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咖啡时光

珈琲時光,Café Lumière,Coffee Jikou

主演:一青窈,浅野忠信,萩原圣人,余贵美子,小林稔侍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中国台湾语言:日语,英语年份:2003

《咖啡时光》剧照

咖啡时光 剧照 NO.1咖啡时光 剧照 NO.2咖啡时光 剧照 NO.3咖啡时光 剧照 NO.4咖啡时光 剧照 NO.5咖啡时光 剧照 NO.6咖啡时光 剧照 NO.13咖啡时光 剧照 NO.14咖啡时光 剧照 NO.15咖啡时光 剧照 NO.16咖啡时光 剧照 NO.17咖啡时光 剧照 NO.18咖啡时光 剧照 NO.19咖啡时光 剧照 NO.20

《咖啡时光》剧情介绍

咖啡时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阳子(一青窈)表面看来是个温文有礼的传统女性,却有前卫出格的思想,台北教书生涯让她收获了尚在腹中的胎儿,并就是否将他(她)生下与父母产生矛盾——她不认为孩子一定要有爸爸。小书店老板也是阳子朋友的肇(浅野忠信)虽喜欢她,但因没作好承担责任的思想准备,并没在阳子人生最困顿时伸来一双及时的手。 作为纪念小津诞辰100周年而拍的该片,没能复制小津镜头下的东京景象(因为已经消失),却复制了小津电影里安静恬美的意境和隐忍克制的情感。但时间毕竟流过了几十年,隐忍情感的角度已有很大的转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诺桑觉寺超龄英雄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平静的日子最后的假期血族第二季香肠老爸灵异牧场我们关系的基础知识封神榜之武王伐纣恐怖说书人养老院法拉利谈判冤家德凯奥特曼特别总集篇③站起来啊德凯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鲨年民初奇人传苏东坡巴斯金别让我走绰号千金巨兽来袭3圣诞家族3沒有水的大海天翻地覆少林寺传奇金发姑娘与三只熊:死亡与粥拖线与鬼火

《咖啡时光》长篇影评

 1 ) FIFF23丨DAY3圆桌《咖啡时光》:喝白开水一样平常,于无声处听惊雷

主持人:@donnie场刊嘉宾:@阿巴斯-甜、@赵小毯、@Leo助理主持人:@我略知她一二

主持人 donnie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3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场刊圆桌的第3天第2场,我是主持人@ donnie,第2场我们讨论的电影是侯孝贤导演的《咖啡时光》,在深入之前,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场刊嘉宾 阿斯巴-甜4星,整部影片都仿佛一辆电车,载着你晃晃悠悠,实在太过舒适,想一直看下去场刊嘉宾 Leo两星,一件事情发生了,然后一件事情结束了,只不过这次没有打动我,如此而已。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3星,影像温润而潺潺流动,声音作为环境载体贡献了一切真实的需求,使你仿佛端坐在东京的隧道列车之上,周遭景观看似沉静地别致,却在刚柔并济之间推动着人物的成长,侯孝贤用最简单的镜头折射出最真挚的敬意,那是独一无二的水乳交融,幽谧的特质被浇筑在灵魂里,以一种有趣而充实温暖的方式散发出来,你无法拒绝来自东方的凝视,正如你无法拒绝和咖啡有关的时光。

场刊嘉宾 赵小毯我给的3,影像温暖而又动人,呈现日常的光景,在剧情的推动上很少有直接地表达、更多是让我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

主持人 donnie你觉得日本导演拍日本和侯孝贤拍日本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或者说侯孝贤拍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日本?

场刊嘉宾 赵小毯侯孝贤像是在拍日本的电车、大部分场景都不是室内、而是电车,电车似乎成为日本人生活的标志,是情感地流动。

场刊嘉宾 阿斯巴-甜侯孝贤拍的室内戏还是很有小津的感觉的。

但侯孝贤拍了很多电车的镜头,无论是电车中的人还是跟着电车所变换的场景,有一种流动感。

助理主持人 子夜无人我没看过哪个日本导演拍出过这样一个女性,可以完全超然于家庭、婚育之外的。

而且她甚至就没有“挣扎”过,就不是个事的感觉。

场刊嘉宾 Leo其实我不明白为什么选择这个剧本放置在日本的环境里,那些独属于日本的景观在我看来收效甚微。

主持人 donnie《咖啡时光》是日本著名的松竹公司为纪念小津安二郎诞辰百周年,特别邀请侯孝贤摄制。

影片入围手册年度十佳,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

主持人 donnie你觉得影片中的电车指代了什么?

因为她的噩梦具象成图画之后就是由电车环绕的,最后缘分的相遇也在电车上。

场刊嘉宾 阿斯巴-甜我觉得电车指代一种现代化的生活,有交错,有分离,就像片中人物关系一样。

场刊嘉宾 赵小毯电车像是日本人生活的标志,一种闲适与流动感,我更感觉像时间的推移。

场刊嘉宾 Leo充当一种载具吧,情感的流动以及人物的位移,所以这部片子是要理解成"拍日本"还是理解成"拍小津"呢?

场刊嘉宾 阿斯巴-甜拍小津的日本。

场刊嘉宾 赵小毯我个人感觉不到小津。

主持人 donnie我也感觉很不小津。

场刊嘉宾 Leo小津的片子里哪有这种女性啊,要是说拍日本也觉得好像没那么日本。

主持人 donnie影片中时不时出现一些黑暗神秘的情绪,比如梦境、磁带中的钢琴曲、和梦的画像,你觉得导演想传达什么?

场刊嘉宾 Leo没有什么头绪。

主持人 donnie那这个孩子指的是什么?

场刊嘉宾 阿斯巴-甜对生育的恐惧?

主持人 donnie大家也觉得女主并不太像一个个体的女性更像表达的载体,和台湾人的孩子,一个始终没出现的台湾人,梦境,以及与孩子相关的故事,好像都在隐隐表达着什么,大家觉得是什么呢?

