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看过五分钟,到进入小饭馆俏皮的小妹开着玩笑似的说起便记起其实这个片子很多年前就看过了,依稀记得是大妈认了杀儿子的人做儿子,出狱后想改邪归正好好做人却不被放过,还有车行的老板也顺带牵连着被挨打,妹妹被曾喜欢妹妹的小流氓骑摩托车拍了一砖,最后在夜总会大开杀戒,熊熊大火中报仇雪恨。
只是不记得居然这么会像大吹,小庭院里三个人拍照时被大妈拉住低斜着头嘴角弯笑的那个神情。
嗯,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大吹先。
前几天刚好看完,突然心血来潮想写一下观后感。
放在前面,这部电影上映时间是2006年,按照现在的警匪片/剧情的评判标准去评价这部电影,未免有点耍流氓(对,对喜欢的电影就是这么偏袒。
)总论这是一部让人捧腹大笑,又致郁系的电影;一部让人羡慕为什么会有那么和谐的家庭关系的电影;一部让人觉得这世界真美好,却又需要一杯威士忌才能咽下忧伤的电影;一部看到自己的电影,if you ever desperately desire for a second chance。
The Sun Of The Sunflower1. 慧珠这部电影里,慧珠就是他人的阳光,她也是照耀着自己的阳光。
她积极、乐观,活像落在凡世间的小精灵,稀奇古怪,又有着小女生的可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即便是遭遇校园暴力,也还是会乐观的和泰植说,这只是这个世界对她美貌的嫉妒。
这样的她,怎么会不给还在黑暗中踽踽独行的泰植阳光呢?
这部电影前半部分的让人捧腹的部分,很大缘由于这般可爱的慧珠。
在第一次泰植被向日葵女士喂烤肉噎着的时候,立刻就去拿水,还是泰植因为她被校园小混混打,默默送膏药的时候,都体贴的让人怜惜。
还有各种为了学会微积分而试探泰植的小聪明和可爱,真的是让观众的自己也感叹,这般女生,哪里找啊!
看似任性、霸道,实则体贴至极,这样的人,怎么会不给周围人温暖呢?
这样的人,本来就是这个世界最美丽的馈赠。
遇到这样的人,人生便已值得!
当时出演这部电影的她也才年方18、19之际,也算本色演出了,但是演技也好,还是本来性格如此也罢, 满分!
只是对于结局,比较遗憾的是,提到了爱,个人感觉是变成对泰植的爱情了?
(直觉如此。。
)我反而觉得这里留白的对爱的猜测,涉及到爱情部分,反而破坏了这部电影的美感。
2. 向日葵女士我始终无法想象,如何在十年的时间里,她是如何放下对泰植的恨,并建议他做自己儿子的,泰植可是亲手杀了她儿子呀!
这大概是真的以德报怨了吧,即便自己儿子太作恶多端。
我更加偏向于,因为她看到了泰植真的不是故意的,和泰植也是个可怜人吧。
可怜人,又何苦为难可怜人呢?
在这个角度,给与她阳光的,大概是放下了心中的恨,并给爱打开了一扇窗吧。
因此,她能真心的像对亲儿子一样痛惜、爱泰植,不曾偏袒,在泰植第一次送她鞋子的时候,亦真的会因为儿子会孝顺自己而感动落泪。
向日葵女士的设定,这部电影里的爱,反而是更高维度的爱,更大度的爱。
3. 泰植 & Second Chance泰植是真的很难写的部分,对我而言,泰植很致郁,治愈的部分倒很少。
回忆电影里的泰植,真的需要一杯威士忌。
想起他,不禁想起朴树的那首重新填词的《forever young》,"所有曾疯狂过的都挂了/ 所有牛逼过的都颓了/ 所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全都变沉默了/ 你拥有的一切都过期了/ 你热爱的一切都旧了/ 时光不再/ 已不是我们的世界/ 它早已物是人非/ 让人崩溃意冷心灰/ 有时你怕/ 不知道未来在哪/ ", 又或者是coldplay的viva la vida里的“i used to rule the world/seas would rise when i gave the world/ i used to roll the dice/ feel the fear in my enemy's eyes”,但是都需要更加悲壮的曲子。
又不禁想起很爱的《激战》里的张家辉,戏里的他在黑暗中吞云吐雾的情景,还有他质问姜皓文的时候,“我以为整个世界是我的,但怎么知道这个世界是不等人的”(大意如此)的那种落魄。
但不变的是,泰植也好,那两首歌的歌词也好,还是激战里的张家辉都好,他们都在救赎自己,不同的是,泰植用了十年的铁窗生活加上出狱后的改头换面的生活,和对自己的不打架,不喝酒,乃至不哭泣的誓言。
另外,共同的都是,断肠人,在天涯。
但!
