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久别·重逢

久别重逢,Last Song For You

主演:郑伊健,陈卓贤,许恩怡,蔡思韵,朱栢康,周汉宁,朱柏谦,林熙彤,李尚正,吴启洋,李凯贤,曾睿彤,黄正宜,黄文慧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24

《久别·重逢》剧照

《久别·重逢》剧情介绍

久别·重逢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那年盛夏,少女夏文萱(许恩怡 饰)与少年苏升华(陈卓贤 饰),因一张唱片相遇,但对这段青涩的爱情,不知能走多远…… 多年后,已成为音乐人的苏升华(郑伊健 饰),在人生低谷时,意外重逢夏文萱(蔡思韵 饰)。被病困的夏文萱心痛眼前苏升华变化如此,决定为他送上最后礼物,希望这段旅程能让他找到人生改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空气缇可之夏季篇红箭请确认活动吧IT狂人第二季黑暗收割屋顶足球万能钥匙明日,战争爆发时梦响唐人街最好的青春杰西小森林夏秋篇遗嘱继承者壳中裂缝住我对面的小哥哥老是常出现生命之路女囚灵妒火线居家自制我与沃尔特家男孩的生活第一季铳皇无尽的法夫纳我的丑爹大开杀戒责任光荣之路卧底:费瑞崛起2骄傲的玛丽伙伴

《久别·重逢》长篇影评

 1 ) 感谢《久别.重逢》带我在时空里穿越的一个多小时,感谢电影!

本来想去看《还有明天》遭遇密钥没到临时换片,看了看是音乐题材,卖票的一直忽悠说该片放映仅此一次机不可失,也想让生活多经历些偶然,所以去看了(村里居然公映日前一天就放上了)。

一定意义上不是一部“好”电影,《你好,之华》、《情书》的影子、不加理性克制的泛滥表达、不伦不类的香港日系风画面和故事、混乱的节奏、并不高明的立意、失意中年男人的意淫,甚至和我大学时期拍的一个学生作业构思很像……但另一种层面,个人越来越不喜欢所谓“好”电影,怕经典模式怕套路化怕结构太过精巧让人觉得望尘莫及怕题材太会讨人欢心,所以这一部也可以是非常好的电影,真诚、天马行空的想法涌现、构图、光影、美好的主题,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它强烈地调动起了人的情绪与记忆,明艳的少女喜欢男孩时的雀跃、微表情、按捺不住的小心思、第一次打电话聊到凌晨天空泛起鱼肚白、而男主人公和女主女儿一起在日本海边悼亡逝者的那一幕,第一次让我思索关于永恒,关于生命中那些永恒的爱,关于死亡前夕那些纷乱乱的画面……我对长久的爱没有信心,相信人不一次也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相信时间绝对运动(一定意义上我很像《东邪西毒》的主人公),但这一次,我忽然慢慢回忆那些我过往人生的每一个人,在死亡那一刻,我还会记得谁?

还会和谁的生命有牵绊,会不会有那个所谓的Exactly love陪在身边,我不知道,也说不上话来,只是呆若木鸡,静静看着影院灯重新亮起,我们一个个个体从黑暗中的自处,回到人头攒动的现实世界,听完主题曲、钢琴曲、看着字幕缓缓消失、打扫的人进来又离开,我站不起身,像呆住了一样,年轻风骚的阿姨们说:这样的故事太多了……两个中老年大叔说:这片子挺好的……,嗯,挺好的,我们在同一空间观看这同一方寸的银幕里表现的光影,试图共融,但意义空间不会完全相通,这应该就是我们之所以需要电影、之所以爱电影应该有的感觉。

而我们该如何承受岁月流水的侵蚀,该如何去承受这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爱之重呢,一切都未可知,但应该时刻对生命馈赠的一切悲欢欣然接受,爱是快乐的事情,爱是礼物,生命是一曲盛大的交响乐,生命是赞歌!

(PS:看完好想吃电影里的焦糖布丁,只能在村里没关门的小超市买了几根奶酪棒和液体冰激凌,嗯,我还需要一点酒精,一个多小时之后我仍然在呆若木鸡,后劲蛮大)

 2 ) 不是影评,只是一不小心写太多,短评放不下了

小红书偶然刷到,当时已经上映一个星期了,排片很少,但还是想看看,买了0324中午的票。

上午去找老师投稿,一看手机快11点了,赶紧溜走,回宿舍收拾一下就出门了。

自行车转地铁再转自行车,中午饭都没吃,还是迟到了2min,整场就三个人,进场摸黑赶紧坐下,已经播到了二人再次相见。

长大后的两个演员看起来不像一个年龄段的,一开始我以为蔡思韵就是少年夏文萱了,有点出戏。

本身的故事情节怎么评价呢,小时候可能会被打动,现在无感了,就是青春遇见又错过,成长过程中一直没有忘记又重逢,互相救赎?

对现在的我来说有点幼稚哈哈但是整部剧镜头拍的很美,安安静静的,看完想去长洲和四国走一走;少年时期更好看,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两颗萌动的心慢慢靠近,弹钢琴猜颜色和情景的那段好治愈;许恩怡演的好好,像个小太阳,很灵动很自然,台词的处理很舒服;电影里的BGM我都很喜欢,看完电影就把里面的歌都找出来加入歌单了。

说到歌曲,里面有一首特别贴情景,让人觉得是专门写得,结果发现是96年郑伊健发行的《我的爱》,有点惊讶,这部电影是有他的影子吗…虽然说情节上不是很打动我,但还是哭了,至于为什么,不太清楚,回来后看了些别人的观后感,我想了一下。

可能是因为少年时期太美好,积极向上,心怀梦想,长大后却变得失意了,想做的东西得不到别人认可,不想违背内心但还要维持生活。

可能主要是电影里所表现出的时间流逝带给我的伤感。

2025.03.26

 3 ) 穿越细恐鬼片的纯爱故事

本以为是用《不能说的秘密》来演《初恋这件小事》的日式纯爱,结果是当代《胭脂扣》似的鬼片。

而且还挺细思极恐,女主从90年代末高中生穿越回来能参加自己40多的葬礼,还能坐飞机去日本往海里撒自己的骨灰。

而她这么一往情深(但又嫁做别人妇还育有一个女儿)费周折的穿越是为激发自己高中暗恋男友职业音乐人焕发创作第二春(这估计又踩了简中女权的雷点)。

而久别重逢是指中年郑伊健和高中时的自己。

剧本任性又悬浮,需要钢琴就在医院、居酒屋、空房就会有钢琴,二人没有约却可以默契的出现在同一间民宿,所谓达摩日出的挖坑不埋,而二人多年后在医院的重逢女主看到住院的男主不是问候身体而是一句有时间喝咖啡就暴走。

男主再看到和高中女主完全一样的女主女儿竟也心如止水,看来女主只是单恋。

片子和香港也没啥关系用南方任何海边小镇都可替代。

配乐主要是钢琴、吉他,也有大提琴、口琴、长笛、排箫。

但需要音乐在片中很吃重的起承转合作用却作品流于平庸,优美但无新意不动人,男主高中完成的上半段和后来中年最終完成的下半段不搭,完全是两首歌。

而在高中时歌手的配唱下又把郑伊健唱功不好的缺点放大了。

郑伊健这首《我的歌》在黄伟文的作品谱系里也是一般。

选角上郑伊健与演成年女主的演员目测得有二十年的年龄差真不像高三和高一的学长学妹。

不过本片和目前港片当下大讲人生困境、阶级矛盾与残酷社会的《白日之下》《年少日记》《正义回廊》《浊水漂流》《破地狱》《窄路微尘》……一系列香港新当代电影完全不同,去讲架空纯爱,却也自成一格,复古独行。

 4 ) 久别重逢:小清新+奇幻,港片又拍出一部神作!

