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感觉梦工厂的动画片和迪斯尼的实在不好比啊,画面,色彩,尤其是内容;还是比较适合小朋友看的,因为我看时就会想,蜜蜂刺了人之后怎么可能不死呢,蜜蜂怎么可能和人说话呢.......但又觉得里面的一些对话还是蛮有暗示的,比如:——你知道人类社会里也有一个Larry King吗?
——这个名字很大众。
——不是,我的意思是他看起来很像你挥金如土的做派。
背后也有色彩斑斓的点点。
一个戴着眼镜的老头,从镜片底看人,即使你知道你听说过他,缩着肩,眯缝眼,很像犹太人.......又如: 最后那只蚊子说的那句:I was already a blood-sucking parasite. All I needed is a briefcase.......小朋友肯定是看不懂的吧,呵呵所以不得不让我想一个问题,导演是怎么给这部片子定位呢?
相比起其他那些同样出自美国动画业三巨头的大名鼎鼎的动画电影,本片在中国的知名度略显小众,但这丝毫也不影响本片带给人们的馈赠。
与竞争对手之一的皮克斯一样,梦工厂一向很擅长在自己的动画电影中把动物们最大限度的拟人化,并且做得都很出色,在每一部电影中我们都会为编剧们别具一格的创意所惊叹。
与国产动画片不同,在充分的创意中融入进一个不俗的剧本,让整部电影本身就成为一本好书,寓教于乐的观念被完美地交织于整个剧情,这是成就美国动画电影能达到全年龄观影质量的关键。
下至学龄前儿童,上至花甲老人,都能一同坐在沙发上其乐融融地欣赏一部动画片,当看完之后,大人与孩子各自都能从电影中得到不同的收获,这也是美式动画最成功的地方。
电影的前半部分首先会让我们觉得,本片所要传达的思想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美国式素质教育对孩子们的基础观念,即自我认同的人生观,鼓励人们打破常规,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要知道自己在这个世上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人能以任何形式的教条主义绑架你的人生,就算是亲生父母也不行。
片中主角贝瑞是一只普普通通的蜜蜂,与千百万的其他蜜蜂一样,它们“两千七百万年以来都在做着同一件事”,这在所有同类看来都是它们与生俱来的宿命,是祖祖辈辈都必须循规蹈矩的生活,甚至贝瑞的朋友亚当也因为自己“一生只需要做一次选择”而感到庆幸。
巨大的蜂巢禁锢了蜜蜂们的生活空间,更重要的是囚禁了它们的思想与眼界,只有极少的蜜蜂能飞出蜂巢采蜜,但这个庞大社会中的绝大部分,既不敢打破束缚迈出蜂巢,也丝毫不关心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
对于它们来说,人尽皆知的道理是,自打出生的那天起,一生的道路就已经被这个社会规划完好,因为“我们是蜜蜂,我们有最完善的社会制度和最高效的工作能力”。
但贝瑞的基因里却流淌着不一样的思想,不甘于现状,不相信宿命的他,正是这个自由国度希望自己国家的花朵们所拥有的自我认同意识。
这与中国千百年来传统教育理念中所推崇的“中庸”大相径庭,同时也是西方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东方的重要部分。
这是一种鼓励人们质疑权威,把敢于冒险视为一种高尚品质的价值观,在人类有记载以来的历史中,每一次突破性的发现与飞跃,其背后的推动力都是那些有“逆反”思想的人,从第一次学会利用火焰到蒸汽机的发明,从地心说到相对论,从莱特兄弟的第一次飞行到阿波罗登月计划,无一例外的都是人类成功摆脱思维束缚的创举。