场刊嘉宾 赵小毯我的感受是,是否和侯孝贤所想呈现的日本有关,侯孝贤对台湾有太浓厚的情感了吧。

这座城市如女性一样,温婉的一面。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所以即使在拍摄一个日本的故事,也要让故事的父亲变成台湾。

场刊嘉宾 Leo可能是我对这个片子实在是没太多感受,所以没看到太多隐喻,感觉就是讲了一个故事,然后讲完了一个故事。

主持人 donnie我觉得没那么简单。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难道还有政治指涉吗?

场刊嘉宾 阿斯巴-甜是不是对台湾和日本之间关系的指涉?

(就看着觉得很舒服,然后就看完了)主持人 donnie有一种现代都市资本跨过流动,女性成为受害者的感觉。

因为在那个画本中,孩子最后从冰化成了水,女性差点被强要。

场刊嘉宾 阿斯巴-甜确实,影片中的男性多少都处于逃避或缺失。

主持人 donnie影片的关键信息时常隐藏在日常的对话中,或者不直接表达需要你来猜测,对于这样一种叙述方式你有怎样的观影体验?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我觉得表达的方式还是很轻盈的场刊嘉宾 阿斯巴-甜对于这样的方式个人其实挺喜欢的场刊嘉宾 赵小毯我很喜欢这样的处理方式,正如电影的情感一样流动,与日本的生活一样契合,闲适场刊嘉宾 Leo是愉悦的。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说到前面提起的小津,我觉得对小津的致敬更多是静止,《咖啡时光》在致敬小津的静止中拍出了很好的流动感,侯孝贤标志的长镜头和静止镜头其实在日本语境中更贴合和奏效,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舒服,而且故事本身就很简单,不需要过多赘余的修饰,猜测本身也是一种导演的引导和观众的体验。

而且最关键的信息就是女主怀孕,被女主角云淡风轻的讲了出来,像是喝白开水一样平常,于无声处听惊雷罢了。

场刊嘉宾 阿斯巴-甜而且这个孩子串起了三个男人,孩子的父亲、阳子的父亲、书店老板。

场刊嘉宾 赵小毯侯孝贤的这部比日本电影更关注女性,孕育也是主题惹。

主持人 donnie那大家觉得这种描写女性的方式是更女性还是更不女性呢?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还是很女性的,很尊重女性场刊嘉宾 阿斯巴-甜是对女性的称颂了,但我觉得不能算是女性或着不女性的表达。

视角还是男性视角,觉得勇敢独立的女性是好的。

场刊嘉宾 赵小毯很女性惹,我最大感受是恍如把整座城市当作女性去呈现、那些闲适、那些温婉,那些轻盈的感受、流动的电车,生育就像这座城市一样生育了这些人场刊嘉宾 Leo我觉得更像是非常规的男性视角,这种视角下跟完全的女性视角也不相同。

但是也是能看到对女性的关怀跟尊重场刊嘉宾 阿斯巴-甜对,不是女性的方式但不是反女性的方式。

#FIFF23#DAY3的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2 ) 【转贴】来自蓝迪的文字:《咖啡时光》

题记:这篇关于《咖啡时光》的文字是,一位未曾谋面的朋友发给我的邮件,我贴出来和大家分享,出于对原作者的尊重我未改动一字。

正好也回答了今天一位朋友对于我的一些质疑,她说:你还是会渴望名和利益吗?

我的回答是:我无名无利,所以没有什么可以失去。

(既然)我的博客成为一个理想主义的平台,我不希望(我的)言行不一玷污这个称谓我为什么写字,其实很简单,因为喜欢电影,因为喜欢分享快乐,而且,在文字的路上因为知会会有许多的朋友,这是人文火炬的传递,通过我们,通过千千万万像蓝迪这样的爱好者加入,无论是中国电影和艺术都会有阳光灿烂的一天。

――――卡夫卡·陆 kavkalu来自蓝迪的文字:《咖啡时光》[img]http://www.dvd288.com/upload/newsimg200506/20056282256391.jpg[/img]Kavkalu:天黑了,屋子里静静的。

我将《咖啡时光》又重新看了一遍。

影碟的封套上介绍,这是台湾导演候孝贤应日本松竹公司之邀,为纪念日本电影巨匠小津安二郎诞辰100周年而专门拍摄的。

此前,我一部小津的片子也没有看过,候孝贤的片子也是从这部《咖啡时光》开始。

如果这是一部向小津致敬的影片,那么,我想自己也要对着小津,深鞠一躬。

我看的是一张D版碟。

里面的日文翻译得非常差,差到已经影响了故事情节的清晰度。

尽管,这好像是一部没有什么情节可言的片子:)中文字幕有些不知所云,但是并没有影响我静静地看下去。

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是在十月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

那天上午阳光很足,足到我把窗帘拉上了也还是一室明媚。

我把这张D版碟放到电脑里,一边磕着瓜子一边漫不经心地等着开演,没怎么太放在心上似的,之前也没对这部片子有过什么耳闻和期待,正好弄到这样一张碟,那就放在电脑里看吧。

小津安二郎是谁?

我不知道。

候孝贤?

只知道是个台湾导演,好像是以拍闷片著称的。

然后,电影就在被窗帘布滤过的、麦黄色的、喜人的太阳光线下开始了。

画面很干净,也很安静,第一个镜头就是日本东京城里的有轨电车稳稳地开动着,轰轰,轰轰地响着。

这是一个亲切的镜头,电车的开动声是都市里每天都能听到的背景音。

它轰轰、轰轰地响着,却奇妙地带给电影一种沉静安然的感觉。

接着镜头就转到了东京城某一幢房子的某一个房间,注视着某一个女孩儿,这个女孩儿可能是刚刚旅行回来吧,她正背对着镜头把旅行袋里的衣服一件件地拿出来挂在阳台上,她站在挽着格子布窗帘的窗户前,脚下还有一个小小的电风扇呼呼地吹着。

