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时并不看国产电视剧,主要是集数太多,没时间看完。
前几天陪着家人看了几集李少红导演的《大宋宫词》,头两集的观感确实不佳,主要是对那种没头没脑的剪辑方式感到诧异,感觉是把起码四五集的内容用社交媒体上那种「5 分钟带你看完 XXX」的方式给剪了一遍。
习惯性地上豆瓣查阅,发现《大宋宫词》的豆瓣评分居然只有3.8分。
这个分数对于李少红导演的电视剧来说确实是有些拉胯了。
从我个人观感来说,只要熬过头两集,后面的叙事开始进入到相对正常的节奏后,这个电视剧就会开始变得有些意思了。
我对宋史并不了解,对电视剧主角刘娥的了解也仅限于「狸猫换太子」这样的话本传说。
而《大宋宫词》将刘娥处理成了一个文韬武略的历史剧大女主,对我这种看戏的路人来说其实无所谓对错,但李少红导演对这种大女主历史剧的处理却是有些意思的。
从2019 年开始,中国电影就开始出现了一个明确的创作趋势,女性电影开始越来越多进入到主流视野,并不断地在商业和艺术层面获得了认可。
这种影视创作趋势也开始在电视剧领域有所体现,而具体到《大宋宫词》,虽然这部剧是几年前开始拍摄的,但也能看出鲜明的女性电影创作风格。
为什么这两年在国产影视作品中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女性主义倾向?
一方面和近些年的网络生态有着直接关系,另一方面也和网络用户主体的改变相关。
近些年网络用户主体的构成虽然一直持续下沉,但能够在网路上获得关注度的群体,始终还是那些一二线城市中年轻化、受过良好教育、具备充分消费力的人群。
在这个群体中,女性在剧集领域又具备独特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因此在近些年的国产电视剧创作中,针对这个特定女性群体的喜好而进行的创作也日渐明显。
近些年火爆的「耽美剧」无疑就是市场对于年轻女性群体消费力的一个明确呼应,而持续火爆的大女主历史剧戏也越来越明确和自觉地在创作上倾向于当代女性视角的喜好。
具体到《大宋宫词》,虽然豆瓣用户对于该剧颇多微词,但如果我们从创作角度来重新审视这部电视剧,还是能看出李少红导演有一个明确思路,就是如何用当代女性视角去重新审视和建构历史中的女性角色和女性力量。
女性性别意识的自觉提升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社会现实,而电视剧作为一种流行文化产品,自然也会将这种社会现实蕴含其中。
《大宋宫词》并不是一个严肃的历史题材剧,而是结合了民间传说和话本故事,重新讲述了一个虚构的「刘娥」。
这个完全以当下社会视角去塑造的女性角色,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中,完成了一个女性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所能达到的最高峰——不但拥有了完美的爱情,同时还在权力殿堂上达成了事实上的君临天下。
如果只是按照电视剧中所呈现的这个人物,刘娥几乎在世俗意义上和现代意义上都是一个成功的女性。
当然,我并不知道,也无力去衡量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所应该呈现的样貌。
我只能从一个遭受恶评的电视剧中去观察,当代女性想要的「女性力量」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
在李少红导演的一次采访中,她曾经提过,「女性的权利从来都不是男性让出来的,而是女性本来就拥有的。
」这句话本身是没有错的,女性权利的获取,以及某种程度上的性别平等,它肯定不是能够随着社会进步而自然发生的,它必须要通过斗争才能获得。
但这种权利的获取,究竟是某个特定女性在特定环境下的个人传奇,还是普遍性的社会整体结构的变革,应该是女性主义影视作品所力图去呈现的。