反映到个体教育方式上,西方的主流教育一向提倡父母引导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强调自己的唯一性与不可替代性,而不是中国式的希望孩子听话,屈服于某种父母和社会指定的观念的教育理念。
每个人的人生都应该由自己定,与此同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说完自我认同,接着影片开始置入第二个思想内容,我把它理解为“存在即合理的”概念。
电影别出心裁地制造出了蜜蜂控告人类抢夺自己蜂蜜的法律诉讼,还有模有样地在动画片中摆出了一场只有成年人才会感兴趣的正式庭审现场,联邦地方法院、法官、陪审团、控辩双方、新闻媒体。
就蜜蜂的劳动成果被人类强行占有的这个控诉来看,这在刚开始很能蛊惑人心,儿童观众们都希望这些勤劳可爱的蜜蜂能胜诉,从而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然而影片所要告诉人们的却是一个相反的道理,用蜜蜂们最终的胜诉来推演出一个没有蜜蜂工作的世界,让这么一个对孩子们来说有些抽象的概念通过具体的故事得以体现,观众能在欢笑中懂得世间万物的存在必有其维持平衡的条件。
但这个思想仅能特指到蜜蜂采蜜,人类收获的诸如此类特定的范畴,如果理解稍有偏差,则会演变“成人类对自然地肆意破坏都合情合理”的扭曲思维,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极为可怕的思维误导。
因此片中传达的两个主题,第一个代表的是具有实际意义的人本思想教育,第二个更多的是带有启发意义的科学教育。
而二者对于人们的价值虽不说能影响一生,但也颇有深意。
反观国内,由于文化产业政策、市场消费观念,以及国人对待动画电影的传统思维定势等种种原因,导致了绝大多数国产动画电影都偏向低龄化,市场定位有意无意地局限在小学年龄段以内的儿童身上。
国内编剧们自然明白这一处境,因此也尽力想在动画中加入某些对于核心观众有价值的教育性质的内容,这本身没错,国内电影人在剧情创意这方面其实并不输国外从业者,关于这一点,近年来我们也有目共睹,但一个美好的想法一旦与国内文化政策所捆绑,所制作出的动画电影往往还是难以冲破低龄的瓶颈,纵然影片再有教育意义,字里行间散发出的气质在成年人看来依然是稚嫩的“儿童读物”。
其中所谓的教育内容,多半也只是故作正经的将这一段说教单独拿出来,以一种老师教育学生的口吻传授一堆无趣的,说教般的老生常谈,很难有创造性的革新。
美国动画电影的先进理念与精良制作,的确是值得我们虚心学习的优秀范本。
大概是我的理解能力有问题,或者我有点吹毛求疵。
我根本不明白这电影想要说些什么,觉得没有一个中心主题大概这本电影的中心是凡是要适度Barry本来对一生只做一个工作很厌恶,不过后来貌似也接受了。
这难道是美国政府的一种潜意识的暗示么后来遇到了一个人类女性与她产生一种特殊的感情。
天,人类也太寂寞了。
竟然和一直蜜蜂一起和咖啡。。。
后来,我以为这本片子是跟动物保护者协会有关系,来表达说,人和动物是平等的。
等等等等。
后来,又来说其实,人类使用蜂蜜也是一种可行的行为。
天.......什么跟什么如果这片子要定位的话,大约是恶搞
羅永浩:人最他媽虛僞。
妳去跳崖自殺,看見了壹個人妳看他就來氣,上去就扁了壹頓,然後心情就爽了,不想死了,抱住人家大叫“恩人!
”,結果他跳下去了。
對動物也壹樣∶把人類折磨的對象叫恩人。
什麽救命恩狗的。
比如小蜜蜂。
人家壹年辛辛苦苦釀蜜。
是給妳釀的?!
妳上去搶過來咕咚咚喝完,壹抹嘴,說∶“啊,小蜜蜂,妳真是辛勤的小精靈啊!