她自然随意地挂着衣服,就像我们平时一样。

这样两个亲切安静的镜头,使我不自觉地合拢了双手贴在脸上,侧着头,被吸引到电影中去了。

多么奇怪,平淡无奇的简单画面,我都不晓得自己是被什么吸引了。

我静静地看下去。

女孩儿的朋友打来电话,她就一边侧脸夹着电话,一边挂着衣服,在电话里给朋友讲她做的一个奇怪的梦。

这个朋友就是后来出现在影片中的那个旧书店的老板,由浅野忠信扮演的、内敛温和的、很是好看的一个男人。

我说的好看不是指眉眼的好看,而是丰富的精神内在外溢到相貌中的一种气质沉淀。

其实,这真的是一部谈不上什么故事情节的影片,影片节奏缓慢、情节零散,大部分镜头都是女孩儿在街上的行走,电车中的望景,回父母的家中,父母来到女孩儿东京的住所等等,当然,还有咖啡馆里暖暖的光线、书店之类这些让人感到亲切熟悉和一点点寂寞味道的场景。

以及女孩儿和旧书店老板之间的清淡的友情。

是友情吧?

我能从这张D版碟中获取的人物关系和人物背景的信息是受限制的,可是即便如此,影片也莫明其妙地让我的心在好几处受到牵动。

比如,女孩儿的父亲去车站接她回家,他站在那里,等着女儿出现。

他其实什么也没做,只是等着女儿而已,就是这样的一个简单场景,令我莫明感动。

这位父亲的扮演者在等女儿的时候没有任何煽情的表演,可我还是感受到一点什么,来自于这个老人身上或是心里的一点什么。

女孩儿回家了,父亲好像也没怎么和她交谈,可你知道这个父亲此时的心情是愉悦的,妈妈在厨房里做饭,父亲在一旁看报纸吧,我记不清了(尽管我刚才刚看完一遍)。

而这个女孩子,她躺在家中的地板上睡着了。

吃饭的时间到了,父亲不忍心叫醒女儿,就由着她一直睡着了。

父亲的表情很有意思,他似乎喜滋滋的,可他也没特别说些什么,只是不言不语地喜滋滋的。

我想可能是因为女儿这次回家可以住上几天吧。

天黑了,女孩儿睡醒了,肚子饿了来厨房找吃的,这里忽然感动了我(感动这个词似乎用得太大了,可我一时找不到其他的什么词,就把我说的感动理解为我看这部慢节奏片子被吸引的地方吧),已经睡下了的妈妈这时听到动静就起来了,来到厨房坐在女孩儿身边陪她吃饭,妈妈其实也没做什么,她只是坐在一边看着女儿吃饭而已,可是就让人想起了自己的妈妈。

放学回家了、下班回家了、偶尔回家住了,这些妈妈们也是这么坐在旁边看着你吃饭,那时你不会觉得怎么样,这时一看画面,就会想起她来——哦,我的妈妈也是这样。

然后女孩儿就对妈妈说自己怀孕了,要生下宝宝但不结婚云云,可能也说了会好好地养育宝宝之类的话吧,这该死的翻译。

我想,女孩儿妈妈的心里此时是有点手足无措的,尽管影片中她没有大惊小怪什么的,一付很平静没有丝毫责备的样子。

在妈妈的询问下,我们知道宝宝的爸爸应该是一个台湾人,是女孩儿在台北工作或是旅行时认识的吧。

反正是一个一直都没在电影中出场的人。

女孩儿打算生下这个宝宝,却没有结婚的打算,她说自己做不到像传统的妈妈那样,哪样呢,翻译得真的好差,我猜想可能就是日出月落地面对柴米油盐,每天循规蹈矩吧,她可能做不到像传统的父母那样把“自我”牺牲到市井的生活中吧。

至于那位台湾爸爸的想法,电影中一点也没提。

即使提到了,好像也是在影片后来和女孩子的电话留言中吧,具体两人互相说了些什么,由于翻译得不知所云,于是我就只好不明所以了。

而此时这一幕母女共餐的感动其实来自影片后面的情节,女孩儿在打电话时随意地提到了这个妈妈不是她亲生的妈妈,知道她是一个继母,让人突然间就很感动(这次我想说的就是感动),她就是一付亲生妈妈的样子(会在厨房里责怪一下女孩儿不良的吃饭习惯,而不是避嫌似的、很煸情的那种母爱),令我感动的不是她待女孩儿的那份自然的母爱,而是,她一定很爱很爱她的老公——女孩儿的父亲吧。

好吧,关于这对父母,就先说这么多。

下面说说女孩儿和旧书店老板吧:女孩儿在电话里对他讲自己做的奇怪的梦,他给女孩儿找来和梦中情节相似的书;女孩儿送他一块怀表,在去他书店交给他的路途中的电车上拿出怀表对着阳光看,一付心情愉悦的样子;他陪女孩子四处寻访一个已故的台湾音乐人;在相约去咖啡馆的路上,女孩儿由于孕期反应疲惫地蹲下身来,告诉他自己怀孕了;第二天他去女孩儿的家中看她时,她正在睡觉,开了门接着睡,他就在厨房里弄些简单的吃的给女孩儿,女孩儿醒后他给她看笔记本电脑中自己画的关于婴儿的画,算是为她画的吧,我想。

影片结尾处,两人在两辆电车中平行地错过,又在另一站里汇合,旧书店老板带着采音器上车后看到了在车箱中一角昏睡的女孩儿(怀孕的女人总是容易困的吧),他没有叫醒女孩儿,只是站在她面前眼含笑意地看着她。

影片的最最后,站台里,下了车的两个人,一个拿着采音器录着电车站里的声音,一个恬淡自在地站在这一个的身边。

我想,旧书店老板和女孩儿间既不是明确的爱情,也不是完全的友情吧,也许两种情绪看似都有那么一点,而这一点点似有还无的情绪又不足以发芽抽枝。

不发芽抽枝,反而更让人感觉到他们彼此间的珍惜,这让我想到了两个字“孤独”,也许吧,他们珍惜的就是这孤独的都市生活中难得的一点什么,这点什么使孤独变得不再可怕而显得从容淡定,这点什么是什么呢,我说不太好。