泰植的演技,吹爆!
吹爆!
吹爆!!!
即便是现在的评判标准!
吹爆!!!!
刚出狱时,面对十年后日新月异的世界的那种无所适从,那种害怕自己又冲动做错事,变回以前的自己的小心翼翼,真的是演技爆炸!
他第一次和慧珠见面的时候,第一次去公共浴室的时候,出狱后再见回自己小弟的时候,还有第一次见那个议员的时候,肢体动作的木讷、笨拙,演得就像个智障;对别人对他的好的不可思议和不敢对亲近的人,如慧珠,如向日葵女士,做出例如拥抱的动作,真的是演得太好了!
而戏里,他正常的时候,是警告校园小混混别搞慧珠的时候,是向日葵女士的餐馆被他以前的小弟砸了,他发怒箍小弟脖子的时候,是他向高中数学老师道歉的时候。
后面是慧珠、向日葵女士对他的好、爱慢慢融化了他表情、动作上的寒冰,亦表现得慢慢开始像个正常人了,这样的转变,很自然,很合理。
演技,真的是太太太太好了!
关于在黑暗中踽踽独行的泰植。
曾经差点统一了一个镇的地下世界的他,是在酒后杀人,而后入狱,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所作所为是错的,并且在十年的铁窗生活里,不断的责怪自己,而救赎的开始,则源自于向日葵女士对他的探望、原谅,并且他不曾期待、突如其来的、无条件的爱(那个让他做她儿子的提议),在这里,向日葵女士是他在黑暗里的第一束光。
也因此,他才觉得自己是可救赎的,也是可以寻求自我原谅的,如果他能改变的话。
也因此,才有了“不再打架,不再喝酒,不再哭泣”的誓言,那个每天睡前都要默念一遍的誓言。
不再哭泣那个,估计是牢狱生活里发现,哭泣真的一点用处都没吧,唯有行动方能自救。
虽然影片对泰植如果度过牢狱生活描写不多,但是那段笔记本的由来的讲述,是真的太催泪。
那本笔记本,亦象征着向日葵女士对他的原谅,他的第一束光。
因此,他在寒冬暴雪里,闲下来,就拿着它;放工的时候,默默看着它,偷笑。
他看着那本笔记本,就像辛苦才买到的玩具一样,无从下笔,因为不舍得,以为是一场梦吧,怕这束光忽然消逝吧。
因此,干活很脏的时候,立马宝贝般放进储物柜,怕弄脏,亦会在夜里关灯后,不断拿出来看。
他真的很珍惜这道光吧,这个笔记本,也记录着他内心最深的小秘密,也是他对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件掩体的衣物或者保护服。
但在慧珠看他的这本笔记本的时候,他却未曾真正阻止,因为精灵古怪的慧珠,没有真正血缘关系却真的把她当妹妹的慧珠,是她的第二道光。
对于那些对他好的人,他是真的以真心还以真心。
所以,慧珠帮他划掉去野餐的时候,他笑的像个傻子一样,却也是像个正常人一样。
笑的像个傻子一样,影片里还有几次,一次是野餐慧珠为他演唱最爱的歌的时候。
野餐的时候,带有纹身的脚,在清澈见底的水里,就是他目前生活的状态,真实,却梦幻。
也因此,他才会看着水发呆。
而他带上耳机,慧珠为他无声演唱她最爱的歌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他生命里的不可磨灭的那道光吧。