”靠,妳欺負也就欺負了,還要惡心它。
它是不知道。
如果知道了,肯定氣吐血。
真的觉得这部电影很一般可能是通篇的黄色背景可能是因为蜜蜂真的太普通了就连看电影排座位都要排到10多万排就是一个不甘心一辈子做生活的小B然后开始了自己人生之旅偷蜂蜜的人做斗争哎,很无聊,倒是学习英语还不错
继《怪物电力公司》之后看到的最好看最有创意的卡通电影了哈哈说实话如果不是看这个卡通片还真的不知道蜜蜂的翅膀和身体不成比例按人类的研究结果他们是不能飞的呵呵不过确实稍嫌混乱没有主题也许是人类和昆虫毕竟拍了无数人类和动物不过一只蜜蜂爱上一个人类的女性实在有点自恋也许它们会认为我们的美女长相实在不好看哈哈无论如何我最感动的是梦工厂的工作如此细致每一个蜜蜂的黄黑条纹都是不同的我想自然界里应该是这样的只是我们没有真正认真地观察过任何动物或者昆虫也许外星人看地球人也个个都是一样的
一句话点评:尽管有宋飞的加盟,但还是不如他的脱口秀好看。
《蜜蜂大电影》是梦工厂出品的动画,去年十一月份上线。
主要讲述了一个与人说话之后生活便发生巨变的蜜蜂的故事。
传闻说宋飞本身就有许多蜜蜂段子,在一次和斯皮尔伯格谈话中,导演觉得可以拍一部专门的蜜蜂的电影,于是就有了本片。
宋飞本人还特意制作了一套戏服,把自己武装成一只蜜蜂,又拍预告片,又大费周折的全球乱飞着宣传。
蜜蜂Barry B.Benson(果然是蜜蜂,整个一个B3,总比2B强)在安排好的一切中过完一生,想要见见世面,结果在人类社会中险些惹来杀身之祸,却邂逅了花店女老板Vanessa,在相处过程中发现人类竟然把蜜蜂辛苦酿成的蜜窃为己有并从中牟利,大为愤慨,于是把人类告上了法庭。
影片的蜂巢内部设置,很有《机器人历险记》的感觉,由于蜜蜂们的组织严谨,分工明确,所以整个蜂巢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流水线,所有的蜜蜂都是《摩登时代》中的流水线工人,将自己的全部——精神和肉体——都奉献给了酿蜜工程。
Barry对这一常规性生活提除了挑战,似乎是追求自由的斗士。
他对生活和工作的看法,很有挑选配偶的感觉:one job forever?That's an insane choice to have to make.(一辈子就干一件工作?这简直太疯狂了!)这种干一行爱一行基本上就是奉献者心态,我们当中存在着太多太多这样的人,一辈子的XX家,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等等,而选择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个人经历的一部分,而是分水岭,选择之前是一种生活,选择之后就永远是另一种,没有回头路和后悔药,既选之则安之。
Barry则是自由主义的信奉者,他相信自己的一生尽管短暂,但也不并一定只能做一件事。
所以在一个结构严谨的蜜蜂世界,就显得特立独行。
人类世界的无序和多变正合他的胃口。
和人类女孩说话之后,他才找到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要为蜜蜂们讨回公道!因为人类居然不签订合同就逼迫蜜蜂生产蜂蜜,用蜜蜂的标志和话语不付知识产权费用的加以利用和改造。
为了讨个说法,他和人类女孩并肩作战,打赢了诉讼官司,要回了所有蜂蜜。
但,真正的问题才刚刚开始。
马克思主义曾经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公有制是建立在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前提之下的,人们的劳动不再是谋生手段,而是出于需要。
这样,劳动就被精神境界化了。
一个人付出劳动并不是因为想要获得什么,而是由于不劳动就显得不完整。
这种犯贱的想法就是共产社会中人的基本觉悟。
片中的蜜蜂们面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大量归还的蜂蜜极大的丰富了蜜蜂们的物质生活,但同时也是自己赖以为生的劳动变得毫无价值,于是纷纷的下岗,从此花儿由于没有授粉而变得无法繁衍下去,没有了五颜六色的植物世界之剩下荒芜的灰褐色。
这经历了短暂的精神空虚之后,所有的蜜蜂都明白了原来自己工作的意义并不在于维持自身的种族生存,劳动的价值在于维系整个社会链条——食物链——最终所有的蜜蜂都和谐的和自然生活在人类社会中。
