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头血浆不要钱,基本属于“少儿不宜”的类型。
丹尼尔大概是急于摆脱哈利波特的光环,在“糙”的道路上一往无前,颇有几分小李子的路子。
故事取材其实也不太新鲜,类似的网络直播题材已经不少,丹尼尔从一名苦逼程序猿,蜕变成键盘侠,然后忽然之间变成网红,笑果还是非常有的。
不过,故事对于程序猿可没什么好感,可以感觉到对程序猿深深的恶意,丹尼尔没剃光头,已经是最大的善意了。
键盘侠这个种群,基本和“宅男”直接挂钩,丹尼尔在现实中郁郁不得志,也就在成为键盘侠的那个瞬间,可以放飞一下自我。
不过,这种放飞,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肆意的言论,终究要遭到制裁。
不过,故事里头只是用“反派”来善意提醒,别做键盘侠。
或者,故事本身,并不像拔高自己,对于现实的挖掘,还是留待给自己。
所以,达尼尔被“腰间持枪”,被辣手保姆追得屁滚尿流,还不失时机的插播一句——自己多年没有不看手机走路的经历了,天空竟然这么清晰。
辣手保姆,在故事里头绝对是个狠人,但在故事里头,遇到魔法加持的丹尼尔好像有点失灵。
最后还不得不陪着丹尼尔演一场“死去活来”的大戏。
不过,丹尼尔作为一个“演过死人”的演员,这点难度,一点也难不倒他。
丹尼尔在故事里头,穿着睡袍跑了大半个街区,就是为了拯救自己的前女友,宅男本色活生生的演绎成了英雄本色。
故事的台词相当的简单粗暴,部分道具也是直接拉低下限,看起来还是相当解压的。
不过,故事老早就告诉我们,这个可不是“解锁游戏追妹子”的俗套。
人前女友,对现实认识得一清二楚,而丹尼尔在成为“网红”的过程中,领略了一个道理——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
导演大概对史泰龙情有独钟,太多关于史泰龙的符号在镜头中出现。
俩人拿的“武器”,都是一样一样的。
台词的照顾,也是不遗余力。
甚至最后,丹尼尔的戒指,也是缩水版的《敢死队》。
最后一个问题,这个IP是个什么鬼。
最初看到“喜剧”标签的时候,我还是抱着看个乐子的心态按下play键的,毕竟,罗恩,这玩意可比魔杖带劲多了。
可能是我不常看这种b级片的缘故,赤裸裸的暴力美学场面刺激着我分泌了不少肾上腺素,但是肾上腺素带给我的不是爽快,而是恐惧。
这恐惧在红色液体喷溅之前,就已经产生了。
迈尔斯始终是被动的。
从开头的随波逐流到结尾的身不由己。
游戏规则不是为他而定,他也始终没有跳出游戏规则的手掌心。
游戏结束了,他也成功“进化”成了杀人机器。
瑞克托说的每一句话都成了真。
从键盘侠到杀手,即使出发点是“正义”的,他也还是向内心的原始欲望屈服了。
迈尔斯,如同当代无数的文明人一样,生长在现代社会的温室里。
和平的表象迷惑了每一个人,于是他们为了宣泄内心的欲望选择成为键盘侠,打嘴炮。
但是走出网络,现实社会一直都很残酷。
为了养活自己和家人,奋力榨出每一滴汗水,拿到工资,然后周而复始,这样的生活不比开枪杀人好过多少。
杀手用别人的命换钱,我们用自己的命换钱。
而每一个挣扎着求生的人之间,又连缀着无数的算计,阴谋、背叛……这些琐碎的斗争又比子弹和刀刃温和多少呢?
而大家总是选择麻痹自己,用种种距离遥远而看似安全的娱乐。
迈尔斯对着摄影机控诉观众的冷漠,而屏幕前的观众报之以嘘声和中指。
他们并不真的喜欢迈尔斯,只是看着他做困兽斗而找乐子而已。
像这一幕一样的讽刺桥段还有很多,而且我不认为这是导演刻意添加的成分,因为现实本就如此沉重。
我想到了身边一些有所作为的人。
我时常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一种“狠劲”。
这种狠劲,有多少成分是这种嗜血的欲望、这种战胜他人的原始本能呢?
庸才当键盘侠满足自己的本能,而这些人通过“有所成就”而满足本能,是这样吗?
如果“论迹不论心”的理论总是成立,那么这些人的动机也值得效仿吗?