总之,在这样一个男女之间大多用身体沟通的时代,这种洁净恬淡的交往总是难得的、温暖的、让人珍惜的。

影片中那咖啡馆里的木桌木椅,拙朴、温馨的感觉,还有那一排排的书籍的镜头,都让人感到格外亲切。

一个人的生活其实很孤单,孤单,又不能声张,只好一部接一部地看电影或是泡在书店里,四周耸至天花板的成排成排的书和周围安静地翻着书的人,那种氛围会让毛糙糙的心慢慢地静下来。

很多易消化的小说就是站在书架前看完的,有时书太厚,看到一半记下页码第二天接着来看完,走的时候挑几本书买回家,心满意足。

竟然不小心地写了这么多,也不知道你看着累不累,就此打住吧。

其实,关于这部《咖啡时光》我还有好多话想说,或者,我只是想表达一个意思:这部没什么情节起伏、慢吞吞的片子,出乎我意料的,竟有着自己一种特殊的节奏感与内在的质感,就像某个人静静地望向窗外的某种神情,恬淡、悠然。

似一杯淡茶,品后,余香满口。

女主角叫一青窈,听说,她在日本是唱歌的。

片尾的歌就是她唱的吧,我喜欢那段独白“长大成人之后回头一看,都是一些让人伤心的往事,终于,终于,青春的花开了,能生下来真好。

”我也非常满意影片中服装的设置,一青窈扮演的女孩子的家居服是我最满意的服装设置,是真正随意的家居服,而不是偶像剧里那些漂亮的过份的家居服:)不知道你有没有同感。

能把这些话对着谁说出来,真好。

头一次这样喜欢一部电影。

只是,自己的表达能力不好,是属于那种即使心中感想翻涌,也难流于笔端的那类人。

我很喜欢看你的影评,在你的影评里能读到自己观影时遗落或是没能读出来的符号,等于一部电影看了两遍,浅一遍、深一遍。

如果自己喜欢的片子都能看到你相关的影评就是太完美的观影过程了。

这封信真的是长得过份了,呵呵,必须打住了,谢谢你在Mail里听我说话。

祝快乐!

(全文完)作者:蓝迪【后记】很高兴看到年轻朋友文字,交流和分享是生命的快乐时光,在生命的舞台上因为感动和知心,我们彼此温暖。

感谢这个叫蓝迪的朋友,我不知道她(他)的网名是不是和李宗盛的《和时间赛跑的人》有关,然而我依旧想对所有看到此文的朋友说,听听那首歌吧,他有着一种力量。

注:转载请注明作者蓝迪 和出处

 3 ) 咖啡时光/Coffee Jikou/Café Lumière

故事情节隐藏在寥寥的对话里,通篇最多的,大概是轰隆轰隆扑哧扑哧火车运行或者停靠的声音吧阴霾的下午,和着寡淡的咖啡,这是一部让人不由自主把手枕在脑后绞出各种“阿,真是好无聊”的姿势的电影呢一贯的长镜头,狭小的空间,拥挤的画面,阳子一个人走来走去小小的身影,每个漫不经心欲言又止的人男女主角各自的列车交错时,让人很自然的“阿,又是这样”结尾偶然而又必然的相遇时,我想,终于还是一个幸福的爱情故事啊,起码,如果我是阳子,那一刻我会觉得幸福的侯孝贤为小津安二郎诞辰100年拍的,松竹映画出品

 4 ) 细尘里的微光

看完[咖啡时光],起身去冲一杯牛奶,因为电影里阳子面前的那一杯。

在一早没能看完[绿洲]之后,几乎一天调不起看片的情绪。

不知为何就忽然想到了[咖啡时光],两年前匆忙掠过的电影。

像是忽然做好了准备,在一个情绪有些走低的晚上决定独自看完这部印象中几乎没有任何情节的电影。

现在想来,面容素净的阳子却不容易让人忘记,尽管大部分时候她侧着脸,甚至背对镜头。

就是这样一个顶着细瘦的身子徜徉在镜头里的恬淡女子,若无其事般地说出“我怀孕了。

不会结婚,已经决定自己养这个孩子。

”孩子的父亲仿佛只是可有可无存在着的概念。

甚至判断不出阳子对他的感情。

继母在得知时克制般的讶异以及父亲的欲言又止,也都只存在于某个瞬间。

这唯一显得戏剧化的情节持续着被冲淡的过程,让我们几乎忘记了阳子要做单身母亲的事。

深夜,阳子进厨房取出先前错过了的晚餐。

有白色的灯光渗进了黑暗。

我们是在透过某处未知的光线,窥见了那个平凡女子的生活片断。

所见与现实如此熨贴。

也许我是木的,看不出肇对于阳子的感情。

海报上是阳子支住下腭的安然张望和肇在一边的低眉浅笑。

他们在一起的时候说一些我总是过耳就忘的话,一个梦境,一位过往年代的乐者,或一些与故事无关的其它。

如果是爱的话,淡得不能再淡了吧。

电影伊始,有熟悉的铁路信号声响起,这似乎是日本电影的标志。

我不知道该怎样称呼日本的列车,在我眼里它们是没有过多现代气的,更像是属于过去的旧事物。

至少在这部电影里,所经之处尽是日光,轰鸣声是令人心安的实稳。

整部电影的情绪都陷进了列车的奔走里。

至此,车窗有了朦胧情感的倒影,车厢成为抒情感怀的载体。

结束镜头是几列相继驶过的列车,画面未暗的时候音乐响起。

不免突然的收尾带来的瞬间遗憾渐渐变作感怀。

又零碎地想起一些——关于家庭的画面。

父亲盘腿坐着,矮桌上摆着的玻璃杯盛着茶。

阳子走过去,背对着镜头端起了某个杯子。

稍远一点的地方,有一只不知是否在转动的白色风扇。

2007.5.