在《大宋宫词》中,刘娥作为一个核心女性角色,经历了一个女性所可能经历的一切社会考验,最后在一个男权社会中,从一个家庭的组织者,成长为一个朝堂的管理者,最后成长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
而且在这个逐步获得权力的过程中,她并没有丧失爱情。
虽然我并不认可《大宋宫词》是一个严肃历史题材电视剧,但它通过对经典故事的重新打开,并且试图将女性话题放置于历史背景和社会整体结构之中去审视和思考,最后让有心的观众得出的结论也会和当下社会有关联和共鸣。
《大宋宫词》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宫斗剧」,因为它讲述的并不是一群后宫中与世隔绝的女人如何围绕着独一无二的男性皇帝去展开生存搏杀。
不管真实历史上的「刘娥」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在《大宋宫词》这部电视剧中,李少红导演所要讲述的是在一个传统的权力结构和等级秩序中,一个拥有自我力量的女性如何去面对权力和人生的故事。
它已经具备一种可能性,就是用当代女性视角去重构女性主义神话,也许李少红导演这一次的尝试并不成功,但中国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力量已经成为一个明确且不可忽视的创作趋势,如果我们能够善意地加以鼓励,那么中国影视作品中一定会持续涌现一些优秀作品,它们将会是中国女性结合自己的群体经验及历史经验,并针对当下中国特定社会环境,去讲述独特的中国故事,其中蕴含着独特的女性观点,并重新定义女性主义的标准。
《天圣令》:“母出及嫁,为父后者虽不服,亦申心丧”。
提高了改嫁妇女的地位,改善了改嫁后亲生母子之间的人伦关系。
《户绝条贯》,规定了户绝之家的继承顺序,尤其是女性的继承顺序,把近亲女属比如姐妹、姑姑、侄女也纳入财产继承人的范围内。
并重申对于户绝之家,若丈夫死前已分家,财产只能由妻子继承,而丈夫的兄弟不能染指;若妻子带着丈夫的遗产改嫁,后夫也不得占有。
此外刘娥还颁布了一些诏令,改善军人以及流放发配者妻子的生活条件。
例如“诏自今配隶军人,其妻子并日给口食至配所”,“诏罪人配隶他州而妻子不愿从者,听之”。
《天圣令》:“诸流人科断已定,及移乡人,皆不得弃放妻妾,如两情愿离者,听之。
”被判流放罪的人,不得抛弃妻子。
相反,妻子不但可以不跟从丈夫去发配,如有必要,甚至可以和丈夫离婚。
—b站用户评论
就凭男主选了宋真宗这个脑残皇帝能拍出什么好玩意来宋真宗是个什么玩意呢?
澶渊之盟,对,就是那个打了胜仗还签下的卖国条约就是这沙雕皇帝搞出来的,听了王钦若忽悠,瞎J把乱搞的就是他自以为是的要去泰山封禅,然后弄了一大堆假祥瑞出来,导致后世的皇帝甭管文治武功多么强盛,再也没有一个去泰山封禅的了,因为丢不起这人,就这么一个荒唐皇帝,拿它当剧本男主角怕是脑子进了洪水了,人才,真是人才!!!
挫宋三百年就没几个正常皇帝,就挫宋这帮皇帝,甚至都不如苻坚
在发之前,我预感我的剧评会被网友骂。
我平时不是一个爱争论鸣不平的人,但我真心觉得,不应该!
不应该这么践踏这部作品!
这分数,太寒心!
(写这个评论,无任何人指使,亦无任何金钱好处)那些打低分的,你们看完整部剧了吗?
看完全部的集数了吗?
看到结局了吗?
随便看个几集,就全盘否定整部电视的制作人员们投注的心血。
难道不觉得有一丝丝鲁莽吗?
我十分庆幸,我没有太信豆瓣的评分,也忍受了前几集的八倍速,我承认,前几集确实是槽点满满,但是瑕不掩瑜。
看到二三十集的时候,真的感觉,这部剧被低估了。
作为一个历史改编剧,该剧的服道化,精美至极(我学美术的,服饰道具场景的美感太棒了)。
这部剧里提及的中华传统文化、各种礼节、规矩、古代名画再现的场景,简直是精妙绝伦!
甚至可以直接拿来在大学讲堂上,作为中国古代美术史·宋代篇的辅助材料!
该剧呈现了中国各种古文化,比如点茶文化、香道、宸妃生产时刘娥备的催生礼……帝、后登基大典、太子、公主成人礼等等的大场面里,该剧依照历史记述,也还原了其中的纷繁复杂的礼仪规矩。
让我们中国人能得以一览我国古代宫廷的恢弘气势,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歌颂的事吗?
