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老村长第一次出现的那一幕中,我是有些跳戏的,因为看惯了他在陈翔六点半中诙谐幽默的形象,记忆中总会不自觉的把他和喜剧联系在一起。
然而,一名优秀的演员最大的特点便是演什么,像什么。
作为整个村子里最权威的人物,老村长虽不忍心看着喜儿拿自己做为借钱的筹码,却又着实不知道该怎样帮助这苦难的一家,所以,他只能尽量在村民中周旋,努力呼吁村民们对阿圣一家尽力相助。
在这名演员出色的演技里,我们看到了一位心怀善念,却又纠结无奈的老村长。
这两天演员范冰冰因逃税被罚款引起网络热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院线电影的票房成绩,冰冰虽然发文致歉,许多观众的心却凉了,影视工作还是应当回归本质,《心之界限》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这虽然是一部网络平台播出的电影,但却相对完整朴实地讲好了一个故事,没有华丽特效,没有流量明星——淳朴与真诚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
故事发生在云南怒江边的一个小山村,一个四口之家里,男青年阿圣患上重病,需要借助呼吸机来维持生命,老父老母与妻子阿喜四处借钱为他治病,最后因无法负担治疗费用,在村民富贵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制作呼吸机的故事。
此间,围绕阿喜、富贵和另一个叫阿柱的青年之间的矛盾冲突,小村子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自制呼吸机?
一般人听来何其荒谬,居然是有真实原型的。
电影题材的选择,反映了当今许多社会底层家庭,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的无奈,与电影《我不是药神》所要表达的主题不谋而合。
在角色的塑造方面,本片尽量做到真实还原具有典型性,如沉默寡言爱子心切,为购买电机奔波心力憔悴死在吊索上的老父亲,还有关心则乱、听风是雨,因为一点闲言碎语就大吵大闹的老母亲,一个个的村民,都是真实存在的形象。
女主角阿喜是一个典型的农村青年主妇,为了给丈夫治病她想尽办法四处借钱,在被小人诬陷后,从起初的默默忍受,到后来的情感崩溃与爆发,再到最后的还原本真,一个真实的心路历程。
倔犟地忍着眼泪一边按呼吸球一边给丈夫喂粥,深夜在村口泉水中呐喊哭泣,看着因为误会自己一再拒绝进食的丈夫终于控制不住情绪生气崩溃,也许有这么一分钟,她也想过一了百了,但内心的善还是让她坚持到了最后。
富贵是一个妻子过世多年单身父亲,曾经与阿喜有过一段情,为人正直善良内心坦荡,毫不犹豫把压箱底的钱借给阿喜,他是自制呼吸机的倡议者和执行者,出钱出力出材料,却也因为这份坦荡没有避嫌,而被小人构陷,导致全村人都疏远孤立他。
他虽坦荡却也有尊严和脾气,以至于受不了闲言碎语被村民挑衅发生冲突,但电影的最后,他还是完成了呼吸机,也向村民们证明了自己的品格。
全片最不和谐的人物阿柱,一个自私的单身汉,恋慕阿喜已久,借钱给阿喜是因为希望能拥有她。
在阿圣从医院被接回,家人打算放弃后,阿柱被村长指派去筹备棺木,言语举止中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欣喜,但富贵的呼吸机计划却打破了他的念想,于是他怀恨在心,污蔑阿喜和富贵有染,怂恿阿喜的婆婆把富贵赶走,自己接过了做呼吸机的活却一再拖延,还在阿喜上门询问进度时,企图侵犯她。
他借出了钱也算行了善,但目的不纯、行为不端却让他的“善”变了味,最后也落得苦果自食。
可以看出这部电影的核心宗旨还是“扬善”,批判只是小插曲,贯穿全片的老村长便是一个表率,他出面为阿喜家做担保借钱,动员村民轮班照顾阿圣,安抚阿柱和富贵,虽说也有一些乡村基层干部为做好工作“和稀泥”的无奈之举,但本质上体现了淳朴的善意,片子最后他的一句“我们可都是喝的一条江的水啊,为什么我们的心就那么冰凉呢?