 5 ) 不着一墨,尽得风流

看《咖啡时光》让我重温看《站台》的感觉。

隐忍、节约、疏阔,像山水画里的留白,不着一墨,尽得风流。

每个角色都是透明的,行为、小动作、说话、不说话,穿行过沉稳的画框,而情感思绪全都流淌在观者心里。

像看默片,像观察生活中的人。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第一次回家的那一幕,母亲一直在厨房,当时就觉得母女关系很蹊跷;半夜吃饭那一幕,yoko一张口问“你知不知道”,我就预感到了下面的台词。

等她说出来的时候,反而吓了我一跳,这导演简直是我肚里的蛔虫。。。

上次看文德斯的短片时,我说开车那人过度表演,这次发现了最好的反例,就是yoko在火车里身体不适那一段极度克制的表演,面部特写皱眉头嘴角抽搐额头冒汗痛苦的呻吟咬嘴唇歇斯底里等等等等下三滥的伎俩一点儿都没有,她只是慢慢垂下头,重心左右移动,用胳膊支撑,犹豫,下车,靠着墙,蹲下,太自然了!

太顺畅了!

太细腻了!

让人如饮醇酒,如沁甘霖,侯孝贤是得道之人。

这虚构的真实有它自己的自由意志和生命力。

电影结束了,里面的人却在某个空间里活着,他会做什么,她会吃什么,她又会说什么,我仿佛都看得到。。。。。

 6 ) 阳子的东京

这个电影有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构架:女孩有了身孕,她不打算结婚,她打算把孩子生下来。

侯孝贤通过细致入微的镜头语言、散文式的叙事结构,分别展现了她与父母,与一位默默爱他的男人,与她的恋人之间的关系。

   在镜头的推进展现中,影片画面并没有承载太丰富的信息量。

它需要观众的参与和感受,一旦进入了他所构筑的时空中,观众的情绪成了主体,导演只是营建了一个观照自我的载体。

   侯孝贤被认为是具有“抒情诗人”气质的导演,而他的电影则在叙事结构上,则呈现出了散文的文体特征,即在松散甚至是虚构的故事情节中蕴含充沛的真实情感。

这一点与小津有所不同,小津电影安排严谨,每一个镜头、对话、构图都有细致的计划,人物的命运在故事的展开中一点点表现出来,最后甚至是指向了虚无。

如《东京物语》中那对老夫妇的遭遇,对骨血之亲的质疑最后还是敌不过对生命逝去的无奈叹惋。

      在这个故事中,这个女孩从小就失去了母亲。

梦境的反复出现最后使她平静地对小元说,现在的母亲不是她的亲生母亲。

丧母使儿童的身份提前结束,阳子一直在以少女的身份对整个世界进行感受。

这就使孩子的出现更加不同一般。

在失去母体的庇护之后,她终于有一个机会给予一个小生命生长的场所。

这种血脉的联系非常有趣,甚至可以忽略了父亲的身份。

它只是母亲孕育的产物。

因此,阳子可以不选择婚姻而生下这个孩子。

也许在她的心目中,母亲是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的。

   这也是一个生活在现代大都市东京的女性所做出的选择。

生命的离开还是开始,这些都是重大的抉择。

少女的恋人是隐藏的,她的决定是重大的,而身边又是多了一个人的陪伴。

电影刚开始不久,阳子坐着电车来到小元的书店,接着是一个大约达五分钟的长镜头,他们继续讨论着她的梦境,小元尽力帮她寻找梦境中的原型。

小元是阳子的倾诉对象,在书店、咖啡馆、电话线上,她能够对他道出往事和秘密。

但他们二人的爱情描写始终是很隐讳的,在与台湾商人恋爱之前,小元或许只是一个亲切知心的朋友,或许曾经有过一段感情。

而在恋爱之后,阳子决定开始一种新的生活,他们的关系或许也会有了一个新的开始。

  影片中经常出现阳子乘坐电车的场景。

她在东京众多繁忙交错的交通路线中行走,寻找,醒着,睡着,思考,惆怅。

她与他的电车交错而过,最后相遇。

   小元录下了电车的声音。

采集生活中令人难忘的声音,记录下了阳子这一段难忘的记忆。

就像韩国导演许秦豪的电影《春逝》那样,生活中的各种情绪终会消散,但尚优将声音记录了下来,成为了人生一段难忘的经历。

  影片结尾采用了开放式的结构。

最后,车站的相遇似乎预示了什么,他们之间或许存在着真正的爱情。

http://blog.sina.com.cn/myblog/article/article_reader.php?blog_id=49faaebe010005gd

 7 ) 咖啡时光和其它

因为读“最好的时光”一书,就重新找侯孝贤的电影来看,其中“风柜来的人”、“恋恋风尘”叙述的都是少年情怀,但融入了家园故土,那份初入世间的愤怒不平、青涩动人的青梅竹马,于朴素自然、不动声色的画面中展开,更显得博大关爱。

十年前领悟到的情怀,至今还是温暖于心。

有那么几次,眼泪几乎要抑制不住地涌出。

这次重读,发现了侯的与众不同。

在一大批受西方新浪潮电影影响的80年代崛起的导演中,他是最东方的一个,除去受小津影响的摄影基调,他电影中的人物,也都是东方式的,隐忍、含蓄、不擅言辞。

即使是少年孟浪、都市喧闹,也让你感受到一个老人在抒发着对于美好过去的惆怅与哀愁。

那种乡愁氛围,他一直以离别后的怀恋来参照,仿佛活了一世,其实还只是原地的心境。

他总要以一个人物为轴心,展开对于整个家庭的观察,走出故乡,相当于走出了家,走出了幼稚的青春。

走出来的,终究还得回去。

几乎每部片子里,都有主人翁再回到乡土中的情节。

这唤起人内心被掩埋很久的温柔,即使身处一切都被瓦解得支离破碎的时代,你仍然可以走进侯孝贤的电影,去学习细腻地感受被时光冲刷掉的美好、安静、沉默,学习旧日子的醇厚善待。

“风柜来的人”有一个堪称伟大的结尾,我以前看的时候没注意到,像是一个人内心的爆炸,在最爱的事物被毁灭时,必须要无所谓,当作没有爱过也无所谓失去,此种重负,加诸少年身上,仿佛是成长的痛苦,让人揪心。

