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这会是一部激发许多人上路、寻求内心平静的电影,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
朝圣之路总是被大家拿来和Into the Wild对比,但在我看来荒野生存强调的是一种一去不返的极端态度,但朝圣之路并没有。
朝圣之路的编剧善良地给了所有主角一个退路,Sarah最后还是抽烟了,胖子说还是买件新衣服去参加弟弟的婚礼吧不减肥了,作家回想起来也发现完美的作品很难找到。
其实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找到了从新面对生活的力量。
这对于所有观影者来说,才是最有意义的态度和立场,而不是[一个极端的人做极端的事情,最后死于荒郊野岭]这样的一个故事,使观众看完之后流下眼泪,能记得的也就只是那个悲惨的结局,并且对于远在他乡寻求内心平静这个做法望而却步。
或许就是因为这样一个差别导致我更中意the way.尽管into the wild也在赞颂同一种精神。
还因为他提醒了我,我是多么渴望上路,去经历一切未知的人事物。
(写这个评论,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建议大家不要看人人影视的翻译版本...Speak of the devil被翻译成魔鬼之谈...patients被翻译成耐心,各种生硬的直译也是弄得我看不下去,直接看英文字幕了)
朝圣之路,果然不是春光明媚,而是带着苍凉、悲怆的凛冽美感,也只有这样的路才能与suffering相联系。
我喜欢那一个个让人心生寒意的镜头,我喜欢那些斑驳的墙面、喜欢那些蜿蜒的路,静静地走也不会寂寞。
我喜欢陌生人之间的善意与温暖关怀,我喜欢那些不同国籍的欧洲人见面之后能够自然的攀谈,会有冲突但是也会真诚的道歉并相互理解,能够结伴走一路,吉普赛人对于团体荣誉的重视也很让人动容,“儿子是最好的和最坏的我们”。
四个人带着心事而来,朝圣之路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是希望藉由宗教让自己relax&relief,年轻人更能诉说自己的问题,可是却又都不倒出真相,看,心事都是带着伪装。
这个60岁的老人,他默默的走,与儿子的一次相伴旅行,一个追求世俗成功的美国人,由此去体会儿子的心路,在旅途的终点,他终于可以理解儿子。
朝圣,慢慢解开自己的心结,发现可以不必减肥、不必戒烟、不必畏惧枯死的灵感,问题另有答案,只是以往的我们不敢正视而已,所以,宗教给你的力量是:不用害怕面对真相,不必用表面的借口来欺骗自己,真相或许没那么可怕。
一段朝圣之路,亦是疗伤之路、改变生命意义之路。
没什么特别新意,甚至某些情节设置有些做作,不过制作团队在40天完成还是令人惊叹,那种写实中带着某种粗糙感还是让人喜欢,特别满眼无垠的土地和自然的美景。
作为真正意义上“新鼠党”中硕果仅存的艾米利奥·艾斯特维兹 Emilio Estevez,指导能力也是渐入佳境,前作《博比》也很不错。
影片中男主为了儿子,踏上了旅途,从一开始频繁能“看见”儿子,到中途逐渐发现儿子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少。
说明他专注在埋头赶路上,对旅程有了自己的想法。
想说说说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人物和对话。
首先,是朝圣之路终点,领取证书时的“灵魂三问”。
我甚至觉得这有点像“转世投胎”时会有提问:“你是从哪里开始徒步的”“你走完了全程吗”、“你是为什么来朝圣的”。
