的人,100%的确信他们自己是命运的主宰者,他们不是环境的造物,而是条件的创造者,如果环境烂透了,成功的人要做的是改变它们。
4 如果你能给一个人足够的理由,他们总是会找到成功的方式。
5 能取胜的人,总是在说“必须”如何如何,“未来”如何如何。
6 当你过得都是穷日子的时候,你会伤害到每一个你所遇到的人,尤其是那些你所爱的人。
7 如果你想发财,永远不要放弃。
人总是想着放弃。
如果你坚持了,你就会出人头地,胜过绝大多数人。
更重要的是,你要明白:当你努力做事时,你可能会失败。
但是,失败并不是因为你是一个天生的失败者,而是因为你还没有完全摸到门道。
每次用不同的方法去尝试。
总有一天,你会完全弄明白的。
失败是你的好朋友。
8 赚钱最容易的方法是——制造出那些有所价值人人想要的东西,去给予与创造价值吧,钱就会随之滚滚来。
9 要表现得像是一个现成的高富帅一样,这样你就会肯定变成真的高富帅。
要表现得你有无敌的信心,这样人们自然会对你有信心。
要表现得你有无与伦比的经验,这样人们才会听信你的意见。
要表现得像是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的人,这样你最终会和我一样取得成功。
10 不要管过去发生了什么,你不是你的过去,你是你从过去所汲取的资源与能力。
而这,才是所有改变的根基。
一只狼的骄奢淫逸和他的猪队友,其他好像也没说什么~
情绪绝佳 立场极谬 颇像绝命毒师 但各方面都做得更过 贩卖攫利 创业 犯罪快感 并最大限度混以酗酒 吸毒 暴力 性快感 癫狂至极 主角被塑造成一个智略过人 有情有义的大枭雄 丝毫感受不到马丁的批判意味 至多展现主角嗑药过度 妻离子散的惨状 却没给真正的受害破产者任何一个镜头 叙事上各事件关联也较弱
什么垃圾玩意。。。。。
在过去数年中,看了至少五遍。除了叹服莱昂纳多的绝妙演技,我今天再就投资的本质来插嘴一句。带领500人去吸血50万人,那是诈骗;带领2000万人去榨取全球20亿人,却称为普世价值观和某某坚精神!
用三个小时的密集轰炸,诠释了如何正确表达荒淫无度。老马的墙街,从蓝领流氓到金领流氓的发迹史。小李加上希尔有些儿戏的味道,倒是马修麦康纳印象颇深。
对这部片子的唯一记忆是看到一半睡着了,口水流了前男友一肩膀
考虑到老马的年纪,我觉得再加半颗星是妥妥的。
一部从头到尾打了鸡血的电影,小李的表演也是。金钱是最有效的毒品,令人狂热、亢奋、欲罢不能。
这部电影给我无穷无尽的正能量,伟大的精神指引,从此生活有了新的动力。
3.5 记得以前第一遍看感觉挺嗨的尤感慨老前辈到底是老前辈,今日八年后大银幕看却滋味变化太多,从中读取的有些意味正是需要时过境迁才能领会的,看来时隔多年重刷电影确实很有必要,比起批判还是拜金,本片更像是一位年龄越是上去越“肆无忌惮”的老导演的宣言,什么政治正确,什么电影分级制,老子想拍什么就拍什么,想怎么拍就怎么拍,联系他前阵子引起轩然大波的对漫威的批评,更加重了这种借着嚣张狂妄之人的故事发泄自己迟来的叛逆的感觉;就题材而言,根本就是传销洗脑般的诈骗,比起那些聚焦资本的狼性的作品,作为曾拍出很多经典的大导,本片的深度和层次本应更高些的,最后包青天探员在地铁里注视着穷人们的镜头,仿佛是老马丁突然醒来:“诶,我不能忘记我的安身立命之所啊!” 只是前面的高速运行已然脱轨,至此已停不下来了
人不断地追求成功,是因为想活得从容,可是人往往越成功就越不能活得从容,人生就是充满了这样的悖论…3000刀的Armani suits下是肮脏的灵魂,这就是为什么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激情演讲的名场面都看烂了,这次第一次完整看完全片,放纵到底的三个小时,很爽,极致的疯魔。《好家伙》式自述开头和《喜剧之王》式讽刺结尾中夹杂了一首极度奢侈糜烂的狂想曲,大起大落的过山车人生,所有人都跟特么磕嗨了一样,数不清的fuck,药瘾与性瘾,各种滥交场景,几次吸毒后的夸张表演,神经质的烂人唐尼,小李子再现“面瘫”演技,活像一出荒诞喜剧。华尔街的魅力就是可以无限放大所有深陷其中之人的内心欲望,对资本的崇尚和本性的贪婪,金钱世界里被扭曲的励志依旧激动人心,错误的价值观表达同时散发出令人着迷的癫狂气质。麦康纳令人印象深刻,传奇的引路人,亦或是乱象的缩影…
fuck off stupid men!有什么剧情可言嘛 这样都提名奥斯卡==还有视角太男权了,对女性太不尊重了,看不下去!
从前一个人没有钱 后来他用违法方式骗了很多钱过上了奢华糜烂的生活....后来他......就被英勇正义的警察抓了 从此过上了悲催的生活........就这种级别的剧情 导演你脑子秀逗了么 当年是怎么拿的奥斯卡?
马丁大爷+冬天大叔,结果就是看见无数个黑道家族-大西洋帝国-黑胶时代的脸。看片动机其实是Zootopia的华尔街之鼠啊,结果看过来发现居然连外华尔街都算不上吧== 但是马丁和冬天联手讽刺美国梦真是足量的,不管是不是黑帮题材。结果是我看了这部片子隐约感觉到了黑胶时代的剧情走向,汗!
欣赏不了这种歇斯底里的喜剧风格(除了嗑了过期药片之后的表演)。好像已经厌倦布拉德皮特了…是不是不懂金融就看不了●﹏●
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一路亢奋,往死里讽刺。一场好莱坞与华尔街的战争,电影圈对金融圈的致命一击,嗑药淫乱脑抽搐,视道德为无物,贵圈疯狂太多。这边陈可辛们还在贩卖青春情怀中国梦成功学,那边厢已经疯狂到无耻下流,没有回头路。拍出了国人津津乐道的狼性,但厚黑学的段位还略显不够啊
全片充斥着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场面,嗑药、滥交,一切是如此的赤裸裸。乔丹·贝尔福特是混蛋,也是疯子,但作为一名推销员,他的说服力是惊人的。
脑瘫那段不像演的。
2.5不羞於承認自己從來沒喜歡過斯科塞斯或無演技的小李,整個片子彌漫著一股用力過度的味道,連旁白聽起來都那麼做作,反復的紙醉金迷實在讓人覺得無趣。一如政客競選似的跳梁小丑演說演活得到底是什麼樣一個人。鏡頭運動無甚創意,剪輯也是毫無新意的閃回。倒還是伍迪艾倫的輕盈,信手拈來更靈動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