侯的叙事很像散文,淡泊和不经意间,一点点浸润,像风情画中的故事。

他从不过于紧张地扣住什么“主线”,而是将故事的逻辑掰碎,撒在每个细节中,让你领悟到生活的缓慢、那背后的大悲愁。

很多处转场镜头先交代的,是日常琐碎、无关故事的推进,但是都非常准确地交代和暗示了人物关系、心情。

忽然间,一句话或是一个表情,你就知道发生了什么无可挽回的。

“咖啡时光”是第三次看了,仍然很喜欢。

阳子故作轻淡地对母亲说出心事,父亲坚决保持沉默的表情,都发生在准备食物、端茶倒水、互相客套之后,因为是父母来东京看望独居的女儿,那种陌生、小尴尬,都由着此前女儿怀孕的事而紧张起来,戏味十足,都让人感受到大师在处理细节上的耐心与从容。

阳子在地铁车厢的角落里紧锁眉头,接着并没有她眩晕或不支的交代,而是等到车到站,她坐在地铁门口地上,打电话告诉对方,因身体原因取消约会。

观众才了解原委。

这种处理手法,既脱俗又贴合阳子的气质,让你觉得作为一个旁观者,你能看到的就是这些,不夸张、不激动,好象是一个冷漠的跟踪者,体察着一个有着自己独特思想的少女的丰富内心。

在生活里,如果我在一个地铁门口看见一个少女在打手机,也就是那效果。

结尾那首歌的歌词,交代了阳子内心最美好和隐秘的个人理想,在无轨电车环绕的城市丛林中,娓娓升起,真是诗意盎然。

在这几部侯的电影中,对女人的描述,都有一些相同的笔触。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喜欢拍女人晾衣服,每部片子里都有,“咖啡时光”中甚至出现在开始。

在阳台上、小土坡上,穿裙子走来走去,人有时候走出镜头外,就让你看那些花花绿绿的衣服。

这也许包含了侯对于女人的一种朴素而优美的愿望吧。

作为中国人,不看或看不懂侯孝贤的好,实在是人生一大损失。

 8 ) 侯孝賢監督の『珈琲時光』の撮影が東京で始まっている(蓮實重彦)

八月一八日の月曜日、不思議な体験をしました。

その機会を与えてくれたのは、侯孝賢監督です。

小津安二郎にささげるべきオマージュとして『珈琲時光』を日本で撮影中の彼から、出演依頼を受けたのです。

「出演」といっても、エキストラとして画面の一部にちょっと存在していてくれればよいといった程度のもので、もちろん台詞などありません。

実は、前作の『ミレニアム・マンボ』(01)のときにもそんなお話があり、いかにも光栄なことではありましたが、当時は定職をもっていた身でもあり、週末に那須の温泉客として湯船に浸かっているだけでよいという侯監督の言葉に添うことはできませんでした。

今回は神田の古本屋の客の一人だという。

喜びと緊張とで足をもつれさせながら、指定された誠心堂書店にかけつけました。

東洋の歴史や文化を扱う書物ばかりを集めた誠心堂は、いわゆる古本屋街からやや離れた白山通りに位置する小さな書店です。

そこでの撮影というから借り切っているのかと思っていると、カウンターには浅野忠信さんがぽつねんと座っているのに営業はストップしていない。

実際、キャメラに指示を与える侯監督の脇をすりぬけるようにして、お客さんが何人も入ってくるのです。

なかには、何冊か本を買っていく人もいる。

すると、レジの前に陣取った浅野さんが、ややはにかむようにして奥に控えた本物のご主人を呼んで支払いをして貰っている。

何か気配を察して入りにくそうにしているお客さんには、私が「いらっしゃいませ」と声をかけ、入ってもらったりしました。

もちろん、撮影には時間待ちがつきものです。

侯監督は、近くの喫茶店を指定し、そこで待つようにというので、通訳の小坂さんの案内で、表通りからやや離れたところにある古びたコーヒー専門店に腰を据え、時間を潰していました。

『珈琲時光』という題は、監督の説明を理解した限り、親しい人々とコーヒーを前にして過ごす貴重な時間の拡がりといったもののようで、まさしく私は珈琲時光の何たるかを一人で体験していました。

不意に、建て付けの悪そうな扉を押して侯孝賢が姿を見せる。

幾分か緊張して彼を迎えると、撮影ではなく、昼食への招待でした。

ほかが満員だというだけの理由で、近くの台湾料理屋に入ると、ウェイトレスの何人かが、中国語で「侯孝賢さんですね」と声をかけ、目を輝かせている。

「ええ」と彼は何の気取りもなく答え、われわれはのんびり食事をとりました。

小津のカラーがいまはもう存在しないアグファだったとか、そんなことが主な食卓の話題でした。

私の「出演」場面の撮影が始まったのは、午後二時をすぎていたでしょうか。

現場では、監督が、浅野忠信さん、一青窈さん、それに誠心堂のご主人夫妻に、丁寧に紹介してくれました。

キャメラはレジの奥くに据えられて、ほとんど見えない。

私が指定されたのは、一つの棚の前からレジの前を通って別の棚に移動し、そこで一冊の本を選んで支払いをすませるというものでした。

その間、古本屋の若主人である浅野さんが、一青さんに、モーリス・センダックの絵本について、何やら説明している。

そこに割って入るように、私が書物を買えばよいというのです。

侯監督は、どれでも好きなものを買えという指示しか与えません。

スタッフの一人がポケットに一万何千円だかを入れてくれました。

ヨーイもスタートもなく、いつの間にか撮影が始まっている。

さきほどの喫茶店の主人が出前でコーヒーを持ってくるのですが、そんな話を聞かされずにいた私は、ごく自然にその姿を見送ってから、買い物をすませ、浅野さんがくれるお釣りを握りしめて、外にでました。