虽然男主最初是为了完成儿子的遗志,但到了终点,他确认了朝圣之旅对自己信念的改变,他很坦然接受了新的信念,那就是他儿子说的:“生活不是选出来的,是过出來的”。
也就是说,生活不是听从别人给你安排,而是自己去创造体验。
一路上除了陆续来到自己身边旅友,还有一些可圈可点的人物出现。
想象自己是斗牛士的西班牙人。
不避讳他人眼光的土著人。
阅人无数的旅店前台。
身患绝症手术后决定踏上旅途的神父。
开着旅店却自恋到精神失常的老板。
命令儿子归还男主背包的吉普赛父亲。
这些非主角人物几乎都可以再各自单独成立一部电影的地步,属于原型人物,耐人寻味。
不得不提到电影中出现的风车形象。
它对应了被女旅友形容成“唐吉柯德和桑丘”的男主和荷兰人。
而恰巧除了形象相似以外,性格也很有对应性。
就连动作也暗喻了这种对应关系—一男主也喜欢打高尔夫(执剑向风车挥舞)。
男主一行四人,真正敞开天窗说亮话的节点,是一次男主酒后吐真言的情绪发泄。
虽然几个人有了短暂的距离和尴尬,但男主主动与他们言归于好。
这一次的打破重构,让他们的关系更加紧密。
也可以说,每一次看上去的误解,如果双方有意冰释前嫌,都会让情谊变得更加牢固。
这是一个逐渐暴露真实自我的过程。
最后,一行人不仅仅止步于大众朝圣点,还走到了吉卜赛人所说的真正的圣地——木夏。
爱尔兰作家表示此刻无需多言,无需写下最后的语句。
女旅友告诉大家,我可不会因为朝圣就放弃我的嗜好,这是我的一部分。
该放下的已经放下。
荷兰人意识到自己无需改变自己的本性,而是用真实的自己去面对生活。
男主把儿子的骨灰撒在了海边。
并踏上了新的旅途。
至此,新的信念已经确定,男主已经成为焕然一新的人。
新的信念将带他去新的地方,创造新的生活。
祝福所有走在自己朝圣路上的旅友。
希望我们在最初和最后都记得“自己从哪里开始”、“走完了全程没有”、“为什么要开始这段旅程”。
Thank you阿兰妮斯·莫里塞特演唱不如戒了抗生素不如开始控制饮食那些我永远无法拥有的奖杯那些我永远触摸不到的美好感谢你 印度感谢你 恐惧感谢你 幻想感谢你 脆弱感谢你 后果感谢 感谢你 寂静我完全不会怪罪你们这一次我要享受当下能够放手 原谅你 真好一步一个脚印感谢你 印度感谢你 上苍感谢你 幻想感谢你 空虚感谢你 清澈感谢 感谢你 寂静当吉普赛人跳起明戈舞的时候,那种欢快、不羁、狂放的舞姿就让俺的大脑里又回荡起了流浪者之歌的旋律。
电影的开始,儿子就跟父亲说,生活不是选择的,生活是需要过的。
这是一场宿命的旅行;一次回归之旅;一回寻找跟被寻找的过程;一种亲情的释放;一路倾述跟被倾述的渴望;一念能改变一生的窄门。
从比利牛斯山起,到圣地亚哥为终点,一条绵延800公里的路,那是一条美丽的欧洲古道,也是一条无数虔诚者的朝圣之路,而所谓虔诚,最终都不过是虔诚自己的内心。
一路痛苦,一路欢笑,一路忧伤,一路寂寞,也仅不过是跟自己相处的过程而已。
最终该放下的仍然要放下,该执着的还是要执着,一切都没有改变,唯一不同的只是终于路尽头的时候,那种经历过的痛快,跟原本的痛快,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痛快。
在安静的深秋之夜,开一罐啤酒看一场对胃口的电影,真是乐事。
特别是在剧终之际,唯恐那些弥漫开来的被剧情深深牵引着的感相再不可得,只好提笔一记,顺手再开一罐啤酒,更是乐事。
以往的秋日,俺常常能对景生情,想到柳永的‘雨霖铃’,漫游在那些古人的意境里。
尤其是这些天高气爽,飘叶微凉的气候时。
可能是善于忧伤的人总能找到忧伤的理由吧。
在这黄叶满地云淡风轻的日子里,谁又能不呢?
重阳刚过,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如果没有计划在这末日里的秋天玩一场离家出走的话,那么跟这四个人一起去朝圣如何?