最后一次,就是慧珠叫他用工读书,和她去同间大学的时候,他在夜里偷笑。
很有意思的是,背景是黑暗中,有着两道光。
关于纹身,纹身在这部电影里,其实就是他的过去的最大的印记,因此,他对他的纹身只有想摆脱,就如同他想摆脱他的过去一般,即便是在公共浴室一开始态度趾高气昂看到他纹身后立马怂了的浴室工作人员,又或者是打他的小混混看到他的纹身立马停手,他亦不曾怀念他那在旁人乃至警察看来传奇般的过去。
他,只想重头来过。
纹身在整部电影里,未曾全部消失,就像他的过去未曾全部离他而去一样,也因此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串起了后面的剧情,例如他的小弟毁了慧珠的容、还有杀了向日葵女士。
关于必须被夺走的一切。
这个是这个悲剧的起点和终点,也是关于一个坏人是否值得救赎,变成好人的部分。
以前曾有人问过我,是否一个罄竹难书的坏人做了一件好事,就变成了好人;而终身行善的好人,做了一件坏事,就变成了坏人?
不是这么片面的,这里最大的区别是,坏人和好人行事的底限高低。
一个好人,真正的好人,他价值观里,良心会受责备的坏事,可能也就是随手丢了垃圾,或者车上并没让座罢了。
但是,真正的好人,是不会杀人放火,不会做那些坏人看似轻松平常的事情。
电影里,泰植无疑是属于坏人,但是真的有用行动去悔改,寻求救赎。
“十年了,我深深悔改,也对自己发过誓”,泰植哭泣着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实在是太心碎,很想和这个操蛋的世界谈谈,为什么自救就那么难呢?
但是呀,在泰植自救的时候,外部的环境给了他很多帮助呀,向日葵女士就是他的第一道光呀!
而且虽然悲剧收场,但整部电影是正面的回应他的救赎的,也因此有了他的两道光,还有其他的例如被他打瘸了腿的炳津的多次通风报信和提醒,例如给了他汽修厂工作的老板,例如深深记得他,暗恋他的高中同学,这些都是他向阳生长,做个好人的动力。
自救者,这个世界都在救你。
人生,又怎会不值得呢?
也因此,对于最后的结局,我反而觉得是合理且具现实意义的,虽然泰植、向日葵女士,还有可爱的慧珠一起好好生活是最向往的结局,但在影片里情节设定下,这是最完美的结局。
本来打算随意写一下,没想到写了这么多,写写停停,也算是对这部佳作和我几个小时生命的回馈。
用喜剧的方式讲悲剧,才会真正的演绎好悲。
这部电影前面有多温暖,后面也就有多悲痛。
但无疑,这是一部让我觉得伟大却不落俗套的电影,写到这里,反而觉得这是一部正能量却非致郁系的电影,因为我更加爱这部电影里的光了。
WE ALL DESERVE A SECOND CHANCE, IF YOU DO WANT. CHEERS FOR BETTER LIFE.
就是一般的热血黑帮一样,不过主角纹身很多而已,而且纹身多也代表不了这么多主角最后一段强的离谱了,一股日本漫画的味道。
和女老师的感情线也不明显。
驻地挺牛名模,他😯……我要和别人一样喜欢💕……我#一次一天就不睡觉吗……这里的一切不如意😔?
我说要做的事情也会越来越棒哦?