这么有心的宣传我中华文化遗产的电视剧,居然只因它的些许不足,被打如此低分!
那些抨击剧情离谱不合史实的,是没有看到电视剧开头的告示吗?
本就是改编,有虚构!
况且史书上记载的就一定是事实吗?
史官还不是在帝王授意下书写历史。
另外关于人设、三观的,说赵恒是渣男的。
(我tm一个白眼翻到天上)你上过高中吗?
学过高中政治吗?
不知道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吗?
你不知道人和事都需要结合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吗?
整天就知道“渣男、渣女”的一通乱扣帽子、乱贴标签……宋代,皇帝就是三宫六院,男子就是可以一夫多妻,跟一夫一妻制的现代不一样。
所以就不存在什么刘娥是小三,赵恒是渣男……说句冠冕堂皇的,在那个时代的刘娥和赵恒“心怀天下,保卫国家,爱民如子”就是一个正的不能再正的人物了。
我打高分,不是全然夸赞这部剧,只是想为这部剧鸣不平。
这部剧下的功夫、心血,比那些顶流拍的偶像剧付出的太多太多太多了!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专程来吐口痰!
历史剧一点常识都没有,宋朝称呼官员怎么能用“大人”,宋代时“大人”一般称呼父母等亲属长辈,皇帝称呼官员叫某某大人更加可笑了,难道皇帝是官员的儿子???
根据统计,宋代之前的正史中“大人”一词共出现633次,其中296次是指少数民族首领或少数民族政权中的官员,46次是对父母的尊称。
在正史中,第一种用法占压倒性优势可能是因为其主要记载国家大事,汉人日常生活中还是多用其来称呼父母尊长。
称呼官员为“大人”这要从另一个称呼“老爷”说起。
明朝时,对中央各部院长官如尚书、都御史、通政使,以及地方省长官布政使、按察使及道员等尊称为老爷。
明末,地方督抚权力加大,便有人称之为大老爷。
清康熙时,有人有称督抚以下的布政使为大老爷。
大老爷成为更尊贵的称呼后,到乾隆年间,对重要各部院长长官及地方道员以上官员,都已尊称为大老爷,较低的知府以下、知县以上被称为太老爷。
举人、贡生等尚未得官者则称为大爷。
有献媚者,对知府知县等也称大老爷。
后来,“大人”又成为官场中最时髦的高级尊称,有人便以大人称呼原来称大老爷的官员。
嘉庆,道光以后,中央官四品以上,地方官道员以上已“无不称大人”。
咸丰后,知府、同知多加道员职衔,亦称大人,“甚有未加衔者,属吏亦媚之曰大人”。
光绪末年,京官如六品主事、七品内阁中书,地方官知府等已都被称为大人。
知县则都已称“大老爷”(福格《听雨丛谈》卷八),甚至市侩之人花钱捐六品衔者也称大人(《清稗类抄·称谓类·老爷大老爷》)。
上面评论的各位,你们一通彩虹屁,自己觉得恶心不?
服化道看上去还不错,但我对宋朝的服饰什么研究不深,不好说太多。
但是这剧情可真是烂透了。
刘娥和赵元侃两人一个贪慕美色,一个贪慕权势勾搭到一起的。
非得把改成赵元侃在外作战,被救认识的,他要真这么带种能到边关和辽军作战,能在澶州怂成那样吗?
刘娥是四川人,史栽是四川成都人,被丈夫带到开封的,剧中强行把她位移到山西边关,好强行制造一个男女主结识的机会。
真是没法看,再说刘娥这么个能被临朝称制被称为女中尧舜的女中伟丈夫,需要这么洗白吗?
强忍着看完两集,再也看不下去了,剧情太烂了,恕我不一一吐槽了。
这部剧开局就是这德行,我断定最终播完能上5分,都是万幸,立帖为证。
如果说《大明宫词》是古装剧之光,应该没问题,21年过去,接近十万人的打分,依然稳居9.1。
前者光芒闪耀,于是21年过去后,李少红、曾念平夫妻档再度联手推出的《大宋宫词》。
3月20日悄然开播,不过24小时,口碑却从开分的6.1一路断崖式下跌,3月22日,目前报收4.3分未及格。
战绩怎能叫一个惨淡!