白山通りには、軽トラックに積まれたヴィデオ画面の前に侯監督がしゃがみ込み、まだ店内で続いている演技に見入っている。

それを見たとたん、からからに咽がかわいている自分に気づきました。

そして、お釣りとともに本を包んで手渡してくれたときの浅野忠信さんの微笑が、この世のものとも思えないほど澄み切っていたことを思い出しました。

あれこそ、スターの瞳というものなのでしょう。

しかし、『アカルイミライ』の、そして『座頭市』の主演者であり、いまは『珈琲時光』の主演者になろうとしているこの大スターと「共演」したという実感は、まだ現実のものとはなっていませんでした。

撮影が終わってから、侯孝賢は通訳の小坂さんとともに日本語の台詞回しを確かめている。

じっと小さな画面をのぞき込んでいた彼は、やがてスタッフの方に向きなおり、OKのサインをだす。

それから私に、買った本は記念に持ってかえるようにというのです。

「ところで、何を買ったんだい」。

『妖怪』という題を示すと、にっこり笑って署名してくれました。

だが、それにしても、リハーサルもなく、たった一つのテイクで本当に撮影は終わってしまったのでしょうか。

完成された『珈琲時光』に私の姿が写っているとは到底信じられぬまま、不意に現実感を持ち始めた八月の湿気をかきわけるようにして、『妖怪』で重さをました鞄をかかえて現場を離れました。

あの場面は、間違いなく最終的な編集でカットされるという深い確信とともに。

2003年9月Copyright (c) HASUMI Shiguehiko & MUBE

 9 ) 初恋

有一位女孩想从新过上一种全新的生活,夕阳的红光照在海边上,妈妈的身姿,看的令人眼绕,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和周围的一切一起,时光永远在停留。

少女之心想要深深在藏起。

谁也没有料到初恋会来的这么快,女儿,从大人的角度回过头来,看一看,总是很多让人不可以放心的事,到了最后,情感之花勇敢的绽开了,活着真好。

 10 ) 数进扁桃——《咖啡时光》之拟

说侯孝贤的文字已然充栋,便是没有新作推出,隔些时日总有人发乎于情,蹈乎于笔,略带虔诚的供些辞气。

而侯孝贤的魔力就能像马尔克斯笔下那个吉卜赛人手里的磁石,“早就丢失的东西也从找过多次的地方兀然出现”(《百年孤独》)。

而侯孝贤帮我们找回的约莫就是某种过往或是当下的时光,而这部《咖啡时光》亦是如此,只是有了味觉的概念。

但凡好东西是要用等的,大抵这样的方式本身就已经是领受。

《咖啡时光》没有想象中的长远,也不显山露水,松竹映画把导筒交到侯孝贤手里,定是想为小津安二郎找一个肯态贴心的,为他的百年诞辰洒一杯清酒。

所以侯孝贤还是领会了的,虽有貌合神离,然总一五一十的在镜头上趔趄摆布开了,一百多分钟下来,侯孝贤还是侯孝贤,小津依然是小津。

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有一部片子叫《Tokyo-Ga》,一般都将之迻译为《寻找小津》,似有一厢情愿。

文氏实际上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观察当时的东京,将影像问题连同现代城市的生活模式一并思考。

《Tokyo-Ga》向小津致敬不假,事实上却更重於揭示父辈代的电影观濒临消殆,藉影像的“失真”切入现代的影像危机。

而2005年的侯孝贤恰要表现此种危机,将之看成是跳脱小津的时机也未尝不可。

作为十个巴黎方可相抵的现代东京,一个今时日本社会的极景体,传统岌岌垮坠。

小津在《东京物语》获得《电影旬报》十大佳片第二名后说:“我试图通过孩子的变化,来描绘日本家庭制度的崩溃”。

《咖啡时光》里少女阳子,新一代的日本人,已然不再囿于半个世纪前尚且牢固的秩序之缚,向往更为年轻、更为自由、更为个人的生活方式。

少女阳子的职业是自由撰稿,她一个人离开家庭在东京栖居,怀孕且不曾动念婚嫁,她选择将孩子诞下,做一个独立的未婚母亲,而她的父母在得知此事后更多也只能是抱以沉默……在阳子身上,侯孝贤为我们悄悄洇开了半个世纪以来日本社会与家庭、千头万绪的不变与改变。

现时代东京的生活状态,更多时候是电车里一场小睡,榻榻米上叉手叉脚的无心无思,半夜醒来厨房里的一顿宵夜或者林林总总的咖啡馆(食肆)里静静独坐的时光——芜杂、喧嚣、忙碌的表象下,静默依然,且多了一分孤独况味。

即便偶有街景和大范围的取景,画面依旧拥挤而局促。

人与人恭敬谦和,邻里间躬亲有加,在在重复着“你好、谢谢、对不起、打扰了、抱歉……”之类的客俗礼让。

此等细碎而井然的言语漂浮于促狭的城市日常生活空间中——而这两者的叠加,看来便是作为繁华大都市的东京,和我们所熟知的侯孝贤电影里的台湾乡村大相其异。

《咖啡时光》中的人物大都是有过故事的,带“故事”上的场。

侯孝贤却通通剪去。

这是他向小津学得来的匠气,可侯孝贤毕竟不能是小津,他没有宝相庄严,只是凌乱气韵。

他亦回不到《东京物语》或是《晚秋》的景幕当中,而侯孝贤找到了东京密网轇轕的城市列车图景,寻着了都市自由的落脚点——咖啡馆,亦是新一代崇尚自由的年轻人于审美扩张时代的寄生和团缩。

所以淡定的生活未为了然,“更大的破坏要来”(张爱玲语),咖啡毕竟是带味的,苦可以是美,像德语诗人保罗·策兰所写的:“使我变苦,把我数进扁桃。

”(《数数扁桃》)

《咖啡时光》短评

离《南国》差距很大。人物反应其实有刻意放慢的痕迹,露了马脚。李屏宾过于滥情的运动非常泄气(尤其是部分镜头结尾的时候),之后侯的电影里也屡屡出现这个问题。或许只有拍曼波和海上花的时候两个人是合拍的。片尾曲也比较泄气,像是将没完成的部分和盘托出,不如《南国》生生堵住情绪。