我也想你了,特湖,地铁岁牛,低特惠泥土明目going哦哦
顶破泥石的那一刻,我看见了太阳。
温馨而又美丽的光芒,使我获得了欣慰。
我不停地生长,抬头向着太阳。
无论风吹雨打,我向着太阳。
我舍去我那骄傲的臂膀 ,抬头向着太阳。
风更大了,雨愈急了。
吹走了我的温暖,冲走了我的快乐。
终于,我成熟了,低下了我那高贵的头颅。
再被人砍下之前,我选择了牺牲自己,为了妹妹过上安稳的生活。
我不知道这部电影部分元素可否理解成描述一个天才,一个花十年时间改邪归正,重塑自我的天才的故事。
片名叫向日葵,这种花永远朝向阳光。
出狱前,泰植就想改过自新;出狱后,泰植就只想做个好人。
他心中有一朵向日葵,朝向新生,朝向光明。
你不知道他可以以一敌百,你看不到他一席长袖下是满身的刺青。
你只看到他的和善、宽容、隐忍。
你看不下去——他居然想当个好人!?
不能让他好过,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欺辱。
他曾经的朋友,做着趋炎附势,背叛朋友的勾当;他曾经伤害过的人,却在收留他、帮助他,人心难估,这种讽刺下的人事环境,他如何能轻易做个好人?
或许我们也可以理解,江湖之人,哪能不挨刀?
毕竟叱咤风云过,再想跳出,身前身后都是明枪暗箭。
记得以前李连杰演《新少林五祖》时说的一句话——能忍则忍,可忍无可忍之时,则无需再忍。
终于,他誓要用生命保护的人离开了,他向往的光明、幸福的生活被黑暗洗劫了,他爆发了,他像一只暴走的野兽,他咆哮着,撕碎自己曾经誓做好人的决心,撕碎生的欲望,撕碎那些让他的光明消逝的恶人们。
末尾大快人心的同时,又让人唏嘘。
“我不过只想重新做个好人,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或许这是泰植向赵的头部挥棒的瞬间闪过脑际的无奈。
而这种无奈,真实地写在电影海报上,泰植一场恶战后那一抹苦涩的笑。
原来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时代里,踏踏实实做个好人也不容易。
只愿我们每个人心存温和,努力守护那心底最宝贵的东西。
当向日葵女士寻求妥协的时候,当泰植终于低头的时候,他们的悲剧就已经注定了,赵鹏书不可能允许这样的一个隐患存在。
即使故事的最后如这韩式复仇一样,血债血偿,但对于泰植他们三人而言,却仍然还是遗憾。
韩国的问题不是一两个人通过韩式复仇就能解决的,韩式复仇也只不过是艺术作品用来麻痹大众的一剂麻醉药而已。
欧泰植出狱之后的谨小慎微,与世界的格格不入,以及希望与过去进行割裂,似乎在暗示着他改过自新,想要重新来过,但是内心的野兽并未死去,只是潜伏。
一次次的忍让让人以为他真的失去了獠牙,虽然中间穿插了一段掐脖创幕的片段,暗示了泰植其实并未失去战力,但是一忍再忍,一退再退,却让所有人,特别是他的敌人们,忘记了这个魔王原来的样子,除了炳津。
我其实不太懂炳津这个角色的心路历程的,三番两次给泰植通风报信,给予忠告,想来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其实想要从赵鹏书手下解脱,或者至少尝试一些或明或暗的对抗,可能从一开始,他就知道了泰植杀人的真实情况,又或者是当初与赵鹏书第一次联手之后了解到了他的真面目,想逃却无能为力,只能转而向这个曾经的对手或者说敌人,如今又被命运卷进来的欧泰植,寄予一些自己的希望或者尝试。
总的来说,炳津在剧情推动上似乎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因为有了这么一个角色,使得整个故事显得更加富有戏剧性,更有冲突感——炳津,这个曾经的对手,今日的盟友,与曾经的小弟,今日的敌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部电影给我的最大感觉就是,这里面的人,几乎都没有选择的权利,无论是泰植和向日葵女士母女,还是那几个昔日的小混混,今天的黑社会老大,可以说,除了那个该死的市议员,其他人都只能被迫按照他的剧本前进,一旦想要跳出剧本撂挑子不干,最终就会发生最后二十分钟的故事,无论是自己亲人的受伤与死亡,还是敌人的鲜血偿还,都是脱离剧本的代价,或者说,是想要拥有自己的选择的代价。