从《大明宫词》到《大宋宫词》,一字之差,为何李少红夫妇联手打造的这部姊妹篇却会扑得这么惨?
这或许不是一个单方面的原因。
李少红曾念平夫妇与两位主演刘涛周渝民害人的大女主爽剧思维《大宋宫词》的惨淡战绩并非孤例,而是这两年市场上古装剧的共同命运。
曾拍出《苍穹之昴》的导演汪俊,天才演技灵气四溢的周迅,加上“古装四美”之一的男神霍建华,拍出的《如懿传》一度饱受质疑,直到中段才逐渐回温。
文艺片女神汤唯和“行走的荷尔蒙”朱亚文领衔的《大明风华》,也在一路嘲讽中跌跌撞撞涉险过关。
“国际章”章子怡“下凡”拍摄的《上阳赋》,更是在几年前就透支了所有的期待值,最终收报于5.9的及格线下。
凭借近年古装权谋剧巅峰《琅琊榜》中英姿飒爽的“霓凰郡主”事业登顶的刘涛,联袂初代顶流男子天团F4成员之一、金钟视帝周渝民,演绎的传奇皇后刘娥与赵恒深宫故事的《大宋宫词》,开播后剧情仿佛开了十倍速般,一集就许下“永不相负”的誓言。
但是这样高速推进的剧情,换来的是口碑速滑和观众的批量式吐槽。
不仅曾经作为第五代导演中罕见优秀女导演代表的李少红遭受质疑,连带这些年立稳贤妻人设自带观众好感的刘涛也滤镜破碎。
这么多曾经的影视优等生纷纷拿出了让人大跌眼镜的成绩,真的是他们的能力不行吗?
其实根源还是我们说的——没有跳出“大女主爽剧”的思维,拍了一部古装玛丽苏剧。
“玛丽苏大女主爽剧”的套路大家应该都很了解了,女主角自带美(见仁见智哈)强惨属性,从一开始就各种被虐,但因为倔(被)强(偏)不(爱)服(的)输(主)的(角)个(光)性(环),得到男主的钟情和一众助攻的忠心辅佐,一路大开金手指逆袭上位走上人生巅峰。
《大宋宫词》也没有跳出这个窠臼。
一番女主刘娥(刘涛 饰)虽然是从蜀地逃难而来的民间贫女,还结过婚生过孩子(小产夭折),却因为在混乱的背景下救过落难皇子赵恒(周渝民 饰),就此成了赵恒宁可不要江山宝座也要一生厮守的白月光。
这样突如其来强行发糖的十倍速爱情,连扮演刘娥的一番女主刘涛自己都不无尴尬地感叹“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虽然出身贫寒,可是刘娥就是仿佛自带了各种天赋技能:会画画、绣工好、擅点茶、会跳舞……
根据剧情走向可知,将来还要展现她参与批阅奏章任用贤能的才华,毕竟,这可是历史上堪与武则天齐名的传奇女政治家啊。
为了把刘娥虐得更惨一点跟后期的辉煌对比,《大宋宫词》前几集就几次把她推到死亡边缘,陷落辽军围困、下狱毒酒、洪水围城、皇子相争放火烧营……一连串魔改的剧情看得人头晕目眩,包括让历史上并无生育的刘娥在荒山野地独自生下一个孩子,只是为了让一直想灭了她的太宗爸比看在子嗣份上默许她的存在,且捎带手一个急转弯,把原本还挣扎在亲哥哥诬陷工作不利罪名中险被流放的赵恒搭救出来,直接送上宝座。
这样的操作处处都看得到爽剧简单粗暴架空现实的思维。
不然,以太宗为了登顶权力巅峰可以弑兄杀弟、可以背弃“金匮之盟”传位自己爱子的枭雄性格,又怎会看在一个襁褓中幼儿的份上就轻松改变主意呢?
去母留子这种做法不是更符合他的做派吗?