一个丧子的忧郁医生,一个欢乐的想瘦下来的荷兰胖子,一个歇斯里地的想要被救赎的女人,一个作家。
一段平淡而没有剧情的故事;一场精彩而波澜起伏的人生。
感谢你 恐惧感谢你 幻想感谢你 脆弱感谢你 后果
The End of the Journey, Seaside at MuxiaThat’s the joy of walking. On the way, you harvest beautiful sceneries,wonderful friendships, and most of all, rebirth and resurrection of your own life. You reconnect with your origin, and find, through the way, what you have been made of and have been looking for.The walk scrapes off all the redundancy, makes the essence clear.In a way, it’s quite close to life journey itself. Through the journey, you reaps friendships, good memories, and most of all, the meaning of your unique life. Perhaps that’s why the ending is perfectly akin to the theme. Since toward the end of our journey, it’s almost like a religious experience, a sublimation of all the mundane, a reconciliation with the past, and a graceful relief in front of death.If I were the trekker, I would weep too, at the cathedral, though I’m not a catholic.A good movie doesn’t have to be breath-taking or heart-gripping. It can be just as life is, quiet, calm, flowing in time, with little ripples occasionally. And still beautiful. I gotta go...I gotta go.
Writer's Block Overcame!
Toast to Our Friend on the Road
“ You don't choose a life, Dad. You live one.”打动了我,相信也打动了其他的观众。
对我这种胆小懦弱不敢跳出舒适区也不敢尝试新生活的人来说,听到这话特别有感触,我总是害怕总是担心不敢随便走一步,内心其实很羡慕别人的勇气。
仅此一次的人生应该好好享受,而不是每天被鞭子催着不能虚度光阴。
朝圣之路是一段艰苦的路,也是一段治愈之旅。
不同的人因不同的意外走上了这条路,经历种种不便之后终于到达终点,感受庄严的宗教仪式,接受心灵的洗礼,但治愈并不只是发生在到达终点的那一刻,而是发生在走上这条路的每时每刻。
配乐好听,舒缓恬静中有一丝丝的忧郁,特别符合我的味口。
演员的表现不错,角色性格鲜明,简单的故事全靠演员的内心戏撑起来,表演有难度,呈现的效果还不错。
父亲和儿子这条主线交代得还算清楚,转场设计自然,但另外三个配角的情节交代不明,特别是“烟女”的背景故事居然被删掉了,实在是不能理解也无法接受,就算是有个别瑕疵也用不着一刀切呀,那么多办法为什么就非得这么简单粗暴呢。
男士们一起整整齐齐放水
太可爱了,一起为女士挡住
明明定了四个房间,最后还是聚在一个房间
每个人最终都和自己和解老爷爷一直设心防,因为儿子的离开而苦闷,直到一个一个遇见他们,为了减肥的大可爱胖胖,为了戒烟也不全是戒烟的高冷美女,还有一位失意的作家,几人为了不同的事情,看似可大可小的事情,走上同一条释放情绪,治愈自己的朝圣路,最后几人萍水相逢的友情,太美好了。
PS第一次知道写影评还限制字数,excuse me?
为什么还强制性啊?
最后的结局没有出人意料,Tom带着儿子的骨灰一路走完了全程。
这样的朝圣之路也是他慢慢打开自己内心的过程吧,从一开始巴不得甩开荷兰胖子,到最后四个人一起默契一笑,都是Tom渐渐开始接受不同的人生的为人态度的转变过程,更多地,作为婴儿潮Bommer一代,老了便开始一本正经地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的他,也开始慢慢地了解到儿子为什么要选择旅行,但愿我们都能在还有心力的时候,努力地去了解身边人的想法,去了解渴求和缺乏什么,别到老了才开始懊悔。
但愿有生之年,我也能去走一次朝圣之路。
“你是为自己走这条路,只为自己。
”这是汤姆即将踏上“朝圣之路”时,负责接待他的宪兵队长的临别赠言。
汤姆六十有余,是个小有成就的眼科医生,之所以仓促走上这条道路原因令人唏嘘:几天前,他的独子丹尼尔因遭遇恶劣天气身亡,就在行程刚刚开始的第一站——法国圣让。
汤姆清晰地记得半个月前他去机场给儿子送行的场景:丹尼尔邀请老爸和自己一道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父亲不仅没有答应,反而为儿子放弃博士学位的攻读大光其火。
出于对儿子的愧疚,也因自己已然孤身一人,汤姆医生让助理退掉最近一段时间的预约,带上儿子的骨灰、背起丹尼尔留下的行囊,拿着他刚盖了一个戳记的“朝圣者护照”,开启了属于这爷儿俩的征程。
旅途远没有想象中的艰难,但也并非一帆风顺。
一出门汤姆就走反了方向,然后又选错了岔道,好在都能及时觉察和得到指点。
后来一不小心,背包从桥上掉进溪流,汤姆不得不追赶打捞、夜宿荒郊。
还有一次,“误入”一家私人旅店,店主人精神状态肉眼可见的不正常。
除了这些,人是避无可避的存在。
汤姆依次邂逅了来自荷兰的胖子(为了减肥,好穿上旧西服参加哥哥的第三次婚礼);来自加拿大的女人(为了戒烟,准确地说应该是戒“草”——大麻);来自爱尔兰的作家(他为旅游杂志供稿,想借此行收集素材,激发灵感)。
四人分分合合,最后结伴同行。
女人二十八九?