社会总是在发展的,昔日的中国,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今日,我们也仍然有许多的不足,甚至在所谓的言论自由上,都有许多的限制词,但是,至少在一点上,今日的中国做得比过去更好,并且越来越好,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三十年前黑帮横行,二十年前扫黑除恶,十年前就剩些愣头青古惑仔。
虽然这部电影是2006年的韩国拍的,但即使到了2020年了,似乎情况也没有太大的改观,我很难想象,生活在那种压抑甚至随时可能被人间蒸发的社会下,人的心理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韩国的这类文艺作品,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漫画、小说,这样的复仇场景并不少见,其实不应该称之为“韩式复仇”,应该称为“血亲复仇”更为合适。
但是韩国人似乎特别热衷于这一类的题材,而且涵盖的内容不可胜数,但最终都指向了政黑勾结或者政商勾结,无处伸冤,最后来一出复仇的爽文,似乎就解决了问题了,有点类似日本的“躬匠精神”,在这些文艺作品中你当然能看到他们的反思,但是坚决认错,死不悔改,似乎才是日韩社会的主旋律。
不可否认,日韩两国的社会经济水平总体较高,大部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当不错,但是这一切似乎都是空中楼阁,随时都有可能垮塌,特别是韩国,财阀一手遮天,官商勾结司空见惯,就像影片中的,好不容易得到的幸福生活,却可能在一夜之间被人夺走,这样的不安感,更让人害怕。
其实,写了这么多只是想发泄一下思绪。
复仇剧码看着固然痛快,但是,如果这样的痛快只是像酒精一样的麻痹剂,也未免有些可悲——因为,复仇拯救不了失去的东西!
复仇,也只是一种遗憾。
人性真的不可靠如果有人性的话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未必一什么好事记住一句话:她太贪心了呵呵不知道谁是真的贪心真是极大的讽刺拆迁问题在地少人多的韩国看来真是一个普遍有严峻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不缺少规则 只缺少正义以德报怨 不如以直报怨我记住了那句对不起
向日葵在阳光普照的时候面朝太阳,当所处一片黑暗,也会低落。
姜石范在电影里有几个场景的戏惊了我,归根到底,是利用视听语言来割裂不同时空的叙事,达到突其不意的惊悚效果。
第一个场景是泰植出狱后去澡堂打开衣柜的摇镜。
温子仁在恐怖片里面的摇镜运用已有造诣,但是以个人为拍摄主题,通过摄主人物视角的转换来达到吓人的惊悚感。
但这里的摇镜是一个长镜头,在泰植不知道怎么打开这个新型衣柜的时候,旁边的小哥在喋喋不休让他别弄坏了,澡堂的环境被摇镜头分隔成两个空间,分别是泰植和小哥单独的影像空间,摇镜切换泰植还穿着格子衬衫,小哥开始发牢骚,当小哥进入到泰植的画框时,却发现脱掉衣服的泰植,是一身黑社会的纹身,这时姜石范想要制造的喜剧效果,和塑造泰植以前的黑社会形象就出来了。
小哥开始打嗝,不敢再出声。
长镜头的运用很好地保持了时空的统一性,在视听上不会有太大的割裂感,但分割两个场景所表达泰植的人物落差,是非常出乎意料的。
第二个是市长赵鹏书第一次出场时演讲的运动长镜头。
镜头的起幅是给到赵鹏书脚跛的手下炳津,然后移到路人、抱孩子的父亲、严肃表情的中年男人、穿着围裙的中年妇女、最终到戴着帽子的菜贩握着赵鹏书的手。
演讲完,镜头拉开,鼓掌,赵鹏书被一阵掌声包围。
在这里打造了一个虚假的环境——赵鹏书民心所向,爱民如子。
但在赵鹏书上车关上门后,对菜贩厌恶的一面才表露出来,骨子里其实是瞧不起他们的。
利用人物进行过渡的摄影技法并不罕见,多数为切换叙事和人物情绪服务。
但在这里的运用是为了煞费苦心打造一个虚伪的人物形象,再通过车内的独立空间来对赵鹏书的虚伪人格进行巨大的反差,展现出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反面性格,处理的效果是为极好。
再到泰植第一次去整容医院消除纹身的桥段里,姜石范再次用不同的技法来割裂空间——景别。