人类世界总是无法真正实现和平,是否就是因为我们人类能够发展到当今水平的源动力离不开这种野蛮而残暴的本能呢?
又或者我只是羞于承认自己甚至没法变成野兽。
我想到了我从未读过的《三体》中的一句话:“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在不属于我的游戏里,我有别的玩法吗?
跟电影没啥关系,就是想起来了比夜还深的黑里 众星都阵亡无数饥渴的瞳孔 比月还要亮自我满足的欲望 比梦还要想隔着荧幕成了英雄用距离埋葬真相且让谁为你鼓掌天就快亮......键盘不停敲响 仿若演奏唢呐只要拥有假象 我们就有希望 天花乱坠荒唐 都像国色天香你的我的他的 她的谁都一样 躲在虚拟的世界 谁也都伟大毋须负责的说法 讲起来最爽践踏别人的小丑 都成了偶像有了帐号才敢狂妄在自卫的舞台上让同流与你击掌天就快亮......再来更多视窗 不睡也都不怕只怕醒来以后 又是苦痛挣扎都有魔鬼力量 更有天使长相你的我的他的 谁的地狱和天堂天都已亮......键盘就像唢呐 兴高采烈奏响 只要拥有假象 前途无可限量 天花乱坠荒唐 吐露绝色芬芳 你的我的他的 她的谁都一样 再来更多视窗 不睡也都不怕 只怕醒来以后 又是三千乱髮 不管地狱天堂 撒旦也都不怕 只怕生活以后 王子打回青蛙
看资料才知道 半路枪手 的男主角是哈利波特。。。
于是就更想把写影片介绍的人扔进游戏里爆蛋。
明明讲的是键盘侠骂人太狠,被杀戮游戏公司盯上被迫成为杀人机器去完成任务嘛。
估计是全球第一个讲键盘侠的电影吧,不然一个超级B级片怎么打动哈利波特。
导演做视效出身,镜头剪的那叫一个碎,各种血腥场面加下半身台词那叫一个爽。
唯一可惜的是美国没淘宝,很多血浆用了红水粉代替,仔细看有些穿帮,毕竟淘宝血浆不贵,而且粘稠度和静脉血相当,加点水也可以冒充动脉血。
出品方是狮门,也是牌子了,半路枪手 整体故事和饥饿游戏武戏场面相当,又没想过讨好中老年观众,于是怎么过瘾怎么血腥怎么招呼。
在漫威和Netflix之前,狮门绝对是年轻观众的首选,也凭借青少年题材横扫了好莱坞八大,米高梅破产也有狮门抢走市场的功劳,毕竟一山不容二狮。
但随着85后观众长大,狮门的市场份额也渐渐被漫威宇宙和更新的Netflix抢走。
半路枪手 可能是狮门想重新培养05后观众的一个信号。
故事重新简单,场面更加刺激,成本看起来也不算高。
顺便还骂几句键盘侠,让中老年观众觉得爽。
比较没想到的是电影里描述的美国键盘侠会是三十多岁的中年,毕竟我们的键盘侠大多已经不举。
看哈利波特网上一顿喷,赶紧记下来,以后谁怼我就拿这些词儿怼回去,那个爽啊……然后被喷的上门了,手钉上枪去和女杀手打吧……爽啊……要是喷我的我也能上门这么伺候就好了,不过不钉枪,钉啥呢……钉两二锅头瓶子好了,你不爽就喝吧……喝死你算了……可是 nova既然演过武打片,怎么不能拔出大刀片子乱砍不过哈利波特一路接这种片儿,也不知道将来如何了,不是大成就是大衰吧
自毁式转型刚写了篇将偶像转型难的文章,突然又想到一个演员,可说是“自毁式转型”的绝对执行者。
《复仇之角》剧照他就是丹尼尔·雷德克里夫,曾经的「哈利·波特」,那个无人不识的男孩儿。
中国观众亲切地称其为“蛋妞”。
“蛋妞”在《哈利·波特》系列之后,就开始竭力想要摆脱魔杖小男孩儿的既定印象,于是接了许多堪称神奇的电影,完全没有偶像包袱、也丝毫不在意形象。
你说他长残了当然也可以,可我觉得,他就是主观上想毁掉那个「哈利·波特」,哪怕面目全非,也要成为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瑞士军刀男》剧照从《黑衣女人》里的丧妻律师,到《复仇之角》里的犄角魔人,再到《瑞士军刀男》里的万能尸体……他近几年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似乎全都是不太正常。
而在这部我期待了很久(对,我喜欢Cult电影)的《腰间持枪》里,蛋妞更加放飞自我:扮演个穿着睡袍、短裤和熊爪拖鞋的死宅,结果半路拿起了双枪,在成吨血浆和爆燃火光中,杀了个莫名其妙。
“罗恩,这玩意儿比魔杖好用多了!
