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武力和力量的过程中,男性都是主角,而在这部影片中,在一群男人中,出现了一个少女,她就是AZUMI。
AZUMI可以说是个矛盾的忍者,她个性纯洁,但却不得不去杀戮,对于这些她没有选择的权利。
一个女人在一个本是男人的世界中,扮演了一个特殊的角色,她引发了这个男性世界的不安,她敏捷而迅速,让人顾及不暇,同时也让人疯狂。
忍者因为她的出现而狂躁起来,她让人想起了血腥的味道。
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一场疯狂的故事就此上演了。
其实可以将这个女孩作一种欲望,一种让人疯狂的、为之兴奋的东西。
她可能是人们想要追求的美好,但同时也可能是致命的毒素。
她的进入让野蛮更加升级,在一个灰暗的画面中,一个忍者肆意挥舞着自己的剑,此时的他感到无比的兴奋,他释放着自己的疯狂因此,让这个灰暗的画面中染上了斑斑血色,一时妖艳而诡异。
杀手,和传统我们所看的电影的杀手不同。
他们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可是他们的生活却比其他的人更有感觉,互相之间的,一种说不出的味道
强烈的风格印象,旋转镜头看起来满足多角度的观察的欲望,视觉冲击力超赞。
一部体现日本价值观的电影。
片中的场景与打斗的交相呼应,使人内心时而舒畅时而紧张,而段落的时间控制也很到位。
比较喜欢azumi的眼神,片中的她的命运曾有过改变的机会,可是她的命运很可悲,命运之神选中了她。
让我倍感钦佩的是,做出了选择是艰难的。
一路下去同样的选择,或许是她明白自己命运了。
跟随自己的命运还是做真实的自己,恩!
这是个问题。
片中塑造了一个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并努力实现自己的职责的人。
下一个刺杀目标成功了。
不知道她会不会选择做真实自己呢?
答案不重要,选择,接受选择,承担其选择的代价这才是这部片子的全部意义。
是此剧开启了我的武士片大门,让我看到了很多顶级大片。
2003年人生的低谷看的此片,打开了一扇完美的门。
后来看了第二部,带子雄狼系列,七武士,用心棒,武士的一份,乱,影武者,椿三十郎,大菩萨岭,切腹等完美的武士片。
阿墨第一部最闪亮的星美女丸,太出彩了。
当时经历少看不懂,他到底是什么情况,回看以后才明白。
我有一个邪恶的角色和他有得比,就是杀手里昂那个坏警察,一东一西,2个经典。
第二部女弓箭手是亮点,去年才醒悟她好像女神张敏,哈哈哈。
由于武艺过于高强,所以没有任务的时候绝对不可以出剑。
老子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至人如常,就是这个道理吧
我觉得片中值得一看的就是那个身着白衣,手拿一支玫瑰的精神有点问题的“美女丸”,他的性格特别鲜明,从一开始杀其中一个男刺客的戏份,就表现出来了,他喜欢折磨人,喜欢追求最强的剑法,同时喜欢用剑法击败人的心和身,真是可以作为《侍魂》游戏里的一个新角色了。
可惜最后被那个看起来手无缚鸡之力的狗屎美少女斩杀,阿墨也变强的太快了吧,一下子就百人斩,我看她那细胳膊连柴都劈不断,挥刀的动作很没力度,练一个月剑道白练了,《女座头市》里的女人的剑戏份都比她好多了,垃圾女人,拍av去吧,ps电影里她裙子再短一点,露多一点,会更有看点。
过去看过北野武的《坐头镇》,感觉虽然血腥,但是片中武士出剑的姿势和伤者喷血的镜头很是印象深刻!
所以,看见《阿墨》这片子就想回味一下日本人的暴力美学:)不知道是自己挑剔还是什么,觉得阿墨的扮演者很漂亮清纯但过于现代——那头发是染过的,那衣服短的令人想入非非——虽然杀手就是一身短打但片中的性意味也太浓了吧,日本的欣赏趣味吧:(一开始就对此片印象大打折扣!
你说血腥吧,比不上北野武,杀人镜头还拖沓;想拍出点儿对生命意义的反思,又把这一点拍的太过明显,好像愣逼着观众想意义似的!最后,发现该杀的人还没杀完,看出来了吧,导演当初就是想拍两集的,想多赚钱而已,我说2个小时的片儿怎么就那么不紧凑啊,原来如此!!