在泰植向整容医生询问消除刺青的难度和价格时,一直是在拍摄泰植和医生对话的中近景,最多在泰植的机位中再包容两个护士对浑身刺青的惊讶表情,制造泰植与医生单独诊断的假象。
最后再切一个监控视角的广角镜头,原来医护室里已经围满了医生护士观看泰植的纹身,瞬间往这个空间里增加了很多人,创造了第二个不同的空间感受,来突出说明泰植纹身的特别和以前黑社会的狂野生活。
第四个是警察与手下谈论泰植以前的故事,这段对于时空的处理用得极为大胆。
在警察叙说泰植的故事中,直接把泰植之前的故事环境与现在所处的现实环境空间相结合,达到穿越时空的效果。
第五个割裂空间的技法是利用固定镜头切换两段叙事,最终再融入一段叙事结构的割裂方式。
在慧珠上完数学课后,和老师聊着走出来,这是一段叙事。
发现正在外面等待的泰植,于是开始去调侃泰植的学习,与老师的谈话结束,开始与泰植的对话。
中间,老师突然喊出了泰植的名字,打破了慧珠和泰植的空间,又掀开了泰植的陈年往事。
对电影理解浅陋,作此笔迹仅是为了将前辈的技法记录下来,如将有一天需要用到割裂空间的叙事时会想起《向日葵》,会想起这个一无所有,终将把善良变回暴力的可怜混蛋。
泰植(金来沅)曾经因为杀人罪入狱十年,而今天是他出狱的日子。
坐在回家的车里,泰植拿出一个小本子,上面记载了他在监狱里为他自己制定的约法三章——不再喝酒,不再打架,不再哭泣。
我想,最开始泰植只想摆脱过去,成为一个普通人。
所以在影片中,无论遇到谁的殴打,他都选择了忍耐,这是整部影片中最令我动容的地方,也许是他想像向日葵那样向阳而生。
这是多么简单的梦想啊。
但是最后那位母亲的死和妹妹的受伤让他的梦想完全破碎。
他闯入黑帮,回击了那些人。
最后,向日葵也许只是一种幻想而不是现实。
文/三木http://diliuwei.yculblog.com/我知道我应该写点文字给《向日葵》,不要追究深刻的原因,单是自己毫不虚假的眼泪,就足以让我为此驻足停留。
向日葵,它总是朝着有太阳的方向生长,慢慢的长高,这种温暖的植物,似乎只要但看这三个简单的字符,就足以联想到幸福。
之前,也曾看过一部内地电影,名为《向日葵》,彼时是2005年,导演是张扬,成长的轨迹,那副画,温暖的亲情,至今都徘徊在我心灵最柔软的部分驱散不去。
以至于当我看到韩影《向日葵》的宣传时,一种似曾相识的情愫如化学反应般的弥漫开来。
不为什么,单是为向.日.葵这三个字,我也要去亲眼目睹这其中最真实的影象。
此,便是我对这部《向日葵》最原始的初衷。
彼时,我对它的剧情还全然不知。
对一部电影的欣赏和认可,我似乎很少去考虑它的演员攻势,导演的知名度,投资的强大或者是其他,这些对于我来说,完全是一个可以忽视的概念。
就好像我很少看部分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不管其宣传攻势有多大,抄作的手法有多么高超,我都不会关注的很上心,也许会去看,那也是茶余饭后的打磨时间。
除非,这部电影真的能以极大的感情力量攻击我的心灵,那才是真活儿。
电影的魅力在哪里,不是特技越多越好,不是故弄玄虚,而是从人最本真的情感出发。
而《向日葵》正是如此。
于是,也有了我今天关于此的文字。
很客观的说《向日葵》的剧情发展并不是十分的出彩,浪子回头,从悲惨的过去到不可预料的现在。
其实,影片开始的时候,我就已经预测到金涞元会在最后死去,那本NOTEBOOK也将成为导演用来删情的最好的筹码,虽然结果真是如我猜测,但我还是给这部电影打了很高的分数。
影片的成功之处就是对感情的掌控很到位,表面是浪子回头的故事,其实在这之中充满了对亲情,人性,生活态度的思考,尤其是影片中对亲情的刻画,为其增色不少。
亲情,不得不谈的感情,一位母亲接受了一位亲手杀死自己儿子的年轻人,并且称呼他为儿子,这样的事情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是没有,而这样的宽容,这样的理解,也许真的只有为人母之后,才能切身的体会。
这应该是导演给我们的意外之一。
影片中的很多场景还是延续了韩国电影所特有的温暖,道必妈妈亲手喂太植吃饭;一家三口那张浸透着幸福的相片;十年的时间道必妈妈以一种常人所很难具备的宽容用一位母亲的姿态去探望这个曾经亲手杀了自己儿子的人。
“你现在还喝酒么?