”是在这部电影之上,对这个社会发出的质问。
在物欲膨胀的今天,人心的界限为什么越隔越远了呢?
这部片子通过这样一个朴实的故事,期望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这个日渐冰冷的世界,带来一丝暖意,救人命,更救人心。
制作成本受限,让这部电影无法登陆院线,在整体上亦仍有瑕疵,但在如此前提下,真诚叙事,言之有物,并能合理升华,已是不易。
该片在诸多国际影展中入围和获奖,积攒了不错的口碑,除爱奇艺平台外,还将陆续在美国ICN,加拿大有限电视、CCTV6等多个海内外平台播出,但愿这部有诚意的作品,能够让更多人看到。
秦子陵2018.10.4
国产电影的新发展不是需要一大堆票房很高的商业片,而是需要一些反映现实的令人深思的片子。
在前段时间《我不是药神》的横空出世,让大家看到了现实剧情片带给大家的力量。
在片子当中,病痛和金钱和人性三者的矛盾扭曲、交杂。
在观者感受到村民的质朴、善良所欣喜的同时,又对村民的愚昧无知感到悲哀。
一条怒江隔断了多少人情?
电影的主要矛盾在于主角喜儿丈夫的病痛和贫穷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为了拯救丈夫,喜儿向村民下跪、甚至提出愿意改价的条件。
只为了大家能够帮助她,希望大家能帮忙按丈夫的呼吸球和能够借钱救助。
可是在现实面前,村民单纯的质朴是不足的。
人们的无私总是有所限度的,在无私过后,自私便爆发出来。
片中角色为了让喜儿改嫁给他,在村里放出各种流言蜚语,让大家误会喜儿和村民王富贵之间的关系。
片中老村长一句话深刻的体现了赵柱子的无情和冷漠“你坐在岸上和江里的人提条件。
”在一片猜疑当中,甚至喜儿的婆婆和丈夫都相信了赵柱子的话。
这一切的猜疑让,喜儿和王富贵都感到十分的无助和愤怒。
直到片子后面情感的爆发,喜儿把粥水泼到不信任自己的丈夫脸上、王富贵拿斧子威胁质疑他的村民。
情感的爆发让大家体验到在每个人都变得自私之后被怀疑者的无助和愤怒。
可是虽然因为赵柱子的捣乱之下,村民都怀疑喜儿和王富贵。
但是却没有降低对喜儿一家的救助,该帮忙按呼吸球的孩子帮忙按呼吸球,该帮忙干活的帮忙干活。
这种“帮的就帮”和“相互拉一把”的心理,让我们感受到村民之中的人情味和真善美。
对于那个村子来说,其实大家都有一点连带关系。
不仅是血缘的关联,还有地域的关联让他们的命运连在一起。
直到最后的误会被化解,大家又更加齐心合力的帮助王富贵做出来仿制的电动自行车呼吸机。
电影虽有少许瑕疵,但它的意义已经大于这些瑕疵,也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贫穷和疾病给到中国贫困人口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值得深思。
很多情感学家喜欢讲女人贴上“感情动物”的标签。
女人在生活中所需要的情感往往多于男性,其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女性缺乏一种安全感。
在影片中,喜儿的坚持是可以理解为她对阿圣的爱。
丈夫是她安全感的来源,是她内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即使阿圣只能躺在床上,但是阿圣只要还能呼吸、还能听得到她讲话,那么她依然能够拥有阿圣这个心灵支柱。
女的坚持与爱很多时候都是无私的,她不计代价的去为阿圣争取每一个活着的希望,这是女性在生活中的付出,凸显了女性的伟大。
《心之界限》是一部教科书一样的电影,开头直接用「倾家荡产借遍全村可能还是无法挽回」将生命叩问,是站在所有人的对立面——咬牙坚持?
还是顺水推舟及时止损——狠心放弃?