哈哈~
刚看完goemon后遗症,提防着这里面的也会超能力呢。
刚开始灰常无聊,随着一张张熟面孔接踵而至乐子也出来了- -现在看来cast很强大嘛。
写着一脸我是主角的建国上场没几分钟就炮灰了囧。
英台差点连脸都没看清。
竹中tx北村太重口了,我直接电脑前面乐趴。
nari依旧销魂,做那么个cool样却梳个小歪辫XD 本来想着冷口冷面的大概能活的最久(当然除了azumi)没想到原来是个含蓄的大叔控OTZ。
然后也没啥新鲜的了,azumi百合了一阵毅然回归砍人路。
炮灰把炮灰杀一半,反派再杀另一半,最后azumi挥舞着火棍就冲上去了,怪不得bt让要乐呢,跟杂技团出来的似的。
最后的结局实在有点喜感……石垣佑磨,我看错你(的炮灰属性)!
[删]这其实是个你拆我BG坏我GL我杀杀杀让你永远搞不了基的故事……[删\]
看这部片子是2年以前??至少1年半了吧那是一年的春节,我在放寒假觉得阿墨真的很帅,我一直觉得,她真强,真的很强在那个寒假开始玩冒险岛,第一号就是侠客现在已经记不太清具体情节了,总有些厚重的东西是要被遗忘的.为了新的历史,牺牲,是必须的.毕竟我们活在这里,并不是为了我们自己
看了《少女杀手阿墨》以后,觉得这是编剧的成功,导演的失败。
这部影片好在哪里,差在哪里,我想还是有必要说一下(仅代表我个人观点)。
这篇影评主要谈几个方面:此部电影蒙太奇的独到之处、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之高、以及最后收场的落差之大、以及如何才能给观众留悬念、最后说下这部电影真正要表达的东西。
首先说下这部电影的转场与剪辑,这是非常独特的。
转场的思路从来都是生拉硬拽,但是有节奏,有寓意。
这种转场既省钱又达到了艺术效果,资金不多的导演可以借鉴。
首先,这部电影从眼睛里转场非常出彩!
即少了交代情节的麻烦,又增添了几分深刻,比如:一开始乌鸦的眼睛、替身尸体的眼睛、最后碧海蓝天映入阿墨的眼睛;再者,阿莫从小到大一个蒙太奇镜头就够了,这镜头就一秒,依次是:回眸、正打、蒙太奇从童年孩子般懵懂的脸变形为成年后带有杀气的脸。
这转场行云流水,快速、省钱、利落。
紧接的转场更妙,一道白光,屏幕全白,直接跳到树林里风卷落叶的打斗情节,这都是生拉硬拽的,但是因为有了节奏,有了寓意,加上音乐,显得行云流水。
白色突出了少女阿墨的天真烂漫如一张白纸,瞬间全白的力度又体现杀手的冷血性格,这种转场完全是用了生拉硬拽的强奸观众的低成本土匪式做法,但是达到了艺术的新高度,四两拨千斤,值得借鉴!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美国往事》里推蜡烛的烛光,然后拉到不同时空的灯光,也是转场,但是听说是《美国往事》差不多最烧钱的转场。
当然,那样转场有独到的艺术效果,如果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显然《美国往事》的转场更胜一筹,如果你愿意多花几千万甚至上亿去追求那百分之一的艺术效果我没话说,要是我也会那么干,艺术必须要追求完美,否则就是个唯利是图的商人而不是导演。
但不是是个导演都烧得起那种钱的,如果你的名气还没有大到翻云覆雨,投资商肯定不会由着你的性子胡来,所以我们要学会低成本的生存。
但是,白光后的森林有一点令我大为费解,转场到风卷落叶的树林后,后面的白光是怎么回事?
树林里会有白光吗?
艺术可以有表达,但是不能太写意了,不能像《三峡好人》里平地飞楼和天空的飞碟一样(《三峡好人》这部影片被许多老师当做经典影片,尤其是那两个灵异现象被说成如何的奇峰迭起,但我个人的看法很是不以为然)。
真正的艺术不是自己凭空胡乱搞个丫丫来强奸观众,就算不屑于做到平实,起码也要在符合逻辑的画面上显出主题的深刻,除非你拍的是科幻片,或者像王家卫导演那种风格,王家卫导演虽然蒙太奇用得多,批评王家卫风格的老师也很多,但是,到现在为止我只看到奇思妙想,没有看到一个胡来的镜头,每个镜头都立得住,都有它的艺术支点而且符合主题的逻辑。
当然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所以,“说思想”是一种很不高明的做法,要观众看什么,不如随观众看什么,但是你得有那个功力,控场可以控到整个画面观众就注意你要表达的那个点。
如果把树叶背后的白光去了,既能显得树林的阴森,又能体现出杀手冷血的意境,就更贴近主题了,当然这是我个人看法。
其次说一下这部影片要表达的思想,这是我认为这个影片最吊诡的东西,前后矛盾。
影片一直在讨论一个话题:想要和平,是要以战止战,还是唤醒人类内心的良知?