而Barry则当了为弱势群体维权的律师。
世界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律师仍然是嗜血动物,只不过他们中间多了那文件包穿西服的蚊子。
按理说,影片提出的问题是极严肃。
若不是被拍成动画片博人一笑,真的有可能当成政治寓言被束之高阁。
如此处理,只能勉强归为超现实主义或者黑色幽默了。
蜜蜂这种神奇的生物几百万年按照既定的规则和经验生活,从未改变过。
这种观念在现代社会是不可理解的,因为“选择权利”和“自由意志”是最大限度的自我解放,同时也变成了自我肯定的标准之一。
如果你没有充分利按照“自由意志”决定自己的选择,那么你就是被束缚着的。
这种“人本”中心的观念完全忽略了作为系统和关系存在的世界和人本身。
因为系统和关系的规则和结构是系统之所以成系统,关系之所以成为关系的支柱。
一旦在系统和关系当中,就必须成为其部分或一个步骤。
在这个层面来说,系统和关系才是意义所在,才是价值标准。
影片并无意在如此费力不讨好的层面上探讨问题,只不过想讲一个程式化中的个体和追求自由并理解自由的故事。
所以我们不会认为蜜蜂们最后又回去酿蜜,是宿命论的安排;所以我们不会计较,那场诉讼究竟带给蜜蜂们什么样的利益。
我们看到的只是一致富有正义感的蜜蜂做了件蠢事,最终找到自己位置的结局。
片子由于是宋飞扛鼎,所以全片贯穿了他的脱口秀风格,其中不乏关于“蜜蜂笑话”的段子,台词的处理也充满了他幽默而闷骚的气质。
Renée Zellweger芮妮·齐薇格在其中的表现充分的说明配音“演员”的概念。
不同于日本那种风格鲜明而独特的“声优”,美国的动画通常由当红的影星加盟献声。
Renée的表现实在令人拍案叫绝,对现在表情细节处理还不完善的动画人物,用声音诠释了人物内心的细腻质感。
初识Barry听他说话那场戏,声音变化几臻完美。
恍惚而又惊讶,惊讶之余又有难以按耐得欣喜和兴奋。
Renée声音也比长相要耐赏至于CG效果则不必多说,如今群雄并起,技术日新月异,究竟孰好孰劣,哪好哪劣,普通观众根本区分不清。
但是画面场景的剪辑秉承着斯皮尔伯格的水准,激烈场景中大量的主观镜头,一闪而过的背景和高速画面的穿插剪辑,让整个影片小高潮不断。
但明显是取胜于细节过程,缺少那种挺立潮头最后喷发的快感享受。
前两天看帖子,其中一个TOP签名道出人生真谛: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凡事别太较真儿。
当然也别不较真儿。
周末无聊租了这个来看,没错儿,就是看在Jerry Seinfield的面上借来的,蜜蜂嘛,毕竟不是猫猫狗狗这种毛绒绒可爱的小动物,若是其他人配音我一定不会去看。
可是刚开始就笑了,尤其Barry转过身撅着屁股把自己的蜂针在那个跟转笔刀一样的磨刀器里边转一下的时候,真是无法不发笑。
太可爱了啊。
我其实看动画片就一个目的,可爱好玩就好,从未想过要从中得出过什么结论教训。
生活已如此沉重,自己体会就够了,还要在供消遣的电影里边再去狠狠惩罚自己一次么才舒服?
我不认同这是一部很差的烂片,虽然见到很多人那么说了已经。
其中一位还特别指出‘因为Barry的配音特别难听!
’。
还有的说因为这部片子把人类描写得实在太无聊了,因为vanessa居然跟一只蜜蜂喝咖啡。
如果这些都可以成为讨厌一部电影的原因,那么漂亮的画面呢?
绝妙的对白呢?
完美的配乐呢?
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了么?
其实这个就是一部好可爱的动画片,你要一部动画片做到如何才满意呢?
非常传神,Barry的神情举止,一颦一笑都无不让我联Seinfield中的Jerry。
如果你对Jerry有感情,喜欢Seinfield,你一定会喜欢这部片子。
也许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的原因吧。
总之,看了之后,蜂蜜我还会继续喝,蜂蜜成分的护肤我也会继续买,只是,下次如果我在何时何地见到小蜜蜂,我会报以微笑,因为我知道他们是像临行前的战士一样光荣得出来执行任务。
哈哈,我中了动画片的毒。
重头感慨到尾 老美的想象力不是一般的可爱但是有一点很纳闷 小时候听老爸说,蜜蜂的刺连着肠子 一旦蜇到人 刺留在人身上 肠子也就跟着扯出来了 这岂是一根假塑料管子就能代替的?