”我期待《腰间持枪》,很大程度取决于早前看到的一张流出剧照:
《腰间持枪》剧照魔改版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知道这张魔性的剧照出自哪里——也没去查,事实上,我内心深处还真希望《哈利·波特》出一期这种恶搞的。
后来知道了《腰间持枪》这部电影,我甚至为它飞了趟加拿大。
实话实话,电影其实称不上什么大作,但它强在足够刺激、足够颓废。
电影中,丹尼尔·雷德克里夫扮演的迈尔斯,是个游戏公司职员。
同时,他也是个资深宅男,没事就在网上怼天怼地,用各位熟悉的说法说,他就是个“键盘侠”。
键盘侠迈尔斯所在的城市叫弹片城,这是个夸张的地方——事实上,整部电影都很夸张,是完完全全的漫画游戏风。
迈尔斯卷入了弹片城的一场“吃鸡”性质真人秀:就是找一群精神病、社会垃圾和职业罪犯,让他们自相残杀。
整个过程通过无人机和满街的摄像头直播。
想想就挺好看的(误)。
然后这档真人秀也有排行榜,榜首是个妹子,叫尼克斯。
尼克斯这个妹子可说是电影的亮点,飒得不行,彪悍凶猛到让人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她的杀气。
《准备好了没》剧照扮演尼克斯的演员萨马拉·维文,刚刚出演过话题B级片《准备好了没》,杀光了电影中的老公全家。
这回又带着小哈利大杀四方,也真是性感。
最后死宅键盘侠直捣黄龙,毁了恶心真人秀的总部,把该杀的、不该杀的都杀了;同时他自己,也是该露的、不该露的都露了。
可以说,这次蛋妞又把“自毁式转型”,发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喜欢游戏风、动漫风、杀伐果敢、黑色幽默的朋友,《腰间持枪》是为你定制的。
他是对的很多人感叹于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的自毁、颜值崩塌,但我觉得他是对的。
只有通过这样的毁灭,他才能摆脱哈利·波特的阴影,成为真正的演员。
而这个过程就是痛苦的、扭曲的,他只是把这份痛苦和扭曲融入了选角中。
他失败吗?
不,我觉得他正在接近成功。
要知道,距离最后一部《哈利波特》正传电影上映,已经过去了八年。
这八年,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并未淡出人们的视野。
尽管他主演的电影没有拿到很高的评分,票房也不过如此。
但他一直在镜头前,拼命、百无禁忌,热度依旧。
这难道不比那些童星强无数倍?
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作为一名演员的尊严:对于未来的期待,和对于表演的热爱。
衷心希望蛋妞能够更上一层楼,完成突破。
大反派在结尾部分,对主角大喊:“是我让你成为了一个男人”。
或许是这样吧,我们的主角从一个爱口嗨的键盘侠变成了一个真男人了。
但考虑到发生的一切,这真的是一个好结局吗?
在这之前,我们的主角尽管有个糟糕的上司,但也衣食无忧,有一个可以两肋插刀的好基友。
(在主角逃出公司的时候基友也是冒着吃枪子的危险替主角吸引敌人注意力的),而心心念念的前女友也有希望复合。
然后在一切过后,天降的妹子为了主角自我牺牲了,基友被枪杀了,虽然救下前女友,但也没办法再复合了,工作也失去了,自己成了看客们的取乐对象。
而换回的是自己成为了一个英雄——而英雄的使命就是面对接下来全世界的无尽的战斗,可能会倒在某处战场上,但是就算他最终打倒了全部敌人,又能回到哪儿呢?
然而说到底英雄说到底,就是这样的。
成为英雄的途中会失去很多,所得到的只是无尽的使命与责任。
不会有什么鲜花与掌声,说到底能从自己的工作得到聚光灯和追捧的是明星而不是英雄。
也许这个结局并不团圆,却很十分贴切。
只是对于主角来说,做之前的那个宅男可能比成为英雄更幸福一点吧。
如果你也被这张图逗笑过,那你一定也和我一样期待到底丹尼尔要怎么用这双手枪打手枪,我是说擦屁股,前三分之一就像我的第一次(所有的第一次)一样,so fun!