我看到了一个有高度的编剧,同时也看到了一个追求名利的导演。
导演并没有把编剧想要表达的思想表现出来,反而把好好的剧本拉低了。
影片一开始要表达的是人类极力得想要表达一种思想,就是以战止战。
从少女杀手阿墨一开始天真的笑容,到她和同伴杀死了各自最要好的朋友,再到强忍着眼泪看到恶人屠村而不能拔刀相助,最后到对浪迹江湖的艺人的生活方式无比的向往,以及到最后终于完成使命,漂浮在海面,眼睛里映射的碧海蓝天。
这些无时无刻不体现出阿墨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杀戮的厌恶。
她不断的问自己:“杀人,真的能换来天下太平吗?
”还是那句话,善恶在心,而不在形式,只要世人的功利心不除,杀戮和战争就永远不会终止,这是编剧要在这个影片里要表达的东西。
影片到阿墨眼中的碧海蓝天就已经结束了,这是最恰当的一个结束点,我想也是编剧希望结束的点。
可是导演并不甘心,想要引导观众看续集,所以最后阿墨仍然带着杀人任务退场了,剧本的高度从战争与和平的主题,拉低到阿墨去杀人的主题,影片也就此结束了。
导演自以为给观众留了悬念,却不知道这种做法已经让影片索然无味了。
我必须承认,这是一个很会拍动作片的导演,但是不是一个有思想高度的导演。
因为您去看片子里的动作镜头,不费钱,用慢镜头升格与快镜头切换就能达到效果,这种表达另许多砸了很多钱把电影搞得像电子游戏一样的导演汗颜。
这是值得肯定的,也是要学习和借鉴的。
我看懂了,导演是要绞尽脑汁给观众留个悬念,好有下次拍片的机会,再接到活,再赚一笔钱。
编剧遇到这样的导演真是无望了,这导演的行为我个人的浅见是:骑着驴找驴,守着宝藏要饭。
真正的悬念不是告诉观众故事还没有讲完,而是故事讲完了,却给人留下无尽的思考。
这样的话,不用你留悬念,观众自然会关注续集的。
而剧本的高度很高,已经上升到了战争、人性、善恶的高度,而导演最后却偏偏拉低到了复仇和杀戮的层次。
真没法说了。
说到悬念,我想举一个例子。
以前做培训的时候,一个做生意的人说:“看我做生意这么成功,是不是要塑个像啊?
以供后人瞻仰!
”我说:“一定要塑一个,否则后人就没有机会把你的耳朵敲掉,就没有机会在你的身上写着:某某到此一游”。
他说:“会有那么惨吗?
”我说:“历代的雕像大概都是这种命运,你不信可以去看看。
”上面的案例就是典型的不会给人留悬念,真正的悬念是在人的心里,活在人们的心中,你那个臭皮囊有什么用?
还要把他雕刻下来,真是没事干了。
所以,会留悬念的人总是把事情做好,好到让人忘记不掉,会留悬念的导演会把他的艺术品做得近乎完美,让人催着他拍续集。
我向来有一个观念,不一定对,但是我的观点:把人缘搞得八面玲珑,不如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艺术是相通的,任何东西到了一定的高度都可以成为艺术,在商界,你的顾客不会因为和你关系好而买你的货,恰恰是因为你的商品好才买的;在影视界,观众不会因为导演留个悬念就看续集,而是因为第一集拍得有高度才有意犹未尽的欲望;在人际,人们不会因为你八面玲珑再刻个雕像而记住你,恰恰是因为你做人做得好才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所以一代女皇武则天就立了一个无字碑,功过留给后人说去吧,反正自己是唯一的女皇帝,在任期间把国家治理得繁荣昌盛。
这是一种气魄,更是一种智慧。
我希望我们能稍微借鉴一下这些流传下来的智慧。
最后想谈一下战争和平以及科技映射到我们现实层面的东西。
我们发明了火药,而我们用火药制成了烟花,非常开心的玩耍。
可是别的国家利用我们的发明用火药制成了洋枪大炮。
有人还说我们不聪明,为什么不用火药的威力去征服世界?