呵呵
刚看完一部动画片,《蜜蜂总动员》(《BEE MOVIE》),出自梦工厂,虽然和《虫虫特工队》相去甚远,但是基本上还算过得去,尤其是主角Barry这只刚毕业的蜜蜂,实在是可爱的紧,整部动画片继续发扬梦工厂的飘忽想象力,笑料百出。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蜂蜜农场的汽车挡风玻璃上,各种各样的昆虫粘在那,搭个便车。
还有蜂房内的公路,着实有创意。
Barry不甘心于在蜂房中枯燥的工作,希望成为采花粉的工人,能到外面的世界闯荡。
于是他找机会离开了蜂房,后在遇险中认识了纽约花商Vanessa。
Barry发现人类利用模拟的蜂房从蜜蜂身上获取蜂蜜,觉得人类无穷无尽的蜂蜜消耗是对蜜蜂家族劳动的偷窃,遂在美丽的Vanessa的帮助下把蜂蜜供销商告上了法庭,最后追回了那些数量庞大的蜂蜜,结果却引起了蜜蜂与人类之间的大混乱——勤劳的蜜蜂不再工作,而自然界的花因为缺少授粉的媒介纷纷枯萎。
Barry将功赎罪,带回了地球上最后的花朵,而花粉大军也接纳了Barry,蜜蜂家族重新开始辛勤工作,自然界回复正常。
Barry还兼任了律师一职——专门帮那些被人类虐待的动物打官司……撇开一些我并不觉得符合常识的东西,比如最明显的一个,蜜蜂不采蜜,世界就没了颜色?
生物书上好象不是这样说的哦。
但是,我依然被感动了。
感动我的并不是Barry在法庭上的表现,尽管他的一些看法的确让人类汗颜,感动我的是Barry对自身职业选择的坚定与努力,面对整个蜜蜂家族的传统,Barry坚持自己想做的,并为之付出汗水,波折不断,甚至险些丧命,但他最后还是找到了蜜蜂成其为蜜蜂的真正意义——采蜜、辛勤地劳作、传播花粉让世界更加美丽……小小的蜜蜂尚且勇气十足,我们似乎远不如他啊。
所以,我只管把一些所谓的不合理抛开,跟着Barry一起迷惑,一起成长。
而且,《蜜蜂总动员》想带给我们的,绝对不是这些小小的问题吧。
本文首先发表于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fe25801008p8l.html
没看过的不建议动员这个
我一向來就看不起夢工廠的動畫,無論是技術上的追求還是故事上的深度都難及皮克斯,而本片又是我看過的所有夢工廠動畫中最不堪的。技術上,人類角色的粗糙,故事上,一隻不工作的蜜蜂堂而皇之站出來為所有蜜蜂爭取利益,價值觀完全無法令人認同,而剩下的一些諷刺更是低幼到令人髮指!
还好
thinking bee, thinking bee!
三个礼拜……看了十遍。小朋友们蛮喜欢
当3D动画铺天盖地到来之时,要做出一部广受欢迎的作品,光有好的3D造型是远远不够的。这一点,梦工厂还得向皮克斯和蓝天学习
对于这种依然停留在白雪公主时代的作品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感觉很诡异,明明吸血的蚊子和工作的蜜蜂都是雌性,却用雄性做主角,蜜蜂蜇人内脏会出来这种几岁孩子都应该知道的事情却反而行之,显得很离谱。整个故事很燃,但逻辑混乱比比皆是,到了飞机飞行阶段达到高潮。而且飞机因为天气情况无法起飞的状态下,难道就该强迫驾驶员起飞吗?总体,适合给低龄人员看,超过8岁就有点不合适了。和《疯狂动物城》跟经典作品相比,这部动画电影的科普效果简直是负数。梦工厂什么样的差编辑能弄出这么个离谱的故事??2025.2.2书香海尔电影频道
不记得了 一堆蜜蜂 好像还有花
宋飞个老皮蛋脸~
剧情比较无聊,但是画面效果很好~
中文配音有点恶心,又是xx总动员。。
看得是配音版本...那个蜜蜂说话有够恶心
这样的故事对于小朋友们来说会不会太诡异
什么剧情啊...雷死。不过和人类打官司的理念很有趣。
看完,只想从灵魂深处发出一句呐喊:「什么鬼?!」
就是故事编得太一般。
活校蛮缠的蜜蜂和人类
大名鼎鼎的Jerry Seinfeld写这个剧本用了3年!幽默、节奏明快,非常好看。
一颗星给Florist和Bee v. Human Be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