又是一部预告片就已经很打动到我的电影,我推荐朋友一起看的时候,我说这是一部爱情、文艺、奇幻电影。

当时居然没想起来小清新这个词,其实最合适的还是小清新。

港片里还有类似的小清新的有《为你钟情》、《时光倒流的话》。

这部戏,我认为7.8分,为久别再见的伊面,可以再加0.2分,凑成8分。

1,我最喜欢的是奇幻设定因为看过预告片,也一下子看懂电影中的伏笔,比如女主那句我见过长大后的你。

所以我不费力发现了所谓的女儿,就是女主本人。

编剧的能力当然不止于此,看到结尾部分时候,我又开始想一个不属于我的问题,接下来要怎么演下去。

没想到编剧出的是双重穿越大法,伊面又穿越去了女主年轻时候的年份。

伊面看到四个年轻人在海边开心玩耍的画面,是我近几年看到的奇幻片设定最佳。

伊面临走之际问了一句,难道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女主答应会尽量试试其他的方法。

在另一个未来,女主没有选择去做手术,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虽然很理想化,但是我很喜欢这种设定,治愈了好大一部分观众。

2,伊面的大叔魅力

有几个镜头,还是发现郑伊健帅的那么出众;当然也有更多的镜头,发现伊面是真的老了。

是啊,我之所以跟那位友人去电影院看这部戏,有一半以上的理由是为了在大银幕上看看郑伊健。

小银幕或手机或ipad上不知道看过多少遍。

看了一半左右,脑海里不禁想到水木年华的《一生有你》的歌词。

伊面我认为这次的演技很不错,第一次听到假扮女儿的女主弹起熟悉的那首曲子时,伊面一下眼睛就红了,很打动人。

说到这里,有一个细节,我要大大的赞一下主创人员,伊面跟年轻女演员没有吻戏,非常好的一个坚持!

难得见伊面饰演一个被抑郁症折磨的颓废大叔(衣品还是很出众),很有新鲜感。

伊面本来就是歌手,演音乐圈的人也不算跨界。

唯一想吐槽的一个小点是,伊面没想到还是那么懒,弹钢琴没有一个全景镜头,你看看隔壁伟仔是怎么拍摄弹钢琴的戏份的。

3,女主许恩怡我已经过了无限buy这种灵动少女的年纪,我甚至认为开头有几场戏,女主扮可爱有点刻意。

但后面有一场情绪爆发戏着实是惊艳到我了。

他们那次去喝酒,趁着醉女主去弹唱了他们俩的那首歌。

深情看着男主:你难道还没有发现我就是夏文煊吗?

听得让人怜爱顿生。

前面还有一幕也演的很好,他们第一次来酒吧,女主弹了那首歌的上半首,伊面犹豫了很久去弹了下半首。

女主看伊面的那个表情,藏不住的爱意和欣赏(欣慰)。

年纪大了以后,我跟另一位友人的共鸣位很不同。

另一位友人的共鸣位是年轻时错过的女孩,说实话这次这部戏里面的爱情部分,没有很打动我。

真正让我第一次起鸡皮疙瘩的场景是,男主和女主报名歌手迟到以后,男主鼓起勇气在大庭广众之下,不管不顾的激情solo自己的音乐,我还是那么容易被年轻人的power感动到。

许恩怡是大美女柏安妮的女儿,可造之材!

4,原声音乐大赞小清新电影,除了演员,画面和音乐都非常重要。

这部戏夸张一点说,画面和音乐比演员还要更好。

我喜欢全片一首一首的配乐,都很贴剧情。

有两处原声音乐惊艳位:一次是女主第一次穿越,突然出现到医院。

还有一次是伊面第一次穿越,这里的音乐配的很带感。

就我个人情感体验来说,我认为可以和《星际穿越》的最后神级配乐起到一样的推动剧情的效果。

5,港片不死!

正是每年港片有这样一部又一部让观众看了觉得很舒服的电影的存在,我始终对香港电影的未来是有信心的,低谷不可怕,只要创作者有心,作为观众都是能感受到的。

时间不会亏待每一部好电影。

 5 ) (番外)郑伊健颠覆形象:80后青春终结

上篇文章介绍了郑伊健的新作《久别·重逢》,主要是从两性心理这个角度去谈的。

(郑伊健回归之作:两性心理学典范)要我说,从“电影”的角度讲,它就是郑伊健迄今为止最好的电影,虽然内地票房只有可怜巴巴的100多万(香港则有1000多万并荣获金像奖七项提名)。

而郑伊健也贡献了他从影以来的最佳表演:细腻、准确、动人。

我不知道金像奖为何没给他影帝提名,这绝对是个错误。

(《九龙冰室》当年还为郑伊健带来金马影帝的提名)

《九龙冰室》前天的文章较长,今天我将花较少篇幅来“怀旧”。

因为《久别·重逢》除了电影本身,还给我凭添了些额外的感慨:郑伊健在片中饰演的是个落魄潦倒、已经过气的音乐家:一个不想活又不会爱的男人(当然影片最后,在夏文萱的帮助下,郑伊健学会了去爱,内心得到了救赎)——这对他来说,绝对是最“颠覆形象”的一次。

因为曾几何时,他可是最帅最阳光、最会爱的那个人。

郑伊健与黎姿在80后影迷的记忆中,郑伊健是仅次于甚至不亚于四大天王的“情圣”,这主要来自他在银幕中的形象。

银幕里,他是唱着《甘心替代你》将身中数枪、奄奄一息的“小结巴”轻搂怀中,无声啜泣的男人;

《古惑仔3只手遮天》他是丰神俊朗、内心温柔,与“不哭死神”步惊云截然不同的聂风,面对背叛他又即将逝去的孔慈,只是强忍悲痛询问她:“你有没有爱过我”;

《风云雄霸天下》他是“命犯天煞孤星”的华英雄,因妻子洁瑜的死而彻悟,为了不再连累一双子女,主动销声匿迹、隐姓埋名。

《中华英雄》他还是《蜀山传》中的玄天宗,眼看师父+爱人孤月大师(张柏芝)的脸像瓷娃娃一般逐片破碎,他的心也跟着一并碎去。

哪怕到了2010年的《飞砂风中转》,郑伊健虽然不再去爱,但依然“自爱”——他否定的只是“古惑仔”式的烂人生,不像《久别·重逢》一上来就否定整个人生。

《飞砂风中转》总之,郑伊健的过往角色深情、内敛、勇毅、重责任、有担当,守诺言,加上其长发飘飘、帅气逼人的形象,演的又多是漫画英雄和武侠电影,这让他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偶像。

再看银幕之外:年龄稍长的观众应该还记得“双琪夺面”这个八卦,我对孰是孰非压根不在意,因为感情这个东西,没人说得清。

我只知道:梁咏琪和邵美琪,可都不是一般的女人。

当年邵美琪被指堕胎而消瘦,郑伊健驳斥到:“如果找话题可以说我卖白粉、赌博什么都行,但我最恨人乱写我女朋友。

”——能当众说出这种话的男人很难不让人爱。

可惜两人聚少离多,嫌隙渐生。

当这段持续七年的感情无疾而终时,郑伊健将4000万港币的地产赠与了邵美琪(这年头,对女人来说,这点太重要了......)而认同“缘分已尽”的邵美琪虽然伤心,但对郑伊健也并无更多怨言。

郑伊健与邵美琪对这类事情,我的意见一贯是:爱情中不论男女,“变心”是可以的。

关键是“变心”之后你的行为和你怎么评价你的前任。

如果摊上那种能把前任贬的一无是处的人,赶紧远离。

2013年,当郑伊健终于选择蒙嘉慧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时,邵美琪和梁咏琪都第一时间为其送上祝福——做男人做到这个份儿上,夫复何求。

郑伊健与梁咏琪这个人,女生喜欢、男生羡慕,“男女通吃”的结果就是提起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最红的华语男星,郑伊健的名字当仁不让。

我曾经就很喜欢他。

试问:哪个青春期男生没看过《古惑仔》,又有哪个男生不希望自己像郑伊健一样“酷”、一样招女孩儿喜欢呢?

当然,如今回头看,那都是些小孩子的想法......