6分钟前
  • Lies of Lies
  • 还行

影片唱起的片尾曲提醒了我这是一个不刻意的结局,意料的包容,出其的平静,以及惯有的隐忍和克制,是父母对于女儿怀孕的态度,亦是阳子对于她接下来人生的态度。一切都是生活的滋味。

8分钟前
  • Lunar
  • 推荐

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咖啡时光》,今早收了票,打车来还迟到了8分钟,注意到左边坐着一位戴鸭舌帽的先生。放到中途资料馆停电了[发呆]…然后发现左边的就是廖庆松老师激动焦急的犹豫了10秒钟,签名合影了…和廖桑一起看完了咖啡时光[爱心]~一位漂泊东京的怀孕女孩的故事,缓慢又温婉~日本咖啡的香气和电车的声音在空气中弥漫~廖桑笑了几次(浅野忠信画的电车子宫漫画中的婴儿眼神忧郁、女主和妈妈找邻居借清酒妈妈觉得丢脸)。一会儿映后结束就去上夜班啦,顺求一张26号的《海上花》谢谢大家[爱心]🍀✨

10分钟前
  • anixiao
  • 力荐

大师的烂片,看到15分钟,不知道要讲谁的故事,又从何讲起。又坚持看到30分钟,就不看了。唯一记住的脸,就是浅野忠信的,也是因为早就认识他,其他谁是谁,完全搞不清。

14分钟前
  • walnut
  • 较差

和朱天文原来的分场脚本比较,侯孝贤只保留了其中的几场戏,其余所有聒噪的部分都剪掉了,尤其结尾居然以沉默的收音来表现,原本该是窈在电车里对着浅野唠叨个不停,然而电影中他们都没有说话。

16分钟前
  • 暗地妖娆
  • 力荐

在家时重新又拿出朱天文的那本书来 忽然觉得又开始看不懂这剧了

19分钟前
  • 子曰
  • 力荐

我沒有看懂,或許它也不用被怎樣的看懂,但我喜歡陽子的生活和個性

22分钟前
  • 低調小姐 - VG
  • 还行

虽然我喜欢侯孝贤,但这个还是太闷了

26分钟前
  • 小威不怕怕
  • 较差

而我们,在这平淡似水的生活里,为了一点点涟漪而触动,其实平凡本身,才是真实

31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力荐

第一个镜头是电车,最后一个镜头也是电车;女主是每天搭电车的作家,男主是喜欢电车的二手书店老板;影片有大量电车的空镜头,也出现了都电荒川线、山手线、高崎线的身影……如果说这还不是一部电车电影,那还有什么电影是?12年前初看此片时喜欢酒胜于咖啡,现在没有咖啡可能一天都过不到头。荒川线的8500型和7500型太好看了,让我格外怀念那套租出去的公寓。每天清晨推开窗户,便能看到开往迪士尼的11号线从嘉定新城驶出,载着一车睡眼惺忪的乘客。

33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泛着蓝绿颜色的室内阴天,是一下子与每一个人类连结的魔法,我们都曾经在这样的室内里无所事事,任由一只猫走过,看窗帘起落,无所事事。这是侯孝贤通用的9又3/4站台,我们就到了电影里。

36分钟前
  • 小馁诺娃
  • 力荐

一知道台灣電影不能去除的小清新風格來自哪裡了吧,就來自大名鼎鼎的侯導,所以我堅持認為相比于這位侯導的貢獻,他對台灣電影的負面影響簡直更大,以至於直到今天台灣電影也擺脫不了這種小清新的文藝氣質,真是讓人作嘔。二對於這種醜陋並且矯情的女人真是深感無力,對於這種家庭關係也表示不予理解

37分钟前
  • esp吃梦香菇
  • 很差

最喜欢的是结尾伴着音乐的独白~~浅唱

38分钟前
  • T.L.P
  • 推荐

(7.5/10)没有廖庆松的讲解我真没法第一时间领略这个内涵。廖庆松的大意是:都市中逐渐坚强的一个女孩子。我重点关注的地方在于,虽然这是为纪念小津诞辰百年而作,而且有很多人把侯孝贤和小津做类比,但这两位真是差异很大的。仅就对空间的理解而言,小津是在解构空间,侯孝贤是在构造空间。

43分钟前
  • cliosong
  • 推荐

虽然说是纪念小津,还请了日本演员,甚至很多人觉得有日本文化的灵敏和电影画面的欲言又止般的氛围相当明显,总体上除了最后二十分钟,其他一直处在积极酝酿却孕育不得的气息中……但归根到底还是一贯的侯孝贤风格,唯一的要素也许是侯孝贤的营养重要来源是小津。

47分钟前
  • 王贤
  • 推荐

只有坐在桌前对着怀孕不结婚的女儿温吞吞吃饭,急匆匆喝闷酒的父亲很小津。寻找咖啡的电车时光,所有人都似有似无的联系着,像只是通行途中的背景声。太慢了,慢得故意了。

49分钟前
  • sss
  • 较差

没看出和小津安二郎有什么联系,除了都是讲述平凡不过的故事

51分钟前
  • ஐﻬVincentﻬஐ
  • 还行

我最不喜欢的侯导的一部片,完全可以拍成微电影啊,浪费这一百分钟。

54分钟前
  • 荒人
  • 还行

此为侯孝贤为纪念小津诞辰100周年而拍的电影,情节松散,或者可说无任何剧情,所摄基本俱是女主在讲电话、等车、坐车或在去车站的路上~唯一预表达女主反传统“不结婚、独立养孩子”的新作派,却如蜻蜓点水一般,稍点即止。女主、其父母、朋友间均无甚沟通,总之,电影仅仅貌似小津,平淡、平静,但神却不似,或根本不是!小津再散淡、琐碎,他内里的情感流动是感染人的,而这部片,仅有皮囊,但缺少灵魂。

58分钟前
  • 楚凝
  • 还行

这片子谁能看下去,我请他喝咖啡

1小时前
  • 不吃米饭BCMF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