反套路~我喜欢,但在世界观展现之后就是索然无味了,套路,都是套路,俗套的大杀特杀,俗套的洗白必死,俗套的弱智反派弱智警察,俗套的就算没学过开枪也可以枪枪爆头,别的不说,宅男体力能这么好吗?
宅男也会有女朋友吗?
还有别的国家真的就不控制一下直播行业吗,啥啥都能直播(顺便吐槽一下异度侵入的直播杀人),还直播杀人,国内超管分分钟把你封了,如果电影是想讽刺网络喷子和观看直播的冷血观众,那最后观众还是观众,喷子还是喷子,一切都一成不变,除了主角变成了海扁王。
口吐芬芳被教做人——《腰间持枪》
今天聊聊电影《腰间持枪》。
片名Guns Akimbo (2019),别名玩命Online:双枪对决(台) /半路枪手。
这是一部强调视觉效果的R级爽片。
影片里通过生活不如意的男主角迈尔斯,狠狠地将一切不顺眼的事物痛扁一番。
观众们也可以借着爽片无底线的欢乐90分钟。
迈尔斯的身份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怪胎集合体。
他是一名资深宅男,热衷于各类电子游戏,没什么钱财,每天蜗居在巴掌大的房子内,本职工作是一个程序猿,编写一些毫无营养的手游圈钱,业余生活是在网上做喷子,喷天喷地喷空气。
感情方面,目前还是单身,被女友诺娃甩了,继续快乐单身汉生活。
工作方面,每天被上司PUA,上班就是挨骂。
迈尔斯为了发泄生活中的不如意,在网络上各种对线喷人,狂喷自嗨、口吐芬芳,说出各种不负责任的话感觉很爽快。
某一天他乱喷的时候,惹到了一个名叫斯基姆(skizm)的组织,结果被人顺着网线找上门来。
迈尔斯开始为过激言论买单。
斯基姆组织可不是省油的灯,组织头目维克多是一名刑满释放人员,长期浸淫违法犯罪活动,拉拢了一群打手黑客,建立了地下视频直播节目。
节目搜罗各地犯罪分子,让犯罪分子捉对厮杀,并进行直播,吸引了上千万观众观看。
迈尔斯喷了斯基姆组织,结果被斯基姆强行安排上,双手被钉上双枪,前女友被掳走当人质,强制性参加厮杀节目。
迈尔斯问天无路、问地无门,只能硬着头皮参加这个倒霉催的节目。
他的对手不仅是连杀47人风头正劲的尼克斯,还有被买通的黑警。
迈尔斯要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还要找机会破除斯基姆组织的控制。
本片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是观众们熟悉的哈利·波特。
成功扮演小哈利后,丹尼尔·雷德克里夫一直在寻求转型,接连出演《瑞士军刀男》《丛林》《困兽之斗》《逃离比勒陀利亚》等一系列不同类型电影。
这次在爽片《腰间持枪》中,他依旧是自毁形象,用极为夸张的扮相挑战自我。
丹尼尔这么拼命的目的就一个,希望观众们多看点儿电影,别每次提到他只会说哈利·波特。
女主角萨玛拉·维文的形象一如既往,都是那种疯狂的漂亮花瓶。
她从《大骚乱》《辣手保姆》《准备好了没》等影片,到这部《腰间持枪》,角色形象保持一致。
漂亮妹子不会只做一个好看花瓶,要做花瓶也是最能打的那一个。
迈尔斯用亲身经历告诫观众,千万不要有“我穷我有理、我弱我正义”的错觉。
迈尔斯的身份设定基本已经是最底层社畜了,工作、感情、生活没有一个如意的,唯一能够找回存在的事情就剩下网上喷人了。
喷的时候可要小心,万一惹到了不管不顾的大坏蛋们,那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迈尔斯被动成为了一位大杀四方的明星,成了前女友眼中的英雄,情绪饱满的爆发和双枪双持成了他的标志。
这个过程付出的代价则是身边为数不多的亲友们,段位越来越高,能够交结的人却越来越少。
社畜被逼着走上一条反抗道路,但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如果可以选择的话,社畜宁愿做一条混吃等死的咸鱼。
《腰间持枪》的主要看点集中在视觉效果,红蓝色调是整部影片主色调。
霓虹灯强烈闪烁,快慢镜头交错,刻意营造一种电子游戏闯关式体验。
熟悉各类3A大作的资深玩家,会在影片中看到许多似曾相识的镜头。
年纪大了玩不动激烈电子游戏的观众们,不妨看看这部爽片,借着狂野键盘侠的双枪双持云游戏一番,重温那逝去的岁月……
口吐芬芳被教做人,双枪双持进阶高玩。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妙看影视
作为一个血浆片,还是十分给劲的。
整个电影的感官刺激绝对是足够的。
枪战片动作片本身就没有太多的内涵,有个主线,基本剧情不崩坏就行了。
就如同《哥斯拉2》一样,别整那些人类的情节,那些个没用的。
观众来就是为了看大怪兽打架,就应该少整那些虚的。
枪给你钉手上,不打行吗?