这么多年过去了。

曾经的“漫画脸”终于熬成了年近六旬的大叔。

而曾经的少男少女,也都人到中年。

看《久别·重逢》前,单凭剧情简介,我就猜到这片的大概方向和“路数”,但我没想到它这么“狠”:一上来就是两个“半死不活”的人。

第一个镜头就是病床上一脸颓废、目光涣散的郑伊健跟医生摊牌:“随便吧。

”记忆中的“英雄”表示:如今他不想活了——那可是曾唱出“英雄路远掌声近,莫问苍生问星辰”的人;他关心的应该是“平地一声惹风云,谁是结局谁是因”;问的是“门外雪,各自扫,难道会更好?

”;叹的是“人未老,爱易老,离别却太早”......

就这么个银幕内神一样的男人,如今却在银幕内不想活了。

这真令人唏嘘。

当然,你也不要误会,《久别·重逢》是一部很治愈的电影。

它并不消极,它的真正主题是:人要如何在漫长时光中完成自我救赎。

我只是说郑伊健此番饰演的这个角色,与他过往“情比金坚、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相比,差距大了去了。

本片中,你能看到这个男人最脆弱,甚至最自私的一面。

大概,这就是人生吧。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57岁已然过气,已然“无人问津”的郑伊健(恰与他的角色、这部电影的票房相同)用这部电影告诉你:纵使青春不再,还是要在寻常生活中发现惊喜、试着去重拾那颗少年心。

就像如今回头重看《风云雄霸天下》、《中华英雄》这类风靡一时的电脑特效“武侠”大片,你会发现一件事:它们“幼稚”是“幼稚”了点,但有两点,如今的电影做不到。

一是流畅的叙事,节奏感非常好。

这个取决于一个剧组是否把要说的事情全盘考虑清楚了。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讲好一个故事”都成了对一部电影的期待。

你说一年到头不讲故事的真·文艺片又没几部,对不对?

二是演员的情感投入度和真诚度。

要知道:不论《风云》、《中华英雄》还是《古惑仔》,这都是漫画。

漫画世界相较真实世界,等于是要再创个新世界出来——这是很难的。

打造一个正邪分明、简单热血、对人性高度简化和提纯的超现实世界并让人信服,其实很难。

但郑伊健、郭富城、杨恭如、千叶真一......这些人就是有能耐让你相信这个世界、相信片中人物流露的情感。

哪怕它是“不现实的”、幼稚的——那么“假”的人物,他们演来就像真的;而如今很多“现实题材”,演员的表现就是假、就是在装腔作势。

就像以下《风云》中这三场戏,我压根不相信现在有人能做出来,他们大概一看剧本就会想:“这什么鬼......”

这不全是演员的问题。

也跟前互联时代的人心单纯和移动互联时代的专业度下降和注意力稀缺有关。

就比如《风云》中杨恭如这个角色,如今的演员没法演:她首先会质疑这个角色是不是“绿茶婊”,内心先给出一个道德评判(那还怎么演?

),觉得这个人既喜欢风师兄,又喜欢云师兄,实在太傻、太不符合女性主义了......但这么想是不对的。

孔慈是个深闺中长大的小女孩,她就分不清“爱”、“欲望”和“着迷”的区别。

就像她爱收集各种各样的彩色石头,她对“风云”都产生爱慕心理,恰恰证明她的单纯可爱,毫无心机。

如今的演员做不到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太“成熟”、思维太“发散”:二十几岁的女演员根本演不了小女孩;而三十几岁的男演员更演不了漫画中的英雄。

那样单纯的“超现实”——童年时代过掉了。

 6 ) 片子不错,字幕败笔

《久別重逢》有男神鄭伊健啊!

好多年無見佢作品了!

仲有美女Ceci蔡思韻。

戲中的look,搞到我有鄭秀文的錯覺[笑哭R]Ian陳卓賢表現不錯。

許恩怡的表現,我覺得一般。

有d位的微表情有點over(純個人觀感,不喜勿噴)成出戲色調好有日式清新明快的感覺,但卻訴說著人生瓶頸、遺憾的“破事”[皱眉R]最後仲系忍唔住要用紙巾如果人生都可以好似片中甘,就可以少好多遺憾,就好了影片質量不俗!

但字幕的轉譯質量令人覺得詫異及難受:廣東話裏,“婆婆”的意思是媽媽的媽媽,但字幕寫“奶奶”(“奶奶”係廣東話裏是丈夫的媽媽的意思);“嬲”是生氣的意思,不一定罵人,可字幕寫“罵人”[失望R]私以為,台詞對白理應翻譯轉譯準確。

係沒有特別特定的粵語俗語俚語的情況下,這兩處轉譯錯誤顯得不專業,也不理解!

 7 ) 《久别重逢》一篇带有粉丝滤镜的影评,我不客观但深刻

1、圣诞赴影触初心作为伊健三十年的忠实粉丝,这个圣诞节我踏上一场充满仪式感的奔赴,从深圳辗转一个多小时,就为了来香港看这场《久别重逢》。

上映多日,早有看过的朋友跟我分享,一致表示非常好看,甚至全场都在哭。

故而,我是抱着很高的期待踏入影厅,心底也难免潜藏这一丝忧虑,生怕因期望过高而迎来最终的失望落差。

看完电影,我久久不能平静,在座位上平复了好久,整理凌乱的妆容以及哭湿的纸巾团。

返程深圳的途中,耳机里再次响起《久别重逢》,与清晨赴港时聆听的心境截然不同。

眼前不断浮现出电影中的一幕幕画面,每一句歌词都似带着千钧之力,重重地叩击着我的心弦。

这绝对是一份难忘的圣诞礼物。

2、岁月沉淀鉴演技这是一部安谧如夜、文艺气息氤氲的影片,令我不禁念起多年前伊健的那部《亲密》,这种电影非常考验演技。

大荧幕的镜头是残酷的,会无情地放大演员的每一丝细微动作、每一道眼神流转以及那稍纵即逝的微表情,稍有失控,便会在这显露出刻意与造作的瑕疵。

影片伊始,憔悴不堪的苏昇华,与前不久首映礼上那个光彩夺目的伊健仿若来自两个迥异的世界。

那场和女主重逢的戏,从他额前轻垂的发丝,到他微微颤抖的指尖,无不诉说着惊讶、尴尬与局促交织的复杂心绪,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开场短短五分钟,这场戏便让我鼻尖泛酸,不由自主地沉浸于故事之中,我开始相信他是苏昇华。

岁月宛如一位匠心独运的工匠,在伊健的演技上精雕细琢,使其愈发醇厚深沉。

诚然,外界时有质疑之声,认为他出道这么多年没拿过什么电影大奖,便否定他的演技。

可谁人不知陈浩南?

那是与他本人的性格气质大相径庭,却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成为经典的角色。

他塑造的众多角色,或坚毅果敢,或柔情似水,或诙谐风趣,有多许角色都难以被他人复刻替代。

面对外界的质疑,伊健一向从容而淡然。

身为他的粉丝,亦在岁月的磨砺中学会了以平和之心去对待。

懂得的人自会在那细微处窥见其夺目光华,于岁月的沉淀中领略他的表演魅力,这份懂得,无关奖项,只关乎内心深处的共鸣。

3、一阕歌情动于心电影中除了主题曲《久别重逢》外,伊健的经典老歌《我的歌》在电影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恰如影片灵魂深处的脉搏,有力地跳动着,与整个故事同频共振。

这首歌发行于1996年,那正是伊健事业无限风光的辉煌时期,被香港娱乐圈封为“第五天王”的他,一时间风光无量。

当时这首歌对我而言,只是他众多歌中的一曲。

因为电影剧情的加持,专辑中更抓我的是电影的插曲《甘心替代你》。

《我的歌》跟着岁月默默沉淀在他之后发行的其他歌曲中。

犹记1998年演唱会上他还唱了这首歌,那时候他的事业依然是一个巅峰状态,有种势不可挡的架势。

谁知道1998年之后,命运轨迹陡然转变,他就再也没有开过个人演唱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事业的低潮将他卷入了黯淡的低谷期。

作为他内地的粉丝,1998年还是初中生的我,并没有能力亲临他演唱会的现场,这份遗憾宛如一颗种子,在心底生根发芽,随着时间推移,愈发枝繁叶茂。

等了很多年,他的歌唱事业被英皇封杀,专辑发不出来,演唱会似乎越来越渺茫。

那时候我经常会听这首《我的歌》,其中几句歌词唱道“如能继续唱,都必须唱下去”。

宛如一道温暖坚定的光,穿透阴霾,让我怀抱着希望倔强的等待。

2007年,伊健来内地做电视剧《霍元甲》的宣传活动,终于被我逮到一个提问的机会,我鼓起勇气大胆问道:“你还会唱歌吗?