你现在还是打架么?
那你也不要哭了,永远不要”,那一段,导演处理的真是漂亮,泪眼模糊。
人性,这是一个我想谈但是又不敢谈论的问题。
社会的复杂,人和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权位的争夺,金钱的诱惑,它活脱脱的就是另外一个现实。
只是,在这个色彩斑斓甚至花哨并且浮躁的年代,一些人已经失去了他所固有的职守,便的麻木,便的堕落。
单是凭借我们个人的力量,又怎么能去挽救这个慢慢腐朽的世界。
道必妈妈说的对:我们会幸福的。
只要,你和我都能在任何事情面前,都会事先和自己那颗跳动的心打个招呼。
我想,也许正是影片中如此复杂并且深刻的主题,才会让这么多人爱上这棵温暖的向日葵。
所谓的不约而同的幸福,大致应该就是如此吧。
金海淑 ,真是个好演员,总是能把母亲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不服输,有点泼辣,坚强,直接......但是在她坚强的背后却隐藏着自己最脆弱的心。
我一直固执的觉得有着这样性格的人,心底都是善良的,因为她不擅长伪装,她不擅长虚假,她用自己最真实的心对待着每一个人。
影片中金海淑 有两段戏演的十分出色,一段是熙珠知道太植是杀死自己哥哥的凶手,在那个房间,她侧躺着,闭着眼睛 ,告诉熙珠:我从来没有看到一个人哭成那样,看到他哭,我明白了,他只不过是犯了个错误,他并不是一个坏人。
10年来我一直去看他,他是个好孩子,所以我决定认他做儿子。
她强忍着泪水,一字一句的说完,那种无助,那种复杂,演的淋漓尽致。
另一段是就要离开向日葵餐馆时,她一个人坐在房间,自己和自己说话:换个地方就会好的,我们离开这儿。
泪水流下,只是一切来的太快,那双太植给她买的鞋子,她还没有来得及穿,就匆匆的走了。
涞元,在韩国的男演员中,是我一直很欣赏的。
影片中他剪短了头发,穿着暗淡的衣服,一下子还真的让我有点不适应。
影片中的他扮演的这个在监狱10年的太植,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他飘离的眼神,不可适从于是不断摇晃的脑袋,将一位离开这个生活10年之后浪子的茫然,内疚,以及决定好好生活的心情表现的很是漂亮。
我倒是没有觉得他的五官有多么的精致和漂亮,如果没有后天的包装,也许并不是那么起眼。
但是在他的身上有着一种独立的亲和力,而这样的亲和力让你觉得他就是你身边的一个朋友,自己的兄长,或者是似曾相识的一位朋友。
尤其是在他微笑的时候,透露的仍旧是一个男孩最单纯的一面。
影片的结尾,那段打斗场面,大量的慢镜头,熊熊的火焰,拍的真是过瘾。
虽然,在情节真实性上还是有所缺乏,但是,当音乐慢慢响起,当太植为了自己的妈妈和妹妹忘乎所以的打算付出自己生命的时候,我们还用得找去考虑那么多吗。
一切的一切,在亲情的笼罩下,都会黯然失色。
如此,是我眼中的《向日葵》,单纯的金黄,也许没有五光色的绚烂;普通的植物,也许没有物以稀为贵的荣耀。
但是,我爱这棵向日葵,因为它是如此的温暖,如此的灿烂。
它告诉我:总有那么一天,我们是会幸福的。
典型的韩式黑帮煽情片。金来沅的表现太动人。
眼睛受伤,找到这部片子试图催泪,然而一滴泪都没掉......可能是过了古惑仔的年级,这种老套的故事和不太真挚的情感只看得我有些尴尬。
节奏太慢太慢了。另外真的不信从一个黑帮大佬,变成任人欺负?这叫改过自新?