为虐而虐,为爽而爽,为甜而甜,逻辑混乱,这就是近年来滥开金手指的大女主玛丽苏剧频频扑街口碑反噬的症结所在。
李少红从名导口碑速滑在为数不多的女导演群体里,李少红算是国内知名度最高的女导演之一。
毕业于北电导演系78级的她,和同班的田壮壮、陈凯歌、吴子牛、张军钊以及摄影系的张艺谋、美术系的霍建起等人,都是俗称“第五代导演”中的主力成员。
大家最熟悉的她的作品,自然是古装剧神作《大明宫词》。
但是事实上,李少红可不是一个只会拍古装剧的女导演。
当年在北电导演系学习时,每个人都有一个绰号,她的绰号是“女人比男人更凶残”。
她独立执导的首部电影就是轰动一时的《银蛇谋杀案》,这部硬核惊悚片由曾经惊艳银幕的贾宏声(对,就是周迅的ex之一)主演,因为有18个“凶残镜头”而成为话题之作。
李少红1995年起转向电视剧拍摄,当时电影导演拍电视剧的她算是头一个,首部剧《雷雨》就让人感受到了精良的高品质,这也是她与归亚蕾(扮演侍萍)、赵文瑄(扮演周萍)等合作的开始。
1998年,李少红开始筹拍《大明宫词》。
独特的哈姆雷特式的文艺晦涩的台词、精致华美跳脱历史模板之外的人物造型、色彩阴郁浓烈的舞美风格、莎翁戏剧范的情节冲突……让这部剧成为国内电视剧中最具个人风格的一部另类。
不得不说,当年的李少红是真的很有胆魄,从剧名到建制到细节,无不有引领一时风气的勇敢。
《大明宫词》取名源于政治中心,加上一个“词”字,平添了一分舒缓优雅的文学气息,讲述的却是围绕在武则天和太平公主母女身边的权力、爱情的欲望挣扎。
而她请来叶锦添担任“人物造型设计”,统领服装、化妆、道具各部门,从此给影视行业增添了一个新的行当。
此次合作的成功也让叶锦添成为李安、王家卫诸多名导争相合作的一位影视大腕。
李少红曾坦言,她们当年进入电影学院学习时,很多事情没有过往的模板可以借鉴,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正是这样的经历,成了她和张艺谋、陈凯歌等人共同开创一个新纪元的契机和动力。
2002年北电78级学员毕业20周年再聚首时的李少红陈凯歌张艺谋但是从2010年的新《红楼梦》之后,李少红停产8年之久,复出后的作品,除了这部口碑断崖式滑坡的《大宋宫词》,就是讲述澳门传奇的电影《妈阁是座城》,同样也未达及格线。
其实,从2005年开始,李少红就开始进入了事业的低潮期,自2004年的《恋爱中的宝贝》之后,几部作品都饱受质疑,翻拍经典的新《红楼梦》被吐槽“如同鬼片”。
再到这部《大宋宫词》,从剧名只与巅峰之作《大明宫词》改动一字不难看出,李少红本人及整个团队期盼靠它重回顶峰的愿望。
可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失去了当年“无知无畏”勇气的李少红如今交出的答卷收获的却是市场上一落千丈的评价。
从开分6.1一夕之间跌至4.3,堪称导演中的速滑冠军。
被资本裹挟的悲剧有一说一,《大宋宫词》确实算不上一部优秀的作品,但是,和诸多无脑神作、粗制滥造圈钱作品比起来,它也没到不及格那么烂的地步。
李少红个人独特的审美风格和严谨态度并没有彻底丧失,剧中“秦王夜宴”一场,参照着国画名作《韩熙载夜宴图》构图拍摄,显得十分精美,兼具巧思。
太宗赵光义(涂们 饰)和秦王赵廷美(赵文瑄 饰)兄弟阋墙的戏码,也是深得权谋争夺的精髓。
包括反映权力情欲挤压下,人性亲情爱情被扭曲的主题,也几乎和《大明宫词》、《雷雨》、《橘子红了》等李少红过往高分作品一脉相承。