还会开演唱会吗?

”如今想来在当时那个公开的场合来说,这是一个蛮尴尬的问题,他也确实没有立刻回答。

我怕他没有听懂,又用自己非常蹩脚的粤语说:“你有一首歌叫做《我的歌》,你记唔记得?

”伊健笑着点点头,他没说什么。

我大概是在脑海里排练了太多次,又继续说道:“如能继续唱都必须唱下去,我希望你可以应承我们,OK吗?

”他点点头说OK,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当时的眼神,蕴含着复杂的情感,深深烙印在我心里。

不久后的天津,在一次电视台节目录制结束后,我在门口与他告别,鼓起勇气走到他车旁,没想到伊健主动摇下车窗,我又问他“今年会开演唱会吗?

”他短暂愣神后了说“唔知啊……”是啊,那时候已经离他98年演唱会过去将近10年,我们都不知道演唱会在哪里。

时光流转到2009年,他再次站上红馆开唱。

那年我已经不是当年懵懂无知的少女,有了足够的能力奔赴这一场等待多年的约定。

红馆里再次唱响《我的歌》,那时句句都是曲中人,曲中有他,亦有等待的我们。

台上的他是故事的讲述者,台下的我们是岁月的见证者,往昔如潮水般汹涌而至,铭记着我们这些粉丝不离不弃的坚守。

那年我们差点在安可环节踏穿红馆的地板,那是多年压抑情感的爆发,因为等了太久太久,当灯光落幕,依然舍不得离开,我们深知这场演出背后,是无数的期盼。

对于我们这些几十年的粉丝,伴他高低起跌,幸运及那失意天,也看到了他始终不变的赤子之心,亦有我们在他身上烙下的青春痕迹。

电影用这首歌来贯穿,无疑是戳在我的泪点。

苏昇华轻轻拨动的几根琴弦我就能听出是那首熟悉的旋律。

眼前闪过我在南京问他问题时他给我的那个眼神,又闪过2009年演唱会上的每一句哽咽。

苏昇华也曾经辉煌过,人到中年陷入事业的泥沼,在焦虑迷茫中迷失自我,忘记初衷,这首歌作为他年少创作的初心见证,由他的初恋来唤醒中年迷茫的苏昇华,直面年少的自己,找回失去的爱情和自己。

4、与君久别盼重逢“如果你有机会,可以去到任何一个时间,你想去哪里?

”是去看曾经的自己?

还是未来的自己?

过了年我也将奔四,人到中年,回望来时路,会发现有很多遗憾。

去年我还写了一本小说,讲述的就是女主回到自己的高中时期,拿着人生剧本重活一次。

我借着自己的笔,在那场绮梦里用文字弥补了一些小小的遗憾,聊以慰藉。

这部电影我觉得稍微有些岁月沉淀的人会更有感触,那些青春正好的少年们,恐难体会其中滋味。

所以文艺片的欣赏我觉得是有门槛的。

这部电影很像一场心灵之旅,需要我们在静谧之中敞开心扉,任情感缓缓流淌,方能触其温热。

整个观影的过程,时不时听到身边传来抽泣声,我也好像找到了共鸣的“同伙”,泪水便也肆无忌惮起来。

主题曲《久别重逢》响起,这首在我耳边已经循环了几天的旋律,因为剧情被重新洗礼,每一个音符都仿佛一记重锤,重重地撞击在心灵深处。

苏昇华自弹自唱的那场戏,既考验演技又考验唱功,伊健的演绎和歌声交融,似岁月的针芒挑破我心底最柔软的一块,我掩面都止不住眼角流淌出的泪水,我承认我是带着粉丝滤镜的来看电影的,作为他三十年的粉丝,是很难抛开滤镜非常客观地去评价。

但我作为粉丝,可能在电影中体会到了普通观众无法体会的那种感受,《我的歌》承载的不仅仅是旋律,更有我们和伊健走过的岁岁年年,苏昇华的身影里,亦有伊健的斑驳投影。

人生路漫漫,他不失不忘,我们不离不弃!

Shally 2024年12月26日

 8 ) 知音,补肾

抱住我係嚟睇一出青春校园破镜重圆爱情剧点解会攞金像奖嘅心情,结果就係完全出乎我意料嘅好睇,几乎喊咗大半套戏,平复完心情出影院攞poster工作人员:我就话明明仲有一个。

剧情平稳而不拖沓,有反转位有惊喜位,每一处配乐都恰到好处、好听。

当我睇到Summer望住苏升华弹琴个背影,嗰种好心up嘅感觉令我忽然反应过嚟,唔通今铺又玩940920?

果然…不得不说许恩怡每一场喊戏,我都睇到忍唔住跟著喊。

仲有一个位係我而家脑内重温返醒起嘅,就係佢哋荡千秋,苏突然叫“夏文萱”,有闪过一瞬间嘅惊喜,“有冇人话你好似你阿妈”,跟返后面夏文萱好失望质问苏係唔係唔记得咗佢,再回想返千秋嗰一个眼神其实都同样带著失落。

喺睇戏前一日我有开始听《久别重逢》,好惊喜原来係郑伊健Ian合唱,睇戏中间嗰阵就会忍唔住开始谂:欸?

所以佢哋会一齐唱呢首歌嘅机缘係乜嘢?

答案点知又真係有。

原来都係一出讲梦想讲初心嘅戏。

距离睇完电影过去一个钟,依然喺巴士上喊到眼泪止唔住,可能係耳机里播住《久别重逢》太好听,可能係睇咗一套好睇嘅电影太难得,可能係谂返起伊面呢个中佬真係好靓仔,就係好想喊…希望有更多嘅人可以睇到《久别·重逢》。

 9 ) 知音,補腎

標題知音(滋陰,女主角小夏文萱說的)和補腎(男主角小蘇昇華說的)是電影中的一個諧音梗,我覺得很能代表戲中他倆的關係。

夏是蘇的知音,他們的相遇相知在唱片店欣賞同一張唱片並試聽開始。

其後夏聽蘇在學校儲物室彈鋼琴,她脫口而出的說從音樂旋律中聽到大海,之後蘇再彈一段問她如果音樂有顏色的話,她聽到的是什麼顏色?

她答是藍色。

蘇又再彈了一段並再問她這是什麼,她再答是小鳥。

把這些拼湊在一起,小鳥在藍色的海上飛翔,我腦海中浮現了這電影海報的景色!

片中把長洲和日本都拍得很美:* 夏日的長洲;* 潔白的校服;* 窄長的家樂徑斜坡;* 踏著單車的中學生在窄卷中穿梭;嬉笑聲在風中回盪著;* 鋼琴聲、結他聲和歌聲是代表著青春的符號* 四個中學生在沙灘玩水;* 水把細沙從腳縫隙抽向海中;* 蘇為夏在結他伴奏下唱了一首他作的新歌,夏陶醉的聽著後說:好好聽喔!