反而让外国人利用我们发明的火药来打我们。
如果从生存的层面上来说,的确该早点发明出枪炮。
但是,如果人类一直用火药来制作烟花娱乐,世界上又该有多少人免于战争的屠杀,又会增添多少欢乐。
科技发展了那么多年,我只看到地球被科技和战争摧残的不像样子,今天被炸个坑,明天水被污染了,后天森林被砍掉了,然后许多动物都灭绝了,生态链都要断了自己还以为活得很好,包括今天的雾霾弄得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都不行了,我最佩服的就是人类天天这样胡搞,还一天天的很高兴。
这句话说得早了点,但这是我的看法:人类早晚会被科技逼得走投无路。
不只是《少女杀手阿墨》,战争与和平是个永恒的话题,而这部影片反映的是在战事迭起的年代里,人,该怎么做。
阿墨,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少女,唯一不同的是她的亲人都在战争中死亡了,她应该带着仇恨生活,还是应该活得像个女孩。
她柔软的肩膀是否能担起以战止战的责任,而以战止战是不是解决战乱的最好方式?
而学武的人应该像个杀手一样去杀人,还是像艺人一样过着漂泊而快乐的生活?
阿墨的眼睛里充满了对艺人的羡慕,可是冰冷的刀已经沾染了太多的鲜血,就算放下屠刀,此刻还能立地成佛吗?
阿墨,走了这么远,你放得下对死去生灵的那份愧疚吗?
你的眼睛是否还会呈现出学艺时单纯的喜悦?
谁,把你卷入战争?
又是谁,让你进退失据?
剑,无法止杀戮;而心,可以有苍生。
(删掉那个结尾,到碧海蓝天为止)这是这部影片真正留给我们思考的东西。
余味很足的慢电影。调度稍许机械和刻板,一些灵光闪现的瞬间还是证明了作者的潜力。母题像苏联刚刚解体之后的,模仿痕迹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终究我还是不适合看这种过于平缓意识流虽充斥氛围意境但故事性缺失的片子,虽然vanlife是我很感兴趣的题材,但毕竟看无依之地的时候我也睡着了!
有点安哲,走出影院有一种死了很久然后复活的感觉
-
叙事一般,但画面质感很喜欢。
好的意境只是一部好电影的一半,一定还需要有好的故事。2024北影节看了2/3逃跑打卡。
#76th Cannes# 导演双周
给低分吧,不合适;给高分吧,不值当。感觉父女俩太i了,其他人也陪他们一起i。或许影片就是想广袤空旷的空间之上,构建/展现这样一种人与人疏离冷漠的关系?
BJIFF 240421 / 不懂,不喜欢,再也不看你们文艺逼深爱的电影了。
【BJIFF】第四场,坚决下周来北京要提前保证充足睡眠。这部真的很喜欢,好喜欢结尾的音乐(有人能告诉我是什么吗?)。静态的诗歌。
画面很美,车在树林里穿梭的那段很想录下来反复观看了
人物立不住,但胜在拍得好看,情绪贯穿,完成度高。
太喜欢了。用致敬大师的迷影场景编织出颇具作者性的故事,“海”的意象在荧幕-话语-现实中交错,宝丽来相纸又让现实重回画框。在群山之间,在群星之间,唯一得到宽慰的是消逝的灵魂。谢谢世界上有电影谢谢电影界有俄罗斯人——
无依之地,寻笼之鸟……演员很美、惊悚配乐、摄影很塔
灰色的天空,沉默的父女,没有笑容的人们,真实的生活
BJIFF2024 No.3柯达胶卷拍摄,好冷酷的影像,是否太过沉闷?风格想起《寒枝雀静》,后者都更富有生机些
#10537 #14th BJIFF# 2023电影人双周入围。差点以为是索科洛夫弟子的作品(不仅地理上有重合,气质真有点像哎),一部当代俄罗斯的洛丽塔,对俄罗斯广袤大地和荒凉的后社会主义风景捕捉得十分到位(中间还经过高加索地区了,确实听到格鲁吉亚语),最后的白海风景也真的很壮阔。流动电影车和盗版DVD真的是最迷影的故事了……#年度佳作候选#
#2024北影节第一站
3.5
一路北上就像成长(问答环节有人问导演Is Lolita one of the inspirations? 导演火速接no no,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