如果生活已经像被放在油锅里面烹炸,在现实中怎么选择都不是「错」,但是善良的人一定不会做生命的背叛者,哪怕一颗心被「误解」被「唾弃」到千疮百孔,只要呼吸还在,就能看到希望。
这恰恰是逆境都没有办法拒绝的力量,是人世间最真挚的爱,面对不如意十之八九的人生真相,这份完美答卷每个人都应该看一看。
《心之界限》,是一部先抑后扬的电影,从头到尾,环境的变化、情节的设置、人物的刻画,都用了对比的处理,制造了明显的界限。
绝望的夜晚拉开了故事的序幕,希望的白天圆满了故事的结尾,人和人碰撞着,善和恶交锋着……就好像一个硬币的两面,都是不参有一点假的真实。
这是电影更是生活,活下去不仅仅是戏中人的所求,更是底层人民内心的呼喊,是医疗资源紧迫之下,被逼迫出来的不一样的呼吸,或许太过猎奇,或许失了体面,但是谁又能说自行车呼吸机不是奇迹呢?
生活中时不时有这样一群讨厌的人,整天叽叽喳喳议论别人,妄加猜想四处传播:穿的好看的女孩子在她们口中是不检点;穿的不好的又成了穷鬼;别人的举止神态一言一行都要琢磨个透,自认为看出什么蛛丝马迹马上大声嚷嚷。
明明是流言,还有不少人相信,听多了即使没有看到也信以为真,给自己树立一个假想敌、心中不满的发泄口。
流言一旦开启就很难制止,轻微的会让受害者心中添堵,严重的简直生不如此每天活在他人异样眼光、指指点点的冷暴力中。
这个电影的村民简直就是这种流言杀人犯的写照。
农村里的人伦道德在封闭的环境下还比较严格,妇女的言行界限狭窄。
病患阿圣老婆喜儿只是为了给丈夫多一点机会,与其他男人多相处了一会儿,流言的大风就吹起来了,没看见的人也觉得自己是见证者,最清楚事实真相的人。
打人要承担责任,说话却不用,更何况许多人共同说的话?
法律制止得了真刀实枪的伤害,阻止不了流言散弹的攻击。
喜儿从未做错什么,就同许许多多流言受害者一样被攻击的体无完肤。
在农村,这样关于自己不检点的流言更是无形之刀,把自己的付出与希望通通否认变成无尽的委屈和羞愤。
给丈夫治病受到的委屈没有让她倒下,流言与白眼却让她痛哭,没有人去考证,没有人相信事实连自己的丈夫也不相信,这是最最痛苦的。
身正不怕影子斜,但是事实澄清后传播流言的人也就散了,好像不需要任何赔偿,喜儿的贞操道德受到侮辱时的煎熬和他们毫无关系,议论他人不用在乎事实与尺度,满足自己的娱乐好奇心就够了。
这样的人,法律不会制裁他们,但自己应该站出来,哪怕是无赖的争辩,也要让他们尝尝哑巴吃亏的难受。
以德报怨是对善者的残酷,对施暴者的仁慈。
人际关系就像一座黑暗森林,每个人都是带枪的猎人,人际关系中必须小心,总是有着或多或少的陷阱,影片中流言传播始作俑者者受到的惩罚, 掉入自己设下的陷害他人的陷阱, 听信并二次传播者立马又把自己放到了正义的一边。
柱子受到排挤并不能让人完全高兴,因为那一群不知自己手持刀刃的人不知何时又会把尖刀戳进别人心口。
这部影片所要表达的是人们对生命的珍视与守望,面对身患重病的阿圣,老村长、喜儿、王富贵和乡邻等全力救助、帮扶,这些点点滴滴的行动中折射出他们对生命的尊重、敬畏、珍惜。
影片中,大家并不吝啬献出自己的爱,都想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守护生命,他们制作呼吸机、置办丧事的过程,其实就是守望生命的过程。
人的一生何其短暂,个体何其渺小,可这并不是置一个生命于不顾的理由。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部影片就是一曲守望生命的颂歌。
在看《心之界限》的时候,刚开始的情节老是会让我想到《图雅的婚事》,但是后面看下去又让我想起了《我不是药神》,虽然总体看来这三部影片并没有什么可比性,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对于人性的探讨。
《心之界限》整部电影通过对于人物群像的刻画,从前期的冷漠到后期的转变,反映出了以喜儿为代表的善良的人性终于润物无声地滋润了她周围人的心,让整个村子也充满了人情味。
如果对于一个普通的村子来说,这可能不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但是故事发生地不一般。
云南怒江峡谷一侧的山里,出入村子要靠江上的溜索。
从表面上看,这个界限来自于恶劣的地理位置。