這段莫名的觸動了我🥺* 焦糖布丁的甜是蘇與夏專屬的戀愛密碼;* 不擅言詞的蘇在他的臨海秘密音樂小基地,深夜為夏彈奏了一段他的曲子,之後他倆促膝長談直至夏入睡;* 夏向蘇意味深長的說道:我看過未來的你* 夏送了一本音樂書給蘇,內頁上寫上「我喜歡你」的表白;但比刻蘇要跟隨離婚的媽媽遠赴澳洲* 他倆不捨地在校園走過一段長路,誰都沒有說話,夏最後拖了蘇的手一下又很快放開;* 夏的女兒summer以母親年輕時的樣子闖進了成年蘇頹廢的生活;* Summer提著母親的骨灰和遺願,請求蘇和他去一趟日本把骨灰撒向大海;* 日本四國愛媛縣JR行駛中的列車;* 道後溫泉本館和式榻榻米;* 松山大街道上的小酒館;* 蘇因痛風發作在商店街踏著久未踏過的單車;* 蘇和Summer一起嘗試尋找但錯過的達摩夕陽;* Summer把「媽媽」的骨灰撒向海中並念著為什麼40歲的她這麼年輕就要離開這個世界?

* 兩人在高知縣一條神社⛩️祈福許願;* 他倆並肩的走在窄長的日式小路上,互相傳球似的踢著掉在地上的乾果實;* 兩人再回到那個小酒館,玩著酒令遊戲,誰提起「歌」字要罰飲,Summer自罰一杯地走向鋼琴,邊彈邊唱著他們專屬的歌《我的歌》,這時我也滴下了忍不住的淚;* Summer 說:蘇昇華,你真的到現在也不知道我是誰?

之後奪門而出;* 蘇追出並在神社找到小夏,她手上拿著一棵點燃著的煙火,喊著我不知你是真的不知道或是不想知道,之後人在黑暗中慢慢消失掉,這一幕拍得很淒美。

我覺得本片在這裏便應該要完結了,因為已經很清楚交代了Summer就是少女夏文萱穿越到未來見已成年的蘇昇華,不用再畫蛇添足地後續的讓蘇去證實這件事,繼而再穿越回過去重遇那時的他們,我明白導演想讓蘇重新找回自己對音樂的初心並作好餘下的半首歌,再回應當年小夏在書中內頁的表白,解開了心結繼而最終治癒了他的抑鬱症,但這樣刻意的把故事說得太圓滿卻適得其反,就像把一杯水倒得過滿而溢出,留白反而令觀眾有思考空間。

整部戲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出色的攝影和女主角少女夏文萱(許恩怡飾)自然而毫不造作的演出,她演活了一個清純女中學生面對清澀的puppy love 時那種心如鹿撞,忐忑不安又不知如何表白的心情,她最後彈唱的那首歌的確令人動容。

Ian陳卓賢飾演的少年蘇昇華表現是合格的,他這角色設定和自身性格有一定程度上的吻合,都是憨厚不擅言詞,有音樂才華卻又有點懷才不遇,面對愛情顯得手足無措,和少女夏文萱的對手戲令人看得很舒服自然。

蔡思韵演成年夏文萱因戲份所限,在沒有太多發揮空間之中也算是演出稱職,惟總覺得她的造型,特別是髮型不太適合她本人,可能為了切合年輕時夏的樣子,令人感覺怪怪的格格不入。

最後,觀感最差的是飾演成年蘇昇華的鄭伊健,他用一種極頹的演法貫徹全片,完全沒有什麼層次可言,特別和Summer最初幾場對手戲,既然他已經決定去日本為夏撒骨灰,但卻擺出一副勉為其難的態度,令人有種壓抑的不適感,片末他唱著自己的歌《我的歌》時,空洞無力的聲線卻支撐不起那激動澎湃的情緒,特別是同場和Ian表較下,即時高下立見。

 10 ) 郑伊健回归之作:两性心理学典范

荣获本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七项提名的《久别·重逢》是近来院线难得一见的佳作。

不要理会豆瓣短评。

这个奇幻爱情故事的真正主题是:时间和救赎。

它跟《不能说的秘密》不是一回事——虽然那也是部不错的电影、也在频繁的“穿越”,可它只是部青春爱情片,对时间本身是没过多思考的。

《久别·重逢》不一样。

它说的不仅是阔别多年的恋人再度重逢,还是现在的你与过去的你重逢;它表达的“救赎”是先去救你自己、找回你自己。

在此基础上,你才有可能去救别人、去救一段被时间洗去的真情。

电影呈现的“救赎”顺序是:成年夏文萱以少女夏文萱(夏文萱女儿)的身份试着去救成年苏升华——成年苏升华在后者的点醒下自救——成年夏文萱也凭这段经历完成自救——少女夏文萱与少年苏升华的命运就此改写。

这让它的结尾一幕变得极为动人:少男、少女、成年男人、成年女性共处一室。

两两四目相对,阳光洒进琴房。

一时间,恍兮惚兮,今夕何夕。

原来,“重新来过”是可能的;原来,战胜时间的爱是存在的、能战胜时间的人也真的有。

我没想到:如今这个时代,居然还有人在做这种根本“不可能”也没人信的表达。

这还不是最大的惊喜。

与大多数迎合“时代情绪”的电影相比,“超越时代”或“回到过去”的电影本来就有,只是看你能不能发现。

《久别·重逢》最厉害的地方是:它简直可以作为一部两性心理的教科书。

片中郑伊健-蔡思韵(成年苏升华与夏文萱)、郑伊健-许恩怡(成年苏升华与少女夏文萱)、陈卓贤-许恩怡(少年苏升华与少女夏文萱)的每场对手戏,几乎都体现出恋爱中男女双方或男人和女人的不同心理。

这些表达普适、准确且真诚。

影片刻画的是“最好的男人”和“最好的女人”:郑伊健扮演的苏升华已经算是最好的那类男人,可跟最好的女人——夏文萱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如果“差距”这个词会让一些人不舒服的话,那我改一下:差别。

接下来的文字,我将重点去谈这种“差别”。

鉴于眼下“男女”或“女权”的话题实在太多太扯,我必须要事先声明:本人不算“女权主义者”也无意去营造性别对立。

我讲的不一定对,但我希望不论男女读者,都能基于自己独立、客观的评判去准确理解我接下来要讲的话。

譬如,正文中多次出现的“男人”、“女人”措辞,你心里最好加个“一般情况下”或“最好的那类”的前缀,因为我要频繁这么表述,文章就没法看了。

以及:正文7000字。

无耐心者不建议往下看。

正文电影一上来呈现的是:一对曾经爱过但后来分开的男女时隔多年后......都躺在医院、都不想活了。

不过这其中有点区别。

苏升华是因为失去了事业——其实都不算“失去”,他只是过气了:作为曾经成功的音乐人,他的创作陷入了瓶颈,作品也不再被市场和大众接受。

而夏文萱是因为得了癌症,时日无多。

即使现在做手术,也会面临重大风险。

这让我想到:一个男人如果失去了事业,沦为社会和他人眼中的“废物”,他便会产生不想活的想法;而一个女人即便真到了一无所有的地步,只要她还确信有一个人爱她,她都愿意继续活下去——除非,就连活着本身,都成了奢望。

大家不妨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认知想想:大概率是不是这么回事。

在对死亡的态度上,两个人也有些细微差别,虽然他们对医生说的话都一样:“随便吧。

”男人是因为抑郁症安眠药吃太多,医生提醒他下回还这么做当心醒不过来时,他说的这句话。

这里有种“破罐破摔”的消沉心理。

女人是因为医生提醒她这个手术对她至关重要后她说的这句话。

医生听到她的回答后笑道:“还能开玩笑,不错啊”——也就是说夏文萱哪怕在身患绝症时还保有一丝乐观和幽默,她是用“听天由命”的态度来为自己减压。

她最终决定接受这个手术,试图去延长自己的生命,可惜事与愿违。

面对生活的困厄和突如其来的命运打击,男人其实更易感觉到消沉和沮丧,可爱他的女人很怕见到男人这种心理。

大家不妨凭借自己的经验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之后的一幕,失联多年的昔日恋人在医院大厅偶然重逢。

夏文萱是感到惊喜并主动搭讪的一方,苏升华是感到震惊并随即流露出逃避姿态的一方。

“苏升华。

你还认识我么?