三十出头?
或者四十左右?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她对汤姆的寡言少语、尤其是沿途抛洒“灰尘”十分好奇,总是猜这想那、问东问西。
要是你(我)以为会有什么“好事”发生,那就大错特错了。
海峡对岸有个不(再)方便提及名字的著名歌手曾经(chensheng)说过(大意):男人过了一定岁数,就不要指望会有艳遇发生在自己身上,最好的策略是多挣点钱,这样在你需要的时候,可以买到。
经过(二个多月)美食美酒、不太艰难的跋涉,四人“有惊无险”地抵达了朝圣之旅的终点——西班牙圣地亚哥/圣雅各大教堂,他们每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圣灵的敬意。
汤姆把“证书”改成丹尼尔的名字,然后按照旅途中遇到的一位吉普赛人的建议,在三个“小”伙伴的陪同下,继续前行来到穆希亚海边圣堂,将剩余的骨灰撒向大海。
小伙伴们一个接一个的离去。
减肥失败了的胖子说,无论如何,我都得换件新西装了。
戒烟失败了的女人说,本来也不是为了戒烟。
作家没啥可说的,他这一路收获满满,自然要拿作品说话。
这时候,至少是在海边的这一刻,每个人都与自己达成和解,接纳了有缺憾的人生和不完美的自己。
老汤姆并未停下自己的脚步,他的身影,出现在摩洛哥?
/耶路撒冷?
的街头……——不论你相不相信、乐不乐意,我们每个人,都独自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
设计感太重,就显得不真实好像完全创作的故事。风景也一般吧。
只是激起了我强烈的旅游欲,一个人出去流浪。影片拍得很渣,流水账一般,但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活不是选择来的,而是过出来的。看电影之前,我以为这部电影可以告诉我“人为什么要活着”,看完之后才明白,电影告诉我的是“人应该怎样生活”,略感遗憾。
旅游宣传片不是?有机会也应该走一趟
父亲为了精神寄托踏上儿子曾经未完成的旅途,本来丧子题材的疗伤牌很有看点,可惜影片从开始20分钟以后就立刻沦为平庸的流水帐,况且还是那样的形式单调,连一路的美景都欠奉。全片也就中间Coldplay的歌曲想起时让人瞬间提了下神。★★
很简单的东西
人生就像是一条直线!所谓的转折分叉最终都会被修正!当你停下来看风景时只是回忆与缅怀!只有前进才能憧憬
父亲代替去世的孩子走上朝圣之路,关于和解的公路片。
老套,风景更不咋地。对欧洲就是没感觉
南欧旅游风景vlog也配上8吗?
感受不到什么
这个倔强的糟老头子没啥好看的
其实很平庸的一部电影。。。这类题材的电影看多了 真的就没意思
适合有宗教信仰的初级驴友~
题材原本很好,却描写地非常平庸。也唯有四个人的剪影能让我提一下神。
你走过的世界就是你的全世界
这是一场疗伤的行走,一次关于我们是过生活还是选择的生活之间的差异。在路上,如果人们都可以慢慢的剥落内心的隔墙,彼此协持着并肩行走。如果人都可以坦诚相待,不谋讹诈不贪势力不计涩难。那就是最好的旅程。
父爱
吉他拨弦扫出brokeback mountain的感觉,旅行的原因永远是到了终点时才能参悟。
走吧走吧
不要给中文译名给唬住了。充其量这只是“北面”级别的户外徒步而已。相信很多北面族会多一个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