但是这个界限也是在说村民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村子,它的村民之间整体的变化,其实是很有看点的,而导演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点,让这个村子不是孤独地存在的,而是打破了这个人与人之间的界限,让大家变得温情了起来。
早在古时候,我们的先贤就对人性有了一定的认识。
亚圣孟子说,人性本善。
荀子说,人性本恶。
人性的复杂可见一斑。
对于不少人来说,电影故事发生地是一个类似于世外桃源的地方,近乎于与世隔绝,在一开始观众会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以为这里的人都是很淳朴善良的,但是随着电影情节的铺开,观众会渐渐看到人性是复杂的,就是再善良的人也有自私的一面,但是就是看遇到事情的时候是怎么做的,有没有被感染表现出自己善的一面。
在这个过程中,喜儿的做法无疑是一针催化剂,她让村民们看到了善良的力量,也引发了村民自身的反省,从而达到从冷漠到温情一个人性的转变。
电影相对于同期的很多商业电影显得十分朴实无华,没有大牌演员,没有炫酷的特效,看起来并不是很值得一看,其实不然,这个电影胜在对于人性的刻画很真实,让观众感受到善良的可贵。
因为对于有些人来说,活着可能都是很难的事的时候,她仍然选择善良地对待,这就显得尤为珍贵。
也是给了观众一种直击内心的感受,即使人活得再艰难,我们仍要保持善良。
不知道看完整部片子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
是善良严肃的老村长?
还是坚韧执着的喜儿?
不过于我而言,最欣赏的其实还是憨厚正直的王富贵。
因为对于阿圣一家,老村长有作为一村家长的责任,喜儿有作为病人妻子的义务,但王富贵却只是一个本可以默然无视的路人。
但他的善良不允许他对眼前悲惨的一家人冷眼旁观,所以他不仅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而且还甘愿顶着村人的误解和嘲笑为阿圣全力制作呼吸机。
不得不说这样的人物形象在设定上有点憨傻,但就是这样一个憨憨傻傻的人物,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原本的善良与可爱。
剧情挺让我感动的,患病家庭,然后靠借钱,演绎了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 触动心灵
女主应该找个公村妇女演会更入戏些
非常好看的电影,珍惜健康的自己。努力做好自己。每个人和别人相处都有恰当的心的距离。珍惜当下。
在影片中,人性的真与善显露无遗,在死神降临之前,虽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界线,但始终都在齐心协力地与死神抗争着。
这个真的很好看,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值得一看的。
不错,就喜欢看这种乡村气息浓郁的片子,真诚和实在。喷饭一幕演得真好,恨不得删他一巴掌。
影片非常感人,让我想到了很多过去,十分得动情。
真实,朴实
一部好剧,赚取了很多人的眼泪,正能量澎湃。
题材很好。可惜一大半的运镜技术看着像半成品,画面粗糙,人物关系塑造僵硬,部分台词刻意生硬,前三分之二的配乐不如去掉。听说也是删改很多才过审,哎..真的至于?
听说这电影不错,演员阵容蛮不错的,应该很感人的剧情,期待
剧情不错,演技赞,新颖不落俗套,导演赞赞赞。但是有些细节有点让人出戏,不过不影响怎个观影。
蛮不错,意料之外的引人动容,人物的刻画和台词的设置也不是很精准,但瑕不掩瑜,很抓人。
这个电影还是非常感人,这里我真的要给大家推荐一下!
像山一样坚强的电影
题材挺好,可导演和编剧都很无能,将故事拍成了流水账,视听完全是电视剧水准
小众题材电影 电影本身故事就很不错的 推荐去看看
完成度还不错,配乐用的略多,农村题材挖掘潜力巨大,但难度也很大(一不小心就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本片还是浮于表面了,人物塑造也不够饱满立体,但还是鼓励一下。
一部很棒的片子,内容很走心,推荐一下大家看一下吧
毫无逻辑的意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