”,夏文萱发现了他,主动上前询问。

苏升华愣了一会儿,随即从趴着的钢琴上起身:“夏文萱”。

他的笑容更多展现的是“人生无常”的无奈而不是“故人重逢”的喜悦。

之后的对话,一直是夏文萱问得多,苏升华答得少。

苏升华很怕向昔日恋人透露更多的信息,因为曾为当红音乐人的他深知:眼下关于自己的新闻都不好(酒后机场闹事),自己如今的样子也不好,此刻还出现在医院里......他的确想跟夏文萱说点儿什么,可他不知从何说起,他更想逃。

因此当他听到夏文萱“我一直在听你的音乐,好听!

”的鼓励时,他原地呆立怔住,之后面露愧色、不置可否地黯然离去......建议所有人都去看看这场“久别重逢”的戏,它把曾经爱过的男人女人的不同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我要是苏升华,哪怕当时内心再翻江倒海、感慨万千,也不会忘问夏文萱一句:“你为什么也会在医院?

”——这并非在批评苏升华“冷漠”,他能在昔日爱人面前表现出如此克制兼得体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相信有些男人遇到这种情况的表现可能会这样:“竟能在这遇见你!

可见老天还算有眼......这么多年你怎么样啊?

(内心:随便吧)......我跟你说:这些年来我......我......我......不如咱们找个地方聚一下?

我跟你说,我就快活不下去了!

”所以,奉劝广大女性:对那些轻易能对你说出“我不想活了”、“我想自杀”的伴侣,千万不要心软。

真正有自杀之念且在乎你、尊重你的人,不会这么跟你讲话的。

他的反应会像苏升华那样。

然而,夏文萱看出来了:他想自杀。

她为他感到深深的难过。

那我们能否据此去说:苏升华这个人实在过于自我甚至自私,不太懂得理解他人的感受呢?

也不尽然,这么说太轻佻了。

苏升华算艺术家,而艺术家,最不缺的就是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

但理解归理解,会不会表达是另外一回事。

这就要从影片呈现的苏升华的青年岁月、他和夏文萱的相恋过程中去寻找答案。

首先,电影给了个比较老套的设定:苏升华的原生家庭很不幸,父母整日争吵,父亲还有外遇。

家人没在童年时期教会苏生华如何去爱,这和夏文萱起码有个爱她的奶奶是不同的。

可偏偏,苏升华有着极高的艺术天分,这使他过早地仰仗艺术投入(逃避)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他能将父亲弃置不用的旧船厂物件改造成自己的私密乐园,就可见这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多么地富足。

恰如他几十年后在医院重遇夏文萱时话不多一样,早在两人开始相恋时,苏升华就不爱说话。

那时他就跟夏文萱讲:“我不太会说话,音乐就是我的语言。

”诚然如此,所以当他因迟到被考官拒绝后,愣是凭自己独特的“语言”——音乐打动了考官,得以参加面试。

对女人来说,爱上这样“闷骚”的男人其实是件不幸的事——不是说苏升华这个人不好、不善良、不优秀,而是这种从小到大都活在自己精神世界的人,他的“自我”会在日复一日的孤独中越滚越大、终于大到一个女人无法想象也很难忍受的程度。

要说这种“大大的自我”本质上还是“自私”,大概是吧,可它是情有可原的。

一个人的总体心灵能量是有限的,当他过多用来投射到自己身上,就无法分给别人多少。

这直接反应在电影的情节中:少年苏升华之所以会对少女夏文萱产生好感,是因为夏文萱同样对音乐有着极高的领悟力兼善解人意。

他能猜对苏生华弹奏的音乐的“颜色”(蓝色)和“季节”(秋天)。

一个长年不被家庭关爱、同学都不理解他爱好的男孩碰到这样的女孩,怎能不动心?

这一心理轨迹可表述为:“我——我的音乐——懂我音乐的女孩儿”。

苏升华的“自我”从青年时代起就是这样不断往“壮大”的方向延申的。

然而,少女夏文萱爱上少年苏升华的原因并不源自音乐本身,她是爱他懂音乐的才华,更爱他的单纯善良。

也就是说,相较苏升华,夏文萱更多的是爱上他“这个人”而不是“他(她)理解我”。

——苏升华恰好相反。

有一场戏最能说明这点:成年苏升华向夏文萱的“女儿”(其实就是穿越回来的夏文萱)袒露心扉说:“你妈妈才是我的第一任监制,我作了什么新歌都是第一时间拿给她听,跟她在一起,我感觉我好棒!

”听到苏升华的回答,夏文萱的“女儿”(夏文萱)立即追问道:那你爱她吗?

结果苏生华笑而不答。

他不是对夏文萱没有感情,他是无法启齿。

甚至:他都无法确定自己对夏文萱的这份感情是不是爱,他也害怕去承认夏文萱是爱他的。

因此在他出发日本前才会对夏文萱的“女儿”(夏文萱)说:“你妈妈记得的那个人不是我。

”“是你啦!

即便如此,苏升华也算是“最好的那类”男人了——他不会爱,不敢爱,但他起码不会骗,他不会明明心里没底嘴上却言之凿凿。

这是个很诚实的人。

而早从他少年时起就是这个样子了:那会儿他就没想过和夏文萱的相处算不算“爱”,他就没有(敢)去承认这份“爱”的存在。

还记得那场深夜电话戏么?

——夏文萱不是第一次问苏升华是否爱她了。

当时少女夏文萱正在睡觉,少年苏升华一个电话打来,他这电话来的“真是时候”,直接把夏文萱吵醒,因为他看了夏文萱送给他的书,“感觉就是在说自己”,激动得灵光乍现谱好了新曲,希望夏文萱能给他一点“意见”。

——苏升华是个不自信的人,他需要反复从夏文萱那确定自己“好棒”(片中两次夏文萱夸苏升华音乐时,他都是开心地反问:“真的吗”?

)。

夏文萱对此毫不介意,只是打断他谈性正浓的话头,直抛给他一个问题:“等等等......你能不能先告诉我,为什么要跟我说这些呢?

”说完这句“恳请示爱”的冒昧话后,少女夏文萱脸色绯红,在床上紧张得“捶胸顿足”,而电话那头却是短暂的沉默。

她在等,他希望苏升华把那句话说出来——“因为我喜欢你。

”可她等来的却是:“因为......我没有别的人聊了。

哎,其他同学都不懂的。

”行吧......这回答虽让夏文萱略感失望可大体还算满意,在夏文萱心中,这已经是“次优”的答案。

所以夏文萱说:“明白啦,现在听你弹通宵都没问题!

”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苏升华这句貌似不解风情的直男回答其实是七拐八绕地承认了“我喜欢你”——只是他自己都没意识到,但夏文萱get到了。

“我没别的人聊了”的回答可以概括成四个字“我需要你”——而这种心理就接近成年夏文萱定义的“喜欢”。

“我妈妈跟我说:喜欢和爱是不同的。

喜欢一个人是因为她好;而爱一个人是当他不好时,你也希望他变好。

”一直活在自己精神世界、孤独自卑的苏升华感觉自己“不好”,所以他需要更“好”的夏文萱来让自己感觉很“好”。

从影片呈现的内容看,苏升华对夏文萱一直是喜欢;而夏文萱对苏升华是爱。

直到成年苏升华得知夏文萱为了救他穿越回来、而自己也决心穿越回去找夏文萱的那一刻,他才终于学会去爱。

那场刺激到成年苏升华发觉自己活了大半辈子“原来都不懂爱”的酒吧戏拍的实在漂亮、实在动人。

因此,我要将郑伊健的台词全文复述。

当时,他正在跟夏文萱的“女儿”(就是穿越回他身边的少女夏文萱)吐露心声——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苏升华都不会流露出如此脆弱的一面:“我不玩了,我要转行。

我感觉音乐离我好远、好远......我合伙人说得对啊,你又没有市场,又没有人要听你的歌,你又不能赚到钱......我最接受不了的事是因为:我没有理由写首歌是只给我自己欣赏的。

小时候说坚持,你觉得所有东西都在你控制之内。

当你长大了,再说坚持,是不是太执着了呢?

当你不再执着的时候,是不是就没有了自己呢?

我都说这个世界变得很快,对啊,为什么忽然又会得了抑郁症呢?