刻意,演员是真诚的
总体设定挺bug,不过剧情不错。一味的忍让,最终只会被得寸进尺。最后看主角打人都替他咬着牙,结果整个打斗都崩了的感觉。如果值得一看
具观赏性,只是觉得人物刻画有些薄弱。
当赵说要他留一只手的时候,我觉得有点点不合理,到叫人去杀她妈的时候我就觉得太刻意了,完全是为了最后的结局故意这样做的,结尾大败笔。还有男主你是改过自新,不是智障。
同时满足男人和女人的意淫
开头看过五分钟,到进入小饭馆俏皮的小妹开着玩笑似的说起便记起其实这个片子很多年前就看过了,依稀记得是大妈认了杀儿子的人做儿子,出狱后想改邪归正好好做人却不被放过,还有车行的老板也顺带牵连着被挨打,妹妹被曾喜欢妹妹的小流氓骑摩托车拍了一砖,最后在夜总会大开杀戒,熊熊大火中报仇雪恨。
標準韓國復仇贖罪電影,但金來沅演技不錯
前面的的铺垫很多。 无法回头的绝望看的很痛心。。 诶。
也就一般般,不合情理的地方太多了
比较平淡。最后的打斗太扯了。2o21.7.29于田村山南路
影片将「残酷」和「温柔」两种截然相反的特质调和得恰到好处,营造出动人的情感力量,成功弥补了叙事方式和角色塑造上稍显扁平的缺憾。
哥哥,我们一起在本本上画叉叉。
妈的被评分骗了。干,不会真有人觉得很感人吧。坐个牢出来就变智障了?唯唯诺诺的愚善难道不愚蠢么?那能解决问题么?当个钉子户不知进退只为己私难道不愚蠢么?口口声声说家庭最重要,然后去威胁恶势力自断后路难道不愚蠢么?最后再来一个沉默中的爆发好像很秀的样子。这剧本写得跟有病似的,儿子只退不进,最后进了,当妈的只进不退,最后退了,那不早J8晚了么。认不清自己认不清外界,能和平解决的最后搞到鱼死网破,铁憨批,真的蠢,建议好好读易经。还好看了眼上映时间,毕竟06年的电影,可以了可以了
和「假日」主题差不多,我不知道编剧咋想的、反正这片不是编剧脑瘫就是韩国政府养了一群败类狗警察(前提是这部电影真的反映社会背景,但是我真心觉得韩国不会治安那么差让混蛋就那么横行霸道的、那话说回来就是真的编剧脑瘫了)这故事就是为了让大家重心不稳地憋一股气然后在后10多分钟放出来、
过于老套了 不得不快进
看得我好难受,第一次想说怎么会有如此“狗屁不通”的剧情。男主一开始像个傻子一样,简直就是妈的智障,然而他又并不是真的智障。我真是莫名其妙,很多地方都太牵强了!反正,我觉得不行。
浪子回头,家破人亡,片名向日葵,如此阳光,却是个由温情转悲剧的故事。妹妹原来是海选出身,难怪邻家女孩的气质清新讨喜。金来沅演得卖力,救不了剧情的突兀随意,前后恍若两片,从文艺温情到以暴制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