可惜,这些闪光点都只是这部61集长剧里偶然闪现的片段,无法掩盖掉整部剧走“大女主玛丽苏爽剧”路数导致的降智缺陷。
甚至出品方的官方账号炒作“后院偷情”戏份,也无不让人感到拉低了作品的格调,为了博眼球,大家都很拼。
而这,也绝非李少红个人面临的尴尬境地。
随着大量资本涌入影视行业,被资本裹挟的创作就开始制造出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案例。
就像《如果.爱》里张学友扮演的导演一心想拍一部不庸俗的剧情片,但曾志伟扮演的投资人却只想着爱情片有票房,还能顺便把他的新欢给塞进去一样。
最近因为《司藤》口碑逆转的大甜甜,当年就是被业内认为是资源逆天却演技欠奉的“四美”之一。
想靠着《大宋宫词》重回巅峰的李少红,这次选择了用爽剧模式打开历史,包括刘涛+周渝民的男女一号选角,也传递出想兼顾流量与演技的纠结思路。
毕竟周渝民曾是顶级男团F4的成员,又拿过视帝奖杯,有颜值有名气也不能说没有演技。
而刘涛有《天龙八部》、《琅琊榜》、《欢乐颂》等多部作品支撑,近年来在综艺上也是频繁刷脸,是有相当国民度的女演员。
问题是,这两个人怎么看怎么没有CP感啊!
又想要传递人性复杂的欲望挣扎主题,又用“一生一世一双人”的高甜外壳包裹“天家无亲情”的CP,这样分裂的思路,注定了这部阵容豪华的剧作无法再现《大明宫词》的辉煌。
毕竟当年《大明宫词》虽也有过台词被嘲“神经病梦呓”的时刻,却因为打开了从一个鼎盛背景下内窥深宫悲凉人物命运的厚重视角,展现出仿佛咏叹调一般特殊的韵味,最终在观众们不断的咀嚼回味中被认定是神作。
反而,《大宋宫词》既不像一部正剧,又不是一部纯粹的爽剧,这样的撕裂最后只能是谁也没能讨好。
毋庸讳言,如今的导演、出品方每次投拍一部新作,都会综合所谓大数据、市场反馈、流量来权衡整部作品的选材、思路和选角。
可是就像《我的前半生》里专门做数据分析的贺涵对唐晶所说的一样,现在做大数据分析的公司,也常常在客户早有先入为主观点的情况下,按照对方希望看到的结果去推算。
一个艺术工作者最重要的根本就是她(他)独到的风格和创造力。
什么都要问大数据问市场反馈,这样的不自信,和古早年代那些凡事都要求神算卦的玄学又有什么不同?
而且,那些“分析家”们往往引据的数据、反馈本身就有滞后性和选取样本的不确定性。
就像韩红接受采访时受不了所谓“大家说如何如何”时回怼的一样,到底谁是市场、谁是大数据呀?!
自信点!
剧情堪称神剧,不合理的地方太多,当正剧是不行当个口水剧看看也还好,但是这个女主声音听起来太难受了,从开端的药检到县委大院的李唐,当个配角也就算了,女主真心太拉了。
刘太后这演技真是绝了,全程都是有气无力的声音故作深沉,尤其当太后以后一直哭丧着,垂帘听政的太后就这气场,还不如不用原声用配音。
因为喜欢清平乐里的大娘娘刘娥(那部剧里就喜欢她),所以来看的结果看了一集,槽点多到头晕!!
1.王妃在老公不在家的情况下,九死一生生下孩子,又立马听闻男主死讯,拖着刚生产过的身体悲痛万分的料理后事就这种情况,男主回到家后,一眼都不看自己老婆和孩子!!!
这是啥玩意啊?
2、王妃儿子死了,她该多伤心啊,男主没有一句安慰就算了!
王妃还得去替女主求情就这种情况,王妃拉一下男主手,男主立马掰开人家!
咋滴呀!
王妃怎么你了啊!
你到底是个啥玩意啊?
3、地震啊皇帝被埋啊丫鬟坐了个床沿就死心塌地呀等等等等,就不提了我就真的不明白,男主到底是个啥玩意啊?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