又不知道为什么会触发到它,又治不了。

你又控制不了它......”夏文萱的脸色从震惊、失望到伤心,最后终于忍不住了,她打断苏升华:“你有抑郁症啊?

”一向自认坚强的苏升华(某种程度上说也确实是)以为自己此刻收获了少女的“同情”,还在自顾自地往下说:“那天我在医院,医生跟我说......”——你都能猜到他接下来要讲的话,无非是在夏文萱“女儿”面前“卖惨”,诉说自己多么地不容易、差点就死了......于是夏文萱果断选择不听,反给了他当头一棒:“我知道啊!

......我妈在医院见到你,你是不是想放弃自己?

”苏升华愣住了。

他压根没想到在医院萍水相逢的夏文萱一直都在关注自己。

他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自私和脆弱。

这场戏,让我想到《滚滚红尘》中林青霞跟秦汉的争吵。

当时二人也是久别重逢,潦倒落魄、已沦为汉奸的章能才轻轻将沈韶华的手放在自己脸上说:“原来我还活着......”听闻此话的沈韶华勃然大怒:“你一开口总是先想到你自己,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我们是怎么活过来的!

月凤(张曼玉)她死了!

虽然苏升华“一根筋”的人格要比花花公子章能才强得多,可他在最脆弱的那一刻:“只谈自己”、“无视最爱”的“样子”是一样的。

夏文萱只是因为太爱这个人所以才没像沈韶华那样质问他:你连说了那么多个“我”、“我”、“我”......你有没有想过夏文萱?

这么多年她是怎么活过来的!

她死了!

相反夏文萱对爱人保持了最大的克制:“你可以讨厌这个世界,你也可以质疑你自己,但你一旦放弃,就什么都没有了。

那首歌写完就是你的了。

”——即便被苏升华“抑郁症”的长篇大论伤透了心,夏文萱依旧希望:这个目前过得很“不好”的男人能变“好”。

之后,她默默坐到钢琴前,强忍啜泣、重新弹起那首苏升华二十多年都没写完的歌——那是他当初因夏文萱而创作的。

(此歌为现实中郑伊健1996年所唱歌曲)让夏文萱生气的是苏升华“我”个没完,而她伤心的是:她当初爱上的,是一个对音乐有着纯粹热情和真诚感受的男孩子。

所谓:情之所至,心有所感,不明所以,指尖流露——就这么简单。

这是世间最动人的音乐,也是夏文萱会爱上苏升华的理由。

这种发自肺腑的心曲是毫无功利心的,也不需要跟人分享。

正如当年夏文萱的奶奶启发苏升华的那样:“村口一个老大爷,平日就那么一个人兀自地唱,他不在乎有没有人要听。

”——当年的苏升华听到这话后若有所思,他原本是懂这个道理的。

或许正是凭借这样的纯粹,他才成为了日后的著名音乐人苏升华。

可如今的苏升华只是深深愤懑于自己的“过气”、自己不再有“知音”,说什么“我没有理由写首歌是给我自己欣赏的”,甚至因为不再成功就想要放弃自己——“这不是我认识的苏升华”才是最让夏文萱感到伤心的地方,而不是他没有认出眼前的自己。

夏文萱的真正心声是:“苏生华你忘记了曾经的初心、忘记了曾跟我说过的话。

怎么,难道说后来名声大了、地位变尊贵了,你那越变越大的“自我”终至大到要将整个世界都包裹其中了?

——所以你说这首音乐“可笑”,评判那首音乐“垃圾”。

我早跟你说过‘不用理会其他人,自己喜欢就行了’。

你全忘了?

还是说:骨子里自卑的你从需要我一个人的肯定发展到需要整个世界都必须肯定你?

”唱毕,夏文萱向苏升华发出了灵魂拷问:“苏升华,难道你还认不出我是谁么?

”,之后夺门离去。

苏升华这才恍然想起少年时夏文萱在海边跟他说过的那句古怪话:“我见过将来的你”,于是奋起直追。

在海边消失前,夏文萱手捧烟花留给苏升华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不知道你是不想记得,还是真的不记得从前的事。

我只是想你记住:就算我不在你身边,你永远都是最棒的那个!

”其实夏文萱怀疑苏升华忘记了从前,也有点误会了他。

苏升华一直都将夏文萱放在心上,就像当他看到夏文萱“女儿”偷偷将自己二十年前为夏文萱写的半首曲子用手机发给自己合伙人时会勃然大怒:“你有没有尊重过你妈!

我陪你来,是为了你妈!

不是来陪你玩儿的。

”——这里又牵涉到男女思维的不同:不能说男人没有感情,可他们的感情,往往更多指向过去或面向未来——正如苏升华小时候会好奇人三五年之后变成什么样子,人到中年后又一味凭吊过去。

男人最易忽略的,往往是此时此刻的当下。

正因苏升华沉浸在对夏文萱的逝去和自己失败的哀愁中,整个旅日期间,他都魂不守舍、心不在焉,所以忽略掉了眼前活生生、穿越而来的夏文萱留给自己的诸多信息暗示(如焦糖布丁),他愣是没看出眼前这个年轻女孩儿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爱人。

这是“内倾反省型”人的特点,他们对情感的触觉非常敏锐,但他们对“流露情感的当下”的反应则非常迟钝,乃至会有一丝恐惧。

结合先前讲过的道理:一个人的总体心灵能量是有限的,当他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事业、创作、回忆或展望当中,他能分给当下、分给此时此刻眼前人的精力就越少。

所以你会观察到,一些事业心过强、心事过重的男人在亲密关系中往往表现出一种“不在场”的状态(可惜这是个悖论:女人又往往喜欢有事业心、责任感强的男人......)如果这人是个艺术家,那情况就会更糟,因为伴随创作的是精神的高压和紧张状态(就像苏升华因“才思不畅”会一个人在家失声怒吼),那么在“回归生活”后,他剩下的就只是疲惫和“不耐烦”,他只想休息——这将与心思敏感细腻的女性无比看重的“当下”发生严重冲突。

福楼拜的母亲曾对他说过一句话:“你的心早已枯死在对文字狂热的执着里”。

意即福楼拜“厌倦生活”。

的确有“厌倦生活”的男人,但真有“厌倦生活”的女人么?

这是最大的问题。

苏升华也一样,他的心“早已枯死在对音乐狂热的执着里”,所以其才会在刚开始对“夏文轩的女儿”嫌烦并声称:“你能不能给我留点私人空间啊”——他不是有意要忽略别人的感受,是他自己的感受实在太多,别人的装不下了。

他的自我太大、太沉。

然而,苏升华毕竟又是“最好的那类”男人,当他听到夏文萱“女儿”话里“你自私又怯懦”的弦外之音时,立刻就从上一秒的自怜自艾中缓过神儿来,他感到自己错了,总不“在场”他终于被拉回现实状态,即刻追了出去......这已经非常值得表扬了。

生活中肯向另一半“低头”认错的男人,有几个?

多的是绝不认错的渣男和禽兽。

就像:一个曾向抑郁症妻子咆哮过的男人,事发后就不认错,反而发四千字向大众“解释”,这算是渣;而一个害死别人的人,事发后就不认错,反而发一万字向大众“解释”,这是禽兽。

当意识到“我错了”的苏升华选择直面错误、弥补错误的时候,他就知道了一切真相。

之后他也果断选择了穿越——在那一刻,他总算对得起夏文萱为他付出的所有爱(这点和《不能说的秘密》倒是一样)。

他见到了曾经的夏文萱和曾经的自己。

也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再也做不出触动人心的音乐了:成年苏升华:“每次作曲时,你在想什么?

”少年苏升华:“我真的没想什么,我只是很专注地去听,旋律自然就会出来。

苏升华笑了。

致使他事业陷入瓶颈的原因原来如此简单,那就是他忘记了爱上音乐时的初心。

如今他“说”的太多,而“听”的却太少——也就是夏文萱老早就告诉过他的:“自己喜欢就行了,理会别人干什么。

”退一步说,即便你重拾初心你的时代也过去了、大众也依然不买账,可为什么:你有夏文萱这一个知音还不够,还需要“其他人”成为你的知音?