有点当年看《怒火攻心》的感觉,这个就是《怒火攻心》弱鸡版。
值得一提的是两个亮点,一个是哈利波特突破之作,其实之前这个演员就演过一个作卧底反纳粹的电影,叫《绝对统治》。
也是演的病恹恹的活不起的样子。
还是很好的,足以证明他是个好演员。
第二个是非常靓丽的画面,非常惊艳。
凉暖有色光两面打,有点像早期有色电影做气氛的光源使用方法。
这个效果可参考徐克的《倩女幽魂》除了红蓝光特写,就剩放点烟,但是效果和气氛都能达到实效和最大化。
美术的风格也十分的统一,街头嘻哈文化的标签都用在场景美术上,到处都是涂鸦。
对画面有着精心和考究的安排。
这就够了。
最可惜的是不能穿着睡衣裤衩和老虎鞋到电影结束,剧情要能给这个行套合理安排好的话,影片的整体语言将会上一个层级,得到强化。
-
大师级别的摄影和留白,但长镜头过多,节奏过慢,配乐过少,我没睡着只是因为电影院太安静了很害怕全场只听见我打呼噜🥲
胶片颜色好好看,女生好好看,到最后一幕猛地想起开头那句“这里的水不干净”…啊…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话少,喜欢。
无依之地,寻笼之鸟……演员很美、惊悚配乐、摄影很塔
3.5
3.5+,俄罗斯大师片,痛苦与破败的想象。
#BJIFF2024#听沙丹忽悠 有点冲动的选了这个片子 大家都在不明所以的刷豆瓣
影片像是一个摄影集
C+/ 如此美丽的推拉摇移,把远处和近处的风景都收聚一体,自然形成了一种语境与物的关系。而面包车在蜿蜒的小路上穿行并逐渐成为镜头中心,就像是在一个传说里浮现一般。这种缓慢的“浮现”、逐渐被注目、被光照亮的过程成为一种灵韵的来源,让人物的目光透过拍立得、透过摄影机、透过电影放映变得坚实而致密。但局部的人物关系构建还是有些中空,导致结尾的几层转折都有些突兀。
抱着镭射灯让整间车厢不那么空旷,打开投影机让整座小镇不那么单调。卡车司机游走在寂寞的公路和泄欲的黄碟里,后面骑摩托车追上来同样孤独的灵魂。我跟父亲同在车厢里却无话可说,父亲和我都发生艳遇却都不快乐。前面鱼疫绕路,我们像风车园里的扇片。把母亲的骨灰撒向大海,也把自己的寂寞留在北方。
3.5
北影节打卡。可能是我格局太小以至于欣赏无能,第一次在北影节的影院里睡得很香。
我觉得报看,难以忍受的沉闷,和看安哲老塔不是一个感觉,不是360度运镜就是大师吧😅一部让我中途不停看表的电影
片中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叙事一般,但画面质感很喜欢。
好的意境只是一部好电影的一半,一定还需要有好的故事。2024北影节看了2/3逃跑打卡。
3.5
#北影节 每个人都像蓄势待发的火山,又像露出水面百分之一的冰山,冷峻的侧颜配上隽永的留白,打开车门的时候都会北边的寒冷。配乐也很喜欢,加上风景真的会打动我。可以理解所有人,理解一些细微的情感变化,但没有带入和共情,所以扣一星。其他感受1.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大屏幕,这种艺术品2.我真的晕由远推进的镜头,摇晃、追随、固定机位都没问题,一看推进镜头就头晕……
BJIFF 240425 党史馆
很难不睡着啊,这片子看着就觉得冷、不想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