夏文萱,和那些来自外界的认可,究竟孰轻孰重?

现在请你再翻回头去看苏升华酒后那番长篇大论,你会注意到:他连说了两次“控制”:“小时候你觉得所有东西都在你控制之内”、“抑郁症你又控制不了它”。

这年头,“控制”这词一出,怕是都会让很多女性毛骨悚然。

当然,一直孤独且独自生活的苏升华只是想要“控制”事情、“控制”抑郁症,不像渣男或禽兽那样变着花样想控制女人,这是两码事。

但“控制”本身,的确是男人更易产生的心态。

因为男人对世界和外物有着更多的索求,这大概是两性生理和基因决定的。

你很少听到女人去说“控制”这个词吧?

而男人酒喝高了就能下意识的连说两遍。

——能不能不控制?

能不能不管别人和“世界”?

苏升华之前说“这个世界变得好快”,是的,但变得更多的是他自己。

男人还是要学会“放低”世界、珍惜眼前人。

否则,男人向世界(外物)求索太多,女人又向男人求索太多......最终,他们都会失望。

当苏升华看清自己的那一刻,他获得了解脱。

在夏文萱的帮助下,他完成了自救。

他这时才向夏文萱问出了那个他早该去问的问题:“重新穿越回去的话,你的命运又是否会改变?

答案是:改变了。

夏文萱没有选择去做那个导致并发症的手术。

她活下来了。

一个是精神上涅槃,一个是肉体上重生,二十年不见、彼此深深牵挂的两个人决定见面。

他们将携手更改这二十年中发生的一切,直到两个人的不幸命运都被彻底改写......看到这里,我是真有点感动。

还是那句话,这部影片告诉我们:“重新活过”是可能的;战胜时间的爱也是可能的。

但前提是:人要学会像苏升华一样诚实面对自己。

并且,有一个你心甘情愿为其改变的人。

《久别·重逢》短评

我只能说钢琴曲太戳我泪点了 电影最后节奏有点拖沓了

2分钟前
  • 推荐

郑伊健好靓仔!不老男神!技法成熟,但情节老套。

4分钟前
  • 海珠区老实人
  • 还行

女主像唐氏儿一样的表演

8分钟前
  • 三行琉璃
  • 很差

画面很日本文艺清新青春,香港长洲和日本很般配啊,Ian很有才,郑伊健胖了,XXL号衣服也遮不住啊……

12分钟前
  • 周六®
  • 还行

抱歉,我是跳着看完郑伊健的戏份的,后生的戏实在提不起兴趣,但也把剧情看懂了。柏安妮女儿很有灵气,郑伊健是第一次看到了他的演技。

13分钟前
  • 大勇
  • 还行

在一个懒洋洋的午后,看了这部电影,不吵不闹,比较舒服

15分钟前
  • jjjjk
  • 还行

#iffr2025 reunion of the self從頭哭到尾 歌好好聽

18分钟前
  • 克莱尔鸭
  • 力荐

#IFFR 如坐针毡,自我高潮感动,以及同场沙比简中男的不合时宜匪夷所思放声狂笑,让人头晕恶心

19分钟前
  • 帕鸡桑心病狂
  • 很差

香港版《不能說的秘密》+《錯過你的那些年》+《穿越時空的少女》真人版。但是還是會為純愛掉眼淚。我們女生啊,在愛情裡真的很主動勇敢。希望現實中的純愛不要被辜負。

23分钟前
  • PY
  • 推荐

“辛辛苦苦挣的钱你全拿回内地给你弟弟了”

24分钟前
  • 狗屎拌红糖
  • 还行

一星給四万十市!一星給ian的笑容蘇昇華年青/中年氣質對不上,就算是多頹廢也不應該掩蓋了那份才氣+歌喉😹雖然說有second chance很好但這鬼故事也讓我想回到打開這部電影之前😬

27分钟前
  • AkaneAntares
  • 较差

本来以为会有点沉闷,但意外还有点感动。郑伊健演技很细腻,一开始在医院相遇的时候脚步都是虚浮的,祭拜完夏文萱下山的时候走路也是拖着地的,在日本撒骨灰的时候,虽然一路跟着年轻的夏文萱,但也是跟得很吃力的。最后经历了“时光冥想”后,再带着夏文萱回到中学的时候,是蹦蹦跳跳地去弹钢琴的。人到中年,依然还是要做个有力量的少年啊~久别重逢,和年少的那个自己,再重逢了

30分钟前
  • cindy100
  • 推荐

平行时空让直线的人生有多种可能性,青春时期的感情是最纯粹的,实际上我们的世界虽没有平行时空,却有无限可能,在于你是否要迈出这一步。年轻女主想要看看未来的自己在最后的时刻是否有后悔的时候,很感人。拍出了日本电影的清新感,欧美的平行宇宙,以及港式学生的青梅竹马。

33分钟前
  • qtxzpp
  • 推荐

1.16高先。日式小清新的长洲岛版演绎。与影片共拾过多处风景,加之许恩怡的表演实在青春唯美 灵动飞扬,为这份超银幕的光芒赞一个!!在性别批评上反复横跳,毕竟年轻靓女拯救失意中年男、穿越回去和年轻时的自己对话,最后还和少年时的知音“再续前缘”,实在尴尬。导演估摸着也有这些自觉,所以男主至中年仍是少年心态——少年心态建立在职业和婚姻时间线停滞、怀才不遇的基础上,而少年男主的出轨父亲则成为其同龄层的对照。喜欢弹钢琴猜意象的片段,喜欢奶奶和孙女对话互动/奶奶讲焦糖布丁的片段——如果这些也是Jill这位文艺浪漫剧爱好男编导写出来的,行,有点东西。

37分钟前
  • munianli
  • 推荐

更喜欢中间穿插的青春期恋爱故事,女主的演技很"精ling"

38分钟前
  • 生酪拿铁去芝士
  • 较差

三星半,港台这几年很擅长的清新爱情小品,很适合在小点的电影厅包场看完。少女女主超可爱很像木村拓哉女儿,郑伊健现在的状态很适合演这种落拓中年男主,虽然整个片子都淡淡的,但配乐蛮好的,有种跟港乐一样衰落但仍打动人的感觉。最近的港片蛮多在日本取景,有点想念疫情前国产电影也动不动去国外拍的时代了,经济不好真是影响了电影市场很多。

42分钟前
  • nonsense
  • 还行

主线像港版不能说的秘密,故事又很日本电影。郑伊健演这个角色真系有点老了,和蔡思韵没产生化学反应。

46分钟前
  • 誓言_瞬间
  • 还行

没想到是科幻片哈哈哈……不过剧情很规整,前半段很压抑,结尾特别治愈!陈光荣写的歌还是很好听~

50分钟前
  • L-0
  • 推荐

郑伊健都这么老了,他这个银幕形象的确挺适合演大龄失意男文青的。这是一部纯MV电影,用日本青春电影的拍法,讲一个过于俗套的爱情与拯救故事。

54分钟前
  • 空气女大十八变
  • 还行

愿我这一曲不风流也精彩有点像i人不想被e人打扰ᖰ⌯'▾'⌯ᖳ看了之后突然好想学习钢琴和吉他,哈哈,我这个家伙 粤语歌词真的好文艺啊 好喜欢(〃ω〃)五指若亦耗损 就用记忆弹奏 延续下去我只想你记住,就算我不在你身边,你永远都是最棒的那个!!!这个穿越的构想也很有创意啦 虽然真的很假 黑洞和平行时空真的是存在的东西吗 设想这个概念的人太伟大了由衷感慨 灵感转瞬即逝 真的需要被及时记录下来男主角的演技非常自然 韶华易逝 风流尚存 难能可贵你创作的时候都在想什么呢?我只是很专注地听旋律,然后脑子里就会浮现出来。(我想这也会帮助我编舞 我希望能编出自己喜欢的舞蹈 并且将这份快乐感染给别人 )日照西山 夕阳西下 真的很美。那些暑天 无忧无愁

57分钟前
  • 儒雅的花头台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